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_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绿色城市&低碳城市
绿色城市“绿色”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代表着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资源,代表着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绿色”概念的根本内涵与“可持续发展”是基本相同的。
从发展模式的角度看:绿色城市发展模式应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出发,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建立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高效、充满活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运行模式。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绿色城市也可以看作是由人—自然、人—社会、人自身这三个子系统的相互控制和作用构成的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绿色城市是基于传统中国人类生态哲学理念的城市生态转型和绿色城市建设运动,旨在通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去改变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挖掘城市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文明的生态社区。
(建设绿色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基于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自适应过程,旨在促进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景观、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等不同层面的进化式发展,实现环境、经济和人的协调发展。
低碳城市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低水平。
“低碳城市”的理念可以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如在城市非主干道路、广场、办公楼公共空间、庭院、公园等地方可采用太阳能照明;在宾馆饭店、洗浴中心采用太阳能加电辅助热水系统;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的应用,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等。
当前,一些学者仍然认为绿色城市等同于园林城市、山水城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等其他相关的理想城市概念,但其实山水城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等与绿色城市的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碳中和发展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
碳中和发展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碳中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碳中和意味着将减少或抵消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的平衡。
在这个背景下,碳中和发展已经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碳中和发展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几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能源供应与建筑设计碳中和发展对城市的能源供应方式和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面临着碳排放量较高的问题,而可再生能源则成为了解决方案之一。
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替代传统的能源供应方式,从而降低碳排放。
此外,碳中和发展还要求城市建筑的设计更加注重能源效率和节能环保,例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建筑外墙的保温设计等,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二、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建设碳中和发展也对城市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交通方式,如燃油车辆和飞机等,都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因此,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如何推广和发展电动车辆、轨道交通等低碳交通方式,以减少碳排放。
此外,碳中和发展还要求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例如推广利用再生材料、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等,以降低碳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空间规划碳中和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空间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和建设,导致了植被覆盖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碳中和发展要求城市规划者在城市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例如通过建设绿色屋顶和城市森林,增加城市的植被面积,吸收和储存更多的碳。
同时,城市规划者还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绿色空间,提供舒适的生态环境,以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
四、社会经济与政策引导碳中和发展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也产生了社会经济和政策方面的影响。
碳中和发展需要联合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合作,共同实现碳减排和碳吸收的目标。
“双碳”战略下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发展趋势探析
“双碳” 战略下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发展趋势探析摘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节能低碳浓厚氛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双碳”目标是我国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因此,加强双碳目标下绿色建筑的设计及未来发展的研究意义深远。
关键词:双碳目标;绿色而建筑;发展一、“双碳”战略下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我国是世界头部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有一个重要共识就是“碳达峰”“碳中和”将极大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影响中国的产业布局,甚至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
城市是承载人口集聚、经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主要空间载体,而城市建筑的理念与风格,往往能一窥时代的发展主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相对繁荣的时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
然而,现如今我国建筑行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全社会总排放量的30%,居民生活中取暖设备、空调的广泛使用也造成了建筑行业高污染、高能耗情况的持续发展。
可是,在如今这种大发展的背景下,原本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建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时代要求,需要采用新方式来保持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下,在全球环境恶化以及低碳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类逐渐意识到与环境生态的相互关系,从而迫切的寻求环保、绿色、健康的新型建筑,进而更好地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而实现绿色建筑的低碳发展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于是,绿色建筑概念应运而生,即将节能、环保这些新的要素融入到建筑的实施方案中,这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绿色建筑的设计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出发,是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同时,通过绿色建筑的发展,可以刺激促进新型技术的使用与新型材料的应用,这对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创新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1.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问题1.重设计、施工、轻运行、维护。
绿色建筑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
浅析绿色建筑在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打造低碳城市成为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从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这就要明确重点城市的节能减排目标,强化责任分工,将低碳城市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包括采用外墙节能、屋顶节能等低碳技术,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采光、取暖和制冷系统等。
结合山体、河湖、坡地、林地、水面等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塑造山水交融、绿树成阴的优美自然景观。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节能措施城市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要端正城市规划指导,科学界定用地规模、环境容量、城市产业结构等,强化城市系统整体功能,丰富城市内涵。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人追求的是什么”这是芬兰著名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伊利尔的名言。
无论是土地规划使用,还是建筑规划许可,都把各项规划指标定量标注,按绿色建筑有关要求严控。
特别是在土地使用权取得前置条件中,增加非绿色建筑不得获得土地、或者是规定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列不得低于35%的强制要求。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目前国内常用的是2006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共有六类指标,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二星和一星。
新型墙体材料又被称为“绿色建材”,它是大量使用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无污染、无放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就是生态产品,是在原材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和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建筑材料。
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废弃材料便于再生循环利用。
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探讨低碳建筑设计策略与发展趋势
2 0 4・
工 程 技
探讨低碳建筑设计策略与发展趋势
曹晓谦 杜金明 ( 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研 究院, 黑龙江 大庆 1 6 3 0 0 0 ) 摘 要: 工业文明以来, 建筑业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我 国城 市群 落的不断崛起 , 人 民的个人经济水平和文 明程度 也随之得到 了提 升, 过去人们 只注重 自身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对 自然环境进行大肆破 坏的现象 已经不复存在 。取 而代之的是人类将 环 境保 护工作提上 了 日程 , 并开始在 “ 取之 自然 , 还 于 自然” 的环境保 护基础上 对建 筑进行合理 、 节能的设计 , 以期在 发展 建筑经济的 同时, 促进 环境保护和社会 经济相互协调、 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低碳 建筑的概述、 低碳建筑的设计方法、 过程 以及理念等 多个方 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 总结 出了几点关 于低碳建 筑的设计策略 , 并对其 建筑的发展趋 势作 了简要的预 测。 关键词 : 低碳建筑 ; 建筑设计 ; 策略 ; 发展趋势 .
