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一节掌握小说线索
小说线索知识点总结
![小说线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32de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7.png)
小说线索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线索的概念小说线索是小说情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故事的主要情节、事件、人物关系和发展走向。
线索的设置对于整个小说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线索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保持对小说的持续阅读。
二、线索的分类1. 主线:主线是小说情节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小说发展的核心。
主线通常围绕着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展开,贯穿整个故事情节,是整个故事的主线索。
2. 支线:支线是在主线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次要情节,通常用来丰富小说的内容,增加故事的可读性。
支线通常与主线有一定的联系,但又能够独立存在,并不影响主线的发展。
3. 转折线:转折线是小说情节中的转折点,是故事情节的关键部分。
转折线的设置能够为整个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和紧张感,让读者不断保持对故事的关注。
三、线索的设置原则1. 逻辑性原则:线索的设置应该符合故事情节的逻辑,不能脱离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设定。
线索的发展应该合乎常理,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2. 渐进性原则: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线索的揭示应该是渐进的,不能一下子揭露所有的情节,否则容易让读者失去好奇心。
3. 联系性原则:不同线索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联系,不能孤立存在,否则容易让情节显得零散,让读者无法理解。
四、线索的运用技巧1. 预示性暗示: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使用预示性暗示,为故事的发展制造悬念和神秘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突破性披露:在一些关键的转折点上,可以适当地使用突破性披露,将之前埋下的线索一一揭示,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感,增加小说的戏剧性。
3. 转换性发展: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使用转换性发展,即在主线和支线之间进行转换,增加故事情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五、小说线索的作用1. 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好的线索能够增加小说情节的吸引力,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丰富故事的内容:线索的设置能够丰富小说的内容,增加故事的可读性,让读者有更多的阅读享受。
小说结构知识:小说中的线索如何连接
![小说结构知识:小说中的线索如何连接](https://img.taocdn.com/s3/m/e536f3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b.png)
小说结构知识:小说中的线索如何连接小说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来表达作家的主题和思想。
而在小说中,线索的连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从线索的定义、分类、连接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什么是线索?线索是指小说中的事件、场景、对话、暗示等元素,它们构成了故事情节的基础。
在小说中,线索的种类非常繁多,比如主线、支线、描写线、隐喻线等。
主线是故事情节的核心,它贯穿整个故事,用来阐述小说的主题和主要的事件发展。
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恋情就是主线之一,它贯穿整部小说,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点和内容之一。
支线则是故事情节的次要部分,但是它也很重要。
比如在《红楼梦》中,探春和妙玉的关系是一个比较鲜明的支线,它与主线联系紧密,但并不影响主线事件的发展。
描写线是一个故事中的独立部分,用来详细描写人物、场景、心理状态等。
比如在《水浒传》中,关于武松打虎的描写就是一个描写线,它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松的人物形象和成长过程。
隐喻线则是一种隐含的线索,通常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理解。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几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就是隐喻线的典型案例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如何正确地连接线索。
首先,要保持线索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不能发生明显的跳跃和矛盾。
其次,要注意将主线和支线进行合理的衔接和交错,以保证整个故事的紧凑和完整。
再次,要注意描写线和隐喻线的嵌入,可以在主线和支线之间穿插一些描写线或隐喻线,来进行适度的缓冲和变化。
最后,线索的连接也需要作家在文学技巧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比如可以使用叙述手法、对白、形象描写、色彩运用等手法,来加强线索之间的联系和情感表达。
总之,正确连接线索是小说创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创作者实现作品完美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线索安排,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从而更好地享受到文学的精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小说阅读之小说线索、情节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小说阅读之小说线索、情节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f0254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03.png)
题思想的作用。
构成:主要命题形式有: (1)概括全文或部分情节。
(2)分析某一重要情节的作用。
(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常考题型: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温馨提示:概括小说的情节, 可以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怎样”的格式加以概括;有时次要成分可以省略, 但一般需保留“何人+做何事+何结果”三个主要要素。
4.分析鉴赏某个情节的作用: 主要从该情节对人物形象、主题、其它情节、构思的作用等方面入手。
(1)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来看: 一定的情节能够表现一定的人物形象。
(2)从对其它情节、构思上来看:在开头的故事情节可以起到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中间可能有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在结尾可能有交待故事的结局、照应上文、构思精巧(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等作用。
(3)从对小说的主题方面来看: 情节是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
【例题精讲】(一)贼道余显斌那年, 雪很大, 雪花一片一片向下拍。
王小义坐在炉火前, 伸着双手烤火。
突然“啪”的一声, 飞进一个纸蛋。
王小义知道, 买卖来了。
王小义是盗, 说白了, 就是贼, 身手很高, 三十年来, 没落过网。
之所以如此, 是他有一套周密的计划。
王小义做贼, 有踩探的, 销赃的。
生意做成, 三七分成。
没人担心王小义食言独吞, 在贼界, 王小义贼德很高, 口碑甚好, 从未发生此事。
因而, 谈起王小义, 赋们都一翘手指, 道: “王哥, 高!”这次送信人在信中详细指出了银子所在地方, 而且画了地图。
当然, 信中没有忘记告诫, 自己那份, 藏在月亮洞内, 月明之夜, 自己去拿。
纸中, 还包了一个玉饰, 碧绿的玉鱼儿。
信中特地嘱咐, 偷了银子, 把玉鱼儿放下。
王小义火不烤了, 也没心思坐了, 出去了一趟。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把握线索PPT课件
