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https://img.taocdn.com/s3/m/dd13140f52d380eb62946d93.png)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中文名苏格拉底外文名希腊语:Σωκρ?τη?国籍古希腊雅典民族古希腊出生地雅典这10位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你知道几位?雅典相关名人有哪些生平听语音儿时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1](Sophroniscus)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1](Phaenarete)是助产妇。
苏格拉底生就有着狮子鼻,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
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
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
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
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
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
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青年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
后来他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
苏格拉底46句名言名句
![苏格拉底46句名言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f079030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2.png)
苏格拉底46句名言名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通过对话和问答的方式,深刻地探究了人类生活中的诸多问题,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言和名句。
以下是46句苏格拉底的名言名句,它们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和思考。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够有所学习和进步。
真正的智者并不是对什么都胸有成竹的人,而是对自己的无知有清醒的认识的人。
2. 当我走进这世界时,我就不再是一个陌生人。
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类生命的理解和珍视。
我们都是来自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不应该孤立地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3.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者通常是内敛而谦虚的,不会张扬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而那些口若悬河的人,则可能是虚伪或浅薄的。
4. 一个人的真正财富是他所拥有的朋友。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际关系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们能够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分享快乐,并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
5. 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与智慧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站稳脚跟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控这个世界。
6. 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在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够更好地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不要害怕失败,而是要看待它为自己的成长和提升打下的基础。
7. 一个人的品格就像他所装的箱子,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是随身携带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品格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
诚实、正直和道德感是品格的基石,它们构成了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
8. 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句话表达了对自己的无知和谦卑。
只有在承认自己的无知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探究。
9. 深深地喜欢一个人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被那个人深深地喜欢则是神圣的幸福。
这句话告诉我们,爱与被爱是人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情感。
被爱能够带给我们巨大的幸福和满足感,让我们感到自己的存在有意义。
10. 神圣与好的始于善良的心灵。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生平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89ca4f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3.png)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生平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格拉底的生平,包括他的早年经历、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9年的雅典,他的父亲是一名石匠,母亲则是一位助产士。
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苏格拉底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和思辨能力。
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示出对真理与智慧的追求,并对当时雅典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产生了浓厚兴趣。
年轻时,苏格拉底投身于军队并参加了数次战争,展现了出色的勇敢和领导才能。
然而,他并未将生命全部奉献给军事,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探讨人类的智慧和生活的真谛。
二、思想与哲学观点苏格拉底的思想强调对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怀疑。
他对自己所知之事持谦虚态度,并始终追求着真理的本质。