低碳建筑作为我国城市建设工作 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 它是 当前 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 低碳建筑应运而生。 社会发展 中人类追求 的主要 目标 ,也是 一种最贴近 自然的生活方 在低碳建筑 的建设过程 中, 其所需要 的建造材料都 是选 用的最 式, 更是城市节 能建筑的主流。 新型 、 环保 、 可再生的以及可进行循环利用的建造材料 , 这些材料 中 的某些构成部分虽然也有从 自 然 世界 中汲取一定的资源 , 但其所汲 1低碳建筑的概述 低碳建筑这一新概念是在 “ 以可持续发展经济为最终 目的 , 通 取的资源都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 了加工制造 , 使得那些从 自然界 中 过技术创新 、 新 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实现社会 经济 和生态环境和谐 汲取的部分物质资源都得到 了充分的利用 , 发挥 了其最大 的功能效 共生 , 促进低碳 经济不断 向前发展” 的背景 之下产生的。 它主要是指 率 , 并且有的建造材料还可进行反复的可循环利用 。最重要 的是这 从建筑材料 的生产制造开始 , 到建筑物 的施工建 造 , 再 到最后建筑 些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加工 制造 的新 型建造材料对环境 的污染性 甚至达到了零污染的标准。这些用 于建造低碳建筑工程 的建 物使用 的全部过程 中 , 减少对 自然能源 和 自然资源的使用 , 提高建 很小 , 筑材料的使用效率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环境污染 的建筑 。 造材料在投入市场并运行 时必然 是经过了极其严格 的检测 和验证 2从规划设计 开始注入低碳 理念 的,它除 了建筑节 能和建筑 环保 两方面的功能价值被 最大化 了以 其 毒性 较小甚至完全无毒无害 , 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威 胁的这 建筑是人与 自然进行 能量信息交换 的媒介 , 是 当前社会发展 和 外 , 文化水平 的结合体和标志性 物质 。建筑师对建筑 、 市镇 以及 它们在 方面的优势也被挖掘出来 , 为低碳建筑设计 的长足发展奠定 了坚实 空间上的分布所做 的决策对 能否实现 “ 可持续发展” 而言至关重要 。 的基 础 。 能源消耗和原材料 的减少是城市 发展 的主要前提条件 , 在城市设计 4 . 2 . 2建筑材料 的高效利用 的过程中要遵循非扩张性开发原则 , 从城市规划开始就贯穿低碳 的 所谓低碳建设 , 实际是指 由建筑材料 、 建筑室 内设计 、 建筑通风 保温系统等等多个方面和多个细节共同组成 的一整套 的设计 理念 , 遵循保护 、 利用 自然的设计 策略 , 提高当前土地的利用率和减 系统 、 少 的周围环境 的破坏和冲击 , 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施工过程 , 同时也是降低建筑 的建造过程 中对环境造成 的污染进行 有效处理的过程 。要建设真正 意义上 的低碳建筑 , 其最 主要 也最重 3 当前我国低碳建筑的现状分析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 自然资源 、 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建筑 要 的两个细节工作是“ 建筑材料” 和“ 垃圾处理” 。首先 , 建筑材料 的 物在施工建造和使用 的过程中都不断的消耗着 大量 的资源和能源 。 使用 , 低碳建筑的建造过程 中, 要 求尽量使用低碳环保 的建造材料 , 又可 以不再给环境增添污染 ; 其次 , 要 在如今 , 随着社会生产力 的不断提高 , 人们 生活水平也在逐步上升 , 既可节节约建筑材料 的能耗 , 并结 合建 筑工程的具 因此在建筑 物施 工和使用的过程 中各种物质要求 和水平 的应用 日 充分利用每一种建筑材料所具有 的独特性能 , 益提高 。 在 目前 , 住宅城乡建设逐步从新建筑节能监管 、 北方采暖地 体情 况 , 合理 的选用高性 能 、 低能耗 的建筑材料进行 建筑工程 的施 做 区改造 、 国家机关建筑和大中型建筑改造 、 可再 生能源应用 、 推动新 工建设 ,建造过程 中尽量减少对不必要建筑材料 的浪费和滥用 , 型材料应用五个方 面展开建筑减排工作 。 到对建筑材料的高效利用和材料性能 的充分发挥。 5 低 碳 建 筑 发 展 趋势 4 建筑设计 中的低碳设计策略 ’ 在城市建设 的过 程中低碳 建设不仅仅是 完成 减排政治 人物和 在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中 , “ 低碳建筑” 一度成 为备受关 注的热 “ 低碳 建筑 ” 因其所具有的高能 社会效益的过程 , 更是提高经济效益 , 进行产业结构调节 的过程。 低 门话题 。未来建筑业 的发展模式 中, 碳设计意味着整个设计 、 建造 、 使用与废弃环节都要 考虑 到低 能耗 、 效、 低 能耗 、 低污染和低排放 的“ 一高三低 ” 建 筑体系必能成 为发 展 低污染与低排放。 建筑行业 内低碳经济 的一项重要 内容和重要举措 。 低碳 建筑 的内涵 和设计 理念与 “ 绿色建筑 ” 有着 一定 的相 似之 4 . 1 更 多地考虑建筑的环境属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建筑师们创造 出一批具有可识别性 的 处 , 但低碳 建筑 比绿色建筑更加关注资源 、 能源的节约 和能效的提 它强调 的是 建筑 低碳 化 , 而绿色建筑所 强调的 内容并不 如它这 标 志性建筑 , 在设计建筑物的过程 中一般都采用独立于其他建造环 高 , 境 的独特标志 , 展现 自我风采。但 是也有建筑师始终关注在具体环 般细致 、 严格 。 因此 , 在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 、 循环经济 、 可持续发 展经济的大背景下 , 低碳建筑的发展与推 广是 实现生态文 明建设和 境 中解答 问题 , 让建筑成为特定环境所创造出的物体 。 同时也是未来建筑业 在一段 时间内的主要 4 . 2材料的多层次开发与高效利用 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 , , 发展方向。 4 . 2 . 1 绿 色建材的使用 在普通 的城市建筑工程 中 , 其建造过程中的建造 材料 的生产 和 6结论 在上述 内容中 , 我们 可 以看到 , 低碳建筑 是未来建筑业 发展 的 运输 、 装修材料 的装饰装修等各 大环节 中都会 产生大量 的 、 对环境 发展低碳建筑也必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府将采 造成污染的建筑能耗 。比如在混凝土结构 的施工过程 中, 由于水泥 必然趋势 , 努力控制温室气体 是具有高 c 0 : 排放量 的建造材料 , 因此它在建造过程中不但会排放 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与行动积极 发展低碳建筑 、 保护生态环境 , 对建立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具有 重 大量 的 c 0 : 气体影响空气 的质量 , 还会造成 日后对其混凝土建筑物 排放 、
202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举措。
作为建设城乡统筹、资源环境友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城市的重点,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产业链布局等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的现状。
一、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逐步加速,城市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稳步提升,城市化率逐年攀升,城镇化进程稳健推进,市场规模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报告(2020年)》,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将达到40万亿人民币,市场规模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二、发展趋势(1)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之一是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也在向智能化、数字化等新方向不断拓展。
(2)新基建市场的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之二是新基建市场的提升。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基建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
在新基建政策的带动下,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市、5G等业务的发展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3)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之三是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
