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儒张载(横渠)的名言
张载名言名句大全
张载名言名句大全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
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小编为您整理了他的名言名句112句。
1、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2、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张载3、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张载4、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
——张载5、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张载6、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张载7、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须疑。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张载8、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
——张载9、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张载名言10、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张载11、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张载《正蒙·乾称》12、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张载13、人之好强者,以其所知可也。
所知多则不自强满。
学然后知不足;有若无,实若虚,此颜于之所以进也。
——张载名言14、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张载名言15、形而后而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张载名言16、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张载17、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张载名言18、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
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伪不相似。
——张载19、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2022高三作文“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精准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4篇
2022高三作文“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精准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4篇【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大儒张载(世称横渠先生)的名言,被誉为“横渠四句”。
有人说“横渠四句”是中国人的精神坐标,认为它最能表现儒者襟怀,最能彰显人生的器识与宏愿,也能体现人类对教育的最高向往。
请从“横渠四句”中选择任意两句形成有机关联,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你的阅读与生活,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题意理解】一、“横渠四句”解读共同点:都采用“为……”的句式,“为”字后面的内容不仅仅是某种对象,也是追求的某种目标,而我们都应该把这些当做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分条解读01“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天地”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
“立心”也即“立天理”之心,因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必然会普遍接受孝悌、仁义、忠信等道德伦理价值。
“为天地立心”就是要用精神力量(心)认清客观世界(天地)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确立坚实的理性基础。
这阐述的是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02“为生民立命”,“生民”指天生万民,“命”指天下人民代表之天命。
真正的儒者不管夭寿祸福,都坚持修身以待,这就叫立命。
“为生民立命”就是要关心人民的命运、反映人民的心声、消解人民的苦难,增进人民的福祉。
这阐述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我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03“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过往历史上的圣人,“绝学”,指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
“继绝学”,即是在继承孔孟之道基础之上,接续道统,发明创新。
“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新的科学理论和实用技术,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推广使人类文明不断延续下去。
这阐述的是现在与历史之间的关联,强调现在对历史的传承。
04“为万世开太平”,“万世”是一个时间范畴,“太平”、“大同”、“盛世”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乃至历代先圣先贤所孜孜以求的社会政治理想。
横渠四句前后的句子
横渠四句前后的句子
横渠四句是指张载的《西铭》中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表达了张载的儒家思想,强调了读书人的使命和责任。
关于这四句前后的一些句子,以下是《西铭》全文的一部分:
“横渠先生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行之而成,谓之事业。
事业者,立于天下,为天下国家致太平,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吾所谓事业也。
”
这段话中,张载进一步阐述了横渠四句的理念,强调了为人君、臣、子、父以及与国人交往的品质和行为准则。
在这些句子之后,张载还提到了事业的概念,认为事业是立足于天下,为国家和人民谋求太平,延续往圣的学问,为万世开创太平的基础。
