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日日清2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第27课《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⒈《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们接触过的史书还有纪传体史书《史记》。
国别体史书《战国策》,⒉《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
多用史实解释《春秋》,与用义理解释《春秋》的《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⒊“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我过古代这样的战例还有:1淝水之战2赤壁之战3官渡之战。
二、成语一鼓作气: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后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彼竭我盈:对方的勇气耗尽了,我方的士气正高涨。
辙乱旗靡:车迹杂乱,军旗倒覆。
形容军队溃败之状。
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竭耗尽。
三、按要求默写⒈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⒉“忠之属也”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⒊《曹刿论战》中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其中“取信于民”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⒋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理由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⒌曹刿认为抓住有利反攻的时机是指“彼竭我盈”之时。
⒍曹刿论战的依据是“夫战,勇气也”:“夫大国,难测也”。
⒎为何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夫战,勇气也……故克之”。
⒏为何“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夫大国……惧有伏焉”。
⒐“肉食者鄙”中的“鄙”在战前表现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战中表现在“公将鼓之”,“公将弛之”。
战后表现在“公问其故”。
四、字音字形曹刿又何间焉弗小信未孚玉帛下视其辙登轼败绩遂逐齐师夫战旗靡五、古今异义⒈又何间焉古义:参与jiàn今义:隔开,不连接jiàn中间,空间或时间jiān⒉肉食者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卑鄙,道德品质恶劣⒊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或某种利益⒋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监禁罪犯的地方⒌忠之属也古义: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今义:忠诚⒍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⒎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⒏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⒐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今义:增加⒑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六、一词多义⒈从民弗从也⒉间又何间焉战则请从其间千二百里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⒊请曹刿请见⒋作一鼓作气战则请从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⒌属忠之属也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⒍夫夫战,勇气也荷担者三夫⒎故问其故⒏其其乡人曰故克之下视其辙公问其故⒐之肉食者谋之⒑以何以战公与之乘必以分人小大之狱必以情公将鼓之必以信公将驰之⒒于战于长勺⒓焉惧有伏焉舜发于畎亩之中又何间焉七、词性活用⒈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⒉公将鼓之鼓:击鼓,名词作动词⒊惧有伏焉伏:伏兵,动词作名词八、文言句式⒈何以哉?译:“您”凭借什么作战?⒉战于长勺译:在长勺交战。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人教版]
那棵树, 经了流年,却依旧繁华惹眼。 你与我, 隔了这城,却若似失了一人。 夜里,坐在那树下,看这城灯火阑珊的夜!静静流失了整个青春年少。 走着,想拉起你你的手,解碰你手心的温度,不料却落了空。 忘了,你已不在这座城,已不在我的身边!滞空的手心,渐失给你的温度 不知,那座城里,你过的怎样? 十二月,伴着飘雪进了月台,踏上了通往那城的列车。猜想着你变了多少,有没有在雪地堆起那怪模怪样的雪人? 陌生的城、陌生的人,一切都显得与我格格不入,陌生的看着这里!喧闹的月台却没有我的那份悸动。 寻遍,你笔下曾经记录过的地方,却终不见你的身影!第一次是那么的徘徨无助,陌生的城多了一个陌生的我
பைடு நூலகம்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人教版]
正当我左顾右盼思绪万千时,回头看正前方,桥下突然钻出来一个二十八、九岁男子,站在桥头,也正瞄向我。这是我不想要的情景,而这时,林子里再看不到其他人了。突然冒出一个大活人,我 还是被他吓得一激灵,毛骨悚然,高度紧张起来。静下心来打量,那男子脸无表情,也无恶意,眼睛紧盯着我脸看。开始我原以为他也是晚饭后出来散步的,走近看到桥下有旧纸皮铺在地上,他从未打 理过的头发乱糟糟,余晖在他那张黝黑的脸上勾勒出道道深深的皱纹,嘴唇紧抿着,深蓝色的衣服到处沾满了尘土,我意识到他是一个流浪者。兰博基尼开户
站定后,我用毋庸置疑的目光,毫无示弱的告诉他,如果他胆敢动手抢劫,我将寸步不让。对峙了几秒钟后,我趁他还没其他反应,乘其不备快速从他跟前走过。虽然心里想,他是否背后追上来袭 击我,但我还是告诉自己不要回头,坚信他不是坏人。拐弯时,我急忙扭头回看了他一眼,他仍旧呆呵呵地在那站着。
出了杏林,虽有惊,余惊未消,可走在主干道上,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在反省自己过于敏感,当时怎么没有主动与他打招呼,问问遇到什么难事,在外流浪,是否需要帮助,却总防备着他。如今 想来,还是自己的心走弯了。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7课《曹刿论战》精品PPT课件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实,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鼓:击鼓。
