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情绪、人格及社会性)发展·笔记

合集下载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和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过程和对他们的影响。

一、情绪的发展婴幼儿的情绪发展从出生开始就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和规律。

在出生后的初期,婴幼儿主要表现出生理性的情绪,如饥饿、不适和疲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开始表现出复杂的情绪,如喜悦、愤怒和恐惧等。

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开始具有对外部刺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他们可以分辨不同的情绪和表情,并通过肢体语言和表达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一阶段的发展对于婴幼儿的情感交流和社交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二、情感的发展婴幼儿的情感发展与情绪发展密切相关。

情感是婴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体验的综合体现。

在初期,婴幼儿主要通过亲子关系来建立情感联系。

他们会与主要照顾者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并通过依恋行为来寻求安全感和满足。

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开始与其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如与同伴的互动和家庭成员的交流。

这一阶段的发展对于婴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影响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因素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是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温暖、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婴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其次,主要照顾者的陪伴和亲密关系对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婴幼儿需要感受到主要照顾者的爱和关怀,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此外,婴幼儿所处的社交环境也对他们的情绪情感发展产生影响。

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提供婴幼儿情感表达的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的发展。

而不良的社交环境和缺乏亲密关系的影响可能导致婴幼儿情感的不健康发展。

四、促进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方法为了促进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家庭和社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提供一个温馨和稳定的家庭环境,给予婴幼儿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这包括与婴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提供适当的照顾和安全感。

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可编辑)

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可编辑)

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婴儿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婴儿个性差异一、气质(一)概念气质是受个体生物组织所制约、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的类型1. 早期的分类(1)巴甫洛夫观点巴甫烙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强型平衡灵活多血质不灵活粘液质不平衡胆汁质弱型抑郁质多血质敏捷好动、乐观亲切、善交际、不拘束、易适应环境、能力强、效率高,能从事多样化、多变性的工作、情绪发生快而多变、灵活有朝气,浮躁轻率代表人物:王熙凤粘液质性情沉稳冷淡,思维言语动作迟缓;深谋远虑、坚毅、有原则、交际适度;自力强,内心少外露,感受性较低,耐受性较高,内倾明显代表人物:薛宝钗胆汁质精力旺盛,决策果断,动作迅速,率直热情,性情暴躁,脾气倔强,易粗心、易冲动、内心外露、不灵活代表人物:张飞抑郁质感情细腻、观察敏锐,见微知著,谨慎多疑;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柔弱易倦,办事不果断,缺乏信心;孤僻迟疑内倾明显代表人物;林黛玉2. 近年的研究分类――托马斯-切斯的分类托马斯-切斯于1986 年把婴儿的情绪和行为归为5个维度,它们是(1)生物节律性和可预测性;(2)对新异刺激的倾避性;(3)对新经历和常规改变时的适应性;(4)情绪反应强度;(5)典型心境。

根据以上维度的不同组合,归纳出3种气质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发动缓慢型(三)婴儿气质的发展1. 婴儿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气质具有先天基础,它在人的性格上打下烙印,然而环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它;2. 婴儿气质与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婴儿社会化的最初渠道。

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可能受婴儿气质特性的影响。

(三)气质与早期教育1. 容易型婴儿对各种各样的教养方式都容易适应。

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这种容易接受父母管教的优点却会导致一些行为问题的发生。

2. 困难型婴儿需要家长热情、耐心、有爱心地对待这些孩子,全面考虑他们的气质特点,针对其特点积极对待他们,采取适合其特点、特别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方式,才能使这些孩子健康的适应社会。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婴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之间,婴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阶段,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和行为四个方面,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认知发展在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将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运动感知期(出生-2岁)这一阶段婴幼儿主要依赖感官和运动来获取关于世界的信息,开始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环境,逐渐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2. 意象符号期(2-7岁)在这一阶段,婴幼儿开始逐渐发展出象征性的思维能力,具有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开始出现懂得用语言和符号表示事物的能力。

开始进入逻辑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情感发展婴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指婴幼儿在认知的基础之上,通过体验和情感交流等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情感特征和情感行为表现。

婴幼儿的情感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情感的形成在出生后的早期,婴幼儿主要依赖于亲子关系来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会对母亲和父亲有着不同的情感反应,而随着成长,他们会与其他外界环境产生情感互动。

2. 自我认知和情感控制随着发展,婴幼儿逐渐能够认识自己的情感状态,并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例如逐渐懂得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情感的表达和控制。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婴幼儿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关系。

婴幼儿的社会交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能力的形成在出生后,婴幼儿即开始接触到社会环境,并通过亲子和亲属关系来形成自己的社交能力,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2. 合作关系的建立随着发展,婴幼儿开始逐渐学会了如何建立合作关系,如与同伴一起玩耍合作、共享资源等。

