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4有答案

合集下载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4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4Word版含答案

课后对点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担水的贾大山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

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

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

担水也是一个职业。

老魏在西大街担水。

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

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

老魏高大的身材,浓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

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力气很充足,干活利落又热闹。

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挨辘轳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

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

担起水来,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老魏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

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十担。

”“十担?”“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

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

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

老魏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

吃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

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你也记吧,以防差错。

”“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

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

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

结算完了,擦掉,重画。

夏日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碰见他担水。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6-2+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6-2+Word版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小人物大春秋马德前些年,单位还烧锅炉。

有一次,几个人出去吃饭,我说,咱们把烧锅炉的王师傅一块喊上吧。

同去的人有些瞠目,我去喊王师傅,王师傅也有些吃惊。

彼时,他正把一铁锹煤送到炉膛里,铁锹停在半空,也表达着黑色的惊愕。

王师傅以为我在逗他,但分明不像,因为我们并不熟识。

他说,都有谁啊,我说大部分都是老师们。

他说,那我带一瓶酒吧,我点点头。

他带去一瓶二锅头。

酒桌上,他显得很不适,低着眉,不说一句话,一只手不断搓着另一只手的手背。

我们的话题,他不好插上嘴,只是在敬酒到他那里的时候,才象征性地应答几句。

倒是带的那瓶酒,他喝了一半,别人给他倒其他酒,他不要,也不多解释,只是说,我喝二锅头就好了。

回去的时候,没见他醉,但脸红得紧。

在一个背风处,他一把扯住我,说,马老师,谢谢你。

他还想说句什么,忽然咽下去了。

王师傅比我小不了几岁,但好像没上几年学。

我打水的时候,常见他的宿舍里放块画板,他常画啊画的,便觉他是个有故事的人。

后来再出去,我还是叫上他。

王师傅总是不好意思,但我执意邀请,他拗不过,便带着酒一起去,去了之后,还是不说话,还是一个人把一瓶酒喝个差不多。

他好像在单位待了两三年就走了。

我跟他的接触,就是喝过几次酒,吃过几次饭,没有长聊过,也没有深聊过。

印象中,有一次,他好像把一瓶二锅头都喝了,有些高了,回来的路上,拉住我不松开,来来回回说一句话。

他说,马老师,你跟别人不一样。

我也不知道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

去农村赶大集的时候,我常去一个钉鞋的摊位那里,一坐就是半天。

是老相识,却不知道彼此的名字。

他钉鞋,我就坐在那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闲谈。

他跟我聊家庭孩子,讲寡居的老娘曾经遭过的苦,到动情处,一个大男人,呜呜咽咽地朝我哭。

他给我唱老调。

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跟着一个小戏班唱过几年戏。

他还说,老调中最有名的是《潘杨讼》和《忠烈千秋》。

“万岁爷金殿上传下口旨,他要我寇准断潘洪……”他经常咿咿呀呀哼唱这个段子。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5-3+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5-3+Word版含答案.doc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丑兵莫言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

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

我不但在军事技术、内务卫生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

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

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美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

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

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

“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美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儿地哆嗦。

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

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

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

刚开过动员会,连队就像开水般沸腾起来,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还写了血书。

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

2017_2018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04中国小说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7_2018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04中国小说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国小说阅读(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含答案)及配套试题(共5套含解析)(共129页)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含答案)及配套试题(共5套含解析)(共129页)

最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含答案)及配套试题(共5套含解析)(共129页)配套试题课时达标30一、(2018·山西45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忘川聂鑫森国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贺望川,是个奇人,奇在记性惊人忘性也惊人,所以他有个外号:忘川。

贺望川的肚腹里确实“藏”了不少书,读书博而专,《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他可以闭目诵读。

你问某书某段话该如何正确评断,他会滔滔不绝地先说出自秦汉到清代名流的观点,末了才说:“敝人的见解是——”这是什么记性?简直就是一部活电脑。

可他的忘性也令人匪夷所思。

出门忘记带钥匙;别人问他的手机号码,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不得不问妻子和同事;有时夜里回家,他找不到路,只好问人该怎么走。