随着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化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政府也在努力推动城市建设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三、产业链布局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投资者以及技术供应商等。
政府负责政策制定、招投标、项目管理等任务;企业参与相关行业,主要在工程建设、园区开发、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展开业务;投资者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技术供应商则主要提供技术、设备和服务支持等。
总之,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绿色建筑知识:绿色建筑与城市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知识:绿色建筑与城市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建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排放废气、危险废物、大量的能源消耗等。
针对这些问题,绿色建筑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绿色建筑与城市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阐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部分:绿色建筑1.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增加建筑的运作效率,减少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提供健康、舒适和生产力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的建筑。
它不是简单的绿色化建筑,而是要从整个建筑的方方面面来考虑,包括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和管理等方面。
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并提高用户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2.为什么绿色建筑如此重要?绿色建筑在提高建筑质量和保护环境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绿色建筑可以通过降低能源和水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人体健康和生产力等方面,使城市建筑的可持续性得到更好保障。
由于绿色建筑考虑到了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因此它可以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3.绿色建筑的特点有哪些?绿色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增加建筑的能源效率,降低对环境的耗能和排放污染物;(2)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燃料等;(3)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降低对电力的依赖;(4)采用绿色材料,如回收材料、农业废弃物、竹木材料等,避免过度采用石油和化学材料;(5)优化水资源分配和使用,采用节水设施和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6)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包括优质的空气和自然光线,以及采用低VOC材料和设计室内环境;(7)推广绿色生产和管理,加强建筑绿色运营和管理,降低建筑的维护和修理成本。
第二部分:绿色建筑与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庞大,对城市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目前全球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到2050年预计将增加约20亿人口。
城市规划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城市规划专业是一个涉及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和城市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它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规划专业的就业前景广泛。
在国内外经济发展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一方面,政府需要大量的城市规划人才来制定城市发展规划,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因此很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政府部门的城市规划工作。
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专业公司和咨询机构也需要大量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此外,城市规划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其次,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趋势多样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专业正从传统的城市规划向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城市规划专业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规划专业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包括节能减排、环保建设、低碳出行等,以实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规划专业将更加注重人文社会因素的考虑。
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福祉,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推动城市的人文化建设。
再次,城市规划专业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专业需要借助科技创新来提高城市规划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来优化交通规划和城市布局。
最后,对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提高就业竞争力需要具备一些特定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城市规划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技术工具的使用能力。
其次,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
城市规划设计中绿色城市设计原理的渗透思考 李小军
城市规划设计中绿色城市设计原理的渗透思考李小军发表时间:2017-11-02T15:41:26.5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作者:李小军[导读] 摘要:绿色城市这一概念在21世纪之后,开始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推广。
该概念提出,城市应按照环境、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原则,打造出更加适合民众进行居住的生态化城市空间。
新疆哈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 839000摘要:绿色城市这一概念在21世纪之后,开始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推广。
该概念提出,城市应按照环境、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原则,打造出更加适合民众进行居住的生态化城市空间。
为保证绿色城市设计理念的顺利落实,业内人士开始将这一概念渗透到了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之中。
