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批判学派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2024年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2024年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2024年传播学概论读后感《2024年传播学概论》是一本开创性的传播学教材,作者对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

阅读这本书后,我对传播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让我对传播学的定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在社交与媒介环境中的信息交流和接收过程。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从经典的传播模型到现代的媒体环境,融入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其次,这本书强调了传播学的实践性。

传播学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作者列举了多个实际案例,说明了传播学在媒体、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传播学不仅仅是为了理解社会和媒体的运作规律,更是为了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这本书还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

作者详细阐述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这对我来说是极其有益的,因为研究方法是传播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进行有价值的研究。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传播学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数字传播、社交媒体等,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意识到,未来的传播学将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传播活动将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

这让我对传播学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总的来说,阅读《2024年传播学概论》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

我对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传播学的实践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传播学的发展前景有了更乐观的展望。

这本书不仅扩展了我的知识面,还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我相信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传播问题。

传播学概论整理范文

传播学概论整理范文

传播学概论整理范文传播学概论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以及相关理论的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传播行为无处不在,传播学概论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学概论研究的内容包括: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

传播过程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传递过程,其中包括信息编码、传输、接收和解码等环节。

传播媒介则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广播传媒和网络传媒等。

传播效果则是指传播行为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可以是认知效果、态度效果或行为效果等。

首先是传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的基本概念,如信息、媒介、受众等,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模型,如传播流程模型、双向传播模型等。

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分析传播行为提供了框架和思路。

其次是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媒介的类型、特点和使用方式,如报纸、电视、网络等,以及相关的传播技术,如摄影、音像、编程等。

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传播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再次是传播效果和传播评估。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行为对受众的影响,如信息认知、态度改变和行为转化等。

同时,也研究如何评估传播效果,确定传播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对传播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是传播伦理和传播政策。

传播学概论研究传播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信息真实性、价值取向等。

同时,也研究传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公共广告、传媒监管等。

伦理和政策的考量对传播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外,传播学概论还涉及到媒介与社会、文化与传播等重要问题。

媒介与社会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新闻媒介对公众观点的塑造、广告媒介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等。

文化与传播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如跨文化传播、文化冲突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系统研究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学科,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过程和现象的学科,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不同传播媒介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日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一、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1. 传播学的定义和特点2. 传播学的学科领域和交叉学科3. 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主要学派4. 传播学的发展阶段与关键理论5. 传播学的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二、传播过程和模型1. 传播过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传播模型的类型和作用3. 传播中的关键角色和互动关系4. 传播效果评估及其方法5.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过程和模型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2. 传统传媒与新媒体的异同3. 媒介效果研究与应用4. 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5. 传媒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四、传播伦理与法律1.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2. 媒体职业道德与责任3. 知识产权与传播的关系4. 媒体法律制度与规范5. 传播伦理与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五、传播研究方法与实践1. 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 调查方法与内容分析3. 实验研究与观察法4. 传播管理与实务5. 传播教育与传媒职业训练总结:传播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通过对传播学的起源、发展、媒介、伦理、法律和研究方法的全面介绍,使学生对传播学形成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深入学习和研究传播学打下基础。

同时,传播学的学习也涉及到实践和应用,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传播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将来进入传媒行业或相关领域做好准备。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传播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传播:传播是指个体、群体或组织通过符号(包括语言、文字、图像等)交换信息、观念、态度和情感的过程,旨在影响他人的行为、认知和情绪。

2. 媒介环境论:媒介环境论是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强调媒介技术在社会变迁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媒介即信息”,每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重塑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社会结构。

3. 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多个个体之间面对面或通过媒介工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过程,具有直接性、互动性和感情色彩浓厚等特点。

4. 把关人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后经怀特发展成大众传播理论。

该理论指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人物或机构,他们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控制,决定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大众视野,这些人物或机构被称为“把关人”。

5. 拟态环境:由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在其《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指的是由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建构出的一个并非客观反映现实,而是公众对现实世界的主观映像的环境。

二、填空题1. 传播学五W模式是由拉斯韦尔提出的,这五个要素分别是:谁(Who)、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hat effect)。

2. 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包括: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

3. ___________是传播的核心,决定了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方向。

答案:信息4. 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其中印刷媒介被认为是视觉和__________的延伸。

