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乘法器教学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讲解

第五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讲解
(4)频率调制:调制信号控制载波频率,使已调波的频率随调制 信号线性变化。
(5)相位调制: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相位,使已调波的相位随调 制信号线变化。
( 6)解调方式:
振幅检波 振幅调制的逆过程 鉴频 调频的逆过程 鉴相 调相的逆过程 (7)振幅调制分三种方式:
普通调幅( AM )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 ) 单过带调制(SSB )
密码
信号 载波信号:(等幅)高频振荡信号
正弦波 方波 三角波 uc Uc cos(ct )
锯齿波
已调信号(已调波):经过调制后的高频信号(射频信号)
(1) 调制: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个参量的过程。 (2)解调:调制的逆过程,即从已调波中恢复原调制信号的过程。
休息1 休息2
(3)振幅调制:由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振幅,使已调信号的振 幅 随调制信号线性变化。

)t

可见,调幅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正弦波,包含有三个频率分量:
载波分量(c ) : 不含传输信息
上边频分量c : 含传输信息 下边频分量c : 含传输信息
调制信号
Ω
载波
调幅波
U
ωc
c
下边频
1 2 maUc
1 2
maU
c
上边频
ωc - Ω ωc +Ω
(2) 限带信号的调幅波
第5章 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5.1 概述 5.2 振幅调制原理及特性 5.3 振幅调制电路 5.4 调幅信号的解调 5.5 混频器原理及电路
返回 休息1 休息2
5.1概述
振幅调制
解调(检波)
属于 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混频(变频)
语言
定义: 调制信号:需要传输的信号(原始信号)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移相法是利用移相网络,对载波和调制信号进行适当的相移,然后相加,从而将其中的一个边带抵消掉而获得SSB信号。
2. 移相法
(1)其依据如下:
可写为:
同理有:
(2)移相法产生SSB调制信号原理框图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
振幅解调方法可分为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两大类。
一. 调幅解调的方法
(三). SSB调制电路
SSB信号是将双边带信号滤除或抵消掉一个边带形成的。主要有滤波法和移相法两种。
1.滤波法
带通滤波器
上/下边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为:(fc±Fmax/2) , 带宽为略大于或等于Fmax。
下边带
上边带
由于0>>min, 上、下边带间的 距离很近,要想 通过一个边带而 滤除另一个边带, 就对滤波器提出 了严格的要求。
(b) 同步检波器:主要用于双边带和单边带信号(DSB/SSB)的解调
它们都需要用同步的恢复载波信号ur进行解调。 同步检波又可以分为乘积型和叠加型两类。
2 .工作波形图
二、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
1.原理电路
RC电路:
二是作为检波器的负载,在其两端输出已恢复的调制信号。
(a) 集电极调幅电路
集电极调幅的原理分析:
(b) 基极调幅电路
基极调幅的波形
(1)二极管电路
(a) 单二极管调制电路
(b) 平衡二极管调制电路
(2) 利用(单)差分对电路产生普通调幅波
(3)利用模拟乘法器产生AM信号电路
2.低电平AM调制
(a) 单二极管调制电路
一是起高频滤波作用。
故必须满足:
式中:ωc为输入信号的载频,在超外差接收机中则为中频ωI Ω为调制频率。 即在理想情况下,RC网络的阻抗Z应为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乘法器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乘法器

