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统计学作业及答案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注:t0.05/2(60)=2.00 Z0.05/2=1.9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当我们按性别差异,将男性指定用数字“1”来代表,女性指定用数字“2”来代表,这里所得到的数据是( )A.称名数据B.顺序数据C.等距数据D.比率数据2.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的统计量是( )A.差异系数B.方差C.全距D.标准差3..中数的优点是( )A.不受极端值影响B.灵敏C.适于代数运算D.全部数据都参与运算4.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2.6,二班40人的平均分为80.2,三班36人的平均分为75,则三个班级总平均分为()A.75.93 B.76.21 C.80.2 D.735.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这种统计图是()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6.一组数据中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表示其集中量数应使用()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中位数 D.加权平均数7.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的结果称为()A.随机事件 B.必然事件 C.独立事件 D.不可能事件8.进行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时,一般采用()A.Z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方差分析9.已知P(Z>1)=0.158,P(Z>1.96)=0.025,则P(1<Z<1.96)等于( )A.0.133B.0.183C.1.58D.3.5810.统计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分布是( )A.概率分布B.t分布C.正态分布D.F分布11.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的变化方向一致(同时增大或同时减小),这表明两变量之间有( )A.完全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零相关12.假设检验中的犯“取伪”错误的概率是( )A.αB.βC.1-αD.1-β13.某实验选取了4个样本,其容量分别是n1=8,n2=9,n3=10,n4=8,用方差分析检验平均数间差异时,其组间自由度是( )A.3B.8C.31D.3514.PR=80所表示的含义是( )A.该生考试成绩为80分B.该生考试成绩为20分C.80%的学生成绩高于该生D.80%的学生成绩低于该生15.若将某班每个人的语文考试分数都加上10分,那么与原来相比其平均数和标准差的变化是()A.平均数减少,标准差不变 B.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增加C.平均数增加,标准差不变 D.平均数增加,标准差减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已求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Mdn=71,则众数为_______。
心理统计学答案
心理统计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DCADB 6-10 DCDAA 11-15 CBDCA二多项选择题:1.ABD 2.ABCD 3.BCD 4.ABC 5.ABCD 6.AC 7.ACD 8.ABCD 9.CD 10.ABCD一、名词解释题1.统计总体是指统计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由一系列客观存在的在某些性质上相同的基本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2分)总体单位是指组成统计总体的具体单位。
(2分)2.定义:组距式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
(2分)其公式为:组中值=(上限+下限)/2(2分)3.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2分)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指标的乘积,将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数就称为综合指数。
(2分)4.时间数列是一种统计数列,它是将反映某类现象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指标数值,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
又称动态数列。
(4分)5.就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占有一定信息的经验基础上,借助一定工具、技巧和方法,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
(4分)四、简答题1.(1)统计标志与指标间的联系:①汇总关系。
指标值是由众多的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②转换关系。
转换关系取决于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转换。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单位转换为总体时,则数量标志也转换为指标;而当总体转换为总体单位时,其指标也就转换为数量标志了。
(2)标志与指标的区别:①说明对象不同。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②表现形式不同。
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统计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也可以用文字表示,后者即是品质表示。
2.(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制定调查表;(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6)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心理统计学考研题库及答案
心理统计学考研题库及答案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以支持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
以下是一套心理统计学考研题库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在心理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中位数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类型?A. 单样本t检验B. 配对样本t检验C. 方差分析D. 相关分析答案:D3. 以下哪个是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统计量?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标准差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正态分布的特点。