苏格拉底认为,通过对话和提问,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他强调反思和自省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通过思考和追问,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
苏格拉底的思想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讨论”。
他经常与年轻人、政治家和哲学家进行讨论,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人思考问题的本质。
他的目的不是为了争辩和展示自己的智慧,而是帮助他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鼓励他们不断追问和研究。
这种思辨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问”。
三、被判处死刑然而,苏格拉底的开放思想和对当时政治体制的批评引起了官方的不满。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煽动亵渎神灵和腐化雅典的年轻人。
他经历了一场历史著名的审判,并被判处死刑。
在狱中,苏格拉底并没有过多地哀叹自己的命运,反而继续传授和探讨他独特的思想。
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依然坚持他的信念,不愿放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追求。
最终,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执行了死刑,他选择喝下了由毒药混合而成的汤。
他的死因成为了古代哲学史上的里程碑,也使得苏格拉底成为了一位不朽的人物。
四、对后世的影响尽管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任何书面作品,但他的思想被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传承和发展。
苏格拉底相关介绍
![苏格拉底相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838fadea58da0116c17491e.png)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 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 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请看一个他和学生问答 的有趣的例子。 的有趣的例子。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 恶行? 恶行? 学生: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 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 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 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 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 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 种欺骗是恶行吗? 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学生:这是善行。
一、生平简介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公元前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 :(约公元前 ~公元前399年)古希 年 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 民的家庭,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 民的家庭,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青少 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 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 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 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 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 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 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 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 岁左右 岁左右, 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 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 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 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 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 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 志地做学问。 志地做学问。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a85fd0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9.png)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苏格拉底的简介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
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
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
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
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们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渎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论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他认为,从怀疑自己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
他常常爱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但是,在肯定理性认识的同时,他却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
苏格拉底在研究学问上有他自己的新方法,他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他产生新思想。