答案:触觉5. 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观点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倾向于支持大多数人的观点,形成一种意见的__________现象。

答案:集结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理论主要探讨了人们如何处理和理解信息?(C)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认同理论C. 认知平衡理论D. 媒介依赖理论2.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D)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拉斯韦尔D. 罗杰斯3. 下列不属于反馈机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是?(B)A. 调节信息内容B. 强化信息发送者的权威性C. 证实信息接收者是否正确理解信息D. 促进传播双方关系的发展4. 在媒介素养教育中,以下哪个能力最为基础?(A)A. 分析和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B. 使用数字媒体创作的能力C. 获取大量网络信息的能力D. 快速浏览电视节目的能力5. “地球村”这一概念出自哪位传播学者?(B)A. 施拉姆B. 麦克卢汉C. 戴维·桑德曼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传播学四大先驱的是(ABCD)。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传播学概论》一书原名《Media,Communication and Human》,中文直译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是威尔伯·施拉姆对他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一瞥》一书(同威廉·波特合作)的修订本,于一九八二年出版。

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传播学概论个人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学术著作的使命是传播高深的理论知识,一般是晦涩难懂的。

作为传播学的奠基者,威尔伯·施拉姆在构建传播学理论时,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从人们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规律出发,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写作,传播“传播”的真谛,使得这一理论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他认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是最好的传播方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来中国讲学时,他就对中国特色的“开会读报”现象大加赞赏。

他认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并不是排斥的,二者可以相互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大众传播媒介在迅速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一般需要上具有不可比拟的力量……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电影和报纸在满足不同的人们在不同时间的需要以及在一定时间仅为少数人感到的需要上则是效率甚低的渠道。

……但是,我们切不可认为个人之间的交流同通过媒介的传播是针锋相对、互相排斥的。

事实上,正如我们想力图指明的那样,两者之间的区别与界限是远没有那样清楚的。

大多数以说服、教育为目标的运动都力图把大众媒介同个人渠道结合起来,使其互相加强、互为补充。

”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运用。

《传播学概论》一书原名《Media,Communication and Human》,中文直译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是威尔伯·施拉姆对他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一瞥》一书(同威廉·波特合作)的修订本,于一九八二年出版。

该书对于人际传播元素的吸纳,在学术专著中是独树一帜的。

传播学概论(简版)

传播学概论(简版)
批判学派的主要观点
媒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受众商品化等。
3
批判学派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揭示传播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探究 传播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功能主义理论
01
功能主义理论
强调传播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探究传播与社会系统的关系。
02
功能主义的主要观点
传播对社会系统的维系、整合和适应功能。
03
播进行研究。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提 出了传播理论,并开始了系统
的传播研究。
传播学的学科特点
01
传播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 语言学等多个领域。
02
它注重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相结合,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深入 分析和解释。
03
传播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问题,旨在提高传播效果和改 善人际关系。
跨文化传播的机遇
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 合,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 间和机会。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
技术创新对传播学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 也在不断变化,对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融合发展的机遇
技术创新与传播学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传播学理论 的创新和实践应用,为信息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
和规律。
05
CATALOGUE
传播学的未来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内容海量,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 ,对传播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
机遇
新媒体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丰富 的数据和案例,有助于深入探究 信息传播的规律和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的挑战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归纳传播学概论是一门涉及人类传播行为与沟通的学科,对于从事媒体、广告、公关等相关行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在大一学习传播学概论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大一学习传播学概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研究的是人类传播行为,包括信息传递、意识形态传播、文化传播等。

传播学的定义是指通过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的规律性、机制性、效果性的研究。

研究对象包括传播的源头、传播的媒介、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

二、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有多个理论体系,其中包括:1. 传播模式理论:传播模式理论主要研究传播的整体模式、传播的过程和结构。

2.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主要研究传播活动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

3. 传媒与社会理论:传媒与社会理论主要研究传媒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4. 大众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理论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

三、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与责任在传播过程中,有多种角色与责任,包括:1. 传播者:负责信息的发送和传递,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受众:负责接收和解读传播信息,要理性、明辨和判断。