![初中语文知识精讲课程把握线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5156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a.png)
(完整版)小说线索
![(完整版)小说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38fd4d775727a5e9856a61fc.png)
《一个人的遭遇》
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变化
1.开端:“我”从俘虏营逃回后,很激动,设法与妻子、女儿取得联 系,得知的消息却是她们已经死去,眼前一片黑。
2.发展:“我”找到儿子,正憧憬着将来和儿子在一起的美好生活时 却传来了儿子阵亡的噩耗,心痛、断裂。
3.高潮:“我”痛失爱子之后,又意外地遇到一个战争中的孤儿,收 养为自己的“新儿子”,对他百般呵护,心轻松、光明、快乐。
暗线:
2.暗线,
1.作品中(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要间注接意呈侧现面出描来写的的线人索物。
2.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
和文章更深层次的 主旨方面的东西。
3.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
举例:《药》明线:华老栓夫妇给儿子买人血馒头治病。 暗线:革命者夏瑜被捕、抗争及被杀害的过程。
❖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守明与未婚 夫分别后见一黑影,大吃一惊,原来是母亲,这一既在情 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情节就颇具匠心。
❖ D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 的”“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等日常生活语言的 大量使用,更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未婚夫和守明约 会时随意把鞋插进口袋,分手时又主动与守明握手,表明 他虽是一个农村青年却有现代意识。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 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守明犹如一块未经雕凿的璞玉,晶莹剔透、 洁白无瑕,她内心淳朴,有着热烈的爱情。②守明 单纯又略带娇羞,对于爱情抱有一种严肃甚至神圣 的态度。③守明在生产队干活时,用纱布包手,洁 净但是羞涩地纳鞋底的情节也表现了主人公单纯又 略带娇羞的性格。④守明对她心中那个男人的爱更 多的是渴望被爱,守明的羞涩实际上更包蕴着对 “被爱”的渴盼。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线索+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线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988f1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07.png)
●四、【题型示例】 ●①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有什么好处? ●②小说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③小说第×段写到“……”,有什么作用? ●④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五、【典题呈现】
《马兰花》
李德霞
1.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
分析。(6分)
梳理小说脉络层次
马兰花得知麻婶得病后发呆 到医院看望未提600元钱的事 对丈夫常拿600元钱说事很伤心 读麻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
●三、教材链接 明线:林冲巧遇李小二,买刀寻仇,赴草料场, 山神庙手刃仇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暗线:陆谦来到苍州,贿赂官营、差拨,设计 火烧草料场,谋害林冲,山神庙阴谋败露被杀。
主线: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成长变化(大卫的 ●《大卫科波菲尔》 成长史)
副线:米考伯一家负债、被追债、入狱又最终 的自由的故事(处于困境中的米考伯夫妇) ●《荷塘月色》 明线:“我”的行踪:家--小煤屑路--荷塘--家 暗线:情感变化:忧---喜---忧
①以人物(人物的活动)为线索。如鲁迅作品《孔乙己》 (1)小说 以"我"——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的线索安排 ②以物品为线索。即所谓的“物线法”。如莫泊桑的小说
《项链》、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等等。 ③以事件为线索。如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变色龙》以警官 奥楚篾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叶 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即以“卖米”这个中心事件为线 索。 ④以空间 ⑤时间 ⑥情感
3、辐射型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是通过作者的视角来发射的, 是以一点放射出多条束状的线索。特点是常用在 某个主要人物的幻觉、追忆或意识的流动中,偏 重于情绪化。
高考小说阅读 第一讲
![高考小说阅读 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f705f9d2998fcc22bcd10d5a.png)
2.情节结构安排 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者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一般有 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 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 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 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 中,俗称为“欧·亨利式手法”。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 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其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小说情 节的生动性。此外还有首尾呼应式,倒叙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等。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 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 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 到门口。
大忌,我有把握保证命中率,所以由着他表演。趁着一股人正多,他手 脚有些不利索地丢了碗筷便往门口挤。这样的演技差得要命,所以老婆 怒目圆睁,露出一副女屠户的架势,撸起袖子就要上去揪他。我制止了 老婆的鲁莽,示意她看形势。那两个平时不知辛苦不计工钱的女学生打 着掩护,一个反常地慢腾腾地收拾着碗筷,一个大声嚷嚷着安排新进来 的几个学生落座。
4.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 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埋下伏笔:借项链 时主人一口答应,珠宝店老板说他只卖过盒子,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 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一小说技法提分点19把握线索脉络,梳理小说情节课件
![江苏高考语文专题一小说技法提分点19把握线索脉络,梳理小说情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8de161336c1eb91b375d24.png)
一、主要情节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火夫的生活。他是一个老实忠厚的人,总给人一种呆呆的感觉。 他喜欢安静的生活,在战争中总希望赶快开战,快点结束这一切。他是一群小鸡的 妈妈。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火夫。
二、叙事线索
插军旗 三、文章脉络 ①段交代十年前会明在三十三连时“插军旗”的经历。 ②—⑥段黄州前线会明的积极表现,表现了他渴望仗赶快打起来以及爱慕虚荣的特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