本文将通过绿色城市设计任务与理念、实施前提与原则、实际应用以及发展展望四部分内容的介绍,对绿色城市设计原理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渗透方式进行明确,期望能够为我国绿色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发展提供一定助益。
关键词:实施前提;绿色城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生态环境由于以往对于环境生态的轻视,国内各地的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对民众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
为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治理,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硬性措施,通过法律途径对环境污染源进行了有效控制,同时还开始提倡绿色生态概念,倡导现代城市规划应按照绿色城市理念,达到环境与城市的和谐发展,整体城市空间应更加健康、绿色、充满生机,而这也正是绿色城市设计所强调的,因此这一设计原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一、绿色城市设计任务与设计理念(一)设计任务实施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城市规划的方式,对现有城市公共空间秩序进行维持,且能够为未来空间做出科学安排【1】。
这种安排规划方式,能够使地区土地得到合理使用,实现对建筑群体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正确安排,能够为城市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体而言,城市规划是以民众居住环境为基础,对城市实施空间规划的一种手段。
城市规划与低碳生态规划
. 2 精心做好低碳生态城市设计 发展 空间; ③ 对区域 文化 的保 护; ④ 着力打造“ 生态” 城 市。此 4
外. 在 生 态城 市规 划上 , 还 应 该 考 虑 人 口 问题 、 资 源 问题 、 经 济
发 展 问题 等 。
2 . 3 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思路
生 态城 市规 划 是 以 实现 城 市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以保 护环 境 , 建 设 生 态城 市 为基 础 。 促 进城 市 经 济 建设 和 可持 续发 展 落 实 , 通 过 全 方位 的分 析 和 总结 . 明 确城 市规 划现 状及 未 来 发展 , 以
L o V I C A R B O N W o R L D 2 o i 4 , 8
黄胜宏 ( 湖北 省天门 市城市 规划设 计研究院, 湖北省 天门 市4 3 1 7 0 0 )
【 摘 要】 低碳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是 目前城市发展 的关键部分 , 特别是环境破 坏严 重的当今社会 , 城市 规划应 以生态 保护为中心 , 建
【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4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4 ) 1 5 — 0 0 2 9 — 0 2
1 引 言
段, 粪 便 的 无 害化 处理 也还 处在 试 运 行 阶段 . 在 这 些方 面 的 建 更 需 要 人 才 和技 术 的 支撑 。 所 随 着城 市化 进 程 的加 快 .城 市环 境 受 到 的 破 坏 程 度 也 越 设 不仅 仅 需要 大量 的 资金 投 入 。 加 大 相 应 的科 研 投 入 和人 才 培 养 , 正 是 提 升 城 市整 体 价 值 来 越严 重 。 为此 , 人 类逐 渐认 识 到 要 想 改善 城 市环 境 , 就 必 须 以 ,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城市规划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城市规划1. 引言1.1 概述在当前全球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发展成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议题。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以及社会不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确保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一种主导思想。
本文旨在探讨未来城市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城市规划原则,并就如何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城市挑战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相关决策者、规划师和学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1.2 研究背景据联合国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已经超过半数,并且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70%以上。
这种迅速增长的人口给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公共服务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时,各类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持续城市规划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过去几十年里,许多城市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城市可持续性,如节能减排、推广公共交通和改善废物管理等。
尽管有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限制。
因此,研究人员和决策者迫切需要深入探讨未来城市发展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3 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目标是探讨未来城市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城市规划原则,并总结现有研究成果。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关实践意义和政策建议。
通过这样的论述与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对未来城市发展的认识并引起更多人对可持续城市规划的重视。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公正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关键,在各级政府、社区居民以及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合作与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有望为决策者提供更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未来城市向着更加可持续、宜居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2. 城市发展现状分析:2.1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当今社会,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数量正迅速增长,并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移居至城市。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探讨
