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世界伦理学视角中的校园建筑外部空间层次

合集下载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马斯洛需求理论是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用于解释人类的需求层次结构。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可以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内在动力。

生理需求是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和休息等。

在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中,应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饮水设施和厕所设施,方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满足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是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的下一个层次,包括个人安全和环境安全。

在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中,应设置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确保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室外场地的环境要保持整洁,减少任何影响学生安全的障碍。

归属与爱的需求是人们希望被他人接纳和关心的需求。

在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中,可以设置多个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需求。

还可以设置休息区域和观众席,提供观看比赛和互动交流的场所,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归属感。

尊重需求是人们希望被他人尊重和认可的需求。

在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中,可以设置展示墙或展示柜,用于展示学生的运动成绩和荣誉,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尊重感。

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和培训课程,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自我实现需求是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和发展潜力的需求。

在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中,可以设置专业的训练场地和设施,提供优质的教练团队和培训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专业运动技能。

还可以设置创新空间和智能设备,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运动训练和科研项目,提升自我实现的机会。

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需要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出发,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多样化的运动环境,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内在动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建筑外部空间概念和解析

建筑外部空间概念和解析
芦原义信随后出版的《外 部空间的设计》是在《外部空 间的构成》一书的基础上,进 一步展开研究的成果,与《构 成》一脉相承,对外部空间设 计手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 与探讨,并提出指导设计的较 完备的方法论。
日本街巷空间
理论产生的背景
20 世 纪 50 年 代 , 正 值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的 高潮,在建筑设计实践 过程中,芦原义信希望 对介于建筑设计与城市 规划之间的建筑外部空 间的构成与设计技巧加 以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以此在空间的处理方面 对大规模的建筑设计、 社区设计、城市开发计 划等做出相应的指导。
《城市意象》 Kevin Lynch 《存在.空间.建筑》 C·Norberg Schulz 《城市与广场》 P· Zucker 《城镇设计》 F· Gibberd 《图式语言》 Christopher Alexander
当时研究背景
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两个国家内外空间的对比: 日本:内外空间区别明显 意大利:内外空间相似——功能相似,形式相似。
(3)公共建筑的中心庭 院或内庭院
(4)屋顶花园
(5)建筑周围的灰空间
二、相关的主要理论流派
1.空间的不同理解 2.牛顿空间和爱因斯坦空间 3.知觉空间 4.心理空间 5.意义空间 6.芦原义信和相关内容
1.空间的不同理解
空间理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划分 1)建立在牛顿物理学基础上的“牛顿空间” 2)建立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基础上的“知觉空间” 3)建立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空间” 4)建立在海德格尔“存在论”基础上的“意义空间”
外部空间的形成: 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内外空间的关系问题:逆空间:建筑周围的空间,应像内空间那样来 重视。

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关系的理论观点分析

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关系的理论观点分析

建筑设计及其外部空间关系的理论观点分析摘要:建筑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它是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街道或城市之间的中间领域,是一个有秩序的人造环境。

随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外部空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对建筑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使技术、自然、人三者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外部空间设计传统的中国建筑是封闭式的,是一种筑高墙,围大院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间是冷漠的,对建筑的外部空间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在美国,最初是由一位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了“风景建筑学”的概念,他使浪漫的英国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活相结合,对建筑的外部环境质量的提高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把园林扩大到了城市环境。

近年来我国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

功能与分区建筑外部空间作为开放的空间,具有一定的功能要求。

一、功能分区建筑外部空间按功能分为人的领域,及除人之外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

而要获得舒适的人的逗留空间,就需要以限定空间的手法创造一定的封闭感,如芦原义信所谓的积极空间。

利用标高的变化及墙的运用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封闭感。

同时,作为外部空间,它不同于内部空间,它应该具有开敞,流动的特点,意念空间的设计也是限定区域的重要手段。

例如美国的福特希乐学院的外部空间设计,建筑师采取了独特的空间布局,强调了不同的功能分区:(1)边界区即与邻近土地相连的界区;(2)停车场道路系统区;(3)步行区;(4)建筑群中的开敞空间;(5)小区庭院。

二、规模与尺度建筑外部空间的规模与尺度受城市规划,日照及不同的生活习惯所影响。

其尺度的不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建筑师应该利用这种尺度的差异来创造不同的建筑外部空间形态。

也可以弥补原有空间的先天不足。

三、空间分类建筑外部空间按使用性质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休憩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以小区内住宅群中的外部空间为多,一般规模较小,尺度也较小。

2、活动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一般规模较大,能容纳多人活动,其形式以下沉式广场与抬起式台地居多。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浅析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浅析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浅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学校园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空间载体,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这个空间中,外部环境的设计对于大学校园的品质和吸引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的角度,浅析大学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体现大学校园特色和文化的重要性。

一、大学校园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它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状态对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大学校园的外部环境时,需要考虑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比如,在城市缺乏绿地的情况下,大学校园的绿化成为了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持自然与人工景观的平衡。

此外,大学校园的交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在保证行车流畅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交通对于城市环境的污染,也是大学校园外部环境设计的重要问题。

二、体现大学校园的特色和文化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空间的设计也需要紧密地联系到大学的文化和特色。

比如,某些大学的建筑风格可能具有鲜明的特色,因此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与其建筑形态相协调。

