第一章法律翻译概述

合集下载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

目录分析
第一章翻译概 述
第二章文学与 非文学翻译
第三章简明英 语和简明英语
运动
第四章简明英 语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搜索引 擎、电子辞书 及其在翻译中
的运用
第六章英语词 典和电子语料 库在翻译中的 运用
第七章译文臃肿和减 肥方法
第八章新旧信息和信 息流动
第九章主动语态、被 动语态和强势动词
第十章句子的长短和 简繁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 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
动词
全书
强势

翻译
实践 翻译
句子
理论
译文
长短
英语
核心
方法
句法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归纳了非文学翻译的特点,提出以英文写作的基本原则指导汉英翻译实践,详述 如何利用传统及新兴工具辅助翻译,介绍了译文处理的基本方法,以及文化成分的翻译、翻译改写、原文纠错、 批判性思维等专业译员需要掌握的高级技能,并指出法律翻译应注意的问题。《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全书脉 络清晰,译例丰富,读者可按书索技,实用性强。
第十一章核心 句分析:克服 句法障碍的有
效手段
第十二章语篇 的衔接
第十三章隐喻、 1
俗语等文化词 语的翻译
第十四章段落 2
与篇章的布局 和重组
3
第十五章酌情 改写原文
4 第十六章原文
错误的识别与 翻译方法
5 第十七章批判
性阅读与批判 性思维:译文 连贯的保障
第十八章译文 的修改

翻译通论第一章 概述

翻译通论第一章 概述

推语定言,学而以应及被应认 用定 语是 言2、一 学超个 的越心 过语理 程言语。层言对面的学这考、个虑社过会程 作详尽的科学描述困难极大。部分原因是, 翻译科学说到底是一个与别的学科交叉的科 学,其特点表现为描述、解释与规范的种种 问题不断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定义7除强调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之外,还 进一步提到翻译这个复杂过程可能要涉及的 几个方面,即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 应用语言学等。换句话说,译者走笔之时应 当要考到作者或者读者的心理活动、所处的 环境与一定的上下文等超语言的因素。唯其 如此,译出来的东西方可能真正达意,方可
孔雀的事。古越南越裳国(包括今越南、柬埔寨的临邑、扶 南等地)在交趾之南,于中国相距遥远,语言不通,所以与 中原只能通过“重译”,即多次翻译,才能够交流。上面, 越赏国使臣通过三位“象胥”多重翻译而说的那句话,是世 界上最早的口译记录了。
根据《礼记》记载,象胥是负责对南
方各地的翻译官的称呼,而周代对专管其 他各方面的翻译的人员,又有了不同的称 呼:
这个故事希望为世上出现的不同语言和种族提 供解释,也被看作是引发翻译需求的事件,是 翻译起源的神话,也成为了一个讲述翻译起源 的典故。后来人们说到翻译的起源是,总会提 到“巴别塔典故”,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公元 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掉犹 太王国,使犹太人沦为修建巴比伦城的奴隶。 亡国为奴的犹太人凭借自己的思想来表达愤怒, 因此巴比伦人的“神之门”在犹太人眼里充满 了罪恶,并遭到了诅咒。再加上当时巴比伦城 里的居民讲的远不止一种语言,《圣经·旧约》 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语言混乱”于上帝对建 塔的惩罚相联系。
穿越一定的时间或空间,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
个地方,这个过程对搬运者而言是要经受痛苦 或磨难的。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

《英汉互译》教案与讲义第一章:英汉互译概述1.1 英汉互译的重要性1.2 英汉互译的基本原则1.3 英汉互译的难点与挑战1.4 英汉互译的技巧与策略第二章:词汇与短语的互译2.1 词汇的直译与意译2.2 词汇的借用与创新2.3 短语的固定搭配与转换2.4 专有名词与地名的一般译法第三章:句子的互译3.1 句型的转换3.2 语序的调整3.3 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互译3.4 从句与并列句的互译第四章:时态与语态的互译4.1 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互译4.2 进行时与完成时的互译4.3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译4.4 虚拟语气与实际语气的互译第五章:文化与语境的理解5.1 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5.2 语境的理解与运用5.3 语言习惯与表达方式的差异5.4 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策略第六章:翻译标准与原则6.1 翻译标准的历史演变6.2 忠实原则与达意原则6.3 等效翻译与功能翻译6.4 翻译中的创译与意译第七章:翻译技巧与策略(上)7.1 词义选择与词性转换7.2 修辞格的翻译7.3 成语与谚语的翻译7.4 诗歌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与翻译第八章:翻译技巧与策略(下)8.1 幽默与讽刺的翻译8.2 商务与法律文本的翻译8.3 科技与医学文本的翻译8.4 翻译中的校对与润色第九章:实践案例分析9.1 英汉互译案例分析9.2 翻译错误分析与避免9.3 翻译实践与反馈9.4 翻译作品的评价与赏析第十章:翻译软件与辅助工具10.1 翻译软件的种类与功能10.2 翻译辅助工具的使用10.3 语料库与在线翻译资源10.4 在翻译领域的应用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英汉互译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如语序、句型、时态和语态的使用,以及文化背景和语境的理解。