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探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越来越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低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就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探讨进行一些讨论。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低碳城市是指以节能、减排、循环利用为特点的城市,是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低碳城市不仅关注城市的经济发展,还充分考虑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通过建设节能、环保、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达到降低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质的目的。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原则低碳城市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节约能源和资源。
低碳城市规划要遵循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原则,通过采用智能化的建筑技术和材料,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并积极开展循环经济。
2.城市生态的优化。
低碳城市规划要强调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通过增加绿化覆盖面积,保护湿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落实“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的理念,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及生态环境污染。
3.注重城市的创新和人文。
低碳城市规划要注重创新,营造积极向上、活力激荡、发展潜力无限的城市氛围,发挥城市人文氛围、历史文化底蕴、旅游和消费等元素。
三、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关键技术:1.绿色建筑。
采用能源节约、环保的绿色建筑材料,通过建筑形态的设计、理性的建筑热环境控制和施工过程的优化等手段,降低建筑能耗和对环境的损害。
2.节能型交通。
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如步行、自行车、轨道交通等,并采取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优化交通流,降低碳排放。
3.再生能源。
低碳城市应积极引进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通过光伏发电、城市热泵、生物质能等技术,实现城市能源的清洁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四、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案例分析1.上海滨江中心上海滨江中心是中国最先进的低碳城市项目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建筑。
城市建设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城市建设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当今时代,城市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挑战。
实现城市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更是关乎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抉择。
绿色低碳发展意味着在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宜居的城市空间。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口规模和产业布局等因素,合理确定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
比如,将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进行科学划分,减少居民通勤距离,从而降低交通能耗和尾气排放。
同时,要注重城市的生态廊道建设,保留和扩大绿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增强城市的生态调节功能。
在城市交通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举措。
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辆的数量和覆盖范围,提高公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能够吸引更多的居民选择公交出行。
此外,积极推广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等,也是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对于短途出行,鼓励人们选择步行和自行车,为此要建设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提供便捷的停放设施。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降低车辆怠速时间,也能有效降低能耗。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对于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节能因素,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
比如,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推广使用新型的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对于既有建筑,要进行节能改造,安装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供应的绿色转型是城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之一。
低碳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
低碳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个城市的建设数量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部分城市的建设规划较为粗放,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社会绿色健康良性循环发展。
因此,本文以低碳生态城市设计理念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优化改进策略,使城市的格局变得更具合理性与先进性。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引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快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本资源争相涌动,城市万丈高楼平地而起,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气候变化已逐步成为当下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以后,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智慧的一张重要考卷。
1.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特点1.1循环性。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包含多个理念,人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应遵循循环利用设计理念。
城市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且这些内容并不存在独立性,往往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应认识到其环环相扣的特点再进行设计。
也就是说,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城市时,要想获得最终可行的设计方案,必须强化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转换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
要强调的是,相关部门应提高可应用资源的性价比,并对部分物品进行废物再利用。
很显然,循环利用设计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力与物力的消耗程度,并调动起行业与企业参与城市规划的积极性。
实际上,循环利用设计理念并不是要求参与城市规划的企业或组织改变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是要求参与城市规划的企业或组织在传统生产模式的基础上使用绿色环保技术,将留存下来的附属物品转化为可以进行再利用的能源。