这些观点都与横渠四句密切相关,体现了张载的儒家道德观和政治理想。
横渠四句,中国知识分子永恒的精神追求
横渠四句,中国知识分子永恒的精神追求“横渠四句”出自张载《横渠语录》,原文如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译文: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作为北宋儒学家张载的名言,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横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1、“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
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
《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
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
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4、“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
“开”期待之谓。
“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附录: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之一)。
字子厚。
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四句名言
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四句名言张载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横渠四句”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只有二十二个字但蕴含了庞大的思想学问,经历代传颂而不衰。
其实张载的一生并不算如意,当时王安石打算推行变法,希望张载能够支持他,张载虽然赞同王安石的做法,但不愿参与其中。
此后王安石便对张载产生反感之情,张载的弟弟因为变法之事遭贬,张载担心自己也遭牵连,于是决定主动辞官。
也正是因为张载辞官回乡后,他才有精力将自己的思想不断完成,成为关学的创始人。
1、得范仲淹点拨北宋真宗天禧四年,张载出生于长安,名字出自《周易·坤卦》:"厚德载物"。
张载从小天资聪明,十岁时随外傅学习,就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品格,"志气不群,知虚奉父命"。
少年丧父,使他成熟较早。
当时西夏经常侵扰宋朝西部边境,宋廷向西夏"赐"绢、银和茶叶等大量物资,以换得边境和平。
这些国家大事对"少喜谈兵"的张载刺激极大。
宋仁宗庆历元年,张载二十一岁时,写成《边议九条》,向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打算联合焦寅(陕西永寿人,精通军略)组织民团去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为国家建功立业,博取功名。
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范仲淹知永兴军、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在延州军府召见了这位志向远大的儒生。
张载谈论军事边防,保卫家乡,收复失地的志向得到了范仲淹的热情赞扬。
范仲淹是一位随时随地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的士林领袖,襟怀坦荡,光明俊伟。
“宋仁之世,安定先生起于南,泰山先生起于北”,宋初儒学复兴运动的南北重镇安定先生胡瑗、泰山先生孙复,都曾得到他的直接指导和关怀。
范仲淹点拨了一句话,这句话深刻影响了这位青年的人生走向:“儒家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意思是说你作为儒生,本分是研习儒学、重振儒学,不必研究军事博取功名,并且因材施教,勉励张载研读儒家学说中最富于哲学色彩的《中庸》。
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1020-1077年),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
近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外演讲或接受记者采访,曾多次引用;2005年,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也曾用以寄语北大学子。
足见张载四句名言的精神感召力之强盛。
根据张载四句名言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可以简称“四为句”。
对于“四为句”,解释的难点在第一句。
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对“四为句”简释如下。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
目前比较流行的解释是,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以理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
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在古代“天地”一词并不专指自然界。
儒家经典《易传》中有一个关于天、地、人的“三才”宇宙模式,表明古人倾向于把天、地、人看作一个整体。
因此,“天地”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个人和人间社会。
张载把社会涵义的“天地”也称作“天下”。
其次,张载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
“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
”(《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
生物之心是天地所固有的,无需人来“立”,否则将不恰当地夸大人的能力。
其实,“为天地立心”是指为社会建立一套以“仁”、“孝”等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系统。
张载在其著作《经学理窟》中,对“立心”的涵义、方法等内容有集中的论述,如果视而不见,对“立心”的理解则易流于臆断。
在张载看来,“立心”也就是“立天理”之心,因为天理“能使天下悦且通”,从而使“天下”(社会)必然会普遍接受仁孝之理等道德价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翻译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翻译张载雕像张载(1020—1077)是北宋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也是关学宗师。