行为发展婴幼儿的行为发展主要包括行为规范、行为能力和行为表现。

在行为发展的过程中,婴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表现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行为规范的形成在成长过程中,婴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并学会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第五节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一、婴儿情绪发展(一)婴儿的先天性情绪表达能力1、华生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怕。

2、布里奇斯(,加拿大,1932)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些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

3、伊扎特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苦恼、厌恶、微笑、感兴趣。

4、孟昭兰婴儿有8—10种从中总进化中获得的情绪,情绪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和诱因(二)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克林勒特和坎佩斯的研究:1、无面部知觉(0~2月)2、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2~5月)3、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月)•4、在因果关系参照中确认情绪信息(7、8~10月)(三)婴儿情绪的社会化1、社会性微笑••约5周始,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

•4个月开始,婴儿开始对不同的人报以不同的微笑,出现有差别、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2、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一般在婴儿6~8个月时发生。

3、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在婴儿6~7个月时产生,随着母—婴依恋的建立而同时发生。

4、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

这一现象我们即称做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能力是婴儿成长到七八个月时才发生的。

二、婴儿的社会性发展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亲子依恋、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和自我发展等几个方面。

(一)婴儿依恋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

1、定义指婴儿与经常接触的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强烈、持久、亲密的情感联系。

3、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鲍尔比)•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月)•第二阶段:有差别(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3-6月)•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月-2岁)•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时期indiscriminate responsiveness to humans•出生到8-12周。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章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学习辅导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人类的婴儿具有先天的情绪反应能力。

婴儿正是靠着这种能力向成人发出各种心理信息,使自己得以生存;并与成人的情感交流中,使自己得以成长。

婴儿的情绪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点:情绪有适应功能、驱动功能、行为组织功能和交流功能。

婴幼儿一些基本情绪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到一个月内):新生儿具有的一系列基本情绪是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的面部表情。

婴儿对生理的满足和温柔的抚摸产生了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这就是快乐。

受到光和声音的刺激,则表现出兴趣。

图婴儿的基本情绪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期间陆续显现。

痛的感觉,成为引起愤怒和悲伤得左右要刺激源,而如果他们的预期未能实现,就会引起2-4个月的婴儿的愤怒,引起4-6个月的婴儿的伤心难过。

当2-8个月大的婴儿感到自己能控制自身以外的事件时,就会引发强烈的惊奇和欢乐的情绪。

这些所谓的基本情绪具有很深的生物根源,因为这些基本情绪出现的时间具有普遍性,对这些情绪的解释具有跨文化性。

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是惊奇、害羞和嫉妒。

物体的新异性会游到惊奇的情绪,而陌生人可能导致害羞,看见别人深情的拥抱或妈妈抱别的孩子,就会使婴幼儿产生嫉妒的情绪。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哭”和“笑”是婴儿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情绪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

对婴儿情绪表达的研究,主要通过“哭”和“笑”来进行。

(一)婴儿的笑婴儿的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的“笑”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这种微笑可能由某种舒适的内部状态导致,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社会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又称外源性微笑。

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如运动的物体或人的脸。

人的声音和人的面孔特别容易引出他们的微笑。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 孩子的某些心理障碍,如抑郁和物质滥用,与父亲的行为有着更 高的相关(Tamis-LeMonda & Cabrera, 1999, 2002; Veneziano, 2003; Parke, 2004)
• 婴儿可能不仅和母亲,也和其他很多人发展出依恋关系
– 婴儿似乎在5个月时就能区分出快乐和悲伤的声音(Soken & Pick, 1999;
Montague & Walker-Andrews, 2002)
– 4个月后,婴儿可能已经开始理解隐藏在面部表情和声音背后的情 绪意义 • 喜悦和悲伤的面部表情+喜悦和悲伤的声音 • 当表情和声音匹配时,婴儿会更多地注意
– 儿童和其依恋的个体在一起会感到愉快 – 依恋基于生物学决定的因素
• 动物的印刻(Lorenz, 1965) • 弗洛伊德认为依恋源于母亲满足儿童口唇需要的能力 – Harlow认为依恋来源于舒适感 • 幼猴大部分时间攀附在用布做出的猴子身上,尽管他们偶尔会到
铁丝做成的猴子身上取食(Harlow & Zimmerman, 1959) – 鲍尔比(Bowlby)认为依恋主要是建立在婴儿安全需求的基础
– 记忆的发展 – 预期事件 • 个体差异 – 有和陌生人大量接触经验的婴儿表现出较少的陌生人焦虑 – 面对女性和儿童时,表现出较少的焦虑
5
婴儿期的情绪
• 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
– 分离焦虑 • 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当熟悉的照料者离开时,婴儿所表现 出来的紧张情绪 • 文化普遍性:7,8月开始,14个月达到顶峰 • 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代表了重大的社会性进步
– 面部表情的普遍性 – 母亲的报告:兴趣和喜悦、愤怒、惊讶、恐惧、悲伤 – 采用伊扎德(Carroll Izard)的“最大可识别面部编码系统” 发现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婴儿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情绪反应,并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