立足于宏观角度,相关部门在利用循环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现实条件,确保资源再利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与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
新型城镇化具有可持续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城市设计与发展中,也就要求我们遵循这些特点,不断探索城市设计发展的新途径。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1.城市空间布局和规划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空间布局和规划成为了城市设计的重要方面。
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规划和布局应该注重宜居性、可持续性和智能化,确保城市的空间结构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对于不同城市空间布局和规划的特点,城市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因地制宜,以打造出更为人性化、可持续和有创新价值的城市空间。
2.城市交通和道路设计城市的交通和道路设计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程建设,它还要与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互相配合,综合考虑交通安全、环保、舒适性等因素。
此时,城市设计师们需要通过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有效地协同各方面力量,以打造出更为智能化和深度优化的城市交通和道路设计。
3.城市文化和公共空间设计城市文化和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它还要反映城市的多元文化特征。
城市设计者应该注重将城市文化和公共空间融入到城市设计和发展中,打造出更为生动、智能化、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便于更好地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研究1.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性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核心的要求。
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对于利用高效、节约资源的方式来管理和建设城市,以保持城市环境的健康和低碳,构建自然友好型城市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设计和发展必须考虑到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空气质量、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城市人口的质量等方面的关联性问题,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
2.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财政、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加强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建设。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3 8 l 2 3 8 1 . 1
1 7 8 9 . 0
l 7 8 3 . 0 l 7 8 6 . 3
3 2 0 . 9 0
3 2 0 . 1 0 3 2 0 . 1 3
0 . 7 4
5 0 . O
4 6 . 0
政策 以及新实践由此派 生出来 ,这些 新的要求 也给 城市设计与 规划 带来 了新 的课题 。 目前 中 国 正处 于 快速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 应 牢 牢抓住这个机遇期 , 探寻一种“ 绿色低碳 的城市化 ” 发展模式 , 这 种模式既顺应 新能源革命 、 新生活方式革命 、 新产业 革命的变革 需求和发展趋 势, 又符合中 国城市化的 当代特征 。因此 , 绿色城 市设计 与低碳城市规划 也就成了当下新 型城 市化下 的新趋势 。 本文针对 旧模式的城市规划 下存 在的环境 问题 ,论述绿色城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量及 城市化水平都处于 同步稳定 的增长 中,而且均有加 快的趋 想 。倡导绿色城市设计 , 就要求在城市经济发 展的前提 下, 更 多
势( 表 1 ) 。
地考虑人类居所与 自然生态环境 的高度协调 ,注重 自然环境 的
城 市 空 间 的合 理 利 用 , 绿色 基础设施的完善 , 加 大 公 共 交 城市是人 口、 交通 、 物流、 工业、 建筑的集 中地 , 也是高碳排放 保 护 , 减 少 不 合 理 的 出行 , 提 高 城 市 功 能 混 合 性 。在 城 市 建 的集 中地 。碳排放来源可分为交通 、 居 民生活和产业三个主要组 通 的配 给 , 尽 最 大可 能 地 减 少 城 市 因“ 大拆大建 ” 造 成 成部分 。而如果人们试 图去减少对二氧化碳排放趋势估计的复 筑 造 的宏 观 层 面 上 , 在微 观层面上 , 倡导和应用 绿色建筑模 式 , 杂性 , 便 只 需要 考 虑 三 个 变 量 : 能 源 结构 、 社会 发展阶段及 人 口 不必要 的资源 浪费 ,
低碳城市及其规划与设计策略
低碳城市及其规划与设计策略低碳是指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降低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低碳城市是指通过改善城市结构和运行方式,降低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能源利用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形态。
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I. 低碳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在未来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科学的城市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支持,并对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比如绿色交通、生态建筑、生态环境保护等。
1. 绿色交通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的通勤问题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和生活质量。
绿色交通是指使用低碳交通方式,比如步行、骑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工具。
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并在建设和维护城市道路时注重新型交通工具使用和不同出行方式的平衡。
2. 生态建筑城市建筑对于环境影响很大,比如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排放等。
低碳城市的建筑需要采用低碳环保原料,追求合理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将建筑能耗降至最低,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环境污染是低碳城市发展的一大问题,为了在保证城市内部绿化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城市对环境的毒害,需要对城市生态资源进行保护。
II. 低碳城市设计策略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通过设计策略来引导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动态平衡。
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布局规划城市布局规划是指以整体规划和设计师的思想指导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布局,使其形态合理,功能各异,运作协调、环境友好、经济可持续。
该规划需要考虑到不同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及其相应的交通和生态环境影响,最终形成合理的城市布局。
