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doc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

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现象,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2. 天气与气候的联系与区别3. 天气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联系与区别。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天气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区别。

3. 案例分析:分析天气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出行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讨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天气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雨、雪、雾等。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天气现象的识别2. 天气变化的原因3. 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天气现象。

2. 讲解法:讲解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对天气现象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 讲解天气现象:讲解常见天气现象的识别及成因。

3.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分组讨论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气候类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认识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划分及特点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3.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图表法: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气候类型。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

2.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 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对天气与气候的体验。

2.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

3. 通过实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4. 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

2. 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气候类型及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 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学内容:1. 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2. 讲解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3. 通过地图展示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4.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

2. 绘制气候类型分布图。

第三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2. 掌握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变化的原因。

2.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的现象。

2. 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3. 分析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

4. 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

第四章: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测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

2. 掌握气候预测的方法。

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原理。

2. 气候预测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性。

2. 讲解天气预报的原理。

3. 介绍气候预测的方法。

4. 分析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性。

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

2. 收集一周内的天气预报,分析其准确性。

第五章:天气与气候灾害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天气与气候灾害。

2. 掌握防范和应对天气与气候灾害的方法。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通用5篇)《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天气与气候教案高中地理教案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五节天气与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分,气团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锋面的概念、形成。

2.使同学学会运用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的学问,分析锋面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

3.使同学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育同学不断探求新学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冷锋与天气。

教学难点锋面与天气。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投影片(世界气团分布图——复合片)、板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这一节我们讲第五节,天气与气候。

它是在综合前四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并联系实际说明气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全章的总结。

【板书】第五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已经记录了这几每天气预报。

【提出问题】我们每天在听天气预报,今日天气和昨天相同吗?谁来说明最近两天的天气状况?什么是天气?同学回答。

【老师总结】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北京,那么北京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同学回答。

【老师总结】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每年都如此,是有规律的,比较稳定的,而天气是瞬息万变的。

【转折过渡】那么什么因素影响天气与气候呢?【板书】二、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1.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

同学阅读,画在书上。

【出示投影】“世界气团分布图”【提出问题】气团定义(概念)中的“广阔范围”有多大?【指图讲解】看图,整个北太平洋地区,主要是一个热带海洋气团。

【承转】这么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均一的大团空气是怎么形成的?介绍气团的形成。

【提出问题】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同学回答老师讲解】是地面辐射,即对流层大气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主要受地面影响。

【提出问题,同学争论】看投影片在陆地和洋面的交界处有没有气团形成?为什么?假如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立刻又移走了,是否形成气团?【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在陆地与洋面交界处不行能形成气团,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均一;大团空气运行到太平洋洋面上空,立刻又移走了,不会形成气团。

初中二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初中二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初中二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二者的差异。

2.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观测并记录天气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 难点:如何观测和记录天气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子教案、教学PPT、实验物品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温度计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天气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认知和感受,并提问学生对天气有什么了解。

2. 回答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供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区分天气和气候。

Step 2 概念解释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教师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强调二者的区别。

天气是指某个时刻或某个时间段内的大气情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气候是指长时间范围内某个地区的典型天气状态。

2. 示例对比: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用季节和一天的天气来对比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Step 3 观测与记录1. 观测工具:介绍观测天气的常用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并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的作用。

2. 观测步骤:教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观测天气的步骤,包括选择观测地点、选择合适的观测时间、选择观测工具等。

3. 实地观测: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让学生亲自体验和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Step 4 数据整理与分析1. 数据整理:学生上交观测记录,教师收集并整理数据,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各种天气指标的变化。

2.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天气变化的规律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Step 5 拓展延伸1. 天气预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概念和方法,可以通过播放天气预报的视频或介绍相关的应用程序。

2. 气候变化:讨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五、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观测记录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征和区别。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特征2. 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3. 天气与气候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征和区别;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天气和气候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气和气候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

2. 新课导入: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特征。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南北气候差异的原因。

4. 小组讨论:探讨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5. 总结提升:阐述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强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征和区别的理解;学生对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的掌握;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期中期末考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多媒体课件:天气和气候的实例、图片、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天气和气候的案例、数据、新闻等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及特征,分析我国南北气候差异的原因;第二课时探讨影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总结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九、教学拓展1.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对自己的生活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教案

天气和气候教案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的]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区别,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阅读简单的天气图2、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3、能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4、能收看不同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的天气状况。

5、通过对浮尘、扬沙、沙尘暴等天气符号及课后阅读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天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行为,树立环保意识。

,pd [教学重难点]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能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难点:理解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看图法、启发法、谈话法[教具准备]主要天气符号(自制卡片)、卫星云图、城市天气预报图[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今天是10月26日。