二、词汇与短语的互译难点解析:不同语言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语境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句子的互译难点解析:不同语言的句子结构差异,如主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及保持原意的调整语序。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新编英汉翻译教程翻译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它涉及到无论是语言、文化、历史还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诸多方面。

对于想要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的人来说,学习一套完整的翻译教程是非常有用的。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将帮助您了解如何进行新编的英汉翻译教程。

第一章:翻译基础知识1.1 翻译定义和分类1.2 翻译的目的和原则1.3 翻译与语言间的关系1.4 翻译的难点和挑战第二章:语言知识和技巧2.1 英汉语言的比较和对比2.2 词汇和短语翻译2.3 句子结构和语法翻译2.4 上下文的影响和处理2.5 语体和风格转换第三章:文化意识和背景知识3.1 跨文化交际和翻译3.2 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3.3 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处理3.4 原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传递第四章:专业领域和行业知识4.1 法律翻译原则和技巧4.2 医学翻译原则和技巧4.3 经济与商务翻译原则和技巧4.4 技术与科学翻译原则和技巧第五章:翻译工具和资源5.1 电子词典和在线翻译工具的使用5.2 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的建立和管理5.3 翻译软件的使用和技巧5.4 翻译资源和参考文献的查找和使用第六章:翻译实践和技巧6.1 阅读和理解原文的重要性6.2 提高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度6.3 校对和修改译文的技巧6.4 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翻译作品第七章:发展和推广翻译技能7.1 参加翻译考试和认证7.2 加入翻译协会和社区7.3 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7.4 与客户和雇主建立有效的沟通通过学习以上内容,您将逐步掌握新编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同时,您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并且了解如何将翻译技能应用到不同的专业领域中。

通过继续学习和积累实践经验,您将成为一名优秀的英汉翻译专业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翻译过程中,积极参与翻译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选择翻译新闻、文学作品、商业文件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并进行翻译和校对实践。

此外,与他人分享您的翻译作品、参加翻译比赛和与其他翻译专业人士的交流也是提高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章中国和西方法律翻译史

第一章中国和西方法律翻译史

第一章中国和西方法律翻译史前言本章分为两节,分类详细阐述了中国和西方的翻译史和法律翻译史。

由于法律翻译只是翻译活动的一个分支,与历史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此,第一节中国翻译翻译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介绍中国翻译史,然后介绍中国法律翻译史;第二节西方法律翻译史也同样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介绍西方翻译史,然后介绍西方法律翻译史。

在这个章节,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了解中国和西方翻译活动,尤其是中国法律翻译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1.1中国法律翻译史1.1.1 中国翻译史的发展法律翻译是翻译的一个分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经历着岁月的打磨和洗礼,其发展较为漫长和曲折。

放眼看去,中国法律翻译与中国翻译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发展也与中国翻译史和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学习中国法律翻译史以前就必须先了解整个中国翻译的历史发展和现状,了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历程,以及中国翻译史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轨迹和文化脉络。

中国翻译史通常被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个部分。

一、中国古代翻译史(先秦-清乾隆初年)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当时的诸侯国家相互之间交往就出现了翻译,如楚国王子去越国时就求助过翻译。

当然这种翻译还谈不上是语际翻译。

中国真正称得上语际翻译的活动应该说是始于西汉的哀帝时期的佛经翻译。

那时有个名叫伊存的人到中国来口传一些简单的佛经经句。

我国翻译史上有文本的笔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即公元148年)的印度佛经的翻译。

自此,我国的佛经翻译活动就正式开始了。

从东汉末至北宋初的佛经翻译,将近千年,其时间之长,可以视为中国翻译史的一大特色。

佛经翻译是印度文化与中华固有文化之间的互补性的平等交流。

虽有抵触但最终融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

其原因在于:一是因为印度佛教在传入时即依附和迎合本土文化;二是印度佛教本身也具有与中华文化相近或相通的因素,而且包含可以补充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定内容。

