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水资源合作的主要思路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51c0e28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9.png)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1. 引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
在过去几年,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分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以期为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2. 加强区域规划与协同政策第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之一是加强区域规划与协同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京津冀三地的宏观规划与政策保持一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性支持。
三地政府协同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城市一体化发展规划、产业转移政策等,有效推动了区域协同发展。
3. 优化产业结构和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之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和协同发展。
三地致力于互补优势、协同发展产业。
北京发挥科技、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河北侧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天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通过协同合作,三地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动能。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第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
京津冀三地通过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实现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了三地资源要素的互补与共享。
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为了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三地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化、清洁能源利用率提升,有效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
6. 结语通过加强区域规划与协同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协同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等措施,我国政府成功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也为其他地区协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值得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希望未来我国可以继续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更多借鉴和启示。
水资源管理中的跨界合作机制
![水资源管理中的跨界合作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ac2294c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2.png)
水资源管理中的跨界合作机制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水资源管理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由于水资源的分布往往跨越了行政区域和地理边界,因此跨界合作机制在水资源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跨界水资源管理的挑战跨界水资源是指跨越两个或多个国家、地区或行政区域的水资源,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由于不同地区在水资源的需求、利用方式、管理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跨界水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是跨界合作中的核心难题。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了其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
例如,工业发达地区可能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而农业为主的地区则更关注灌溉用水。
在水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水资源,满足各方的需求,是跨界合作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其次,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也可能引发冲突。
一些地区可能倾向于大规模开发水资源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这种开发方式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到其他地区的水资源质量和生态平衡。
此外,不同地区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投入和力度也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水资源保护的责任和义务难以明确划分。
再者,跨界水资源管理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的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的管理体制、监测手段和数据统计方法不同,导致水资源的相关信息难以共享和整合。
这不仅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容易引发误解和不信任,进一步加剧了合作的难度。
二、跨界合作机制的重要性面对跨界水资源管理的诸多挑战,建立有效的跨界合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跨界合作机制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各方的协商和合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
其次,合作机制能够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利益共享机制研究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利益共享机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a89f1d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c.png)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利益共享机制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整合京津冀地区资源、共建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城市布局、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政策协同六个方面分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以期为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整合京津冀地区资源京津冀地区分别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如北京的科技人才、天津的港口和产业基础、河北的铁路、矿产资源等。
各方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在互补发展中实现利益共享。
北京可以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天津的港口优势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天津可以利用河北的铁路优势,将一部分重要货物运输转移到河北,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通过整合资源,京津冀地区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利益共享。
二、共建绿色发展近年来,环境污染成为了全国性问题,京津冀地区也不例外。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地应当共同致力于绿色发展,保护共同的生态环境。
