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心理素质分析
、
国内 自2 O世 纪 8 0年代提 出素质教育后带动 了心理素质 的 研究 , 至今 已有 3 0年左右的历史。 虽然 以中学生 、 大学生 心理素 质的研究 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 ,而专 门针对就业心理素质 的研究 则较少 ,特别 是集 中于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这特殊群体 的就业 心理 素质的专 门探讨则 更少。现有研究主要集 中在对女大学生 就业 心理 素质概念和结构的理论探讨方面 ,尚无专 门针对女大 学生 就业 心理 素质影响 因素所进行的实证研究 。 目前 ,国内外众多专家和研究机构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成功 的因素进行 了探讨 和研 究。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 质 中的就业 能力进 行探讨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 过程 中必备 的除岗位所要求的特殊的专业技能 以外 的典型 的心 理行 为特征 , 它是大学生获取和胜任相关 工作 的心 理行 为条件 , 是影 响大学生能够成功就业的最直接 、 最基本的因素。 就业能力 与职业相关 ,是大学生能否获取工作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衡量标 准, 它不 同于技术能力 , 它在 本质上是一 种潜在特 质 , 不 是指具 体 的工作特征 , 它不随着行业类型 、 工作层次和企业规模 的改变 而改变 。 值得注意的是 ,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 女大学生就业能力 的 结构研究 。
针对 目 前大学生就业过程 中存在 的突 出问题 ,参考 国内外有关 就业能力 的研究成果 ,指 出大学生成功就业需具备 5个方面 的 能力 , 其 中, 知识包含政治理 论 、 政 策法规 、 法律 常识 、 现代科技 常识 、 人 文科 学与哲 学常识 以及 专业 知识 ; 而技能包含语言表达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准确的自我认知,减少大学阶段择业的心理困扰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就是准确的认识与评估自己,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建立稳定的自我概念,依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等个性特质,尽最大努力,培养积极适应的态度,发展自己的特长;客观地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增强个人的竞争力和执行力;对自己的个性特质和社会经济地位、环境因素能泰然处之,接纳自己,更好地发展自己;通过社会的善意接纳,获得爱与成就,达到自我潜能的充分开发和自我实现;对自己的能力与弱点有更切合实际的判断,不排斥对自己不良的评价,不对别人的评价产生抵触、防卫的心理,也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否定自己,产生焦虑与不安的情绪,形成不良的自我概念。
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
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
明确自己的优势。
衡量自己的差距。
以此跨越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①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②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③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④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⑤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⑥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择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的预见性,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寝室调整小张在大二时住进了混合寝室,寝室里有2名毕业班学生,经常在寝室谈论与就业相关的问题,尤其是女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境,商讨如何应付用人单位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无理要求甚至性骚扰等,常常看到她们兴冲冲地去面试又沮丧而归,渐渐地,小张开始关注身边许多女生就业的情况,似乎得到的都是负面的信息,她焦虑、紧张得难以入睡,精神变得恍惚,食欲下降,听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内心的焦虑加剧,在许多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归因中,她认为所有的原因都在于自己的性别,她为自己是女生而感到深深的懊恼,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改善自己的状况却总是无效,于是,求助于心理咨询,在咨询教师的指导下,接受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认知与评估,深入地分析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针对自身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具有操作性的规划与实施方法,并开始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贯彻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每一个子目标,小张逐渐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症结,理解了就业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贯穿人生的过程,需要关注,但更需要规划,并在规划的制定与具体的行动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方法。
大学生就业心态探析
大学生就业心态探析【摘要】就业心态失衡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大学生个人、高校、社会等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转变,将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态;就业难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作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的各种心理现象。
就业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之一。
多数大学生从进校起就会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并为未来的就业作准备。
因此,就业心理贯穿在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
同时,就业心理也与大学生的其它心理特点如人格、需要、学习心理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大学生学习心理中的“辅修热”、大学生课外活动中的“打工热”等等都或多或少与未来的就业准备有关。
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以就业为中心,在其它心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的产生、变化、发展过程较为复杂。
大致而言,可以归纳为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理素质、就业心态三个方面,也就是说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一般特征1.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理倾向是指对大学生就业有推动与指向作用的那些具有洲自理动力性的心理因素。
它决定着大学生对就业活动的认识、评价与态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行为。
它主要包括大学生的职业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成分。
其中,职业需要是指个体对职业的需求,包括谋生需要,承担社会义务,寻求个性发展等方面。
职业动机是指在职业需要基础上形成的推动大学生朝一定的就业目标努力的动力过程。
职业兴趣是指个体对从事何种职业的主观偏好,表现为对特定职业活动、职业环境的喜爱。
职业价值观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职业形成的更深层次和抽象的观念系统,它比职业兴趣更深刻、持久,并涉及有关职业问题的方方向面。
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
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
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
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王希永等人认为: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
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包括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
人们在对心理素质进行概括、分析和评价时常常使用人格、个性、心理品质等概念,这些概念同心理素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含义。
可以这样认为,这些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对心理素质的不同表达方式。
其实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不能等同或替代。
人格、个性这两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而心理素质是一个非集合概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
从而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保持高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
根据有关部门估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将达到600万,比2008年增加近50万人,创历史新高,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问题逐步显现。
在这种特殊的就业环境下更需要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心理素质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
高校毕业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高校毕业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心理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对毕业生的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校毕业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应对措施。
首先,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心理素质包括情绪稳定性、抗压能力、自信心等方面。
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毕业生更容易适应职场环境,处理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展现出更好的工作表现。