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 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 气,走进哨兵旁边,问:“ 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 没有。”“ 我好像听 见枪声。”“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 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碎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 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和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
说”来分析;第二处,可以联系前面会明的表现分析。
答案 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
4.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答案 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在喂鸡的行为
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
快乐;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2.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答案 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战争如拖到六
月,死伤士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
3.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怎样把握文章线索ppt课件
![怎样把握文章线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fbdef35f0e7cd1852536cb.png)
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
2021精选ppt
2
文章线索的作用
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 完整严谨。这是明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 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 了一个很巧妙的切点,但有时会有双线 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既处处相关 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线索的难 点!
2021精选ppt
3
线索设置的几种方式:
成了一幅感人的图画。 2021精选ppt
6
7、以独特词语为线索。 作者刻意设计的某种关键性 的独特词语也可以成为文章的主线。如茅盾的《风景 谈》,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北高原广阔的大自然的背景 下,作者描绘了六幅人物画,每一幅画面之间穿插了 简短的议论文字,把“人的活动”当作“风景”来赞 美,用“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样的语 句贯串全文,并随着画面的推进深化了这一主题。如 果将上述语句当作全文的主题线来认识,自然并无不 可;但作者刻意强调的独特词语“风景”,对于读者 来说,更有吸引力。每一次穿插,都用“风景”二字 紧紧扣住,反复吟味,既连缀全文,又贯串全文,以 此作为全文的主线,应该说是最好不过的。
1、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经一个具体的实
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
来展开故事情节。如萧乾的《枣核》一文,用“枣核”
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
核”“说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如《羚羊木雕》
2、以人物为线索。有些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变
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
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把思想感情贯注于
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章的线索。再比如,
在《珍珠鸟》这一课中,就是以“珍珠鸟”对人态度
(完整版)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295ecd336c1eb91a375def.png)
小说阅读相关知识点第一板块:分析综合一、分析小说的人物1、归纳: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等(3)白描、对比、衬托2、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3、答题模式常见问法:(1)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2)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答题方法:直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答题形式:XXX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一般用判断句。
二、分析小说的环境1、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房屋陈设)。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特点。
(5)、暗示(决定)人物命运。
(6)、深化主题。
(7)、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构成人际关系的次要人物)。
(8)、小说外在视角的承担者(如果主要人物的交代是通过他完成的)。
2、自然环境: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自然环境的特点】高考考过场景特点:宁静、和谐、肃穆、静谧、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小说阅读----了解线索特点,赏析构思技巧
![小说阅读----了解线索特点,赏析构思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be6ef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d.png)
小说阅读----了解线索特点,赏析构思技巧2010高考:小说阅读----了解线索特点,赏析构思技巧【考纲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说明》要求在文学类作品阅读中,能够“分析作品结构”。
小说结构的重点是小说的线索和层次。
小说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小说层次就是小说结构,常见小说结构都是从情节的发展来划分,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谋篇布局的用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发展过程、把握文章主题不断深化的进程。
所以赏析小说构思技巧需要从小说层次入手。
【分析小说思路的考点】小说在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时,往往会在如下二个方面设置考题:一、线索方面: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2、分析小说的线索特点。
二、结构思路方面:1、小说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2、小说中写这个情节(或人物)有什么作用?3、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4、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有什么作用?5、小说中人物的起名有什么用意?【分析小说思路的主要知识点】一、线索方面:1、小说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解析】一般来说,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中心词。
例如《名师大讲堂》P193《密码中的真情》和《中了大奖》,其线索都在题目中出现,前者是一个事物----密码,后者是事件----中奖。
2、分析小说的线索特点。
【解析】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
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如《名师大讲堂》P193《中了大奖》,两条线索的连接点就是“中奖”;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
小说线索公开课PPT
![小说线索公开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31aa53b9d528ea80c77954.png)
其他设问方式:(1)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事物有什么作用? (2)文章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请分析。 (3)小说在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特点?