“文体与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文体与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文体与翻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文体与翻译课程编号:223111英文名称:Stylistics and Translation课程类型:专业拓展课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20 实验学时: 16学分: 2开设专业:翻译先修课程:英汉笔译(223102)、汉英笔译(223103)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一门英语翻译类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翻译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文体文本翻译的主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不同文本类型在语言特征、交际重点、表现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文本特征的意识,并增强在翻译实践中处理具体的翻译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了解文体翻译的研究内容和发展;2. 了解新闻、政论文体的语言特征和交际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处理新闻文本的翻译问题;3. 了解商务文体的语言特征和交际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处理商务文本的翻译问题;4. 了解法律文体的语言特征和交际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处理法律文本的翻译问题;5. 了解文学文体的语言特征和交际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处理文学文本的翻译问题;6. 学会翻译中的团队合作。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文体翻译简介1. 了解文体的概念;2. 理解不同的文体分类,掌握实用文体和文学文体的区别。

第二章新闻翻译1.了解新闻文体特征;2.理解新闻文体的翻译原则,掌握新闻文体的翻译策略。

第三章政论文翻译1.了解政论文的文体特征和翻译特点;2.理解政论文翻译的四大原则,掌握政论文体的翻译策略。

第四章商务翻译1. 了解商务文体特征以及常见商务文本形似;2. 理解商务英语的翻译原则,掌握常用商务术语的翻译和商务文本的翻译策略。

第五章旅游翻译1. 了解旅游文本的分类和特性;2. 理解旅游翻译的原则和标准,掌握初阶和进阶水平的旅游文本翻译方法。

翻译第一讲 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第一讲 翻译理论与实践

导学——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导学
译者素养: 译者素养:
译者的素质: 译者的素质: 外语素质 语言敏感度 心理素质 翻译的辅助工具: 翻译的
导学——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导学
Tips: :
提高方法: 提高方法:
翻译理论+翻译技巧+ 1. 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翻译实践 研究有关翻译的论述,弄懂翻译的基本问题。 ( 阅读理论著作;专题论文;翻译教材;译品的前言后语) 2. 研究译作范本 从中摸索翻译的规律和技巧,对比不同译本的处理和效果。 研究典型译例,注意翻译技巧的说明和译句的得失,为翻译 实践打好基础 3. 不断进行翻译实践 (1) 依照词语---句子---段落---语篇的顺序; (2) 选择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练习材料; (3) 难易循序渐进; (4) 译文反复修改,不断提高译文质量; (5) 选择有参考译文的文本,进行对比学习; (6) 可请别人修改或校正。
翻译理论与实践
导 学 第一章: 第一章:翻译概述 第二章: 第二章:英汉语言对比 第三章: 第三章:词语的翻译 第四章:句子翻译技巧( 第四章:句子翻译技巧(上) 第五章:句子翻译技巧( 第五章:句子翻译技巧(下) 第六章: 第六章:常见文体的翻译
导 学
• • 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提高翻译水平。 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提高翻译水平。 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 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大量译例 翻译,介绍了翻译的一系列常用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熟悉翻译技巧, 翻译,介绍了翻译的一系列常用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熟悉翻译技巧,培养 翻译能力,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 翻译能力,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能力。。

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阅读随笔

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阅读随笔

《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阅读随笔一、导读与概览自开始学习法律英语的翻译实践以来,我对法律术语翻译的复杂性和精准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一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让我对法律英语的翻译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将记录我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的随笔,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交流和国际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法律语言的复杂性和精确性,法律术语的翻译不仅要准确无误,而且要严谨规范。

本书作者撰写《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法律术语翻译知识体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对法律术语翻译的总体介绍和背景知识,作者首先介绍了法律语言的特点和法律术语的概念,为读者提供了法律术语翻译的基础知识和背景。

作者详细阐述了法律术语翻译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使我认识到法律术语翻译的复杂性和精确性要求。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法律术语翻译的原则和策略。

包括准确性、清晰性、专业性和统一性等重要原则。

作者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使读者了解到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这些原则和策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作者还介绍了常见的法律术语翻译误区和注意事项,提醒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避免常见的错误。

第三部分是对具体法律领域术语翻译的深入探讨,作者选取了合同法、物权法、刑法等典型法律领域的术语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展示了不同法律领域术语翻译的特点和难点。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对不同法律领域的术语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法律英语翻译指南。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掌握了法律术语翻译的基础知识和技巧,还提高了我的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

