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营养学研究进展
植物硒营养元素吸收和代谢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
第41卷第/期2010年8月宜春学院学报Journal of YOhun UniversityVol.01,No.07Dec.2010植物硒营养元素吸收和代谢分子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陈冈『,颜雪梅2,宋家鸿。
,赵志刚。
,邹杰。
,陈云风1(8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2,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宜春336002)摘要:硒(Sd是人类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绿色植物是硒元素提供给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来源。
目前人类对硒摄入不足是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情况。
因此,掌握植物硒的吸收、转运和代谢的分子机制与规律一直是植物营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及其分子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期,主要包括硒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作用,植物硒吸收、转运和代谢关键酶基因和蛋白等,旨在对植物富硒基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相关资料提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硒;植物;分子机制中图分类号:Q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X(2219)12-0292-27Recent Prcgrese on Molechlar Biology oO Plan:Seleeium Uptake and Metabolism CHEN Gang1,YAN Xue-mei2,SONG Jia-houg1,ZHAO Zhi-yang1,ZOUJie。
,CHEN Yuo-feag1 (L LO(ScOaces oup R esources and EnvironmezO,Yichun University,YUm336002,China;2.YOhun AgrioiLtm'/Science Research InsUtuie ,Yichun332002,China)Abstract:Se/aium is on esseaOa-nutneat for humans and animals;and plants are the main s ource of se/aium for humans and animals.Se/aium deficieacy is a common pPeaomeaou on a glo/al scale.Therefore,on analysis of the mo/culor mechanism of plant se/aium uptade,translocation and metabolism has become a hotspot of plant no-tntiov research.This pader reviewed the receat research p/press on the uptade,translocaCou and mo/culor mechanism of se/aium in plants,incluPing the edect of seleaium on plant the prowth and deve/pmeat,the ibedti/ca-Oou of key eazyme peaes/p/Wins involving in the plant selenium uptade,translocaCou and metabolism ,and so on.This review aims to p/vibe valuable infovnatiov for the deve/pmeat and appOcaCov of plant seleaium一ea-Uched peae resources in plants.Key wo O s:Se/aium;Plants;Mo/culor mechanism硒是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重要微量元素,目前人体或动物对硒的吸收来源,主要靠外界的摄入。
分子营养学 (2)
分子营养学引言:分子营养学是研究食物分子的组成和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的学科。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营养学的迅速发展,分子营养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介绍分子营养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和分子营养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内容。
发展历史:分子营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德国化学家萨克斯利和英国生物化学家霍普金斯。
他们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食物中的不同化学物质,开始了对食物营养成分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展,营养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20世纪中期,研究者开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了食物分子在人体内的吸收、转化和代谢途径。
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也为分子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研究方法:在分子营养学中,有许多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分子的分析和代谢途径的研究。
其中,质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质谱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分子的质量和离子信号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另外,通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研究者可以追踪食物分子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和蛋白质组学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食物分子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分子营养学与人体健康:分子营养学的研究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人们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食物分子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者发现不同的食物分子可以对人体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
例如,抗氧化剂通过清除自由基,能够减缓衰老和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另外,营养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并调节许多代谢途径的活性。
研究表明,适当的营养素摄入可以降低患肥胖、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分子营养学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分子营养学在临床营养学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食物分子的作用机制,临床营养学家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膳食方案,以满足患者的特定需求。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营养不良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
根据分子营养学的研究结果,医生可以调整患者的饮食,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并缓解治疗副作用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分子营养学》课件
目录 CONTENT
• 分子营养学概述 • 分子营养学基础 • 营养素与健康 • 分子营养学研究方法 • 分子营养学展望
01