i
v1
D
v
v2
i ISeVT
i a0 a1(v1 v2 ) a2 (v1 v2 )2 a3 (v1 v2 )3 vQ
n0
n m0
n! m !(n
m)!
an v1n m v2 m
(在Q点泰勒级数展开, 以及二项式展开)
可见,在两个电压同时作用下,响应电流中:
(1)出现了两个电压的有用相乘 2a2v1v2,(m = 1,n = 2) (2)出现了无用高阶相乘项,(m 1,n 2)。
谐波组成:
Ioa
Qb gb
Qa ga v
I0 (v1 ) I0 (V1m cos1t ) I00 I01 cos 1t I02 cos 2 1t
g(v1 ) g(V1m cos1t ) g0 g1 cos 1t g2 cos 2 1t
设 v2= V2mcos2t ,则i中产生的组合频率分量的频率分 量为 | p1 2|和 p1 。
由于 cos2 1 (cos 2 1)
2
∴i 中含有:
直流,1 ,2 ,21,22 ,1 2 。
如i 与v 成平方关系(例FET的iD 与vGS ), 则即使 v1、v2较大,也只有上述组合频率。
3、v1较大, v2较小, 则i 与v2 成线性关系:
i f (VQ v1 ) f (VQ v1 )v2
K1(1t )
1 2
2
cos 1t
2 3
cos 31t
2 5
cos 51t
1 2
(1)n1
n1
(2n
2
1)
cos(2n
1)1t
有时定义单向开关函数:(v1(t) V1m sin1t时)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课件.ppt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6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课件.ppt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为了避免产生惰性失真,必须在任何一个高频周期
内,使电容C通过R放电的速度大于或等于包络的下降速
度,即
uo U (t) t t
(6―55)
如果输入信号为单音调制的AM波,在t1时刻其包络 的变化速度为
U (t) t
t t1
mUmsin t1
(6―57)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为四象限乘法器
实际典型值:vc(60mv)、 vΩ (300mv)、输出载波抑制
可达60dB。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二、开关型调幅电路 要求:Vc>>VΩ 即:vc等效为开关函数S(t) 1.双二极管平衡调幅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设:二极管导通电阻为RD,等效负载为2RL 对于D1、D2: vc是共模信号,在RL上相消, vΩ是差模信号,vΩS(t)在RL上相加。
0.6
0.4 0.2
0 10
RC= ∞ RC= 5
RC= 0
gDR
10 0
10 00
图6―40 滤波电路对Kd的影响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2) 输入电阻Ri
检波器的输入阻抗包括输入电阻Ri及输入电容Ci, 如图6―41所示。输入电阻是输入载波电压的振幅Um与 检波器电流的基频分量振幅I1之比值,即
三、晶体管调幅电路 基极(发射极)调幅: vΩ控制基极(发射极)电压。 集电极(漏极)调幅: vΩ控制集电极(漏极)电压。 由选频网络选出vo(已调信号)。 1.基极调幅电路(发射极调幅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
第6章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6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课件

6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课件

高频电子线路
调幅波的功率
为了提高功率利用率, 可以只发送两个边频分量而不发送 载频分量, 或者进一步仅发送其中一个边频分量, 同样可以将 调制信息包含在调幅信号中。 这两种调幅方式分别称为抑制 载波的双边带调幅(简称双边带调幅,DSB)和抑制载波的单 边带调幅(简称单边带调幅,SSB)。
0 1
2 o 2
高频电子线路
课堂练习
某发射机的输出级在RL=100Ω负载上的输出电压信号为 vs(t)=4(1+0.5cosΩt)cosωct (V),求发射机总的输出功率Pav、 载波功率Pc和边频功率PSB各为多少?
高频电子线路
课堂练习
某发射机的输出级在RL=100Ω负载上的输出电压信号为 vs(t)=4(1+0.5cosΩt)cosωct (V),求发射机总的输出功率Pav、 载波功率Pc和边频功率PSB各为多少?
求:1、调幅系数为多少?定性绘出u(t)的波形。 2、 u(t)的频带宽度为多少? 3、若载波功率为100W,则总的边频功率占总功率的百分
比是多少?
高频电子线路
课堂练习
已知某调幅信号:
u(t)=2cos2π×106 t + 0.4cos2π(106 + 5×103) t + 0.4cos2 π(106 - 5×103) t (V)
求:1、调幅系数为多少?定性绘出u(t)的波形。 2、 u(t)的频带宽度为多少? 3、若载波功率为100W,则总的边频功率占总功率的百分
比是多少?
解: 2、 频带宽度:2×5K=10KHz
高频电子线路
课堂练习
已知某调幅信号:
u(t)=2cos2π×106 t + 0.4cos2π(106 + 5×103) t + 0.4cos2 π(106 - 5×103) t (V)

高频电子线路__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PPT教案

高频电子线路__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PPT教案

说明:AM信号中虽然载波频率分量不携带信息,却占有2/3 以上的功率,效率较低。但由于其设备简单,占的频带窄(相 对于调频),因此仍然得到广泛的应用。
2021/6/19
第10页/共109页
10
2. 双边带信号
DSB信号的形成:将AM信号中的载波抑制掉就形成了抑制载 波的双边带信号(DSB-SC),简称双边带信号(DSB)。
c+m
2021/6/19
−c+m
0
c−m
(c)
第19页/共109页
19
SSB信号的特点: (1) SSB信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幅度和频率混合调制; (2) SSB信号所占的带宽:BSSB=Fmax。 说明:SSB信号所占的频带比AM和DSB减少了一半,频带利 用充分,因此目前已成为短波通信的主要调制方式。
高频电子线路__振幅调制解调及混频
会计学
第1页/共109页
1
一、振幅调制信号分析
1. 振幅调制的概念 振幅调制: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使其按调制信号的
规律变化,而其它参数(相位、频率)不变。 调制信号:由原始信号(声音、数据和图象)转换成的低频或视频模
拟信号(数字的或模拟的),用uΩ或f(t)表示; 载波:未受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常用正弦波,用uc或ic表示; 已调波:受调制后的高频振荡信号。 振幅调制方式:分为三种方式。 (1) 普通调幅方式:AM; (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简称双边带调制):DSB-SC(简称DSB); (3) 拟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制(简称单边带调制):SSB-SC(简称SSB)。
2021/6/19
18
第18页/共109页
语音调制的DSB信号和SSB信号频谱比较:

模拟乘法器MC1496的模拟调制、解调与混频、倍频的设计与仿真

模拟乘法器MC1496的模拟调制、解调与混频、倍频的设计与仿真

模拟乘法器MC1496的模拟调制、解调与混频、倍频的设计与仿真学号:************名:***年级专业:测控工程指导老师:***摘要集成模拟乘法器是继集成运算放大器后最通用的模拟集成电路之一,是一种多用途的线性集成电路。

可用作宽带、抑制载波双边平衡调制器,不需要耦合变压器或调谐电路,还可以作为高性能的SSB乘法检波器,AM调制/解调器、FM解调器、混频器、倍频器、鉴相器等,它与放大器相结合还可以完成许多的数学运算,如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等。

本设计主要应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实现以上功能。

目录摘要 (1)第一章模拟乘法器MC1496/1596 (3)第二章,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应用 (5)2.1 利用乘法器实现振幅调制 (5)2.2利用乘法器实现同步检波 (6)2.3利用乘法器实现混频 (6)2.4利用乘法器实现倍频 (6)第三章电路仿真与结果 (8)3.1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的仿真 (8)3.2 混频电路的仿真 (9)3.3倍频器电路的仿真 (11)第四章仿真电路的参数和结果分析 (12)第四章仿真电路的参数和结果分析 (13)4.1 振幅的调制与解调 (13)4.2混频电路 (13)4.3倍频器电路 (13)第五章心得体会 (14)第六章参考文献 (15)第一章 模拟乘法器MC1496/1596单片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1596的内部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单片集成模拟相乘器MC1496/1596的内部电路图中晶体管VT 1~VT 4组成双差分放大器,VT 5、VT 6组成单差分放大器,用以激励VT 1~VT 4;VT 7、VT 8、VD 及相应的电阻等组成多路电流源电路、VT 7、VT 8分别给VT 5、VT 6、提供I 0/2的恒流电流;R 为外接电阻,可用以调节I 0/2的大小。

另外,由VT 5、VT 6两管的发射级引出接线端2和3,外接电阻R y ,利用R y 的负反馈作用可以扩大输入电压u 2的动态范围。

高频电子线路模块五: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高频电子线路模块五: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第五章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 电路
5.1 模拟乘法器 5.2 振幅调制 5.3 振幅检波 5.4 混频电路与混频干扰 本章小结
教学目的:
1.了解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典型模拟乘 法器的应用。 2.理解各类调幅波的基本性质:数学表达式、调 幅度、波形、频谱、带宽、功率关系等。 3. 理解检波器的概念(从频谱、波形)、分类、 组成、主要技术指标。 4.掌握同步检波器的实现模型及工作原理。 5. 掌握混频器的原理和作用。
2
3
c os3w1t
2
5
c os5w1t ....
令二极管的导通电阻为rD,则流 过二极管的电流为:
i
S1 w1t
gD

1 rD
u1 u2 rD
S1w1t gD u1 u2
将开关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带入上式:
i

g
D

1 2

2

cosw1t


gD
3
U1m
c os4w1t


...

gD
3
U
2m
cos3w1

w2
t

gD
3
U
2m
c
os3w1

w2
t
...
由上式可以看出,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D中的频率分量有:
(1)输入信号u1和控制信号u2的频率分量ω 1和ω 2;
(2)控制信号u1的频率ω 1的偶次谐波分量;
(3)由输入信号u1的频率ω1与控制信号u2的奇次谐
电路如图所示:
图5-8 二极管环形相乘器
令:u2=U2mcos(w2t)为大信 号U1=U1mcos(w1t)为小信号