在长期的学术和为政生涯中,他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表达自己的志向。
学者多称这四句话为“横渠四句”。
由于四句的每一句都以“为”字开头,故也可称作“四为”句。
横渠四句代表了北宋理学的根本精神,近千年来传诵不绝。
横渠四句的版本和宗旨在逐句解读之前,先对横渠四句的版本和宗旨略加澄清。
横渠四句常见的版本有两个系统。
第一个系统包括:南宋朱熹、吕祖谦合编的《近思录》,南宋《诸儒鸣道》之《横渠语录》,南宋末吴坚刻本《张子语录》,明版《张子全书》之《语录抄》。
第二个系统包括:晚明冯从吾所撰《关学编·自序》,清代《宋元学案》卷十七《横渠学案上》黄百家案语。
在这两个系统中,第一句“为天地立心”,未出现异文。
重要的异文发生在第二句:第一个版本系统作“为生民立道”,第二个版本系统则作“为生民立命”。
诚如张岱年先生所说,宋、明各本所传当为原文,《宋元学案》所引则经过后人润色,但流传较广。
综合相关版本信息,本文将以《关学编》和《宋元学案》所引的横渠四句作为解读对象。
关于横渠四句的宗旨,有些学者把此四句视作张载的为学宗旨,这不确切。
横渠四句是张载走上学术道路后对自己志抱和理想的抒发,而并非对为学宗旨的概括。
朱熹的评价很中肯,他说:“此皆先生(指张载)以道自任之意。
”黄百家同样认为,这表现的是张载“自任之重如此”。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天地没有心,但人有心;“为天地立心”就是把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最高限度,使物质世界的规律得到最多和最高理解,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首先,“天地”一词并不专指物质世界或自然界。
《易传》提出了天、地、人“三才”的世界模式,认为人是生存于天地之间的。
“天地”,既可以指物质世界或自然界,也可以指人间社会,其确切含义要根据前后文研判。
在横渠四句的语境中,“天地”应当指人间社会,而不是指自然界。
横渠四句及注解_语文时空
横渠四句及注解_语文时空横渠四句及注解2009-08-09 16:1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
字子厚。
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张载为自己哲学所确立的基本宗旨,亦是张载哲学的大纲。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
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境界。
这就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冯友兰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最后结语中表现出对“横渠四句”的赞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可见“横渠四句”是其终生的愿望。
本文即是冯友兰先生对这四句话的意义及根本内涵的阐释。
张载字子厚,号横渠,就是宋儒濂、洛、关、闽四大家的“关”,因生于陕西而以地望名。
另外三家,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以地望称濂溪。
程灏、程颐为河南洛阳人,故称“洛学”。
朱熹原籍徽州婺源,他本人生于福建龙溪县,学者因此以“闽学”括概。
1. “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
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
《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
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
横渠四句及其现实意义
“横渠四句”及其现实意义2005年,任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在访问大陆之际以此语寄望北大学子; 2006年,温总理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访谈,回答“在思考什么问题?”时,也是同样回答。
而这句话就是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么这短短的22个字到底蕴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以及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为天地立心“天地”就是自然,宇宙万物。
而“心”指的就是宇宙万物的根本,那就是自然规律。
那么重要的就是这个“立”字了,这是个动词,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怎么做。
自然规律是本来就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需要我们去发现它,并把它亮出来,让人们都认识它、了解它并遵循它。
2012是地质灾害的频发期,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的灾害消息接连不断,原因有二:1、此期间正好处于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2、人为的环境破坏加剧了灾害的发生。
如果我们遵守自然规律,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不会如此恶劣;如果我们去发掘规律,我们可以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为生民立命这里的“立命”又是什么意思呢?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2月12日春节团拜会上曾提到两个字——尊严!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这句话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民啊……我不得不说,1949年后的三十年里,无论从国家控制的新闻媒体里,还是从文学、歌曲等文艺作品中,中国人民都生活在无限的幸福之中。
因为看CCTV确实有助于提高幸福指数。
撇开这些不说,难道“很幸福”=“有尊严”了吗?举个例子说,跪在主子面前的奴才,得到一点恩赐后眉开眼笑,这时,他有可能是真得很幸福,我想这幸福在你眼里看来无异于可耻吧。
幸福是个人的感受,尊严却是别人对你的感受。
活得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活得是否有有尊严,则靠人家的评判。
为生民立命,让人们活的更有尊严唯有民主、自由和法治才能达到。
为往圣继绝学“文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大家在近几年的新闻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了吧。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 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北宋儒学家张载的名言。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原文及译解“横渠四句”出自张载《横渠语录》,原文如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译文: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张载的这四句话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为“横渠四句”。
