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总结一、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1.1 心理测量的定义心理测量是指利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来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征、状态和行为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刻画和评价的过程。
1.2 心理测量的目的心理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客观、可靠、有效、全面的心理数据,从而在心理研究、临床诊断和心理干预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1.3 心理测量的特点心理测量具有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标准化、多维性、动态性等特点。
二、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2.1 统计学原理在心理测量中,统计学是一种无法绕过的基础理论。
心理测量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都离不开统计学原理,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
2.2 测试理论测试理论是心理测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测试理论包括了信度、效度、标准化、测验的构设和评分标准等内容。
2.3 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是一种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组合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受控的综合指标的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心理测量中的试题分析和心理特征的分析。
2.4 测量的多维性在心理测量中,一个心理特征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个方面共同决定的。
因此,心理测量需要考虑到多维性,如情感、认知、动机等多个维度。
2.5 验模与教育测量验模是指根据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推断该个体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潜在态度、信念、情感和个性特质。
验证往往是心理测量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
三、心理测量的常用方法3.1 问卷法问卷法是心理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用于获取被试者的自我描述和看法。
问卷法可以通过半结构性或非结构性的形式,以调查法的形式获取数据。
3.2 量表法量表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它是通过直接测量来获取个体的某些心理特征或状态,如态度、情绪、动机等。
3.3 实验法实验法也是心理测量中的一种方法,它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个体在实验条件下的行为和反应。
3.4 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通过观察个体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和表现来获取信息的心理测量方法。
3.5 访谈法访谈法是一种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的方式与被试者进行交流,从而获取其心理特征和特质的方法。
(整理)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全部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所谓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
所谓事物的特征,是指所要测量的事物的特定属性。
所谓量具,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工具。
所谓定量描述,是指任何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特征的量的确定。
2、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理想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
3、测量量表分为4种:1)命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量表,它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2)顺序量表,如第1名,第2名;3)等距量表,不仅能代表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等距量表没有绝对的零点;4)比率量表,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有绝对的零点。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
心理与教育测量属于顺序量表。
★4、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编制一个测验应当具备下列4个基本条件:1)行为样本。
从人的大量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有关的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这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的行为就是行为样本。
2)标准化标准化就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测验的标准化要具备下列条件:a、测验内容的标准化;b、施测条件的标准化;c、评分规则的标准化;d、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3)难度或应答率4)信度和效度5、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按测量对象: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
按测量方式: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按测验内容的形式: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功能: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资料-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知识点
第1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一般测量概述(一)测量及其种类1.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关键词:(1)“一定的法则”,是指任何测量都要建立在某种科学规则和科学原理基础之上,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完成测量过程。
(2)“事物的属性”,是指所要测量的客体或事件的特定特征。
(3)“量尺”,是指测量中所使用的度量工具。
(4)“定量描述”,是指测量的结果总是对事物属性的量的确定。
“数量”不仅指描述事物特征的符号,而且指一种有序的量。
数量具有四个特性: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2.测量的精确度测量的精确度既与测量对象的性质有关,也同测量时所用的工具有关。
(1)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
可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
(2)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工具(量尺)的精密性。
尽可能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是保证测量精确度的重要条件。
3.测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测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物理测量:即对事物的物理特征的测量。
(2)生理测量:即对机体生理特征的测量。
(3)社会测量:即对社会现象的测量。
(4)心理测量:即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一个完善的测量数量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即测量的参照点和测量的单位。
1.测量的参照点(1)参照点的定义测量的参照点是指在测量工作中,测量前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
(2)参照点的分类① 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② 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
(3)参照点的常见使用情形① 最为理想的测量参照点当然是绝对参照点,因为它的意义最为明确。
② 在人们难以找到绝对参照点的情况下,就必须改用相对参照点。
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
2.测量的单位理想的测量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具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不允许做出不同的解释。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学习目标
了解一般测量的特定及分类 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理解心理测验的特点及功能 树立科学的态度
心理测量的几个问题
测什么?如何测?
在什么水平的量尺上如何来指定值? 所的测值可靠吗? 测到的是否就是本来要测的东西?
测什么?