分子营养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分子营养学是一门研究营养素在 人体内的代谢、生理功能及其分 子机制的学科。
特点
以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为基础 ,探究营养素与基因、蛋白质等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营养 素对人体健康的调控机制。
基因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涉及多 种分子机制,包括转录因子、信 号转导途径和表观遗传修饰等。
营养素与基因表达
营养素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01
某些营养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水
平。
营养素对表观遗传的影响
02
表观遗传修饰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等可以影响基因的
表达,而营养素可以影响这些表观遗传修饰。
05
分子营养学展望
营养基因组学的发展
营养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与营养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通 过基因检测和基因组学技术,揭示不同个体对营养素的差异 需求和反应,为个性化营养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营养基因组学 的研究将更加深入,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营养需求和 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分子营养学的重要性
促进个性化营养
通过了解不同个体的营养需求 差异,为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
提供依据。
预防慢性疾病
揭示营养素与慢性疾病之间的 关系,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提供科学支持。
推动营养学研究进展
促进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 遗传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推 动营养学领域的发展。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通过宣传分子营养学的知识, 提高公众对合理膳食和健康生
分子营养
基因的概念
编辑一种或几种蛋白质或RNA的DNA序 列片段,称为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的结构特点:
(1)大多为不连续基因; (2)基因家族与基因簇(来源相同、结构相似、 功能相关的基因); (3)串联重复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DNA水平上的调控(基因拷贝数和重排) 转录水平上的调控(转录与否,转录后 的mRNA的剪切、重新连接,以及运输) 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转录水平上的调控是最主要的调控
基因表达的特点
时序性 组织特异性 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性
营养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方式
直接或作为辅助因子催化体内的反应 构成大分子的底物 作为信号分子 改变大分子的结构 维持细胞内的结构、功能的完整性 导致转录和翻译上的变化
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生物界中属于间断型变数的性状称为质 量性状,在遗传学中,多为单个基因控 制,而属于连续型变数的性状称为数量 性状,在遗传中多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与联系
C、 PUFA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PUFA-PPAR ( 核受体转录因子)依赖性的调节机制;PPAR非依 赖性或PUFA特异性的调节机制
研究动态
日粮蛋白质与氨基酸水平调控基因表达
☆低蛋白质日粮对大鼠下丘脑NPY基因表达的影响
A、低蛋白质显著提高下丘脑中NPY mRNA的含 量(White等,1994) B、机制不清楚
研究动态
▲CHOP编码一个小核蛋白,属于C/EBP转录 因子家族 ▲Nuclear run-on (同位素原位杂交)试验证明: 在亮氨酸限制后4小时,CHOP基因的转录速率 大大增加(21倍),而核糖体s26基因的转录速 率保持不变 ▲在亮氨酸限制细胞,CHOP mRNA的半衰期 比对照细胞增加了3倍(见图1) ▲亮氨酸缺乏所调节的CHOP转录是通过核苷 酸序列位于-954至-91位的启动子序列实现的
动物分子营养学
动物分子营养学动物分子营养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分子营养的科学。
分子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动物体内分子的摄入、消化、吸收、转运和利用等方面的过程。
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优化饲料配方以及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动物分子营养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动物体内分子的摄入:动物通过食物摄入各种分子来满足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了动物对不同分子的需求量、吸收效率以及摄入方式等问题。
2. 动物体内分子的消化:动物体内对于不同分子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来说,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是不同的。
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了动物体内对于不同分子的消化过程、消化酶的产生和调控机制等问题。
3. 动物体内分子的吸收:吸收是指分子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了动物体内分子吸收的机制、吸收速度和吸收效率等问题。
4. 动物体内分子的转运:动物体内的分子需要通过血液和淋巴等介质进行转运,以供给各个细胞和组织使用。
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了动物体内分子转运的机制、转运速度和转运效率等问题。
5. 动物体内分子的利用:动物体内的分子主要用于供能、合成和修复等生命活动。
动物分子营养学研究了动物对于不同分子的利用方式、利用效率和代谢产物等问题。
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对于动物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养殖者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效益。
通过研究动物体内分子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利用等过程,可以探索动物的营养代谢机制,为科学合理地制定饲养方案提供依据。
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还有助于解决一些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例如,通过研究动物对于特定分子的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资源浪费;通过研究动物对于不同分子的营养需求,可以合理调整饲料配方,提高养殖效益;通过研究动物体内分子的代谢过程,可以了解一些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营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四、基因多态性与营养相互作用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Progress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enetic Polymorphism and Nutrition on Health
1917年 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GALT)隐形缺乏 半乳糖血症
1934年 苯丙氨酸羟化酶 (PKU)缺陷
1952年 葡萄糖-6-磷酸酶 (G-6-P) 缺乏 1970年 …… 木糖醇脱氢酶 (XD) 缺乏
苯丙酮尿酸症
冯奇尔克症 戊糖尿症
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本质就是某些营养素代谢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代谢酶
Pregnant
I κ bα Methylation offspring
TNF-α
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雌鼠
Diabetologia. 2014;57(10):2165-72.
