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如何做大
假日经济如何做大节假日经济是指在传统的节日、纪念日以及假日期间,人们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随着经济发展,假日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一些产业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政府的税收收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假日经济的概念、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假日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假日经济的概念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节假日以及其他休息日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旅游、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医疗保健等。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假日经济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旅游业上的表现更加突出。
假日经济产值的不断增加,使得假日经济正变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二、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假日经济总体呈稳步上升的态势,预计未来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
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量超过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庆长假期间全国旅游人次达了8.73亿人次,同比增长7.81%。
同时,购物、餐饮等消费也呈现增长的趋势。
总体来看,假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假日经济的发展模式1. 刺激型模式:政府通过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们参与假日经济活动,例如有些城市会免收园林门票费、景区门票费等。
通过政策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推动假日经济的发展。
2. 联合型模式:相关行业联合起来推出优惠活动、打折促销等吸引消费者参与假日经济。
例如商场、酒店、餐饮等行业联合起来推出假日促销活动,通过共同努力,推动假日经济的发展。
3. 特色型模式:根据特定的假日,制定出具有特色的活动,吸引人们参与,例如国庆节期间开展升旗仪式等,通过活动吸引人们到场,进而参与假日经济活动。
4. 多元化模式:将多种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吸引人们参与,例如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结合起来推出多种多样的假日经济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还能够推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假日经济”剖析
“假日经济”剖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休息、旅游、娱乐等方面所产生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动。
假日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带动消费和就业增长,还对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和全球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假日经济的概念、发展现状、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假日经济的概念假日经济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休息、旅游、娱乐等方面所产生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动。
它源于人们排解疲劳、增进身心健康和享受生活的需求,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假日经济的概念是广义的,包括了旅游、餐饮、休闲、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1、中国的假日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的假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不仅是人们传统的节日,还成为了假日经济的催化剂。
中国的法定假日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在这些节日旅游、购物、休闲、文化活动都十分火爆。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庆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人次达到7.82亿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到5,545亿元。
2020年,全国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为55.15亿人次,旅游收入为5.72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8.8%和21.3%,但是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相比,仍旧呈现出了相对积极的态势。
2、国际假日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假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假日经济已经相对成熟,而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假日经济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在欧美地区,旅游、体育、文化和娱乐等活动都非常发达。
在短途旅游方面,国家类别鲜明,旅游主题鲜明。
在长途旅游方面,欧洲莫尔特骑士团、音乐节、贝尔维德管弦乐节等也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
在亚洲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相继发展了自己的假日经济。
作为亚洲最重要的旅游国家,日本旅游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4.88万亿元日元上升到2019年的7.85万亿元日元,一路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快速上涨态势。
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消费需求的增加,假日经济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日经济指的是以节假日等为契机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旅游、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领域。
本文将针对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假日经济对于提高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推动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