相反,心理素质较差的毕业生往往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
其次,影响高校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有很多。
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社会竞争等因素都会对毕业生的心理素质产生影响。
家庭的支持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毕业生的自信心和情绪稳定性;学习压力过大可能导致毕业生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社会竞争激烈也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影响其心理素质的发展。
针对高校毕业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其次,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毕业生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应对挑战的能力。
此外,毕业生自身也应该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调节情绪,提高抗压能力,增强自信心,以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素质对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展现出优秀的工作表现。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毕业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高校毕业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一、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及其表现心理障碍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
它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了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一)自我认知失调1.自负心理。
有部分毕业生自认为很有才华,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应该有个好的归宿,因而傲气十足。
一旦产生自负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很大反差,如果未能如愿,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的心理。
2.自卑心理。
某些毕业生因自己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人长相平常,既没有权势关系可利用,又没有金钱支持,总之,别人具有的先天优势自己都没有,自卑感油然而生。
在择业中,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气,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不敢竞争。
过度自卑,使这些毕业生产生精神不振以及沮丧、失望、孤寂等心理。
3.攀比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求职活动中往往显得缺乏主见,极易受别人干扰。
他们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别人的就业取向中,即使有的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为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都放弃了。
而且这种心理往往会延续到就业后,带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二)情绪困扰1.焦虑心理。
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临近毕业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心理普遍有焦虑感。
特别是一些基础学科专业、或学习成绩不佳、学历层次不高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
他们往往会表现为心神不宁,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顺利就业。
2.急躁心理。
大学生择业中常常出现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等现象。
有的恨时间过得太慢,有的怨用人单位选人条件太苛刻。
一旦发现职业选择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
3.挫折心理。
在就业问题上大学生受到挫折,是因为他们的去向和抱负不能为社会和亲友所理解和接受,从而产生了怀才不遇的感觉,感到苦闷、失望、无奈和悲观。
如果在挫折中不认真反思,失去理智,盲目地一意孤行,就有可能形成人格障碍。
2024年度-大学生就业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
05
的作用
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 我调节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组织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 识。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 理咨询服务。
了解学校或社区的心理咨询服务
了解学校或社区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如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课程等,及时寻求帮助和 支持。
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辅导 。
参加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
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28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程、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就业压力的 能力。
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和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信息等服务,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 对就业压力。
加强社会支持
13
心理健康对职业适应的影响
适应新环境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更容易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能够迅 速融入新的集体。
应对工作压力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保 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建立良好职场关系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更容易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积极的团 队氛围。
14
心理健康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27
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
第二、大学生自身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突出 的阶段
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统一的主要表现是: 性格乐观开朗;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能比 较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并有效地支配自 己的行为;同时有积极的价值取向;人格 结构中无明显的冲突与分裂的现象。
5、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从社会关系的侧面反映一个
人的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和谐主要表现在: 乐于与人交往,在心理上能够接纳大多数 人,积极主动广交朋友;在与人交往中能 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不依赖别人,也 不驾驭别人,不卑不亢,言行举止与自己 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符;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正直诚实、乐于助人、与人相处和 谐愉快,使人有安全感。
长沙理工大学 就业指导教研室
大学生求职择业,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思 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 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 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成顺利 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 应职业及环境,尽快成材。
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人的 自身发展、人的活动效率及人对各种 环境变化的适应。
7、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和生活方式而导 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毕业前的大学生,由于心 理应激水平高、心理冲突强度大、挫折体验多, 加之一部分大学生性格上 本来就不十分健全, 因此容易导致某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昏、 血压不正常、消化紊乱、背痛、肌肉酸痛、口干、 心慌、尿频、饮食障碍或睡眠障碍等。这些症状 若不及时排除,则会危及学生的身体健康及心理 健康。
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变化快速,生活节奏忙碌,大学生处于人生重要阶段,肩负诸多学业和社会压力,因此培养他们的坚韧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坚韧心理素质是指个体面对困难、挫折和压力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持续迈向目标的心理品质。
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心理素质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还能够提升他们在就业、创业和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大学生坚韧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心理素质在认知方面的重要性在认知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心理素质能够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
面对学业的挑战,大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
然而,坚韧心理素质能够让大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建立积极的自信心。
