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80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考核 自考考试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提纲.doc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提纲毕业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能反映其综合学习成果的学术,撰写是教学计划规定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合格方能取得毕业资格和获得相应的学位。
二、毕业选题1.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2.应围绕本学科和专业,尤其要注重从医疗保险、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中选题,突出现实性和实用价值。
3.选题应能使学生达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较全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原则上每生一题。
选题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
5.鼓励学生在思想、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创新。
要注重引入现代设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力求使用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
三、毕业工作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要充分认识毕业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按时完成毕业。
2.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时、独立地完成课题,严禁抄袭或请人代替完成。
3.学生应主动并定期向指导教师报告工作进展,并接受指导和检查。
4.毕业基本结构要规范。
5.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精神饱满地参加毕业答辩。
四、毕业工作内容1.毕业约1.2万字2.调研报告(或读书报告) 约3千字3.外文资料翻译约1.2万个英文字符五、毕业的组织过程毕业工作一般分为一下几个阶段:(一)下达毕业任务书阶段毕业的选题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任务书,在任务书中应包括以下主要项目:1.毕业的具体要求:(1)确定调研单位和调研内容;(2)确定应查阅的参考书及文献;(3)确定应深入研究的2~3个专题的内容。
2.毕业的进度计划3.其他注意事项(二)准备工作阶段学生根据毕业任务书的要求与计划安排,首先要了解、熟悉选定的课题的内容和范围,应积累的原始资料及数据,要求解决的问题。
然后围绕选题查阅收集有关资料、文献或深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测试采集有关数据。
(三)检查与指导阶段为确保毕业工作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分期分批地组织2~3次报告会:调查报告会、读书心得报告会和专题研究报告会等。
809管理学考试大纲
809《管理学》考试大纲一、参考书目:1、《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版本;2、《管理学原理》,杨文士,张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3、《管理学》,周建临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二、大纲内容: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概述第二节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第三节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第四节社会责任概述第五节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第三章信息获取第一节信息概述第二节信息系统第三节其他信息技术第四章决策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第二节决策的类型第三节决策的理论第四节决策的过程第五节决策的方法第二篇计划第五章计划与计划工作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第二节计划的类型第三节计划编制过程第六章战略性计划第一节远景和使命概述第二节战略环境分析第三节战略选择第七章计划的组织实施第一节目标管理第二节滚动计划法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第三篇组织第八章组织设计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设计第二节组织的部门化第三节组织的层级化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计划第二节员工的招聘第三节人员的培训第四节绩效评估第五节职业计划与发展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第四篇领导第十一章领导概论第一节领导的内涵第二节领导者的类型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第十二章激励第一节激励的原理第二节激励的内容理论第三节激励的过程理论第四节激励的强化理论第五节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第十三章沟通第一节沟通的原理第二节管理组织沟通第三节组织冲突与谈判第五篇控制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第一节控制活动第二节控制过程第三节有效控制第十五章控制方法第一节预算控制第二节生产控制第三节其他控制方法第六篇创新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第一节创新及其作用第二节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第三节创新的过程和组织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第一节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第二节技术创新的源泉第三节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第一节企业制度创新第二节企业层级结构创新第三节企业文化创新三、大纲要求:1.重点掌握的知识点:第一章:第一、二、三节;第二章:第一、二、三、四、五节;第三章:第一节;第四章:第一、二、三、四、五节;第五章:第一、二、三节;第六章:第一、二、三节;第七章:第一、二、三节;第八章:第一、二、三节;第九章:第一节;第十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一章:第一、二、三节;第十二章第一、二、三、四、五节;第十三章:第一、二、三节;第十四章:第一、二、三节;第十五章:第一、二节;第十六章:第一、二、三节;第十八章第一、二、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23140003课程中文名称:毕业设计课程英文名称:Undergraduate Design时间安排(学期/学年):8/4学时学分:学时:学分:4二、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运用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本领,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是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班学生的最后一个学习环节。
三、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须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独立制定调查研究方案、如何查阅文献和调查数据(资料)以进行统计、分析、归纳与推理,学会论文写作,学会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四、毕业设计的内容:选题完成后,指导教师填写指导计划书并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在熟读参考文献、领会任务书的要求之基础上,独立填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对研究方案进行详细具体地确定。
五、指导教师1、安排从事本专业教学的具有中级以上职务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检查进度、解答疑难和布置工作。
3、毕业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应将所指导学生给出评语。
4.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以不超过8人。
六、毕业设计进程安排与指导毕业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选题和收集资料、设计、撰写论文。
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选题,并在进行一定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认真组织,有步骤、有顺序的独立进行设计或论文的撰写,并随时与指导教师联系,解决设计中发现的问题,纠正设计中的错误,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基础上,按时完成要求的设计工作。
1、选题学生自选题目,必须将设计题目和论文提纲报指导教师,在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进行。
2、毕业设计(论文)要求①题目不可过长,可以列副标题。
885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
885行政管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科目,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入更高阶段研究生学习所应有的专业基础素养和研究潜质。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竞争性选拔考试。
