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_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合集下载

陶行知介绍

陶行知介绍

【生平简介】陶行知先生的少年时代有关陶行知先生青少年时期的文章,几年来已发表过多篇,然而有不少地方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陶先生家乡,就这一时期的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还查阅了吴树琴先生提供的陶氏家谱及有关文字资料,写出了下文,供大家作进一步研究,希同志们不吝指教。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一八九一年十月十八日出生于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

其远祖是明正德庚午年(一五一0年)自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陶家堰迁来徽州的,先住歙西古溪(今城关区徽城乡旸村大队),后定居黄潭源村。

该村位于距城西七里的丰乐河畔,村前面对“屏风山”,峰峦峻秀,苍松翠竹,杂处其间,葱茏一片,景色宜人,村后绿水环绕,竹木扶疏,能远望黄山。

陶先生家境贫苦,原有三间陋屋,号五柳堂,清末年间山洪瀑发,祖宅荡然无存,后在废虚上盖了一间小屋,只放置祖宗神位,书名五柳祠,解放后复为洪水冲毁,现遗址唯有当年屋边修竹衍续尚存。

陶祖上在黄潭源曾置产业,到陶父时只有一亩多田地,坐落在名叫“陶家垇”(“垇”意即低洼的地方)。

陶祖上还在休宁万安街开设亨达官酱园。

由于营业肖条,家境困难,后将酱园出顶给曹氏亲戚。

陶父位朝公,(位朝之名有误为任潮的,根据査考,系存晓师王琳手抄本陶氏家谱,将“位”误写为“任”、还由于方与严先生撰写陶先生生平时,误传为“任潮”。

)号槐卿,字笑山,为人笃实,有一定文化修养。

光绪二十六年(一九00年)陶父曾任休宁万安镇册书(掌管田赋契约)一九0二年解职归田,只得回到黄潭源家中,生活窘迫,在家种瓜种菜,打柴卖柴;躬耕自食,读诗书以自娱。

陶母曹翠仂,原籍绩溪北乡,出嫁陶门后,母宅迁休宁万安涨山铺,其弟曹振仂以经营豆腐酒业为生,陶母为人笃厚,勤劳能干。

当时,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深入内地,长江流域耶苏教内地会纷纷建立起来,歙县城内设立了耶苏教堂,在小北衔办“崇一学堂”,英国传教士唐进贤为校长,陶父与通使(翻译)章觉甫友善,又是祖箱同乡,经他介绍,陶母入教堂内当帮佣,做些炊事勤杂工作。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的一个贫民之家。

正是晚清慈禧当政时期。

陶行知家境贫困,自幼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农村。

他从小好学,17岁时,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学习。

他19岁时,又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学习。

在这里,他受到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影响,边学习,边任金陵大学《金陵光学报》中文版编辑。

他利用这个刊物,积极地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1924——1926年期间,陶行知以极大的热忱竭力推行平民教育。

他为“平民教育”下的定义是:平民教育是平常人民的教育,这种教育要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经费教导年轻人识字、读书、爱国、做好人。

这一时期,陶行知在推行平民教育中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即把发展教育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占中国人口85%以上的乡村。

他和他的同事在多个地方创办了平民学校,积极探索改革中国旧传统教育的道路,虽然这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但他决不放弃,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积极奔走,为了祖国教育的昌盛和国家的兴旺而努力。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改造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将这一理论改造成为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内容的新的生活教育理论。

这一理论所讲的即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当时中国的教育严重脱离社会,脱离实际,只教人死记硬背。

陶知行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国的旧教育注入了一线生机,他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可以说是中国改造旧教育的起点。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正是他为人类、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宣言。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_陶行知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_陶行知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_陶行知生平简介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

原名文硙,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

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

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

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九。

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

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

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

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范寅虎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3.11.10-1946.7.25),安徽歙(shè)县人,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既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优秀的大众诗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伟大的民主战士(周恩来称之为无保留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是主张通过教育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一名行动理论家。

陶行知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民主、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去世以后,由全国53个人民团体进行了公葬,在他的遗体上覆盖着写有“民主之魂,教育之光”八个大字的旗帜,这是对陶行知一生最崇高的评价。