他善于从个别的东西中抽象出普遍的东西,他这种应用辩证方法证明真理的方法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欧洲的思想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苏格拉底主张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由经过训练,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苏格拉底的贡献是什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他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苏格拉底出现以前,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关于“自然哲学”,但苏格拉底本人出于对人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自我身上。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https://img.taocdn.com/s3/m/5286951452d380eb62946df6.png)
历史影响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
①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
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 成熟的阶段; ②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 高度,建立了伦理哲学; ③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 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 ④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 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
辩论
每天,他一早起来后,就在雅典的大街小巷串来串去,找 这个,找那个,上至将军法官,下至皮匠乞丐,与他们进 行对话、辩论。他通常是给别人一个问题,让别人回答, 然后从其滔滔雄辩中找漏洞,问一句“toti",意思是“它 是什么”,让别人回答,又再问,如此下去,他总能找到 别人回答中的薄弱之点,直问得人张口结舌,没了下文为
相关故事
苏格拉底之死
被捕
官方所说的他的罪状是这样的:“苏格拉底是一个作恶者, 是一个怪异的人,他窥探天上地下的事物;把坏的说成好 的,并且以这一切去教导别人。”简而言之就是说他教坏 了青年们。
审判
法官与陪审团成员自不必说,都是当权的民主派,他们大 多数人判他有罪。结果,按规矩,雅典的最高法院迪卡斯 特里法院,参加审判的成员绝大多数同意判决处苏格拉底 以死刑―饮毒鸠而死。
就刑
在狱中的时候,苏格拉底也有机会轻易逃之夭夭,但苏格 拉底断然拒绝了―他不愿违反法律。最后身死狱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与辩论
沉思
有一天早晨苏格拉底在想着一件他不能解决的事,他又不 愿意放下这件事,所以他不断地从清早想到中午,―他站 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地想着。到了中午人们就注意起他来了, 来来往往的人传说着苏格拉底从天一亮就站在这里想事情。 最后,晚饭以后天黑下来,有几个伊奥尼亚人出于好奇, 就搬来他们的铺盖,睡在露天里,为的是要守着苏格拉底, 看他究竟会不会站一整夜。他就站在这里一直站到第二天 早晨。天亮起来,他向太阳做了祈祷,才走开了。
苏格拉底解读
![苏格拉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ec341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8.png)
苏格拉底解读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通常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书面作品,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他的学生,尤其是柏拉图的著作。
一、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1. 苏格拉底式问答法(Socratic Method):●这是一种引导式的对话方法,通过提问促使人们对自己的观点和信念进行深思和反省。
●目的是通过不断的询问和挑战,揭示深层的真理和智慧。
2. 知识即德行:●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会自然而然地导致正确的行动。
如果人们知道什么是善,他们就会去做善事。
●这一观点强调了理性和道德的紧密联系。
3. 不断的自我审视:●他的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地审视和质疑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人可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和道德水平。
4. 普遍定义的追求:●苏格拉底试图找到诸如“正义”、“勇气”、“善”等概念的普遍定义。
●这种对普遍性真理的追求,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打下了基础。
二、苏格拉底的影响:1.对西方哲学的影响: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2.道德哲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在伦理学和道德哲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3.教育方法的先驱:苏格拉底式问答法至今仍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和辩论方法。
苏格拉底的生活和死亡(他因不敬神灵和腐蚀雅典青年的罪名而被判处死刑)也成为了他哲学思想的一部分,体现了他对真理和道德的坚持。
他的生平和思想在柏拉图的《阿波罗吉亚》等作品中有着详细的记录和表现。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https://img.taocdn.com/s3/m/77c98e3cee06eff9aef8071f.png)
西方哲学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
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
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时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 (名言名句)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名言名句) 真理永远在少数人一边。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苏格拉底知识点
![苏格拉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c83e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9.png)
苏格拉底知识点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苏格拉底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他的生平、思想和对哲学的贡献。
一、生平概述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9年的雅典,他的父亲是一名雕刻家,自己也曾经从事过这个行业。