我相信这本书将对我未来的法律英语学习和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1. 书籍背景及作者简介在我对法律英语的探索之旅中,《法律术语翻译二十讲》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此书深入剖析了法律术语翻译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为我们揭示了法律英语的真谛。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工作者宪章中英对照

翻译工作者宪章中英对照

The Translator's Charter翻译工作者宪章(Approved by the Congress at Dubrovnik in 1963, and amended in Oslo on July 9, 1994)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ranslators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Noting that translation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permanent, universal and necessary activity in the world of today; that by making intellectual and material exchanges possible among nations it enriches their life and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mongst men; that in spite of the various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it is practiced translation must now be recognized as a distinct and autonomous profession; and desiring to lay down, as a formal document, certain general principles inseparably connected with the profession of translating, particularly for the purpose of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认为,翻译工作在当代世界被看作是一种经常、普遍和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翻译工作能够使各国人民进行精神与物质上的交流,丰富各国人民的生活,促进人们之间的了解;尽管从事翻译工作的环境各有不同,但当前必须把翻译工作看作是一种固定、独立的职业。

法律英语第一课翻译。

法律英语第一课翻译。

法律英语第一课翻译引言法律英语是指在法律领域使用的英语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法律界对于英语专业人士的需求逐渐增加。

本文将介绍法律英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词汇,帮助读者理解和翻译法律文件。

法律英语的基本概念法律英语是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法律文件的起草、翻译和解释等。

在法律英语中,准确性和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法律文件的翻译需要注意保持原文意思的准确性,并确保译文符合法律的规定。

常见法律英语词汇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法律英语词汇及其翻译:w - 法律2.Legal - 法律的3.Contract - 合同4.Agreement - 协议5.Plaintiff - 原告6.Defendant - 被告7.Judgment - 判决8.Court - 法院9.Evidence - 证据10.Witness - 证人这些词汇是法律文件中经常出现的,熟悉这些词汇对于正确理解和翻译法律文件至关重要。

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在翻译法律文件时,以下几点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翻译质量:1.精确无误的翻译法律文件非常重要。

一些术语的错误翻译可能导致法律文件的失效,因此需要对法律术语进行深入理解并保持准确性。

2.翻译法律文件时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

有时直译法律术语可能不合适,需要根据文件的整体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

3.参考专业的法律词典和资料是翻译法律文件的重要工具。

法律词典能够提供准确的翻译和解释,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4.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

法律文件通常需要清晰、简洁的表达,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

结论法律英语作为一门专业领域,对于法律文件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专业的翻译能够保证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并为法律实践提供帮助。

本文介绍了法律英语的基本概念、常见词汇和翻译技巧,希望对读者理解和翻译法律文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Smith, J. (2010). Legal English: How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Language of Law. Routledge.。

第一章 翻译的基本概念与知识

第一章    翻译的基本概念与知识

第一章翻译的基本概念与知识Part l.翻译溯源1.1唐时期的佛经翻译早在西汉哀帝时期,有个叫伊存的人到中国来口传一些简短的佛教经句但不是真正意义的佛经翻译。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接触了佛经,从此,拉开了佛经翻译的序幕。

佛经的翻译正式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

波斯人安世高翻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经书;竺法护翻译了175部经书,对佛教的流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安清、支亮、支谦等在当时也很有必要名气。

东晋到隋时期的翻译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道安主持译场,严格主张直译,还请来印度人鸠摩罗什Kumarajiva。

鸠摩罗什一改古直风格,主张意译,译著有《金刚经》、《法华经》等三百余卷,为我国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南北朝时期的印度学者真谛Paramartha翻译了《摄大乘论》等49部经论,对中国的佛教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唐朝,是我国佛经翻译的鼎盛时期,翻译大家玄奘在唐太宗贞观二年去印度取经,历时间17年,带回佛经657部,《西游记》A Pilgrimage to the West便是以他的取经经历为蓝本的。

在19年里,共翻译山75部佛经,多达1335卷,1300多万字。

他不仅把佛经翻译成汉语,而且是将老子著作翻译成梵文,他是将汉语著作介绍给外国人的中国第一人。

1.2明清时期翻译明未有许多有志之士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立志引进西学,其中,徐光启贡献最大。

他与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竇,M. Ricci合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学》。

清朝在各地专设翻译出版机构,西方流行的政治学说与文化艺术大规模地传进中国。

贡献较人的有晚清的严复,他在13年期间翻译了一些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T.H.Huxley)著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A. Smith)著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约翰·穆勒(J.s.Mill)著的《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 及甄克思E. Jenks著的A History of Politics《社会通诠》等。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