首先,假日经济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意义。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假期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重要时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旅游及相关产业近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假期期间,人们出游的增加带动了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进而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同时,假日促销、购物狂欢等消费活动也推动了商品销售的增长,进一步拉动了我国的内需市场。
其次,假日经济对于促进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假期期间,由于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的繁荣发展,不仅拉动了相关产业的用工需求,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尤其是一些旅游热点地区,人们的涌入带动了当地的服务业和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的假期期间,全国范围内新增就业岗位数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并且促进了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
第三,假日经济对于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们在假期期间通常会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等方面。
不论是通过旅游观光、文化活动还是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假日经济的发展也间接地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提升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满足感。
因此,假日经济的繁荣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体现,更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
最后,假日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也具备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旅游、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些产业的繁荣不仅扩大了服务业的规模和份额,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假日经济的发展背景
假日经济的发展背景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假日经济发展的背景•假日经济对国家及地方的影响•假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结论01引言假日经济是指在节假日期间,由于消费者集中消费和旅游而引发的经济现象。
假日经济包括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多个领域,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兴产业。
什么是假日经济1假日经济的起源与发展23假日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经济开始向服务业转型,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
1960年代,美国出现了“休闲革命”,人们开始在节假日期间到旅游胜地旅游,从而引发了假日经济的发展。
假日经济在欧洲和亚洲等地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假日经济的意义在节假日期间,消费者集中消费和旅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假日经济还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假日经济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02假日经济发展的背景休闲观念的普及人们逐渐重视休闲时间,将休闲视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推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
劳动时间和休息制度的改革劳动时间和休息制度的改革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为假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人们对休闲时间的追求旅游业的兴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渐兴起,成为假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快速和舒适。
交通工具的进步交通网络的完善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到达目的地,为假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交通网络的完善交通工具的进步与完善03假日经济对国家及地方的影响03增加就业机会假日经济的发展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
假日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01促进消费和投资假日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国内消费和投资,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假日经济
——保费倍增、收入倍 保费倍增、 保费倍增 增的黄金时段
假日经济的概念: 假日经济的概念: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 利用节假日的有效时段, 利用节假日的有效时段,拉动内 刺激服务行业利润的增长, 需,刺激服务行业利润的增长, 为老百姓提供最好的消费环境。 为老百姓提供最好的消费环境。
假日拜访的理由
•假日中我们可以见到我们平时难见到的客户 假日中我们可以见到我们平时难见到的客户 假日中 •假日中客户有充分的时间倾听业务员的讲解 假日中客户有充分的时间倾听业务员的讲解 假日中 •假日中客户轻松的心情更能宽宏地接纳别人的拜访 假日中客户轻松的心情更能宽宏地接纳别人的拜访 假日中 •假日中的回访更能使客户感受一流的服务 假日中的回访更能使客户感受一流的服务 假日中 •假日中客户的财务状况比较宽松 假日中客户的财务状况比较宽松 假日中 •假日中更有进行群体聚会 假日中更有进行群体聚会 假日中更有进行群体聚会——提高拜访效率 提高拜访效率 •假日中客户出游访友应备足“意外险” 假日中客户出游访友应备足 假日中客户出游访友应备足“意外险” •假日中好友、同事、战友、同学相聚畅谈人生更是增 假日中好友 假日中好友、同事、战友、 员的好机会 •假日中最容易联系社区活动以便大面积接触准客户 假日中最容易联系社区活动以便大面积接触准客户 假日中 •根据消费心理学的阐述:假日中人们的消费欲望比平 根据消费心理学的阐述: 根据消费心理学的阐述 时高一倍
中国人寿北分 2424 10967 太保北分 平安北分 5396 新华营业总部 3228
5110 5460.21 6689.32 4612 4614.44 6481 3943 4979.45 8025
假日经济