妻子取笑他:“你这是什么记性?别哪一天把自己弄丢了。

”他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其余的就拜托你了。

”一星期前,贺望川请一位老朋友到离家不远的一家“百鱼斋”吃中饭。

这里的菜品皆与鱼有关,各道菜都可口,两人尽兴喝了一斤酒。

该结账了。

贺望川一摸口袋,忘记带钱夹了。

友人也和他一样,出来得匆忙,除了记得带香烟、打火机,别的都没带。

贺望川对服务员说:“对不起。

我让我的朋友留下做人质。

这个人质可得好好侍候,他是湘楚大学的著名教授。

我家离此不远,我快去快回。

”回到家里,取了钱,贺望川正要出门,忽听有人喊:“贺教授在家吗?有快递。

”妻子说:“你盼望的小谢来了。

”“谢定山小友,星期天你也没休息?”“因为有你的快递,我知道你想先睹为快,就赶快送来了。

”“快坐下。

先喝茶。

”小谢是快递公司的送货员,专送文化街这条线路。

贺望川购书量大,又有各地的友人、学生寄赠书籍、资料,所以每隔几日,小谢就要上门来送货。

一送就送了两年,彼此变得相当亲稔。

贺望川用剪刀剪开塑料包装袋,取出几本书来,爱不释手地翻了一遍。

说:“我的学生都成气候了,‘新松恨不高千尺’,太好了。

小谢,每次都辛苦你,令我铭感啊。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一 小说阅读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十一 小说阅读

第四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要求命题趋势专题十一小说阅读一、(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

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课后自主规范练案11 鉴赏小说形象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课后自主规范练案11 鉴赏小说形象

练案十一鉴赏小说形象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民工刘建华王安忆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的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

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

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刘建华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

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

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

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

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

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

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

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

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

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

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

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

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

可是,刘建华一直做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

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

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

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

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刘建华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

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

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

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

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吱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课件苏教版

18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课件苏教版

-17一 二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 生义,就是“甘甜之草”。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 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 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 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 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 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 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 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20一 二
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 参考答案:(1)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 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2)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解析:解答本题应点明句子所采用的手法和语言风格,分析句子所 表现的内容。 2.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参考答案:(1)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2)表现“我”对中药的 好奇心与亲近感。(3)丰富文章的内容。 解析:解答本题应从语句所表现的内容和对全文所起的作用两个方 面加以考虑。
-6一 二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水浅处水牛游得 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 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 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 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 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 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 套的游泳本领。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2+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2+Word版含答案.doc

(原文见《塾师老汪》)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介绍老汪的形象,目的是说他“像个读书人”,但又说他“不适合教书”,主要原因或许是他肚里有学问,但说不出来。

B.老汪的老婆银瓶的嘴像刮风似的,人劝老汪“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老汪打心眼儿里就不愿意劝,他认为他老婆说的都是家长里短的话,没必要劝。

C.老汪教学之余的乱走,其实没有规律,虽然有相对稳定的次数、时间,走的地点就是大路、野地里,但走的方式跟常人迥然不同。

D.小说的内容总体来看一波三折,从介绍老汪到老汪在老范家的私塾教学,再到老汪的乱走,然后介绍他老婆,最后写老汪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C项,互相矛盾,“其实没有规律”的说法错误。

结合相关段落可知:“次数、时间”都相对稳定,其实是有规律的;“走的方式跟常人迥然不同”错误,原文只说“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这并不存在“迥然不同”。

[答案] C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老汪一出口就是经典文句,如“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意思是作为乡村塾师的他是个吉利之人,谁用他谁就吉星高照。

B.塾师老汪是个认真的人,教学时孩子们不听使他平添了许多烦恼,有时讲着讲着就不讲了,是他发现自己讲了孩子们也不懂。

C.小说的语言十分独特,一是人物之间通俗易懂的对话,二是叙述性的语言,能感染读者,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之深。