考试范围是“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分析和解决实际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行政管理学是研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规律的科学,包括管理的主体、对象、方式,以及管理依据等问题,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课和核心课程。
本考试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方法,适当追综学科前沿,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形式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基本识记测试与应用技能测试相结合;闭卷考试。
五、考试内容(或知识点)第一章行政和行政管理学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一、什么是行政二、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三、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重建和发展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学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深厚基础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原则第二章西方行政学说概要第一节创立时期的行政学说一、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二、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三、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四、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第二节形成时期的行政学说一、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二、西蒙的行政学说三、沃尔多的折中行政观第三节当代发展时期的行政学说一、弗雷德里克森的“新公共行政学”二、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三、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四、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第三章行政环境第一节行政环境及其对于行政管理的必要性一、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二、行政环境的理论依据三、现代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联系的加强第二节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相互作用一、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平衡二、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内容三、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第三节我国现阶段行政环境的主要特点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两大主题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第四章行政职能第一节行政职能概述一、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二、行政职能体系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第二节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四、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第五章行政组织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一、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二、行政组织的类型三、行政组织结构第二节行政组织理论一、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二、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第三节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一、编制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二、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第六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与人事管理一、人事管理中的人和事二、公共人力资源开发和人事管理三、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使用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演变和基本理论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三、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四、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机制第三节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一、国家公务员的内涵、义务与权利二、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三、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机构与监督第七章行政领导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的含义、特点及其与管理的关系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三、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及其地位、作用第二节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四、行政领导权威第三节行政领导制度一、民主集中制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第四节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与艺术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三、行政领导方式四、行政领导艺术第五节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及其结构优化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二、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结构三、行政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及其优化第八章行政立法第一节行政立法概述一、行政立法的概念二、行政立法的必要性三、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二节行政立法体制一、行政立法体制概述二、行政立法权限的划分第三节行政立法的程序及效力一、行政立法的程序二、行政立法的效力第九章行政文化第一节行政文化概述一、行政文化的含义与特点二、行政文化的构成与作用第二节行政心理一、行政心理及其制约因素二、行政心理对行政管理的作用第三节行政道德一、行政道德概述二、我国社会主义行政道德规范第四节行政精神一、行政精神概述二、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精神第十章财务行政第一节财务行政概述一、财务行政的概念、职能和作用二、财务行政体制第二节政府预决算管理一、政府预算概述二、政府预算组织形式三、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复式预算四、政府决算第三节预算会计一、预算会计的概念和作用二、预算会计的分级三、我国预算会计体制的演变和发展第四节政府审计一、政府审计的概念和作用二、政府审计的一般原则和内容三、政府审计的权限和基本方法第十一章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计划第一节行政决策一、行政决策概述二、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三、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第二节行政目标一、行政目标及其作用二、行政目标管理第三节行政计划一、行政计划及其作用二、行政计划的制定第十二章行政执行第一节行政执行概述一、行政执行的概念二、行政执行的任务和原则三、行政执行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行政执行的前提与手段及其方式一、行政执行的前提二、行政执行的手段及其方式第三节行政执行的权力保障及对权力的控制一、行政执行的权力性质二、行政执行的权力保障三、对行政执行权力的控制第十三章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第一节行政信息一、行政信息的内涵及意义二、行政信息管理第二节行政咨询一、行政咨询概述二、行政咨询机构及其与决策层的沟通三、行政咨询与行政信息的关系第三节电子政务一、社会信息化及其发展二、社会信息化对行政信息管理及咨询的影响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影响第十四章行政公共关系与行政协调第一节行政公共关系一、行政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二、行政公共关系在中国三、行政公共关系的任务四、行政公共关系实务举要第二节行政协调一、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二、行政协调与行政管理过程三、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和基本原则四、行政协调技术举要第十五章行政监督第一节行政监督概述一、行政监督的概念二、行政监督的意义和作用三、我国行政监督的历史概况第二节我国现行行政监督制度一、行政监督的内容及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行政内部的监督三、行政外部的监督第三节我国行政救济监督制度一、行政复议救济监督二、行政诉讼救济监督三、行政赔偿救济监督第十六章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第一节办公室工作的性质与任务一、办公室工作的性质二、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务第二节