第四章 振幅调制和解调电路

第四章 振幅调制和解调电路

v1 ( A Bv2 )th( ) 2VT
通过与前面的式子等效,可以得到:
I 0 (t ) Ath( qv1 ) 2kT qv1 g (t ) Bth( ) 2kT
当v1很大时,th()函数可以趋近于周期性 方波。同样也可以利用双向开关函数 K2(ω1t)表示。
第二节 相乘器电路
4.2.1 非线性器件的相乘作用及其特性
1、选择工作点在特性接近平方律区;2、加入补偿和负反馈技术;
3、多个非线性器件组成平衡电路,抵消部分无用的组合频率分量; 4、控制v1和v2的幅值; 5、设v1为参考信号、v2工作在线性时变系统
第二节 相乘器电路
4.2.1 非线性器件的相乘作用及其特性 二、线性时变系统 当v2工作足够小时,忽略二次方及其以上高次方项,(4-2-4)可化简 为:
1 1 vo (t ) Vm 0 cos c t M aVm 0 cos( c )t M aVm 0 cos( c )t 2 2
上式为调制信号为单音频时的表达式。 频谱表示如图表示。
1 M aVm 0 2
c
Vm 0
1 M aVm 0 2
c
c
第一节 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
由模拟乘法器和滤波电路组成。 利用滤波器选用差频。
L c I
( f L fc f I )
只是改变了载波频率,但是 没有改变调制信息的内容。
1 2 P (t ) Vm 0 (1 M a cost ) 2 P0 (1 M a cost ) 2 2
P(t)在一个调制信号周期内的平均功率
1 Pav 2



P0 (1 M a cost ) 2 dt

第6章振幅调制与解调与混频PPT教案

第6章振幅调制与解调与混频PPT教案

下边频功 率:
P0
1 2R
maV0 2
2
1 4
ma2 P0T
上边频功 率:
P0
1 2R
maV0 2
2
1 4
ma2 P0T
总功率:
Po
P0T
P0
P0
1
ma2 2
P0T
结论:调 幅波的 功率利 用率很 低
第4页/共40页
浙江海洋学院 陈庭勋
§6.1 双边带信号DSB
高频电子线路
vo a0 0.5a2 V02 V2 a1V0 cos0t a1V cost a1V2 cost
a2V0Vcos0 t cos0 t
0.5a2V02 cos20 t 0.5a2V2 cos2t v i控制在mV级。
v
实际产生上、下边频的是
i2这一项。
第15页/共40页
浙江海洋学院 陈庭勋
第6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与混频
从频谱上理解双边带信号
uDSB t kUcU cost cosct
0
ω0 -Ωω0ω0 +Ω ω
第5页/共40页
高频电子线路
第6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与混频
§6.1 单边带信号SSB
单边带信号的特点
单边带信号:只发送ω0+Ω或ω0-Ω成 份。
1、节省 调幅发 射机的 功率。
网络 SSB输出
v`=cosω1t
vo` =Vocosω2t
v2=vΩ v` 低通
BM2
滤波器
BM4 v6 vo v4 cos2t sin1 t
v2 sin t cos1t
v4=sin(ω1-Ω) t

SSB输出:

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项目名称: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专业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32050902学号:*****************教师姓名:李演明2011年 11月20 日组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同学谢光平何兰明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示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高频信号发生器4.万用表5.实验板G3三、实验电路说明: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