然而,苏格拉底并没有继承父业,而是选择了从事哲学探究。
他没有留下任何书面著作,我们对他的了解主要来自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其他后人的记录。
二、知识点一: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苏格拉底的哲学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探究”。
他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和对话的方式引导他的学生思考。
他相信,通过提问和质疑,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并找到真理。
苏格拉底的对话通常以提问者(苏格拉底)和回答者(学生)之间的互动展开。
他的目标是揭示人们的无知,并激发他们自己思考和发现真理的能力。
这种对话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探究”,对后来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知识点二:苏格拉底的伦理观苏格拉底对伦理学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认为,道德是人类行为的核心,而不是简单的遵守规则。
他强调个体的内在美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认为只有通过追求智慧和真理,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
苏格拉底主张人们应该通过自我反省和思考,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他认为,只有通过了解自己和他人,人们才能正确地行使自己的道德责任。
他的伦理观强调了个体的自律和责任感,对后世的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知识点三:苏格拉底的死亡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引起了当时雅典政府的不满。
他被指控煽动青年学生对政府的不满,并否认雅典神灵的存在。
最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并选择了自己喝下毒饮。
苏格拉底的死亡成为了他思想的象征,他坚守真理和自己的信念,甘愿接受死亡。
他的死亡也引起了人们对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思考,对后世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知识点四:苏格拉底的影响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格拉底经典名言100句
![苏格拉底经典名言100句](https://img.taocdn.com/s3/m/7356794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9.png)
1.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2. 知识即美德。
3. 不经过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
4. 人是万物的尺度。
5. 认识你自己。
6. 美德即知识。
7. 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8. 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
9. 智者从不犯错。
10. 最伟大的胜利是战胜自己。
11. 智者知道他自己的无知。
12. 真理的敌人是谎言。
13. 知识就是力量。
14.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15. 美德即善行。
16. 我追求的不是财富,而是智慧。
17. 真理是美丽的。
18. 智者知道他不知道什么。
19. 没有知识的人是盲目的。
20. 知识来自于探索。
21. 真理需要时间来证明。
22. 美德来自于自律。
23. 智慧是行动的指南。
24. 知识是人类的宝藏。
25. 真理是永恒的。
26. 美德是内心的光芒。
27. 智者从不满足于现状。
28. 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29. 真理是超越时间的。
30. 美德是幸福的源泉。
31. 智者善于倾听。
32. 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33. 真理是值得追求的。
34. 美德是生命的意义。
35. 智者善于提问。
36.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
37. 真理是智慧的果实。
38. 美德是幸福的保障。
39. 智者勇于承认错误。
40. 知识是生活的灯塔。
41. 真理是智慧的光芒。
42. 美德是生命的真谛。
43. 智者善于思考。
44. 知识是智慧的阶梯。
45. 真理是智慧的结晶。
46. 美德是生命的支柱。
47. 智者善于总结。
48. 知识是智慧的源泉。
49. 真理是智慧的瑰宝。
50. 美德是生命的动力。
51. 智者善于学习。
52. 知识是智慧的果实。
53. 真理是智慧的宝藏。
54. 美德是生命的真谛。
55. 智者善于分析。
56. 知识是智慧的阶梯。
57. 真理是智慧的瑰宝。
58. 美德是生命的支柱。
59. 智者善于观察。
60. 知识是智慧的果实。
61. 真理是智慧的宝藏。
62. 美德是生命的真谛。
63. 智者善于思考。
64. 知识是智慧的阶梯。
65. 真理是智慧的瑰宝。
苏格拉底的简介
![苏格拉底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33f3503eefdc8d376ee3255.png)
苏格拉底的简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教育家,他发明的“助产术”通过向学生询问的方式,一步步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苏格拉底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格拉底(希腊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和其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
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
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
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c2201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6.png)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关于他的著名故事:
1.苹果的故事:据说有一天,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时,看到一个人
很不开心。
他问那个人为什么不开心,那个人回答说他没有钱买苹果。
苏格拉底听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递给那个人,说:“现在你有了钱,可以去买苹果了。
”那个人拿到硬币后,非常高兴地离开了。
苏格拉底的学生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并没有真正给那个人钱,我只是让他意识到他已经拥有了买苹果的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快乐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2.求知的故事: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