通过合作建设环保设施,共同承担环保责任;共享水资源,进行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共同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共同努力,京津冀地区可以实现环境资源的共享,实现绿色发展的利益共享。
三、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京津冀地区可以通过共同推进产业升级,实现利益共享。
各地可以在技术创新、产业布局、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进产业的升级。
北京可以为天津和河北提供高端技术支持,增加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天津和河北可以为北京提供更低成本的生产资源,加快产业的升级。
通过产业升级的共同推进,京津冀地区可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实现利益共享。
四、优化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布局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城市布局,可以有效减少城市间的交通和资源流动成本,实现利益共享。
在京津冀地区内部可以建立公共交通联网,减少车辆和人员的流动,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京津冀地区也可以共同规划产业发展区,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产业发展的互动和共享;京津冀地区还可以通过共建城市绿地和公共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e84e1f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3.png)
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政策协调
1.1 建立京津冀地区政策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统筹协调各项政策。
1.2 推进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1.3 制定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企业跨地区投资和经营。
二、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2.1 加强产业链衔接,推动优势产业在京津冀地区形成合理布局和产业分工。
2.2 建立创新创业平台,鼓励科技创新和人才流动。
2.3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优化交通运输体系
3.1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捷性。
3.2 推进“智慧交通”,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3 加强城际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联动发展,实现互联互通。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4.1 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
4.2 推进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环保技术的应用,降低污染排放。
4.3 建立京津冀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五、加强人才交流合作
5.1 推进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5.2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京津冀地区工作和创业。
5.3 加强对留学生的支持和服务,促进留学生回国创业就业。
六、深化金融合作
6.1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范金融风险。
6.2 推动金融机构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促进资金流动和企业融资。
6.3 制定金融创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多元化业务。
京津冀水资源合作现状及路径选择
![京津冀水资源合作现状及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848de8a4dd3383c4bb4cd2fc.png)
3 .水资源污染严重 。京津冀地区经 济发 展对资 源消耗 和生态 破坏 的速度 , 远远超过 了人工治理 与大 自然 的 自我修 复速度 ,特别是本地 区人均水资源量仅
30 0 立方米 左右 ,只有全 国人均 水量 的 1 和 国际极度 缺水 标准 ( /7 人均5 0 0 立
以牺牲 自身利益为代价 ,支持京 津经济 社会发展用水 ,自身却不得 不面对水资
为1. 亿立方米 ,但随着北京市社会经 O2 5
8 经济论坛 20 ・2 0 82
方米 )的6 % ,河 川径 流 利用 率 高达 0
G V R M N 关注政府 —■_ O E N E T・
9 %,超过 了国际影 响生 态及 环境底线 O
■●■■一 关注政府・O E N E T GVR M N
京 津冀水 资源合作现 状及 路径 选 择
文/ 麻新 平
一
、
京津冀水资源合作的紧迫性
济的快速发展 和人 口的剧增 ,完全解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源 严重 短 缺 等一 系列 现 实 问题 。据 统
计 ,河北 多年平 均水 资源总 量从2 5 3 亿
京 津 冀 三省 市 同处 海 河 中下 游 流
缺乏规范性 、稳定性及 强制性 ,而且水
护水资源各 自做 了大量的工作 ,关停 了
一
批污染企业 ,但是水资源质量下 降的
4 河北生态建设投入 巨大 ,阻碍 了 .
称 《 划 》 , 《 划 》是 到 目前 为止 , 规 ) 规
北京上游水源地环境治 理项 目中最大 的
一
情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水利部关于印发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印发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f55ed0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5.png)
水利部关于印发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21.04.23•【文号】水政法〔2021〕123号•【施行日期】2021.04.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行政执法正文水利部关于印发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水政法〔2021〕123号部直属有关单位,北京、天津、河北省(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为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非法取用水等违法行为,我部决定开展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并制定了《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现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水利部2021年4月23日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有关要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水资源领域执法力度,依法整治取用水突出问题,决定开展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执法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问题事关首都水安全,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和雄安新区建设,进一步压实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管理责任,结合水利部等四部委组织开展的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水利部组织开展的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取用水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取用水等水资源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执法工作,切实维护水资源管理秩序。
二、执法重点及行动范围(一)执法重点1.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包括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未取得取水许可证擅自取水、取水许可证逾期未及时延续等;2.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包括拒不执行审批机关作出的取水量限制决定,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取水权,取水许可事项变更未履行批准手续,取水水源、取水地点、取水量和取水用途等发生改变等;3.未按照规定安装计量设施、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4.伪造、涂改、冒用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取水许可证的;5.其他违反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
