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第一篇: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七上:1.项为之通“僵”,僵硬2.诲女知之乎通“汝”人称代词,你5.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3.是通“智”聪明6.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疑问,“吗”4.不亦通“悦”, 愉快 7.四僵劲不能动通“肢”5.一切通“无”8.同舍生皆绮秀通“披”,穿6.通“才”7.尊君在通“否”七下:1.日通“攀”,牵引2.对镜通“贴” 3.出门看火伴通“伙”4.治经为博士通“耶”,语气词5.满通“座”6.(止增笑耳)通“只”八上:1.便通“邀”,邀请2.通“屈”,弯曲3.左手倚一通“横”4.舟首尾长约八分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5王毅叔远通“父”,男子美称,用于附字后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7.选贤通“举”8.矜寡孤独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9.荡胸生通“层”10.通“缺” 11.余通“桡”,撑船八下: 1.蝉则千通“啭”,鸟叫声2.窥古谷忘通“返” 3.通“饲”,喂4.才美不外通“现”显露,显现9.百废兴通“具”,全,皆10.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11.玉盘珍通“馐”,美味的食物,通“值”九上: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谪”2.为天下通“倡”,首发 3.固怪之矣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4.固不意通“措” 5.仓鹰击于殿上通“苍”6.欲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7.更著风和雨通”着”, 遭受九下:1.子墨子九之通“拒”2.子墨子之守通“御”,抵挡3.亲戚之通“叛”4.益其所不能通“增” 5.于虑通“横”梗塞,不顺6.法家士通“弼”,辅佐 7.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8.不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9.所识穷乏者我通“德”,恩惠,感激通“欤”,语气助词10.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11.小惠未通“遍”遍及,普遍12.始一焉通“返”,返回13.汝之不通“慧”,聪明 14.河曲智叟以应通“无”,没有15.一朔东通“措”,放置第二篇: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论语>十则》: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通“烫”,意思是用热水焐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jì)通剂《乐羊子妻》:日知其所亡“亡”通“无”《为学》:屏弃而不用“屏”通“摒”《卖油翁》:但手熟尔“尔”通“耳”《西江月》: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桃花源记》: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口技》:满坐寂然“坐”通“座”《伤仲永》: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愚公移山》:河曲知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还,返回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cuò)通“措”,放置《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那”通“哪”,怎么《三峡》:略无阙处“阙”通“缺” 《闲情记趣》: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晏子故事两篇》:傧者更道“道”通“导”,引导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圣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寓言四则》:辑以羽翠“辑”通“缉”,连缀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此何遽不为福乎“遽”通“讵”,岂《公输》: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抗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防守,抵挡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桃花记》: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唐雎不辱使命》:寡人谕矣“谕”(yù)通“喻”,知晓,明白故不错意也“错”通“措”,筹划轻寡人与“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荔枝图序》:华如橘“华”通“花”《山市》: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陈涉世家》: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意思是远调,这里是强迫去守边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固以怪之矣“以”能“已”,已经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能力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僇”通“戳”,遭到贬谪《峡江寺飞泉亭记》:而游者皆暴日中“暴”通“曝”,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孟子〉二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衡于虑“衡”通“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越巫》:持其赀去“赀”通“资”,资财《<世说新语>三则》:尊君在不“不”通“否”《行路难》:玉盘珍馐直万钱“直”通“值”《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墨池记》: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显著《曹刿论战》: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送东阳马生序》: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君子于役》:鸡栖于桀“桀”通“橛”,指为鸡做的木架《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与”(jǔ)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杜甫诗三首》:荡胸生曾云“曾”通“层”第三篇: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编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 《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 《〈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 《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ú)同“无” 《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 《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pān)通“攀” 《伤仲永》2、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通“才” 《伤仲永》3、对镜帖花黄“帖”(tiē)通“贴” 《木兰诗》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 《孙权劝学》5、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通“智” 《两小儿辩日》6、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 《口技》7、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 《狼》八年级(上册)1、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 《桃花源记》2、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 《核舟记》3、诎右臂支船“诎”(qū)通“屈” 《核舟记》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fǔ)通“父” 《核舟记》5、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同“横” 《核舟记》6、选贤与能“与”(jǔ)通“举” 《大道之行也》7、矜、寡、孤、独“矜”(guāng)通“鳏” 《大道之行也》8、荡胸生曾云“曾”(céng)通“层” 《望岳》9、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 《三峡》八年级(下册)1、蝉则千转不穷“转”(zhuàn)通“啭” 《与朱元思书》2、窥谷忘反“反”(fǎn)通“返” 《与朱元思书》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人教版)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的通假字:
1. 现代汉字-通假字:
地-址;达-達;叹-嘆;说-説;业-業;创-創;断-斷;划-劃;练-練;话-話;华-華;谷-穀;贵-貴;监-監;兹-茲;迹-跡;极-極;阔-闊;离-離;历-歷;劝-勸;腾-騰;讨-討;想-想;约-約;灾-災;赞-讚;载-載;说-説;证-證;志-誌;制-製。