D.小说通过塑造一个口拙心诚、认真工作、急躁却孤独的教书先生的形象,表现了底层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表现他们对“有朋”人生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A项,“他是个吉利之人,谁用他谁就吉星高照”分析错误,跟前面“躁人”相对,“吉人”可以理解为不急躁的人。

[答案] A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4-1+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4-1+Word版含答案.do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除夕雪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蔼蔼的暮色笼罩着。

“咔嚓”一声,一棵枝桠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

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般哼唧着,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买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

又加了一点,母亲直接从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起切碎,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

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来了。

2018年高考语文(新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1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新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练案:11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

专题练案11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本练案共9题,共42分,用时42分钟一、升级训练(14分)(一)(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炫耀左克才寒气切割着时月裸露的肌肤,他在一幢楼的铁栅门来回徘徊。

时月傍晚离开楼房时手里有了厚厚一沓钱,拎着二万六千元,悬空的心落了下来的,老板总算兑现了血汗钱。

时月挤在弯弯曲曲的队伍中,火车只有腊月二十九的票。

三十的风很硬,但被鞭炮烟花软化一些,时月进村已是家家忙着贴春联窗花、放爆竹的时候了。

站在村口的儿子焦急张望着,见到他熟悉的身影飞也似地迎上来。

时月有了幸福的感动,儿子长大了。

洗漱后时月燃起香烟,菜已上桌,浓浓的亲情在酒香中弥漫。

时月在淡淡的醉意中睡去,零点的钟声催响此起彼伏或高或低的鞭炮声,时月催促儿子燃放鞭炮。

不多时,门外的鞭炮声突然哑了,时月坐起来竖耳侧听,脸上露出忧郁的神情。

早晨,灿烂的阳光驱散了时月阴郁的心情。

①时月在外是一个小工头,二层楼房在村庄是最好的。

九点了,时月揣上两包高级香烟出了门,阳光极力驱散浓浓的烟气,②丝丝缕缕的火药味呛进鼻孔,时月悠闲地踱步,抱拳挂笑新年好。

时月走到四平门前时,猛然发现原先破旧的楼房不见了,眼前是一幢新的三层洋楼,灰色墙砖、红色花岗岩石阶、白玉扶栏、黄色门楼、园林风格的园墙,显得金碧辉煌。

四平笑吟吟迎出楼敬烟让坐,时月面露尴尬的表情,极不情愿地接过香烟匆匆离去。

时月闷闷不乐地躺在床上,妻子见时月阴沉的脸色,以为沿途劳累,中饭也没敢叫醒他,晚餐时,他草草喝几杯酒后又睡去了。

时月脸色越来越阴郁,妻子心中生出丝丝不安,不时催促时月到医院看看。

儿子说,也可能是累的,工地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吃的也是黄米饭堆着寡味的菜皮,十多人一间的大通铺弥散着汗臭味,还有那此起彼伏的鼾声。

妻子怔怔的,没有理出头绪。

新年是喜庆的,正月是亲朋好友的,可时月没有喜庆的心情更没有串门走动的意思,整天昏昏沉沉的,时而躺着望着天花板发愣,时而靠床低头沉思。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_4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一小说阅读11_4
12/9/2021
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 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 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 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
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 家:“想淘换多少钱?”
12/9/2021
小说开篇先点出赵老板的“内行,眼力好”, 鉴定钧瓷时用“淡淡”“朗声”等神态描写, 表现了他的自信、沉稳、果断和为人仗义。买 玉时的踱步的动作,皱眉、不动声色的神态, 从人物形 表现了他对卖玉人的行为动机的洞察。明知李 象入手 老板设局使诈,但默不作声不施报复的行为, 显示了他宽厚和善良的特点。小说通过这一人 物的描写,表现了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 旨。
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
12/9/2021
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 手指。
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 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
“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 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 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
12/9/2021
[教材举隅]
回扣 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揭示了怎样的主
教材 旨?
参考答案:是作者刻意把祥林嫂的悲剧都安排在春天
发生的,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更具有深刻
答案 分析
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像祥林嫂这样的 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的主旨。解答本题注意
12/9/2021
3.抓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 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 主题。把握其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的历史,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如《祝 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主题性人物,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 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新课标)福建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作业(2021学年)