么都不知道。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谦虚态度。
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不断追求知识。
苏格拉底经常与人们进行对话,通过提问和辩论来启发人们思考,帮助他们发现真理。
3.死亡的故事:苏格拉底在被判处死刑后,他的学生们都非常伤心。
然而,苏格拉底却非常平静,他告诉学生们,死亡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人生的必然。
他说:“死亡是人生的终点,但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这个故事表达了苏格拉底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
关于外国名人苏格拉底的小故事(精选30篇)
![关于外国名人苏格拉底的小故事(精选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04ef3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d.png)
关于外国名人苏格拉底的小故事(精选30篇)外国名人苏格拉底的小故事篇1一次,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
”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
”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对老师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们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弱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有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他搜出身上最后一个铜板,丢进了乞丐的帽子里……”“但是,他对你却不那么尊敬啊!”柏拉图说。
“孩子,问题就在这里,”苏格拉底站起身来,慈爱地抚摸着柏拉图的肩头,说,“一个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别人,常常会把人看错。
所以,我看人,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待别人如何。
”外国名人苏格拉底的小故事篇2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
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团欲仙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
他们都发现。
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
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伤心了。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拉克苏一脸的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
”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外国名人苏格拉底的小故事篇3丹尼斯.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的著名的哲学家。
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华贵的睡袍开始在家里找感觉。
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的吓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文:Σωκρ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文:Σωκρ](https://img.taocdn.com/s3/m/afc8f41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6.png)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文:Σωκράτης(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
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
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
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
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时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
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
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
传说苏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个泼妇。
《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之死被许多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称为“探索上诉者谜一样的面孔”,这究竟是怎样的谜呢?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民主投票)判处死罪,罪名是:“不敬神”和“蛊惑青年”;投票的结果是:278票赞成,221票反对;控告的人有三个:米列托斯(悲剧诗人),安涅托斯(工商业主),吕康(修辞家)。
按照当时的规矩,在被控为有罪之后,有几种脱罪的办法——其一,可以为自己辩护,但辩护不能否定民主审判的理由,而是在“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背景下减免自己的罪过。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26582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10.png)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1. 苏格拉底可太有意思啦!有一次,他和学生们在广场上讨论问题,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自然。
他问学生:“什么是正义?”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他却不停地追问,那较真的劲儿,真让人佩服!这不就跟咱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一样嘛!2. 你们知道吗?苏格拉底曾经在市场上和各种人交谈。
他会突然拉住一个卖东西的人问:“你觉得什么是美?”这多有趣呀!就好像一个好奇宝宝,对一切都充满了求知欲,咱们是不是也该学学他呀?3. 苏格拉底还特别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呢!有个年轻人自以为是,苏格拉底就和他辩论,把他说得哑口无言。
这像不像我们遇到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也想上去挫挫他的锐气呢?4. 有一回,苏格拉底的学生犯错了,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