2006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迹。
“横渠四句”包含下面的意思:1. “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
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
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2.“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
《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
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3.“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
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4.“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
“开”期待之谓。
“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关学领袖、理学创始人之一。
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
后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
这四句名言历代流行不衰,每一句开头都有一个“为”字的特点,可以简称“四为句”。
对于“四为句”,解释的难点在第一句。
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对“四为句”简释如下。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
“生民”指民众,“命”指民众的命运。
这涉及儒家一直关注的“安身立命”问题。
史称,张载“喜论命”。
“为生民立命”之“命”,主要指人的命运。
历史上长期流行的是命定论,认为人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
然而张载却认为,只要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人就能够在精神价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而赋予生命以意义。
因此,“为生民立命”是说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
“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
儒家所谓圣人,其实就是指人格典范和精神领袖。
“绝学”,指中断了的学术传统。
理学家普遍认为,儒家学统自孟子之后就中绝了,所以要努力恢复。
张载继承“绝学”,却并非照搬前人,而是力求创新,在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内容是六经所未载、前圣所未言的。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
“太平”、“大同”等观念,是周公、孔子以来的社会政治理想。
到北宋,以范仲淹、李觏等人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提出过“致太平”的主张。
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这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
对“四为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宋初的建国背景。
赵宋统治者总结国家长期分裂的经验教训,为了重建社会秩序,确立了“以儒立国”的国策。
横渠四句座右铭
横渠四句座右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是北宋儒学大师张载先生《横渠语录》里的四句话。
后来,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之概括为“横渠四句”张载(1020~1077年),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后徙家凤翔廊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故世称横渠先生。
他身处北宋之世,是著名的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同时又是理学支脉一关学创始人和领袖,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
关于“横渠四句”这四句话的具体内涵,从古至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见仁见智。
就我自己的意见认为,如果从今人今世的角度来解读,这四句话应该与中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进行阐释。
“横渠四句”鞭策和激励着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把自己无私奉献到人类正义的事业中去,继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并与“中国魂”紧紧融为一体。
我的解读分别是:为天地立心:天地虽非虚无,然本无心,这是现在人尽皆知的道理。
但如果从当时来讲,因为张载先生是个理学家,即是–个客观唯心主义者。
从他本身看来,并没有否认“天地之心”的存在。
“天地之心”是《周易·复卦》的术语,张载作为著名的易学家认为,“天地之心惟是生物。
”(《横渠易说·上经》)显然,在天地能够生成万物这一意义上,张载是肯定天地是有心的,我认为应该从当今社会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
“天地”可以看做当今人类所处的社会,而“心”可以引申为社会的普世价值观。
社会固是一个客观存在,它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人类是完全无法操控的,当然谈不上有没有“心”的问题。
然而,社会也是由一个个存在于社会中的人类个体构成的,每个人的“心”,也就是每个个体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聚合拢来,便可以称为社会也有“心”了。
所以,我们说社会不能没有“心”。
没有了一个价值评判的圭臬,每个人都会活得浑浑疆噩、不知对错,如同一个个“活死人”、“僵尸”,人类也就失去了与动物区分的标志和资格,人类也就不成其为“人”了。