第二,公共投资政策在财政政策工具中相对代价小,机会成本较低,可塑性地说,“假日经济”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但面对这一已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不妨将假日经济定义为: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旅游等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认识到,“假日经济”不能单纯理解为“节日经济”,更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它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三种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三个领域。从更高的程度上讲,它作为一种休闲消费,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又是劳动力价值的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活消费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消费生活资料面维持自身生存,生产出活动于其他三个环节的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也越来越从单纯的物质层面发展到精神层面。劳动者通过消费可以减缓压力,愉悦精神,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这不仅是对人之为人的价值的更高层次的体现,也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动过程。从这一点出发,发展“假日经济”就不能只重商业和旅游业,也应发挥其文化内涵。“五一”节期间,南京各剧场组织了包括戏曲、交响乐、配乐散文朗诵会在内的文艺演出百余场,平均上座率在九成以上,接待观众十余万人,既实现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假日经济属于消费经济范畴。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 物流和资金流。从时间上来讲,集中在双休日与三个"七天"的节日高峰。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都选择使用GDP这一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均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区别在于,GDP是以地域划分的,是生产的概念;而GNP以人口划分,是收入的概念。
西方宏观经济学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原因在于,GDP确实代表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一国总体经济运行表现作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便于国际间和地区间作比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行状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建造新厂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人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
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NP之中?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NP是指某个特定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
4、为什么转移支付不计入GNP之中?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5、为什么GNP中只计入净出口?进口应从本国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入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一假日经济的含义。
假日经济(Holiday Economy)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
假日经济属于消费经济范畴。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从时间上来讲,集中在双休日与三个"七天"的节日高峰。
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逐渐形成的。
近年来,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
在此前提下,推出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七天的假期,使中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114天,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也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
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
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中国出现的“假日经济”现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年收入过到500至800美元,是旅游消费急剧扩张的时期。
199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已达5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达1000美元,可以说中国已迈入了旅游扩张期的门槛;第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
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日时间,全年达到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2%。
从某种意义上说,假日消费情况的好坏,决定了一年消费市场的阴晴;第三,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传统道德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短缺经济”下的艰难生活使大多数中国人重积累,轻消费,尤其无暇顾及精神消费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假日经济分析
假日经济分析第一篇:假日经济分析假日经济(Holiday Economy)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带动市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1999年9月,国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双休日的试行后,决定增加广大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将春节、“五一”、“十一” 三个中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于是“黄金周”的概念应运而生。
假日经济的产生有三方面的原因: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生活品质的提高。
我国已形成了每年114天的法定假日, 加以带薪休假, 意味着城市工作人口中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假日状态,这对于任何商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旅游和商业是假日经济的主角,对假日经济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中,旅游市场接待人次约为3.62亿,较去年同比增长20%,旅游收入约为1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4%,民航全国累计发送55926班次,运送旅客人数760.71万人次;铁路全国累计发送旅客6095万人次,同比增长9.4%。
长假期间,商家各出奇招,大部分采用打折、降价、促销的方式来增加销售量,价格战的硝烟弥漫假日经济市场,仅有少数几家商场能营造出相应的节日主题商品。
假日经济的特点包括:时间集中,假日经济伴随着假期,往往集中在几天之内,例如五一、十一等。
消费量大,假日期间的消费量,往往比平日有大幅度上升,有时候会达到几倍,部分商品的销售量甚至是平日销量的十几倍。
消费方式休闲化,假日经济表现出的消费热潮往往集中于餐饮、旅游、购物等领域,这实际上是消费者在假期里放松休闲的一种表现方式。
当前假日经济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1、假日经济具有盲目性。
很多消费者在不了解情况下就跟着他人或商家盲目旅游,更有些人就是为了凑热闹、赶潮流而加入了旅游的队伍,造成旅游场所人满为患,根本达不到旅游的目的。
论假日经济分析
论假日经济分析发布:yglww 浏览:456次一、假日经济概述1、假日经济定义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