2. 生命早期营养对成年疾病发生的影响(父系)
Early Life Nutrition on adult diseases
2007年11月成立了Society of Nutrigenetics/Nutrigenomics ,并在希腊雅典召开成立大 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
Artemis P. Simopoulos教授
营养基因组学鼎盛阶段论文发表情况:
三、营养素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研究进展
Progression of the regulation of Nutrients on Genes
Obesity-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细胞脂肪堆积,脂肪组织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alpha 信号通路 (Hif-1alpha)
生命科学史论文 分子营养学综述
生命科学史(分子营养学综述)姓名:王芝学号:2010212810专业:生物科学任课老师:[请输入联系地址]分子营养学综述前言:1953 年, Watson 和Crick 发现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 从那时起, 分子生物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几乎在生命科学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是一些新兴学科的兴起, 分子营养学就是营养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它在阐述营养素与基因表达如何相互作用, 导致营养相关疾病发生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摘要:当今分子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营养素调控基因表达和生物技术与动物营养。
因此,本文将对分子营养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做简要的介绍,探讨遗传因素(主要是基因)和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对生物体表型特征( 如营养充足、营养缺乏、营养相关疾病、先天代谢性缺陷)影响,并从生物技术与动物营养的角度对分子营养学上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分子营养学基因营养素动物营养正文1. 分子营养学的定义及发展简史1.1分子营养学定义分子营养学( molecular nutrition) 主要是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即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组学的水平上, 研究营养与基因表达间的相互关系, 旨在阐明营养素或营养调控因子对动物( 人) 生理机能的调控机制,为有效地、经济地促进动物( 人) 生长发育, 提高动物( 人) 抗病力, 最大限度地实现遗传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广义上的分子营养学也指一切进入分子领域的营养学研究。
分子营养学一方面研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从而对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
在此基础上, 探讨二者相互作用对生物体表型特征( 如营养充足、营养缺乏、营养相关疾病、先天代谢性缺陷)影响的规律, 从而针对不同基因型及其变异、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特异调节制订出营养素需要量和供给量标准。
营养学基础知识与研究进展
营养相关疾病与预防策略
营养缺乏病及其预防措施
营养缺乏病种类
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等。
预防措施
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营养素的摄入、改善食品加工和烹调方法、提高营养意识等方式预防营养缺乏病 。
营养过剩导致疾病及其控制方法
营养过剩导致疾病种类
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老年人需要增加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 养素的摄入,同时要注意控制盐、糖和脂肪 的摄入,避免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 。建议老年人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05
现代营养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基因组学在个性化营养中应用前景
基因组学在营养学中的应 用
通过解析个体基因差异,为每个人量身定制 最适宜的营养方案,实现个性化营养。
营养学基础知识与研 究进展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录
• 营养学概述 • 基础营养知识 • 食物中营养成分与功能 • 营养相关疾病与预防策略 • 现代营养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 营养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意识途径
01
营养学概述
营养学定义与重要性
营养学定义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营养素及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科学。
重要性
营养学对于指导人们合理选择食物、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学发展历史
古代营养观念
古代人们对食物和营养的认识主要基于经验和传 统观念,如“药食同源”等。
现代营养学发展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进 步,现代营养学逐渐发展起来,揭示了营养素与 人体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营养学在现代医学中地位
06
识途径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P P K水 平大 幅度 下降 ;反之 ,P P K的启动子 就会 处 EC EC
于打 开 状 态 ,肝 中 P P K水 平 得 到 大 幅 度 提 高 。 可 见 , E C
再 次 飞 越 。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产 生 是 动 物 营 养 学 突 破 这 一 现
状 成 为 了 可 能 。 基 因 克 隆 且 相 应 的mR 含 量 的 增 加 幅 度 与 碳 水 化 合 物 的 NA
及 时 全 面 地 了 解 分 子 生 物 学 理 论 和 技 术 的 发 展 对 指 导动
物 营 养 学 的研 究有 特 别 重 要 的 意 义 【3 l。 ’ ]
1 营养 与基 因表达调控的关系
c AMP 平 的急 剧 下 降 以及 胰 岛 素 水 平 的 急剧 上 升 ,从 而 水
抑  ̄ P P K基 因 的 表 达 ,导 致 肝 中 P P K水 平 大 幅 度 下 OE C EC
降 ;而 当 禁食 或 饲 喂 高 蛋 白低 糖 的饲 料 时 , 则情 况 相 反 。
学 的 研 究 应 用 与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 尤 其 足 与 基 因 工 程 技
21 0 1年第 3期 ( 总第 10期 ) 7
文献综述
分 子 生 物 学 技 术 在 动物 营 养 学 中的研 究 现 状 与展 望
王 涛 ( 山东省胶南市张家楼镇青岛康大兔业发展有限公司繁育中心 260) 646
中图分类号:S 1. 8 8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 —7 32 1)30 5.4 0 71 3(0 1 .0 50 0
… ‘
(0 b 范 围 内 ) 含 有 多 种 调 节 因 子 的 结 合 位 点 , 它 们 在 5 0p 包 代 谢 信 号 对 基 因 作 用 时 有 重 要 意 义 。P P K基 因 转 录 的 EC
CDld分子研究进展
cl cd 等 , o cai) 并认 为 C 1只 能识 别脂 类 抗原 。但 随 着 对 i D
仅一半乳 糖 基神 经 酰胺 (lh a a—gl t ycrmd ,L a p a co l a ie o —G l a s e -