2. 动态音-通假字:
分-芬;香-湘;东-冬;送-松;阳-扬;调-掉;夜-液;空-孔;庭-廷;规-圭;等-登;静-境;羽-雨;纪-济;官-管;先-鲜;泪-类;豚-屯;读-渎;路-吕;律-率;托-託。

3. 静态音-通假字:
口-㓖;山- ;尸-㱮;干-乾;户-冱;骨- ;鸟- ;车- ;宝-寳;术-術;东-東;纟-糸;田-畑;音-吟;贝-貝;风-風;鱼-魚;雨-霖;日-曰;军-軍;门-門。

4. 假借音-通假字:
啊-阿;哀-挨;爱-隘;拔-跋;半-伴;辈-背;贲-奔;般-搬;吧-罢;薄-剥;惨-憯;慈-辞;从-丛;错-措;打-达;德-得;钝-顿;发-乏;番-繁;服-伏;甫-扶;赋-缚;干-甘;敢-感;肝-竿;楼-耧;租-俎;怒-奴;怕-帕;脾-匹;奇-祈;旗-祺;趣-屈;让-譲;绕-遶;刃-仁;婶-深;诗-时;书-殊;蜀-暑;莎-沙;腮-嗮;叹-叨;踏-蹋;汰-太;坛-潭;统-桐;吞-暾;卫-魏;喜-戏;细-翕;信-辛;性-姓;眼-验;要-药;亚-讶;砸-杂;责-则;扎-匝。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的通假字。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人教版初中所有通假字汇编.doc

人教版初中所有通假字汇编.doc

人教版初中所有通假字汇编来源:
通假字表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 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6.与 通“举” 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层” 层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29.阙 通“缺” 缺口、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30.转 通“啭” 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32.食 通“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3.见 通“现” 显露、表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5.邪 通“耶” 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36.支 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 给饭吃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0.属 通“嘱” 嘱咐、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1.竦 通“耸” 高 山岛竦峙 《观沧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42.羞 同“馐”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3.直 同“值” 价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4.览 同“揽” 摘取 遇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亡 同“无” 无 最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村居》 46.適 通“谪” 远调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导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51.说 通“悦” 高兴 秦王不说 《唐睢不辱使命》 52.与 通“欤” 吗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 53.错 通“措” 放置 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仓 通“苍” 青色 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以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57.简 通“拣” 挑选 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58.阙 通“缺” 缺点、不足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59.说 通“悦” 高兴 公输盘不说 《公输》 60.距 通“拒”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61.圉 通“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62.诎 通“屈” 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63.畔 通“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 64.曾 通“增” 增长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65.衡 通“横” 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两章》 66.拂 通“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68.辩 通“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69.得 与 通“德” 通“欤” 感激 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70.乡 通“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72.有 通“又” 又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73.孰 通“熟” 仔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聪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总

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1. “说”通“悦”,高兴、愉快的意思,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知”通“智”,智慧、聪明的意思,如“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 “要”通“邀”,邀请的意思,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 “有”通“又”,再、又的意思,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 “支”通“肢”,肢体的意思,如“四支僵劲不能动”。