哇,这招多高明啊!这不就跟咱们引导朋友改正错误一样嘛,润物细无声啊!5. 还记得有一次,苏格拉底和一群朋友在讨论哲学问题,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他却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不时插上几句,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这跟我们和朋友争论的时候是不是很像呀?6. 苏格拉底对真理的追求那可是执着得很呐!他为了一个问题可以思考一整天。
哎呀,我们有时候为了一件事也会很执着呀,只是可能没他那么厉害罢了。
7. 有个故事说苏格拉底在牢里还在和别人探讨问题。
他都快死了还这么热爱思考,这精神多让人感动啊!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该这么坚强呢?8. 苏格拉底会在街上随机找路人聊天,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这多有勇气呀!我们平时敢不敢这样去和陌生人交流呢?9. 据说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不太好,但他还是很爱他的妻子。
这多难得呀!就像我们身边也会有一些不完美的人,但我们还是会爱他们一样。
10. 苏格拉底真的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多思考,多追求真理,让自己的人生也变得更加有意义呀!。
苏格拉底的经典故事
![苏格拉底的经典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c6a8bc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4.png)
苏格拉底的经典故事苏格拉底的经典故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思维精深,是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弟子柏拉图写了许多关于他的对话集,让我们认识到他的智慧和影响。
现在,我将介绍苏格拉底的一些经典故事。
第一则故事:提问狂人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了一个自称是智慧的提问狂人。
这个人问了苏格拉底许多问题,苏格拉底则回答得非常耐心和有逻辑。
他提问的问题大多是无关紧要的,不过苏格拉底始终保持着冷静和耐心的态度,最终他赢得了这个提问狂人的尊敬和钦佩。
第二则故事:饱食终日有一次,苏格拉底邀请一位朋友去饮酒,他们喝了很多酒,吃了很多食物。
然而,在食物丰盛的情况下,苏格拉底拒绝了唯一的一道菜,他说:“我不会为了饱肚子而浪费食物。
”这说明了苏格拉底有很高的道德标准,他对食物的态度非常谨慎。
第三则故事:从身份说起在一个公共场所,苏格拉底遇到了一个陌生人。
这个人问苏格拉底的身份和家庭背景,苏格拉底回答说:“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我只是人类的一员。
”这句话说明了苏格拉底对国家和身份的看法,他认为人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而不应该被分割和排斥。
第四则故事:众鸟高飞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向他诉说了自己的梦想,他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梦想是否实现的可能性,而是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只鸟,你想要飞到何处?”他的朋友回答说:“我想飞到最高点!”苏格拉底告诉他:“求知若渴,博学多闻,如同众鸟高飞,方能突破重围。
”第五则故事:先知的警告苏格拉底遇到了一个自称拥有卓越神力和知识的先知。
这个先知发誓自己了解一切,能预测未来。
苏格拉底毫不畏惧地与他交谈,问了几个问题后,发现先知的预言是不准确的。
于是苏格拉底警告先知,让他知道自己的局限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别人。
以上就是苏格拉底的一些经典故事,他的思想深到骨髓,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精神也在当今社会也得到广泛的重视。
苏格拉底简介
![苏格拉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63376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1.png)
苏格拉底与雅典政治
• 苏格拉底曾参与政治活动,主张民主制度 • 与政治家克里昂、伯里克利等人有过交往 • 因批评雅典民主制度而遭到审判
02
苏格拉底的思想体系
苏格拉底哲学的主要观点
苏格拉底式提问法
• 通过提问引导别人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无知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知行合一
• 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实践 • 提倡道德行为,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社会矛盾与价值观冲突
• 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 传统价值观受到质疑,新的道德观念正在形成 • 苏格拉底站在时代的前沿,探讨道德与伦理问题
苏格拉底在雅典的足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格拉底在雅典的日常生活
• 喜爱在市场、运动场等公共场所与人交谈 • 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别人思考问题 • 不重视物质生活,专注于哲学思考
苏格拉底被指控的罪名
• 不敬神:苏格拉底被认为亵渎神明,腐蚀青年 • 提倡新神:苏格拉底被指控提倡新的神,破坏了传统信仰 • 腐化青年:苏格拉底被认为误导青年,使他们走向堕落
苏格拉底的审判过程
• 苏格拉底在审判过程中进行了自我辩护 • 最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 苏格拉底在监狱中服毒自尽,结束了他的生命
• 对哲学发展的启示: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思考方法和启示 • 对民主政治的推动:通过探讨道德与伦理问题,促进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完善 • 对教育的影响:启发式教学法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对道德与伦理的看法
苏格拉底的道德观
• 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 提倡道德行为,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认为美德是道德的基础,通过教育可以培养美德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https://img.taocdn.com/s3/m/547903aab9d528ea81c77964.png)
2.苏格拉底和他的房子
苏格拉底的聪明在希腊各地是出了名的,于是全国各地的年轻 人都来投奔他,向他学习聪明智慧。他讲了许多开心的事情。他 讲述的方式非常生动,所以听的人都不感到厌烦。 一个夏天,他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房子。房子非常小,他的邻 居都很纳闷,这房子怎么会使他满意呢? “您这么一个大人物,却把自己的房子盖成这么一个小盒子, 有什么道理吗?” “确实没有什么道理。”他说,“不过这个地方虽小,但是 如果我能使它容下真正的朋友,我将会认为自己是快乐的。”