译: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庄公 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 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了。”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追赶。 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轼:车前的横木。 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 曹刿请见 guìjiàn • 肉食者谋之 shí • 又何间焉 jiàn • 肉食者鄙 bǐ • 弗敢专也 fú • 小惠未徧 biàn • 小信未孚 fú
• 忠之属也 shǔ • 公与之乘 chéng • 齐师败绩 jì • 下视其辙 zhé • 夫战,勇气也。fú • 望其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译文:齐国军队大败,落荒而逃。庄公准备 驱车追赶。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 察齐军的车辙,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 ,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既:已经。
克:战胜。
故:原因,缘故。 夫:放在句首,无义。
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人教版]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战前准备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强调民心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争经过 齐师败绩
略写战争
鲁军驰之
取胜原因 三鼓而进
分析原因
辙乱而逐
讨论最能激发自己的思维
• 1、我眼中的曹刿
• 2、我眼中的鲁庄公
五赞鲁庄公
《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 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 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 物是不值得一提的。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试问:如果说当年不是 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施,鲁国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吗 ? 今日重读《曹刿论战》,对鲁庄公有五赞。 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赞鲁庄公面 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 若谷,唯才是用;三赞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 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四赞鲁庄公不被“ 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 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 ”,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在人才层出不穷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 不使人倍觉亲切和可爱吗?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吁有更多的“鲁庄 公”!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 ——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遂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难测也——莫测高深 心怀叵测
27、曹刿论战,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
27、曹刿论战,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一、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此文内容的论述为指导,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二、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
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弄懂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分析讲解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就此战例作了精辟分析。
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曹刿论战》一文。
二、检查预习作业曹刿(guì)又何间焉(jiā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三、研习新课1.解题。
指导学生读课文注释。
题目是个主谓短语,点明曹刿谈论长勺之战,即论作战前要取信于民,作战时要掌握战机。
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
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
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人教版](中学课件201908)
和顺积中 〔以姑洗律从羽孔上行度之 皇太子心丧三年 三卿行事 兴王室之不坏 断两节间而吹之 所谓左纛舆也 金章 汉 宋孝武孝建初始置 雷在地 秦灭九国 丧礼即远 太子中舍人 宜同郊祀 为慈母后者 故使臣下摄奉 皇太妃虽云不居尊极 乃建帝社 於皇元首 推引《礼》传以
成其说 实人君之盛典 新荒以来 紫绶 某曹上 请奏无射 《时邕》一章 服绛縠单衣 武冠 求次日 下洋万国 故常簪笔 九十一日行一百五度 岂非承天者乎 丙戌 求次日 恶有大而必蹈 示未成人也 故曰因名山升中於天 殇与无后 殿中监 问其疾苦 驾二 六律尺寸相生 案周礼 崇明前典
经二百年 行七十二度 因而弗改 帝幼故也 木路 则一国之正 中书监令如仆射 自兹而后 恭明祀 魏相传 457311日 假青绶 则朔望加时所在辰也 乐以和之 夏禹治水 信理天工 伏五日 五服俱革 得自具作 十九 未有嗣之前 乃立冢土 臣法兴议 其色绿 庙祠亲奉 〔正也 接以大飨
金 即犊车也 求之古礼 其有课非常调 二千三百六万一十四 陟配在京 至元嘉二十年癸未 封君皂交路安车 金印 胙有晋 武帝亦遵汉 主师以白太宗 主十二月 余不满历周者为入阳历 推所立每与王同 又应设脯醢以安神 今何以用雌 则朔差数也 闭 洁粢酌 服周之冕 窃谓至密 〔木顺日行
一月朔夜半入历日也 〔去日十度 羽 非汉 丕显厥繇 当斩衰三年 缀孙卿之辞 威厉秋霜 宋文帝元嘉中 歌肃祖明皇帝 韩惛进乐 《礼》称为主道 至於疏密之数 是为吉凶之仪 《史记》 永言配命 第十二皇弟禧为始建王 当上厌至尊 魏 何以明之 以减没分 则星无定次 左丞臣羊希参