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一、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二、办公自动化第三节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内容一、后勤管理的意义二、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第四节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一、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第十七章行政效率第一节行政效率概述一、行政效率的含义与特点二、行政效率的要素三、行政效率研究的出发点及其意义第二节行政效率的测定一、行政效率测定的基础二、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三、行政效率测定的标准四、行政效率测定第三节行政效率的提高一、影响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二、我国行政效率的现状分析三、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四、全面认识应用信息技术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第十八章行政改革第一节行政改革概述一、行政改革的基本含义二、行政改革的必然性第二节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一、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二、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特点第三节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一、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进程二、中国行政改革的经验及难点六、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4、案例分析七、参考书目:本科通用教材1,《行政管理学》,主编:夏书章,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西方行政学说史》,主编:丁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公共事业管理》提纲
《公共事业管理》提纲一、目的及要求: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减轻财政压力,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推进社会的整体进步,使人们更容易分享文明进步的成果。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员应该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特征、内容、职能及手段,更好地理解我国各项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目标、作用以及提高我国各项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参考书目:1.《公共事业管理》魏志春著2.《公共事业管制要论》周林军著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崔运武编著4.《公共事业管理学》娄成武郑文范著二、教学时间及考核方式:共安排76 学时,其中面授24 学时,答疑辅导4 学时,课外自学48 学时;结业考核采取开卷考试形式。
三、授课内容:第一讲公共事业管理概述一、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管理(一)公共事业的含义及特征1、公共事业的含义:“公共事业”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事业。
2、公共事业的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超前性。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及特征1、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2、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组织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来说,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从狭义来说,是指行使行政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即行政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选题(仅供参考)公共事业专业自学考试毕业论文选题1、我国地方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对策2、浅谈“政府上网”3、论选人用人方式的创新4、关于建立行政机关激励竞争机制的对策研究5、公共权力腐败的成因及应采取的措施6、简论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方向及其保障7、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乡机构改革难点及对策探析8、西部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9、城市社会中介组织的研究10、政府行为失范及其约束机制建立11、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信用的关系分析12、公共政策执行研究13、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市场化改进14、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15、论城市社区公共产品供给16、政府财政教育投入比较分析17、第三部门发展与政府改革18、试析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人本原则19、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20、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21、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22、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2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24、村民“自治”问题研究25、浅析企业团体意识的培育26、行政领导的方法与艺术27、电子政府的内涵及对行政发展的影响28、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29、地方政府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研究30、公共财政体制研究31、信息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的利用研究3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薪酬研究33、第三部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34、公共伦理对于构建廉洁政府的意义35、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与新农村的建设36、试论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37、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分析38、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39、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体系构建40、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41、浅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42、政治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43、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研究44、税费改革对乡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的影响研究45、权力腐败现象研究46、我国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47、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48、居民小区中的物业管理问题探析49、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型社区管理50、浅谈集体上访的原因及对策51、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51、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52、干部交流难的原因及对策53、浅谈入世背景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54、当前人力资源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分析55、浅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56、试论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的影响57、浅析企业服务品牌的创建问题58、浅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流失问题59、浅析我国政府的信用建设60、社会保障与构建和谐社会61、浅析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62、浅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与对策63、浅谈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64、公共行政人才资源开发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65、浅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及对策6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67、企业危机公共关系管理研究68、浅析团队沟通