此外,大学校园还应该重视体育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融合,设计体育场馆和美术馆等专业场所,并在校园周围创造更多的休闲和文艺氛围。

这些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有利于彰显大学的文化自信和特色。

三、外部空间设计需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今,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已经不仅仅是学习和工作的场所,也是大学生活和全社会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因此,校园外部环境需要满足现代人的休闲娱乐需求。

在风景和美学方面,能够延伸人的感官和丰富心灵,充分表达设计的艺术性和精神内涵。

此外,校园环境中的休闲设施和娱乐场所也应该更具有着人性化的设计,满足现代人追求阳光、舒适、自由、自在的休闲娱乐生活。

总之,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注重可持续发展、体现文化特色和现代人的需求。

校园边缘空间的层次性及边缘效应的创造方式

校园边缘空间的层次性及边缘效应的创造方式

校园边缘空间的层次性及边缘效应的创造方式浅析【摘要】高校校园空间规划的整体性是高校校园设计的关键。

“核心”和“边缘”的设计理应并重,但在实际规划设计中,高校边缘空间往往成为被忽略的对象。

文章尝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划分高校边缘空间,运用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理论,探析创造校园各个层次边缘效应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边缘空间边缘效应引言大学城、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建设是当今国内建筑界的热门话题,如何规划适合现代大学角色、概念和功能的校园成为业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万物皆有联系,一所新校园的诞生自然会与周边地区建立新的联系并相互影响。

此种联系的发生场所大多是在校园与城市的交界地带,即广义上人们所认为的高校边缘区,而联系产生的影响正是本文我们所要研究的边缘效应。

然而,校园空间包括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存在产生边缘效应的可能,在校园地块规划设计中,边缘效应思想的注入,将有利于高效使用土地,改善地块内整体环境和优化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因此研究校园空间里各层次空间的边缘效应对于指导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边缘效应的概念与其在城市、校园、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边缘效应理论源自生态学,动植物生态学家认为,“由于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叠的交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力,这一现象称为边缘效应(edge effect)”系统科学告诉我们,存在就是整体。

在一个相互连结着的世界里,部分反映着整体,整体也反映着部分。

在城市、校园、建筑系统中,三者都是以一种大量输入输出能量、物质和信息系统的状态存在的,所以这一整体和部分的观点对与我们认识城市、校园、建筑三者的关系同样适用。

对于校园与城市而言,城市是整体,校园是部分,作为子系统的校园要与作为母系统的城市发生关系就必然具有城市属性。

根据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原理,各系统间的这种能量、物质、信息关联都是通过他们之间的边缘产生的,因而对各系统间边缘的关注,就是对个系统整体性与联系性的关注。

基于伦理学的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基于伦理学的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改造 中不 容 忽 视 的 重 要 方 面 。
的进 步政府 开始从政策上改正这一时期的偏差 ,教
育部 早 在 2 0 0 6年 明确 表 明 反 对 教 育 事 业 的 产 业 化 , 提倡 建 设节 约 型 学 校 ; 中 共 中 央 对 大 学 城 展 开 审 计
满足 学生的标准要 求。与此同时人文精神匮乏,我
想社区” 。
国高校 现行 的教 育体制基 本上还是以课堂授课为主 的教学方式 , 长期苦 闷的教 育思想形成 了层次单调 ,
缺 乏活 力校 园 建筑 外 部 空 间 。 马 克 思 在 《 德 意 志 意 识形 态 》 中 谈 到 : 人 创 造 环 境 , 幻 境 也 创 造 人 。重 视人 文 性 的 校 园 建 筑 外 部 空 间 设 计 , 处 处 体 现 着 对 人 的 关 怀 。 而 缺 乏 人 文 性 的 校 园 建 筑 外 部 空 间设 计
学校的规划要 统筹 学校现有 的建 筑、外部空间 结构和未来预计建筑项 目,不 能将各部分单独隔离 开来 。首先 ,学生 的宿 舍区域 与教学区不宣太远, 这样会浪费学生很 多不 必要的时间,给学生造成不 便 ,在外部 空间设 计上 ,最好 在路途中设有钟楼等
具 有 警 示 性 的建 筑 。此 外 , 学 生 的 活 动 区 与 教 学 区
人一 生 中 最 难 忘怀 的 青 春 时 光 , 因 此 ,校 园 环 境 对
则相 反,常常可以看到 “ 校园就是花园 ” ,“ 校 园就 是广 场”的设计作品,但是通过相关调查研究 ,这
些校 园 并不 被 使 用 者 喜 爱 。
高校校园建筑外部空 间的设计要 以外部 空间的 功能为出发点,要是融入学生 的生活世界为 目的来 进行 。从伦理学的角度上看 ,外 部空 间的设 计要符

