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春望》.ppt

合集下载

第26课《饮酒(其五)》《春望》课件(共2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饮酒(其五)》《春望》课件(共2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为何说“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闲适心境(1-4)结庐人境、心远地偏
恬静生活(5-6)采菊东篱、悠然见山
山间美景(7-8)山气佳、飞鸟还
做人真意(9-10)此中真意、欲辨忘言
《饮酒》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写作背景
《饮酒》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此为第五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思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南山无意中映入眼帘,写出了诗人看见南山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与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饮 酒(其五)
春 望
26 诗词五首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朗读并背诵诗歌。2.疏通诗意,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3.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4.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文体知识及作者
古体诗 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 “南、 北朝乐府”等。 “歌”“行”“吟”“引” 即是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近体诗
1.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饮酒》《春望》同步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饮酒》《春望》同步课件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 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稀疏得无 法梳髻插簪。
借搔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忧愁万 分、憔悴不堪的情状,诗句含蓄而深刻地 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精研细读
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望: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破败的 )国都
• 另一种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贱泪, 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相通。一 则触景伤情,一则移情于物,这两种解释实质 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初步感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看到__国__都__破__败__不_堪__,__杂__草__丛__生__的__一__片__荒__凉____景象而
( 原来的)山河
( 春意盎然的)长安城 ( 遍地乱生的 )草木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精研细读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 国破家亡 妻离子散 民不聊生
精研细读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 诗人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 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 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 ,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 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 亲的形象。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情基调: 深沉、沉郁、忧伤。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搔(sāo )—— 用指甲挠 浑(hún) —— 简直 胜(shèng)—— 能够承受 簪( zān)—— 一种束发的首饰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课件(25张ppt)

诗词五首—《饮酒》、《春望》课件(25张ppt)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 ·元好问《论诗》绝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日夕:傍晚。相与:结 伴。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 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 “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 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 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 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 的田园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 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忘 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 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 结: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 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 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 ,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 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 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24、诗词五首
导入歌曲
学习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二、背诵诗歌,品味诗歌的意境。 三、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 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陶酒
渊 明
作者简介
• 陶渊明(365~427),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 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落 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有过建功 立业的抱负,先后任江州家酒、镇 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 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 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 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
“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 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6诗词五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课件)

26诗词五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课件)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l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huán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朗读指导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停顿恰当
读出情感
墨剑飘雨
疏通文意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疏通文意 墨剑飘雨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li火yo。ngqiang
相当,值。
这里借指战争李。永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抓,挠。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简直。
一种别住发髻 的长条状首饰。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 封家信抵得上万金。满头白发越抓越稀少,简直连簪 子也插不了。
提示:(1)偶 数句入韵,押“ɑn” 韵。韵脚要根据语 境读到位。(2)语 调、语气和节奏都 应是舒缓的。
朗读指导:
①起句要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 法,但要体现出得意感。
②“何能尔”设问,尔,代指前句,写出了反 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心远地自偏” 为全篇之骨,要读出自豪感,体现出淡然而 满足的精神状态。后三个字,应一字一顿, 而且要有余音。

菊/东
lí 篱下


然/见



古体诗, 形式上以五 言为主,朗 读时通常按
山 气/日 夕 佳 , 飞 鸟/相 与 还 。 “二三”式
此 中/有 真 意 , 欲 辨/已 忘 言 。 来停顿。

第26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课件)(1)

第26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课件)(1)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一静一动,写南山暮景:在美好的黄昏中,飞 鸟结伴返回山林。意境宁静恬淡,流露出了诗人 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情。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即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诗人从这 美景中,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就是要远离名利纷 争、自得其乐。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达到了物我两 忘、悠然自得的境界。
六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诗歌。
板书设计
1.再读诗歌,分小组讨论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2.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 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领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 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④第7、8句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 的鸟的自在快乐。 ⑤第9、10句重在写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自得其 乐的心情。结句最后三个字,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 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并质疑。 3.抓住意象,想象画面。
意象,是诗人用以寄托情感的事物,是诗人为了 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 重新组合后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 阅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重组画面,能够更好地把握 诗人的情感。请同学们找出本诗的意象,并根据诗意 想象画面。 明确: 意象:“庐”“人境”“车马”“菊”“南山”“山气”“飞鸟"。 画面:一幅恬静优美、闲适、安逸的田园风光图。
我们生活在喧闹的现代社会当中,每天都会面对 各种诱惑,但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世俗的纷扰和 诱惑,那么我们就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使自己的 心情变得宁静,就可以如古人一般,品味人生的悠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饮酒》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饮酒》课件