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特点是:- 呈钟形曲线,对称分布。
- 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等。
- 大部分数据集中在均值附近,数据的分布遵循3σ规则。
2. 解释什么是效应量,并说明其在心理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效应量是衡量实验处理效应大小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效应量在心理统计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实验结果的解释力度,帮助研究者判断实验结果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三、计算题1. 给定一组数据:3, 5, 7, 9, 11,计算其平均数和标准差。
答案:- 平均数:(3 + 5 + 7 + 9 + 11) / 5 = 35 / 5 = 7- 标准差:首先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然后求和,除以数据个数,最后取平方根。
\( \sqrt{\frac{(3-7)^2 + (5-7)^2 + (7-7)^2 + (9-7)^2 +(11-7)^2}{5}} = \sqrt{\frac{16 + 4 + 0 + 4 + 16}{5}} =\sqrt{\frac{40}{5}} = 2 \)四、论述题1. 论述在心理统计分析中,样本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答案:样本大小对心理统计分析有重要影响。
较大的样本可以提高统计检验的统计功效,减少抽样误差,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稳定和可靠。
心理统计试题含答案
94年心理统计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1.当一组资料中有大或小的极端数值时,集中趋势宜用(B )A 平均数B mdnC M。
D 平均数和mdn2.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系列哪种情况下只能用二项分布的公式直接计算?(C )A n > 10B n=10C n<10D n≥103.在双因素实验的图中两条直线相交,说明有相互作用,但它是否显著,要看(C )A Z检验结果B a检验结果C 方差分析的结果D x²4.统计实验中常用的的两种显著性水平是A .05与.02B .10与.05C .01与 .10D .05与 .01 (D )5.在41、71、52、48、35、35、41、82、72、56、59、73、60、55、41这组数据中,如果把它们转换成等级的话,35这个数的等级是(A)A 14.5B 13C 14D 1.56.从样本推测总体,抽取样本必须是( D )A 随便的B 任意的C 就近的D 随机的7.已知一个分布的Q3=20,Q1=8,那么Q就等于(A)A 6B 14C 12D 138.次数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各组资料的( B )A 上限B 中点C 下限D 平均值9.采用单侧或双侧检验是(A )A 事先确定的B 事后确定的C 无所谓D 计算后确定的10.已知平均数等于4.0,S=1.2 当x=6.4其相应的标准分数是(B )A 2.4B 2.0C 5.2D 1.311.当全距很小的时候,说明这组资料(D)A 分散B 集中C 非常分散D 很集中12.从x推测Y或从Y推测X,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推测是没有误差( A )A r=-1B r=0C r=+.98D r=-.0113.已知某实验结果如下,平均数差D=5ms,n=1000,P<.0001,ω≤.01,说明这个实验效果( C )A 很强B 中等C 很弱D 较强14.如果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相同,则S ( B )A >0=B =0C <0D =0或<015.当计算的集中趋势是平均数时,表示离中趋势要用(D )A 全距B 平均差C 四分差D 标准差二、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大样本和小样本的差别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n小于( 30 )时,称为小样本2.x2是表示实际观察到的次数与假设次数(偏离)程度的指标3.当一种变量增加时,另(一种)变量却随着减少,说明这两种变量间有着(负相关)4.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和(样本)的大小成(正比)。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答案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心理统计学中的总体是指()A. 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B. 研究对象的样本C. 研究对象的某个特定群体D. 研究对象的某个特定个体答案:A2. 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常用的统计量是()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标准差答案:D3.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1到0之间D. 0到正无穷答案:A4. 假设检验中,p值表示的是()A. 拒绝原假设的可信程度B. 接受原假设的可信程度C. 原假设为真的概率D.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偏差程度答案:A5. 在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表示的是()A. 因变量的变化量B. 自变量的变化量C. 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的平均变化量D. 因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自变量的平均变化量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统计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ABC2. 心理统计学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数据的分布()A. 总体大小B. 抽样方法C. 测量工具的可靠性D. 测量工具的效度答案:BC3.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显著性水平的确定()A. 研究者对效应大小的预期B. 研究者的风险偏好C. 研究的重复次数D. 总体的分布形态答案:AB三、简答题1.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描述统计主要关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目的是对数据集进行总结和概括。