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
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
但这四句话并不好讲。
今特稍作解释,或者於青年学子不无助益。
(1)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
所以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
」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
」因为天地生化万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
所以是「无心」而「成化」。
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
(2)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与气命两个层面,这两层的命都不可伤害,不可弃废,必须有以安立。
儒家圣贤开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
有了这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这就是「为生民立命」了。
(3)为往圣继绝学: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间,一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
无论生命之光,或哲学之慧,都开显不出来。
尤其唐末五代之时,华族的文化生命萎缩堕落极矣。
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师表,所谓「学绝道丧」,实未过甚其辞。
到理学家出来,才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於世。
思想的领导权即已从佛教手里拿回来,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显立。
这一步「为往圣继绝学」的功绩,在人类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可惜满清以来,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诟诋理学,这诚是学术上昧天良的一大憾事。
(4)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
功能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
而且不只是一时,而是为千年万世开太平。
「太平」二字与「太和」一样,乃是儒家学术中最渊懿庄穆的观念。
不过,儒家虽然具有开万世太平的宏愿,也能在「道」的层次上讲论天下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体制上则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开出「政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意思是: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
出自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语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侨寓于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并在该地安家、讲学,世称“横渠先生”。
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张载出生,少喜谈兵,曾欲结客收复洮西失地。
上陈《边议九条》。
交好范仲淹,研读儒家《六经》。
嘉祐进士。
任签书渭州判官公事,协助渭州军帅蔡挺筹划边防。
熙宁二年(1069)为崇文院校书。
次年,因病屏居,读书讲学。
熙宁十年(1077年),张载同知太常礼院,复以病归;岁末,病逝于临潼,时年五十八,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
嘉定中谥“明”。
张载博览群书,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认为世界万物的一切存在和一切现象都是“气”,即“太虚”,主张“理在气中”。
又认为只有“德性之知”才能认识“天下之物”。
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
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文集等,后人编为《张子全书》(《张载集》)。
宋代大儒张载(横渠)的名言
听南师讲故事:宋代大儒张载(横渠)的名言我们中国文化里,宋代大儒张载——横渠先生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名言已成为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目标。
学者为这个目的而学,应该如此。
谈到这位先生,是孔孟以后的儒家,宋明理学家中,影响力很大的一位。
他年轻时等于是一个“太保”,意气非常盛,身体棒,思想开拓,喜欢闹事。
后来范仲淹带兵在陕西经营边陲的时候,张横渠才二十多岁,年纪很轻,奔往前线,要投军参加作战。
范仲淹见他一表人才,约他谈话,劝他回去读书,告诉他将来报效国家的机会很多,等到书读好,慢慢再来,同时将一本《中庸》交给他。
那时他应该已经读过这本书了,可是范仲淹要他再读,告诉他其中自有他的千秋事业,自有他的天地。
张横渠听了范仲淹的话,回去再读《中庸》,从此放下一切,专心求学问了,后来成为一代名儒。
宋代几位大儒,事实上受范仲淹的影响都很大。
范仲淹在前方,出将入相,以文人当统帅,他难道不希望培养好的军事人才?但他一看张载这个人才不是将才,是对后世思想有贡献的人,不能这样埋没,就马上用这个教育方法培养他。
果然后来影响了中国文化思想那么大,尤其他所标榜的那四句话,非常深远。
今天我们要谈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可以拿他这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主。
我们如果以这四句话来研究,学者又应该是为人;不止为自己求学,同时也为人求学。
这个“人”扩而充之,为国家、为社会、为整个人类文化。
《论语别裁》-----------------------------既然研究中国文化,每一位同学你要有准备,做学问要准备凄凉寂寞一辈子,至少像我一样的凄凉。
不过你们看我现在很不凄凉,很舒服,其实我负担很重啊,搞这个地方心理的负担更痛苦。
所以你准备寂寞凄凉,不想做官,不想出名,安贫乐道,才能做学问。
那么,你第一个要学宋儒了,我常常引用,宋朝的大学问家张载(横渠),宋朝有名的五大儒之一,陕西人。
张载《横渠语录》
张载《横渠语录》载《子语录》载《子语录》载《子语录》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曾闻夫子言性与天道,但子贡自不晓,故曰“不可得而闻也”。
若夫子之文章则子贡自晓。
圣人语动皆示人以道,但人不求耳。
“不可使知之”,以其愚无如之何,不能使知之耳。
圣人设学校以教育之,岂不欲使知善道,其不知,愚也。