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
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逐渐形成的。
近年来,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
在此前提下,推出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七天的假期,使中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114天,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也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
2、假日经济现状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商品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而杭州市11家大商场销售总额达1.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22.7%。
在我看来,节日市场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旺销的局面,主要有四大方面的原因。
首先,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今年一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6万亿元,居民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其次,双休日及延长假期政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礼拜之久的长假,这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时间,也扩大了消费空间,人们有时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选择出门旅游来放松心情、开阔眼界,或是去商场细心选购商品,在购物中寻得一份松弛,也愿意掏钱买一份舒心。
再次,随着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钱长见识,出去旅游观光,人们用在娱乐休闲方面的花费有了显著的增加。
据统计,1998年,全国共有6.94亿人次外出旅游,出游率为56.4%,其中城镇居民的出游率则高达89.2%,外出旅游热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的增长,也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如饮食业、交通业、土特产品业)的发展,去年国庆期间,仅短短五天,旅游部门赚了141个亿,铁路部门也沾光多赚了20个亿,假日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见一斑。
“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从而带动市场繁荣,它对我国的消费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同样存在弊端。
通过对假日经济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劳动供给曲线模型阐释假日经济的产生,并提出对于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对策,使得假日经济真正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假日经济假日旅游黄金周旅游消费近年来,“假日经济”逐渐升温,但它是并非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一样是经济学界一直以来就存在的概念。
“假日经济”这个名词是在经历了1999年的国庆假日,元旦春节假期,以及后来的清明端午中秋等小长假之后,才被媒体、报刊所炒作。
在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已达114天,本文通过对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从而提升人们对假日经济的关注以及加强假日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假日经济的概念及特征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从而带动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
假日经济的涵盖体系面十分广泛,基本上涉及了第三产业之中的大部入增长,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首先解决的是温饱,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此时就会开始追求自由、休假等精神方面的享受。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当社会经济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假日经济就会应运而生。
2.向右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横轴的L表示的是劳动力,纵轴R表示的是报酬,与普通的供给曲线不同的是,它具有向右弯曲的部分。
当报酬处于较低水平的时候,即ab阶段,报酬一点一点增加时,人们会被较高的报酬吸引,会选择减少休假的时间,增加劳动的供给,以换得更高的报酬来满足自己与家庭的消费。
在这个阶段,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当报酬达到R2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达到了最大,这个时候如果报酬继续增加的时候,劳动力的数量会一直减少,不会增加。
这时,从R2处开始,即bc阶段供给曲线会向左弯曲。
假日经济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假日经济背后的经济学道理假日经济背后的一个重要经济学道理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假日经济的兴起,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在假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个行业在假期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假期的到来使得人们的需求增加,而行业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通常会提前准备,增加供给。
需求和供给的匹配使得假日经济能够繁荣发展。
价格机制在假日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假日经济中,价格通常会有一定的浮动。
一方面,供给增加会导致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人们在假期更愿意花钱消费,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会降低。
通过价格的调节,市场能够在需求和供给之间达到均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三,消费心理对假日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假日经济的繁荣往往与人们对消费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假期是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时刻,人们更愿意在假期进行消费,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享受感受。
同时,节假日的氛围和促销活动也会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进一步推动假日经济的发展。
假日经济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还包括了产业链的互动和协作。
假日经济的繁荣往往需要众多行业之间的协同作战。
以旅游业为例,旅游景区的兴起会带动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各个环节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使得整个产业链能够协调发展,推动假日经济的繁荣。