天气怎样?气温怎样?昨天天气怎样?我们常德地区的夏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一、天气(过渡)如果你清晨上学,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天气状况了。

那么,什么是天气呢?1、学生通过预习回答,教师小结2、提问:我们如果要知道明天的天气状况,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呢?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师否经常收听天气预报。

(学生回答)3、继续提问:你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我们今天上午的天气和下午的天气相同吗?这说明了天气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过渡)多变的天气特点,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大,你能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吗?(过渡)由于天气具有的多变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每天关注天气预报,那么,我们该怎样收看和收听天气预报呢?我们首先得学会看卫星云图。

4、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P22卫星云图,说明卫星云图的几种颜色代表的含义,重点突出:卫星云图上的黄色代表了沙尘暴天气,近来,这种天气在我国北方的天气预报次数有所增加,表明了我国北方的荒漠化问题严重。

5、读图提问:根据卫星云图,判断:我国的东北地区大部分是什么天气?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什么天气状况?学校所在地又是什么天气状况?6、设问:在卫星云图上,能较全面的看出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吗?(过渡)卫星云图只能大致的反映出某地的阴晴状况。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篇1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常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常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猎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柔降水的状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确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确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根据特地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干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凹凸,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奇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其次节气温柔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消失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消失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北半球消失在7月,南半球消失在1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消失在1月,南半球消失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消失在8月,南半球消失在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消失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消失在2月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天气和气候》教案

《天气和气候》教案

《天气和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

2. 使学生掌握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来了解当地气候的特点。

4.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流天气和气候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2. 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3. 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4. 运用英语交流天气和气候信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2. 使用情景教学法,模拟各种天气和气候情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并运用英语表达。

3.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采用交际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weather and climate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准备天气预报模板和气候统计数据。

3. 准备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英语天气预报。

4. 准备教学PPT,展示课程内容和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两者之间的区别。

2. 新课内容: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讲解描述天气和气候的基本词汇和句型。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为期一周。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并用英语进行汇报。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在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和坚持性。

3. 评价学生在英语汇报中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4.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其在家庭环境中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程度。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天气和气候的短文,介绍其特点。

2. 收集一周内的天气预报,分析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3. 观察家人或周围人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程度,探讨其原因。

天气与气候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地理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影响天气与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1. 天气与气候的定义。

2.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3. 影响天气与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2.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影响天气与气候的主要因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不同因素对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5. 总结讲解内容。

第二章:天气预报教学目标:1. 学会阅读天气预报。

2. 理解天气预报中的常用术语。

教学内容:1. 天气预报的构成。

2. 常用天气预报术语(如晴、多云、阴、雨、风速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天气预报的了解。

2. 讲解天气预报的构成。

3. 讲解常用天气预报术语及其含义。

4. 小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解读天气预报。

5. 总结讲解内容。

第三章:气候类型与气候区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2. 学会根据气候特征划分气候区。

教学内容:1.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 气候区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气候类型的了解。

2. 讲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3. 讲解气候区的划分依据及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5. 总结讲解内容。

第四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2. 认识全球变暖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变化的原因(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

2. 全球变暖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了解。

2. 讲解气候变化的原因。

3. 讲解全球变暖对环境与人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5. 总结讲解内容。

第五章:天气与气候灾害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天气与气候灾害。

天气和气候教案

天气和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现象,并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图。

3.正确认识空气质量对人健康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强化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严重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学会综合分析天气预报图和空气质量检测预报。

课时安排:预计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周末下雨后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我们也都穿上了厚的衣服来御寒,我们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变化对我们从事日常生活尤为重要,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天气和气候的知识内容:<二>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活动1.阅读课本67页的内容,分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2.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举例说说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

(学生)答:——(老师总结)天气和气候天气气候概念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联系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描述。

区别时间短时间的较长时间是否稳定不稳定,多变相对稳定举例描述晴、雨、气温高、风力大等炎热干旱、湿润多雨、冬暖夏凉等练一练:下列描述是天气还是气候(学生)答:——过渡:天气是指大气状况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更为密切。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天气变化的?(学生)答:——(老师)讲:我们都知道要了解近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我们通常会从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上了解相关信息)阅读课本68页的内容,思考:卫星云图 1.概念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大气图像2、如何根据卫星云图判别天气状况呢?(卫星云图的判读)根据颜色,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天气和气候教案

天气和气候教案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初一地理鲁学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践,正确使用和区别“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概念;通过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结合当地情况,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1、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以及风向2、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四环节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师生谈话形式引入,进入今天的学习——天气和气候(感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它们有哪些特点,通常用哪些语言来描述天气和气候。