浅析当代我国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环境评价因素的宏观层面划分

浅析当代我国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环境评价因素的宏观层面划分

定的参考。
为本 的 内在 原 则 . 同时 也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因子 集 制 定 的 科 学性 和 完整 性 .并 且 不 可 避 免 地 影 响 到 之 后 的 评 价 研 究 工
1 相关概念 界定
1 . 1 大学校 园 外部 空 间环 境
“ 校 园” ( Ca mp u s ) : 大 学校 园 的 外部 空 间环 境 主 要 包括 2个 部 分 —— 物 素 的分 类 方 式 大致 可从 “ 功能形态” 、 “ 存 、 “ 空 间形 态 ” 、 “ 结构 地 位 ” 和“ 户外活动类型” 等 几 个 潜 移 默化 的影 响 。诸 多学 者 使 用 多种 方 法 从 各 个 层 面 对 其 进 在 方 式 ” 例如, 从“ 存在 方式” 角度 出发 , 将 研 究 对 象 分 行研 究 , 归纳 其 设 计 及 建 设 中的 特 征 , 总结 不 足 之 处 并 探 索其 角度 进 行 归 纳 , 根 据 户 外 活动 类 型 及 需要 的不 同 。 分 原 因。 继 而试 图提 出 可行 的改 善 方 法 以及 更 为 科 学和 人 性 化 为 自然 空 间和人 工 空 间 : 为礼仪、 交通 、 集会 、 交 通 等 空 间 类型 … … 的设 计 导 则 。 可以看出, 在 既 往 的 关 于 高校 户外 空 间环 境 的 研 究 中 , 研 近 年 来 ,愈 来愈 多的 相 关研 究开 始 倾 向 于采 用 使 用后 评 究者 对 于研 究 对 象 的 分 布 层 面 和 构 成要 素 的 划 分 方 式 虽 然 具 价的方 法, 以 人 性 化 为原 则 , 从 使 用 者 的 角度 出发 , 对 当代 大
面和 心 理 层 面 :
作及其成果的可靠性。 而 这 些错 误 从 根 源上 来 说 , 就 是 缺 乏 从

浅议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要点

浅议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要点

教育教学浅议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问设计要点刘晓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00;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31)一“7,.憾,I ¨,一√,缴瑚n 期:善瓣管黪蝴够本萼渡圆夕降空间l 均布局l 要点,然后探讨了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黟降鳓科炭萼犍固;?特空间;删谖计。

j 一,?)。

L 2}l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各地的大学无论是办学规模、组织模式、环境条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大学城、并校扩展、老校区再开发、弃老校建新校、另辞分校等现象在全国各大城市极为常见。

对于我们规划设计界来谠,,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日趋成熟,设计技巧和手段也日渐提高,但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

下面笔者简要探讨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规划设计要点。

一、大学校园外部空问的布局外部空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所以大学校园的外部空间设计应以空间的“平面布局”为重点,也即是对该空间所要求的用途进行分析,对相应的领域进行分类,通常可分为只限于人的领域和除人之外的领蜕按照人们不同的活动内容,在只为人提供的外部空间可分为运动空间(如散步、游戏、比赛等)和停滞空间(如静坐、远眺、读书、集会、演说、讨论、洗手等),它们既有完全独立的情况,也有浑然—体的时侯。

若运动空间当用于合唱、讨论等活动时,背后应有墙壁围成的空间,或是地面有高差变化,而用于静坐、远眺等活动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长椅、绿荫、照明灯具、风景点等。

对于除人之外也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应从^本主义的前提出发,尽量减少车流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干扰,适当的进行人车分离。

在禁止汽车驶^的地方,可通过设置一两步台阶,或布置小的水流及矮墙之类来代替以往的树立I 示志的做法。

这样不仅在踏步、小水面或矮墙内饲j ,保持视觉空间的连续性,还可划定出仅供人活动的领域,保证了人们活动的安继外部空间规划布局中要尽可能赋子该空间明确的用途,对教学、生活、运行区宜适当分区,并适当的考虑模糊,以便日后变通使用功能,同时也希望借此创造更多的中间场所,方便学习和交流,创造“无界域学习”的环境。

对当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探析

对当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探析

对当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探析摘要: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建筑外部空间指建筑与周围环境、城市街道之间存在的空间,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这个有秩序的人造环境,即建筑外部空间予以重视,进而对建筑师的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着重依据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剖析空间的类型和特点,观察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变迁与发展,强调指出外部空间设计的层次以及侧重点。

为更好地利用建筑外部空间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建筑空间外部空间设计环境风景建筑学1 前言传统的中国建筑是封闭式的,如图1,是一种筑高墙、围大院的建筑,它的外部空间是冷漠的,当时对建筑的外部空间没有足够的重视。

而在最初是由一位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了“风景建筑学”的概念,他将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活相结合,对建筑的外部环境质量的提高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把园林扩大到了城市环境。

近些年来我国对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

这也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所在,更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环境融合、人与景观共赏的需求所致。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

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是产生有表情的空间,有生命的空间,有色彩的空间,使人们身处其境能感觉到建筑师的激情和所要表达的意境[1]。

这时,建筑才从物质形态升华为一种精神境界。

因此,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是衬托该建筑不可缺少的风景线,也是当代人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

2 解析空间2.1空间的概念“空间”(Space)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大家不断的使用它,但是在探究的时候,却又发现它的概念有时那样的陌生。

为什么呢?是因为空间具有多义性,使得我们在用语言对它做出普遍性定义的时候,也似乎会产生很大难度。

空间概念作为一种反映空间特有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从对空间的许多属性中,抽出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的。

“空间概念”是从“空间经验”转化而来的,标志着人类对空间的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马斯洛需求理论是西方心理学家阿伯拉姆·马斯洛提出的一种人类需求的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视角,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提高他们的运动体验和生活质量。

生理需求是人体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食物、水和休息。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域,配置饮水设施和便利的就餐场所。