推断统计则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推断,目的是对总体进行预测和解释。
2. 请解释什么是效应量,并说明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效应量是指效应的大小或重要性,它量化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在心理学研究中,效应量有助于评估研究结果的实际意义,区分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显著性,指导后续研究的设计和样本量确定。
四、计算题1. 给定一组数据:10, 12, 15, 18, 20,计算其平均数、中位数和标准差。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第一章1 名词概念(1)随机变量)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 f 表示。
(6)频率)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
其描述性定义。
随机事件 A 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 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5答案
心理统计学复习题5答案一、选择题1. 在心理统计学中,哪个统计量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A. 平均数B. 标准差C. 方差D. 众数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性统计的内容?A. 计算平均数B. 计算中位数C. 计算标准差D. 进行假设检验答案:D3. 假设检验中,如果零假设被拒绝,那么:A. 研究假设一定成立B. 研究假设可能成立C. 零假设一定错误D. 研究假设一定错误答案:B二、填空题1. 心理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曲线是关于_______对称的。
答案:均值2.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_______之间。
答案:-1到13. 抽样分布是_______分布的分布。
答案:样本统计量三、简答题1.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描述统计主要关注数据的收集、组织、描述和展示,它不涉及对总体的推断。
而推断统计则是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 请简述标准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它衡量了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标准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统计推断的准确性,标准误越小,样本统计量的可信度越高。
四、计算题1. 给出一组数据:2, 3, 4, 5, 6, 7, 8, 9, 10。
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答案:平均数 = (2+3+4+5+6+7+8+9+10) / 9 = 5.5标准差 = sqrt(((2-5.5)^2 + (3-5.5)^2 + ... + (10-5.5)^2) / 9) ≈ 2.872五、案例分析题1. 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你收集了50名员工的数据,发现工作压力的平均值为7.2,标准差为1.5。
请根据这些信息,解释可能的统计推断。
答案: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假设检验来推断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设定零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例如,H0: 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无关,H1: 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负相关。
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以下是心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共计1500字。
试题一:描述性统计1. 什么是描述性统计学?描述性统计学是指通过数值指标和图表等方式来总结和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的统计学方法。
2. 请列举描述性统计学常用的集中趋势指标有哪些?常用的集中趋势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3. 请简要解释标准差是什么,并描述其在描述性统计中的作用。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集合中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在描述性统计中,标准差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异程度,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和数据点与均值的差距。
4. 解释什么是数据的分布?数据的分布指的是数据集合中不同数值出现的频率或概率分布情况。
答案:1. 描述性统计学是一种通过数值指标和图表等方式来总结和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的统计学方法。
它主要关注数据的整体情况, 并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直观地呈现数据。
2. 描述性统计学的常用集中趋势指标主要有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均值是将所有数值相加后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可以反映整个数据集的平均水平;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的数值,它对异常值不敏感,能较好地反映数据的中间位置;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它可以反映数据集中的典型值。
3.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集合中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它表示数据集合中每个数据点与均值之间的差距的平均值。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点与均值之间的差距越大,数据的变异程度也越大;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点与均值之间的差距越小,数据的变异程度也越小。
在描述性统计中,标准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如正态分布中大部分数据点距离均值较近,标准差较小;而在偏态分布中,数据点相对较为分散,标准差较大。
4. 数据的分布指的是数据集合中不同数值出现的频率或概率分布情况。