《英语翻译教案》课件第一章:翻译的基本概念1.1 翻译的定义解释翻译的概念,即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1.2 翻译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翻译,如直译、意译、文学翻译和实用翻译等。

1.3 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探讨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如准确性、可读性、忠实原文等。

第二章:翻译的基本技巧2.1 词汇翻译介绍词汇翻译的基本技巧,如词义选择、词性转换、词义引申等。

2.2 句子翻译分析句子翻译的技巧,如句子结构的调整、语态的转换、长句的拆分等。

2.3 语篇翻译讲解语篇翻译的技巧,如语境的理解、信息的连贯性、风格的保持等。

第三章:英汉翻译对比3.1 英汉语言差异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如语法结构、词汇使用、表达习惯等。

3.2 英汉翻译难点分析英汉翻译中常见的难点,如文化背景知识、习语和成语的翻译等。

3.3 英汉翻译案例分析提供一些英汉翻译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练习。

第四章:翻译实践4.1 翻译练习设计一些翻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翻译能力。

4.2 翻译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翻译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4.3 翻译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翻译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指导。

第五章:翻译工具和资源5.1 翻译软件和工具介绍一些常用的翻译软件和工具,如谷歌翻译、有道词典等。

5.2 翻译资源和参考资料推荐一些翻译参考书籍、在线资源和翻译社群,供学生学习和交流。

5.3 翻译实践平台介绍一些翻译实践平台,如翻译公司、在线翻译平台等,供学生寻找实践机会。

第六章:专业翻译领域简介6.1 商务翻译介绍商务翻译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分析商务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6.2 技术翻译探讨技术翻译的定义、要求和常见挑战。

举例说明技术翻译的实践案例和技巧。

6.3 法律翻译讲解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分析法律翻译中的专业术语和语言特点。

第七章:翻译与跨文化交际7.1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对翻译的影响和挑战。

王利明民法教材讲义(第一——第四编)(新)

王利明民法教材讲义(第一——第四编)(新)

民法王利明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一节民法的概念一、民法的词源中国自古诸法合一,民刑不分,“民法”并非中国法律文化固有的概念,属于法律继受的产物。

汉语中的“民法”一词源自日本学者对于法国民法典中的中“droir civil”的创造性翻译。

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民法典,日本学者在翻译欧洲“市民法”(droir civil)时,由于不了解其制度背景,从而创造性地用汉字的“民法”为该法典定名,以致于“市民法”的制度信息在“民法”的术语中被丢掉了我国清末制定《清末民律草案》,民国初年制定《中华民国民律曹楠》,均称为“民律”,而不称“民法”。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设立民法起草委员会,1929年5月23日公布“民法总则”(民法典的第一编),是我国法律上使用“民法”一词之开始被日本学者转译的“droir civil”一词,源于罗马法的市民法civil law——有关罗马市民(罗马公民)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对称于万民法(罗马人与其他所有民族共有的法律)二、民法的含义民法乃是一国法律体系中之基本法,与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共同构成一国部门法体系,为最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

(一)形式意义上与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这是从表现形式上对民法进行的分类1、形式意义的民法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以“民法”为名称制定的法典。

2、实质意义的民法实质意义的民法是指一切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典,还包括其他民事法律、法规。

3、两者的区别形式意义的民法着眼于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法律的编纂结构,最终表现为一个成文的法律文件——民法典实质意义的民法着眼于规范性质、规范构成和作用理念的统一。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概念,并不考虑形式,而是注重对法律规范或规范性法律文件属性的分析。

4、两者的联系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并不否认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民法典)的价值,后者通过对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进行归纳、整理,从而使基本的民事法律制度系统化。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也不排斥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第一章 翻译概论精品PPT课件

第一章 翻译概论精品PPT课件
公司, 1999. 【10】《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刘宓庆. 北京:中国对外
翻译出版公司, 1998. 【11】《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黄振定.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12】《翻译文化史论》. 王克非.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997.
6.翻译阅读参考书目
3)翻译实践 【13】《英汉翻译手册》. 倜 西、董乐山. 北京:商务印书
7.翻译证书
1.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7.翻译证书
2.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
7.翻译证书
3.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
第一章 翻译概论
主要内容
1. 翻译的定义 2. 翻译的分类 3. 翻译史简介 4. 翻译的标准 5. 译者的素质 6. 翻译的过程
1. 翻译的定义 What is translation?
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 【14】《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朱诗向. 北京: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15】《英文汉译技巧》. 陈廷祐.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2001. 【16】《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吴伟雄、方凡泉. 昆明:云南
人民出版社, 1997. 【17】《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喻云根.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
社, 1996. 【18】《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张鸾铃.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6.
6.翻译阅读参考书目
4) 国外翻译理论与实践 【19】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Snell-Hornby, Mar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20】In Other Words: A Course book on Translation. Baker, Mona. London: Routledge. 1992. 【21】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Bell, Roger T. London: Longman. 1991. 【22】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mark, Peter.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23】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Nida, Eugene Albert.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 第1章 翻译概述

