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e E.Coli,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EHEC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在1982年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

一、生物学特性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对人无害。它有三种抗原结构,即菌体抗原(又叫O抗原)、包膜抗原(又叫K抗原)和鞭毛抗原(又叫H抗原)。

O抗原是对大肠杆菌进行分型的基础,目前已发现有170多种。其中一些特殊的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的大肠杆菌又可被分为5类,即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EHEC包括几种血清型,分为157、26、111。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还包括O26H11、O111及无动力的O157菌株O157NM等。目前不断发现其他型菌株与出血性肠炎的关系。

EHEC-O157H7为格兰氏染色阴性的、有动力、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没有芽孢、有周鞭毛,大多数菌株有荚膜。它对热敏感,最适生长温度为37℃,30-42℃时在肉汤中也生长良好,55℃经60分钟可有部分存活,在75℃水中1分钟可被杀死。迟缓发酵山梨醇-麦康凯(SMAC)培养基可作为对O157∶H7之筛选培养基。在SMAC培养基上,O157∶H7菌落无色,而发酵菌株呈粉红色,但有半数EPEC菌株有类似O157∶H7之特性,应注意EPEC与EHEC 之鉴别。大肠埃希杆菌O157∶H7抵抗力较强,耐酸耐低温。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几周甚至几个月,在冰箱内则可长期生存。在酸性果汁(PH为2)中甚至可存活几十天。对氯敏感,在余氯为1mg/l的水中可被杀死。O157∶H7具有含60MD质粒的纤毛,此纤毛能与Henle407细胞粘附。EHEC能产生大量类志贺样毒素(Shiga-Like toxin,简称SLT)。SLT有抗原性,可被志

贺I型菌毒素之兔抗血清中和。因SLT能使Hela细胞和Vero细胞(即非洲绿猴肾细胞)变性坏死,引起组织病变,溶解,死亡,故又称之为Veto毒素,简称VT。在细菌产生的毒素中,VT为最强毒素之一。加热98℃,15min 可被灭活。根据抗原性不同,分为VT1、VT2两种。结构上均由1个A亚单位和5~6个B亚单位组成。分子量分别为3300及8000。

大肠埃希杆菌O157∶H7不同于其他血清型大肠埃希杆菌,大肠埃希杆菌O157∶H7不含有一般肠毒素基因密码,用基因探针及动物试验检测均不产生LT、ST,不具侵袭性,不属于EPEC血清型。

二、生长环境

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称为志贺样毒素或类志贺毒素,这是因为它们与志贺氏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相似。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可在7℃-50℃的温度中生长,其最佳生长温度为37℃。

2、一些出血性大肠杆菌可在pH值达到4.4和最低水活度(Aw)为0.95的食物中生长。通过烹调食物,使食物的所有部分至少达到70℃以上时可杀灭该菌。

3、O157:H7大肠杆菌是与公共卫生有关的最重要的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血清类型;然而在散在病例和暴发中也经常涉及其它血清类型。

三、发病机制

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O157H7大肠杆菌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小肠远端和结肠、肾脏、肺、脾脏和大脑。引起肠粘膜水肿、出血、液体蓄积、肠细胞水肿、坏死及肾脏、脾脏与大脑的病变。 O157H7大肠杆菌主要依靠它产生的志贺样毒素、溶血素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力引起人体的损害。O157H7大肠杆菌能产生一种细胞毒素,由于这种毒素能使绿猴肾细胞(又叫Vero 细胞)变性坏死,因而把它命名为VT(Vero Toxin)毒素。这种毒素还可被志贺抗毒素完全中和,因而又把它叫做志贺样毒素。它能抑制真核细胞的蛋白合成、促进血小板聚集、损伤内皮细胞,与出血性肠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有关。大肠杆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力是许多肠道病原菌的共同特征。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O157H7大肠杆菌菌株都含有一个分子量为60-70Mda的大质粒,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个大质粒与细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但还没有得到实验证明。也有报道认为O157H7大肠杆菌可借助一种新的基

因而产生名叫“希加”的毒素对人体致病。毒素可破坏人的红细胞导致溶血,也可吸附于肾脏,堵塞毛细血管从而可引起肾脏和脑功能障碍,导致病情恶化,但这一点也还有待于实验的进一步证明。目前对溶血素的具体致病机制还不清楚。

EHEC从口腔侵入人体,达肠腔后,借助菌毛局限性黏附在肠绒毛的刷状缘上,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糖脂受体GB3结合黏附,A亚单位具有毒素活性,进入细胞并抑制蛋白质合成,损害肠上皮细胞,重点是盲肠与结肠,肉眼可见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溃疡。除肠上皮细胞,GB3受体还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肾和神经组织细胞,损害血管内皮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而导致HUS。广泛性肾小管坏死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由于毒素的作用而增强,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以及惊厥,Vero毒素还刺激内皮细胞释放Ⅷ因子,从而出现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德国和中国的一项联合基因研究初步显示,导致最近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的致病菌是包含两种不同菌种基因的新型病菌。

德国汉堡-埃彭多夫大学医学院细菌专家罗德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说,该医学院与中国研究人员的联合研究发现,造成此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病菌“是常见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非常远的远亲”。它大约80%的基因来自血清型为O104型的大肠杆菌,其余20%的基因来自另外一种大肠杆菌。这一新组合有利于病菌在肠细胞上附着,从而使其能在肠道内宿居更长时间,造成更大的破坏。此外,这种病菌还对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克鲁泽当天也对美联社表示,初步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致病菌是由两种不同大肠杆菌基因结合的突变体,以前从未被发现过。

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德国一家大学2011年6月3日宣布,中德科学家联合对本次流行的病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该病菌与艾滋病患者腹泻标本中的大肠杆菌同源性超过93%,兼具侵袭、产毒、抗药等多种“凶性”,难以治疗,死亡率偏高。

深圳华大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这次肆虐欧洲的血清型0104大肠杆菌,该病菌带有新型特异基因,与2002年从中非共和国艾滋病患者腹泻标本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