配插图——想象画面
请你为其中一首诗设计一幅插图。小组内打分, 评出一份最优秀的作品。
配插图——想象画面
配插图——想象画面
配插图——想象画面
配插图——想象画面
听《饮酒》吟唱, 闭眼想象诗歌中的悠然画面!
学以致用,完成表格
篇目
景物 特点 情感
《春 望》
《饮 酒》
国都、城池、草、木、 菊花、南山、日夕、 花、鸟、烽火、山河 飞鸟
时代浮沉中的志趣与选择
——《春望》《饮酒》诗歌联读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一)单元目标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古诗文的内容大 意。 2.阅读不同体裁的古诗文,熟悉阅读方 法,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二)课时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把握重点词语,理解 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人形象; 3.体会两位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 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志向追求。
时代浮沉中的志趣与选择
——《春望》《饮酒》诗歌联读
八上语文第六单元
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与 李白并称“李杜”。《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 只身投奔肃宗被叛军困于长安时所作。
任务二:“望”见诗人
句式:从
这句诗中,
我可以“望”见一个
的诗人

朗读诗歌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考:《饮酒》中哪个词的意思与《 春望》的“望”相近?

第26课《饮酒(其五)》《春望》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饮酒(其五)》《春望》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颈联中的“连三月”“抵万金”该怎样理解?
【合作交流】“连三月”写 战 乱 时 间 之 长 ,“抵万金”极言家书的 珍贵,写出了诗人因消息隔绝,久盼家人消息却音讯不至时的急切 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深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的情怀。
5.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思家情怀是怎样体现的?
【合作交流】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 国思家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写尽山 河破碎,人民离散的景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 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 玩,反而落泪心惊。“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可 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白头搔 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正是诗人忧 国思家情感的表现。
向玄言风发起挑战。
《饮酒》组诗二十首,作于诗人归隐居 田后,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前小序中说, 这些诗是他“闲居寡欢”,酒后命笔,用以“自 娱”,聊为“欢笑”之作。后人则认为其是“借 酒为题耳,非咏酒也”。
《结庐在人境》是上述这 一组诗中最广为后世传诵的佳作。
此 中 有


采菊 东真篱意下欲

辨飞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烽火:这里指战争。
抵:值。
搔: 抓 ,挠。
浑:简直。 欲:将要;就要。 胜:能承受。
注释
战争长时间不息一连持续几个月, 一封家书抵得过万两黄金那么难得。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 簪子也插不上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课件

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忧 国、伤时、思家的思想感 情。“白发”为愁所致, “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 “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 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 则更增一层悲伤。
知识链接: 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 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 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 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 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作业布置
背诵默写诗歌 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他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风景,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义逼真,XXX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 中“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 超凡脱俗。
3.诗人笔下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 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 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 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 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云、 日、鸟,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 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 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现了诗人 回归自然后悠闲自得的心境。
——司马光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烽火”指什么?整 句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26课《饮酒(其五)》《春望》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饮酒(其五)》《春望》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
代表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作品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 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 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 后的长安之萧条冷落,身处逆境思家情切, 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 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重点: 掌握古诗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 多角度赏析诗歌句子。
考点: 默写及赏析。
目标:
1.掌握诗歌基本意思,体会诗歌的韵律特点。
2.找出诗中名句与重点语句,掌握多角度(画面、 炼字、手法、情感等)的赏析。
3.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 寓的情感。
自学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饮酒》是一首田园诗,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该是舒缓 的。《春望》是即景抒怀诗,感受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感,语调多悲伤低沉。 2.筛选作者陶渊明、杜甫的重点信息时注意作者的朝代、字、号、成就、作品风 格等。 3.结合诗特点和课下注释赏析文中的重点句子。注意赏析句子的角度(例:“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从炼字、画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以从 修辞、写法)。 4.在理解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总结思想感情。
链接题:
1.对《饮酒》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 寞。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 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本课件围绕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展开,着重讲解了《饮酒》(其五)和《春望》两首诗歌。通过反复诵读,学生需掌握古体诗、律诗的韵律特点,并解诗歌内容。课件深入剖析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从诗人的生平背景出发,探寻其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生活的内心世界。诗歌中的意象如“庐”、“菊”、“南山”等,被精心提炼并重组,形成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同时,通过品析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学生可进一步理解诗人远离世俗、归隐田园后的怡然自得之情,以及其对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的领悟。整个课件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并领悟人生的真谛。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之 《饮酒》 、《春望 》 ppt(27张PPT)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之 《饮酒》  、《春望 》 ppt(27张PPT)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事
伤心
使……惊 动
结构上以“感时”承上,感伤时局的动荡, “恨别”启下,怅恨离别之苦,起到承上 启下的作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诗句对
仗工整。
什么是对偶?
是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 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 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 为对仗。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着 整齐醒目,听着铿锵悦耳,读来朗 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 喜闻乐见。
烽火连三烽月火,连家三书月抵,万家金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白短头,搔浑更欲短不,胜浑簪欲不。胜簪。
➢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翻译, 你联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试着跟同学描述出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指京城, 当时在长安
诗歌一开始“国破”二字点明时间, “山河在”三个字表明了诗人对祖国 山河的感情。一个“ 破 ”字写出了 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怵目 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 满 眼是繁密的杂草 之景,令人满目萧然, 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 试概述文章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 长安时的所见、所闻、 所感,抒发了他触景伤 怀,忧国思家的情感。
“ 尔:这样。
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 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 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第一层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 根本的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这四句从感觉方面肯定了自己“心远”的正确。
主旨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 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 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饮酒(其五)》《春望》优秀课件