2. 建筑绿化低碳城市建筑绿化是通过采取绿色建筑、绿色屋顶和绿色围墙等措施,为城市带来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收益,并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性。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摘要】低碳城市的兴起,使得社会对于低碳城市的需求日益迫切。
低碳城市意味着在城市规划中,不仅要考虑实用性与经济性,同时还要考虑生态与环境。
低碳城市能够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生态危机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势必引发城市规划的变革,本文从为什么要变革,哪些方面需要变革以及如何变革入手,对于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加以分析。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变革几年来,低碳最为一个新兴词汇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低碳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而全球变暖又是近来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而,低碳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最近,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公众之间迅速出现,而低碳城市也随之引入人们的眼帘,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一、低碳时代低碳最先出现在英国的“低碳经济”概念中,随后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而低碳城市则是后来在低碳的概念上发展起来,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低碳城市具有减排和绿化的特点,而所谓的低碳城市规划则是将生态环境,人文主义和城市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协调优化的问题。
城市的规划变革指的是把城市规划作为生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得人与自然能够和平共处并处于相互有利的阶段。
这里的城市规划变革不仅仅是在统筹城市空间和土地的利用上,而且包括了更广的层面,设计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协调,城乡之间的协调等等一系列的方面。
二、城市规划变革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的城市化质量以及城市规划的水平还存在的很大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尤其是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相应的以“低碳”、“生态”为主题的一系列相关概念应运而生,这些新的理念为我国的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城市化的进程中,因此寻找一种生态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是我国当前所面临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绿色低碳发展与城市规划设计
绿色低碳发展与城市规划设计现今社会,城市化已然成为全球化的趋势,城市的发展更加关注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人口的逐年增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在此前提下,绿色低碳发展和城市规划设计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绿色低碳发展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影响。
绿色低碳发展的概念指的是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同时,致力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方式。
绿色低碳城市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典型代表,是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城市。
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规划设计将城市发展活动转化为具有意义的地域空间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城市的硬件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体现,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注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采取科学严谨的技术手段和措施,通过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为市民提供更适宜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基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城市规划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城市的生态建设。
城市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的保障和发展的基础,建设生态既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也需要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将自然与人文景观有机地融合起来。
一些绿化广场、生态湿地等要素的建设常常被忽视,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注重推进生态建设,使城市更具景观特色和可持续性。
第二,注重低碳节能。
城市是经济和能源消耗的高级汇聚地,城市规划设计应注重节能降耗和碳排放的减少。
通过发展新型绿色科技和合理规划,同时加强对建筑和交通运输的管理,全面推动节能引领低碳发展。
第三,注重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文化是代表着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
通过规划城市文化建设,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区域,促进实现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绿色低碳发展和城市规划设计的融合,推动城市可持续化的发展,这一理念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
年 第35
卷 第2
期
VOL.35 NO.2 FEB. 201120
【摘要】从高碳化城市等现象出发,指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考绿色城市设计再到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主要内容,最后从设计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等角度提出了实现由绿色建筑到低碳城市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绿色城市设计;低碳城市
ABSTRACT: Based on the phenomena of high
carbonation city and the lik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un-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current city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point of development
mode conversion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ropos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ransition from green urban design to
low-carbon city and their main contents. Finally,
it brings forward the accessible path of realizing
the transition from green building to low-carbon
city with the views of designers, consumers, and
managers.