组织学生现场描述当天户外的天气情况。

说说家乡的气候特征,感悟气候的含义和特点以及描述气候的语言。

2、认识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重点)(领悟)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学生思考,可以讨论)(教学重点)课堂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2、天气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师提示生产从农业、旅游、交通、商业等方面考虑;生活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现象,理解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3、简单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通过卫星云图预知某地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

(学生看图思考回答)4、识记并区别常用的天气符号,鼓励学生当堂掌握。

教师讲解风标的含义,并加以练习,达到学生理解掌握的效果。

(教学难点)5、让学生进行“天气预报员”的角色扮演,尝试进行天气播报。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1.doc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1.doc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教材分析: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

之后又通过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天气和气候教案

天气和气候教案

《天气和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①通过生活实际,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②学会收看天气预报以及根据卫星云图简单分辨天气状况。

③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知道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二)学情分析天气和气候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本堂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一年级学生,从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及学习的认知过程,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直观的图片和成语竞赛,把他们的注意力始终放在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上。

同时也在课堂上创造各种条件与机会,让学生抒发各自的见解。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比较法、课堂小组讨论法、图示法、活动法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

(四)教学设计过程情景导入:老师询问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描述,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感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一、天气与气候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阴晴、冷暖、风力大小等大气状况的综合表现。

突出特点是短时间、多变。

由天气的特点:短时间和多变引出气候的特点2、气候是指某个地方多年内的天气平均状况。

突出特点是:长时间、不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说说看)让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

借用词语,让学生感受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小组活动:展示语文古诗词,小组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进一步区分天气和气候(过渡)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如何提前知道天气状况,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呢(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所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既开阔学生眼界,又活跃思维。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要素的测量和表示方法。

(3)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体验,学会描述天气现象。

(2)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运用气象工具,实际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变化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天气与气候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阐述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气温的测量与表示1. 导入:提问气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

2. 讲解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和测量方法。

3. 学习摄氏度、华氏度等气温表示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三课时:降水的测量与表示1. 导入:提问降水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量。

2. 讲解降水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和测量方法。

3. 学习降水量的表示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课时:风力的测量与表示1. 导入:提问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风力变化。

2. 讲解风力的测量工具(风力计)和测量方法。

3. 学习风力等级的表示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五课时: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气候的多样性。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特点。

3. 学习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天气与气候概念、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的掌握。

四、教学资源1. 课件、教案、教材。

2. 气象工具(温度计、雨量器、风力计)。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通用5篇)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通用5篇)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熟悉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知道主要天气符号。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收听,收看和天气预报;初步学会识别我国卫星云图上云雨区域的分布及其变化,推断主要地区的天气情况。

3、情感目标:通过普及天气预报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增强科技兴国的意识。

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天气符号,判读天气预报图,说明主要地区当日的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1、卫星云图的判读,判断主要地区的天气情况。

2、天气符号——“风”的判读与绘制。

教学用具1、电脑课件的内容包括:(1)录像资料:中央一台的天气预报。

(2)图片资料。

2、天气符号的活动卡片;教师自制的竞赛表格。

3、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本节教学主要采用小组竞赛活动法,包括合作讨论、识图与绘图、角色扮演等。

课时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一、天气与气候1、导入新课学生表演小品——四个学生分别穿上不同的服装,模拟在北极、英国伦敦、新西兰和家乡四种天气情况(暴风雪、雨天、晴天、阴天)下相互问候的情景。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师:刚才的小品都反映了几种天气情况呢?(生答)进一步启发学生复习思考天气的概念及特征,再配以媒体显示天气的概念。

师:家乡夏季的天气有晴有阴有风有雨,无论天气怎样我们都只有一个感觉,是什么?(生:热)师:冬季天气各有不同,但大家都只感觉怎样呢?(生:冷)师:夏季比较热冬季比较冷,这是家乡的什么特征呢?(生答)启发学生思考气候的概念及特征,媒体再显示气候的概念。

师:同学们想一想天气与气候的差别在哪里呢?(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再进一步强调天气与气候的本质区别。

天气与气候教案

天气与气候教案

天气与气候教案天气与气候教案「篇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2.本节核心内容是区别天气和气候;功能和价值:学习了本节课后能阅读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

学情分析天气是七年级学生认识较深刻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这种认识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要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出天气特点,天气和我们之间的关系,掌握未来天气的信息,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建立起对大气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看图讨论培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天气是描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长时段的大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知道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在认识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后,要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看懂简单的城市天气预报图。

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卫星云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看图联系实际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记录天气预报(课后观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1、区别“天气”与“气候”。

2、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过程一、天气与气候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这些是什么自然现象学生活动:说出图片中几种天气的概况引出天气的概念: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2017-04-09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2017-04-09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2017-04-09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2017-04-09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2017-04-09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2017-04-09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2017-04-09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2017-04-09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2017-04-09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