英汉笔译基础教程   第1章 翻译概述
❖ 翻译具有一个核心的内涵,翻译总是因某种需要 而把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2 翻译的分类
❖按翻译工具形式来分:
▪ 口译(interpreting) ▪ 笔译(translation) ▪ 手语翻译(sign language interpreting)
❖按翻译的方向来分:
▪ 外语译入母语,即译入(in-translation,如英译汉) ▪ 母语译入外语,即译出(out-translation,如汉译英)
1.2.1翻译标准的演变
❖奈达:
▪ “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所译的词语能否被 理解,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范,而在于整个译文使读者 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莱斯:
▪ 应根据翻译文本的类型来确定翻译内容与形式,依据译 文是否在一定的翻译情境下实现了它的功能来判断译文 的优劣。
❖辜正坤:
▪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具体的翻译标准应该而且必 然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
❖ 雅各布森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
▪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 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 诺德从译文功能来分:
▪ 工具型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 文献型翻译(documentary translation)
▪ 国际标准组织(ISO)所制定的《翻译项目-通用指南》 (ISO/TS 11669:2012)中,翻译被定义为“用书面语形 式把源语中的信息转变为目标语中的信息。”
1.1.1 翻译的定义
❖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翻译家和翻译 理论家对什么是翻译,很难有共同的看法,这也 说明翻译是个开放式定义。

汉译英概述

汉译英概述


Hale Waihona Puke ••二、翻译标准的运用
我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关于翻译标准的意见

1.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这是指忠实于原文的意 思和风格,也就是把中文内容用外文正确地表达出来。 • ‚各种不同内容的文章,各有各的体裁和专门术 语,翻译马克思列宁夫义经典著作必须采用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术语和表达方法;翻译文艺作品、必须使用 文学语言。‛ • 2.译文必须是流畅的外文。译文必须合乎译入外 文的语言习惯.让使用这种民族语言的读者正确了解 原意。如果不尊重外文的语法习惯,把中文的某些特 殊的语法结构瞎搬到译文中去,读者就会看不懂。
沁园春· 雪 Snow To the tune of Spring Beaming in Garden
• • • • • • • • • • 北国风光, • 千里冰封, • 万里雪飘。 • 望长城内外, • 惟余莽莽; • 大河上下, •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 • 原驰蜡象,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What a scene is in the north found! A thousand li of the earth is ice-clad aground, Ten thousand li of the sky is snow-bound. Behold! At both sides of the Great Wall An expanse of whiteness conquers all; In the Yellow River, up and down, The surging waves are gone! Like silver snakes the mountains dance, Like wax elephants the highlands bounce, All try to be higher than heaven even once!

第一章 翻译概论

第一章 翻译概论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翻译概论[1]什么是翻译?[2]关于翻译教材的使用[3]关于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4]关于翻译课程教学语言[5]关于教学内容[6]关于作业[7]关于考勤和平时成绩[8]期末考试第一节翻译简史一、中国翻译简史1 中国翻译的起源我国的翻译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时期,《周礼》和《礼记》两书中出现了周王朝翻译官职的记载。

从周朝到汉朝翻译名称在今天看来,不尽相同,名称各异。

周朝——象胥、寄、象、狄、译、舌人和行人等。

秦朝——典客、典属国西汉——典客、大行令、大鸿卢和典乐东汉——客曹2 佛经翻译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致五世纪的古印度。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末年(约公元160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了。

佛经翻译主要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从西方来中国的僧侣;另一部分是西行求经的中国僧侣(约四分之一回国)。