C r研 究 的 深入 , 变 了这 一 观 点 。 一G le 是 一 种 从 海 e) 改 a r C
师 义 ,王 昆华 ,刘 为军 , 玉 徐
昆明医学 院附属 昆华 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 民医院普外一科 、 云南省肠外肠 内营养 学研 究 中心( 昆明 60 3 ) 5 0 2
传 统 观 点 认 为 ,肽 类 抗 原 是 引 起 T淋 巴 细胞 免 疫 反 应
别… 。
的 唯 一 物 质 。 然 而 近 年 来研 究 发 现 , 类 、 脂 类 抗 原 也 可 脂 糖
2 1 C d分子对 内源性抗 原胞 内运 输及 提呈作 用 内源 . Dl
性 抗 原 是 抗 原 提 呈 细 胞 内合 成 的 抗 原 , D d分 子 在 内质 网 Cl
通过 C d介导特 异性 激活 自然 杀伤 T 细胞 ( K Dl N T细胞 ) 。
Cl D d是 C 1家族 中的一 员, 胸腺 细胞、 D 在 B细胞 亚群、 表皮 朗罕细胞、 突状 细胞 亚群 、 树 肠道上皮细胞 中表 达 , 一类功 是
能类似于 MH CI类分子又独立于 MHC1 分子之外的具有抗 原提 呈作 用的 非 多肽 性跨 膜糖 蛋 白分 子。C l D d分子 激 活
与 : 微球蛋 白组装形 成复合物 , 此复 合物 可与 内质 网上 的
内源 性 脂 质 分 子 结合 , 成 C d 形 D1 一抗 原 复 合 物 , 过 高 尔基 经
营养学基础知识与研究进展
矿物质:构成人 体组织,调节生
理功能
水:维持生命活 动,调节体温,
参与新陈代谢
蛋白质:构成人 体组织,参与生
理功能
脂肪:提供能量, 维持体温,保护
内脏
碳水化合物:提 供能量,参与细
胞代谢
维生素:调节生 理功能,维持正
常代谢
矿物质:参与生 理功能,维持正
常代谢
水:参与生理功 能,维持正常代
谢
营养学研究领域 不断拓展,包括 营养与健康、营 养与疾病、营养
营养与疾病: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 系,预防和控制疾病
营养与环境:研究营养与环境的相 互作用,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营养与基因:研究基因与营养的关 系,为个性化营养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通过研究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指导人们合理饮食,预防疾病,提高健康 水平。
促进经济发展:营养学研究为食品工业、农业、医疗保健等行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相关产业 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推动科技创新:营养学研究不断发现新的营养素和营养机制,推动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科 技创新。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研究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指导人们合理饮食,提高生活质量。
营养素摄入:合理摄 入各种营养素,预防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充 足睡眠等,预防疾病
发生
膳食平衡:均衡饮食, 预防慢性病和肥胖
营养学与环境、社会、心理 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促进 营养学的发展
营养基因组学、营养代谢组 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将推动 营养学的研究
营养学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 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营养学在个性化营养、精准 营养等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
泛
营养学在食品工业、健康产 业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现代营养学的概况及其进展
质量。
营养与老年常见疾病的研究
03
探讨营养素对老年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关节炎等
的影响,为老年人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研究前景
肠道微生物在营养吸收和代谢中的作用
研究肠道微生物如何参与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和代谢过程,以及其在肥胖、糖尿病等慢性 病中的作用。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进行营养干预
探讨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来改善宿主营养状况的方法,包括通过补充益生菌、益生元等手 段。
肠道微生物在药物代谢和毒性中的作用
研究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药物吸收、活化、代谢等过程,以及肠道微生物对药物毒性的影 响。
06
结论
现代营养学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促进健康
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提供了合理、科学的营养摄入建 议,有助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优化饲料配方
针对不同养殖需求,结合动物营养学知识,优化饲料配方,提高养殖效益和动物 产品品质。
现代营养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食品研发与加工
应用营养学知识,研发适合不同人群的食 品,如婴儿食品、运动员食品等,同时注 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营养素保护。
VS
营养标签与宣传
依据营养学理论,制定食品的营养标签, 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营养成分和特点,引导 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
的生活质量。
营养与衰老的关系
01
营养与衰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02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加速衰老过程,而合理的
营养干预可以减缓衰老进程。
通过选择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可以维持身
03
体健康并延长寿命。
03
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人类营养学研究方法
分子营养学研究进展
分子营养学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与代谢有关的动物基因被克隆和鉴定,人们对营养与基因调控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
营养与动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营养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是营养素摄入影响DNA复制和改变染色体结构,二者又共同调控基因表达,即调控基因转录、翻译,决定基因产物,从而维持细胞分化、适应与生长。
研究表明,主要的营养物质如糖、脂肪酸、氨基酸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对动物体内许多基因的表达都有影响。
关键词:基因营养素调控分子生物学1.分子营养学的概念分子营养学主要是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营养学的一门学科。
一方面研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