6. “被”通“披”,穿着的意思,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7. “具”通“俱”,全、都的意思,如“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8. “属”通“嘱”,嘱咐的意思,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9. “已”通“以”,用来的意思,如“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10. “生”通“性”,资质、禀赋的意思,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推荐文档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智” 聪明 不知为不知 《〈论语〉十则》 5.见 通“现” 出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6.乌 同“无”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7.裁 同“才” 仅仅 裁如星点 《山市》 8.不 通“否” 是否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9.扳 通“攀”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0.材 通“才 ”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11.帖 通“贴 粘贴、贴上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2.火 通“伙” 伙伴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13.邪 通“耶” 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4.知 通“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5.为 通“谓” 说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16.涂 通“途” 道 卿今当涂掌事 《孙权劝学》 17.止 通“只” 只 止有剩骨 《狼》 18.坐 通“座”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19.要 通“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20.具 通“俱” 详细 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 21.诎 通“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22.甫 通“父” 男子美称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23.衡 同“横” 与“竖”相对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24.简 通“拣”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5.有 同“又” 又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6.与 通“举” 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27.矜 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8.曾 通“层” 层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29.阙 通“缺” 缺口、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30.转 通“啭” 鸟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31.反 通“返” 返回、回去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32.食 通“饲” 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3.见 通“现” 显露、表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34.材 通“才”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35.邪 通“耶” 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36.支 通“肢” 肢体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37.被 通“披” 穿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 给饭吃 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39.具 通“俱” 全、都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0.属 通“嘱” 嘱咐、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1.竦 通“耸” 高 山岛竦峙 《观沧海》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42.羞 同“馐”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3.直 同“值” 价钱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44.览 同“揽” 摘取 遇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5.亡 同“无” 无 最喜小儿亡赖 《清平乐-村居》 46.適 通“谪” 远调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47.唱 通“倡” 倡导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48.以 通“已”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9.被 通“披” 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50.指 同“旨” 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 《陈涉世家》 51.说 通“悦” 高兴 秦王不说 《唐睢不辱使命》 52.与 通“欤” 吗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 53.错 通“措” 放置 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54.仓 通“苍” 青色 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55.信 通“伸”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以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57.简 通“拣” 挑选 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58.阙 通“缺” 缺点、不足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59.说 通“悦” 高兴 公输盘不说 《公输》 60.距 通“拒”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61.圉 通“御”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62.诎 通“屈” 折服 公输盘诎 《公输》 63.畔 通“叛” 背叛 亲戚畔之 《孟子两章》 64.曾 通“增” 增长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两章》 65.衡 通“横” 梗塞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两章》 66.拂 通“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两章》 67.辟 通“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68.辩 通“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69.得 与 通“德” 通“欤” 感激 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70.乡 通“向”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71.徧 通“遍” 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72.有 通“又” 又 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齐王纳谏》 73.孰 通“熟” 仔细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74.反 通“返” 往返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75.惠 通“慧” 聪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76.亡 通“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77.厝 通“措” 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
(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三)一词多义:
(四)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的类型: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色彩变化、词义消失。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倒装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宾语前置)(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定语后置)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定语后置)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
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被动句、否定句、倒装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
5.满坐寂然通“座”
6.止有剩骨(止增笑耳通“只”
八上:
1.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2.诎右臂支船通“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通“横”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5王毅叔远甫刻通“父”,男子美称,用于附字后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
7.选贤与能通“举”
8.矜寡孤独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9.百废具兴通“具”,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
11.玉盘珍羞直万钱通“馐”,美味的
食物,通“值”
九上:
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谪”
2.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通“已”
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
4.固不错意通“措”
5.仓鹰击于殿上通“苍”
6.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7.更著风和雨通”着”,遭受
九下:
1.子墨子九距之通“拒”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3.亲戚畔之通“叛”
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
5.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6.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7.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8.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感激通“欤”,语气助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七上:
1.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2.诲女知之乎通“汝”人称代词,你
3.是知也通“智”聪明
4.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5.一切乌有通“无”
6.裁如星点通“才”
7.尊君在不通“否”
七下:
1.日扳仲永环谒于异人通“攀”,牵引
2.对镜帖花黄通“贴”

人教版初中所有通假字汇编

人教版初中所有通假字汇编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牵,引


贤于材人远矣
有才能


为博士邪?
语气词


两岸连山,略无
中断
零丁
伶仃
零丁洋里叹零丁。
孤苦无依


舟长约八尺又余。
还有


诎右臂支船
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横放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男子美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为天下倡
首发


固以怪之哉
已经


将军身披坚执锐
穿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汤药只是


绿杨阴里白沙堤
树荫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伴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争渡,争渡
怎样


便邀还家
邀请


满坐寂然
座位


一厝朔东
放置


指通豫南
一直


始一反焉
往返,返回


汝之不惠
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没有


问渠那得清如许?
怎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饲也
喂养


才美不外见
显现


真无马邪?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一览表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一览表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通假字一览表七年级上册0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童趣》)02、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论语〉十则》)03、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