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
三.苏格拉底的故事
1.最大的麦穗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 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 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 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 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 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 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 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 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 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那一穗拿 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的简介
![苏格拉底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4610506ba1aa8114431d9ba.png)
主要内容
• • • • • • 生平 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与他的弟子们 名人轶事与经典名言 苏格拉底之死
第一部分:生平
• 苏格拉底(∑ωκρ τη );英译: Socrates;公元前 469—公元前399), 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 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 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 里士多德被并称为 “古希腊三贤”,更 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 方哲学的奠基者。
第四部分: 苏格拉底与他的弟子们
生平记载
• 苏格拉底没有写下文字作品 • 绝大部分由年轻的同代人记载下来 1由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记载的对话录 《会饮篇》《申辩篇》 2色诺芬的著作《回忆苏格拉底》 3阿里斯托芬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色诺芬对苏格拉底的描绘
• 虔诚,自律而正直的化身
• 公正的天平
• 集至善至美于一身
教育家孔子和苏格拉底
孔子 苏格拉底
教授对象
“天子失官,学 在四夷” “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
教无定所,教无 定时,教无定规, 凡喜欢的人都可 以自由地听。
教学目标
教育内容
使有才能的人当 权 ”子以四教:文, “认识自己” 行,忠,信。” “守法即正义” “知识即道德” “自制是道德的 基础”
苏格拉底 • 不同之处 主要体现 在教育内 容上,尽 管都以德 育为主 内容多宗教色彩 政事,道德
•
然而,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 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指控,以 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 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 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 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 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终年 70岁。
第二部分:哲学思想
心灵的转向 灵魂不灭说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合法的恶法审判---读《苏格拉底之死》有感我对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在法律上的定性是“一次合法的恶法审判”。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错,希望大家指正。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1苏格拉底的审判,这是一次合法的审判还是非法的审判。
2古雅典的法律,是良法还是恶法。
3苏格拉底之死,主要探讨恶法亦法还是恶法非法的问题。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一案件。
时间是公元前399年春,70岁的苏格拉底被人控告,原告包括三人,他们分别是悲剧诗人迈雷托平、修辞学家赖垦、民主派政治活动家安匿托士,他们控告苏格拉底所犯罪行有两个,一是慢神,即轻慢城邦旧神,二是蛊惑腐蚀青年。
在古希腊法律中,公民不仅可以就受侵害的个人利益提起诉讼,还可以就公众利益提起公益诉讼。
对苏格拉底的这次诉讼就属于公诉。
审判苏格拉底的是由501位雅典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
裁判方式是无记名投票,裁判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法庭审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定罪阶段。
苏格拉底选择自己作为辩护人。
在法庭上,他并没有为自己提出有利的证据,也没有为言论自由而辩护。
反而将法庭变成了他的演讲坛,宣传着自己的学说,目的是说服审判官们接受自己的主张,但在审判官团队就苏格拉底有罪还是无罪进行表决时,表决的结果以281张赞成票对220张反对票,从而对苏格拉底做出了有罪判决。
第二阶段是量刑阶段,当时的刑罚有以下几种,认罪罚款、流放、监禁、死刑。
第二次面对陪审团时,苏格拉底显得更加无礼,甚至可以说是挑衅,他批判当时的民主原则,他赞成的是哲人统治,坚决反对民主制,认为民主制的主要缺陷在于他是抽签产生的,公职人员不够格,人民大会缺乏智慧,无知的人变成了统帅。
他建议:对于他的刑罚应该是雅典城的公民英雄,并宣告在他的余生中,有权在市政厅免费享用一日三餐,在当时,在市政厅享用免费餐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只有城邦的英雄、外国使节和奥林匹克冠军才有资格。
苏格拉底的这些言论激怒了陪审团,他们认为苏格拉底是在蔑视法庭的威仪。
结果,360票对140票,500人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这就是苏格拉底的审判,我认我这次审判是合法的。
因为当时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
由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到公元前5至4世纪进入最发达时期。
当时,公民大会为最高立法机关。
公民大会遵从“多数议决”原则,可以任意制定、修改或否决“宪法”以外的法律条例。
而司法制度是陪审法庭制。
这一制度规定,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有权审判一切案件,法庭不设法官,只设主持官,负责组织审判并维持法庭的秩序,判决的权力在陪审团。
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
每年初公民自愿报名竞争当年陪审团成员,而后抽签从自愿者中挑选出六千人,作为当年陪审团成员。