数据的分布可以用直方图、条形图或饼图等图表形式展示,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数据分布形式有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和离散分布等。
心理统计考研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考研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心理统计中,标准差是用来衡量数据的:- A. 中心趋势- B. 离散程度- C. 相关性- D. 正态分布答案:B2. 在心理统计学中,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则说明: - A. 两个变量完全相关- B. 两个变量完全无关- C. 两个变量有中等程度的相关- D. 两个变量的线性关系很强答案:B3. 心理测量学中,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 A. 信度高,效度一定高- B. 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C. 信度低,效度可能高- D. 效度低,信度可能高答案:C4. 在心理统计分析中,使用t检验的前提是:- A. 数据必须是正态分布- B. 样本量必须足够大- C. 必须知道总体方差- D. 必须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答案:A5. 心理统计中,方差分析(ANOVA)主要用来分析:-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差异- B. 两个配对样本的均值差异- C. 多个独立样本的均值差异- D. 多个配对样本的均值差异答案:C#### 二、简答题1. 简述心理统计学中“正态分布”的概念及其在心理测量中的重要性。
正态分布,也称为高斯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呈钟形曲线。
在心理统计学中,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测试的基础,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数据分布模型。
正态分布的重要性在于,许多统计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都假设数据遵循正态分布。
这使得这些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推断总体参数。
2. 描述心理统计学中“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在重复测量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高信度意味着测量结果不会因为随机误差而产生大的波动。
效度则是指测量工具测量所要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心理测量中,信度和效度是评估测量工具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
一个有效的心理测量工具应具有高信度和高效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统计)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统计)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一位老师评阅了全班50名同学的心理统计学成绩,发现了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集中和高分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班同学的成绩分布为负偏态B.全班50%的同学的成绩高于众数C.全班50%同学成绩高于平均数D.全班50%同学成绩高于中数正确答案:B解析:因为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集中在高分段,所以成绩分布为负偏态。
由于中数是最中间的数,所以50%的比中数大,50%比中数小,而在负偏态的情况下M<MD<Mo,所以B选项错误。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2.一组数据的分布曲线呈双峰状态,据此可以推测该组数据中可能有两个( )。
A.中数B.众数C.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正确答案:B解析:在一组数据中,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数都只能有一个。
唯独众数可能有多个。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3.在一个负偏态的分布中( )。
A.中数>平均数B.平均数>众数C.中数>众数D.中数>众数>平均数正确答案:A解析:负偏态分布中:众数>中数>平均数知识模块:心理统计4.最优良的集中量数是( )。
A.中数B.众数C.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正确答案:C解析:算术平均数具有反应灵敏、确定严密、简明易解、计算简单、适合进一步演算和受抽样变化的影响较小等优点,因此是最优良的集中量数。
中数和众数以及几何平均数都不能做加减运算。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5.测得某校高三学生的数学成绩(平均75分)和物理成绩(平均80分),若要比较两者的离中趋势,应计算( )。
A.方差B.标准差C.四分位差D.差异系数正确答案:D解析: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表示,为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CV=×100%。
常用于两种情况:①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②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
心理统计试题含答案
⼼理统计试题含答案94年⼼理统计⼀、单项选择题(共15分)1.当⼀组资料中有⼤或⼩的极端数值时,集中趋势宜⽤(B )A 平均数B mdnC M。
D 平均数和mdn2.在处理两类刺激实验结果时,系列哪种情况下只能⽤⼆项分布的公式直接计算(C )A n > 10B n=10C n<10D n≥103.在双因素实验的图中两条直线相交,说明有相互作⽤,但它是否显著,要看(C )A Z检验结果B a检验结果C ⽅差分析的结果D x24.统计实验中常⽤的的两种显著性⽔平是A .05与.02B .10与.05C .01与.10D .05与.01 (D )5.在41、71、52、48、35、35、41、82、72、56、59、73、60、55、41这组数据中,如果把它们转换成等级的话,35这个数的等级是(A)A B 13 C 14 D6.从样本推测总体,抽取样本必须是(D )A 随便的B 任意的C 就近的D 随机的7.已知⼀个分布的Q3=20,Q1=8,那么Q就等于(A)A 6B 14C 12D 138.次数分布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各组资料的(B )A 上限B 中点C 下限D 平均值9.采⽤单侧或双侧检验是(A )A 事先确定的B 事后确定的C ⽆所谓D 计算后确定的10.已知平均数等于,S=当x=其相应的标准分数是(B )A B 2.0 C D11.当全距很⼩的时候,说明这组资料(D)A 分散B 集中C ⾮常分散D 很集中12.