明辨题型 题干中有“线索”“分析”“布局谋篇”“作用”等字眼
马蒂尔德借项链 马蒂尔德丢项链 马蒂尔德赔项链
高考小说阅读 线索的类型及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线索类型,准确分析小说线索的作用。 2.掌握解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
怎样判断是线索类及作用题
(2015·江苏卷)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 作用?
(2017全国卷)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题干示例 请简要说明。(5分)
(2)在人物形象方面:集中描写科技工作者在风沙肆虐环境下的状态与感 受,表现了科技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战胜困难的执着精神和对自己及 他人生命的敬畏。
(3)在揭示主旨方面:围绕受困受渴得瓜解渴这一事件,讴歌了科技工作 者和少数民族同胞的可贵品质,揭示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的人 生哲理,凸显了主旨。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 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
回顾思考: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 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明暗线索及好处: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 暗线:反动统治者实施陷害林冲的诡计。 两条线索时分时合,交织在一起使事件的发展一
(完整版)第一节掌握小说线索
![(完整版)第一节掌握小说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7784d198763231126edb11df.png)
掌握小说线索,分析小说情节【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线索,理清小说结构。
2.概括情节内容,分析情节作用。
【考点解读】分析作品结构,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知识导学】三.小说情节内容的概括命题时,往往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或从部分段落设置理解层次性的试题,其【典题呈现1】〖阅读导学〗――整体把握:(1)这篇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故事的?(2)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在哪里?(3)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还写到了哪些人物(或动物)?有什么作用?幸存者休·B.卡夫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
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
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
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
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
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
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
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板在上面摩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
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烈的光芒。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
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
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拨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
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
小说阅读考点1:把握线索,梳理情节,赏析构思技巧及作用(含答案)
![小说阅读考点1:把握线索,梳理情节,赏析构思技巧及作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27cc353169a4517723a392.png)
考点一把握线索,梳理情节,赏析构思技巧及作用一、梳理情节,分析线索及思路文本展示一典例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20分)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④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⑤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
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⑥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⑧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⑨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⑩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
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⑪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
小说线索的分类ppt课件
![小说线索的分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e5fedea6c30c2258019ed2.png)
有了它,作者可以厘清思绪,使自己在创作中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较为规范地沿着事先设计的大 纲或思路写下去。否则线索不清晰,则可能杂乱无章。 而从读者角度,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可以沿着作品提供的线索可编较辑课为件PPT轻松地欣赏鉴别作品。2
㈡小说线索的分类
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 接。(《药》)
作用:明线暗线巧妙编织,或显或隐,若断若续,显 隐结合,摇曳多姿,使文章主旨的表达耐人回味。
可编辑课件PPT
5
明线: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 直接 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
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 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
小说阅读之线索
可编辑课件PPT
1
㈠小说的线索概念