如遇有法庭开庭之日,城邦官员事先根据案件大小确定审判每桩案件所需陪审团规模,从四五百人到二千人不等,然后从六千名陪审团成员中抽签选出当日所需陪审员总人数。
开庭之前,再以抽签的方式将这些陪审员分配到不同的法庭,审理不同的案件。
而且规定陪审员每个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次。
审判就是民主投票,强调人人平等,是一种大众司法,其总体特征就是一切由多数人说了算。
而从之前的介绍,可以看出,对于苏格拉底的审判从诉讼到定罪都是符合当时的法律和法定程序的。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次合法的审判。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是古雅典的法律是良法还是恶法。
首先对良法和恶法做一个简单的区分,良法是符合社会学的要求,限制侵害他人行为的。
而恶法是限制人们的行为,规定只有按照其规定的行为才是允许的。
首先,雅典城邦非常重视公民群体的意志和利益,为此可以牺牲个体的利益和权利。
古雅典法律的渊源是公民大会的决议,法律的根基在于普遍的民众,直接民主制介入到司法中,从民主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直接的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时候,他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自身的利益,而非社会的需要,这样公民的个人利益和情绪被引进司法实践,但是,法律的内在价值是理性,司法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
雅典的法律实质上尊重的是多数人的意见,而不是法律的权威。
多数同意的直接民主凌驾于法律之上。
容易产生我们所说的多数人的暴政。
这种直接民主的多数议决制尊重个人的平等参与权,却缺乏保护少数的机制,保护的是多数即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保护少数或个人的自由权利。
由这一点,我觉得可以联系到今天的媒介审判。
第二,从横向上看,当时的司法并不是独立的。
司法的主体与立法、行政的主体是一致的,都是雅典公民。
从司法程序:轻程序轻证据,缺少对信息和意见的过滤机制。
第三,陪审法官的选拔机制不合理。
当时的陪审法官实际上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法官。
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由公民抽签选出。
这种选拔机制存在很明显的弊端,一是由于小国寡民的前提,坐在审判席上的审判人员不可避免的和被告人有一定的亲疏利害关系。
二是陪审员没有提前经过过滤,陪审人员的构成带有不可预见性,而在熟人社会里很多人都会有先入为主的判断,有可能构成完全对被告不利的阵容或有利的阵容。
这样,坐在席上的就不再是陪审法官,而是被告人的亲属、朋友、仇人或债主等等。
这样的选拔机制,无法保证法官保持中立的态度,而法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审理案件的法官不能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以上,我认为古雅典的法律是一种恶法。
但是,苏格拉底最后却拒绝了越狱逃走的机会而选择了服从者一审判。
当时,雅典监狱十分腐败,花钱贿赂,死刑犯便可以逃走,而苏格拉底有大把逃走的机会,他被判死刑的前一天,每年雅典派去提洛岛朝圣的大船正好离港出发。
按雅典传统,这艘船返回钱不能处决犯人。
巧的是,这次朝圣的船迟迟没有返回雅典。
在这期间,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同、柏拉图和其他有钱的朋友想此机会打点让他逃走。
他们劝了苏格拉底一个月,但苏格拉底拒绝逃走。
克里同劝苏格拉底:既然有非正义的审判在先,何妨继之以非正义的逃脱。
但是在苏格拉底看来,这种以恶抗恶的逻辑虽然要达成一个善的结果,却是不可接受的。
他宁愿伏法而死也不逃监的理由有以下两点:1法律是公民与国家达成的契约,公民可以在制订法律时反对,也可以在公民大会说服大家修改法律,还可以在法律公布后移民。
但如果没有移民,那就是默认了这个契约。
默认法律有效,就必须遵守法律,哪怕明知此法是恶法。
【恶法亦法】2逃监是摧毁城邦和法律的行为,如果当事人可以随便蔑视法庭的生效判决,城邦存在的基础就不存在了,以错还错、以恶报恶是对法律更大的伤害,法律的公信力将无法保障。
【守法即正义】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显而易见,民主政治即人民的统治,强调的是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以及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近乎绝对的平等权利。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是一个集合名词,它体现作为一个整体的公民群体,个人完全被隐去了。
而在现代的民主政治中,在理论上享有政治主权的群体多被称为“纳税人”(taxpayers),时而也称为“公民”(citizens),几乎不用“人民”这一集合概念。
在英文中,无论是“纳税人”还是“公民”,所体现的都是由个体而组成群体。
其中个体有所显现,未被完全隐去。
这种看似细微的差别却反映了一个根本性的不同。
在现代的民主政治中,个体一面从属于群体,一面却享有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享有自由。
但在古希腊,个体是完全从属于群体的,他没有脱离于群体之外的自由。
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亦即群体)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要么是兽类。
群体的意志和利益高于其它一切,为此可以牺牲个体的利益和权利。
雅典一条独特的法律即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依法雅典人每年可以放逐一位政治领袖,由公民大会投票选出。
因以破碎陶片充作选票,而得名“陶片放逐法”。
投票时只要在陶片上刻上名字即可。
无需过失,也无需罪行,只要获得票数超过六千,即遭流放。
苏格拉底哲学一、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
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认为美德即是知识,有知识就有美德,最高最大的美德就是政治美德。
政治美德是管理城邦事务的艺术。
正式借助这种艺术,人们才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
认为人的知识即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对概念的回忆。
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
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治国认为城邦是适应人的生活而产生的,是神的安排,是神计划的世界秩序。
主张,城邦应有知识贵族来统治。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
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
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法律思想主张民主政治,他赞成的是哲人统治,坚决反对民主制,认为民主制的主要缺陷在于他是抽签产生的,公职人员不够格,人民大会缺乏智慧,无知的人变成了统帅。
关于法律问题,苏氏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公正的人首先是遵守法律的人,合乎法律就是正义的,认为自然法与人定法本质上是同一的,然而自然法是神的法律,他高于人定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