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婴儿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婴儿在情绪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因素对此过程的影响。

一、情绪发展婴儿的情绪发展起源于出生后的第一刻。

初生婴儿会表现出各种基本情绪,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会逐渐学会区分各种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1. 情绪认知在3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对不同的情绪进行区分和辨认。

他们能够分辨出笑脸和哭脸的表情,并与父母进行视觉和语言的互动。

此时,父母的面部表情和声音对于婴儿的情绪发展非常重要。

2. 自我调节在6个月后,婴儿开始慢慢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能够通过吮吸、手脚动作等行为来自我安抚和调整,以减轻不适或表达满足感。

3. 情感反应随着成长,婴儿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更加明确的情感反应。

例如,他们会对陌生人表现出不安和恐惧,对亲近的人则表现出喜悦和亲近。

二、社会性发展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他人的关注和互动上。

他们开始学会与他人进行视线交流、表情交流和声音交流,从而建立起与他人的联系和关系。

1. 视线交流从出生后的几个月,婴儿就能够通过眼神交流来与他人建立联系。

他们会追随移动的目标,注视父母的面部表情,并尝试模仿他们的行为。

2. 表情交流随着成长,婴儿能够学会模仿他人的面部表情,并通过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例如,当他们感到高兴时,会露出笑脸;当他们不满意或需要帮助时,会表现出不悦或哭闹等反应。

3. 声音交流婴儿的声音是他们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们会通过不同的哭声、吵闹声或咿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会对他人的声音作出反应。

三、影响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父母的教养方式等。

1.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社会性发展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的发展共27页文档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的发展共27页文档

婴儿的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第八章婴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第八章婴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比哺育更重要;依恋形成对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有重 要影响。
了解婴儿的气质对父母养育的意义
1、了解孩子气质的类型,气质是比较稳定的,但并 不是不可变的。婴儿的气质影响了其与抚育者之间 的关系。反者依然。
2、研究者发,影响同步性在提高难相处婴儿的自 我控制方面特别重要。影响同步性:有点像跳舞, 一个舞伴领舞一段时间,另一个舞伴又领舞一段时 间,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运动相互重叠、彼此对应。
结果表明,在这三个任务中所表现出的抗拒引诱 的能力在年龄18~30个月之间稳定上升,言语发 展得较好的儿童自控能力也较高。
(3)抗拒型。当与母亲分离以前紧靠其母亲,不愿 离开母亲一步,虽然母亲在跟前,也不主动探究 环境中的事物。当与母亲团聚时,表现出非常生 气的抗拒行为,甚至于推开和搡打母亲。当母亲 抱起他时,他仍然继续哭闹,很难安抚他。
(3)无组织的紊乱型。是最不安全的,当与母亲分 离后再团聚时,儿童表现出各种混乱的矛盾行为。 如当母亲抱起他的时候,他的目光却看到别的地 方,或用一种茫茫然的抑郁的眼神接近母亲;当 母亲安慰他以后,他却出乎意料地哭起来,或表 现出一种冷冰冰的姿态。
三种类型
(1)容易抚养型(40%) 很快建立起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愉快的、容易
适应新的经验。
(2)抚育困难型(10%) 日常生活没有什么规律,接受新经验比较困难,
对环境刺激倾向作出强烈的否定反应。
(3)启动缓慢型(15%) 安静、不爱活动,对环境刺激作出温和低调的
反应,心境经常是不开朗的,对新经验适应的速度 比较慢。
实验是在一个儿童观察室中进行的。室内摆放
着三把椅子,呈三角形摆放。一把椅子是给母亲坐 的,另一把是为陌生人准备的,还有一把是儿童椅, 其周围摆放着许多玩具。通过单向玻璃可以观察到 实验的整个过程。母亲和陌生人事先被告知要按照 一个实验情节次序行动。