(《〈论语〉十则》)0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论语〉十则》)05、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出现。

(《西江月》)06、一切乌有乌,同“无”,没有。

(《山市》)07、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山市》)08、尊君在不不,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0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

(《伤仲永》)10、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伤仲永》)11、对镜帖花环帖,通“贴”,粘贴。

(《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聪明。

(《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坐,通“座”,在座的人。

(《口技》)15、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狼》)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加上。

(《核舟记》)18、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通“父”,古时候对男子的尊称。

(《核舟记》)20、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与“竖”相对。

(《核舟记》)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核舟记》)22、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大道之行也》)23、矜、寡、孤、独矜,通“鳏”,丧失妻子的男人。

(《大道之行也》)24、荡胸生曾云曾,通“层”。

(《望岳》)25、略无阙处阙,通“缺”。

(《三峡》)八年级下册2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婉转发声。

(《与朱元思书》)27、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与朱元思书》)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马说》)2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表现。

(《马说》)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通假字整理七年级语文通假字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童趣》“强”通“僵”,僵硬2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说”通“悦”,高兴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知”通“智”,聪明的4诲汝知之乎! 《论语》“女”通“汝”你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山市》“乌”通“无”,没有6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7两则:客问元方:“尊君在不?”《世说新语》“不”通“否”,表疑问8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伤仲永》:“扳”通“攀”。

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通“贴”10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火”通“伙”1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12《口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座位13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八年级语文通假字1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2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3 詘右臂支船《核舟记》詘通屈,弯曲。

4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5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与通举选拔6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矝”通“鳏”,老而无妻的人7荡胸生曾云。

《望岳》曾通层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中断9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观潮》“文”通“纹”,画上纹彩10余挐一小舟《湖心亭看雪》挐通桡撑船1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反”通“返12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13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显露14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养15 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呢、吗16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才能17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18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穿着)19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人教版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人教版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人教版
哎呀呀,同学们,你们说文言文是不是有时候让人感觉像个神秘的迷宫呀?特别是那些通假字,简直就是迷宫里的弯弯绕绕!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瞧瞧人教版初中语文里的那些通假字,把这个谜团给解开!
比如说“尊君在不”中的“不”,它呀,其实通“否”。

这就好像我们捉迷藏的时候,“不”藏起来变成了“否”,得我们仔细去找才能发现呢!还有“不亦说乎”里的“说”,它通“悦”,快乐高兴的意思。

这不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朋友换了件衣服,就想让我们认不出来嘛!
再说说“孰为汝多知乎”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这是不是像变魔术一样,“知”一下子就变成了“智”,神奇得很!“便要还家”里的“要”通“邀”,邀请的意思。

就好像有人原本说“要”做一件事,结果变成了热情地“邀”请大家一起做。

还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中的“有”通“又”,这是不是像一个小伙伴改了个名字来和我们开玩笑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的“辩”通“辨”,分辨的意思。

这就好像在一堆相似的东西里,我们得努力分辨出真正想要的那个。

“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通“增”,增加的意思。

这不就跟我们的知识一样,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嘛!“乡为身死而不受”中的“乡”通“向”,从前的意思。

仿佛是时间倒流,回到了从前。

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些通假字是不是特别有趣?就像一个个隐藏的小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要是我们不把它们找出来弄明白,那读文言文的时候不就像在黑暗里走路,容易摔跤嘛!所以呀,我们可得把这些通假字都牢记在心,这样读文言文就能顺顺溜溜的啦!
我的观点就是,掌握这些通假字对于我们学好初中文言文那可是至关重要的,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就像拥有了一把打开古代文化大门的神奇钥匙!。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以下是一些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1. 案:同“按”,察看,审查。