同时,坚韧心理素质也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他们能够保持冷静、理性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二、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心理素质在情绪方面的重要性在情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心理素质能够提升他们的情绪调节和压力管理能力。
大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各种挑战,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
而坚韧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
他们能够学会适当的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方式,有效地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三、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心理素质在行为方面的重要性在行为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心理素质能够提升他们的耐力和适应能力。
面对学业挑战和生活压力,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产生消极退缩的行为。
然而,通过培养坚韧心理素质,大学生能够培养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他们会学会坚持不懈,克服一切困难,逐渐成长为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人才。
结语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心理素质对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培养,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有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外,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也是重要原因。
因此,重视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利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有利于其顺利就业,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一、我国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据人事部资料统计显示:200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毕业生约有480 万,2009 年就业的大学生将高达千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 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 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630 万。
所以,在2011年之后的近两三年,也就是我们本届大学生面临就业的时期,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1. 自负高傲心理。
自负心理是在求职的大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问题。
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综合能力和个人才干都比普通劳动者高。
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总是好高骛远、自命非凡,不能清醒、切合实际地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这些学生择业时往往要求工作环境好、待遇高,盯着大城市、好岗位,择业目标不切实际,往往会错过很多本可以就业的时机。
2. 自卑怯懦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因为就读的学校不是名牌、所学的专业不热门或自身的条件不够优秀等原因,自觉处处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推荐自己的勇气,不争取就业时机。
过度的自卑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在用人单位的招聘者面前畏首畏尾,过分紧张,不能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因此错失就业时机。
大学生心理辩论赛辩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在追求学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兴趣爱好。
然而,对于大学生是否应该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社会上存在不同的观点。
本辩题旨在探讨大学生在学业之余追求个人兴趣爱好是否有利于其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二、立论方观点正方:大学生应追求个人兴趣爱好1. 提高综合素质:追求个人兴趣爱好有助于大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 增强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学业压力,调节情绪,增强心理素质。
3. 培养创新精神:个人兴趣爱好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取得突破。
4. 促进人际交往:兴趣爱好是大学生结交朋友、拓展人脉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 丰富校园生活:追求个人兴趣爱好可以使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反方观点反方:大学生不应追求个人兴趣爱好1. 影响学业:过分追求个人兴趣爱好可能导致大学生分心,影响学业成绩。
2. 浪费时间:个人兴趣爱好可能会占据大学生大量时间,使其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业。
3. 增加经济负担:追求个人兴趣爱好可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
4. 消极影响:一些不良兴趣爱好可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堕落。
5. 社会资源浪费:大学生过度追求个人兴趣爱好,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辩论过程1. 开场陈述正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正方认为,大学生在学业之余追求个人兴趣爱好是非常有益的。
以下是我方观点的简要阐述:(1)提高综合素质:兴趣爱好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2)增强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学业压力,调节情绪。
(3)培养创新精神:个人兴趣爱好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4)促进人际交往:兴趣爱好有助于大学生结交朋友,拓展人脉。
(5)丰富校园生活:追求个人兴趣爱好可以使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享受生活。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反方二辩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不利于成才一、过度的压力会导致人情绪焦虑,会影响判断,对健康不好二、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会产生悲观情绪,得抑郁症甚至自杀三、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走上歪路。
就业压力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需要成长,但他不应该来源于过大的就业压力,因为这会抹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学习性,从而阻止一个人前进的步伐!四、压力大的学生往往是身家一清二白,没有人脉,会对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产生负面情绪。
心理素质不好的会一蹶不振。
第一,就业压力大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健康的身心是学生成长的基础。
就业现状的日益严峻和当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特点,使他们在面临大的就业压力时,缺乏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如社会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研究数据表明,52.37%的大学生因就业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规律,20.24%的大学生因为害怕激烈的就业竞争曾有轻生想法。
就业压力大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动摇了学生的生成长基础。
第二,就业压力大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是学生成才的必备因素,而创新是成才的关键。
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导致和催化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和短视性。
很多学生为了就业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考证忽视了对本专业的培养,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而创新是在透彻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连专业知识都学不好还何谈创新?而且,兴趣是创新思维的维他命,许多学生因为就业压力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选择容易就业的专业,磨灭了自己的兴趣,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就业压力大冲击了学生的价值观。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一生的价值目标和人生道路,是成才的核心因素。
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为了就业,一些学生甚至弄虚作假,不择手段,例如,为了自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考试作弊,证书伪造,论文抄袭等行为屡禁不止。
这不仅助长了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诚信。