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相互作用对生物体表型特征(如营养充足、营养缺乏、营养相关疾病、先天代谢性缺陷)影响的规律,从而针对不同基因型及其变异、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特异调节,制订出营养素需要量,为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2.分子营养学的研究内容①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从而对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利用基因表达的营养调控改变机体代谢,从而利用营养素促进对健康有益基因的表达,抑制对健康有害基因的表达;②遗传多态性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导致营养素需要量存在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基础;③代谢性和营养性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机制及饲料营养干预研究;④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2.1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绝大多数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基因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催化完成的,转录水平的调控实质就是对RNA聚合酶活性的调节。
分子营养学与健康饮食的研究
分子营养学与健康饮食的研究饮食习惯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素的作用和摄入量的控制上。
然而现代的健康饮食研究已经转向了营养与基因、代谢、免疫和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
而这些变化就是通过分子营养学来研究的。
分子营养学是“将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现代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人类营养学和食品科学领域中的新兴研究领域”。
简单说就是研究食物分子和身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来控制身体化学反应、代谢过程和疾病的发展。
一些早期的分子营养学研究已经形成了基础理论,例如对于食品成分(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会如何影响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研究。
而现在的研究更多关注于微量营养素、非营养素和肠道微生物这些相关的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作用。
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非必需营养素,例如抗氧化剂和多酚。
这些化合物对于人身体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它们可以调节基因表达、细胞信号传导和炎症反应,而身体的缺乏则会导致一系列疾病。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通过饮食来提高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以及如何通过微量营养素的作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此外,非营养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非营养素是指不含营养素但对身体健康仍有一定影响的食品成分,例如非淀粉质多糖、膳食纤维和多酚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促进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生长,调节免疫系统和肠道屏障功能,并对炎症和肠癌等疾病产生作用。
最后,肠道微生物组是另一个被广泛研究的研究领域。
肠道微生物组是指人体内生物群落的一部分,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它们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改变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和代谢过程,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如何通过饮食来调节肠道微生物组的分布已经成为健康饮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分子营养学是一个新兴而且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推动了健康饮食的研究进程。
通过对于食物分子和身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深度研究,我们有望找到一些既简单又实用的控制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并能为人类健康带来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
分子营养学及其在营养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吉林 医 药 学 院 学报 Jour nal of J il in Medi c al Col l ege
9( 8) : 1427—14 32. [ 22] Sl at opol s ky E,Fi n ch J,Br o wn A.New vi t ami n D ana l ogs
分子营养学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 营养素
作者简介:王长文( 19 65一) ,男( 汉族) ,副教授,在读博士.
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从而对营养素的 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2) 利用营养素 促进 对健康 有益 基因的 表达和 抑制对 健康 有害基 因 的表达;3) 遗传变异或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消化、吸 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4) 营养素需要量存在 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基础;5) 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 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的 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 1.2分子营养学的发展简史
1分子营养学的定义及发展简史
1.1分子营养学定义 分子 营养 学主要 是研 究营养 素与 基因之 间的 相
互作用。一方面研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相互作 用对生物体表型特征( 如营养充足、营养缺乏、营养 相关疾病、先天代谢性缺陷) 影响的规律,从而针对 不同 基因型 及其 变异、 营养素 对基因 表达 的特异 调 节,制订出营养素需要量、供给量标准和膳食指南,或 制定特殊膳食平衡计划,为促进健康,预防和控制营 养缺 乏病、 营养 相关疾 病和先 天代谢 性缺 陷提供 真 实、可 靠的科学依 据。
Mol ecul ar nut r i t i on and i t s a ppl i c at i on i n nut r i t i on
营养学研究进展
营养学研究进展营养是人体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和所有生物体的生存所必需的。
它是身体构成的重要因素,是维持身体机能的支持,是精神和思维机能的能量来源。
营养的均衡摄取是身体保健的重要一环。
随着营养学研究的深入,营养学各项知识都有了新的进展。
在本文中,我将阐述一下近年来的营养学研究进展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食物的良性成分传统上,我们了解到食物中营养的物质成分,例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等。
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食物中还存在很多的良性成分,对人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菊芋中含有利益于胃肠道健康的天然益生元,青蒿中含有抗疟疾和抗菌作用的萃取物,黑巧克力中含有能够增强脑功能的响应素化合物等等。