KEYWORDS: new-type urbanization; green urban
design; low-carbon city 1 高碳城市与高耗建筑: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人类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1]。
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由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高碳城市与高耗建筑这种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其具体表现是:高碳城市:从城市总体层面看,显见的有3种问题:一是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格局的不合理,就业-居住-服务空间的错位配置,职住分离带来了诸如低效出行等一系列不集约行为;二
是私人汽车无节制的发展造成城市的离散化、郊区化,很多大城市重蹈美国洛杉矶覆辙,“摊大饼”式的蔓延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出行难度,“堵城”现象在我国已经司空见惯;三是城市产业发展高能耗、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城市运行的高碳化。
高耗建筑:主要表现为两种问题,一是高耗材的豪华和异型建筑,由于建设者的好大喜功和设计师过度的求新求异,造成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有的甚至达到了奢侈的程度;二是高耗能建筑,要么过度依靠人工能源将建筑与外界环境隔离运行,要么过度开放缺乏必要的隔热等措施,节能环保意识缺乏。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纬度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倍,而每年新增近10亿m 2新建建筑也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这种高能耗的发展显然已经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严重背离。
2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十二五”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一部分就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议》还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等战略观点,而另一方面看,“十二五”时期又是我国城镇化继续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这就要求必须转换城市化模式,以新型城市化模式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提升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引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要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体要求[3]。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
王建国 王兴平
【作者简介】
王建国(1957-),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
事。
王兴平(1970-),男,东
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0-12-28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1)02-0020-02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部分成果(项目批
准号:50978052)。
——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GREEN URBAN DESIGN AND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UNDER THE TRE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WANG Jianguo; WANG Xingping
21微观层面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引入、中观层面绿色城市设计和宏观层面的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和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低碳型城市规划:低碳城市的经济以低碳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生活以低碳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管理社会目标以低碳为建设标本和蓝图,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代价最小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包容等。
“十二五”期间,应当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打造低碳产业经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转变市民观念,并将节能、低碳落实到平时的生活当中。
为此,必须转变现有的城市规划理念、理论和方法,由关注城市功能用地的平衡走向重视城市发展的碳氧平衡,并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策略、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组织以及城市各专项规划中,注重低碳导向的规划策略与模式的引入,并逐步更新现有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城市规划技术规范与指标体系,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由传统城市化背景下发展型规划模式向新型城市化条件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低碳型城市规划模式。
绿色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经历了从最初解决城镇环境质量问题到根据全球环境变迁开始更多地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的相关问题的转变,并探索新一代的、基于整体和环境优先的城市设计思想和方法,即绿色城市设计[4]。
倡导绿色城市设计,就要求在城市物质环境层面,更加考虑人类住区与自然生境的高度协调,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城市效率的提升,加大公共交通的配给、绿色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功能混合性的提高;在城市空间营造方面,尊重城市成长的内在规律性,塑造可以持续适应城市功能动态变化的空间模式,尽最大可能减少城市演替带来的“大拆大建”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把城市空间的静态使用与动态适宜性高度统一起来。
同时,按照地区级、街区与社区级以及建筑单体不同层面,遵循不同的设计原则与手法,综合应用绿色设计技
术,并在微观层面倡导和应用绿色建筑模式,使用节能保温材料,提升太阳能技术、隔热、通风技术,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相关标准,把绿色城市设计的理念落在实处。
3 三元联动,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在我国已经步入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确保健康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必须依赖全社会的力量,从平民到政府、从规划设计者到业主消费者、从观念到行动各个层面,切实按照低碳城市要求,探索中国特色可持续城市化的新模式。
这就要求:
对于设计师而言,要做由“知”到“行”的设计者:东南大学及笔者本人从1990年代中开始
关注和倡导绿色城市设计和建筑理念,并为此在2003南京国际建筑教育论坛提出可持续发展下建筑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设想[5],即从低年级学生学习开始,就要初步了解和掌握基于可持续性的建筑和规划设计观念、环境伦理及入门的技术方法,通过一批批具有“绿色.低碳”理念的设计师的推动,从设计教育、设计实践等全方位推进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建设;
对于社会大众而言,要做由“花”到“绿”的消费者:在实践中很多规划设计者,也包括相当数量的社会大众,往往过度追求规划设计在形式上的宏伟壮观,乃至高碳的“花哨”形式,很少考虑城镇发展演进的内在动力和自组织的成长性,建筑设计上更是时常出现建筑功能、结构、技术、材料都要服务于形式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必须充分认识到“绿色”生活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作为消费者考虑的首要因素;
对于城市政府而言,要做由“单”到“统”的管理者:我国城市发展过度追求经济效益、GDP挂帅的单极发展模式,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严重滞后,与低碳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发展的目标相背离。
因此,必须改变单一的城市发展目标,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和生态优化联系起来,将单位经济碳排放目标、排放效益、排放指标等计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制定有效的补偿性政策措施,促进城市管理目标从单一经济指标向体现低碳城市要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目标转变。
必须看到在绿色城市设计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我国同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别人较为成熟的经验,是我国促进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建国.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J ].规划师,2002,(4).
2 城市碳排放建筑占半数“低碳房地产”将成趋势
[EB/OL][2010-05-29]./
fortune/2010-05/29/c_12155961.htm
3 李克强:深刻理解《建议》主题主线 促进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EB/OL][2010-11-15]./newsdisplay.php?id=14190944 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J].建筑学报,1997,(7).
5 王建国.中国建筑教育发展走向初探[J].建筑学报,2004,(2).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王建国 王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