(新课标)福建省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作业(2021学年)

(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作业的全部内容。

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一、(2016甘肃兰州诊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守桥人赵本夫老弥说:“我一脚踢死一只蚊子。

”老弥说这话的时候,一般声音不大,和正常说话的音量差不多。

只是语气有点不大一样,含着一种不动声色的骄傲。

老弥有权骄傲。

一脚踢死一只蚊子,真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如果老弥说一脚踢死一头羊,也不会有什么特别了不起。

力气大就是了。

但一脚踢死一只蚊子,就很不简单,那是需要神力的。

老弥说,当年周仓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才给关公扛了一辈子大刀。

这故事是老弥小时候听他爷爷说的。

老弥的爷爷说,关公收周仓,根本不是书上说的那回事。

当时,关公名气很大,周仓一直不服气,归顺关公,其实是想找他比武的。

但关公懒得理他,只让他给自己扛大刀。

周仓就很恼火。

后来,关公看他纠缠不休,就答应先和他比比力气。

关公在河边捡起一片野鸭毛,交给周仓,说你把它扔过河去。

周仓接过鸭毛,奋力一掷,鸭毛打个旋,又落在原地。

周仓就很惭愧的样子.关公接着捡起一块卵石,有鸡蛋大小,说你掂掂看,是鸭毛重,还是这颗石子重?周仓接过掂了掂,说石子重多了。

关公要过石子,手一扬,石子“嗖”一声飞过河去,不见影儿了。

周仓目瞪口呆,说乖乖,你力气这么大!这才服气了,从此专心为关公扛大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对点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担水的贾大山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

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

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

担水也是一个职业。

老魏在西大街担水。

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

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

老魏高大的身材,浓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

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力气很充足,干活利落又热闹。

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挨辘轳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

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

担起水来,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老魏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

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十担。

”“十担?”“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

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

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

老魏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

吃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

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账,你记吧!”“你也记吧,以防差错。

”“错不了,一个凉水!”他说。

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

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

结算完了,擦掉,重画。

夏日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碰见他担水。

我们一嚷口渴,他就把担子放到树凉儿里,让我们喝水。

我们喝足了,他就把那担水泼掉了,再去打一担。

我们谢他,他呵呵一笑,还是那句话:“不谢不谢,一个凉水!”他所卖的,好像不是力气,只是凉水。

老魏除了担水,还管给人捞筲。

那些自己担水、抬水的人家,不小心把筲掉到井里了,就去请老魏。

他有一副捞筲钩子,形状像船上的锚,系在一条绳子上。

井台上不忙了,他就把那捞筲钩子抛到井里,手握绳端,慢慢地打捞。

那也真是一种技巧:闭着眼睛,屏着气息,一会儿捞上一只,一会儿捞上一只——那些沉落井底一两年的铁桶、木筲,也出人意外地重见天日了。

他把它们捞上来,用水冲洗干净,打满水,“一”字儿摆在井台上,等待失主认领。

失主们给他钱,他不要,一定要给,他就急了,嚷:“我是担水的,担水的不挣捞筲的钱!”如果给他一点儿吃的,他就要了。

老魏没有妻室,没有拖累,净吃好的。

他天天早晨坐在麻糖铺里,吃麻糖、喝豆浆,中午吃马蹄儿烧饼、喝豆沫。

他最爱吃马蹄儿烧饼了,一买就是五六个。

那些游手好闲的人(那时叫作懒婆懒汉),看见他吃马蹄儿烧饼,就说:“老魏,你的生活倒不错呀!”“是。

”他说,“咱们城里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你得卖力气!”他相信自己的力气,更敬重那眼水井。