简单的心理过程,复杂的 认知方面的特性,情感与人格方面 知识与技能,基本的心理素质
按测验功能分
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 难度与速度测验 描述性测验与诊断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 标准参照测验 潜力参照测验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
十、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续二)
其他分类:
典型行为测验与最佳行为测验。 标准化测验与非标准化测验。 计算机化测验与非计算机化测验。 客观式测验与论文式测验(主观式测验) 自适应测验与非自适应测验
?命名量表nominalscale?顺序量表ordinalscale?等距量表equalintervalscale?比率量表ratioscale种类基本特征功能运算举例命名属性类别分类或描述性别民族职业?顺序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1等级不能品德能力爱好?等距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2差异决策和比较可温度成绩分数?比率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3比值决策和比较可身高体重投资?不同水平的量表六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定义
十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素养
1. 对使用的工具很熟悉 2. 完全掌握了测验操作技术 3. 必需掌握所用测验的分析方法 4. 有广博的社会知识,善于与各种年龄、工 作和各种个性(包括疾病)的人打交道 (建立rapport) 5. 有通情(empathy)能力
心理测量知识点整理
心理测量知识点整理1.高尔顿:最先倡导测验运动的人,实验先驱;卡特尔:心理测验这一个术语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上——《心理测验与测量》;比内:编制科学智力量表的第一人,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内-西蒙智力量表;推孟:比率智商,韦克思勒:离差智商。
2.测量的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理想的单位要具备的条件(1)确定的意义,(2)相等的价值3.测量量表的分类: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4.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心理特质的行为表现加以确定5.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的心理特质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6.心理评估:通过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的某一心理特质作系统、深入地描述和分析判断7.心理测量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8.心理测验的功能:(一)测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1)选拔人才和人员安置(2)用于心理诊断(3)评价(4)预测(5)咨询(二)测验在理论工作中的应用(1)收集资料(2)建立和检验假说(3)实验分组9.测验的分类:(1)按测验的功能分类:能力测验、成就测验和人格测验(2)按测验目的的分类: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3)按测验的性质分类:构造性测验和投射性测验(4)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分类: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5)按测验的分数的解释方法分类: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10.常模参照测验将受测者的测验分数与他所在的群体的平均分数进行比较,看其在这个团体中所处的位置11.标准参照测验将受测者的测验分数与某种标准来进行比较,看受测者有没有达到这个标准12.测量误差指的是在测量过程中,与测量无关的因素所导致的测量结果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13.误差的种类: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既影响测验的一致性,有影响测验的准确性,系统误差指影响测验的准确性。
14.误差的来源(一)测量工具(二)测量对象:应试焦虑、应试经验、应试动机、学习、发展和训练、练习效应、反应倾向、生理因素(三)测量过程:测试环境、测试时间、主试因素、意外干扰、评分计分15.误差的控制(一)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二)在测验编制方面,应首先明确测验目的,据此制订编题计划,其次是编辑测验项目,此时要注意收集资料的丰富性和普遍性(三)对受测者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施测(四)评分客观(五)对测验结果的标准化16.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17.评分者信度——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评分一致性达到0.9 以上18.估计信度的方法与测验复本数目以及施测次数的关系所需要的施测次数所需复本的数目一二一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评分者信度二重测信度复本信度(连续施测)复本信度(间隔施测)19.一个测验哪种误差大,便应该用哪种误差估计。
《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汇总
《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汇总注:结构顺序按照戴海琦《心理与教育测量》一书,知识点根据真题略有增减,重点以红色加粗标注,次重点黑色加粗。
复习需结合学校范围,此文档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1.测量“根据法则给客体或事件的属性指派数字”,通俗地说,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1.称名量表称名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其中的数字只是事物属性的符号,并不具备有意义的固定原点、单位的等距性和数字的顺序性,因而该类数字没有数量的意义。
2.顺序量表顺序量表上的数字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
3.等距量表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
4.比率量表比率量表是最完善的测量量表,因为它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或固定的原点。
5.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指的是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6.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就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其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只符合某种统计规律。
7.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就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这种误差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之中,此时尽管多次测量的结果非常一致,但实测结果仍与真实数值有所差异,是不正确的。
8.信度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9.重测信度指的是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10.复本信度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心理与教育测量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编题计划:是编制测验的总体构思。
编题计划要明确的信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而具代表性的测验内容,不致使测题偏离了应测的内容;二是对各个内容点的相对重视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来标明。
2.百分等级:在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
3.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4.测验偏差:指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5.常模:是一组有代表性的被试群体的平均测验分数。
这个平均测验分数表示的是普通人的一般状况。