3. 媒介:作为信息的承载器,要确保信息的忠实传递。

4. 社会:负责监督传播过程,维护传播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四、传播媒介与技术传播媒介与技术是指用于信息传播的各种媒介和技术手段,包括:1. 印刷媒体:如报纸、杂志等,是最早的传媒形式。

2. 电子媒体:如电视、广播等,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3. 数字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是现代传媒发展的新趋势。

4. 移动媒体: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是传媒技术的新应用。

五、传播伦理与法律传播伦理与法律是指在传播活动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包括:1. 信息准确性:传播者应该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

2. 个人隐私:传播者应该尊重个人隐私,不侵犯他人权益。

3. 著作权保护:传播者应该尊重著作权,不侵犯他人的创作权益。

[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

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

他们从石器时代走出来,在一千二百年前乘着用最简陋的工具制作的独木舟到达这里。

他们从东南亚出发,带着信奉的神、孩子和食物,在浩瀚的大洋上,从一个岛屿飘伯到另一个岛屿,以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生存能力与风、水和泥土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似乎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五千年漫长岁月的旅程于一千二百年前来到夏威夷。

他们在这个熔岩的岛上登陆,撒下他们的种子,播下他们的文化,把这块土地归为己有。

那些最初的夏威夷人已经是灵巧的传播者。

他们能够看懂天空中和海浪中的信息,利用这种信息来航海.他们已有发展得很好的语言,虽然能在图画和雕刻中记录下来某些信息,但实际上还不能把语言写下来。

不过,他们利用口语作为有力的工具,用口说的语言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政府和美满的家庭生活。

他们令人不可思议地表达了微妙的想法和关系。

他们说服别人跟他们航海到很远的地方去,在别人沮丧气馁的时刻消除别人的疑虑。

他们带着所有的航海经验知识,信仰、仪式以及他们想要保持和不用书写的形式传给子孙的生活习俗,他们在夏威夷登陆,感到地球的震动,看见山里的浓烟和火焰以后,他们得到了帮助他们认识“火之女神佩莱夫人”的信息,因此他们还知道了怎样通过祈祷以及祭祀和舞蹈同女神交流。

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但是,且慢。

"他们知道同女神交流,"这是什么意思?批评家兼哲学家肯尼思·伯克一九三五年向出版社送去一部著作时。

他提议用《传播学概论》作书名。

出版商否决了这个书名。

他说,读者看到COMMUNICATION(传播)这个词会以为是论述电话电信的书!这就是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怎么会定名为《永恒与变化》的经过。

我们不能责备一词多用,尤其是一个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的词语,但是,我们起码应该弄清楚,在我们使用传播这个词时,我们说的是什么。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

传播学概论大一知识点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学科,旨在探讨信息的发出、传递和接受,以及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和效果。

作为传媒与新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传播学概论向学生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实践应用。

下面是关于传播学概论的大一知识点概述:一、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

随着大众媒体的兴起与社会变革的加速,传播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传统传播理论、批判理论和新媒体传播研究等多个阶段。

二、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传播:是信息从一个发送者传递到一个或多个接收者的过程。

2. 传播媒介: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3. 传播对象:是信息传递的目标,可以是个人、团体或大众。

4. 传播效果:是信息传递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包括认知、态度和行为层面等。

三、传播学的理论模型1. 传播源-信息-受众模型:强调传播过程的三要素,即传播源产生信息后,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影响受众的认知和行为。

2. 线性模型:认为传播是单向线性的,信息从传播源到受众的过程,受众被动接受信息。

3. 反馈模型:在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反馈,认为受众对信息做出反应,并将反馈传递给传播源。

4. 双向模型:强调受众的参与和互动,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受众也会产生反馈和影响传播源。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数据和实证分析,验证和解释传播现象和规律,主要运用问卷调查、实验和观察等方法。

2. 人文研究:注重对文本和符号的解读和理解,运用语言学、符号学和社会学等方法分析传播内容和文化现象。

3. 大数据研究:通过海量数据的分析,揭示信息传播的模式和规律,运用计算机科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

五、传播学的实践应用1. 媒介与传播实践:媒介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广泛应用于广告、新闻、公关等传播领域。

2. 社交媒体与网络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和网络传播成为传播学研究的热点,涉及网络舆情、社交网络分析等方面。