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状况及其改善的思路建议
![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状况及其改善的思路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6399fa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8.png)
天津行政学院课题组 2013-03
一、京津冀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
• 为全面评价京津冀地区生态承载力状况, 报告设计的指标体系涵盖生态 承载力所包含的三个方面内容, 即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并分别用 具体指标对其压力和承载能力进行描述。
2001-201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数
石 北天家 京津庄
秦 唐皇 山岛
张 邯 邢保家 郸 台定口
承沧 廊衡 德州 坊水
压力指 0. 0. 0.3 0. 0.1 0. 0. 0. 0.2 0. 0. 0. 0. 数 55 48 9 46 3 35 33 29 0 23 10 10 15
支撑力 0. 0. 0.3 0. 0.4 0. 0. 0. 0.2 0. 0. 0. 0. 指数 63 34 0 36 3 27 22 25 0 40 23 23 19
集中表现在: (1)整体绿化水平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2)生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三)区域生态建设整体推进机制 不完善, 制约因素较多
1. 从国家层面上看
目前还没有制定京津冀区域生态建设 整体规
划,在绿色生态建设上的支持力度仍 不够,也没有一个较完备的区域生态 协调与治理机构。
(二)京津冀地区13城市生态承载力比 较研究
• 本文利用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法 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0年生态压力 、生态支撑力及生态承载力总体状况进行 了计算。根据数据分析和计算结果, 得出 2010年京津冀地区13城市生态压力指数 、生态支撑力指数以及生态承载力指数如 下表所示。
2010年京津冀地区13城市生态承载力指数
(二)积极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和低碳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环保政策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环保政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9595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1.png)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环保政策研究一、背景介绍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尤其是污染问题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地区开始加强环保政策制定与执行。
二、区域联动下的环保政策1.京津冀联动机制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政府在2014年启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根据该战略,环保问题被列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2.区域统筹考虑的环保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政府强调了区域环境保护工作的协同推进。
在制定环保政策时,政府应该统筹考虑整个协同发展区域的环境问题,确保环境治理工作的协同推进。
3.环保标准协同制定为了确保环保工作的协同推进,京津冀地区在环保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加强了协同。
政府应该通过协商与合作,共同制定协调的环保标准,并推动其在整个协同区域的全面实施。
三、京津冀环保政策的实施情况1.清洁能源开发在环保政策方面,京津冀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清洁能源开发。
政府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建设了一批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项目。
2.大气污染治理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减少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推广电动汽车、加强交通管控等,有效地减轻了雾霾天气给市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3.水资源管理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也得到了政府的关注。
在环保政策方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落实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加强水环境监测等。
四、结论与建议1.政府需要继续加强环保政策的推进和实施工作,特别是在大气污染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方面。
2.政府需要在制定环保政策时坚持区域联动和协同发展原则,统筹考虑整个协同发展区域的环境问题,确保环境治理工作的协同推进。
3.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执法工作,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一)
![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一)](https://img.taocdn.com/s3/m/c385e3a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1.png)
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一)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核心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解决京津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各项措施。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行节水技术和设备智能化:通过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提高工农业用水的效率,降低用水量。
•鼓励制定并落实水资源限额管理制度:对各行业和个人设定用水限额,强化用水管理,减少浪费行为。
•修建水资源调配工程:通过修建水库、渠道、水闸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实现跨区域、跨流域的水资源调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水资源补给•水源工程建设: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建设新的水源和扩大既有水源的规模。
•推进河湖库区域洪水退水、蓄水与节水工程建设:通过修建洪水退水设施和水利工程,提高河湖库区域的水资源利用率。
•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加大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海水转化为可供使用的淡水资源。
建立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建立流域管理机制,统一管理和调度流域内的水资源。
•推行水资源核算制度:对各地水资源的获取、利用、流失等情况进行核算,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用充分利用。
•加强水环境保护:通过加强水环境监测、减少水污染等措施,保护和改善水资源的质量。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大科研投入:增加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科学研究经费,加强科研力量的建设。
•推动水资源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将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培养水资源管理人才:加强水资源管理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水资源管理的专业能力。
强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制度: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水资源的获取、利用和保护。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监管和执法的效果。