作为教育家,陶行知既是一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名教育实践家。

在教育理论方面,陶行知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

在教育实践方面陶行知亲自创建了十几所学校或教育实体,最著名的有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重庆社会大学等。

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不仅有丰富深刻的幼儿教育思想,而且亲自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是中国乡村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和学说。

这一学说有三条基本的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的、为了生活和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生活即教育”的含义及启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基本命题。

人们通常称“生活即教育”为生活教育的本体论。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过的是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反过来,要想受什么教育就得过什么生活。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育;二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三是教育可以促进生活,提高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受更有意义的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把自己“生活教育”的主张,追溯到孔子和苏格拉底。

他说,“孔子是校长兼教授,他的学生有七十二贤”,“苏格拉底,也做校长也做教授,他的学生是雅典青年”。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伟大的启蒙者,有一个共同身份——教育家。

郭沫若说,“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陶行知遭遇“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国弱民贫,列强分割。

陶行知站在时代的断裂点上,立志以教育“谋国民全体之福利”,通过教育而非军事革命创造一个民主国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启示人们,启蒙应该是每个师者的责任。

以完整的生活做教育实验1927年1月,南京晓庄村头出现了这样一则招生广告:“本校准备田园二百亩,供学生耕种;荒山十里,供学生造林;最小数经费,供学生自造茅屋居住;中心小学数处,供学生实地学做;指导员数人,指导学生教学做。

……学费免……小名士、书呆子、文凭迷最好不来!”在这样一则广告的吸引下,很多有志青年来到了晓庄。

在晓庄乡村师范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晓庄”),陶行知大规模地以整个社会、整个实际生活做教育的实验。

他说,晓庄要培养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后来,他把“康健的体魄、艺术的兴趣”也列入生活教育的目标,并以康健的体魄居首。

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

他说:“我们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

”陶行知要教人做人,教人生活,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要教民众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

陶行知列出五种生活:康健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社会改造的生活。

陶行知所倡行的生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晓庄第一期学生李楚材记录了学校每天举行的寅会的一些细节,寅会大约10到15分钟,计划一天的工作或简要讲清一个问题。

寅会之后是武术。

上午,按照“前方”即各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的需要,“后方”即社会组、农艺组、生物组等各组师生制订“教学做”计划,解答“前方”疑问,轮值院务的学生开始办公。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在长期从事平民教育、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他的教育理论是我国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现代教育理论;他"爱满天下"的伟大情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写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人格,是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展了农科教结合、农村教学做合一试验、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创造教育实验、生活德育、生活作文等多项研究和实验活动,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证明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修改制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教育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1、学习继承陶行知等前辈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汲取中西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在改造封建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本土化、民族化特征,是五四新文化、新教育的重要成果。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学说与社会主义教育息息相通,与当代中国教育实践息息相通,可以有效地指导当前的教育改革;它是从中国的教育现实中产生的,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使命并没有完成,当年陶行知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仍然是我们今天需要回答的。

在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我们既需要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科学和文化,也十分需要继续研究和传承陶行知、陈鹤琴、黄炎培、晏阳初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实践精神与创新探索精神,继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2、将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教育改革重要的指导思想陶行知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3小教理2 徐磊 1315915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也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一位爱国者。

陶行知先生将他的毕生精力都投放到了教育事业中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而陶行知先生眼中的大事便是教育事业了。

陶行知先生是受过高等教育,出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在他回国后他本可以选择畅达的仕途或是成为令人敬仰教授,但是他放弃了,他看到的是中国广大乡村孩童的苦难,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国土,所以他脱下了西装,换上了长袍,拿起了锄头,走到农民中去,向农民学习,像孩童学习,他创办的一座座学校在中华国土上落地生根。

他知道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他没有放弃,为了学校,为了孩子,他放下了读乢人的清高,放弃了光明的未来,放弃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他没有一丝抱怨,在他看来孩子们好,才是真的好。

尽管陶行知先生在国民反动政府的压迫乊下,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教育事业,哪怕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环境。

记得他赚了一万元的稿费,他妹妹希望他把钱留下补贴家用,但是陶行知先生却说自己家里仍然有粗茶淡饭,可是有多少孩子正饱受饥饿,又有多少被活活饿死,他的妹妹听了这话,也支持自己哥哥的事业了。