还应该考虑到季节性的变化,为运动者提供遮阳和避雨的设施,确保他们在进行户外运动时能够获得基本的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是人们的第二层次需求,包括对身体、财产和家庭的安全。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应该确保运动场地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地面疏松、台阶不明显等造成的意外。

也可以设置监控设备和安全警示牌,提醒运动者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社交需求是人们对友谊、家庭、团队合作和群体归属的需求。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可以设置多功能的运动场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促进学生之间的社交交流。

还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团体运动来满足社交需求。

第四,尊重需求是人们对尊重、被理解和被接受的需求。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运动设施和项目,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和需求。

也可以设置一些休息区域和观赏台,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马斯洛需求理论可以为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规划者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提高他们的运动体验和生活质量。

通过充分考虑和利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安全、舒适、多样化的室外运动空间,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解析论文

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解析论文

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解析论文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解析论文摘要:本文以探析建筑外部空间的美观性为主要目的,首先明确外部空间地定义和现状,然后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新校区为例,尝试找到外部空间的美学规律,再将其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并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提出改造建议,希望对日后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有一定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外部空间;校园;建议;河北建筑工程学院1外部空间概述空间的存在是由感受它的物体来决定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空间是由主动感受的物体和被动感受的物体的关系构成。

这一关系主要取决于视觉,但是与听觉、嗅觉甚至触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的因素在感受时也会被纳入其中。

本文所讨论的外部空间是指建筑以外、使用范围以内的空间,即包括庭院、道路等在内的建筑配套设施所占空间。

1.1外部空间的重要性空间本身是经常被创造出来的,一张课桌、一个摊位甚至阳光投射下的阴影都可以形成一个简易空间,如此常见的空间,却又充满了乐趣,当日落下山,阴影消失,空间也随之消失,那么是否可以说这片阴影所在区域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心理甚至功能上的变化呢?建筑本身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而被建造出来的,建筑外墙之外的外部空间只是建筑的衍生物,又有何重要呢?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空间,是为了帮助人更好地使用建筑而出现的,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一个优质的外部空间,可以帮助人们享受到建筑以外自然的部分而又不过分原始;可以合理表达建筑群之间的群落关系;可以引导建筑功能的妥善完成等等。

1.2校园外部空间的需求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模式由封闭转向开放,校园人际交流也转变为学生、教师和社会多方互动。

理念的变化促进了人们对校园空间形态的新的认知与重构,外部空间的物质和精神功能日益显露出其重要性。

具备可随意交流场所和浓郁校园文化氛围,环境雅致,交通合理的人性化的校园外部空间对师生有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活力散发的保证。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建构_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空间为例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建构_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空间为例

摘要:叙事性空间通过回归人体意识,将意义与本质融入体验,实现了主体与场所的合并。

本文通过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分析,论述了叙事性空间作用于体验者心理时间的机制,探讨了以空间叙事为出发点的一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手法。

关键词:校园;叙事性空间;心理时间;蒙太奇Abstract:Narrativespaceincorporatesspatialmeaningandessenceinourexperiences,andcombinessubjectandtheplacethroughthere-gressiontothesubjectiveconsciousness.BasedontheanalysesoftheoutdoorspaceofUniversityofPennsylvania,thispaperdiscusseshowthenarrativespaceactsonthementaltimeofthesubject,andtriestointroduceady-namic,narrativespace-baseddesignmethodtotheoutdoorspace.Keywords:Campus;NarrativeSpace;Mentaltime;Montage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1-0136-05在对建筑空间本质与意义的追寻中,现代建筑哲学重提知觉和体验。

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体验超越了平面的绘画,静止的雕塑,有着被环绕和不断变化的品质,建筑空间在知觉中自明。

这种交融的体验,主体与场所的合并,是建筑空间的原始动力。

叙事性空间就是这样一种将本质和意义融入体验的诗意空间。

“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是指身处其中的师生员工和校外人员在其物质环境中所体会到的总体氛围以及感知到存在的意义。

”[1]叙事性的空间传达的是文化的积淀,积极地诠释着场所精神,濡染着学生的心理和气质。

校园建筑群与外部空间分析

校园建筑群与外部空间分析
但 因 为建 造 年 代 不 同 , 质 并 不 相 同 , 瓷砖 ( 科 学 图 书 馆 、 材 有 如
一 .
1图底关系理 论的 内容 . 图底关 系理论 是建立在格式塔心 理学心 象组织规律 上的
建 筑 理 论 , 括 : 1 图 形 与 背 景 原 理 ;2) 近 的 原 则 ;3) 包 () ( 接 ( 相
核 心组成部分 和校 园生活 的重要 载体 ,对 学生的成长起 着潜 移默 化的作用 运 用经典 的现代 建筑理论来 分析 天津 大学的 校 园, 同时结合校 园现状理解理论 。 最终将 为校 园的发展提 供
有 益的参考。
关 键词: 园 图底 关 系理 论 联 系理 论 行为场所理论 校
观 轴线。
认 知对象 , 它从其 周围环 境( 即背 景 ) 突出” 中“ 出来。知 觉中的
对象 和背景是 相对的 , 变换 的。建筑本 身与 建筑 之间的开敞 可
空 间存在一种 图底 关系 ,为保证外部 空间的质量 必须保证 这 种 图底 关系的可互换性 , 建筑群与外部空间互 为图底 。以会议
图底关 系理论及应用
() 3接近 、 相似 和连续 原理在校 园设计 中的体现
以天 津大学敬 业湖及 北洋广场 南北沿路 的建筑 群 为例 , 以北的沿路建 筑多用素红砖外墙 、 坡顶 , 且多为中国传统建筑 的折 衷主义形式。其中 3座都采 用大小相似 、 形状 相同的“ 工” 字形平面 , 具有相似 的透视 关系 , 形成连续 的赋 予校 园历史厚 重感的界面 。以南的沿 路建筑 则以规整矩形平面 为构 图母题 ( 2, 图 )立面风格 多为现代 式的简洁体块 , 颜色为浅色或 白色 ,
A b ta tbu li g a ti e s c s fc m p r ciia sr c : id n s nd ousd pa e o a usa e rtcl pat ft a a rso lc mpusa ela a re sude s、 ve . o a ls ot ,sw l sc ri rof t nt f s nay e i T