小说的线索就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 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用来贯穿全文情节,把 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 完整严谨。因此它与结构或层次、情节一道成为作品 谋篇布局的重要环节。如小说的结构,从情节的发展 来划分为开端、发展、结局几个步骤,而线索则是流
可编辑课件PPT
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②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 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 主题;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 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每点3分)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 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篇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 是“尖刀”从磨制到抛弃,再到反射光线使 主人公被救的过程,“尖刀”贯穿了文章始 终;暗线是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从磨制“尖 刀”到抛弃“尖刀”的过程就是主人公人性 中善战胜恶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小说线索,分析小说情节【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线索,理清小说结构。
2.概括情节内容,分析情节作用。
【考点解读】分析作品结构,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知识导学】三.小说情节内容的概括命题时,往往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或从部分段落设置理解层次性的试题,其【典题呈现1】〖阅读导学〗――整体把握:(1)这篇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故事的?(2)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在哪里?(3)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还写到了哪些人物(或动物)?有什么作用?幸存者休·B.卡夫熬到第三个饥饿的夜晚,诺尼把眼睛盯在那条狗身上。
在这座漂流的冰岛上,除了高耸的冰山之外,没有任何的血肉——就剩他们两个了。
在那次撞击中,诺尼失去了他的雪橇、食物、皮衣,甚至他的尖刀。
他只救起了心爱的猎犬——尼奴克。
如今,一人一狗被困在冰岛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对方。
诺尼以往对尼奴克的宠爱绝对是真实的,真实得如同此刻的饥饿、夜晚的寒冷以及那只受伤的脚上咬啮着的痛苦。
然而家乡的人在荒年不也屠杀他们的狗来果腹吗?不是吗?他们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做了。
他告诉自己,当饥饿到了尽头一定要觅食,“我们二者之中注定要有一个被对方残杀,”诺尼想,“所以……”他无法徒手捕杀那只狗。
尼奴克的凶悍有力远胜于他。
此刻,他急需一件武器。
他脱下手套,把腿上的绷带拆下来。
几个星期前,他伤了自己的腿,用一些绳索和三片铁板绑成了绷带。
他跪在地上,把一片铁板插入冰地的细缝里,并且使劲地用另一片铁板在上面摩擦。
尼奴克聚精会神地看着他。
诺尼仿佛能感觉到那炯炯的眼神正放出愈发炽烈的光芒。
他继续工作,并且企图使自己忘记它的目的。
那片铁板现在已经有一面的刃了,并且越磨越锋利。
太阳升起时他刚好完成了工作。
诺尼将那新磨的尖刀从冰地里拨出来,用拇指抚拭着刀刃。
太阳光从刀面反射过来,几乎使他一时眼花目眩。
诺尼把自己完全变得残酷起来,“到这儿来,尼奴克!”他轻轻地叫着。
狗疑惑地看着他。
“过来,快!”他唤着。
尼奴克走近了一点。
诺尼在它的眼神中看到恐惧。
从它沉滞的喘息和蹒跚、笨重的脚步可以得知它的饥饿和痛楚。
他的内心开始哭泣了。
他痛恨自己,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尼奴克越来越近了,保持着它的警戒。
诺尼感到喉间一股浓重的呼吸,他看出它那两只眼睛好似两股痛苦哀怨的井泉。
现在,就是现在!快攻击它!诺尼跪倒在地上的身体因一阵激烈的哽咽而颤抖着。
他突然唾骂起那把尖刀,疯狂地把它往远处掷去。
他空着双手,颠踬地向狗爬去,终于倒在雪地里。
狗发出凶狞的咆哮,环绕着他的身体走动。
诺尼现在充满了恐惧。
掷出那把刀子之后,他已没有任何防备。
诺尼现在虚弱得毫无力气反抗。
他的性命就好像悬在尼奴克面前的一块肉,而它的眼中充满了饥饿。
狗绕着他徘徊,并且开始从后面匍匐前进,诺尼现在听到那饥饿的喉咙发出咕噜咕噜的吞咽唾液的声音。
他闭上眼睛,祈求着这次的攻击不要太痛苦,他感觉到它的爪子踏上他的腿,尼奴克渐热的喘息逼近他的脖子,一股强烈的气流聚集在他的喉头。
然后,他感觉到一条热热的舌头在轻轻地舔着他。
诺尼睁开眼睛,怀疑地注视着尼奴克。
他伸出一只手臂把它和自己紧紧地抱在一起,悲伤地开始呜咽……一小时之后,一架飞机从南方起飞,上面一位年轻的驾驶员沿着海岸巡逻,他往下注视着那片漂流的浮冰,在冰山的正上方盘旋,此时,他看到一道刺眼的闪光。
那是阳光在某件物体上反射的光芒。
他的好奇心渐渐升起,他降低了高度,沿着冰山盘旋。
此时,他发现冰山的阴影之中一堆黑色的影子,从形状上来看似乎是人类,仿佛那影子有时还分成两个。
他把飞机降落在水边,开始巡查,发现了那两个影子,一个人和一只狗。
那个男人已经昏迷不醒,但确信还活着,那只狗呜呜地在一旁哀鸣,已经虚弱得不能移动了。
至于那道引起驾驶员注意的光芒,就是那把磨得雪亮的尖刀。
它挺直地插在不远的雪地上,在风中微微地颤动着……(有改动)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5分)答:2.小说是如何在情节上巧妙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的?(6分)答:3.小说的结尾有何特点和作用?(6分)答:【典题呈现2】〖阅读导学〗――整体把握:(1)这篇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叙述故事的?(2)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在哪里?(3)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还写到了哪些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5分)失踪周海亮男人随很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
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
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
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诉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不安。
他失踪了?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
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非常隐蔽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然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惧,不敢面对敌人。
他回来过吗?没有。
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