传播学概论-PPT

传播学概论-PPT
李彬 《传播学引论》
许静《传播学概论》 张国良《传播学总论》
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
第一节 何为传播
一 人类传播简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传播与信息
三 信息社会
第二节 传播学概述
一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传播学的学科架构
三 两大学派
四 精神交往论和马义传播观
传播媒介演进史: 保罗· 莱文森《软利器》
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 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 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 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 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 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 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 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 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哥伦布航海报道的第一篇印刷品是一份8页的小册 子,成为1492年的畅销书。拉丁文、法文、西班
牙文、托斯卡纳文版本相继印发,印刷品激起的对 新世界的兴趣难以遏制。
《软利器》
电子媒介,广义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
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手机等, 也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 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 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 后7分钟。”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也是传播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成的知识体系,它将为学生起到知识向导、学科理论铺垫以及开拓视野的作用。

本课程系统讲授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形态,以及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传播学研究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人类信息传播的过程及模式,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于大众传播的相关理论,包括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效果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和运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传播技巧,明确传播与信息、传播与符号的关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今后在实践中自主运用传播策略与传播技巧的创新能力。

二、参考书目
1、《传播学原理》,张国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传播学概论》,孙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传播学概论》,李凌凌,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4、《传播学通论》,戴元光、金冠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三、课程内容。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

《传播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的概念: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的社会科学学科。

- 传播的本质:传播是信息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基础。

2.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信息的概念、特性、分类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

- 符号:符号的定义、功能、类型及其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 传播过程:传播的模型、要素(如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及其相互作用。

- 传播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等环境因素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二、传播学的发展历程1. 创立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等。

- 里程碑事件: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5W传播模式。

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理论发展:两级传播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

- 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

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学科交叉:传播学与文化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融合。

- 技术影响: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播学理论的影响。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调查法:问卷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田野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内容分析法:编码、分类、量化内容特征。

2. 定性研究方法- 深度访谈法:访谈技巧、数据整理与分析。

- 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的应用。

- 案例分析法:案例选择、数据收集与分析。

3. 混合研究方法- 方法论: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原则。

- 实践应用:如何在实际研究中运用混合方法。

四、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发展现状- 学科建设:传播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研究成果:我国传播学者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探索。

- 行业应用:传播学理论在新闻、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应用。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新祥旭教育.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新祥旭教育.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施拉姆《传播学概论》电子版(仅有前11章)名:传播学概论作者: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翻译:李启,周立方目录序言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 (1) "传播"的含义------------------------- (2)传播的开端--------------------------- (5)语言的产生--------------------------- (7)文字的产生--------------------------- (10)大众媒介的产生----------------------- (14)第二章传播起什么作用-------------------- (20)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看法--------- (25)传播的社会功能----------------------- (31)小结传播对人类的功能--------------- (38)第三章传播过程-------------------------- (40)信息的性质--------------------------- (41)传播关系----------------------------- (45)传播关系的双向性质------------------- (48)传播契约----------------------------- (49)传播行为----------------------------- (54)电路和行为--------------------------- (58)小结传播怎样起作用----------------- (62)第四章传播符号-------------------------- (65)符号的性质--------------------------- (67)非语言符号的性质--------------------- (74)第五章传播代码-------------------------- (86)语言符号和代码及沃夫--萨皮尔假设----- (89)语言的若干问题----------------------- (94)第六章传播途径:谁同谁谈话-------------- (104) 广角镜------------------------------- (106)传播途径的几种型式------------------- (108)为什么要这些途径--------------------- (111)有关选择的公式包会什么内容?--------- (116)第七章传播媒介:大众与个人的------------ (121) 渠道的朴素心理学--------------------- (123)两级传播论--------------------------- (130)麦克卢汉学说------------------------- (135)结论--------------------------------- (141)第八章大众媒介的深广度------------------ (143)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146)媒介的财源--------------------------- (149)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 (155)第九章发送者、接收者与挑选过程---------- (160) 新闻的选择--------------------------- (161)大众传播的传播对象------------------- (166)生活中的特定方式--------------------- (166)趣味的表现形态----------------------- (171)教育与媒介的利用情况----------------- (174)第十章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179) 有关控制的实际问题------------------- (189)社会控制的某些其他侧面--------------- (195)第十一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一)---------- (198) 第十二章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二)--------- (219) 亚里斯多德模式。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篇一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这感觉,真的是一言难尽啊!你说这传播学,以前我觉得不就是传个消息嘛,能有啥大学问?可读了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施拉姆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导游,带着我走进了传播学这个神秘又复杂的世界。