《饮酒(其五)》《春望》优秀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 景;朗读、背诵全诗。 2、了解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 会本诗的意境。 3、结合背景,感悟陶渊明在诗歌中寄托 的隐逸情怀。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 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 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 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 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 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陶渊明 在诗文中着力表现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 乐,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 宗”。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 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合作探究
“飞鸟相与还”一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 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 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 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 淡舒适的心情。
合作探究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跟前两句的 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 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 —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 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 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 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 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译文: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 到车马的喧闹。
问我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 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诗歌翻译
闲适淡泊的样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间的云气 傍晚
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不经意 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件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件

诗意解读
抵达。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 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译 寒风卷动着红旗,驰援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 文 霜湿透了鼓皮,鼓声沉沉,扬不起来。
诗意解读
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 曾置千金以招揽人才。
提起 指宝剑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握宝剑 文 甘愿为他血战到底。
背景链接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官场政治腐败,最终 选择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与官 场彻底决裂。《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 首,写于作者辞官隐居后。大抵表述醉中的乐 趣和对人生的感想。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诗人弃官归隐 后陆续写成,为酒后即兴而作,大多直抒胸臆,对世事 的感慨。《饮酒》其五是组诗中最广为后世传诵的佳作。
诗词赏析
诗的前两联
重在描绘景物(国、山河、草木、 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 溅泪、惊心)
诗的后两联
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 搔“白头”)。诗中景物有声有色, 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的感 情。
深入探究
1、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望: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国都破碎不堪,甚至有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的京城,满眼是茂密的杂草树木.
感伤世事,看见花也流泪,怨恨别离, 听到鸟儿鸣叫惊动人心。
战火接连几个月没有停歇,一封家 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头上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 插不上
诗词赏析
诗 远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所近

第26课《春望》《饮酒》课件(共28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春望》《饮酒》课件(共28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抒悠然之情
材料三: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陶渊明 做过几任小官,对官场不满。当他在做彭泽令时,郡里派一个 督邮来县,县吏叫他整冠束带相迎,以示敬意,他说“吾不愿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离职回乡,并写下了著名 的《归去来兮辞》表示归隐的决心,“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 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活动:细读古诗,感受画面 要求:1.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2.借助关键字词理解诗意,感受画面。
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活动:合作研读 ,品读诗情 要求:1.品读颔联,分析手法,体会诗人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与。
可采用以下格式: 颔联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描绘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感情。
抒悠然之情
活动2:本诗中你见到一个怎样的诗人?
抒悠然之情
材料一:《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 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材料二: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少无适 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①适俗:适应世俗。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 里指仕途。
读音韵之美
活动: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要求: 1.音韵和谐,抑扬顿挫。 2.联系诗歌创作背景,读得有情有味。
读音韵之美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 / 在人境,而无 / 车马喧。 问君 / 何能尔?心远 / 地自偏。 采菊 / 东篱下,悠然 / 见南山。 山气 / 日夕佳,飞鸟 / 相与还。 此中 / 有真意,欲辨 / 已忘言。
写诗背景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春望》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观“陶之所‘见’与 “杜之所‘望’” ——见人之品格、志趣
与社会的变迁