2. 罢:同“疲”,疲劳,疲乏。

3. 颁:同“斑”,花白。

4. 板:同“版”,木板,竹板。

5. 便:同“扁”,轻车。

6. 裁:同“才”,刚刚。

7. 曾:同“增”,增加。

8. 唱:同“倡”,倡导,发起。

9. 冥:同“溟”,海。

10. 帖:同“贴”,粘贴。

11. 火:同“伙”,伙伴,同伴。

12. 父:同“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3. 干:同“甘”,甘心,愿意。

14. 函胡:同“含糊”,模糊不清的样子。

15. 华:同“花”,花朵。

16. 画:同“划”,划船。

17. 惠:同“慧”,聪明。

18. 要:同“邀”,邀请。

19. 与:同“屿”,小岛。

20. 亡:同“无”,没有。

21. 唯:同“惟”,只有。

22. 孰:同“熟”,熟悉。

23. 属:同“嘱”,嘱咐。

24. 造:同“燥”,干燥。

25. 知:同“智”,智慧,聪明。

26. 诎:同“屈”,弯曲。

27. 取:同“娶”,娶妻。

28. 舍:同“舍”,放下,丢下。

29. 少:同“稍”,稍微。

30. 田:同“畋”,打猎。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在研究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字形,即通假字。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具有特殊的用法和意义,掌握通假字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文言文通假字全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二、通假字列表以下是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列表:1. 曰(言)2. 知(智)3. 説(说)4. 行(去)5. 吾(我)6. 來(来)7. 門(门)8. 內(内)9. 於(于)10. 產(产)11. 止(足)12. 心(思)13. 身(兮)14. 居(履)15. 星(倖)16. 至(志)17. 將(将)18. 正(政)19. 餘(馀)20. 實(実)三、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通假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主要有两种情况:1. 地理名词:通假字可以用于表示特定地理名称,例如“天子”中的“子”实际上是指称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号。

2. 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通假字可以在句子中起到表示动作、状态或程度等意义的作用。

例如,“曾”可用于表示过去的动作,“恒”可用于表示一直、常常的状态。

四、通假字的运用技巧在研究文言文时,掌握通假字的运用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一些通假字的运用技巧:1. 注意上下文: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常常与上下文相关,因此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仔细分析上下文的意思,才能正确理解通假字的含义。

2.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学生可以逐渐熟悉和掌握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注意区分音形义:通假字有时会在音、形、义上与实际字形有所不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避免混淆。

五、总结本文档为初中学生提供了一份完整的文言文通假字全集,包括通假字列表、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以及通假字的运用技巧。

希望学生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通假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全集的内容,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与朱元思书》
鸢飞戾天者

至、到达
罪过,乖张
《与朱元思书》
经纶世务者
经纶
筹划、治理
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与朱元思书》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诚实
《富贵不能淫》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表判断的动词
《富贵不能淫》
子未学礼乎


儿子
《富贵不能淫》
丈夫之冠也
丈夫
男子
女子的配偶
《富贵不能淫》
父命之
月色入户

多指门
住户,人家
《记承天寺夜游》
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纪念,思念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转折连词,但是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
清闲的人
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记承天寺夜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
或许,允许
《与朱元思书》
猛浪若奔

指飞奔的马
奔跑,飞奔
三人行

表示多个
表示确数
《〈论语〉十二章》
有朋自远方来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

粗糙
疏通、疏散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

指冷水
无色无味的液体
《〈论语〉十二章》
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原来的、从前的
《〈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

按时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6、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7、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àn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


xiānɡ
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biàn
普遍,遍及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fǎn
返回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huì
聪明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cuò
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
仅仅,只有,刚刚
裁如星点
《山市》


fǒu
表疑问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pān
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cái
才能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tiē
贴,粘贴
对镜帖花环
《木兰诗》



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zhì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常见通假字汇总
通假字
本字
读音
字义
例句
出处


jiānɡ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yuè
表示愉快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zhì
聪明,智慧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


xiàn
出现,显露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



没有
一切乌有
《山市》


cái



抵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理屈
公输盘诎
《公输》


pàn
背叛
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zēnɡ
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hénɡ
梗塞,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xiàn
显现
才美不外见
《马说》


cái
才能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zhī
四肢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穿戴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俱jùΒιβλιοθήκη 全,都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zhǔ
嘱托,托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xiū
美味的食物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zhí
价值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zhé
远调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chànɡ
带头,倡导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已经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可译为“穿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cuò
放置
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选拔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ɡuān
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cénɡ
重叠
荡胸生曾云
《望岳》


quē
空缺 这里指中断
略无阙处
《三峡》


zhuǎn
鸟婉转地叫,此处指蝉鸣声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fǎn
返回
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饲养;喂养
zuò
座位
满坐寂然
《口技》


zhǐ
只有
止有剩骨
《狼》


yāo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同)又
yòu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用于表字后
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核舟记》


hénɡ
横着的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jiǎn
挑拣


cānɡ
青灰色
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shēn
伸张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以来,表示特定时间的界线
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jiǎn
挑选、选择的意思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qūē
缺点
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yuè
高兴,愉快
公输盘不说
《公输》



抵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