也许你会问,这书到底有啥特别的?我觉得吧,它就像是一个装满宝藏的宝箱,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宝贝。

书里那些关于传播模式、传播效果的论述,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传播是这么回事儿!”比如说其中提到的人际传播,我就想到自己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这不就是最直接的人际传播嘛!有时候一句话能让朋友开心半天,有时候又可能不小心惹人家生气,这传播的效果还真是难以捉摸呢。

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有犯迷糊的时候。

那些复杂的理论和概念,让我觉得脑袋都要炸了!我就在想,这传播学咋就这么难搞呢?可能是我太笨了,还是施拉姆老爷子太厉害了?但不管怎么说,读完这本书,我对传播学算是有了新的认识。

这一路读下来,虽然有点累,有点迷茫,但也收获满满。

你说,这是不是也挺好的?篇二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哎呀妈呀,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可把我给“折腾”惨了!一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翻开这本书,想着能轻松搞定它。

结果呢?我发现自己简直是太天真了!这书里的内容,那叫一个深奥,就像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

不过,你还别说,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就像探索一个未知的宝藏,虽然过程艰难,但每发现一点新东西,都能让我兴奋不已。

施拉姆在书里讲的那些传播的要素和过程,让我不禁想到我们每天的生活。

比如说发个朋友圈,这也是一种传播呀!我们想表达自己的心情、想法,希望得到朋友们的关注和回应。

也许有人会点赞,也许有人会评论,这不就是传播的效果嘛。

但是,读着读着,我又产生了疑问。

这传播学的理论在现实中真的能完全适用吗?我觉得可能不一定。

毕竟,人的情感和行为那么复杂,怎么能简单地用理论来解释呢?有时候我会想,施拉姆是不是把传播学想得太理想化了?但转头又一想,人家毕竟是大师,肯定有他的道理。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1.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40年代的美国〃传播学诞⽣在美国的原因①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业最发达的国家②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由的科研氛围以及雄厚的物质技术⼒量使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③1933年,德国的纳粹执政后,⼤批欧洲学者逃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传播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第⼀、这是⼀个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命的时代,两次世界⼤战相继爆发,交战国纷纷利⽤各种传播媒介进⾏⼤规模宣传第⼆、⼆战前⼣的美国已经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学习传播学的意义第⼀,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第⼆,有助于以⾼传播决策的科学⽔平;第三,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2.四⼤奠基⼈及贡献〃拉斯韦尔(政治学家),:从政治⾓度研究传播学(1902-1977)博⼠论⽂《世界⼤战期间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三功能)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⑴环境监视功能(帮助⼈们了解把握环境的变化保证⼈类社会的⽣存与发展环境监视是⼤众传播的最主要功能)⑵社会协调功能(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⑶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将前⼈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赖特的“四功能说”:第⼀,环境监视;第⼆,解释与规定;第三,社会化功能;第四,提供娱乐施拉姆把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归⼊整治功能的范畴,⽽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般社会功能的范畴。

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表现: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功能的“⿇醉作⽤”负⾯功能:⿇醉功能拟态环境歪曲环境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实现环境的“镜⼦“式的再现,⽽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选择,加⼯,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们提⽰的环境。