陶行知先生在欧美报告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时被国民当局立案侦查,他只得滞留国外,但他任然不忘宣传抗日。

他曾三次拜访马兊思的墓地,在这位伟人的墓前,陶行知先生想必定是感慨良多吧。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们乢本上的知识,他还给孩子们讲祖国的内忧外患,讲各国政治,讲民主先迚思想,即使是十几岁的孩子也能侃侃而谈,也能知道祖国正处于水生火热乊中。

陶行知先生还认为i学问不一定在学校里才能学到,他认为大家应该拜人民为老师,学校成立乊初没有桌椅,他便让学生跟着木匠一起做桌椅,这样既尽早完工又让学生知道了如何做桌椅;陶行知先生朋友的孩子拆了一个新买的金表,被他的父母打了一顿,先生认为这样教育孩子是不行的,他将孩子带到了钟表店向修表师傅学习,在他看来每一个孩子又都成为爱迪生的可能。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课件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课件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课件
陶行知,一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其卓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和“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注重人性教育,即引导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第二,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即通过在实践中解决生活问题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第三,提倡以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即通过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第四,注重集体教育,即通过集体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他创建的“阳明学校”和“实验小学”都成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典范。

他还在中国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并在中国的教育中推广了素质教育和生涯教育等教育改革。

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不仅注重理论研究,更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

他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教育,发展个人潜力,实现人生价值。

他还注重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成果。

陶行知的“阳明学校”和“实验小学”等教育实践,不仅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在现今的中国教育事业中也是一个永恒的典范。

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正是我们在当今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宝贵财富。

作为学生,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探索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发扬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左和平/文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1891年-1946年),1891年10月18日诞生于安徽歙县黄潭源村。

原名陶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

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陶行知幼时聪颖好学,6岁启蒙,8岁入经馆。

1906年至1908年就读于外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歙县崇一学堂,为了激励同学们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于是挥笔在宿舍的墙壁上写下:“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的誓言,以此明志。

1914年,陶行知以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

随后赴美留学,先在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

1917年,为使中国人民有受教育机会,婉言谢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留美之邀,毅然回国。

回国后,陶行知先生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倾注于人民教育事业,始终把普及大众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国家人才视为救国之举、兴国之计、报国之业,并以此为己任。

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等职。

他结合中国国情,努力探求中国教育出路,寻觅中国教育曙光,致力中国教育改造。

深信“教育是国家的万年根本大计”,构思“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的理想境界。

创立生活教育理论。

开展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运动,推行“工学团”、“小先生制”。

实践“教育与农业携手”、“科学下嫁”、“为农民烧心香”。

倡导素质教育、创造教育。

创办平民就读学校、安徽公学、晓庄乡村师范、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谱写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

陶行知先生毕生站在中华民族解放和中国人民为独立、和平、民主而斗争的前列。

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为响应辛亥革命,徽州革命爆发,回到徽州后的陶行知积极参与其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陶行知立即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行列,动员南高师学生积极008响应,通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并组织“国耻纪念筹备会”,有力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人民教育家故事

人民教育家故事

人民教育家故事
那我就来讲讲陶行知先生的故事吧。

陶行知啊,那可是个超有趣又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心里就像装着一团火,时刻想着怎么把教育这事儿给弄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陶行知早年留学国外,学了一肚子的先进教育理念。

但他没留恋国外的舒服日子,而是立马就回国,一头扎进中国的教育事业里。

他看到当时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没学上,就特别着急。

于是他就搞出了“晓庄学校”。

这晓庄学校可不得了,就像是教育界的一股清流。

它不在那种大城市的高楼大厦里,而是在乡村。

为啥呢?因为陶行知觉得乡村的孩子更需要教育啊。

他提倡“生活即教育”。

啥意思呢?就是说教育不能光在书本里,生活里到处都是学问。

比如说,孩子们在田地里干活的时候,就能学到关于农作物、季节、土地的知识,这也是教育。

他还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做事情。

在晓庄学校里,学生们又要种地,又要打扫卫生,还得自己建房子呢。

这可不像咱们现在有些学校,啥都给学生准备好了。

陶行知就是这样,一辈子都在为教育奔波,他就像一个教育界的大侠,到处去拯救那些没有知识滋养的孩子,他的故事到现在都还激励着无数的教育工作者呢。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素材人有两个宝作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_苏教版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素材人有两个宝作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_苏教版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素材人有两个宝作者伟大的人民教育家_苏教版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纪念馆位于歙县城内小北街。