从x推测Y或从Y推测X,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推测是没有误差(A )A r=-1B r=0C r=+.98D r=-.0113.已知某实验结果如下,平均数差D=5ms,n=1000,P<.0001,ω≤.01,说明这个实验效果( C )A 很强B 中等C 很弱D 较强14.如果⼀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相同,则S (B )A >0=B =0C <0D =0或<015.当计算的集中趋势是平均数时,表⽰离中趋势要⽤(D )A 全距B 平均差C 四分差D 标准差⼆、填空(每空2分,共30分)1.⼤样本和⼩样本的差别不是(绝对的),⼀般来说n⼩于(30 )时,称为⼩样本2.x2是表⽰实际观察到的次数与假设次数(偏离)程度的指标3.当⼀种变量增加时,另(⼀种)变量却随着减少,说明这两种变量间有着(负相关)4.样本平均数的可靠性和(样本)的⼤⼩成(正⽐)。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个体心理特征?A. 观察法B. 问卷法C. 实验法D. 所有答案都正确答案:D2. 以下哪项是心理统计中的重要指标?A. 平均数B. 标准差C. 相关系数D. 所有答案都正确答案:D3. 在分组数据中,以下哪项用来表示数据的差异程度?A. 频数B. 百分数D. 中位数答案:A4. 下列关于正态分布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 正态分布又称为高斯分布B. 正态分布呈对称形状C. 正态分布的均值等于中位数D. 正态分布可以通过标准正态分布进行转化答案:C5. 在心理实验中,控制组的作用是?A. 用于对比实验组的结果B. 用于提供参考基准C. 用于观察被实验变量的效果D. 所有答案都正确答案:D二、选择题(多选)1. 以下哪些是心理统计的目标?A. 描述C. 解释D. 控制答案:A、B、C、D2. 下面关于信度和效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信度和效度都是心理测试的重要指标B.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C. 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相关性D. 信度和效度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进行评估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心理测量的信度?A. 重测法B. 分半法C. 内部一致性法D. 所有答案都正确答案:A、B、C、D4.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心理测量的效度?A. 内容效度B. 判据效度C. 构念效度D. 所有答案都正确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非随机抽样方法?A. 方便抽样B. 系统抽样C. 整群抽样D. 所有答案都正确答案:A、B、C三、简答题1. 请简述心理统计的概念及其在心理学中的作用。
心理统计是指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心理学研究中所用的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心理统计的作用是提供了客观、科学的手段来评估心理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帮助心理学家理解与解释数据,比较和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差异,从而为心理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统计心理学)考试答案
(统计心理学)考试答案1. 统计心理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常用统计量有哪些?答: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常用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请解释标准差和方差的概念及其在统计心理学中的应用。
答:标准差是衡量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它表示数据值与平均数之间的偏差程度。
方差则是标准差的平方,同样用于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在统计心理学中,标准差和方差常用于评估测量工具的可靠性和个体差异。
3. 什么是相关系数?它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何重要性?答: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和方向的统计指标。
在心理学研究中,相关系数有助于识别不同心理变量之间的关联性,为进一步的因果关系研究提供依据。
4. 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答: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包括:(1) 提出零假设和备择假设;(2) 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3) 确定显著性水平;(4) 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5) 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决策,即拒绝或不拒绝零假设。
5. 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的主要区别。
答:描述统计学主要关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等统计量。
而推断统计学则侧重于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涉及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6. 什么是回归分析?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什么?答: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在心理学研究中,回归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心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预测个体的行为或心理状态。
7. 请解释中心极限定理及其在统计心理学中的意义。
答:中心极限定理指出,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样本均值的分布将趋近于正态分布,无论总体分布的形状如何。
这一定理在统计心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为使用正态分布为基础的统计检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即使总体分布不是正态的。
8. 什么是效应量?它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效应量是衡量实验处理效果大小的统计指标,它提供了一个量化的度量,表明实验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程度。