佛经大部分译自梵语,一部分译自西域语言。

佛经翻译的第一阶段(公元148年——316年)(东汉——西晋)最早的翻译家有西域高僧安世高和支娄加谶(chen)两人。

后有支谦和竺法护(约230-308)中国第一位去西方求法者是朱世行。

佛经翻译的第二阶段(公元317年——617年)(东晋——隋末)释道安(314-385)鸠摩罗什(350-409)佛经翻译的第三阶段(公元618年——906年)(唐朝全盛时期)玄奘(600-664)公元629年出国,到达印度的那烂驼寺,645年回到长安,历经17年,行程5万里,经历110国,共带回梵文经典657部。

译经75部,1335卷。

义净(635——713)齐州人(今山东历城县)3 元代的翻译活动成吉思汗以前,蒙古各部未见有文字通行,之后开始创制文字。

当时的笔译吏员称为译史,分为蒙古译史和回回译史,前者负责蒙汉翻译,后者负责蒙古语与波斯语的翻译。

元朝设有专门学校培养译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法律翻译概述(课堂讲练材料)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法律翻译的概念、基本特点、法律翻译常用文本类型;2、了解法律翻译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课堂教学:一、法律翻译的概念法律翻译,是指对法律法规、法律专著文献、涉及法律的商务、经贸、金融等相关专业的翻译活动。

此处提及法律翻译概念,有两个意义。

请看以下译文对比:示例1、(1)、A burned child dreads the fire.译文1、烧伤的孩子害怕火。

译文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He had one foot in the grave.译文1、他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坟墓。

译文2、他已经是半截入土的人了。

译文3、他已经风烛残年。

(3)、冬天,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在纽约大街上乞讨,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Blind since childhood”.有一个落魄诗人正巧路过,乞丐听到脚步声,向他乞讨。

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可以给你点东西。

“说完,就在乞丐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天,乞丐得到了远远多于往日的施舍。

后来,乞丐又遇到那位诗人,问诗人到底在牌子上写了什么,诗人回答:“Spring is coming, but I can’t see it.”示例2、(1)、Where a defendant is fined and the same is not forthwith(means: at once, without delay) paid ,the magistrate (the official who acts as the judge in the lowest courts of law)may order the defendant to be searched.译文:如被告人被判处罚款,但没有随即缴付该罚款,裁判官可命令搜查被告人。

(2)、“Delivery Note”shall mean the note as the proof of delivery, issued by Party C and countersigned by Party B when taking the delivery of the Vehicles, which shall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including but without limita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number, the quantity, the loading date, the shipment date, the delivery record of the delivered Vehicles and the information that the delivered Vehicles have been pledged to Party A.译文:“交接单”:由丙方签发、乙方在接收车辆时签署的车辆交接凭证,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交付车辆的识别码、数量、装车日期、发运日期、交车记录、车辆已质押给甲方等信息。

可见,法律翻译与文学翻译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法律翻译与文学翻译尽管都是用目的语(译语)的语言形式忠实的再现或表达源语中的深层信息,但文学翻译允许翻译人对语言规范进行创造性使用,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文表达方式,以目的语方式来表达源语文化信息(如示例1)。

法律翻译则更加严格的遵循“信、达”原则,而且相比文学翻译,达到“信、达”的难度更高,因为其谴词、用句、文本结构均不同于普通文章翻译(如示例2)。

二、法律翻译的文本类型法律翻译实践当中,通常把法律文本分为以下几类:1、法律法规类,如宪法、法律、法令、国际公约等;对于这一类法律文本,一般由国际组织、政府组织专业人员翻译。

作为立法语言,在法律语言中,最具严谨、庄严、甚至刻板的特点,其中的诸多用词、句型是学习法律英语的最好范本,是律师起草、翻译合同、契约的参考文本(阅读我国合同法教学法规之条款第142条:The risks of damage and loss of the targeted matter shall be borne by the seller prior to the deliveryand by the buyer after the delivery, unless the laws provided or the parties stipulate otherwise. )。

2、商业协议类,如国际贸易合同,贷款合同,租约等;此类协议在法律翻译实践中将大量存在,如货物买卖/租赁/销售代理合同、技术转让合同、贷款合同等。

该类法律文本尽管没有权威的法定的范本,但长期经贸往来,在上述领域逐步形成了从业者自觉采纳的示范文本,比如国际商业银团贷款合同、在我国对外货物贸易实践中流行的销售确认书(Sales Confirmation),国际商会依照《CISG》起草的《标准国际销售合同》(《MODEL INTERNATIONAL SALE CONTRACT》),另外,在商品销售代理领域,还有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商业代理示范合同》(《ICC MODEL FORM OF INTERNATIONAL AGENCY CONTRACT》),这些示范合同,不是以国内法为依据,而是以国际贸易惯例及全球通行的法律原则为依据起草、制定,兼顾、综合了各国、地区的贸易习惯,更易被各国商人在达成相关合约时接受。