6.弗林效应:过去半个世纪中发达国家年轻人的IQ指数都出现增长,指智力测验结果逐年增加的现象。
7.干扰项:测验选项中易被选择的错误项。
8.基础率:指未经选择的总体中某些现象的出现率。
9.结构效度: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它是指测验分数那个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10.结果参照测验(常模参照测验):以鉴别学生个体差异为指导思想,目的为测验学生在所处团体的相对水平。
11.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
12.内容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依据某种特定操作标准可以直接解释测验结果的测验,以求被测者达到标准的程度。
13.评定:将受测者反应与记分键比较,确定其分数并描述其心理特质的过程。
14.区分度: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15.特质:相对稳定的、对个人的行为具有持久的调节作用的心理特征。
16.效度概化:是通过元分析及技术对普遍化的预测效度的估计,通常也成为“外部效度”“生态效度”17.心理测验:对人的心理特征的测量,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18.行为样本:被抽出的作为直接测量对象的行为。
19.真分数:1.一个测量工具在没有测量误差时所得的纯正值2.反应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那个数值称作该特质的真分数3.经过无数次测量所得的平均值。
心理与教育测量
心理诊断
心理障碍诊断
通过心理测量对心理障碍进行诊 断,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 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智力障碍诊断
通过心理测量对智力障碍进行诊断, 如智力落后、自闭症等,为制定康 复计划和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发展障碍诊断
通过心理测量对发展障碍进行诊断, 如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为制定 干预措施和发展计划提供指导。
03
CHAPTER
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教育测量是一种评估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工具和方法,通过使用标准化测试 和评估工具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目的
教育测量的目的是为学生、教师、家长和管理者提供关于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 准确和可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方法。
VS
创新与改进方向
开发基于计算机的测量方法,如在线测验 、游戏化测验等,以提高测量的效率、趣 味性和互动性。
测量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教育领域的需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领域对心理与 教育测量的需求日益增加。
应用前景展望
心理与教育测量技术将在学生评估、教师培 训、课程设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个性 化教育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心理评估
心理健康评估
人际关系评估
通过心理测量评估个人的心理健康状 况,发现和诊断心理问题,为心理治 疗和干预提供依据。
通过心理测量评估个人的人际关系能 力、沟通能力和社交技能,帮助个人 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交能力。
学习适应性评估
通过心理测量评估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发现学习困难和障碍,为教育工作者 提供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目的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 体的心理特征、能力水平、知识掌握 程度等,为教育评估、选拔、诊断和 改进提供依据。
《心理与教育测量》大纲知识要点
《心理与教育测量》大纲知识要点心理与教育测量是一门关于测量和评估个体心理和教育特征的学科。
通过定量的方法,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目标是获得关于个体心理和教育特征的可靠和有效的信息。
以下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一些重要要点。
第一,测量的基本概念。
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测量是指通过收集数据来衡量个体心理和教育特征的过程。
测量结果可以是定性的(比如问卷调查中的选择题),也可以是定量的(比如心理测试中的分数)。
第二,测量的属性。
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量属性包括可靠性和效度。
可靠性指的是测量工具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和评分者下所得到的结果的一致性。
效度指的是测量工具是否能够准确地衡量目标特征。
第三,测量尺度。
测量尺度是指测量工具所采用的刻度类型。
常见的测量尺度有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和比例尺度。
不同的尺度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测量目的和数据属性。
第四,测试的设计与发展。
测试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重要工具。
测试的设计与发展包括确定测试的目标、编写测试项目、试题选择、试题试验和测试修订等过程。
测试应该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且能够准确地反映被测量特征。
第五,测试的应用与解释。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最终目标是将测量结果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为评估个体心理和教育特征提供支持。
测试结果的解释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注意避免错误的解释和判断。
第六,教育测量中的评价。
教育测量是教育改革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教育测量中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对教育政策和方案的评价等。
第七,基于测量结果的决策。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最终目的是为决策提供依据。
基于测量结果的决策需要充分考虑测量的可靠性、效度以及其他相关特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心理与教育测量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测量和评估个体心理和教育特征,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属性、尺度、设计与发展、应用与解释、教育测量中的评价以及基于测量结果的决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测量学的知识。
《心理与教育测量》大纲知识要点
《心理与教育测量》大纲知识要点《心理测量》大纲知识要点[考试总体要求]1.正确理解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2.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
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03首师大,名)(1)基本概念: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测量:按照一定法则使用量具给事物指派数字的过程。
)(2)心理测量三要素:行为样组、标准化和客观性。
(01华东师大,简答题)①行为样组是指以被测量的行为作为代表来推测与其关联的心理特征。
一个测验的好坏,首先决定于测题编制的好坏,即必须要求这些测题能够引发和测量出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行为样组。
②标准化是指测验的一致性,也即: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③心理测验的客观性,是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其测量方法是可以重复的,被试外部的行为是客观的,测验的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衡量科学性的一个根本标志,对于心理测验尤为重要,这是决定一个心理测验能否存在的必要条件。
行为样组的代表性和测验程序的标准化,都是为了保证这种客观性。
(3)心理测量是动词意义,心理测验是名词意义。
心理测量的参照点是相对参照点;单位不等距。