浅谈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规划设计_张娟

浅谈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规划设计_张娟

引言校园如同城市一样,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只有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1]一些学者在研究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时发现,校园户外活动对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有时甚至超过课堂内的教学。

因此,校园外部空间的设计十分重要,甚至甚于对校园建筑本身的研究。

而现代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建筑外部空间的生成、发展以及如何提高外部空间的质量。

本文的重点正是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校园外部空间的规划设计,在具体的讨论中将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图1,图2)。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2.1从形态学的角度研究城市外部空间近代对于城市形态的研究最早始于图—底关系理论。

这种二维的思考模式对于今天的城市设计仍有一定帮助:它使我们在设计初始就开始关注虚体空间形态以及促成虚体空间特性形成的手段。

都市虚体空间的整体性引起人们对于各空间单元之间的线状连接体的兴趣。

“空间影响因子(基地的边界线、移动方向、轴线或边缘建筑物等)在改变空间环境或增建时,共同提供一个恒常浅谈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规划设计[摘 要]校园如同城市一样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可以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探讨校园外部空间的规划设计。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规划设计方案以校园室外空间的整体性为设计出发点,将校园外部空间分为场所与连接体两个主要部分,通过对它们的特性、作用和可能形式的分析,可知在规划设计中有机的使用和组合这些要素将有效地促成宜人的校园外部空间环境。

[关键词]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规划;场所;连接体[文章编号]1006-0022(2003)10-0050-05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On the Planning Design of the Exterior Space of University Campus/ZHANG Juan,LV Fu-xun[Abstract] Just as a city, a campus is a complex organism.The theory of city design can be applied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lanning design of exterior space of the campus.The planning design of Yuzhong Campus of Lanzhou University is based on the integrity of the outdoor campus space which is made up of two main parts: site and linking body.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ir characteristics,functions and possible forms,we can understand that by organically applying and combining these factors in the planning deign,w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n agreeable exterior campus space.[Key words] University campus;Planning of exterior space;Site;Linking body不变的连接系统。

大学校园广场的伦理设计思考_赵景伟

大学校园广场的伦理设计思考_赵景伟

第34卷 第2期2008年4月四川建筑科学研究S i chuan Bu il d i ng Sc ience收稿日期:2007-01-30作者简介:赵景伟(1973-),男,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E -m a i :l z j w zbt @sohu .co m大学校园广场的伦理设计思考赵景伟1,张晓玮2,周 同1(1.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2.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摘 要:作为大学校园之中公共聚会的空间,校园广场是校园空间不可缺少的要素。

城市伦理学的发展,为校园广场的设计提供了伦理学依据,通过分析校园广场的类型与其伦理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引出了对校园广场设计的伦理学思考)))人性化设计,包括广场空间尺度与围合设计、广场铺地及建筑小品设计、广场绿化与广场水环境设计、广场无障碍设计、广场的微空间设计等内容。

关键词:大学校园广场;伦理设计;人性化;场所中图分类号:TU 984.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933(2008)02-203-040 前 言广场设计作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人们室外休闲、交流、娱乐必不可少的场所。

大学校园广场作为广场的一种形式,是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聚会的空间,是校园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校园广场的功能更象是校园空间的焦点,往往通过广场空间大小、尺度的对比和环境来引人注目[1]。

校园广场以其独具特色的空间形式影响着周围环境,成为校园内主要的自然与人为景观的产生场所。

1 大学校园广场设计伦理的含义伦理,意为/事物的条理0,/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0。

/伦理0应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则对应地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城市本质的伦理蕴涵,即作为人类聚集形式的城市的伦理意义,城市伦理是对城市的伦理学解释,即从伦理学的视角解读城市;第二层含义是指城市社会、城市生活中的道德理论、道德现象、道德问题等等[2],这个意义上的城市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在城市生活、城市发展、城市管理中所遇到的社会道德问题的学科。

人文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外部边缘空间设计分析

人文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外部边缘空间设计分析

人文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外部边缘空间设计分析作者:武郑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6期摘要:校园建筑外部边缘空间,是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规划中比较易忽视的空间类型,但同时也是人们在无意识下,使用频率最多的空间形式。

本文从剖析边缘空间的概念中发现,边缘空间存在本身就是设计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因此,从人文视角下,对校园建筑外部边缘空间的三种形式进行分析,对校园建筑外部空间的整体规划设计完善,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边缘空间;人文主义;空间组成形式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20-02在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把设计精力集中在各类主题广场上,外部空间中的其它组成元素的设计,容易被忽视,这种厚此薄彼的设计态度,很容易造成整体设计凌乱,不完整的设计结果。