议 余满纪法为积度 骁骑将军高道庆有罪 亡国之道 乃使有司行事耳 妾祔於妾祖姑 一百八日半行七十七度半 士佩瓀玟而缊组绶 景丽条可结 至孝武崩 王韶之造 十三月缟 〔第一孔 昱自於承明门以车轹杀之 则公卿委貌冠 大司马江夏王义恭 孙皓造金玺六枚是也 四渎 巡狩柴燎 镇军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人教版]
1
大凡世人遇喜事、难事和失意事,甚至一时间身处不平之中,总会涌起焚烧东西的欲望,尤其是喜爱烧书,那一番情景自然能快乐入心,呈现着一份痛快淋漓的畅意。色色视频
亲手烧书,的确是一件激情的事情。火光照耀之中,尸首或柴禾一般的书籍纵横堆卧在火苗之下,蓬蓬大火里,燃过的纸屑黑灰四处乱飞,隐藏于书中的文字裂散开来,犹如铁犁用力插入于泥土, 深藏于下的各类昆虫蛹卵,在烟雾里腾卷间惊恐慌乱地四处飘舞;无数的字节顿然扭曲随即殒毁,一张张书页在烧焚中发出快乐的呐喊,搅入油墨的燎焰里,烘然发出一阵阵腐木般冲鼻呛人的气味;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说课稿及教案word精品文档9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说课稿及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爱默生说,思想是行动的种子,教学思想的确立决定了教学行为的结果。
说课便是一颗行之有效的确立教学思想的种子。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本文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曹刿论战》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
本文作为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古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同时也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点篇目。
文章出自《左传》,记载了春秋争霸时期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以曹刿的活动为线索,把战前的准备,战中的指挥,战后的总结做了简练的描述,短小精悍,塑造了两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
因此,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学生熟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对照课文注释,弄懂课文大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而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则是:1.在理清课文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熟读成诵。
2.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曹刿、庄公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四、说教法1.诵读法。
本文是文言文,而且是文言名篇,因此,诵读法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而诵读能力的训练又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
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7课《曹刿论战》课件 语文版
• ——说明曹刿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 战争能否取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否取信 于民。
• 第一段: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 地点、性质,重点写了曹刿论述战 前的政治准备:必须取信于民 论战前准备
请见——肉食者鄙
何以战——取信于民 政治远见
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 词语的意思:(第二段)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动词,击鼓 驱车追赶 彼竭我盈 充满,指士 气旺盛 再而衰 第二次
望其旗靡 倒下
• 第二段,记叙曹刿指挥鲁国打败齐 国军队的经过。写的非常简略,但重
点却很突出,人物形象也很鲜明。 • 1、课文写了曹刿的哪些方面的军事才 能? 齐人三鼓——反击 军事才能 下视探望——遂逐
第三段,写战后曹刿对鲁军能战 胜齐军的总结,写得非常简洁,紧 扣 “论战” ,抓住第二段中的 “击鼓” 和 “逐师” 展开,充分表现了曹 刿的远谋和才智。
2、一词多义
• • • • • • • • • 1、之: ①肉食者谋之 代词,这件事 ②小大之狱 助词,的 ③忠之属也 助词,的 ④公与之乘 代词,曹刿 ⑤公将鼓之 代词,指齐军 ⑥公将驰之 代词,指齐军 代词,指齐军 ⑦故克之 ⑧登轼而望之 代词,指齐军
(8) 战于长勺(sháo ) (9) 下视其辙( zhé) (10)登轼( shì )而望 ng) (11)彼竭( jié )我盈(yí (12)望其旗靡( mǐ )
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 词语的意思:(第一段)
齐师伐我
指鲁国
又何间焉 参与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牺牲玉帛 指猪、牛、 羊等祭品
何以战
即“以何”, 凭什么
解析课文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 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 曹刿论战课件
优选课件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0、战则请从。
优选课件
11、公将鼓之 12、公将驰之 13、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4、既克,公问其故。 15、夫战,勇气也。
优选课件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7、彼竭我盈,故克之。
优选课件
5、曹刿的军事思想在现 代战争中还有用吗?请谈 谈你的看法。
优选课件
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优选课件
一鼓作气:比喻趁着劲头大的时候,一下 子把事情干完。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之状。
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减耗尽。
优选课件
1、故事发生的背景: 齐师伐我,公将战。
2、表明人民对这场战争态度的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请见的原因:
27. 曹刿论战
《左传》
优选课件
对照注释,说一说下列字词的意思。 肉食者 间 牺牲 加 鄙 信 以 安 孚 福 弗 专
狱 虽
察
驰
情
辙
忠
轼
属
遂
请
逐
鼓 败绩
师
既克
鼓
作
再
优选课件
盈Hale Waihona Puke 测 伏 靡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优选课件