应用心理学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应用心理学心理测试题及答案1. 以下哪项是应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基础心理学理论B. 心理疾病的治疗C. 教育心理学D. 所有以上选项2. 应用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是什么?A.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B. 帮助教师理解学生心理C. 促进学校管理D. 所有以上选项3. 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A. 观察法B. 访谈法C. 心理测试D. 所有以上选项4. 在工作场所,应用心理学可以帮助:A. 提高员工满意度B. 改善员工绩效C. 促进团队合作D. 所有以上选项5. 应用心理学在健康领域中的作用包括:A. 预防心理疾病B. 促进心理健康C. 改善患者康复过程D. 所有以上选项6. 以下哪项不是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统计分析E. 历史研究7. 应用心理学在法律领域中可以:A. 帮助法官做出更公正的判决B. 协助律师理解客户心理C. 评估证人的可信度D. 所有以上选项8. 以下哪项是应用心理学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A. 运动员心理训练B. 体育比赛策略制定C. 体育教练员培训D. 所有以上选项9. 应用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是:A. 理解消费者行为B. 设计有效的广告C. 提高产品吸引力D. 所有以上选项10. 应用心理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包括:A. 促进儿童认知发展B. 支持儿童情感健康C. 帮助解决儿童行为问题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1. D2. D3. C4. D5. D6. E7. D8. D9. D10. D结束语通过这套测试题,我们可以看到应用心理学在多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希望这些题目和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如果你对应用心理学有更深入的兴趣,建议进一步阅读相关书籍和研究,以获得更全面的知识。
应用心理学专业 心理统计学作业、答案
《心理统计学》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绘制图表题和计算题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分)1 按两个以上品质分组的统计表是:DA 简单表B 相关表C 双向表D 复合表2 若描述统计事项随时间的变化其总体指标的变化趋势,应该使用:A 次数分布多边图B依存关系曲线图CC 动态曲线图D次数分布直方图3 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他不同类型的数据:DA 80斤B 80升C 80米D80条4 测量数据10.00的下实限是:DA 9.00B 10.005C 9.005 D. 9.9955按测量数据实限的规定, 组限a~b的实际代表范围应是:DA 开区间B 闭区间 C左开右闭 D 左闭右开6 绘制次数分布多边图时,其横轴的标数是:BA 次数 B组中值 C 分数 D上实限7 编制次数分布表最关键的两个步骤是:AA 求全距与定组数B 求组距与定组限C 求中值与划记D记录次数与核对8 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10,则所得平均数比原平均数:AA 多10 B多,但具体多少无法知道 C 相等D多10 数据个数9 已知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12,另外2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9,那么全部数据的平均数应为:BA 9B 10C 11D 1210 某校1990年在校学生为880人,1992年在校学生为1760人。
那么从1990年到1992年在校人数平均增长率为:BA 141.4%B 41.4%C 126%D 26%11 可否用几何平均数求平均下降速度及平均下降率。
AA 两者都可以B 可以求平均下降速度但不能求平均下降率C两者都不可以D可以求平均下降率但不能求平均下降速度12 下面哪种情况用差异系数比较数据的离散程度比较适合?DA 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大B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小C单位相同,平均数相差较小D单位相同,无论平均数相差大小13 一组数据44,45,48,52,60,64,65,89,83,65,87,66,67,81,80,68,79,72,79,73的四分差为:BA 8.15B 8.75C 79.5D 6214 某班语文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最大?CA 语文B 数学C 外语D 无法比较15某校抽取45名五年级学生参加市统一组织的数学竞赛,成绩如下表:问用什么作为起差异量的代表值合适?BA 标准差B 四分差C 差异量数D标准分数二、制表绘图题(每题3分)1 某实验从4~7岁儿童中随机抽取若干名,测验他们各项守恒概念的掌握情况,各项达到守恒的百分比如下表,请绘制一条形统计图。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统计)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统计)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在一组原始数据中,各个Z分数的标准差为( )。
A.1B.0C.根据具体数据而定D.主要在+3到一3之间正确答案:A解析:Z分数的标准差是1。
Z分数有以下特点:Z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数。
原始数据转换后的Z分数值可正可负,转换后的分布形态与原始分布相同。
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Z分数值是标准正态分布。
原始数据的Z分数分布标准差为1,所有原始分数的Z分数之和为零,Z分数的平均数为零。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2.某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平均成绩为97分,标准差是11.5分,某考生数学成绩为120分,求他的标准分数是多少?( )A.1B.2C.3D.4正确答案:B解析:Z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某一分数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虽然百分等级也可以进行分数相对位置的比较,但根据选项条件可知,本题应选择Z分数进行比较。
已知数学平均成绩为97分,标准差是11.5分,考生数学成绩为120分,代入Z=,可解得Z为2。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3.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平均数为60,标准差为5,则Z值为一1.96的原始数据是( )。