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但通过统计方法,可以把测量数据转换为等距数据。
(心理测量属于哪一种水平上的测量,为什么?【02华东师大,简答题】)(4)对心理测量的评价贡献:首先,为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个体差异心理提供了具体方法和手段,构筑了差异心理理论的重要基石。
其次,心理测量为社会实践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局限:首先,心理测量具有间接性,精确程度远远劣于物理测量。
其次,心理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尚不完善。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
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e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名词解释1. 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举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参照点:测量工作中必须有一具量的起点,那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3. 量表:可以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延续体算是量表。
4. 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举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5. 测验的标准化:是编制测验的一具重要步骤,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度的一致性。
二、简答与论述1. 简述理性测量单位应具备的条件?P4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的人的明白基本上相同的,别允许作出别同的解释;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具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然而在某些事情下,要具备这两个条件是相当困难的。
2. 简述四种测量量表及其特点?P5-6①命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它不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举行分类。
数字不过事物的符号,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别能举行代数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X2检验。
②顺序量表,是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别仅可以指代事物的类不,而且可以表明别同类不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
在顺序量表中,数字只表示等级、大小和程度的顺序,它既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所以别能举行代数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③等距量表,是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别仅可以指代事物的类不、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能够举行加减运算。
但它没有绝对零点,别能举行乘除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④比率量表,也叫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除了具有类不、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可举行加减乘除运算。
可举行的统计办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与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相同。
心理与教育测量(期末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一章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2. ■高尔顿:最先倡导测验活动的“优生学创始人”;开创了个别差异的心理学研究,并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等级评定量表、问卷法、及自由联想法的先驱。
高尔顿在1883年出版的《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中肯定了心理测量运动,堪称直接推动心理测验产生的第一人。
3.卡特尔:于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心理测量与测验》。
这是“心理测验”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
他认为生理能量与心理能量密切相关。
4.艾宾浩斯: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记忆的先河。
5.比内:“心理测验之父”,是编制科学智力量表的第一人6.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特点: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的概念,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评定个体内差异。
(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7. 1904年出版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一书是关于测验理论的第一步著书。
8.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使用观察法、等级评定法评定人格。
9. 1917年,伍德沃思编制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人格问卷,即伍德沃思个人资料调查表。
10. 1921年,瑞士精神病医生罗夏发表第一个投射实验,即罗夏墨迹试验。
11.心理测验运动自20世纪初兴起,40年代达到顶峰,50年代后稳步12. 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首次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心理测验课。
1921年,他们二人合著《心理测量法》一书。
1922年费培杰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译成中文。
发展。
第二章1.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测量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方法)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要素:参照点(1.绝对零点 2.人定的参照点)单位(1.有确定意义 2.有相等的价值)3.测量的量表: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4.心理测量:根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人的心理特质的行为表现加以确定。
5.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心理测量学与教育测量
心理测量学与教育测量导言心理测量学和教育测量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它们对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介绍心理测量学和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心理测量学的概念和方法1.1 心理测量学的定义心理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心理属性的科学,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和评估。
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智力、人格、情绪、态度等各种心理特征。
1.2 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心理测量学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观察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问卷调查是心理测量学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编制符合心理属性的问题,让被试者进行选择或填写,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实验研究通过对被试者进行实验操作,来观察和记录其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观察方法则通过观察被试者的行为和环境反应,来了解其心理特征。