每年腊月底,他总要到我父亲的小铺里,买一张黄纸、一股高香、一对蜡烛。

他把那黄纸在柜台上裁了,让我父亲洗了手,写几个毛笔字:井泉龙王之神位。

除夕把那神签贴在辘轳石上,焚一股香,点一对蜡烛,摆一些供果。

黑暗里,那香着得欢欢的,像一朵静静开放的莲花……担水的没有行会,但是到了除夕,他们都会这么做,像药行供奉药王,木匠行供奉鲁班,理发行供奉罗祖。

可是,后来人们不雇担水的了,全是自己担水吃,或是抬水吃。

原因是解放好多年了,雇人担水,像雇“洋车”一样,有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嫌疑。

老魏不担水了,井台上显得冷清了许多,再也听不到那欢快的声音了。

(有删改) '辘轳: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以孩童的视角叙述老魏的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担水也是一个职业”,反映了当地市民的懒散习气。

B.小说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描写老魏打水的动作与捞筲的神态,一动一静,细腻地表现了老魏富有美感的熟练技艺。

C.老魏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是在强调只要肯出力气,就能生活得很好,突出了他对好吃懒做之人的嘲弄。

D.小说通过人物对比参照的方法塑造了老魏形象,并借助直接议论的方式发掘出理性的思考和见解,从而升华主题。

答案 B解析A项“反映了当地市民的懒散习气”错误,“担水也是一个职业”交代了老魏的职业。

C项“突出了他对好吃懒做之人的嘲弄”不全面,“遍地是马蹄儿烧饼”还表现了老魏靠力气吃饭的自豪感。

D项“通过人物对比的方法”于文无据,且“借助直接议论的方式发掘出理性的思考和见解”错误,文中没有直接议论。

2.小说中的老魏有着怎样的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勤劳朴实。

干活利落,担水价钱远近相同,自己从不记账。

②乐于助人。

把水给放学口渴的孩子们喝,义务帮人捞筲。

③热爱生活。

相信自己的力气,敬重自己的职业,善待自己。

④坚守原则。

只伺候人,不伺候花。

(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征,要注重把握人物具体的做法。

比如,老魏干活利落,担水从来不记账等,可以概括为勤劳朴实;只要孩子们想喝水,老魏便让孩子们喝,同时他还帮助人捞掉进井中的筲等,可以概括为助人为乐;他相信自己的力气,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可以概括出他热爱生活,有自己的做人原则等。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与沈从文《边城》的创作意图相似。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同意。

①都聚焦于社会底层具有传统美德的普通民众,塑造了有着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的人物形象;②都诗意地描写了古老的风俗习惯,展示了一幅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画,富有文化意蕴;③都表达了对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的钟情与赞美,暗示了对浮躁、污浊的时代风气的拒绝;④都坚持把真的、善的、美的世界升华开来,形成一种引人向上的力量,在人性与人生方面给人以启示。

(示例二)不同意。

①本文重在描写老魏乐观的生活方式,《边城》重在叙述祖孙、兄弟及男女青年之间的情感;②本文描绘了北方小城宁静祥和的日常生活,《边城》突出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③本文重在塑造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个体形象,《边城》重在刻画城乡普通民众的群体形象;④本文意在表达对旧日生活的依恋与失去的惆怅,《边城》意在表达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期待。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思考两个方面:一是沈从文《边城》的创作意图,二是这篇小说是否与沈从文《边城》的创作意图相似。

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意图主要有:①体现普通人的生活,②描写古老的习俗,③表达对安宁、平淡生活的喜爱,④表现对普通人的赞美之情等。

回答问题,如果同意这个观点,就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担水的》一文的特点。

比如《担水的》描写的就是底层生活的人,展现了古老的风俗习惯,表现了宁静、淳朴的生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等。