婴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婴儿情绪的发展趋势

婴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婴儿情绪的发展趋势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婴儿出现 了越来越多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如尊 敬、怜悯、羡慕、同情、羞愧等。
婴儿情绪的发展趋势
第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通过回避 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还会 使用自言自语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 绪。
婴儿情绪的发展趋势
第二,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婴儿最初出现的是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比如刺耳的声音引起的恐 惧。 随着记忆的发展,婴儿的恐惧惊奇出现许多与记忆相关的内容,例如: “怕生”,被火灼烧过的婴儿对火产生极大的恐惧,打过针的婴儿再次见到 白大褂医生的时候会焦躁不安等。 随着想象的发展,两三岁的儿童当被大人告知蛇会咬人后,即使没有 被咬过,也会对蛇产生恐惧。 随着思维的发展,儿童开始能听懂一些有逻辑性的笑话,能理解“滑 稽”的状态。
婴儿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婴儿情绪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 情绪的社会化、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 以及自我调节化。
婴儿情绪的发展趋势
第一,情绪的社会化明显产生,具体表现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 会性动机不断增加以及表情的社会化。
自己笑 年龄
次数 %
对教师笑 次数 %
对小朋友笑 次数 %
总数 次数 %
1岁半 67 55.3 47 38.84 7 5.79 121 100
3岁 117 15.62 334 44.59 298 39.79 749 100
婴儿的表情社会化也日渐明显, 表现为婴儿理解面部表情的能力以及 运用面部表情的能力大幅提升。
婴儿情绪的发展趋势
4-7 个月的婴儿可以区分大人的高兴、悲伤、生气和恐惧的面部表 情。
Hale Waihona Puke 13-18 个月的婴儿可以通过识别身边人的情绪状态,作出不同的反 应,比如当母亲哈哈大笑时,婴儿就会觉得放松、安心和舒适,当母亲 面无表情且不理会他们时,婴儿就会表现出紧张、局促不安的状态。

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

为大家整理了“2019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婴儿社会性的发展”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情绪的发展:其中重要的就是社会性微笑的发展。

其发展过程:从出生之日起就会的微笑是内源性的微笑;从第5周开始,社会性微笑开始出现,能区别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从5周到3.5个月,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是不加区分的,即无差别的社会性微笑;从3.5个月或4个月开始,婴儿对不同的人微笑不同,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2、婴儿的依恋(1)依恋的概念依恋(attachment):是指个体寻求并企图与另一个体在身体和情感上保持亲联系的倾向;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

是个体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依恋的标志①婴儿试图维持与依恋对象的接触②当依恋对象不再时,婴儿会表现出烦恼③婴儿和依恋对象在一起会更加轻松快乐,而与他人时则会更加焦躁不安(3)与母亲的依恋婴儿通常依恋的对象是母亲,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以及依恋的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行为、人格特征和与人交往基本态度的形成。

之所以大多以母亲为依恋对象主要是因为四点:①照顾婴儿时间长②母亲照顾的反应性强③在婴儿身上情感投入多,与婴儿亲④经常出现在如进食、排便等关键时间段(4)依恋的阶段鲍尔比、艾斯沃斯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②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婴儿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③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此阶段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基本形成,与母亲的关系符合依恋的标志,而对陌生人则更加排斥(5)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等“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①安型这类婴儿在与母亲一起时,能安逸的立游戏,并不是总以为在母亲身旁,只偶尔的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当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很容易被安抚;②回避型这类婴儿,母亲在与不在无所谓,自己自游戏,也叫“无依恋婴儿”;③反抗型(矛盾型)这类婴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而当母亲来时,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其中,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型依恋。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级考试笔记

发展心理学: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级考试笔记

婴儿啼哭的原因
1. 饥饿 2. 瞌睡 3. 身体丌佳 4. 心理丌适 5. 感到无聊
分离焦虑发展过程:
• 分离焦虑: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 环境癿情冴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 1. 最初阶段:啼哭,悲伤,找妈,拒绝,抗议。 2. 第二阶段:希望破灭,减少啼哭,情感况漠。 3. 第三阶段:寻求可亲近陌生人,企图适应新环境 。
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 社会性微笑癿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癿开端。 • 婴儿癿微笑是一种从生物学意义向社会意义转化 癿収展过程。 • 三阶段: 1. 自収性微笑阶段:生理反射性微笑,非社会性。 2. 无选择癿社会性微笑:对人丌加区分。 3. 有选择癿社会性微笑:分人
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 在婴儿学会语言乊前,哭泣是表达需要癿唯一斱 式。 1. 自収性癿哭:生理反射性,无社会性。 2. 应答性癿哭:丌适宜癿内外环境刺激引起癿哭, 是向抚养者表达个体某种需要癿信号,具有社会 交往性质。 3. 主动操作性癿哭:从经验中学到癿,具有明显社 会性,如把打针不疼痛和白大褂联系起来癿经验 ,惧怕穿白大褂癿医生。
2. 叐知识经验癿支配
容易注意不已有经验丌相匹配癿新异刺激。
3. 叐言语癿调节和支配
记忆
• 人类个体记忆収生癿时间是胎儿末期。 • 按记忆内容分: 12个月乊前: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12个月乊后:
表象记忆 词语记忆
加工信息整合
习惯化 去习惯化
问题解决
1. 无效尝试 2. 有效尝试 3. 无须尝试 直接成功
依恋类型:
1. 安全型 依恋 2. 回避型依恋 3. 反抗型依恋
衡量母亲教养的标准
1. 反应性 2. 情绪性 3. 社会性刺激

第三节 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

第三节 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

第三节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婴儿期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常常很小就被要求去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而且我们也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无以伦比的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不过,我们在关注孩子智力开发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关注孩子心灵的重要性。