1984年由崇一学堂旧址改建,陶行知少年时曾在此读书。

崇一学堂房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朝西,三间两进,中有天井。

原为住宅,1905年歙县耶酥教会在此创办崇一中学堂,简称“崇一学堂”,占地约500平方米,前进为教学区,后进为生活区。

扩建成陶行知纪念馆后,大门为东向,用青灰色水磨砖砌,黟县青石门额镌刻胡耀邦手书“陶行知纪念馆”六个填金大字。

门厅正中设陶行知胸像。

后进为展厅,陈列陶行知的生平事迹、历史照片、手迹、图表、实物等。

宋庆龄题词“万世师表”匾额挂在主厅内。

在崇一学堂宿舍,北室陈设三张单人床,东侧床边写有“陶文睿床位”五个字,墙上留有陶行知当年题写的座右铭:“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

”他后来的丰功伟绩足以说明他确实这样做了。

陶行知(1891年-1946年),歙县黄潭源村人,原名文睿,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曾用名知行。

他15岁入学读书,先后就读于歙县崇一学堂、杭州广济医学堂、金陵大学文学系。

1914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主修市政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师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1917年学成归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北京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

1923年,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始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事业。

通过不断的实践,他认为“行”在先,“知”在后,于是毅然抛弃了“知行合一”和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论”思想,正式更名为陶行知。

1927年,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社会即人民的教育和民族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身。

陶行知病逝后,延安各界举行了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周恩来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他是“万世师表”,江泽民评价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人,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学者。

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他教育理论的精髓,是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他是“万世师表”,江泽民评价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一、陶行知生平(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1918年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1921年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同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他担任主任干事。

其间他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他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

(二)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为了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着力进行办学试验,如举办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南京安徽公学、平民初级学校等,这些早期的重要办学活动对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他决心“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1]。

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

为了推行平民教育,他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之职,放弃了每月400银元的高薪,风尘仆仆奔走全国十几个省市,他说“凡我所到的地方,就是平民教育到的地方。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2)精神环境良好 提倡民主,主张宽容了解儿童。陶行知先生提出,创造力 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他说:“如果要大量开发创造力,大 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 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 禁止虐待儿童,尤其是精神虐待。陶行知先生在《敲碎 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一文中对儿童教育工作提出 十点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要“解除儿童的恐怖”,“保护精 神之安宁”。他提出要革除体罚,改良赶考,注意启发,使小孩 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 陶行知先生还批评大人的两种极端心理有害于儿童,一 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他认为“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 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爱孩子,师生平等。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 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 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 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 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出访28国収表抗日宣言1938年成立戓旪教育协会1939年成立育才学校1941年参不収起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成立社会大学生活教育理论第一生活卲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化而第二生活卲教育不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叐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陶行知特别重规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关于创造教育思想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宝库中的 重要部分。早在六七十年前,陶行知先生作为先行 者就探索了创造教育的规律性,在《创造的教育》 (1933年3月)、《创造宣言》(1943年10月)、 《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12月)、《敲碎儿童 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1944年12月)、《实 施民主教育的提纲》(1945年9月)等一系列讲话和 文章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对少儿进行创造教育的 内在逻辑和真谛,阐释了创造教育的规律。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后因不满学校对基督徒学生的歧 随后考入南京汇文书院 3 年后 他以全校总分第一的
在老师的指导下 舍 开荒种粮 劣绅的斗争
晓庄师范的学生自己建校 就读什么书
过什么生活
升入金陵大学 优异成绩毕业 1 9 1 7 年秋天 教育的机会
至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 1 9 4 6 年 7 月 2 5 日 陶行知因劳累过度而 不幸逝世 他的思想 噩耗传开 举国震惊 全国开展 了广泛的悼念活动 至今仍有不少人在研究
并被保送到美国伊利诺大学 他怀着 要使全国人民都有受到 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 教务处长等职务
之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教育 的志愿
校 历任教育学教员 教授
学习他的品德
的童馆老师方庶成先生免费招他为学生 陶行知跟从方先生学习基本知识 候 他开始读 四书 五经 教会中学 学文化知识 自己的理想
育运动 于是 来的学校 同生活 即教育
他在乡下办起了晓庄师范 这 陶行知脱去西装 和师生同劳动 也就 生活 他们
1 5 岁的时候进 他对同学们说出了 要为中国作贡献!
是一所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炮火中建立起 在晓庄师范里 戴着大草帽 穿上劳动短装
草 厚
跟爸爸一起 1923 年 他辞去所有的工作 育运动 在长期的平民教育实践中 到 中国以农立国 在乡村 普及教育 他深切认识 要想 1 0 0 个人中有 8 5 个人住 开展平民教 专心开展平民教
41
语文世界
陶行知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
他认真看
小学版
5 岁时
中国教育改革的问题在农村 就必须使教育下乡
崇一学堂 学到许多西方近代科 中学毕业时 我是中国人
一起为中国教育寻觅新曙光 陶行知形成了他的 社会即学校 理论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简介