因此我们在进行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时,应全面的考虑到每一个外部空间组成元素的设计。

一、高校建筑外部空间的划分形式高校建筑外部空间的划分方式有很多,往往人们习惯根据使用功能来对其进行划分,诸如礼仪空间、交往空间等等,由于考虑到,有些空间类型身负多种职能,所以,笔者更青睐根据空间在平面中的点、线、面的关系,对高校建筑外部空间进行分类。

分别是“点”空间——边缘空间、“线”空间——交通空间,以及“面”空间——广场休闲空间。

其中,边缘空间与其它两种类型空间相比,由于空间形态最不鲜明,所以,是最易被忽视的空间形式。

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这种空间类型虽小,但是,他却担任着链接、过度、融合等多种功能,所以本文着重从人文的视角出发,对校园中的边缘空间的设计要点进行设计分析。

二、边缘空间的概念及功能边缘空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实体在邻接时由于性质、形态、结构等差异,使得他们相互作用的空间产生出一定的异质性和包容性,既是分隔,又是过渡,这个特定的空间就是边缘空间。

边缘空间在建筑外部空间中起着联结、过渡、迭合、屏蔽的作用(如图1),它承载着人们偶发或经常性行为,是人们在无意识情况下,使用频率最多的空间。

论伦理学视野中的和谐校园

论伦理学视野中的和谐校园

论伦理学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谐校园成为了教育局和学校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虽然教育部门和学校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去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但是并没有达到如此趋势和需求。

事实上,对于学生和教工们来说,他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伦理学的问题,获得健康,全面和和谐的教育成长环境。

伦理学视角下的和谐校园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学科。

在伦理学的角度下,和谐校园应该是具备一定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的教育成长环境。

伦理学的理念及它的教育思想,要求以人为本、追求真理、注重个体和社会的和谐。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理解和谐校园是伦理学所追求的“好”校园。

在伦理学视角下,和谐校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尊重个体和群体权利伦理学中提到人们有自己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人权和平等权利等。

和谐校园应该尊重个体和群体的权利,特别是少数群体的权利。

2.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伦理学原则。

在一个和谐校园中,教职员工应该尊重法律体系,并坚持依法治校。

3.提倡文明素质伦理学倡导文明素质并注重道德修养。

在和谐校园中,学生和教职员工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做到言谈举止文明有礼。

4.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伦理学中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校园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更应该被积极提倡,加强防治环境污染的工作。

实现和谐校园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伦理学视角下,实现和谐校园依然还需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道德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伦理学中的道德评价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如果没有明确的道德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那么很难实现和谐校园的目标。

问题二:教育体系不完善伦理学作为一种学科,没有很好的整合到教育体系中,或者在教育体系中地位不够重要。

因此需要完善教育体系,将伦理教育融入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中。

问题三:道德观念淡薄、法制观念薄弱伦理学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应该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

但在现实的应用中,很多人并没有完全理解、认同这种观念。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

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马斯洛需求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可以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来描述和理解。

马斯洛提出了一个五层次需求的金字塔,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可以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创建一个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环境。

生理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水、休息和安全。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应考虑提供饮水设施、休息区域和安全设施,如急救箱和安全围栏。

这些设施能够满足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需求,并提供一个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指的是人们对自身安全和保护的需求。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应考虑采用安全建筑材料和设备,确保运动场地的安全性。

设置监控摄像头和安保巡逻,增加学生的安全感。

社交需求是人类社会性的需求,包括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应提供适合集体活动的场地,如足球场、篮球场等,并设置休息区和观众席,以满足学生们进行团体运动和观看比赛的需求。

设置交流区域和休闲区域,为学生提供交流和休息的场所。

第四,尊重需求是指人们对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的需求。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应考虑采用开放式的设计,鼓励学生们自由地进行运动和活动。

提供充足的空间和设施,以满足学生们进行个人和团体运动的需求。

设立健身器材和游乐设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运动选择。

自我实现需求是人们追求个人发展和实现潜能的需求,包括对自我的理解和认同。

在高校室外运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应鼓励学生们参与各种类型的运动和活动,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和培训机会,激发学生发现兴趣和潜能的动力。

提供学生展示自我能力和成就的场所,如墙上的荣誉榜和成绩展示区。

马斯洛需求理论为高校室外运动空间规划与设计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思考人类需求的视角。

通过设计和规划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室外运动空间,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充满活力的环境。

校园外部空间

校园外部空间

重庆文理学院--校园外部空间环境行为分析一、学生外部空间活动特征、活动类型必要性活动:根据学生性别、大致年龄、出行方式,在上课期间大家的活动范围在教学楼、宿舍之间。

课余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室外温度比较寒冷,所以大部分学生除了上厕所会在教室休息或者讨论学习。

而到了休息吃饭的时间,自然大家会的到学校食堂(大部分)或者校外去。

这类活动规律性强,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并且是大家必要性的活动,所以集聚的人群都很多。