后世以为民使由之而不使知之,则其待圣人也浅。
上智下愚不移,充其德性则为上智,安于见闻则为下愚,不移者,安于所执而不移也。
毋固者不变于后,毋必者不变于前。
毋四者则心虚,虚者,止善之本也,若实则无由纳善矣。
“先之劳之”,身先之必劳之。
“爱之能勿劳乎”,爱之,则己须勤劳以求其养之之道。
子贡谓夫子所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既云夫子之言,则是居常语之矣。
圣门学者以仁为己任,不以苟知为得,必以了悟为闻,因有是说。
明贤思之。
生知有小大之殊,如贤不肖莫不有文武之道也。
“忠信如丘”,生知也;“克念作圣”,学知也。
仲尼谓我非生知,岂学而知之者欤,以其尽学之奥,同生知之归,此其所以过尧舜之远也。
舜好问,仲尼每事问,德同矣,学亦同否,仲尼发愤而化至于圣耶,抑每有悟而忘食一作饥。
遗老耶,“仁者寿”,安静而久长,寿之象也。
“信近于义”,犹言言近于义;则信可复也,复,践也。
仲尼自志学至老,德进何晚,窃意仲尼自志学固已明道,其立固已成性,就上益进,盖由天之不已。
为天已定,而所以为天不穷。
如有成性则止,则舜何必孜孜,仲尼何必不知老之将至,且叹其衰,不复梦见周公,由此观之,学之进德可知矣。
“择不处仁,焉得智”,是择善也。
孔子所择亦不过乎仁,然而仁也又有守,得处在求之。
舜非致曲而至于圣人,何以以孝闻,曰:不幸舜之父母异于人之父母,故以孝著也。
夫子之门,父子共学而贤者,点与参也。
点好学乐道。
“禹吾无间然”,无问隙也,故其下所举之事皆善也。
圣人犹看之无隙,众人则可知。
“颜子问为邦”云云,三代之文章,颜渊固皆知之,故于其所知而去取之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又曰:“放声,远佞人”,此则法外意,如“道千乘之国”之意,不与已举行者故事相干。
张载名言(精选125句)
张载名言张载名言(精选125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具有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
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载名言(精选125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载名言11、学之行之而复疑之,此习矣而不察者也。
故学礼所以求不疑,仁守之者在学礼也。
2、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如此而言。
3、古者天子既不养兵,财无所用,必大殷富,以此知井田行,至安荣之道。
4、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5、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6、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
7、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9、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10、诚明所知,乃德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
11、不知疑者只定不便实作,则实作则须有疑,必有不行达理疑也,在可疑而不可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守旧无功。
12、礼不必皆出于人,至如无人,天地之礼自然而有,何假于人?13、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14、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一人私见固不足尽,至于众人之心同一则却是义理,总之则却是天。
15、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
16、教者如洪钟,洪钟未尝有声,由叩乃有声。
17、礼反其所自生,乐乐其所自成。
18、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同天地之性存焉。
人之刚柔缓急,有才与不才,气之偏也。
19、立本既正,然后修持。
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
20、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
21、人多是耻于问人。
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22、天资美不足为功;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内功。
2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24、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南师讲故事:宋代大儒张载(横渠)的名言
我们中国文化里,宋代大儒张载——横渠先生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名言已成为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目标。
学者为这个目的而学,应该如此。
谈到这位先生,是孔孟以后的儒家,宋明理学家中,影响力很大的一位。
他年轻时等于是一个“太保”,意气非常盛,身体棒,思想开拓,喜欢闹事。
后来范仲淹带兵在陕西经营边陲的时候,张横渠才二十多岁,年纪很轻,奔往前线,要投军参加作战。
范仲淹见他一表人才,约他谈话,劝他回去读书,告诉他将来报效国家的机会很多,等到书读好,慢慢再来,同时将一本《中庸》交给他。
那时他应该已经读过这本书了,可是范仲淹要他再读,告诉他其中自有他的千秋事业,自有他的天地。
张横渠听了范仲淹的话,回去再读《中庸》,从此放下一切,专心求学问了,后来成为一代名儒。
宋代几位大儒,事实上受范仲淹的影响都很大。
范仲淹在前方,出将入相,以文人当统帅,他难道不希望培养好的军事人才?但他一看张载这个人才不是将
才,是对后世思想有贡献的人,不能这样埋没,就马上用这个教育方法培养他。
果然后来影响了中国文化思想那么大,尤其他所标榜的那四句话,非常深远。
今天我们要谈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可以拿他这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主。
我们如果以这四句话来研究,学者又应该是为人;不止为自己求学,同时也为人求学。
这个“人”扩而充之,为国家、为社会、为整个人类文化。
《论语别裁》
-----------------------------
既然研究中国文化,每一位同学你要有准备,做学问要准备凄凉寂寞一辈子,至少像我一样的凄凉。
不过你们看我现在很不凄凉,很舒服,其实我负担很重啊,搞这个地方心理的负担更痛苦。
所以你准备寂寞凄凉,不想做官,不想出名,安贫乐道,才能做学问。
那么,你第一个要学宋儒了,我常常引用,宋朝的大学问家张载(横渠),宋朝有名的五大儒之一,陕西人。
他年轻出来的时候,到西北去当兵,找谁呢?找范仲淹。
范仲淹在西北做大元帅,在边疆防守西夏很多年了,他是江苏吴县人,老元帅了。
你看范仲淹守西北的诗:“将军白发征夫泪”,西北当时的敌人是大夏国。
他守在那儿,多年没有战争,是因为他在那里。
可是他的痛苦呢?“将军白发征夫泪”啊!