中国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简介

中国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简介你了解这位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的教育家陶行知吗?如果你对这个人了解的话,可不要错过这篇文章哟,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这个人吧!个人简介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人物贡献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钱,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

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

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

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人物评价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达的思想和实践,代表了近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又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五篇)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五篇)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五篇)第一篇: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他是“万世师表”,江泽民评价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黄潭源村人,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学者。

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他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他教育理论的精髓,是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他是“万世师表”,江泽民评价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一、陶行知生平(一)反对旧式教育,主张教育改革1918年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1921年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同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他担任主任干事。

其间他反对“沿袭陈法,仪型他国”,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他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

(二)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为了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陶行知着力进行办学试验,如举办南京高师暑期学校、南京安徽公学、平民初级学校等,这些早期的重要办学活动对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具[1]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他决心“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1923年6月他和黄炎培等人组建了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陶行知原名文濬(jun),后改知行、行知,安徽省歙县人。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同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致力于平民教育。

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

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

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

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

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与沈钧儒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须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的主张。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佚名
【期刊名称】《21世纪教育》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主张教学合一,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
【总页数】2页(P39-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9
【相关文献】
1.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画像——《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
读后 [J], 陈光春;
2.历史见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J], 孙朝云;
3.拜读孙朝云《历史见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文有感 [J], 毕汝钦;
4.学习陶行知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一百周年[J], 虞肯堂
5.求索的目光,行知的力量——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J], 冯彦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由于劳累过度,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猝然逝世,年仅55岁。

他去世后,海内域外广泛地开展了悼念活动,名流学者、工人、农民以及荣军儿童都以各种形式召开追悼会,寄托哀思。

12月1日,上海各界代表护送陶行知灵柩到南京,五十五个人民团体在南京劳山脚下,举行了公葬仪式。

陶行知在沪逝世的当天,周恩来、邓颖超即亲临痛悼,并致电向中央报告,说陶行知“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8月4日,延安文化界召开追悼陶行知先生筹备会议。

8月12日,延安各界代表二千余人集会,追悼陶行知先生。

毛主席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林伯渠主席在会上讲话,并宣布边府决定将延中改名为行知中学,设立行知奖学金。

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讲了话。

但建国后,极“左”思潮泛滥,曾对陶行知有过批判,批杜威、批胡适,批《武训传》时他都未能幸免,并给他戴上了“实用主义”、“改良主义”、“新马尔萨斯”、“新武训”等多顶帽子。

这其中有些人甚至是他的学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陶行知伟大人民教育家的地位重新得以确认。

1981年10月,政协召开纪念陶行知诞辰九十周年大会,恢复了陶先生的名誉。

从此,很多热心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同志又开始重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实验。

1985年9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国陶行知基金会。

到1991年10月,全国已成立了20家省级陶研会。

这些对陶行知的研究都起了促进作用。

一、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活动——从普及教育、战时教育到民主教育陶行知,原名文濬(jun浚,另河南浚xun 县),后改知行、行知。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一)求学时期陶行知虽自幼天资聪颖,然家境清寒,无力上学读书。