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69、浅析我国法治进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70、浅谈“公推公选”的目标定位71、论官员问责制72、浅谈行政决策73、乡镇合并后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4、经营城市及政府在其中的职能定位75、浅谈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76、浅析我国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角色定位77、浅谈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78、农村养老主体问题探悉79、浅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80、论我国社会救助的不和谐——低保户的骗保行为81、论当代企业推行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82、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存在的误区及对策83、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民增收84、浅析政府在GDP与国民收入增长关系中的作用85、对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及管理现状的反思86、浅析我国政府网站建设87、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初探88、浅析企业危机管理89、浅谈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90、浅论农村税费改革91、农村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困境与对策92、浅谈领导者的能力素质93、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中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的探讨94、论在科学发展观下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95、试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96、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97、试论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98、公共政策执行失败的表现和成因及治理之道99、社会保障政策中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100、地方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研究101、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研究102、第三部门(NGO)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103、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104、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种分析105、公共服务市场化与政府责任106、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07、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前景与现实路径108、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109、试论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110、城市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问题111、信息不对称、信任风险与公共政策执行缺位1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1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考试题.doc
行政A、原B、规C、过D、组A、主观能动性B、社会历史性C、组织原则D、客观规律4、5、6、A、中央集权B、地方分权美国总统运用的决断方式是(A、集体决断方式B、委员会决断方式准确了解“经济法”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A、明确经济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什么C、明确经济法的制定与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是)C、C、B、D、财政集权D、事权分行政首长负责制D、个人决断方式)明确经济法的体系与渊源明确经济法的主体A有限责任公司B、合伙企业C、无限责任公司D、两合公司A、要保持法的稳定性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要制定统一的法律D、要使法律固定不变西安国际商务学院高等函授教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考试题(专、本科学员必答)姓名:学号:分数:电脑入档:一、填空题:1、行政学是研究()对()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2、1887年,美国学者()发表了()主张,()建立一门独立学科3、行政体制是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4、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可以采取——设立或者——设立的方式。
5、如果生产专用性高,企业既难以(),也难以()06、量本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二、单项选择题:1、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可以概括为领导活动的主体,结构以及()2、领导科学的明显特点是综合性,应用性和03、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重要类容之一,其主流是()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8、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A、组织结B、领导方式C、礼仪和庆典D、企业行三、简答题:1、简述行政领导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2、行政内部监督体系及其作用。
3、制定行政执行计划应遵循哪些原则?4、简述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5、简述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论述题:从西方国家行政改革情况,论述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一般趋势,并分析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2012年福建自考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考试大纲62250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公共事业管理》是电子政务专业考生专业基础课之一。
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现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评价和监督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正确方向。
考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了解上述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从而引导考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主体,领导沟通、激励、控制,公共责任,监督机制,法律制度,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等基本知识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发展与创新、管理方法与技术、社区建设重要理论;2、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所服务的对象,并能比较清楚的区别各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主体与服务对象的具体关系;掌握公共事业管理领域所涉及的概念、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并能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研究、分析。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之前最好先修《行政管理学》,这样应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程中的有关的知识。
另一方面学好本课程也将对加深过去已学课程的理解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考生明确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企业事务、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从而掌握学科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公共事业管理学,要求达到识记层次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要求达到识记层次2、公共事业组织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要求达到领会层次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与效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部分学习是要求具体掌握公共事业管理领导权力、领导素质、行为、体制;沟通的含义、作用与方法;激励的性质、原则方式;控制的功能类型方法;和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评估措施等,重点是各种行为的性质与方法。