•建立水资源市场化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水资源供需关系,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以上就是解决京津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些措施。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各方的合作,才能保障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四章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四章 第一节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24f61d7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00.png)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 2016—2020年五年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地区将打 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构建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加快建设环首都公园,打赢 河北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安全联防联控体系,全面提高首都服务国际 交往的软硬件水平,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联动。 结合材料探究: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位置优势有哪些? (2)京津冀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2)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客运联程联运,主要城市之间实现交通“一
卡通”
路径
具体表现
有效地进行产业整合,在区域范围内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把北
京市和天津市市区内部以及周边的产业进行转移、扩散和优
化升级
北京地区首先要加快自身产业的扩散和升级 产业一
天津要加快老城区产业的转移扩散与转型 体化
河北地区要完成对京津转移产业的承接,并结合自身特色进
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路径
具体表现
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
交 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市 通 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 一 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 体 建成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5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化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换乘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 ) ①疏解首都核心功能,缓解“大城市病” ②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 市群 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④治理大气环境,改善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8e6f0b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4.png)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京津冀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意义及该战略的具体举措等方面展开介绍,旨在全面阐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
随着近几十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京津冀地区在交通、环境、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2014年,《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意见》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是为了疏解北京市的非首都功能,也是为了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方式,解决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不均衡、环境保护不力、交通拥堵等问题,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共同发展。
1.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全国的资源枢纽和产业集聚地。
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高效利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2. 深化区域一体化,构建全方位协同发展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深化区域一体化进程,构建全方位的协同发展体系。
通过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融合发展、人才流动等系列措施,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
3. 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城市协同发展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长期以来承载着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和城市病问题凸显。
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可以有效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推动城市间的功能分工与协同发展,有效提升首都北京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石家庄市参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石家庄市参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8ad8d61659eef8c75fbfb3c3.png)
步 完 善城 市节 水立 法 . 把 推 行 节 水 器
一
具 作 为 一 项 硬 性 规定 执 行 。
划 坚 持 水 资 源 配 置 与 经济 社 会 发展 相 适 应 :水 资 源 总供 给与 总 需 求 的动 态 平 衡 中 要 力 求 开 发 与 保护 、 源 与 节 流 、 开 供
庄 市 和 首 都 北 京 的 经 济 共 同 发 展 .近 期 在 确 保 全 市 工 业 和 城 镇 生 活 用 水 的 前 提 下 . 向 北 京 应 急 供水 。 岗南 、 壁 庄 两 可 黄
座 大 型水 库 9 %和9 %两 个 保 证 率 可 供 0 5
浇灌浆水” 的小 麦 节 水 高 产 灌 溉 技 术 . 大 力 发 展 平 原 区 大 田 节 灌 和棚 室 微 灌 . 解
决 好 投 入 机 制 问 题 .加 快 节 水 灌 溉 发 展 步伐 。 城 市 生 活和 工业 用 水 方 面 .认 真 执 行 计 划 用 水 制 度 .实 行 用 水 总 量控 制 和
北 京 水 量 ( 总 干 渠 ) 别 为 31 亿 m 、 人 分 .8 , 27 亿 m :预 测 到 20 年 .0 1 5 . 9 0 7 9 % ̄ 9 %两 1
有 限 的 水 资 源 发 挥 最 大 效 益 .保 证 石 家
设。 续分 阶段实施冶河 、 继 绵河 、 南 、 槐 磁
左 灌 区 续 建 配 套 与节 水 改 造 农 业 用 水 方 面 . 面 推 行 “ 浇 返青 全 不 水 , 时 浇 好 拔 节 水 , 浇 孕 穗 水 , 重 适 重 慎
的水 资 源 规 划 .围 绕 区 域 水 资 源 合 理 调 度 和优 化 配置 .进 一 步 加 强 调 水 输 水 工
浅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水资源战略
![浅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水资源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fc4af20f90c69ec3d4bb7504.png)
关键 词 : 津冀 都市 圈 ;水资 源 ;战略 对策 京
W ae eo r e ta g rmu iiaie f e lg T a jn n b i r vn e/ ul n trrs u css t yf ncp li o in , iniga d He e o ic/ Z oi g re o ts B j P Hu a A s at ein l e e p n ln fmu iiaie fB in , iniga dHe e Poic r n ld di h b t c:R go a d vl me tpa so ncp t so e ig Taj n b i rvn eaeicu e n te r o li j n
维普资讯
水 资 源 管 理
C IA WA E E OU C S 0 79 HN T R R S R E 2 0 .