自发性活动:此类活动受外部物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初冬季节,大家都会宁愿呆在教室、图书馆或者寝室也不会外出,所以到了周末校园外除了清扫的阿姨和园林施工的工人,只有少数的学生会选择在校园散步、观赏美景、锻炼身体等社会性活动:此类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娱乐交谈开放性的活动,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列如10月份组织学校体育场在的运动会,群体有在校参加活动的体育生、啦啦队、老师、以及观看的学生,此类校组织的活动群体密集强,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及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二、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塑造1、学生舍外环境是大学生休息、娱乐、社交活动的主要载体,学生集体感、友谊感的建立,志趣爱好、职业志向的选择,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受到所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该环境的营造必须从其主体——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科研、饮食、集会等)行为心理特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开始,研究人的日常行为——空间关系以及校园中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规律。

学生生活区很少有机动车辆进入,主要交通形式以学生步行为主,道路为车行和人行公用。

道路形式场地是学生在室外环境中聚集、停留、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学生生活区的场地包括交通性的广场,例如宿舍入口、食堂入口,都是在集中时间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场所;专用性活动场地,例如各类活动场地,是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以及文化休闲活动,促进相互交往的场所;建筑周边场地,是室外环境与建筑环境的纽带,并为各类场地做好“收头”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上得到明显的反映,……矛盾的现象 [2] 于 雷 :《 空 间 公 共 性 研
是 :从功能而言,学生对于交流空间的 究》,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
向往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从他们的精神 2005,第 19 页。
需求而言,又出奇一致地要求一种幽雅, [3] 宋立民 :“礼仪仪式与环境
安静的私密感觉……学生不再要求单调 设计”,《装饰》,2007.3,第 的功能,而是有很多选择可能的混合型 5 页。 场所。”[10] 校园外部空间设计应将私密 [4] 同 [3],第 7 页。
[5] 周逸湖、宋泽方 :《高等学
性空间与使用者选择的多元化相结合,
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中
做到开放与私密共存,完成公共空间向 国 建 筑 工 业 出 版 社, 北 京, 私密空间的自然过渡,实现公共性和私 1994,第 77 页。
密性之间的平衡,以满足多种使用心理 [6] 谷建 :“马尾巴的功效——
*本文为江苏理工学院20132015年度科技创新优秀重点 团队“创意艺术与设计”、江 苏理工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项目“景观艺术形式建构研 究”(项目号:KYY12012)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生活世界与空间建构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晚年提出的
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先于数学和自然 科学世界就存在的原初的、感性的、朴 素的世界,它包括了人的世俗生活、日 常经验以及自然事物,它以人为中心, 植根于人的主观精神。在自然意识中, 生活世界被理解为人的经验的世界或存 在物的宇宙。[1] 胡塞尔认为必须从生活 世界的原理出发、重新思考人的理论实 践。简而言之,生活世界就是直观的、 非抽象的、日常的世界。[2] 所谓设计回 归“生活世界”,即在设计过程中要深 入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世界中去。譬如在 进行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时,空间层 次划分当由师生在外部空间中各种性质 的不同活动所建构,即以日常“生活世 界”的行为需要为根据。多样复杂性的 空间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爱好的师生 的场所需要,才能促进各种活动的生发 并提升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扩大 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由此, 校园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 将大而不当、含糊不清的区域按照使用 者的活动特性与其“日常生活”接近, 清晰地分成相对较小的空间或单元。本 文即从伦理学视角出发,根据外部空间
6. 适宜的校园交往空间
7. 私密性较强的校园外部空 间
8. 围合感和领域性较强的半 公共空间 8
三、校园中的“交往空间” 扬· 盖 尔 在 研 究 城 市 公 共 空 间 时,
将人的户外活动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 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从校园“生活世 界”范畴内的活动类型来看,上课、实 验属于必要性活动,读书学习属于选择 性活动,而集会、交往则是社交性活动。 如果将环境形态划分为“动态”与“静态” 两种,则上课、实验、读书学习等活动 需要“静态”,集会等活动需要“动态”; 而社交性活动则是交往类型,需要动态 或半动态。在行为的性质需求上,不同 类型的活动要求不同性质的空间,是“公 共性”空间,还是“私密性”空间,抑 或是“半私密性”空间。在行为的性格 需求上,不同类型的活动要求不同的性 格空间,“内向的”或“外向的”。[6]
的边界和范围,那就不可能谈到空间的
公共性和私密性。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一个最显著的
特点就是,学生对于公共空间的要求不
再是功能单一的了,……不再单独地看 待学习、交流园内私密的交流空间似 乎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这可以从数
注释: [1] 关于胡塞尔对“生活世界” 的 理 解, 详 见 http://epub. /grid2008/index_tool. aspx
此处将校园建筑外部空间中能够和 主要有交通集散、大规模集会、课余及
适合举行集体活动,并支持礼仪仪式举 假日休闲交往活动等,且这些场所具有
行的空间界定为礼仪空间,以突出礼仪 校园形象的代表性、多功能性和开放性