张横渠来找他,范仲淹一看,你来干什么啊?他说我想当兵。
范仲淹看了看说,过来,我俩谈谈。
范仲淹也许赏识人才,所以他看张横渠,年轻聪慧,是有前途的,何必来当兵呢?
那么张横渠问了:“那你要我干什么呢?”“去,回去读书。
”范仲淹就抽了一本《中庸》给他看,也许还送他两个路费吧。
张横渠后来变成大儒,所以他的名言,你听,读书的目的,做个学者为了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读书,知识分子的目的是这个。
尤其你们今天是国学院,研究中国文化全体的东西,应该是以这个精神来读书的。
《国学与中国文化》
-----------------------------------------
张横渠排斥佛老与佛道之因缘
与周濂溪、邵康节同时而稍后的理学家,便有张载和二程——程颢、程颐。
张横渠少有大志,喜谈兵。
尝上书干谒范仲淹。
仲淹对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授以《中庸》。
乃立志求学。
初求之佛、老,后恍然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世传横渠之学,以“易”为宗旨,以“中庸”为目的,以礼为体,以孔、孟为极。
但是横渠的任气尚义,在气质上,与孟子的风格,更为相近。
周濂溪的学说,在“太极”之上,加一“无极”。
其用意,似乎为调和儒家的“太极”与道家的“无极”。
有人说濂溪“太极”的涵义,犹如佛学的“依言真如”。
“无极”的涵义,犹如佛学的“离言真如”。
但他说“无极”而“太极”,则又似佛说“性空缘起”,以及老子的“有生于无”。
张横渠只说到“太极”,并不提“无极”。
但他对于“太极”的解释,又不可说是“无”。
而且他批评老子“有生于无”之说,以为错了,又是以“有”作根据的。
自语相违,互自矛盾之处,甚多。
这是周、张二人思想的根本不同之处。
横渠说出“气”字,又提出性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不同。
周濂溪对于佛教,很少有显著排斥性的批评。
张横渠的著作中,排佛之言甚多。
例如驳斥佛学“以山河大地为见病,以六合为尘芥,以人生为幻妄,以有为赘疣,以世为荫浊。
”又说:“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
二者虽有间矣,以言乎失道,则均焉”等等,大体都是粗读《楞严经》的“世界观”、“人生观”而立论,并未深知《华严》《涅槃》经等的理趣。
但他在《西铭》中,开示学者,“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点。
以及他平时告诫学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观念,则又似佛学的众生平等,因此兴起“同体之悲,无缘之慈”,以及视心佛众生为“正报”,山河大地为“依报”之说的启发交变而来。
至于上述他的著名之“四句教”,简直与禅宗六祖慧能教人的“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
”完全相似。
又如他在《正蒙》中所称的“大心”,便是直接套用佛学“大心菩萨”的名词和涵义,而加以儒家化的面貌而已。
也可以说,他是因袭禅宗六祖的思想而来的异曲同工,也并不为过。
关于张横渠所著的《正蒙》,以及他的“理气二元”
的立论,则大半是挹取道家的思想,启发易理观念,这也是事实。
这些都是从他“初求之佛、老”而得来的启迪,大可不必有所讳言。
《中国文化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