二、教育测量的概念和方法2.1 教育测量的定义教育测量是一门研究评估学习和教育效果的科学,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对个体的学习进展进行量化和评估,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教育测量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学习相关的变量。
2.2 教育测量的方法教育测量的方法和心理测量学有很大的重叠,主要包括考试测量、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法。
考试测量是教育测量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编制符合学习目标的考试题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问卷调查在教育测量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观察方法则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来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学习特点。
三、心理测量学与教育测量的应用3.1 个体评估心理测量学和教育测量在个体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评估个体的智力潜能、人格特征和学习水平等。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案、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3.2 教育决策心理测量学与教育测量的结果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教育者可以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
心理测量学与教育测量
心理测量学与教育测量简介心理测量学和教育测量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领域,它们在评估和量化人类心理和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测量心理特征和行为的科学,而教育测量则侧重于评估学生学习和教育成果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测量学和教育测量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学科,它通过设计和应用测量工具,收集和分析数据来评估和量化人类心理现象。
心理测量学的目标是生成可靠和有效的测量工具,以帮助了解和解释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
测量的属性在心理测量学中,测量具有以下几个属性:1.可靠性:测量工具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一个可靠的测量工具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得到相似的结果。
2.有效性: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一个有效的测量工具能够准确地反映被测量的心理特征或行为。
3.非歧义性:测量工具应该是清晰、明确且无歧义的,以确保被测量者能够准确理解问题并作出有效的回答。
测量方法心理测量学使用各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常见的心理测量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通过编写一系列问题,并要求被测者回答这些问题来了解其心理特征和行为。
2.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观察变量的变化,来研究特定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3.观察法:直接观察和记录被测者的行为和反应,以了解其心理状态。
应用领域心理测量学在众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教育、人力资源、临床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
在教育领域中,心理测量学被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诊断学习障碍、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等。
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是应用心理测量学的一部分,主要关注评估学生学习和教育成果的效果。
教育测量涉及使用各种测量方法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便改进教育方法和教学质量。
评估方法教育测量使用各种评估方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1.标准化测试:通过为大量学生提供相同的考试来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2.作业和考试:通过学生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3.项目评估:给学生一个实际的项目来完成,以评估他们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和技能。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
测量方法:测量的具体操作 步骤和程序
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的量表、 问卷等
测量对象:被测量的心理或 教育现象
测量结果:测量得到的数据 或分数
测量信度:测量结果的可靠 性和稳定性
测量效度:测量结果的准确 性和有效性
古代测量技术的起源:古代中国、埃及、希腊等文明都有测量技术的应用
古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古代中国发明了指南针、罗盘等测量工具,希腊发明了几何学,埃及发明 了天文学
标准化测验的构成:包括测验题目、评分标准、施测程序和结果解释等部分。
标准化测验的实施: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以保证测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常模的概念: 常模是指在一 定范围内具有 代表性的一组 数据,用于衡 量个体或群体 的心理特征和
行为表现。
常模的作用: 常模在心理与 教育测量中具 有重要作用,
效度:指测量工具能够准 确、可靠地测量出被测量 对象的程度
评估方法:包括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信度效度、区 分效度等
内容效度:指测量工具所 包含的内容是否与被测量 对象相符
结构效度:指测量工具的 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够 有效地测量出被测量对象 的特征
信度效度:指测量工具在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 测量结果是否一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观察法的优点:直接、真实、客 观,能够获得被试的自然反应。
观察法的应用:教育领域、心理 学研究、社会调查等。
实验目的:验证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实验程序等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和方法
测量的定义: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心理和教育现象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心理与教育测量重点总结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一般测量概论1. 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基本要素:(1)参照点:①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如长度测量②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如对地势高度的测量。
(2)测量的单位:①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
②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3. 测量的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
①陈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的成分或用数字对事物经行分类,但该类数字没有数量的意义。
可细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命名量表(用数字指代个别事物,如用数字给运动员编号);二是类别量表(用数字指代事物的种类,如用1、2、3分别代表不同的职业类型)。
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卡方检验。