如果不同意,言之成理亦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深秋的田野尚纯江“呜呜呜——”雄鸡的一声长鸣把长根从梦中叫醒。

睁开惺忪的眼,瞅瞅窗外,秋阳已爬上树梢,树已披上一层金色的霞光。

穿上衣服,走到门外。

院内,一只刚下过蛋的芦花鸡冲着长根“咯嗒咯嗒”地叫唤。

长根从偏房里抓了一把麦子撒在地上,打鸣的白公鸡扑棱棱从墙头上飞下,“咯咯”地和芦花鸡一起啄食。

每当走进厦屋,长根就会看见偏房里的农具:犁子、耧、耙、扬场锨。

挂在墙上的鞭子,结满了蛛网。

长根一看见往常使用的这些家伙什儿,就会想起那年的秋天。

在那年秋天,儿子金良毅然走出了家门。

那天,长根天不明就起了床。

喊起儿子,套上牲口,拉着犁子和耙,爷俩走在夜色里。

寂静的夜里,月牙儿和星星在牲口的蹄声里发出微弱的光。

牲口打着响鼻,脚步轻快,嗒嗒作响。

金良牵着牲口,一声不响地走在前头。

夜里,金良又同长根吵了一架。

很长时间了,金良闹着要去打工,长根就是不让。

“去就去吧。

”长根看着儿子终于说道。

金良一天也不想在家种地了。

好像这地这牲口都与他有仇似的。

那天下午,犁好地,金良就乘车去了远方,一去就是十多年,连收种庄稼都不回。

回家过个年,掏把火似的,几天就走了。

“等他小子结了婚,让他媳妇拴着他。

”老伴儿唠唠叨叨。

等到结了婚,金良索性连媳妇也带走了,留下老头子老婆子在家里守着空荡荡的屋。

满希望儿媳生孙子时能够留在家里。

可是,儿媳妇一生下孩子,就丢下孩子,离开了家。

走进儿子的院子,院子静悄悄的,无声无息。

柿子树和石榴树落了一地的枯叶。

长根叹了一口气,拎着扫帚打扫院子。

老伴儿在世时,天不明就起了床,把前后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然后,给孙子做饭,送孙子上学。

前年,老婆子大病一场撒手归西,后来孙子被儿子接到城里上学了。

把长根撇得好凄惶。

去年,金良在城里买了房,一家三口成了半拉城里人。

金良买房后,要接长根去城里住。

长根死活不肯去。

不是他过不惯城里人的日子,是他离不开他的一亩三分地。

长根扫了地,走出院子。

他要到田里看看他的小麦。

他一看到那绿油油的麦苗心里就高兴。

走在街道上,街道上空旷旷的,少有人走动。

街上,几只鸡在觅食,几条狗懒散地卧在太阳地里,见到长根,汪汪地叫了两声,算是招呼;之后,眯了眼继续睡觉。

这时,邻居铁头从院子里探出头:“根叔,出去走走?”“走走。

孙子上学去了?”今天是星期天,铁头的孙子昨天从寄宿学校回来了。

“没有,下午才走。

”铁头挠了挠花白的头发。

长根又往村外走去。

风乍起,吹落一地树叶。

地上,落叶积了很厚,走在上面软绵绵的,发出沙沙的声响。

穿过树林,田野一片辽阔。

长根家的地在村庄的西北角,靠近太平沟,此时已长出嫩绿的麦苗,绿油油的,惹人喜欢。

三亩地,一年能打三千多斤小麦,三千多斤玉米。

除去成本,有近五千元的收益。

够了,够了。

这些,够长根一年的花销了。

可金良说,这就够了?他一个月的工资就比这多!可是,都去打工,这田谁来种?没有种田的你吃什么?别人的田都租出去了,长根不租。

一想起种地,长根就会想起过去犁地时的情景。

儿子金良在前边牵着牲口,长根扶着犁把,吁吁喔喔地犁地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