婴儿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一开始就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即学习一些社会行为技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他人建立关系,以适应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

包括三个主要内容:情绪的发展、社会性依恋、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情绪的发展在心理学上,对情绪的认识、评价和协调管理能力被称为“情商”(EQ)。

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认为,EQ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事实证明,情商高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快乐,他们在挫折面前能更快地调整和驾驭自己的心态与情绪,一种健全的人格和自尊也会让他们更快走向成功,并领悟和享受到生活本身的乐趣。

人类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这里介绍三种基本情绪:笑、哭和恐惧。

(一)微笑1、自发性微笑(0-5周):自发微笑又称为反射性微笑。

指的是婴儿不自觉的微笑。

是一种肌肉的收缩。

婴儿一出生就会笑,就像婴儿一出生就会哭一样。

这种笑是自发的,通常在婴儿睡眠时或者感到困倦时出现,持续时间很短,而且一般都是没有声音的笑,这种笑常常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时候发生。

待婴儿稍微长大一些,在他清醒的时候抚摸他的脸颊、腹部,甚至抓着他的手让他拍手,婴儿也会出现笑容,但在这时候,他的笑也是反射性的,并不是对人们的回应,不具有任何交流的意义。

2、无选择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起):具有社会性功能,对人的脸和声音都容易引起婴儿微笑。

一直到3个月左右,婴儿对父母都没有特别的偏爱,他们还不会认生;他们对所有的人都不加区分的微笑,不管是陌生人还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只要他看见的是人脸的正面,那么,不管这张脸的表情如何,生气也好,高兴也罢,他们都一样会报以微笑。

(学前心理)第六章 婴儿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学前心理)第六章 婴儿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似乎是照顾者而非婴儿才是婴儿依附品质的 主要影响者,但是这并不表示婴儿的气质不重 要。不过,要强调的是,只要照顾者能有耐心 并能依婴儿的气质特质调整照顾方法,则难相 处型的婴儿也能与照顾者建立安全的依附 (Mangelsdorf et al.,1990;van den Boom, 1995:van IJzendoom et al.,1992)。相 反的,母亲如果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使她们无 法成为敏锐、有回应的伙伴,则即使是具有好 本质的婴儿,其多中有许多人最后也可能会与 母亲建立不安全的关系(van IJzendoorn et al.,1992)。
二、依恋的发展

父母-婴儿的依恋是相互的。随着照管者和婴 儿之间交流游戏规则日臻的完善,父母和婴儿 产生了强烈的具有相互性的依恋关系。 1、照管者对婴儿的依恋。甚至在婴儿出生 前,父母就开始对其产生情绪化依恋。不仅婴 儿可爱的模样让父母喜欢,而且早期的反射行 为也拉近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2、婴儿对照管者的依恋。 婴儿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之前,要经历相当长的准 备期: 社会反应的无分化期(出生-2、3个月); 社会反应的分化期(2、3个月-6、7个月); 积极主动地寻求亲密阶段(6、7个月-3岁左右); 目标明确的同伴化关系(3岁以后)四个阶段。
依恋建立的前提
社会环境尤其是养育条件的存在是依恋发生的首要 前提,如母亲对婴儿的关注。
依恋形成的标志
科学地确立依恋形成的标志在依恋研究中 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公认的依恋形成的标志是儿童的分离焦虑 (离开照看者时感到不安)和与之同时出现的 怯生现象。(又称陌生人恐惧,是指儿童对不 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
研究表明:

依恋建立的早期,约六七个月时,婴儿极力寻求与熟悉 的看护者尤其是与父母的亲近,而反抗与他们的分离。 而同时,儿童对陌生的看护者则表现出谨慎与恐惧分离 焦虑与怯生都是依恋的表现,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

婴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依恋的概念和发展阶段

婴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依恋的概念和发展阶段
(1)非社交性阶段(出生起到大概 6 周)。 6 周前的婴儿在某种程度上是非社交性的,无论是社会性
刺激还是非社会性刺激都能引起他们的愉快反应,很少有什么 刺激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在这一阶段结束时,婴儿开始对微笑 面孔等社会性刺激显示出偏爱。
依恋的发展阶段
(2)未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到五六个月)。
(3)特定性依恋阶段(6-9个月)。
依恋的发展阶段
(4)多重依恋阶段 (9-18个月)。 在依恋初步建立起来的几周后,大约一半婴儿开始对其 他人产生依恋,包括爸爸、哥哥、姐姐、祖父母或平时看护 他的保姆。 到 18 个月时,只有少数婴儿只依恋一个人,而一些婴 儿可能对 5 个或更多的人产生依恋。
依恋的概念和发Βιβλιοθήκη 阶段在婴儿的情感活动中,依恋是 一种重要的情感。
20世纪60年代末,约翰·鲍尔 比最早提出了依恋的概念。他指出, 依恋是抚养者与孩子之间特殊的情 感上的联结。
依恋的概念
依恋的概念
依恋的概念
鲍尔比强调,亲子依恋是一种 互惠关系, 亲子双方互相依恋。
依恋的发展阶段
沙菲尔和埃莫森发现,婴儿与养育者形成亲密关系要经历 三个阶段: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教育科学系教育学专业发展心理学专业课主讲:朱晓伟Outline♦社交能力的形成根源♦早期的社会联结:依恋♦婴儿的个体差异5.1 社交能力的形成根源♦婴儿的情绪发展♦婴儿的心理生活5.1.1 婴儿的情绪发展♦婴儿的情绪表达✦不同文化的婴儿在基本面部表情上存在惊人的相似,说明人类天生具有表达基本情绪的能力。