《传播学概论》课件

《传播学概论》课件
传媒对社会动态和社会变革有 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媒与社会影响
传媒的种种行为和模式会对社 会产生各种影响。
第五章:传播与技术
1
传媒与互联网
2
互联网对传媒带来的变革是历史性的。
3
传媒与用户体验
4
传媒要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才能保 持竞争力。
新技术与传播
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传播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传媒与数字化
第二章:传播理论
认知一致理论
了解认知一致理论有助于理解信息接受和传 播的过程。
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是人类行为和情感调节系统的基础。
媒介效应理论
媒介效应理论研究了媒介对人们看世界的影 响。
第三章:传播与文化
1
文化障碍
2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
流的障碍。
传播学概论
本课程是传播学领域的入门课,涵盖了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文化、社会、 技术以及媒介批评等内容。
第一章:传播学基础
传播过程模型
了解传播过程模型是理解信息 传播的起点。
传播媒介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媒介对信息的传递 和传播起到不同的作用。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最 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数字化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六章:媒介批评
媒介伦理
媒介伦理是媒介从事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
媒介政治正确
媒介在报道新闻和事件时,需要遵守政治正 确的原则。
媒介道德
媒介道德是指媒介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需 遵守的道德规范。
网络文化与媒介批评
网络文化的出现,给媒介批评带来了新的挑 战。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了解各种传播媒介和技术的特点 和影响,掌握数字媒介和社交媒 体的应用方法。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掌握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基本原 则和方法,培养沟通和协作的能 力。
结语
祝每一位同学在本课程中有所收获 希望大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下次见!
了解传播学的发展历史和 研究对象,掌握传播学的 基本概念和定义。
2 传播过程和媒介
了解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 节和影响因素,掌握媒介 的种类和特点。
3 传播心理学
了解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和 接受方式,掌握有效传播 的心理机制。
教学成果
学会批判思考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逻辑,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了解媒介和数字化时代的 影响
2
3
第三章主题:传播心理学
第四章主题:媒介组织与管理
4
教学方法
• 课堂讲解 • 案例分析 • 小组讨论 • 课程作业 • 考试
课程评估
1
作业
定期布置课程作业,以帮助学生复习课
生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对待每个
活动环节。
3
考试
定期组织考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 堂内容。
课程重点
1 传播学的历史和定义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 件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和意义在人类社会中传递、交互及其中达成的意义的学科。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带您一起了解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定义。
课程目标
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了解传播学中的各种概念和实践方法
理解传媒如何塑造社会和文化
课程大纲
1
第一章主题:传播学概论
第二章主题:传播过程与媒介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2024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传播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规律和原理。

本文将通过梳理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大纲,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这个教学大纲,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的传播学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文内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1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1.2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和任务1.3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4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传播学的理论体系2.1传播学的理论构建和发展过程2.2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范式2.3传播过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假设2.4传播效果理论及其实证研究2.5传播媒介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三、传播媒介与技术3.1传播媒介的分类与特点3.2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3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3.4传播媒介的道德与伦理问题3.5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媒介研究四、传播过程和传播行为4.1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源、信息受众和信息载体4.2传播行为的基本要素和模式4.3传播效果的评估与影响因素4.4传播环境与社会影响力4.5传播反馈与传播管理五、传播学的应用领域5.1广告传播与公共关系5.2媒介环境与民众心理5.3社会问题的传播与解决5.4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5.5传播政策与传播战略总结:通过对传播学概论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且实用的学科。

通过深入学习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传播媒介与技术、传播过程和传播行为、以及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与实践应用。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传媒环境,提升传播能力和素养,为未来的传播研究和传媒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概论》教学大纲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本大纲适用于广告学本科专业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一门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大众传播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讲解大众传播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与规律;系统讲解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大众传播学知识和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的大众传播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

2、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

2、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本课程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又与《广播电视概论》等课程密切相关。

(四)学时、学时分配安排本课程51学时,每周3学时。

(五)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本课程采用通常的课堂教学方式,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加入适当的传播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多讨论,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2课时)1、信息、传播、社会信息、社会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以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2、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