假日经济背后隐藏着许多经济学道理。
需求和供给的匹配、价格机制的调节、消费心理的影响以及产业链的协同作战,都是假日经济能够发展的重要原因。
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经济学原理,能够更好地推动假日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繁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假日经济背后的经济学道理,加强相关研究和实践,为假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假日经济分析ppt课件
假日经济中的促销现象
我们再从需求价格弹性的角度来分析商家降 价的原因……
P
富
A
有
弹
性
的
需
求
0
B Q
P
缺 乏
A
弹
性
的
B
需一 起 来 讨 论 假 日 经 济 的 利 弊
……
利
1
2
3
4
鼓励消费, 推动了中国旅游 业以及铁道、交 通、民航、餐饮、 商业等相关行业 的发展,有力的 拉动了内需,提 高了人民群众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
拉动 整个社 会的消 费,中 国经济 走出低 谷促进 发展大
暴露了中 国旅游业、交 通运输业、商 业、城市管理 和社会服务体 系存在的种种 问题。
有好处。
对文化 的宣扬。假 日经济所消 费的物质占 少数,而属 于文化层面 的消费占多 数。
1
黄金 周这种 集中式 休闲, 缺乏灵 活性, 不能很 好地满 足人们 需求。
假日经济中的促销现象
引例:
五一黄金周市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苏宁重仓 蓄势,凭借全国连锁的优势和三店联动出击的契机,从 国内外各大家电企业一次性采购上万套市场主流机型。 奉行其一贯倡导的“普惠制”原则,让大多数消费者感 受到苏宁的低价震撼。苏宁电器为五一销售准备了数量 充足的特价机型,另外还有近万套超低价电器组成重型 火力,以罕见的低价投放市场。
弊
2
3
4
商家 集中式促 销,只是 消费时间 范围上的 移动变化, 并没有激 发新的需 求。
“黄金周” 旅游服务 的出现,导 质量、餐饮水 致“替代效 平、交通均无 应”,譬如 法保障,旅游 使股市休市、 者无快乐可言, 工厂关门等, 接团旅行社提 对经济增长 心吊胆,游客 起负面作用。 投诉增多
假日经济--消费经济
“假日经济”的经济学含义严格地说,“假日经济”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但面对这一已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不妨将假日经济定义为:人们利用假日集中购物、旅游等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
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认识到,“假日经济”不能单纯理解为“节日经济”,更不仅仅是“旅游经济”。
它包括旅游、休闲、娱乐三种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三个领域。
从更高的程度上讲,它作为一种休闲消费,既是劳动力价值的体现,又是劳动力价值的提升。
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逐渐形成的。
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
在此前提下,推出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七天的假期,使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114天,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也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假日消费旅游国家政策游客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随着旅游行为的大幅上升,假日旅游成为新的经济亮点, 研究作为消费主体的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并加以满足具有重要作用。
从旅游者消费心理入手, 研究消费者旅游的基本心理,分析假日旅游消费的特点, 提出适应假日旅游发展的对策。
而当今各地、各旅游企业对“游中营销”普遍重视不够——在当今大营销的时代,没有“游中营销”即“二次营销”,就没有“二次消费”,二次营销缺失,导致无数旅游项目陷入门票经济的泥潭,导致很多地方旅游消费不振。
一、我国旅游背景趋势首先,先看入境旅游新中国人数表 1 入境旅游人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或地区)--中国由上可知,来华旅游人数日渐增多,且很多人都愿意来感受中国节日气氛,更加增加了假日旅游消费。
游业是高度综合的产业,其发展有赖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旅游供给和服务一时很难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形成诸如饭店、交通、通讯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为了缓解矛盾,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
假日经济
首先,消费时间相对集中由于节假日时间有限定因此普 通消费者都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集中进入卖场和销售渠道。 例如家庭购车大多是家庭成员共同决定因此找个时间凑在一 起去看车是必要的程序但这个时间如何找只有节假日。其次, 促销名目繁多感性消费更多。浓厚的节日气氛、形式多样的 优惠让利促销活动节日吸引了大量顾客。同时,当许多人都 说好或坏的时候会影响消费购买的意向在这样的情况下感性 消费就会增加。再次,日常没有时间或者没有打算的消费者 在节日期间会做出消费的决定同时还在于礼品消费成为主流 产品的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消费动机发生了变化造成在短时 间内的消费支出提升。这不仅是对于日常消费品对于各个经 济领域来说亦是如此买辆车、买份旅游团票当作礼物送给爸 妈、送给爱人这依然不是电视剧里的才有情节了。
假日里应该采取什么营销策略
由于节假日营销经济的特殊性导致节日营销要包容到市 场经济的各个方面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假日营销策略必须 要有针对性要分清主次重点解决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通 路的问题形成一条直线拉动整个销售渠道铺开。 假日营销的针对性
商家要针对消费者消费的倾向程度消费心理对促销办法 的接受程度等制定合理的营销方案消费者往往会考虑到同 类产品的性价比购买渠道等等。
特征
假日的营销是非常时期的营销活动是有 别于常规性营销的特殊活动它往往呈现 出集中性、突发性、反常性和规模性的 特点。其中包括了销售业、服务业、旅 游业、餐饮业等经济领域。
消假 费日 经经 济济 的与 区日 别常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 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 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 物流和资金流。从时间上来讲集 中在双休日与两个“七天”两个 “三天”的节日高峰。 假日经济在时域上的特殊性 决定了它与日常消费经济的区别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案例1假日经济有多大作用——消费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案例1假日经济有多大作用——消费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案例1:假日经济有多大作用,——消费函数理论在“五一”、“十一”、春节的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人增加~商店的顾客也人头攒动。
于是~人们把拉动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假日带动消费上~并称之为假日经济。
其实假日经济尽管很火也不过几十亿元而已~更别说假日之后还会冷落。
假日经济这匹小马怎么能拉动经济这部大车呢,我们只要对消费函数理论有所了解~就能知道把经济振兴的希望寄托于假日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南柯一梦。
经济学家认为~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收入水平。