这一新的认识,对人们合理安排膳食、维护健康提供了新思路。
二、微量元素的重要性营养素不同,但一样重要。
只有人体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相对平衡,身体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研究发现,某些微量元素虽然在体内含量很低,但对人类健康影响很大。
例如,硒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很低,但是它能调节体内许多酶的活性,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减缓老化等等。
锌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也很低,但是它参与了人体多种重要代谢反应,几乎涉及到人体每个器官和组织。
因此,人们要注意,虽然微量元素在食物中含量小,但合理摄取要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三、膳食纤维的重要作用膳食纤维都是一些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植物中。
营养学家认为,膳食纤维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预防便秘、下调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生率等等。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膳食纤维可以通过促进肠道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机体能量和营养素的代谢和吸收,甚至与精神健康密切相关。
四、个体差异与个性化膳食研究表明,人类在营养代谢方面存在差异。
在对食品中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素耐受程度和代谢能力、以及对各种微量营养素的利用效率方面都存在差异。
人的营养需求取决于人的年龄、性别、身体活动量和心理状况等多种因素,在不同的环境和年龄阶段、不同的健康情况下,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也是不一样的。
《营养学》第十九章 分子营养学专(Molecular Nutrition)
HDL的产生缺陷,HDLCh和apo A1水平降低。
营养素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这种遗传学命运,但可通过营养素 修饰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这些遗传学命运出现的时间进程。 (一)基因表达的概念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 1.基因表达的概念:所谓基因表达,是指按基因组中特定的结构基 因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指导合成特定 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而发挥特定生物功能的过程。
第十九章 分子营养学
Molecular Nutrition
一、分子营养学概述
(一)分子营养学定义
分子营养学(molecular nutrition)主要是研究营养素与基 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一方面研 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对基因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和 对机体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相互作用 对生物体表型特征(如营养充足、营养缺乏、营养相关疾病、先 天代谢性缺陷)影响的规律,从而针对不同基因型及其变异、营 养素对基因表达的特异调节,制订出营养素需要量、供给量标准
3.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营养素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作为 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或直接作用于细胞内受体,从而激活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并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基因表达,或直接激 活基因表达。
2.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也是在多阶段水平 来实现的,即大致可分为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等5 个水平。 ⑴转录前调控:是指发生在基因组水平上基因结构的改变。这种调 控方式较稳定持久,甚至有些是不可逆的,主要由机体发育过程中的 体细胞分化来决定。其调控方式主要包括:基因丢失、基因扩增、基 因重排、甲基化修饰及染色体结构改变等。
水产动物分子营养学的研究进展
(09ZR14O98o0)、国 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项 目(30771670)和 致 营养缺 乏病 、营养相关 疾病 和先天代 谢性缺 陷 的机
国家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1 18702)部 制及 饲料 营养干 预研究 ;⑥ 现代 分子生 物学技术 在营
上 ,提 出 了存 在 的不足 之处 及其 对 策 ,以期 为今 后 的 为主要 包括 :① 探讨 营养 素对基 因表达 的调控作 用及进行更 全面 、更
深入 的认识 ;② 利用基 因表 达的 营养调控 改变机体 代
陈立侨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教授 ,200062,上海。 李二超 ,单位及 通讯地址 同第一作者。 收稿 日期 :2010—03—28 ★ 高等学校博 士点专项基金 (2【)(】80269o012)、上海 市曙光 跟 踪 计 划项 目 (06GG06)、 上 海 市 2009 自然科 学 基 金
饲抖工业 .2010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增刊
舒 翰 国 凰
陈立侨 李二超
摘 要 随 着分子 生物 学技 术的发展 ,从 分子 水平 了解水产 动物 营养代谢及 营养素对机 体合成 代谢影 响的 内在机理 ,已经成 为水产动 物营养 学研 究的 重要发 展 方向之 一 。文章针 对近年 来分子 生物 学技术在 水产动物 营养 学研 究 中的应 用 ,综述 了水产动 物分 子营养 学的研 究 内容 ,从 营养代谢 相 关基 因的克隆 、营养 素与代谢 相 关基 因的表 达 ,以及 营养素 与免 疫相 关基 因表 达 的 关 系,概 述 了该方 向及 相 关领域 的研 究现状 和进展 ,并针 对水 产动物分子 营养 学研 究面 临的问题和对 策提 出了建议 。
现代营养学的概况及其进展
现代营养学的概况及其进展xx年xx月xx日•现代营养学概述•现代营养学的发展历程•营养学的基础知识•现代营养学的应用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进展•现代营养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录01现代营养学概述现代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物、人体营养需要、营养与健康相互关系的科学。
定义涵盖了人体对各类营养素的需求,包括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
领域定义与领域医学为营养学提供了人体代谢和健康研究的理论基础,而营养学为医学提供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的手段。
学科关系与作用医学与营养学生物学为营养学提供了细胞、组织和器官层面的研究基础,而营养学为生物学提供了研究生物体成分和功能的重要视角。
生物学与营养学食品科学为营养学提供了食品加工、保藏和安全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而营养学为食品科学提供了食品评价和开发的科学依据。
食品科学与营养学预防疾病通过合理的营养,预防或减轻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营养,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改善国民营养状况,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营养学的重要性02现代营养学的发展历程营养学的起源及发展古代营养学起源早在古希腊和古代中国,人们就对营养有了深入的研究和认识。