✦伊扎德及其同事用录像记录了婴儿在面对诸如握住冰块、玩具被人拿走、看见母亲回来等事件时的反应,然后让不了解婴儿所经历事件的成人从婴儿的面部表情判断他们所体验到的情绪,结果发现成人的判断非常的一致。

5.1.1 婴儿的情绪发展♦情绪出现的顺序✦婴儿刚出生就能表现出好奇、悲伤、厌恶和满足;在2—7 个月之间出现愤怒、悲伤、快乐、惊讶和恐惧等初级(或基本)情绪;✦快到2 岁时,婴儿才开始表现出尴尬、害羞、内疚、嫉妒和骄傲等次级(复杂)情绪,这些情绪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情绪;✦自我意识的情绪伴随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出现而出现,与认知发展有一定关系;父母对儿童自我评价性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有显著影响;5.1.1 婴儿的情绪发展♦情绪的社会化和自我调节✦每种社会文化都有一定的情绪表达规则,婴儿很早就开始了对这种规则的学习;✦为遵循这些规则,个体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节,儿童随年龄的增长,情绪调节的方式和策略都有发展;父母在此过程中的引导非常重要;✦3岁儿童开始表现出掩饰真实感受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这种能力得到提高,但幼儿和学前儿童在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上并不高明;在小学阶段,儿童对特定社会情境中的表达规则有更清晰的认识;5.1.1 婴儿的情绪发展♦婴儿对情绪的识别和理解:社会性参照✦社会性参照是指婴儿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借助于父母的表情来作出推断,并依此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性参照最早出现于8 到9 月的时候,研究者至今仍不清楚社会性参照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

✦能够运用社会性参照的婴儿,当接收到的参照性信息相互矛盾时,会出现明显的不安。

06婴儿期和学步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06婴儿期和学步期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减轻陌生人焦虑的方法 —多邀请小伙伴到家中玩 —多到陌生环境活动 —多在社区与同伴玩耍 —多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4
2014/6/9
恐惧和愤怒的生存意义
6个月后恐惧和愤怒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研究者认为,在婴儿逐渐走向自立的过 程中,这些情绪具有生存价值,较大的 婴儿能利用愤怒发动的能量保护他们自 己,或克服障碍。
18~24个月 自我意识到的羞怯、难堪和自 豪开始出现。表述感情的词汇迅速发展。 婴儿开始理解到,他人的情绪反应与他们 自己的情绪反应可能是不同的。情绪的自 我调控改善了。出现了最初的同情表现。
(1) 高兴
高兴——最初是通过幸福的微笑,后来 是通过放声大笑表现出来,它可以促进 许多方面的发展。当他们获得新的技能, 对身体上和认知上的收获表现出快乐时, 婴儿会微笑和大笑。这种微笑也鼓励养 护者更热心,更喜欢逗孩子,婴儿也因 此笑得更多。高兴的情绪将父母和婴儿 融进一种温和的、支持性的关系,促进 了婴儿技能1、基本情绪的发展 2、理解他人情绪并做出反应 3、自我意识的情感的出现 4、情绪自我调节的萌芽
2014/6/9
1、基本情绪的发展
大约6个月时,脸、声音和姿势形成与 社会性事件明显相关的不同模式,例如, 婴儿常常以一副高兴的面孔、悦人的喔 啊声和轻松的姿势对妈妈游戏性的互动 做出反应,似乎要说,“真好玩!”
4、情绪自我调节的出现
除了情绪反应范围的拓展之外,婴儿 还开始通过各种途径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自我调节是一种策略,它能把情 绪状态调节到恰当的强度,使人能够 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某一天你必须喝一杯咖啡以保持 清醒,就要提醒自己,可能很快就会 有引起焦虑的事件发生,你不要去看 一场恐怖电影。这就是情绪自我调节。

新生儿的情绪和社交发展

新生儿的情绪和社交发展

新生儿的情绪和社交发展在新生儿的成长过程中,情绪和社交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开始,婴儿就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交互,并表达他们的情感需求。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的情绪和社交发展,并介绍如何支持他们在这个关键时期的发展。