人们的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就是消费函数。
我们还可以用两个概念来说明消费函数。
一个是平均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与收入之比。
例如~社会收入为2万亿元~消费支出为1.5万亿元~平均消费倾向就是0.75。
另一个是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的消费支出与增加的收入之比。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
消费函数理论最早是凯恩斯所提出的。
他确定了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把收入作为影响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这是一个贡献。
但凯恩斯主观地推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在减少~却是错误的。
以后的经济学家研究了长期中的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并不存在凯恩斯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而且~是稳定的。
这就是消费函数的稳定性。
经济学家不仅从数据上证明了消费函数的稳定性~而且还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现象。
这些解释消费函数稳定性的理论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函数理论~各种消费函数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要从一生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
人一生的消费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每个人的消费与储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假日经济(黄金周)的由来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
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2、历年黄金周数据统计-1999年“十一”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
-2000年“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达4600万人次,出现“井喷”的局面,旅游收入181亿元。
-2000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59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亿元。
-2001年“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73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
-2001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63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0亿元。
-2002年“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87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1亿元。
-2002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80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6亿元。
-2003年的“五一”黄金周,国务院决定,为避免疫情扩散,不实行放长假制度。
-2004年“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10413万,实现旅游收入390亿元。
-2004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1.01亿,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
-2005年“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1.21亿,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
3、黄金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正方:黄金周的实行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能推动经济的增长。
反方:黄金周的实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假日经济有多大作用?—消费函数理论在“五一”、“十一”、春节的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人增加,商店的顾客也人头攒动。
于是,人们把拉动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假日带动消费上,并称之为假日经济。
其实假日经济尽管很火也不过几百亿元而已,更别说假日之后还会冷落。
假日经济这匹小马怎么能拉动经济这部大车呢?我们只要对消费函数理论有所了解,就能知道把经济振兴的希望寄托于假日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南柯一梦。
经济学家认为,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收入水平。
人们的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就是消费函数。
我们还可以用两个概念来说明消费函数。
一个是平均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与收入之比。
例如,一个社会收入为2万亿元,消费支出为1.5万亿元,平均消费倾向就是0.75。
另一个是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的消费支出与增加的收入之比。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
消费函数理论最早是凯恩斯所提出的。
他确定了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把收入作为影响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这是一个贡献。
但凯恩斯主观地推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人中所占的比例都在减少,却是错误的。
以后的经济学家研究了长期中的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并不存在凯恩斯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而且,是稳定的。
这就是消费函数的稳定性。
经济学家不仅从数据上证明了消费函数的稳定性,而且还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现象。
这些解释消费函数稳定性的理论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函数理论。
在各种消费函数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要从一生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
人一生的消费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每个人的消费与储蓄不同。
一般而言,在年轻时消费大于收入,有负债;在中年时收入大于消费,有储蓄,在老年时消费又大于收入,用储蓄支付。
每个人都按这种方式消费。
在整个社会人口结构稳定时,消费与收入的比例就是稳定的。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即长期内的稳定收入。
不确定的暂时性收入变动对消费并没有什么影响。
在长期中,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也是稳定的。
这两种理论分析的角度不同,但都证明了消费函数的稳定性。
消费函数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假日经济的认识。