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就业焦虑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就业焦虑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文献综述 (2)1. 就业压力研究现状 (4)2. 就业焦虑研究现状 (4)3. 心理弹性研究现状 (5)三、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7)1. 理论框架 (8)2. 研究假设 (8)四、研究方法 (9)1. 研究对象 (10)2. 研究工具 (10)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12)五、研究结果 (13)1. 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分析 (14)2. 就业焦虑状况分析 (15)3. 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分析 (16)4. 影响因素分析 (17)六、讨论 (19)1.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焦虑的关系 (20)2. 心理弹性在就业压力与就业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21)3. 影响因素对就业压力、就业焦虑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23)七、结论与建议 (24)1. 研究结论 (25)2. 对策建议 (2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27)一、内容概括本文围绕“大学生就业压力对就业焦虑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压力来源,指出就业压力已成为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文章探讨了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分析了压力如何转化为焦虑情绪,以及这种情绪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阐述了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更好地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情绪。
文章最后总结了心理弹性在缓解大学生就业焦虑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以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和挑战。
二、文献综述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就业压力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就业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这种焦虑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些压力包括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结构的变化、复杂的心理变化,其中心理层面的压力为主观性压力,也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文从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入手,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引导策略,希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促进就业率稳定增长。
关键词:引导策略;大学生就业;新时代;心理分析前言:新时代背景下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持续涌现,利用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的传播信息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思维认知及生活方式,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各个地区为适应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对人才各方面的要求,这就需要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拥有坚定的意志和抗压能力。
为此,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引导策略就显得极为重要。
1.大学生就业现状2022年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1068万,从新时代的就业背景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24岁青年失业率为19.9%,在新增城市就业岗位上,虽然2022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已达标,但出于对青年人以外广大就业群体的考虑,依旧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
步入信息化时代,企业用工需求中的一部分已经被自动化设备所代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青年群体的就业难度。
同时,大学生缺乏对区域经济政策的了解,导致供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据2022届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真实就业率为63%,大多毕业生只了解社保等相关内容,并不了解其他的就业或创业政策,致使大学生无法充分利用政策寻求发展机会[1]。
2.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变化的因素2.1人格尚未完全成熟大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成熟,容易被其他思想观念干扰,在行为选择方面缺少主见,对未来就业方向比较迷茫,看不到未来,就业形势比较模糊,导致大学生很难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精准判断,长此以往,大学生就会产生孤傲的消极心理。
大学生就业的标准
大学生就业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那么,什么是大学生就业的标准呢?本文将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要有诚信意识,对待工作和学习都要诚实守信,不得有欺诈行为。
二、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基础。
大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学科前沿动态,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大学生还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三、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注重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在工作中,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四、审美素质审美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欣赏美好的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同时,大学生还应关注时尚潮流,了解社会发展趋势,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五、劳动素质劳动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成果,勤奋努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在劳动技能方面,大学生应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六、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大学生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在工作中,大学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抗压能力。
七、专业技能水平作为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是衡量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大学生应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压力,就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对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1、焦虑与恐惧面对未知的就业前景和激烈的竞争环境,许多大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
他们担心自己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害怕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失败。
这种焦虑和恐惧可能导致他们在面试时表现失常,甚至逃避就业。
2、自卑与自负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自身能力和优势认识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觉得自己在学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不如他人,从而缺乏自信,不敢主动去争取就业机会。
而另一些大学生则可能过度自信,产生自负心理,对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导致就业机会的错失。
3、依赖与从众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依赖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和建议,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
还有部分大学生存在从众心理,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这也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4、挫折与沮丧当求职多次碰壁或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时,大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和沮丧情绪。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陷入消极的自我否定中,无法及时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到就业准备中。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社会因素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数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就业竞争激烈。
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学历和专业知识,还看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这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学校因素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可能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
此外,学校在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完善,未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心理问题。
3、家庭因素家庭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也有重要影响。
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就业期望过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心理素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指 人在认 知 、情 绪情感 、意志 、性格 、自 我意识 、价值观及与社会适 应能力 等方 面的 素养 。它是 个 体在环境 的熏陶下 ,经过 有意识 的修养 ,逐渐 内化形成 的
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困难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产生心理压力造成灰心丧气彷徨摇摆优柔寡断情况出现结果是丧失机遇半途而废
・
9 4・
林
业
科
技
情
报
2 1 o 4 o4 0 0V 1 2N . .
