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与必要条件(1)(教学设计)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进一步会判断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过程与方法:
充分感受和体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和思想,培养学生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敢于归纳,关于建构;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p⇒q”与“q⇒p”的判断,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通过学习本节课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解决办法:对这三个概念分别先从实际问题引起概念,再详细讲述概念,最后再应用概念进行论证.)
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关键: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看是条件能推出结论还是结论能推出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四种命题的形式与关系
二、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当某一天你和你的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的时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你是她的孩子”呢?不会了!为什么呢?因为前面你所介绍的她是你的妈妈就足于保证你是她的孩子.那么,这在数学中是一层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意义的课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三、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问题1:前面讨论了“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真假判断,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
(1)若x=y,则x2=y2
(2)若ab = 0,则a = 0
(3)若x2>1,则x>1
(4)若x=1或x=2,则x2-3x+2=0
推断符号“⇒”的含义
“若p则q”为真,是指由p经过推理可以得出q,也就是说,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记作p⇒q,或者q⇐p;如果由p推不出q,命题为假,记作p q.
简单地说,“若p则q”为真,记作p⇒q(或q⇐p);
“若p则q”为假,记作p q(或q p).
命题(1)、(4)为真,是由p经过推理可以得出q,即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此时可记作“p⇒q”,命题(2)、(3)为假,是由p经过推理得不出q,即如果p成立,推不出q成立,此时可记作“p q.”
说明:“p⇒q”表示“若p则q”为真,可以解释为:如果具备了条件p,就是以保证q成立,即表示“p蕴含q”,理解为“p”为“q”的子集。
1.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
一般地,如果已知p⇒q,那么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已知p⇒q,且q⇒p,那么就
说:p是q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记充要条件;如果已知p q,那么就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回答上述命题(1)(2)(3)(4)中的条件关系.
命题(1)中因x=y⇒x2=y2,所以“x=y”是“x2=y2”的充分条件,“x2=y2”是“x=y”的必要条件;x2=y2x =y,所以“x2=y2”不是“x=y”的充分条件,“x=y”不是“x2=y2”的必要条件;
命题(2)中因a = 0⇒ab = 0,,所以“a = 0”是“ab = 0”的充分条件.“ab = 0”是“a = 0”的必要条件. ab = 0 a = 0,所以“ab = 0”不是“a = 0”的充分条件,“a = 0”不是“ab = 02”的必要条件;
命题(3)中,因“x>1⇒x2>1”,所以“x>1”是x2>1的充分条件,“x2>1”是“x>1”的必要条件.x2>1x>1,所以“x2>1”不是“x>1”的充分条件,“x>1”不是“x2>1”的必要条件.
命题(4)中,因x=1或x=2⇔x2-3x+2=0,所以“x=1或x=2”是“x2-3x+2=0”的充要条件.
由上述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过程,可确定命题按条件和结论的充分性、必要性可分为四类: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例1(课本P9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x =1,则x2- 4x + 3 = 0;
(2)若f(x)= x,则f(x)为增函数;
(3)若x为无理数,则x2为无理数.
分析:要判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就要看p能否推出q.
解:命题(1)(2)为真命题,命题(3)为假命题,所以,命题(1)(2)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1)直接利用定义判断:即“若p⇒q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条件与结论是相对的)(2)利用等价命题关系判断:“p⇒q”的等价命题是“⌝q⇒⌝p”。即“若┐q⇒┐p成立,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例2(课本P10例2)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1)若x = y,则x2= y2;
(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若a >b,则ac>bc.
分析:要判断q是否是p的必要条件,就要看p能否推出q.
解:命题(1)(2)为真命题,命题(3)为假命题,所以,命题(1)(2)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例3: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
(1) p:x-1=0;q:(x-1)(x+2)=0.
(2) p:两条直线平行;q:内错角相等.
(3) p:a>b;q:a2>b2
(4)p: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q:四边形是正四边形.
分析:可根据“若p则q”与“若q则p”的真假进行判断.
解:⑴由p⇒q,即x-1=0⇒(x-1)(x+2)=0,知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⑵由p⇒q,即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知p是q的充要条件,q是p的充要条件;
⑶由p q,即a>b a2>b2,知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q p,即a2>b2a>b,知q不是p的充分条件,p不是q的必要条件.
综述:p是q的既不充分条件又不必要条件。
⑷由q⇒ p,即四边形是正四边形⇒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知q是p的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条件. 由p q,即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边形是正四边形,知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
综述: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以上是直接利用定义由原命题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方法.那么,如果由命题不是很好判断的话,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根据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利用它的逆否命题来进行判断.
学习课堂练习(课本P10练习:NO:1;2;3;4)
例4A A是B的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