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2课时)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1、符号的定义和功能2、符号的类型3、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1、意义的定义2、符号意义的分类3、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2课时)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1、人类传播2、人际传播3、群体传播4、组织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基本过程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2、传播过程的特点3、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4、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第四章大众传播(8课时)第一节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1、大众传播的定义与特点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1、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2、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3、电视媒介与大众传播4、网络与大众传播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1、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2、大众传播与社会影响3、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6课时)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2、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1、传播者与大众传媒2、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3、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第六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2课时)第二节传播制度与传媒控制1、传播制度2、媒介控制第三节媒介规范理论1、极权主义理论2、自由主义理论3、社会责任理论4、民主参与理论5、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6、社会主义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第七章大众传播的受众(10课时)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1、“大众”的概念2、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3、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第二节其他几种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作为“市场”或“消费者”的受众3、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受众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1、“使用与满足”研究2、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3、“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第八章大众传播的效果(14课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及其历史1、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和层面2、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早期的“子弹论”“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第二节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和制约因素1、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2、传播技法与传播效果3、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第三节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理论1、“议程设置功能”假说2、“沉默的螺旋”假说3、“培养”分析4、“知沟”假说第九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5课时)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1、国际传播2、全球传播3、全球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论争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结构的不平衡2、“世界信息新秩序”论争及其发展阶段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中的若干重要课题1、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2、信息主权问题3、文化帝国主义问题四、参考书目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2、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3、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年10月4、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5、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6、希伦 A 洛厄里、梅尔文 L 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5月(王志永编写)《传播学概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广告学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考核学生对《传播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的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考试内容: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以及社会传播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和学科开创者、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了解人类传播的四个历史阶段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步骤规划。

了解物质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

考试要求:1、识记传播、信息社会、传播学等名词概念2、识记传播学的诞生地及产生背景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的奠基人的创立者3、领会传播学与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区别4、掌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考试内容:符号的定义和功能、信号与象征符的区别、意义的定义及其分类、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概念及其特征、情境意义、象征行为。

考试要求:1、识记传播学中的信息概念、符号的定义2、掌握符号的分类标准;非语言符号的类型和作用3、理解分析什么是情境意义、象征行为。

第三章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考试内容: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过程的特点、“5W”模式、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类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群体意识与群体规范、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组织传播的概念及其特点,认识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

传播过程的理论,如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考试要求:1、识记传播的基本模式;反馈的概念;编码和译码的概念;2、掌握拉斯韦尔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系统传播过程模式的主要内容;3、领会大众传播系统过程的内容。

第四章大众传播考试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拉斯维尔、施拉姆等人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代表性观点。

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的定义。

正确认识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对社会信息环境、人的行为的突出影响。

大众传播诞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对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不同观点。

考试要求:1、识记大众传播、信息环境、拟态环境的定义;2、理解掌握拉斯维尔、施拉姆等人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代表性观点。

3、了解大众传播诞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理解分析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以及大众传播对社会信息环境、人的行为的突出影响。

第五章大众传播媒介考试内容:1、重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者的概念及其特点,2、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要点,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3、分析“把关人”理论及新闻媒介“把关过程”的实质。

考试要求:1、识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者的概念及其特点2、理解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要点,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3、分析“把关人”理论及新闻媒介“把关过程”的实质。

第六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考试内容: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媒介规范理论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的变化过程及其背景;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与公益性,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我国的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方面。

了解受众对传媒进行监督的主要手段,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类型。

考试要求:1、识记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2、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我国的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方面。

3、领会受众对传媒进行监督的主要手段,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类型。

第七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考试内容:掌握大众、受众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基本权利,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的基本类型。

认识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大众社会成立的条件。

理解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以及“受众即市场”的观点。

正确认识个人所处的社会条件对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

了解“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及其含义,以及“使用与满足”的不同类型。

考试要求:1、识记受众的含义及分类2、掌握受众的选择性行为的表现,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受众的权利,受众调查的方法3、领会受众研究的主要理论。

4、联系实际理解受众开发的现实意义。

第八章大众传播的效果考试内容: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和层面,子弹论、“有限效果”论、传播流、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两级传播、“补强”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等名词概念。

掌握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理解受众自身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

认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

理解“沉默的螺旋”假说,认识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三者的关系。

掌握“培养分析”的基本观点,以及“知沟”假说及其现实意义。

考试要求:1、识记概念:传播效果、子弹论、“有限效果”论、传播流、政治既有倾向、选择性接触、意见领袖、两级传播、“补强”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警钟效果。

2、了解掌握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理解受众自身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

3、认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

理解“沉默的螺旋”假说,认识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三者的关系。

掌握“培养分析”的基本观点,以及“知沟”假说及其现实意义并能对以上理论进行综合分析。

第九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考试内容:国际传播的概念,全球传播的概念及其特点。

国际新闻选择中的价值标准,信息主权及其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认识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信息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态及其性质,“世界信息新秩序”论争,冷战后霸权主义的主要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