②顺序量表--其中的数字不仅能够指代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它既没有相等距离的单位,也没有固定的测量原点。
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③等距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具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
没有绝对的零点,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④比率量表--具有类别、等级和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或固定的原点。
适用的统计方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与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相同。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性质1.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的原因:①从所使用的参照点来说,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零点。
②从所使用的单位来说,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和完善。
3.标准化需具备的条件:①测验内容的标准化②施测条件的标准化③评分规则的标准化④测验常模的标准化4.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1)①常模参照测验--以常模为参照编制的测验(如高考只有百分之几的人可以进入重点大学)②标准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以标准为参照编制的测验(如,视力测验、考驾照)(2)①智力测验--测量个人的智力(一般认知能力)水平的高低②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个人的潜在才能,预测个人的能力发展倾向③成就测验--测量个人在接受教育后的学业成(3)①个别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只能测量一个被试②团体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测量许多被试(4)①难度测验--识别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②速度测验--识别个人做题的最快速度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简史1.高尔顿: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之中2.卡特尔:①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个术语②认为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实验与测量,才能达到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准确性③认为心理测验只有建立普遍的统一标准,并与常模相比较,才能充分地实现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3.比内:①1903年,《智力的实验研究》问世,提出了智力的定义,认为智力是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推理、判断以及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②1904年与其助手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因此成为了心理测验的鼻祖4.智力测验的发展:①最著名的的是推孟于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重点总结
力提高每道题目的区分度;④选取适当的被试团体,努力提高测试在各个同 质亚团体上的信度;⑤规范施测程序,统一施测环境,严格控制误差。
第五章 测量效度
掌握概念: 1.效度:指一个测验所能测量到其想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2.表面效度:指测验的表面看起来与其所测验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3.内容效度:指测验所能测量到的心理特质的内容与其想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内
5.影响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测验本身:a.测题中所用的词汇或句型不能太难;
b.测题的指导语应该清楚; c.测题中不能提供额外线索; d.测题的难易顺序编制要合理; e.选择题的正确答案不能有明显的组型; f.测题的难度要适当; g.测题数目要适当; ②测验的实施:a.指导语标准化;
b.排除意外干扰; c.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客观评分; ③所选校标的性质; ④测验的信度。
2.简述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答:标准化测验的技术指标有常模、信度和效度。
(1)常模: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 标准。常模形式有:均数、标准分(如 Z 分、离差智商、T 分)、百分位、划 界分等。常模的制定要通过标准化的取样过程,样本的代表性要好。 (2)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和真实性,即某种测验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 程度效度高是心理测验的充分必要条件。有内容关联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结 构关联效度。 (3)信度:指测验分数反复测量的可靠性,反映测量误差。有分半信度、重 测信度和α系数等。
2.验证内容效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逻辑分析法;②克伦巴赫估计法;③再测法。
3.验证结构效度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测验内方法:a.内容效度法;b.口语报告法;c.相关分析法;
心理与教育测量考试复习内容
心理与教育测量考试复习内容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西南大学心理与教育测量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1、编题计划:是编制测验的总体构思。
2、百分等级:一个原始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
3、标准化: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4、测验偏差:5、常模:有代表性的标准化样本测验分数经统计转化建立起来的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6、弗林效应:7、干扰项:除最佳反应外其他的反应选项。
8、基础率、9、结构效度: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过程,或者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10、结果参照测验:11、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就是量表。
12、内容参照测验:13、评定:14、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
15、特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为人的心理特质。
16、效度概化: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17、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18、行为样本: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的行为就是行为样本。
19、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称作真分数,用T表示。
20、标准分数:是一种具有相等单位的量数,又称作Z分数。
是将原始分数与团体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到的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度量原始分数离开其平均数的分数之上多少个标准差,或是在平均数之下多少个标准差。
二、简答1、测验工作的基本道德准则(必考)(1)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2)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2、提高效度的的主要方法(1)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2)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3)创设标准的应试情景,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水平(4)选好正确的效标,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正确的使用有关公式。