现代营养学的诞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生物化学、生理学和医学的发展,现代营养学逐渐形成。
营养学的发展与完善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代营养学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通过合理营养指导,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和营养相关疾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促进人类健康推动经济发展增进国际交流为食品、医疗、农业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营养学作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领域,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03营养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0201营养学发展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营养成分的作用机制将深入研究,为指导人们合理营养提供依据。
深入研究营养成分的作用机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营养学研究进展[摘要] 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营养学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从而诞生了分子营养学这门新兴学科。
本文综合叙述了分子营养学的发展简史以及当今研究比较多的几种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叙述了基因多态性对部分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和利用的影响,最后文章展望了分子营养学的前景及面对的任务。
[关键词] 分子营养基因表达基因多态性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从那时起,分子生物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几乎在生命科学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是一些新兴学科的兴起,分子营养学就是营养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在阐述营养素与基因表达如何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相关疾病发生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1分子营养学的定义及发展简史1.1分子营养学定义分子营养学(molecular nutrition)主要是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组学的水平上,研究营养与基因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旨在阐明营养素或营养调控因子对动物(人)生理机能的调控机理,为有效地、经济地促进动物(人)生长发育,提高动物(人)抗病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遗传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广义上的分子营养学也指一切进入分子领域的营养学研究。
分子营养学一方面研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从而对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
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相互作用对生物体表型特征(如营养充足、营养缺乏、营养相关疾病、先天代谢性缺陷)影响的规律,从而针对不同基因型及其变异、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特异调节制订出营养素需要量和供给量标准。
1.2分子营养学发展简史传统营养学对动物(人)机体营养代谢的过程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但是这些研究绝大部分是在机体水平上的研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渐成熟,并向整个生物领域的快速渗透,营养学自身发展需要从细胞分子水平阐明营养物质或生物活性物质调控机体营养分配与代谢的途径及机理;麻省理工学院临床营养研究中心Dr.Young教授指出:营养学家应该考虑基因组序列对他们的研究意味什么,如果不去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营养学将面临死亡。
在这种背景下,分子营养学应运而生。
人类对癌症研究快速推动了营养学与基因表达的联姻,直接导致了分子营养学的诞生。
1908年,Garrod AE博士在推测尿黑酸尿症(alcaptonuria)的病因时,第一个提出了基因——酶的概念,认为先天性代谢缺陷的发生是由于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某种酶缺乏、代谢途径某个环节发生障碍、中间代谢产物发生堆积的结果。
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先天性代谢缺陷方面,营养学家在这些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获得了突出的成就。
1975年,美国实验生物学科学家在亚特兰大举行了“营养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专题讨论会,但是当时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限制而使分子营养学的发展非常缓慢。
1985年,Simopoulos AP博士在西雅图举行的“海洋食物与健康”的会议上,首次使用了“分子营养学”这个名词。
从1988年开始分子营养学研究进入了黄金时代。
2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2.1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2.1.1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作用特点几乎所有的营养素对基因的表达都有调节作用,它们直接或者作为辅助因子催化体内的反应,构成大分子的底物,还可以作为信号分子或者改变大分子的结构,所有这些作用都可以导致转录和翻译上的变化。
营养素对基因表达发生作用时有以下特点:一种营养素可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一种基因表达又受多种营养素的调节;一种营养素不仅可对其本身代谢途径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进行调节,还可影响其它营养素代谢途径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营养素不仅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机体生长发育相关基因表达,而且还可对致病基因的表达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
2.1.2营养素对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营养素可在基因表达的所有水平(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共5个水平)上对其进行调节,虽然不同营养素各有其重点或专一调节水平,但绝大多数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发生在转录水平上。
2.1.3营养素调控基因表达的途径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途径。
直接作用即营养素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或直接作用于细胞内受体,从而激活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并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从而改变转录速度和特定mRNA的浓度来激活基因表达或直接激活基因表达。