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

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

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6)、(12)之间)输出。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5-2所示,图中R P1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R P2用来调节⑧、⑩脚之间的平衡,三极管V为射极跟随器,以提高调幅器带负载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除无用组合频率分量的措施: (1)器件特性:选有平方律特性的器件(如场效应管);
(2)电路:组成对称平衡电路,抵消部分组合分量;
(3)输入电压:限制输入信号v1或 v2 大小,使非线性器 件处于线性时变状态,减小组合分量。
2、当v1、v2都较小,三次方以上项可略去
i a0 a1(v1 v2) a2(v1 v2)2 a0 a1v1 a1v2 a2(v12 v22 2v1 v2)
例:ω1=ωc , ω2=Ω, 则有:直流, ,c ,c , 2c ,2c , 3c ,3c 。 可得AM(普通调幅波),且无ωcqΩ (q>1),容易滤波。
二、工作于开关状态下的二极管相乘作用和组合频率
优点: 比导通状态下的组合频率要少得多
v 1 (t ) v 2 (t )
i D
RL
谐波组成:
Ioa
Qb gb
Qa ga v
I0 (v1 ) I0 (Vcos 2 1t
g(v1 ) g(V1m cos1t ) g0 g1 cos 1t g2 cos 2 1t
设 v2= V2mcos2t ,则i中产生的组合频率分量的频率分 量为 | p1 2|和 p1 。
2
5
sin 51t
0
K1(1t )
1 0
由此,可画出二极管的等效电路如图。
V1m cos 1t
可以用叠加法进行分析,即总电流 V2m cos2t
R
是两个信号源分别单独作用时产生的
电流的叠加。
而当电路中如包含非线性器件(二 极管、三极管等),则会产生新的频 率成分。
一、正向导通时的二极管的非线性及组合频率
1. 一般情况(v1、v2是任意的) D两端电压:
v v1 v2 VQ (v1、v2是交流,VQ是直流)
K1(1t )
1 2
2
cos 1t
2 3
cos 31t
2 5
cos 51t
1 2
(1)n1
n1
(2n
2
1)
cos(2n
1)1t
有时定义单向开关函数:(v1(t) V1m sin1t时)
1
K1(1t) 0
sin1t 1
当sin1t 当sin1t
0 0
1 2
2
sin 1t
2
3
sin 31t
i
斜率 1 RD
v
设 v1(t) V1m cos1t, v2(t) V2m cos2t V1m V2m且V1m VD(on)
在大信号 v1(t) V1m cos1t 作用下,D工作于开关状态。
(1)当 v1(t ) V1m cos1t 0 时,D导通(on)
i
RD
1
RL
[v1(t ) v2 (t )]
i
v1
D
v
v2
i ISeVT
i a0 a1(v1 v2 ) a2 (v1 v2 )2 a3 (v1 v2 )3 vQ
n0
n m0
n! m !(n
m)!
an v1n m v2 m
(在Q点泰勒级数展开, 以及二项式展开)
可见,在两个电压同时作用下,响应电流中:
(1)出现了两个电压的有用相乘 2a2v1v2,(m = 1,n = 2) (2)出现了无用高阶相乘项,(m 1,n 2)。
i I0 (v1 ) g(v1 )v2
I0(v1) 、g(v1) 与 v2 无关, 故 i 与 v2 的关系是线性的,但它们 的系数是时变的,故称线性时变。
频率成份分析:
i
当 v1 = V1mcos1t 时, I0(v1)和 g(v1)
将是角频率为 1 的周期性函数,它的 Iob
傅里叶展开式由平均分量、1 及各次
(2)当v1(t ) V1m cos1t 0 时, D截止(off)
i0
综合(1)、(2)得:
i
RD
1
RL
[v1(t
)
v2
(t
)]
K1(1t
)
现引入 K1(1t) 代表高度为 1 的单向周期性方波,
cos1t 1
0
K1(1t )
1
1
K1(1t) 0
当cos1t 0 当cos1t 0
0
它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仅含奇数项,无偶数项,为
由于 cos2 1 (cos 2 1)
2
∴i 中含有:
直流,1 ,2 ,21,22 ,1 2 。
如i 与v 成平方关系(例FET的iD 与vGS ), 则即使 v1、v2较大,也只有上述组合频率。
3、v1较大, v2较小, 则i 与v2 成线性关系:
i f (VQ v1 ) f (VQ v1 )v2
第 4 章 振幅调制、解调 与混频电路
4.3 乘法器(相乘器)
4.3.1 非线性器件的相乘作用及其特 性4.3.2 二极管平衡调制电路 4.3.3 双差分对平衡调制器和模拟乘法器
4.3.1 非线性器件的相乘作用及其特性
线性器件(R、C、L等)组成的电
i
路: 不会产生新的频率成分, i 中仅包含
ω1、ω2两个频率成分。
是有用的,而其他组合频率分量都是无用的。
例:对i 中 a3 (v1 v2 )3 展开的项 3a3 v12 v2 : 产生21 2 (p=2,q=1) 和 2 (p=0,q=1)频率成分。 规律(P183):凡是p+q为偶数的组合频率分量,均是由级 数中n大于等于p+q的各偶次方项产生的;凡是p+q为奇数的 组合频率分量,均是由级数中n大于等于p+q的各奇次方项 产生的。 能产生 21 2 的,除了 a3 (v1 v2 )3,还有 a5 (v1 v2 )5, a7 (v1 v2 )7
设 v1 = V1mcos1t,v2 = V2mcos2t ,代入上式,由三角
变换,可知该非线性器件的输出电流中包含有众多组合频 率电流分量,用通式表示:
p,q = | p1 q2|, (p,q = 0,1,2 。) 其中,只有 p = 1,q = 1 的和频或差频(1,1 = | 1 2|)
f(VQ + v1) 和 f (VQ + v1) 均是与 v2 无关的系数,但它们都是 v1 的非线性函数,且随时间而变化,故称为时变系数或时变 参量。
其中,f (VQ + v1) 是 v2 = 0 时的电流,称时变静态电流, 用 I0(v1) 或 I0(t) 表示;
f (VQ + v1) 是增量电导在 v2 = 0 时的数值,称时变增量 电导,用 g(v1) 或 g(t) 表示,则上式可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