悠 章 陶 章 杜 章 见章














教学目标
(一)单元目标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古诗文的内容大意。 2.阅读不同体裁的古诗文,熟悉阅读方法, 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二)课时目标 1.通过朗读,体会古体诗和近体诗的韵律 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品味并 比较诗中“见”和“望”的内容。 3.识别诗中的叙事、抒情和议论,体会诗 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作虚实结合,才能写得有深度、有立 体感,显得自然圆熟流畅;②倘只实写,只有实 物,则显得板滞;③倘只虚写,只有感慨,则显 得空荡。
(3)在大的历史格局当中,个人 的那种渺小感是非常鲜明的。战火中, 老百姓的命运也只能是充满磨难。其 实,个人命运是始终被历史变迁所影 响的,和平、合作、共赢的环境,对 个人命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只不过 是战争频发、历史巨变给个人带来的 冲击会格外突出和强烈。
请同学们分析诗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饮酒》诗中除了“见南山”作者还提到了 “见”什么? (2)所“见”之物有什么特点?并请在朗读中表现 出这些特点。 (3)诗人是如何“见”到的?如何理解“而”“自” 词语的含义? (4)“真意”指什么?请用诗中的词语回答,作者 是通过什么本事领略到“真意”的。
与 “ 望 ”
能够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这一层情感。
而“见”这个字,是不用心的,在不经意间随
意的,比较自在的状态下发生的,这样的情态更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自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如此,这样
(你)问我怎么能这样?精神远离尘世,超 脱世俗,心志高远,所以居所自然也就偏远。
此二句承上两句,自问自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 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闲适淡泊的样子
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悠然自得地欣赏庐 山。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思考:
a.如何理解题目“春望”? 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借以抒怀
b.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c.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赤壁
杜牧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 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 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 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 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 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 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 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 齐名,并称“小李杜”,有 《樊川文集》。
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只有超凡脱俗 的无所牵挂,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 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 的悠然;欣赏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 的悠然。”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物 我合一,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傍晚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间的云气
飞回巢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回巢。
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 怎样用语言表达。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
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鸟儿知倦而归,诗人 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作者 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诗人在 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 言表达。
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
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
形成了自己“沉郁顿挫”的独
特风格。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
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
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春望
时代背景介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年) 八月,杜甫从鄜 (fū) 州 (现在陕西富县) 前往灵武 (现在属宁夏) 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
你赞成哪一种解释? 理由是什么?
借花鸟之景抒__感__伤__之情。花鸟本应使人快乐, 诗人因_感__时_伤__别___,见到花鸟反自落泪伤心。
也可解释为移情于物,花鸟也是有情物,它们也 因悲伤哀怨而溅泪惊心,以此衬托诗人心情。
战事
值,相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只要心境旷远,
保留一颗远离俗世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的心,就不会受到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世俗的干扰。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写景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揭示主旨
————————
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然 欣赏,写出作者心情的闲适、恬静和对官场生活 的厌恶,表现作者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
见大。
小结:
1、结构: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写议论感慨。
2、特点:借物咏叹 3、主题: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
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 见大,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 平之气。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 十首,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酒后即兴 之作,实际是借“饮酒”之题表达醉 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 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建造房舍
喻世俗交 却 往的打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喧嚣扰攘的尘世

我的房屋建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无
车马喧嚣的烦扰。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 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 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
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 “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 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 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 体。
此时此地的情 景,总指隐逸
想要分辨清楚, 却不知怎样表达。
的田园生活。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 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 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 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 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 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 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 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 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求。
①本诗中表现境与意会,情与景会,物我皆忘, 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②表现作者对权位名利否定的语句是: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他是谁?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 实,故被誉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 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 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 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 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 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贫 病而死。
国都
长安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对 偶
长安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长安 城里草木茂密。
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___忧__国___ 的感情。
为国家的时
流泪 怅恨离别
局而感伤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 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颈联表现自开春以至三月,战火持续不断。 写出家音隔绝,久盼不至的焦急心情。
用手指轻轻的抓 简直 白头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能够承受、禁得起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抓越少,简 直要不能插簪了。
在忧国念家、感时恨别之外,又自叹 _老__将__至__矣_,更平添一份悲哀。
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
安十三年,孙权、刘备 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 础。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
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 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 史之作。
古代兵器
销蚀 拿,取 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 来磨洗,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 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 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 杜 诗“三吏”“三别”皆被传诵, 甫
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 介
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
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借一件事物来兴 起对前朝的慨叹,为下文作铺垫。
周瑜
铜雀台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 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
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