既然消费取决于收入而不是有没有时间消费—假日多长,那么,如果收入水平不提高,就很难增加消费了。
或者说,刺激消费的方法是增加收入,而不是放假。
现在我们经济中的消费不足不在于高收入者没时间消费,而在于低收入者没钱去消费。
当城市中失业人口和低收入者居高不下时,放假有什么用呢?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我们消费的主力军。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的情况。
许多人强调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但总是启而不动。
其原因就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不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者,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增加问题,恐怕刺激消费无从谈起。
对于中高收入者而言,假日经济也起不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消费函数是稳定的,即人们收人中消费的比例,从整个社会来看是稳定的。
假日经济消费并没有增加总消费或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只是改变了消费的方式和时间而已。
假日出去旅游的人以旅游这种形式的消费支出增加了,很可能要减少其他消费,例如,少买几件时尚服装,少去几次饭店,或推迟购车计划。
商店更多遇到的情况是,节假日人头攒动,销售额猛增,但节假日过后冷冷清清,平均起来并没有什么增加。
假日期间消费增加仅仅是消费方式不同和季节性变化,对整体经济并没有什么影响。
在国外,圣诞节也是消费高峰,有些地方,圣诞节的购物要占一年购物的1/3左右。
但决没有什么圣诞节经济之说,也没有人希望由圣诞节经济去拉动经济。
在宏观经济中,消费函数的稳定性有两点重要的含义。
一是消费函数的稳定性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就发达国家的情况而言,消费支出在总需求中占2/3左右。
这就便经济能基本保持稳定,即使发生衰退也有底线,因为无论如何衰退,人们还要保持稳定的消费。
例如,在美国1991一1992年的衰退中,消费支出并没有减少。
这种消费的稳定性使经济衰退不太严重,并能较快地从衰退中复苏。
二是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使得刺激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较为困难。
在总需求中,波动最大的是投资。
因此,使经济走出衰退或实现繁荣的关键不是刺激消费而是刺激投资。
总把刺激消费,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作为拉动经济的主力,甚至寄希望于什么莫须有的假日经济,有点走入了误区。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要发展假日经济,更不是反对放长假,只是认为不要扩大假日经济对刺激整个经济的作用,把假日经济神化。
4、小黄金周之争国家发改委建议取消双休日实行月末小黄金周近日,坊间盛行我国将改革“双休日”,每月实行“小黄金周”。
有消息称,我国有关部门正在酝酿一个取代“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方案,即每周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一起移至月末,加起来就够每月实行一个四五天的“小黄金周”了。
经过记者调查,这个建议确实被有关职能部门正式提出,建议来自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2005:双稳健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走势》报告。
记者昨天采访了该报告的起草人之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的王晓广主任。
-建议取消黄金周改革双休日记者从该报告中获悉,为促进消费增长,“建议将每周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一起移至月末,一次休息4天,变成月月‘小黄金周’,并适当延长春节休假时间”;“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以减轻它们对黄金周旅游带来的运输及其他服务的负荷”。
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黄金周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王晓广解释说,尽管黄金周长假对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的作用人们有目共睹,但因休闲时间上的极不均衡,导致了许多不合理表现。
其一,人为制造旅游休闲的淡旺季失调,造成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
旅游业是典型的产品不可储存的行业。
而“黄金周”的“井喷”和黄金周前后的“低潮”,势必造成极度的不均衡。
“为了迎接集中的休闲旅游,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必须按照最大化需求时的标准来建设,但这种最大化的需求一年只有一两次,大部分时间门前冷落、游客稀少,闲置设备的保养和维修都是沉重的包袱。
”其次,景区本身的超负荷运转,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每年两三次长假的弊病就在人数的‘大量’和时间的‘集中’上。
凡是旅游景区,都有一个最佳规模,大量的人流给那些环境极端脆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破坏。
”再次,“黄金周”期间,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宾馆、商店服务业等等,都集中承受着巨大的负荷;同时价格猛涨,人头攒动,旅游热情大大减少。
有数据显示,在已经度过的13个“黄金周”中,被投诉涉及的包括公路、水运交通秩序与服务质量及住宿紧张、降低档次等问题,其实都是“黄金周”各景区客源爆满,接待无力的结果。
-带薪休假和小黄金周哪个更适合?“如果把每年集中的两个‘黄金周’分散为每月‘小黄金周’,那么旅游集中消费就变成日常消费,既利于人们自由选择出行时间,也不影响旅游消费总量,同时还降低旅游成本,节约旅游资源,”王晓广说,“而延长春节休假也更遵循人们的休息习惯,是与国际接轨的表现。
”虽然王晓广听到了不少的异议,但他对这个建议还是很自信。
带薪休假是目前很多专家和百姓比较看好的方向,但王晓广认为,我国带薪休假的土壤尚待培育。
黄金周正是借着全民休假的共同性,才使劳动者获得理所当然享受假期的正当性。
而带薪休假相对自由、灵活,需要劳动者个别地提出这种要求方能享受,可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动者保护组织缺位,包括私企工人和基层的工作人员在内的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休假权利来避免职场上的不公正待遇。
也有专家认为,带薪休假完全可以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方式。
但王晓广坚持认为,公共政策的改革,应尽量避免可能引致的数以亿计的普通劳动者的福利损失。
也有人认为一周只休息一天,太少了,不具有可行性。
还有的外企和私企的员工认为这个建议没有从他们的角度考虑。
因为他们常常是一周实际上只能歇一天,甚至一天假期也没有。
他们担心“如果一周名义上就只有一天假,那么我们可能就歇得更少了,这不利于我们的健康。
”王晓广觉得,这确是一个问题,“但现在,即使规定每周歇3天,很多人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也可能只歇半天甚至一天不歇,这是我们的建议解决不了的问题。
”-只是非正式建议需要有关部门达成共识这个建议能否成为现实?王晓广告诉记者,这是个非正式建议,并没有向有关部门递交,仅仅是近期国家发改委在发布的《2005:双稳健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走势》报告中的“扩大消费建议”之一。
至于能不能为有关部门采纳,成为政策,要看有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能否达成共识。
据悉,关于取消“黄金周”的呼声早就有。
去年11月份,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召集相关部委召开会议,研究取消“五一”、“十一”集中休假的“黄金周”假日、推行强制带薪休假问题。
国家旅游局在这次会议上表示支持取消“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