3、仲裁诉讼文书类,如起诉状(Civil Complaint)判决书(Civil Judgment)、仲裁协定(ArbitralAgreement)等;各国或地区的此类文书在用词、修辞、格式上因法律制度、表达习惯的不同有很多差异,但大体相同。

如公诉书(BILL OF INDICMENT)、传票(SUMMONS)。

当然,也有一些司法文书为英美法系国家所独有,比如即决判决申请(MOTION FOR SUMMARY JUDGEMENT)申请法官不经陪审团听审而做出于己有利判决的申请)。

对于该类文书的翻译,关键是根据不同程序使用不同的术语,比如公诉书(BILL OF INDICMENT)与民事起诉书(Civil Complaint),民事判决书(Civil Judgment)与刑事判决书(Paper of Sentence)。

4、经济组织内部法律文件类,如公司章程(Articles of Association)、董事会会议记录(Minutes ofthe Meeting of Directors)、股东声明(Shareholder Representation Letter)等;翻译实践里,对该类文件的翻译可以参考现有的公司法律法规,比如公司性质、组织结构、管理层权限等,在制定公司成立文件(比如中外合资企业合同(SINO-FOREIGN JOINT-VENTURE CONTRACT))、章程时都可借鉴。

5、财经法律文书类,如招标书(Invitation for Bids)、汇票通知书(Advice of Draft Issued)、信用证(L/C)、海运保险单(Marine Cargo Transportation Insurance Policy)等;此类法律文书已经有大量范本出现,或者本身就是贸易以及贸易支付、保险等领域日常使用的文书、表格。

6、证明类,如赠与公证书(Notarial Certificate of Donation)、合同公证书(Notarial Certificate ofContracts)、证书(Certificate of Qualification)等;7、律师常用法律文书,如风险代理协议(Contingent Fee Retainer)、授权委托书(Power of Attorney)等。

8、法学文献类,如法学论文等。

确定上述文本的意义:1、法律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跨法系的转换活动。

不仅要在语言层面上进行,更重要的是要将隐藏在语言文字后其他法系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信息准确传达出来。

要做出一定法律行为并达到行为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需要法律文本(或篇章)来完成。

这要求不论哪一种法律文本,措辞、格式都应严谨、准确、规范。

示例3、“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郭沫若译文:“严冬如来时,哦,西风哟,阳春宁尚遥远?”卞之琳译文:“风啊,你看:冬天要来了,春天难道会太远?”张泽乾译文:“风啊,严冬已至,阳春岂远?”以上的译文只能说是风格各异,没有高下正误之别。

示例4:(1)、If Party A commits any material breach of this Contract and fails to redress the breach withinthirty (30) days after the receipt of a written notice from Party B requesting it to redress such breach, Party B may terminate this Contract immediately by notice to Party A and reserve the right to file a claim against Party A for the losses arising from such breach suffered by Party B.译文:如果甲方实质性违反本合同,且在乙方向其发出要求其纠正违约行为的通知后30天内仍未予以纠正的,乙方可向甲方发出书面通知,立即解除合同,并保留就违约造成的损失向甲方索赔的权利。

(2)、董事会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才能举行译文:The board meeting shall be held only when two-thirds or more of the directors are present.2、不同法律文本之间存在功能、结构、措辞的不同,有其自身特定结构、术语,必须遵从,不能随心所欲。

示例5:Whereas the Licensor possesses know-how for the design, manufacturing, installing and marketing of _____;Whereas the Licensor has the right and desire to transfer the above-signed know-how to the Licensee;NOWTHEREFOR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mises and the mutual covenant, through consultation , agree to enter into this contract under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et forth as follows;译文:鉴于许可方拥有---专有技术的所有权、有权设计、生产、安装以及销售;鉴于许可方有权而且愿意将以上专有技术转让给受让方;因此,根据以上情况(PREMISES,means the statement or an idea that forms the basis for a reasonable argument)以及双方意愿,经受让方与许可方协商,达成如下合同条款;因此,合同当事人双方应遵守如下约定:这部分条款在国际商事合同中很常见,因为该条款通常以“WHEREAS”开头,所以得名为“鉴于条款(WHEREAS CLAUSE)”,“WHEREAS”意思是“CONSIDERING THAT”,用来说明订立合同的背景、目的,旨在证明合同双方交易的自愿互惠性与合法性,凡是写入该条款的事实,当事人就不能主张相反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