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
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
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勇敢。
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
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
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
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女人不愿相信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相信。
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说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
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可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
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
营长说仍然没有你丈夫的消息。
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似乎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成为俘虏,但现在,女人突然非常希望她的丈夫成为俘虏。
只有成为俘虏才可能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可能彻底失踪,才可能有活着的机会。
可是丈夫成了俘虏,将会受到怎样非人的折磨?每一天夜晚,女人都会被睡梦里丈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
在部队,女人再一次遇到营长。
营长不再是当年的营长,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核实战争中失踪士兵的名单。
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两个裸露的胳膊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弹痕。
我来找我丈夫。
女人说,你们是否找到了他?当然没有。
营长说,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被俘。
我们拿到了所有的战俘名单,包括死去的战俘,可是没有你的丈夫。
他应该逃走了。
他肯定逃走了。
也许他就藏在村子里,藏在你的家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
不过这已经不归我管了。
再说能活着有什么不好呢,我整整一个营的兄弟啊,现在只剩下我了。
女人不相信丈夫会逃。
当初他主动提出要去打仗,他怎么会逃呢?他的胆子大得像狼,他怎么会逃呢?他一直没有在自己面前出现,他怎么会逃呢?女人不相信,可是突然,女人希望他真的逃了。
他逃了,保一条命,就什么都有,就可能什么都有,就真的什么都有。
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
清晨,出门喂鸡的女人看到一个男人从她面前走过去。
男人扫她一眼,目光在她的脸上没有丝毫停留。
女人心里猛一哆嗦——男人太像她的丈夫了——相貌像,身材像,表情也像。
可是他是她的丈夫吗?女人僵在门口,任一群叽叽喳喳的鸡崽儿焦急地啄着她的脚背。
女人终喊出一声“天啊!”,扔掉怀里的箩筐。
她至少追出五里地,可是没有男人的影子——既没有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也没有不像她丈夫的男人的影子。
女人往回走,想,他是她的丈夫吗?他不是她的丈夫吗?丈夫真的死去了吗?丈夫真的没有死去吗?女人回到家,幻想丈夫站在院子里,坐在屋子里,藏在墙壁的隔层里。
女人找了很久,仍然只有孤零零的她。
女人叹一口气,拾起箩筐。
女人想,不管如何,丈夫给了她等待和希望——丈夫有可能活着,有可能死去,丈夫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她来说,便够了。
(有删改) 1.如何理解“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这句话的含意?文中哪些内容照应了这句话?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6分)答:2.对于自己丈夫的下落,女人的心理期望有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6分)答:3.小说最后安排了一个男人从女人面前走过的情节,这样的安排是否多余?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8分)答:【方法归纳】【题型示例】①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有什么好处?②小说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③小说第×段写到“……”,有什么作用?④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⑤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示例说明:考查小说线索和构思(布局谋篇)的题目常常直接考问,或有“怎么展开的”、“有什么作用”的暗示。
或要求概括情节,或要求说明某一情节(段落)或细节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1.仔细阅读文本,把握小说总体构思,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2.弄清小说一般都以什么为线索,小说的结构一般是怎样安排的。
3.要结合小说的主题来分析小说线索及结构安排的作用。
4.要注意小说开头、结尾的特殊作用。
要从内涵揭示、人物塑造、结构安排、艺术表现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答题范式】1.说明小说的线索;分析线索安排的作用――如何巧妙安排结构,如何揭示主题。
①以“××”为线索,通过…………等情节来展开故事。
②以“××”为线索,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③以“××”为线索,开端写……,发展写……,高潮写……,结局写……④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心理发展……2.说明小说某个段落或某段文字的作用:与前文相呼应,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暗示情节发展、集中突出矛盾冲突……要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内容说明+结构作用+艺术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不一定面面俱到。
要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具体说明,不能只堆砌术语。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还乡路遥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
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
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
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
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