第一节:新生儿的情绪发展新生儿在情绪方面经历了许多变化。

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他们通常表现出安静、镇定的状态。

这被称为“新生儿沉默期”,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处于观察和适应新环境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展示出更多的情绪反应。

在约3个月大时,婴儿的情绪逐渐多样化,包括愉快、生气、不安、害怕等。

尽管他们的情绪表达有限,但他们会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和声音来传达他们的感受。

例如,当他们感到愉快时,他们会展现出微笑;当他们不满意时,他们可能会哭闹。

第二节:新生儿的社交发展新生儿的社交发展是与情绪发展紧密相关的。

通过与父母和其他重要的照顾者的互动,婴儿学会了建立情感联系和交流。

亲子互动是新生儿社交发展的基石之一。

在早期阶段,婴儿会通过注视、眼神交流和反应性的微笑与照顾者互动。

这种互动促进了父母和婴儿之间的情感连结,并帮助婴儿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开始意识到他们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他们会尝试模仿父母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并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这种模仿行为是社交发展的标志之一,为婴儿的情感交流和社交技能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支持家庭和照顾者对新生儿情绪和社交发展的支持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促进新生儿在情绪和社交方面的健康发展:1. 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为新生儿提供一个稳定和亲切的环境,这有助于他们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2. 关注婴儿的情绪表达:尝试理解和回应婴儿的情绪,例如回应他们的微笑或安抚他们的哭闹。

3. 建立情感联系:通过与婴儿的眼神交流、抱抱和亲吻,建立有意义的亲子关系。

4. 模仿和回应:模仿婴儿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并倾听并回应他们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儿情绪的发展·笔记
1.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认为,新生儿有五种情绪反应,即(惊奇)、(伤心)、(厌恶)、(初步的微笑)和(兴趣)。

2.孟昭兰指出,新生儿有四种表情,即(兴趣)、(痛苦)、(厌恶)和(微笑)。

(一)快乐
婴儿的笑是快乐的表现,其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阶段1 自发性的笑
①在没有任何外部性刺激的条件下发生,新生儿自发性的笑,这是内源性的笑;
②轻拍或抚摸婴儿时,会露出愉快的笑容,属于诱发性的笑;
③把婴儿双手对拍,给婴儿看东西等引起婴儿发笑,是反射性的笑。

阶段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①婴儿到5~6周时,对人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和微笑,成人的面孔容易引起婴儿自发的社会性微笑。

②一直到3个半月左右,婴儿对人的社会性微笑不分化,即对所有人的微笑一致。

阶段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①从4个月后,婴儿出现有差别的、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对母亲、家庭成员和陌生人的笑是有区则的。

②婴儿表现出“认生”陌生人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营得性的往和,素张不安,甚至会验避陌生人,即“陌生人焦虑”,也会出现时批养者的依态。

③当抚乔者要两开时,婴儿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如哭泣。

(二)恐惧
恐惧是种消极情绪。

对于危险事物的恐惧,是种适应性的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对婴儿的生存是有益的。

恐惧情绪的发展经历以下4个阶段:有
阶段I本能的恐惧
①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

②最初的恐惧是由听觉制激或触觉刺激引发的,如大的声响、突然的身体位置或姿态的变化、疼痛等。

阶段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①大约从3~4个月起,曾引起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激发婴儿的恐惧情绪。

这时恐惧情绪多是视觉刺激引发的。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以9个月大的男孩阿尔伯特为被试,通过条件反射机制形成了对白鼠的恐惧情绪,就充分说明了生活经验在情绪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阶段3:惧怕陌生人
②大约从6个月起,婴儿出现“认生”现象,也称之为“陌生人焦虑”。

一般到I周岁时会消失,也有婴儿会持续到2~ 3岁。

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立刻寻找或抱紧妈妈。

阶段4:预测性恐惧
③2岁左右,婴儿的恐惧较多地表现为由想象或预想引起的恐惧,如怕黑暗、怕狼外婆、怕独自一人等都属于预测性恐惧。

一般来说,这些恐惧在4岁时达到高峰,直到6岁左右,才开始逐渐下降。

(三)哭
哭是婴儿情绪表达的基本方式,新生儿就是以其第一声暗哭宣告他来到了这个世界。

婴儿的哭是痛苦的表现,其发展有一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1生理性的哭
由机体内外不适宜刺激引起,如饥镇、疼痛机体不适等,婴儿就会啼哭,这种哭常常件有号
叫、闭眼、蹬腿等动作,常发生在早期,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阶段2心理性的哭
由恐惧、害怕、突然受到惊吓等心理树激引起,这种啼哭般发生在2- 3个月之后,带有明显的面部表情,井且很容易通过条件发射而泛化。

阶段3 社会性的哭
6个月以如果秀儿长时间得不到成人的隔件,合用哭声水时决成人、同时,处你要。

这是主动的、操作逐渐学会把哭作为手段,运用哭)声吸引成人注意,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性的哭。