如骨钙化醇、某些类固醇和脂肪酸可作为配基结合到特定转录因子上,改变基因转录。
间接作用是通过次级调节因子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涉及多种信号传递系统及激素和细胞因子(Cousins,1998)。
大多数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是通过细胞内受体途径实现的。
实际上,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相当复杂,但可以简化为下列步骤(见图1)。
资料来自:孙长颢(2004)图1 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简图2.2几种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2.2.1日粮碳水化合物含量对基因表达的调控碳水化合物对许多基因的表达有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碳水化合物在胃肠道被消化成葡萄糖并吸收入血以后,葡萄糖能够刺激脂肪组织、肝脏和胰岛β细胞中脂肪合成酶系和糖酵解酶基因的转录。
现就研究较多的几个方面为例说明碳水化合物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2.2.1.1日粮碳水化合物含量对PEPCK基因表达的调控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是肝和肾中糖元异生的关键酶,稳定的PEPCK水平是保证动物(人)体内糖异生途径顺利进行的关键,而糖异生对机体暂时性血糖过低和大脑的供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当动物进食大量糖类时,肝中PEPCK基因的转录受到抑制,糖异生途径被关闭,这样可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日粮碳水化合物影响PEPCK基因表达主要是通过与其启动子上主要的调控元件CRE(-87~-74)和P3(I)(-248~-230)作用而实现的。
2.2.1.2高碳水化合物日粮对断奶仔鼠脂肪合成酶基因表达的调控动物(人)体内脂肪酸合成中有三个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CoA羧化酶(ACC)、ATP-柠檬酸裂解酶(ATP-CL)。
高碳水化合物日粮可提高肝脏中FAS、ACC、ATP-CL mRNA水平,增加酶活性(Girard,1994)。
给哺乳的仔鼠饲喂碳水化合物,能在几小时后诱发肝脏和白脂肪组织中FAS和ACCmRNA的出现(Coupe等,1990);如果向断奶饲料中加入α-葡萄糖苷酶阻断剂(一种酶抑制剂),使葡萄糖产量减少,则FAS和ACC表达显著降低。
当给禁食后的成年鼠饲喂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饲料时,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增强,并且相应的mRNA 含量的增加幅度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成正比。
所有这些证据表明,高碳水化合物日粮增加了脂肪酸合成酶mRNA的含量(如表1)。
资料来源:Clarke等(1990)2.2.1.3葡萄糖对脂肪合成酶基因表达的调控S14基因编码一种含硫蛋白,甲状腺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对其表达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且与脂肪合成酶基因表达有明确的相关性,因此它在脂肪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S14基因存在能对葡萄糖做出特异应答反应的元件(葡萄糖反应元件,位于启动子的1457~1428bp)。
因此,葡萄糖可以通过调节S14基因的表达来对脂肪合成酶的基因表达进行调控。
Foufelle等(1995)将19日龄哺乳仔鼠的脂肪组织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6~24小时后,添加葡萄糖能提高FAS和ACC mRNA的含量,并在一定范围内与剂量成正比,葡萄糖的最佳作用剂量为20mM。
葡萄糖-6-磷酸是启动FAS等基因表达的直接诱导因子(Doiron等,1996),它是葡萄糖在葡萄糖激酶作用下形成的,是刺激基因表达的直接信号分子。
而葡萄糖激酶的表达受胰岛素调控,因此胰岛素通过刺激葡萄糖激酶表达,加快葡萄糖代谢,从而对基因表达间接发挥作用。
但胰岛素并不是必需的,一旦葡萄糖激酶数量和活性足够,在葡萄糖刺激基因转录中则不再需要胰岛素。
所以在上述Foufelle的实验中单独添加胰岛素则没有效果。
2.2.2日粮蛋白质与氨基酸水平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日粮中的蛋白质可以以功能蛋白的形式或者分解成氨基酸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
2.2.2.1不同蛋白质含量对基因表达的影响White等(1994)发现,低蛋白质显著提高下丘脑中NPY mRNA的含量(White等,1994),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Mildner(1991)研究表明,高蛋白饲粮将抑制猪脂肪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脂肪组织中FAS基因的mRNA的含量会显著下降:用蛋白质含量分别喂14%、18%和24%的日粮饲喂60-110kg的育肥猪,其脂肪组织中FASmRNA的含量分别下降了8.14%、18%、24%。
由此可见,日粮蛋白质将会影响脂肪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
但这种调控具体发生在哪个水平及其作用机理目前还不清楚。
2.2.2.2亮氨酸缺乏对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Bruhat(1997)的研究表明:IGFBP-1 mRNA和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基础水平很低,而当培养基中亮氨酸浓度下降时,其浓度迅速上升。
亮氨酸调控IGFBP-1表达不限于肝原细胞,对已分化的肝细胞也适用(Jousse,1998)。
对于氨基酸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所知甚少,研究比较清楚的是亮氨酸对CHOP基因的调控。
另外,耗竭精氨酸、亮氨酸、胱氨酸和所有必须氨基酸均会导致IGFBP-1 mRNA 和蛋白的表达增加,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从肝细胞培养基中除去色氨酸,IGF-ⅠmRNA水平及IGF-Ⅰ分泌量均降低(Harp等,1990)。
2.2.3日粮脂肪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膳食脂肪是所有生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营养素。
除了作为供能物质和构成生物膜的成分以外,膳食脂肪还可通过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对代谢、生长发育以及细胞分化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实际上,这种调控作用是膳食脂肪经水解变成脂肪酸而发挥作用的。
尤其是n-3和n-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基因调节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脂肪被肝脂酶和脂蛋白酶水解以后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可通过细胞膜转运载体进入细胞。
在细胞内,大多数的脂肪酸与蛋白质,如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一部分经脂酰辅酶A(FA-CoA)合成酶催化形成FA-CoA;一部分仍以游离形式存在。
FA-CoA和游离脂肪酸虽然在细胞内的浓度很低(<10μmol/g),但却是调节基因表达的主要形式。
2.2.3.1脂肪酸调控CPTI和HMG-CoA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体内的脂肪酸是不能够直接进入细胞进行氧化功能的,必须先转化为脂酰CoA后,在经由肉碱棕榈酰转移酶(含有CPT I和CPT Ⅱ两种不同形式的酶)的转运才能够进入肝脏细胞进行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