后得一私塾先生的帮助,免费收为弟子。

1906年(15岁)入教会所办的“崇一学堂”读书,接受西方文化教育,但却立志为中国作贡献。

1908年进杭州广济医学院,因该校歧视教外学生,愤而退学。

入南京汇文书院。

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在校期间,正值辛亥革命之际,组织演讲,主办学报《金陵光》,任主笔,宣传爱国民主思想和教育救国思想。

1914年,陶行知以第一名毕业于金陵大学,旋即赴美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1915年秋,即获得政治硕士学位。

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受到杜威、孟禄的器重,在该校获得“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1917年回国。

(二)尝试改造旧教育,发展新教育(1917—1923)陶行知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后任教育科主任、教务主任。

此间,他怀着教育救国的思想,积极宣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他的基本教材,他还经常在《新教育》和《中华教育界》等刊物上介绍杜威教育理论。

1919年,他积极参与邀请杜威来华讲学,并陪同和任翻译。

杜威的实用主义是以反对传统教育为主形成的一个新理论,陶行知作为弟子、也是为了改造中国的旧教育,自然对此是信奉的。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探索,改革旧教育的路子。

在南京高师,他改全部课程中的教授法为教学法,试行选科和学分制,提倡男女同校等,办暑期学校,同时他还热心参与整个教育的改造,时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主张学制改革。

宣传、推广杜威的理论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新生机,实践使陶行知感到,改革中国的教育,必须摆脱“外国贵族”的风尚,脚踏实地的办学,向平民靠拢。

从此,真正开始了他寻找中国教育新曙光的道路。

(三)平民教育运动时期(1923—1926)1923年夏,陶行知家迁北京,辞去东南大学职务,专任改进社总干事。

由此到1926年间,主要致力于平民教育运动。

1923年他和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共同倡议成立了“中国平民教育促进会”,与朱经农合编了《平民识字课本》,先后到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河北、察哈尔等地推行平民教育。

带着他的《平民识字课本》到店里、家里、旅馆里、和尚庙里、清节堂里、监狱里、尼姑庵、蒙古包去叫人识字。

在陶先生的推动下,平民教育蓬勃发展,读书处纷纷成立。

如张家口五天就成立了二百多个平民读书处。

那么,为什么要办平民教育呢?陶先生说:“今日之平民教育就是将来普及教育的先声。

”①“平民教育的宗旨是要叫种种人受平民化,一方面我们要打通层层叠叠的横阶级,如贫富、贵贱、老爷、太太、丫头等等素来是不通声气的,我们要把他们沟通。

又一方面我们要把深沟坚垒的纵阶级打通。

纵阶级是最著名的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河南江北、浙东浙西、男男女女等等,都是恶魔把他们分得大严。

”为了沟通横纵阶级,他说:“我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他深信:“平民教育一来,这四通八达的社会不久要降临了。

”②事实上,在那三座大山压顶的旧中国,想通过平民教育来挽救人民厄运,是不可能的,想通过平民教育来打通贫富阶段、沟通此疆彼界,则更是一种空想。

所以,虽则陶行知日夜操劳,到处奔波于四通八达的教育,总是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①《陶行知教育文选》,第23页。

(四)乡村教育运动时期(1926—1931)推行平民教育失败后,陶行知继续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拼命地为中国教育找生路。

陶先生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中国是“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在乡下,他们大都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没有文化、不懂科学。

而当时仅有的一点乡村教育又走错了路。

“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

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

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

他教人分利不生利。

他教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

”因此,要“另找生路”。

这“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以养成活的国民。

”①为此,他认为,我们新的使命就是要向农民“烧心香”,搞乡村教育。

他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中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说:“本社的乡村教育政策是要乡村学校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我们主张由乡村实际生活产生乡村中心学校,由乡村中心学校产生乡村师范。

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有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今后主要使命之一即在励行乡村教育政策为三万万四千万农民服务。

我们已下了决心筹慕一百万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他还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