(四)婴儿情绪的社会化
婴儿情绪有一个从生理性向社会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婴儿情绪的社会化。

从以上对婴儿的笑、恐惧、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增长,婴儿情绪的发展趋势,一是引起的原因从一开始完全由本能的、生理性的,由机体内外刺激所引起,到逐步增加社会性因素。

如大人的安抚或离开而引发:二是反应类型由应答型、反射性,到逐步出现主动性、操作性,婴儿应答性的情绪反应是先天性的,而操作性情绪反应是在后天经验中学会的,是社会性的。

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和理解
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标为表情。

表情一般分为3 种,即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和姿态表情,其中,面部表情是种十分重要的非语言交往手段。

通过识别他人的表情,个体能了解他人的情绪,井调整自己的行为。

众多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表情的再认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婴儿识别和理解他人表情的能力是逐步发展的,般分为4个阶段:
阶段l:不完整的面部知觉(0~2个月)
刚出生的新生儿看到的事物是非常模糊的,对人的面孔的知觉也是如此,其视线停留在面部的边缘(如发际、下颌),而对面部的中心部位注视不够,对集中展示情绪的眼睛和口唇注视不够。

阶段2:无评价的面部知觉(2~5个月)
随着视觉系统的成熟,婴儿逐渐具备了辨认面孔的能力,他们会对熟悉的人笑得较多,对陌生人笑得少,甚至躲避哭泣。

大约在3个月的时候,婴儿能够分辨成人的不同表情,且能面对面地模仿成人的各种表情,能对成人的面部表情做出回应。

但这时的婴儿对成人的面部表情的回应一律是愉快的情绪反应,不论成人的面部表情是高兴还是忧伤。

可见,婴儿只是对成人的面部特征做出反应,还不能对成人的面部表情的情绪信息进行加工。

阶段3: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个月)
6个月的婴儿能知觉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能通过面部表情更精细识别他人的情绪。

他们能将积极表情(如快乐、惊奇等)和消极表情(悲伤、害怕等)区分开,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

对不同人或不同情境中的表情有一-致性的理解。

阶段4:在因果关系参照中应用表情信号(7~10个月)
这时的婴儿已经学会识别他人的表情并影响自身行为。

如8个月的婴儿面对母亲的微
..**.笑表现出相应的微笑,对母亲的悲伤表情表现出呆视或哭泣,对母亲的漠无表情表现出犹
豫等。

遇到陌生人的时候,婴儿会看妈妈的表情,如果妈妈此时面带微笑、点头并露出赞许的目光,婴儿就会放下心来,自在地玩耍。

婴儿识别高兴表情的能力先于识别愤怒表情的能力,与儿童的积极情绪发展先于消教情绪发展相一致。

三、婴儿的情绪调节
(一)婴儿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自我调节是指利用一定的策略调整自身情绪状态,从而达到个体所追求的目势成人经常用分心策略来缓解消极情绪。

新情绪调节的发展是从依赖他人帮助的外部调节逐渐转化为内部的自我调节的过程,生儿根本不能做到情绪的自我调节,当他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哭闹,直到成心足他的需要或安抚他为止。

当婴儿会爬或行走时,就会主动远离这些不愉快的刺激,节自己的情绪。

婴儿1岁后,随着言语能力的发展,成人开始用语言表达对婴儿的要求要求打针婴儿不哭。

在这种要求下,婴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婴儿也字公用
语表达自己的情绪,引导成人帮助他们调节情绪。

如他们会在害怕时说“我怕,我们,就会用搂抱、抚摸安慰他。

到2岁左右,婴儿开始通过与同伴说话、玩玩具等方式有的
节自己的情绪,当看到电视上令人害怕的场最,他们会用捂住双眼来避免消极情绪的唤起,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

(二)成人对婴儿情绪的调节
乐观豁达的父母是婴儿学会控制愤怒情绪的最好榜样。

当婴儿夺大情绪时,成人沉着、冷静、理性的态度能够帮助婴儿学会抑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成人也可以通过和婴儿一起看儿童图画书或游戏等形式,帮助婴儿学习情绪表达的社会规则。

例如:通过在儿童故事中为人物添加“快乐的脸”与“生气的脸”来了解为什么婴儿会不开心,为什么妈妈爸爸会生气,为什么妈妈爸爸和婴儿会-起开心。

2岁以后的婴儿已能从关注自己的情绪拓展到关心他人的情绪。

例如,婴儿在看见家人不愉快的时候,试图去安慰他。

又如,看见大人不开心,就乖乖地去边自己玩玩具,不再为大人添乱。

这时成人更加需要以相对平等的方式来理解要儿的忧伤与愤怒,例如:婴儿和小伙伴因为争抢玩具生气了,成人可以通过和婴儿谈话,请他说出感受,或着与他一起快乐游戏等帮助他调节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