A.69.8B.47.4C.50.2D.37.2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标准分数计算公式Z=的逆运算,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可得此时的原始分数x为50.2。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4.下列关于标准分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有实际单位B.标准分数的值可正可负C.所有原始分数的Z分数之和为零,Z分数的平均数为零D.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z分数值是标准正态分布正确答案:A解析:Z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数。
原始数据转换后的Z分数值可正可负,转换后的分布形态与原始分布相同。
心理统计复习题精选及答案
心理统计复习题精选及答案一、概率分布与假设检验1. 对于连续型正态分布的一个总体,若方差已知,样本量为n,样本平均数为X,总体均值为μ,那么(Z=X-μ/(σ/√n))符合什么分布?答案:标准正态分布。
2. 一个小汽车制造商声称他制造的车的排放量平均值为20mg/km,某机构采取了100个样本得到了样本平均值为19.5mg/km,样本标准差为3mg/km. 检验其申报的平均值是否正确,显著性水平为0.05,确定检验的零假设与对立假设。
答案:零假设H0:μ=20,备择假设H1:μ≠20。
3. 一家医院认为经过一种新的方法治疗癌症的有效率为65%,为此他们对于120名癌症患者进行实验,结果有76人的确治愈了癌症。
采用双侧检验法,若显著性水平为0.05,请问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是否有效?答案:本题的解法为比较检验,使用二项分布的近似正态分布推断,利用z检验,最终得出医院新的治疗方法是显著有效的结论。
二、线性回归与相关系数1.通过计算和统计分析,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满足什么条件?答案: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应该是随机的,并且服从正态分布。
而且这个正态分布的方差应该是恒定的,不应该随着预测值的变化而变化。
2.线性回归模型中的R²系数一般反映了哪些信息,且在R²=1时代表什么情况?答案:R²系数是衡量预测的有用性的一个指标,如果R²接近于1,说明预测的效果比较好,如果R²接近于0,说明预测的效果比较差。
R²=1时代表模型对于所有的变量的解释是完美的。
3.相关系数的定义是什么?使用方法可以用哪种方式计算?答案:相关系数是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
相当于是单因素可视化中的点之间连线的斜率k的概念化。
计算方法可以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来计算。
三、多元统计分析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差别?答案: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我们可以考虑y跟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使在不同的自变量上预测y的最佳的函数。
(完整版)心里统计课后习题1-6章习题解答
统计学参考答案第01章习题解答1. 随机变量:某一变量在实验、调查和观测之前,不能预知其数值的变量。
随机变量的特点是: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总体(population)又叫"母体”,是指具有某一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个体亦称“单位”、“样品”,统计学术语,统计学术语指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样品或成员。
是统计调查、试验或观测的最基本对象,是构成样本、总体的最小单元。
在心理学研究中,个体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在某种实验条件下的某个反应,或每个实验结果、每个数据。
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的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
根据样本容量(通常以30为界线)的大小,可区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
根据两样本来自的两总体是相关还是独立,可分为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
次数:某一随机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岀现的数据多少,亦称频数(frequency )。
频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事件的比率。
概率(probability ):某随机事件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表示样本的数字特征的量叫统计量。
如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些统计指标称为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标准差。
表示总体的数字特征的量叫参数。
如反应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称为总体平均数;反应总体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称为标准差。
观测值(observation):实验、调查和观测某些个体在某一变量上的具体的数值,即为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在心理教育方面由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并如何根据这些数字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岀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科学工具。
意义:(1)研究心理与教育现象变化的统计规律;(2 )为心理与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3)促进量化研究的发展……3. 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1)实验或调查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将其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2)要分析实验或调查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选用与之相应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3)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看数据是正态分布还是非正态分布,方差是否已知,以及是大样本数据还是小样本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统计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绘制图表题和计算题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按两个以上品质分组的统计表是: D
