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_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

年 第35

卷 第2

VOL.35 NO.2 FEB. 201120

【摘要】从高碳化城市等现象出发,指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考绿色城市设计再到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主要内容,最后从设计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等角度提出了实现由绿色建筑到低碳城市的现实路径。【关键词】新型城市化;绿色城市设计;低碳城市

ABSTRACT: Based on the phenomena of high

carbonation city and the lik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un-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current city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point of development

mode conversion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ropos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ransition from green urban design to

low-carbon city and their main contents. Finally,

it brings forward the accessible path of realizing

the transition from green building to low-carbon

city with the views of designers, consumers, and

managers.

KEYWORDS: new-type urbanization; green urban

design; low-carbon city 1 高碳城市与高耗建筑: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人类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1]。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由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高碳城市与高耗建筑这种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其具体表现是:高碳城市:从城市总体层面看,显见的有3种问题:一是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格局的不合理,就业-居住-服务空间的错位配置,职住分离带来了诸如低效出行等一系列不集约行为;二

是私人汽车无节制的发展造成城市的离散化、郊区化,很多大城市重蹈美国洛杉矶覆辙,“摊大饼”式的蔓延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出行难度,“堵城”现象在我国已经司空见惯;三是城市产业发展高能耗、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城市运行的高碳化。高耗建筑:主要表现为两种问题,一是高耗材的豪华和异型建筑,由于建设者的好大喜功和设计师过度的求新求异,造成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有的甚至达到了奢侈的程度;二是高耗能建筑,要么过度依靠人工能源将建筑与外界环境隔离运行,要么过度开放缺乏必要的隔热等措施,节能环保意识缺乏。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纬度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倍,而每年新增近10亿m 2新建建筑也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这种高能耗的发展显然已经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严重背离。2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十二五”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一部分就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议》还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等战略观点,而另一方面看,“十二五”时期又是我国城镇化继续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这就要求必须转换城市化模式,以新型城市化模式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提升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引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要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体要求[3]。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

王建国 王兴平

【作者简介】

王建国(1957-),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

事。

王兴平(1970-),男,东

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0-12-28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1)02-0020-02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部分成果(项目批

准号:50978052)。——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GREEN URBAN DESIGN AND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UNDER THE TRE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WANG Jianguo; WANG Xingping

21微观层面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引入、中观层面绿色城市设计和宏观层面的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和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低碳型城市规划:低碳城市的经济以低碳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生活以低碳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管理社会目标以低碳为建设标本和蓝图,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代价最小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包容等。“十二五”期间,应当积极推动产业升级,打造低碳产业经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转变市民观念,并将节能、低碳落实到平时的生活当中。为此,必须转变现有的城市规划理念、理论和方法,由关注城市功能用地的平衡走向重视城市发展的碳氧平衡,并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策略、城市空间布局与交通组织以及城市各专项规划中,注重低碳导向的规划策略与模式的引入,并逐步更新现有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城市规划技术规范与指标体系,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由传统城市化背景下发展型规划模式向新型城市化条件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低碳型城市规划模式。绿色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经历了从最初解决城镇环境质量问题到根据全球环境变迁开始更多地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的相关问题的转变,并探索新一代的、基于整体和环境优先的城市设计思想和方法,即绿色城市设计[4]。倡导绿色城市设计,就要求在城市物质环境层面,更加考虑人类住区与自然生境的高度协调,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城市效率的提升,加大公共交通的配给、绿色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功能混合性的提高;在城市空间营造方面,尊重城市成长的内在规律性,塑造可以持续适应城市功能动态变化的空间模式,尽最大可能减少城市演替带来的“大拆大建”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把城市空间的静态使用与动态适宜性高度统一起来。同时,按照地区级、街区与社区级以及建筑单体不同层面,遵循不同的设计原则与手法,综合应用绿色设计技

术,并在微观层面倡导和应用绿色建筑模式,使用节能保温材料,提升太阳能技术、隔热、通风技术,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相关标准,把绿色城市设计的理念落在实处。3 三元联动,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在我国已经步入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了确保健康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必须依赖全社会的力量,从平民到政府、从规划设计者到业主消费者、从观念到行动各个层面,切实按照低碳城市要求,探索中国特色可持续城市化的新模式。这就要求:

对于设计师而言,要做由“知”到“行”的设计者:东南大学及笔者本人从1990年代中开始

关注和倡导绿色城市设计和建筑理念,并为此在2003南京国际建筑教育论坛提出可持续发展下建筑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设想[5],即从低年级学生学习开始,就要初步了解和掌握基于可持续性的建筑和规划设计观念、环境伦理及入门的技术方法,通过一批批具有“绿色.低碳”理念的设计师的推动,从设计教育、设计实践等全方位推进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建设;

对于社会大众而言,要做由“花”到“绿”的消费者:在实践中很多规划设计者,也包括相当数量的社会大众,往往过度追求规划设计在形式上的宏伟壮观,乃至高碳的“花哨”形式,很少考虑城镇发展演进的内在动力和自组织的成长性,建筑设计上更是时常出现建筑功能、结构、技术、材料都要服务于形式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必须充分认识到“绿色”生活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作为消费者考虑的首要因素;

对于城市政府而言,要做由“单”到“统”的管理者:我国城市发展过度追求经济效益、GDP挂帅的单极发展模式,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严重滞后,与低碳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发展的目标相背离。因此,必须改变单一的城市发展目标,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和生态优化联系起来,将单位经济碳排放目标、排放效益、排放指标等计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制定有效的补偿性政策措施,促进城市管理目标从单一经济指标向体现低碳城市要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目标转变。

必须看到在绿色城市设计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我国同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别人较为成熟的经验,是我国促进绿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建国.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J ].规划师,2002,(4).

2 城市碳排放建筑占半数“低碳房地产”将成趋势

[EB/OL][2010-05-29]./

fortune/2010-05/29/c_12155961.htm

3 李克强:深刻理解《建议》主题主线 促进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EB/OL][2010-11-15]./newsdisplay.php?id=14190944 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J].建筑学报,1997,(7).

5 王建国.中国建筑教育发展走向初探[J].建筑学报,2004,(2).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王建国 王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