心 理 素 质 对 大 学 毕 业 生 就 业 的 影 响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 验 中的强度 、速度 、表 现得显 隐 、动作
的灵敏或迟钝 、语言 的速度和节 奏等。一个 人是否适 宜从 事该类职业 ,必须进行 气质测定 ,这 已成 为职业选 择与 淘 汰的心理学依据之 一。有研究指 出 ,胆汁质 的人适 合担 任
种心理结果 。心理素质 的水平 直接影 响人 的发展 ,人的
活动效率及人对各种环 境的适应 。心理 素质对 大学生 求职 择业 的影 响是非常大 的 ,研 究这个 问题对 大学生 的就 业教 育具有重要意义 。 1 心理素质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11 心理素质对毕业生就 业过程 的影响 . 11 1 对确定择业 目标的影响 .. 大学 生就业 的首要 问题是 确定择 业 目标 ,心理 素质对 确定 正确的择业 目标起着重 要作 用。它要求 毕业 生客观 正 确的分析 自我 ,认 识 自我 ,也 以同样的 心态认 识社会 ,从 而在择业的坐标中找准 自己的位置。如对 自己的能力特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
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
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
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王希永等人认为: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
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
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包括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
人们在对心理素质进行概括、分析和评价时常常使用人格、个性、心理品质等概念,这些概念同心理素质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含义。
可以这样认为,这些概念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对心理素质的不同表达方式。
其实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不能等同或替代。
人格、个性这两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而心理素质是一个非集合概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
从而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对就业的影
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保持高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就业压力大越来越成为引起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
根据有关部门估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人数将达到600万,比2008年增加近50万人,创历史新高,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社会有效需求赶不上毕业生规模增长的问题逐步显现。
在这种特殊的就业环境下更需要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心理素质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
只有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一切困难来临时沉着应对,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冷静处理随时遇到的问题。
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在求职时能一次成功是每个大学生所希望的,然不少大学生会遭受挫折,这时他们就会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怨天尤人。
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获得下一次的成功。
在遭遇一次次挫折后渐渐失去信心,于是就有人出现求职恐惧症,当机会来时却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不能真正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能而被淘汰。
大学生都有一种骄傲心理,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因此对就业的期望相当高。
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的工作,过
分讲究福利以及专业是否对口问题,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
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比较弱,因而可能处于失落中不能振作,丧失许多的就业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呢?
就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生对社会认识的过程,因而在此过程中遇到困难,遇到心理冲突与困惑都是正常现象。
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在合适的心理状态下寻求正确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切力量的源泉。
在就业过程中应对自己充满自信,在面对困难时才能有足够自信是的信心与勇气,才不会轻易就被打败。
要相信困难只是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而已,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大学生在就业前应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定位,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
在就业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以达到用人单位和自身均满意的“双赢”局面。
在就业过程中总不可避免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在面对这些挫折时,大学生应调整自我心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用冷静坦然的心态来面对挫折,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以达到提高自身的目的。
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改变大学生的错误认知。
大学生职业生涯
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实施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
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社会比较、心理测评等方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有清楚的了解,还需要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
大学生与社会的脱节会造成他们不清楚自身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之间还有哪些差距,在校园内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培养自己。
应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提供舞台,使他们对国情、民情、社情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缩小他们的认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结语:综上所述,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