仪式及其空间环境在校园外部空间中的 等特征,是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的最重
重要性。礼仪空间就是全校最重要的景 要的场所。
使受众通过参与而沉浸、感动或受到教 园中集体活动大部分情况下是正式的
育与启迪。“现代礼仪仪式可以解释为 (非正式的集体活动也需要合理的组织
人类经由习俗沉淀或策划设计而产生的 和有序的安排)、官方的、庄重和严肃
对人间正义与人类情感表示敬意的一种 的,更有相应的礼仪仪式,规范和引导
程序。”[3] 仪式和典礼包容的范围亦很 人们的行为。那么,承载礼仪活动的空
[10] 陈家琦 :“从学生需求看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山西建
筑》,2007.7,第 35 页。
曹 晋 江苏理工学院
的场所供大家读书学习与交往,这本身 就是校园环境教育所应有的功能空间。 适合人逗留是室外空间效率的体现方 式,而且“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坏与否 的重要标准,是看规划方案能否最大限 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游客、 艺术作品、书本及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 流……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大学 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只有 当校园规划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 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 的校园氛围才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 教育内涵”。[8]
观节点,是校园伦理环境的核心和象征,
1. 空间尺度过大
2. 空间层次单一
3. 校 园 礼 仪 空 间 ——校 园 环 境的核心和象征
4. 校 园 礼 仪 空 间 ——具 有 统 率作用的核心领域
1
2
3
4
138
总第256期 2014 08 院校风采 Colleges
5
6
7
5. 缺乏物质支持的户外交往 行为
四、校园中的“私密空间” “私密性”着重强调的是人们“个
人或群体相互交往时,对交往方式的选 择和控制”。私密性涉及的对象具有多 层次性 :一方面指的是人对个人、对社 会的一种支配权,它不是消极的远离、 封闭,而是积极主动的选择 ;另一方面, 私密性不仅针对个人,某个群体有时也 有“独处、拒绝外界打搅”的愿望。与“私 密性”相对的概念是“公共性”。公共 性可理解为是人对公共活动和相互交往 的需要。私密性与公共性二者之间存在 着不同程度的渐变,其中包括私密、半 私密、半公共、公共。同时,它们的划 分又不是绝对的,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 性。与“私密性”紧密相关的即“领域性”, 它是人的生物特性在空间上的反映,大 致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领域性具 有排他性 ;二是领域性具有控制性 ;三 是领域性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9] 在某 种意义上,空间的公共性和私密性给人 的满足是以领域性的满足为基础的。建 筑外部空间若没有领域性,即没有明确
校园交往空间含义是比较宽泛的, 凡是为师生、同学之间的自由交往、学 术交流、宣传展示、群体活动等提供适 宜的聚合环境,均应属于交往空间范畴。 因此,交往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应渗透 在从建筑个体到校园环境的各个领域中 去。“交往场所构成校园伦理环境的众 多节点……大量设置尺度亲切、宽敞舒 适的交往空间不仅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 康,更有助于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 现代校园提倡学术自由、开放独立,许 多学校甚至不设立外墙。师生之间的交 往大大超越了讲堂的范畴,廊道、茶室、 树下、草坪都成为交往学习甚至迸发灵 感的地方。除了正常的教学研究外,大 量的研讨、广泛的交流也是培养新世纪 富有团结、交往、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人才的需要”。[7] 对于室外空间来说,无 论何种类型的活动,归根到底,就是要 创造适合人逗留的场所,提供适合逗留
设计的伦理学思考”,《南方建 筑》,2003.4,第 69 页。 [8(] 美)马库斯、弗朗西斯:《人 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导则》,俞孔坚等译,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第 165 页。 [9] 俞 国 良 :《 环 境 心 理 学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北 京, 2000,第 49 页。
广,如迎宾仪式、节日庆典、纪念仪式、 间环境就必须满足进行公共集体活动时
宣誓仪式、开学与毕业典礼、开幕式与 举行礼仪仪式的需要,即“校园环境的
闭幕式、宗教活动仪式等等。礼仪仪式 核心和象征往往由广场和庭院构成,其
的创新往往与环境设计的创新相关联, 特征也往往成为校园的形象缩影”。因
国外很多现代教堂的设计就是一种环境 为“校园中心区的空间形态、建筑形
需要。
大学校园建筑室外空间对人
结语
的行为模式的影响”,《建筑创 作》,2002.12,第 45 页。
校园环境通过物态场所效应激发场 [7] 李向峰 :“校园环境规划与
所文化的形成。校园在更深层次的意义 上,是进行知识活动、文化传承和育人 成才的“感化场所”,这决定了其具有不 同于其他环境的个性特征,是一个特殊 的基于“生活世界”原理营造的空间环 境。在校园建筑外部空间中,学生的行 为活动和方式是主动的,可以自主选择 的,校园建筑外部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隐 性地熏陶着学生的气质和情感。
与仪式共同创新的成果。这些教堂在建 象、环境品格,集中反映和代表了校园
筑与室内设计上不同于传统教堂的神圣 的整体风貌,是具有统率作用的核心领
与威严,而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平静安详 域”[5]。校园广场(包括图书馆、礼堂
与神秘,直接影响和改变着仪式的效果 等大型公共建筑物前的广场)和院落是
和气氛。[4]
师生聚合最为集中的场所,其活动类型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生活世界与空间建构、校园中的“礼仪空间”、“交往空 间”、“私密空间”四个层面对校园建筑外部环境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校园在更 深层次的意义上,是进行知识活动、文化传承和育人成才的“感化场所”,是一个 特殊的基于“生活世界”原理营造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生活世界、伦理学、校园建筑外部空间、秩序
的使用性质与功能的不同要求,将“校 一般气氛庄严肃穆,具有纪念意义,能
园生活世界”划分为礼仪空间、交往空 够较好地体现学校的精神面貌。因此,
间、私密空间三个层次。
礼仪空间除要满足师生日常各种活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