A简单表B相关表C双向表D复合表
2若描述统计事项随时间的变化其总体指标的变化趋势,应该使用: C
A次数分布多边图B依存关系曲线图
C动态曲线图D次数分布直方图
3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他不同类型的数据: D
A 80斤
B 80升
C 80米D80条
4测量数据10.00的下实限是:D
A 9.00
B 10.005
C 9.005 D. 9.995
5按测量数据实限的规定,组限a〜b的实际代表范围应是: D
A开区间B 闭区间C左开右闭D 左闭右开
6绘制次数分布多边图时,其横轴的标数是: B
A次数B组中值C分数D上实限
7编制次数分布表最关键的两个步骤是: A
A求全距与定组数B求组距与定组限
C求中值与划记D记录次数与核对
8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加上10,则所得平均数比原平均数: A
A多10 B多,但具体多少无法知道C相等D多10数据个数
9已知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12,另外2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9,那么全部数据的平均数应
为:B
A 9
B 10
C 11
D 12
10某校1990年在校学生为880人,1992年在校学生为1760人。
那么从1990年到1992年
在校人数平均增长率为:B
A 141.4%
B 41.4%
C 126%
D 26%
11可否用几何平均数求平均下降速度及平均下降率。
A
A两者都可以B可以求平均下降速度但不能求平均下降率
C两者都不可以D可以求平均下降率但不能求平均下降速度
12下面哪种情况用差异系数比较数据的离散程度比较适合?D
A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大
B单位相同,标准差相差较小
C单位相同,平均数相差较小
D单位相同,无论平均数相差大小
13 一组数据44, 45,48,52,60,64,65,89, 83, 65,87, 66,67,81, 80,68,79,
72,79, 73的四分差为:B
A 8.15
B 8.75
C 79.5
D 62
14某班语文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最大?C
A语文B数学C外语D无法比较
15某校抽取45名五年级学生参加市统一组织的数学竞赛,成绩如下表:
A标准差B 四分差C差异量数D标准分数
二、制表绘图题(每题3分)
1某实验从4〜7岁儿童中随机抽取若干名,测验他们各项守恒概念的掌握情况,各项达到守恒的百分比如下表,请绘制一条形统计图。
项目数目长度体积(液)重量面积
达到守恒百分比80 5 19 25 50
上图:4-7岁儿童各项守恒概念的掌握情况
2下面是100名学生数学测验成绩,请以5为组距,编制一个次数分布表,并绘制次数分布
多边图。
78 81 82 94 76 7798 69 50 92 58 83 74 76 5276 8652 80 90
82 87 88 72 66 5788 63 68 85 74 80 86 63 4058 7563 58 72
75 79 84 80 59 6567 56 80 80 87 41 64 75 6473 8384 96 76
35 60 57 82 60 8760 64 68 78 96 76 78 68 7966 7286 76 74
72 45 79 80 95 7966 74 87 74 75 66 77 73 8076 7676 60 56
答;次数分布表如下:
组别组中值次数
95- 99 97
90
- 94923
85- 898710
80- 848215
75- 797722
70- 747211
65- 696710
60—646210
55- 59578
50- 54523
45- 49471
40- 44422
35- 39371
合计100
9〔:名学生管文成绩次数分布多边图
三、计算题(每题3分)
1某班60名学生的外语成绩列成次数分布表如下试求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
次数分布多边图类似于下图:
组中值
组别人数向上积累次数
90 〜94260
85 〜89358
80 〜84555
75 〜79850
70 〜74942
65 〜691633
60 〜641017
55 〜5947
50 〜5423
45 〜4911
60
答:求算术平均数
盘=另压C
式中,我为各组的组中值,,为各组的畑刃为总次数,即N二丫几需先得出组中值Xc,才能得出fXc,如下表:
组别组中值Xc 人数f fXc 向上积累次数90- 9492218460
85- 8987326158
80- 8582541055
75- 7977861650
70- 7472964842
65- 696716107233
60—64621062017
55- 595742287
50- 545221043
45- 49471471
4190
60
将表中数据代入公式得出
算术平均数=(184+261+410+…+47) /60
=4190/60
=69.83
求中位数
f I 分组数据中,中位数朗计算公式対* 二厶十一畸
J
其中M取为中位数;厶丸中位数所在姐的精确下限;丼丸中位数所在组下限夙下的累加庆数i/拘中位魏所在细的次数,$为细距;N为总欽航
1) N/2=60/2=30
2) 中数所在组:由下向上积累次数,60-64组对应累计次数为17,65-69组对应的累计次数
为33,故中位数在65-69组.
3) 中位数所在组的精确下限Lb=64.5
4) 中位数所在组下限以下的累加次数Fb=1+2+4+10=17
5) 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f=16;组距i=5;
6) 中位数
Mdn=64.5+(30-17)/16*5
=64.5+4.0625
=68.5625
~ 68.6
2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考试,成绩如下表,求61分的百分等级。
100名学生数学成绩次数分布表
组限次数
75 〜7919
70 〜7412
65 〜6920
60 〜6418
55 〜5915
50 〜545
45 〜492
40 〜441
X100
答:求61分的百分等级PR,根据公式
吩粉42)•罟
I N
/表示该数据所在组的彳宦数,兀表示该数据,Lb标数据所在组的檣确下限•】表示组距,
欣表示读数据所在組以下各缁的累抑次暫汎是籤据时总个瓠
因为61分属于60 - 64组,所以得出:
该数据所在组的次数f=18
所在组的精确下限Lb=59.5
组距i=5
数据总个数N = 100
该数据所在组以下各组的累加次数Fb=1+2+5+15=23
代入公式后
61 分的百分等级PR=( 23+[18 (61-59.5) /5]) *100/100
=(23+27/5)*100/100
=28.4
61分的百分等级是28.4,即该团体中有28.4%的学生低于61分。
3某班甲、乙两考生的各科成绩及该班各科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下表, 总成绩
的优劣。
答:比较两位考生的总成绩优劣,需比较两位考生的标准分数之和,需算出各学科的标准分
数Z,根据公式可算出
计算公式:
X-X
式中X代表原始数据,更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5为标谁差-
如下表:
平均数语文80标准差S
8
甲分数X
84
乙分数X
86
甲标准分数Z
0.5
乙标准分数Z
0.75
数学7876980—1.30.3
外语661072620.6—0.4物理701170680—0.2
化学84985800.1—0.44
工380 376 —0.1 0.01
试比较两位考生
因为甲的标准分数之和是-0.1,乙的标准分数之和是0.01,故乙考生的总成绩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