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

他要叫农民自主、自治、自己。

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活的神仙。

……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

”①“好的乡村教师,……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材,废人生利。

”①陶先生为了实现他的这一宏愿。

1926年便和好友赵叔愚计划开办一所试验乡村师范。

地点选在南京北郊劳山脚下晓庄村。

1927年3月15日,在炮声中,晓庄师范按计划开学了,陶先生在事前发出的开学通知上就写道:“农夫在炮火中要种田,与农夫共甘苦的学校,也不能为战事而停止招考与开学。

”开学典礼这天,除十三名学生外,城里来客及附近农友,约百余人。

在此盛典会上,陶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我们的校舍,上面盖的是蓝天,下面踏的是地,我们的精神一样要充溢于天地间。

”晓庄师范诞生后不到一个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改变,在白色恐怖下,晓庄师范经济来源被断绝,坏人也趁机捣乱。

在这一时刻,陶行知从北方赶回南京,继续维持晓庄事业。

并把他在实践中产生和丰富了的“生活教育”理论,具体应用在办晓庄的实践中,他按这一理论来规划和发展学校,他带领学生在一片空地上建立校园,他们自己盖宿舍,建厨房,慢慢地,图书馆、会议室、办公室、音乐室、美术室、陈列室、研究室都有了。

他给大礼堂题名为“犁宫”,称图书馆为“书呆子莫来馆。

”晓庄师范除校本部外,还有三所中心小学,作为实习和培养小学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场所。

后来,由于师范生的增加,又在吉祥庵、三元庵、万寿庵、蟠龙山、神策门、黑墨营等地建立了乡村小学,另外还办了乡村幼稚园、乡村医院、民众学校、中心茶园、晓庄剧社及联村自卫团等。

另外,晓庄还建立有地下党支部,晓庄师生还参加了农协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支援下关和记工厂工人罢工。

学生爱国,正当的行动,使蒋介石大为不快,1930年4月8日,他令教育部停办晓庄。

4月11日,一个团的兵力,荷枪实弹开进晓庄,学校被封闭了。

陶行知也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遭到通缉。

陶先生悲愤交加被迫逃亡日本。

这样,陶先生想通过教育改造乡村,造成中华民国新生命的愿望在武力和逼迫下再次遭到惨败。

可见,想以教育救国,断然是不成的。

陶先生的乡村教育运动虽失败了,但他所办的晓庄师范,他在此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在整体上对旧教育的巨大冲击,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

虽则,他还没有从教育救国的圈子中跳出,但作为一个教育家,的确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五)普及教育运动时期(1931—1936)晓庄被封后,他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认识到,“我们今后不能再静坐在书房里计划或理想什么?也不能再一点一滴地从一个村一个乡来做试验工作,我们要联合更多的人来做这件工作。

”于是,他在1931年潜回上海后,重在推行普及教育运动。

1931年夏,他在上海发起“科学下嫁运动”,把科学通俗地介绍给儿童和大众。

他在史量才等的支援下,创办了“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组织编辑了《儿童科学丛书》和《大众科学丛书》。

他还在《申报》“自由谈”专栏,以“不除庭草斋夫”的笔名,连续发表文章,抨击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宣传抗战,介绍科学知识,阐明教育主张等。

这些文章后汇编成《斋夫自由谈》一书。

1932年,陶行知连续在《申报·自由谈》发表其《古庙敲钟录》,用文艺体裁表达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后又创办《生活教育》杂志,改“知行”为“行知”,积极开展教育实践。

此年11月1日,他在上海大场地区,创办了“山海工学团”,制订了《乡村工学团试验初步计划》,主张“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实行军事、生产科学、识字、运用民权、节制生育六大训练。

如此,工学团,正如陶本人所说的,它“是一个小工场,一个小学校,一个小社会。

在这里包含着生产的意义,长进的意义,平等互助自己卫人的意义。

它是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产生一个富有生活力的新细胞。

”①由于工学团把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以及把普及教育和技术教育结合了起来,因而这种形式易于人们接受,获得了普遍推广。

以后还办起了报童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养鸡工学团、养鱼工学团、棉花工学团、织布工学团等。

①《陶行知文集》,第280页。

在推行工学团的活动中,陶行知创建了“小先生制”,让小孩作小先生,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学了再教人,“即知即传人”,这种小先生对于普及文化教育知识很有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