浅谈京津冀都 市圈 区域水资源 战略
户 作 亮
( 利 部 海 河 水 利 委 员 会 ,3 0 7 , 天 津 ) 水 0 10
p y b i ae - a igs cey q ik n r r ae fa t cue c n tu t n rvd ae d ikn trt u a S l, ul w tr svn o it, uc e u a w tri rsr tr o sr ci ,po i es f r igwae or rlr — d l n u o n e
中图分 类号 :V2 34 T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0 l2 (0 7 0 一 0 4 0 10 一 1 3 2 0 )9 O 4 — 2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58c500d5f0e7cd1842536b2.png)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作者:马海龙来源:《商场现代化》2015年第04期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总体思路上应该统一思想、融合为本、协同为基、行动为要。
行动策略上要以区域协同制度创新为保障,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切入点,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一体化市场建设为主线,以产业合作为主攻方向,构建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产业为基础、社会参与的区域治理模式。
在推进协同中,应坚持规划先行,统领全局,打造“双城记”,带动区域发展,建立区域合作平台,构建区域协同长效机制,逐步推进区域协同。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战略,该区域的协同发展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支撑。
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1.联合为先,统一思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各方的联合行动,惟有联合,才能互利;惟有联合,才能共赢;惟有联合,才能发展。
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的阻隔,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产业的分割,打破市场的封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树立“区域”的整体观念,联合起来,协调行动。
2.融合为本,促进发展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
只有区域的融合才能推进区域的发展。
为此,既要推动空间的融合,又要实现产业的融合;既要推动城市的融合,又要实现农村的融合;既要推动生产方式的融合,又要实现生活方式的融合;既要推动体制机制的融合,又要实现资源环境和要素的融合。
3.协同为基,积极互动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涉及到“三地四方”的行政主体,同时还有企业、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群体。
因此,要充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首先建立利益表达机制,确保各方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其次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让各方都能享受合作带来的成果;还要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对利益受损方进行补偿。
在互信、互惠、互利、互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汇聚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
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88a87c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6.png)
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以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给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水资源的供应和合理利用。
一、加强水资源管理与调度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调度水资源,京津冀地区建立了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管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该机构通过建立水资源调度中心,实时监测和掌握水资源的供应情况,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加大水资源补给工程建设力度为了增加水资源的供应量,京津冀地区加大了水资源补给工程的建设力度。
其中,南水北调工程是最重要的一项工程,通过调水的方式,将长江水资源引入京津冀地区。
此外,还加大了水库的建设力度,增加水库的蓄水量,提高水资源的储备能力。
三、完善水资源价格和用水定价机制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京津冀地区完善了水资源价格和用水定价机制。
通过逐步提高水资源的价格,引导用户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
同时,对不同行业和不同用水用途的用户进行差别化定价,鼓励大水量用户进行节水措施,以减缓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京津冀地区积极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通过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改善农田灌溉方式,减少用水量。
在城市建设中,推广水-saving器具和设备,如节水洗衣机、节水淋浴器等,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和节水习惯。
五、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了保护水资源,京津冀地区加强了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加大了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禁止污染源和非法采砂等活动。
同时,积极开展水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质量。
六、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水资源配置京津冀地区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水资源的配置。
与上游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实现水资源的优化利用。
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与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169559f26c85ec3a86c2c5a1.png)
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与举措作者:王双董微微来源:《求知》 2019年第2期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京津冀三省市视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对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国家战略。
实施5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京津冀协同发展仍存在着城市群内部中小城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压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等问题,亟待通过进一步优化城市群结构体系、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基础设施领域深度合作、实现生态环境的共治共享、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加速京津冀协同进程、夯实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基石。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障碍1.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
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以城区常住人口为城市规模划分依据,京津冀城市群内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4个,人口在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4个,为邯郸、唐山、沧州、邢台,人口在300万到500万之间的大城市5个。
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布局不够合理,保定、石家庄两个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与京、津之间的差距较大,两市生产总值之和为北京的40%、天津的56%,两市人口规模总和与北京相近。
同时,特大城市与大城市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处于较低水平,城市网络发展需进一步完善,其辐射带动力仍需进一步强化。
中小城市的支撑功能相对较弱,制约了对区域内产业、人才和资源的承接能力。
京津冀都市圈尚未形成合理的劳动力分工与市场分工的多中心城市结构体系。
2.城乡之间、农村之间差距显著。
京津冀地区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一般认为,城乡收入比达1.4∶1,则城乡关系为最优状态。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相当于京津的48.95%和75.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约相当于京津的53.14%和58.33%。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破解区域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破解区域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f9529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1.png)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破解区域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协同升级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推动区域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区域问题,如产业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公共服务差距等。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一。