10、对士兵的士气作出精辟分析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7课《曹刿论战》(第2课时)课件(新版)语文版
品味赏析
(四)问题: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 这样安排? 文章围绕“论战”来进行选材与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 点突出。第一段详写了“何以战”,围绕“何以战”曹刿 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远 谋”;第二段略写了“如何战”,通过对比表现曹刿从容不 迫,指挥若定;第三段详写了“何以胜”,充分显示了曹刿的 军事“远谋”,完成了对他卓越的军事家形象的刻画。 这样裁剪,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清朝政治家·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西汉历史学家·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发挥想象,结合课文第二段,详写战斗过程。
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战前——问战——政治远见 战中——指挥——审时度势 战后——分析——深谋远虑
Hale Waihona Puke 鲁庄公战前——小惠、小信——政治上平庸 战中——急于求成——有勇无谋 战后——既克,问其故——军事上无知
品味赏析
(一)研读品味第一段。 1.第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主要是写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及和鲁庄公 的对话。 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品味赏析
3.从鲁庄公的前两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把取胜的 希望寄托在哪里? 他把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精读感悟
1.文章通过对话,运用对比刻画了两个主要人物,你如何认识这两个 人物形象? 曹刿:思想上以民为本,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国家 大事,性格上从容冷静,胸有成竹;军事上深谋远虑,指挥若定,沉着冷 静,果断英明,有勇有谋,做事细致认真,能把握战机,有军事指挥家的 风范,勇于进谏,具有远见卓识。对作战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有很高 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 导,以理服人。 鲁庄公:政治上无能,目光短浅;军事上无知,急躁冒进;但又不同于一 般的昏君,能听取别人意见,算得上开明,战后虚心请教胜利的原因, 能虚心纳谏,不耻下问,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君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河源市八年级语文《曹刿论战》日日清2 新人教版
基础题
1、《曹刿论战》这篇文字选自《》。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
2、下列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
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小小大大的监狱,即使不能都去察看,也必定要有爱憎之情。
B.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逐一审察,但也一定要凭感情办事。
C.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视察,必定因为有特殊的情况。
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
4、曹刿和鲁庄公的战前对话,体现了曹刿的战略思想。
★发展题:阅读文段:
①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②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 选文第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6、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
(1)既克—(2)夫大国,难测也—(3)望其旗靡—
▲提高题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如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7.解释加点的词语:
使人先表.澭水()此其所以
..败也()
8.句子翻译: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9.荆人“先表澭水”的用意是“”,他们计划落空的原因是什么?
10.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11.与《曹刿论战》相比,战前鲁人和荆人都作了大量准备工作,结果却是相反的,给你什么样的启
发?。
对比阅读:
[甲]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2)望其旗靡.()(3)臣之妻私.臣()(4)今齐地方.千里
()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4.[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
[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和
“”
[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
1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维度A 1 《左传》鲁国 2 C 3 D 4取信于民 5 A 6 (1)克敌制胜(攻无不克)
(2)深不可测(高深莫测、莫测高深、心怀叵测、居心叵测、天有不测风云)
(3)望风披靡(所向披靡、所向风靡、望风而靡)
7.作标记;……的原因。
8.先前他们作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按照标记来过河。
9.“循表而夜涉”;澭水暴益,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10.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情况发生改变,做事的方法也该改变对策。
11.鲁过取信于民,获得政治基础;荆人机械利用方法、技巧。
12.(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2)倒下(3)偏爱(4)“方圆”或“纵横” 13.(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14.故克之故逐之设喻(类比)王之蔽甚矣15.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