心理与教育测量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测量及其种类:1、定义: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数量化的特征: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可加性。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1、测量的参照点:①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②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2、测量的单位:理想的(好的)测量单位应当具备两个条件:①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不允许做出不同的理解。
②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三、测量的量表(名称):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就是量表。
s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1、称名量表/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的成分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其中的数字只是事物属性的符号,并不具有有意义的固定原点、单位的等距性和数字的顺序性,因而该类数字没有数量意义。
2、顺序量表/次序量表:无单位、无绝对零点、有相对零点。
数字不仅能指代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
(心理测量上的量表本质上属于顺序量表。
)3、等距量表:相对零点、相等单位。
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和等级,而且具有相等距离的测量单位。
4、比率量表:绝对零点、相等单位。
是最完善的测量量表,因为它除了具有类别、等级和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零点和固定的原点。
不仅可以知道测量对象之间相差的程度,而且可以知道他们之间的比例。
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四、测量量表的等级间的区别:1、命名量表:识别、区别个体。
2、次序量表:识别、区别个体;按特性排序个体。
3、等距量表:识别、区别个体;按特性排序个体;指出个体特性的差异。
4、比率量表:识别、区别个体;按特性排序个体;指出个体特性的差异;指出个体特性间的比率。
五、心理测量的定义:1、安娜斯塔西: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2、郑日昌: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心理与教育测量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名词解释1. 测量: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参照点:测量工作中必须有一个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做测量的参照点。
3. 量表:能够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就是量表。
4. 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5. 测验的标准化:是编制测验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度的一致性。
二、简答与论述1. 简述理性测量单位应具备的条件?P4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的人的理解都是相同的,不允许作出不同的解释;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个单位与第三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要具备这两个条件是相当困难的。
2. 简述四种测量量表及其特点?P5-6①命名量表,是最低水平的测量量表,它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
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不能进行代数运算。
可进行的统计方法有百分比、次数、众数和X2检验。
②顺序量表,是次低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而且能够表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某种特征的程度。
在顺序量表中,数字只表示等级、大小和程度的顺序,它既没有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不能进行代数运算。
可进行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
③等距量表,是较高水平的测量量表,不仅能够指代事物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但它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可进行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和f检验。
④比率量表,也叫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测量量表,除了具有类别、等级、等距的特征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可进行的统计方法除了与等距量表相同外,还与几何平均数、变异系数相同。
3. 论述心理与教育测量独特的性质?(或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特点)P7心理与教育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其独特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心理与教育测量依据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水平。
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教育成就的含义比较明显,是指一个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的知识水平。
心理特质的含义比较含混,不大能够给予清楚的界定。
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测量只能是一种间接测量。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具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编制,经过长期的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
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目标虽然是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高。
4. 论述心理与教育测量究竟是否必要和是否可能?P8(1)我国古代学者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给予了明确的并且是肯定的回答。
(2)1918年,桑代克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指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这两个命题被公认为是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
(3)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的差异是分类的前提,而事物的量的差异则是测量的前提。
根据这一前提,我们认为:①人的心理现象和知识水平如同其他一切物理现象一样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包括质的方面,也包括量的方面。
因为有差异,所以有必要测定差异的数量,描述差异的程度。
②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虽然不是物理实体,不能直接测量,却必然要表现于人的外部行为之中,并调节着人的外部行为。
因此,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的差异就有可能测量出人的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③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度如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是相对的,也同其他一切测量技术一样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逐步提高。