长期以来,北京作为首都,集中了大量的高端服务业和创新资源,而天津则在制造业和港口经济方面具有优势,河北则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层次相对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和不平衡,导致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为了实现协同发展,需要加强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北京可以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一些非核心的产业向外转移,为天津和河北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天津则可以利用自身的制造业基础和港口优势,加强与北京的产业对接,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和高端化水平;河北则应积极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要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区域的产业合作机制,促进产业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资源环境的约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在水资源方面,通过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工程,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同时加大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环境保护方面,建立区域统一的环保标准和监测体系,加强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共同治理环境污染。
此外,推动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破坏。
公共服务的差距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需要破解的难题。
北京拥有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而天津和河北在这些方面相对薄弱。
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需要加大对天津和河北的投入和支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https://img.taocdn.com/s3/m/7338ce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0.png)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协同发展的一种区域一体化战略。
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协同、环境协同等方式,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解决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环境压力过大等问题,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和意义1. 背景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巨大的经济发展压力和社会发展需求。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京津冀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瓶颈和挑战。
北京地区过度集中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导致其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负荷过大,人口压力过大等问题;天津地区重工业占比高,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河北省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2. 意义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1. 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的分工优势和互补性,通过加强产业链衔接、共享创新资源、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协同发展。
具体来说,可以加强产业创新链条的贯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整体产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地区产业的跨区域协同发展。
北京可以发挥其在高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天津可以发挥其在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的优势,河北省可以发挥其在重工业、农业等传统产业的优势,实现产业互补、合作发展。
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的区域联系,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京津冀地区需要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水路等方面加强合作。
加快京津冀地区高铁网建设,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加强京津冀地区公路网的互联互通;推动京津冀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便利城市间的通勤和流动;加强京津冀地区水路交通建设,利用黄河、运河等水运运输资源,建立起便捷的物流通道。
水利部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
![水利部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e13db1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8.png)
水利部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据水利部5月19日消息,为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切实提高区域水安全保障程度,水利部已印发实施惊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
《规划》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以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前提,以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流域区域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科学确定了2020年和2030年京津冀水利建设目标与控制性指标,提出了节约用水与水资源配置、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建设、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建设任务。
【总页数】1页(P4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部预算执行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利部预算执行考核暂行办法 [J], 无;
2.水利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支持湖北水利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办规计[2020]176号) [J],
3.水利部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 [J],
4.水利部印发《全国水利定点扶贫专项规划》 [J], 本刊编辑部
5.水利部印发《全国水利定点扶贫专项规划》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经济圈区域水资源合作的思路和重点
2013
京津冀区域水资源总体短缺,加强区域水资源合作,是推进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重要任务。
根据区域水情,结合国家南水北调总体战略,从四个方面推进。
一、拓展调水通道。
一是充分利用好南水北调中线来水,京津冀三省市共同争取多调水(一期调水规模57亿立方米),北京坚持17亿立方米二期调水目标;二是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调水量和调度、利用方案,重点解决沧州等地区地下水超采和白洋淀等南部地区湿地生态水源问题;三是争取把首都经济圈纳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供水范围,利用永定河引水,回补沿线地下水,改善沿线生态用水,增强张家口、廊坊及本市水资源保障能力。
二、强化水源储备。
一是建立优先利用域外调水,涵养本地水源的制度,通过来水调蓄、涵养,增加密云、官厅、潘家口、册田等水库蓄水,利用潮白河、永定河等地下空间储备战略水源;二是建立区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合作制度,以密云、潘家口两大水库蓄水量和京津两大城市用水需求为基础,统一调度储备水源;三是加强战略水源前期工作储备,按照区域一体化模式,研究海水淡化调度措
施,制定减少调水距离、降低扬水高程的优化方案。
三、完善合作机制。
一是结合区域生产力布局,完善京津冀合作机制,优化区域水资源调配,做好外调水、本地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及及海水淡化等多水源的合理调配;二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完善区域水权转让的制度和机制,按照《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确定水资源初次配置指标,明确调水指标转让的机制,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优化配置。
四、共建绿色通道。
一是把恢复永定河生态功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京冀联动增加永定河生态用水,结合京张冬奥会申办建设官厅水库生态库滨带,合理开发利用水面资源,建设跨省市生态旅游度假区;二是推进北运河水质还清,沿线实施退耕还湖,建设大面积生态湿地,提升河道生态功能,恢复京杭运河京津段通航,打造京津黄金水道,既丰富通州副中心城市功能,又增强京津双城之间的经济活力;三是利用引温入潮调水能力,扩大潮白河调水量和水面面积,扩大生态补水范围,逐步向下游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