5. 为什么从本质上讲,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P8-9(1)从所使用的参照点来说,教育测量与心理测量的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
(2)从所使用的单位来说,,教育和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和完善。
①教育与心理测量所使用的单位的意义不太明确。
②在教育与心理测量中的单位常常不等值。
这就决定了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不是直接的等距量表。
6. 测验标准化应具备的条件(或测验标准化的内容是什么)P10-11(1)测验内容的标准化。
标准化的首要前提,是所有接受测量的个人实施相同的或等值的测验内容。
测验内容不同,所测得的结果便没有可比较的基础。
(2)施测条件的标准化。
标准化的第二个条件,是所有接受测量的个人必须在相同的施测条件下接受测验。
包括:相同的施测条件、相同的指导语、相同的测验时限。
(3)评分规则的标准化。
评分规则的标准化要求评分结果具有客观性,只有当评分的结果具备了客观性,才能将测量分数的差异归之于个人心理特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
(4)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编制测验的一个重要步骤是编制测验的常模。
7. 简答个别测验的优缺点?P13优点:①主试对被试的做题行为有仔细的观察,有机会获得测量分数之外的信息。
②主试与被试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多,容易与被试建立起融洽的合作关系。
③对于一些特殊被试(如幼儿、文盲),只能采用个别测量,以便主试代替被试记录其行为反应。
缺点:①费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测量资料。
②测量手续比较复杂,需经过较高水平训练的人担任主试。
8. 论述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功能?P15-17(1)理论研究功能①收集研究资料②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③实验分组(2)实际应用功能①选拔人才②人员安置③心理诊断④描述评价⑤心理咨询第二章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产生与发展简答与论述1. 中国古代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的特点?P26①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都是描述性的,是非定量的。
这当然和当时的整个科学技术水平是相适应的。
②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是分类式的。
就能力测量和成就测量(即科举考试)而言,分成高、中、低几个层次;就性格测量而言,分成若干种类型。
③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中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④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应用性质。
2. 简述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当代趋势?p33①由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兴起,测量学界倾向于将实验法和测验法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加工测验。
②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纸笔测验逐渐被电脑程序测验所取代,从而大大提高了测验的效率。
③针对经典测验理论(即真分数理论)的某些缺陷,提出了一些新的测量理论,尤其是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应用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章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一、名词解释1. 测量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2. 随机误差: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
3. 系统误差:是那种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
4. 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那个数值叫做该特质的真分数。
二、简答与论述1. 简述心理特质的含义?P38-39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为人的心理特质,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①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②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综合不同的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③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④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人格)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⑤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 简述测量误差的来源?P41心理测量的误差来自3个方面,即测量工具、被测对象和施测过程。
①在测量工具方面,心理测量与物理测量有所不同。
心理测量工具通常是一套以测验(问卷)为核心的刺激反应系统(通常称作量表)。
当量表在测查人的某种心理特质时,若项目所测的东西与我们预测的目的之间出现偏差(如项目取样太少或太偏),则测量会出现误差。
②在被测对象方面,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受测者真正水平是否得到正常发挥。
一般地,受测者的某种心理特质水平是相对稳定,但是他在接受测量时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会影响其水平的正常发挥。
③在施测过程方面,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偶然因素(恒定因素较易控制)。
比如,在物理环境方面:实测现场的温度、光线、声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会造成误差。
在主试者方面:主试者的年龄、性别、外表及其施测时的言谈举止、表情动作、是否按规定实施测验等也会造成误差。
此外,评分计分环节也是容易出现差错的地方。
还有,若是出现意外干扰(如考场突然停电、有人作弊、计时表停了、试卷印刷或装订出错等),则同样会让考生分心或造成考场混乱,导致测量误差。
3. 简述真分数(或CTT)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P42既然观察分数很难等于真分数,那两者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与真分数(T)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之为E)。
即:X=T+E 这就是CTT的数学模型。
根据这一模型,引申出三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
即ε(X)=T 或ε(E)=0(2)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即ρ(T,E)=0(3)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之间相关为零。
即ρ(E1,E2)=0第四章测量信度一、名词解释1. 信度定义: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2. 重测信度:指的是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同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公式为:r xx=[∑(x-⎺x)(y-⎺y)]/√∑(x-⎺x)2×∑(y-⎺y)23. 复本信度:指的是两个平行的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4. 分半信度: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5. 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6. 评分者信度:指的是多个评分者给同一批人的答案进行评分的一致性程度。
二、简答与论述1. 简述信度的作用?P46-47(1)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应。
(2)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
(3)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