202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885 公共管理综合 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管理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及要求《公共管理综合》是我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自命题科目。
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宏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本课程考试要求考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宏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等知识,具备较强的经济学、管理学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方法分析和理解现实中的公共管理问题。
二、试卷结构及分值分布1.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8题,合计40分;2.简答题(含计算题):每题10分,共6题,合计60分;3.综合题:每题25分,共2题,共50分。
三、考试内容分布比例1.基本概念:27%2.理论和方法:40%3.知识综合与应用:33%四、考试方式与时间1.考试方式:笔试、闭卷2.考试时间:3小时《公共管理综合》考试内容和要求宏观经济学部分: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考试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名义GDP和实际GDP;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考试要求掌握: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2、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3、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4、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名义GDP与实际GDP;6、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指标与方法。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考试内容: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考试要求掌握:1、均衡产出的含义及相关假设;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4、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5、潜在国民收入与GDP缺口的含义;6、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考试内容:投资的决定;IS曲线;利率的决定;LM曲线;IS-LM分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公共管理类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
公共管理类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一、引言公共管理类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公共管理类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对公共管理类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基本概念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等参与者在治理社会过程中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称。
公共管理类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包括公共管理基础、公共政策、公共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公共管理领域的相关理论、模型和实践经验,为将来从事公共管理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概述1. 公共管理基础公共管理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相关案例。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2.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课程重点讲解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类政策的实际案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中所制定的各类政策,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公共组织管理公共组织管理课程主要介绍公共组织的结构、运作机制以及领导管理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类型公共组织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4. 公共服务管理公共服务管理课程主要讲解公共服务的内涵、分类、提供方式以及效率评价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公共服务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四、个人观点公共管理类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是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公共管理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
我个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福建自考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这篇关于《福建⾃考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考试⼤纲》,是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 (⼀)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是电⼦政务专业考⽣专业基础课之⼀。
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现象,定义及范围的明确来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域,主要阐述对公共事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合理选择,通过公共事业组织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等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标的实现,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评价和监督活动来保证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正确⽅向。
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了解上述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从⽽引导考⽣创造性思维,培养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深刻认识和浓厚兴趣,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公共事业管理主体,领导沟通、激励、控制,公共责任,监督机制,法律制度,伦理和公共事业品德等基本知识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发展与创新、管理⽅法与技术、社区建设重要理论; 2、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所服务的对象,并能⽐较清楚的区别各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主体与服务对象的具体关系;掌握公共事业管理领域所涉及的概念、管理⽅法、管理技术等,并能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进⾏探讨、研究、分析。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之前先修《⾏政管理学》,这样应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程中的有关的知识。
另⼀⽅⾯学好本课程也将对加深过去已学课程的理解起到重要的作⽤。
⼆、课程内容与考核⽬标 第⼀章绪论 (⼀)学习⽬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考⽣明确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企业事务、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从⽽掌握学科特点。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2、公共事业管理学,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第⼆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学习⽬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学大纲 《公共事业管理学》ppt课件
课程形式 课程内容讲授 案例演示与讨论 调研实践
预期成果 了解公共事业管理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了解现实情况,并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绪论 事业与公共事业 公共事业组织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现代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公共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 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 国外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概述 事业单位法律制度 社会团体的法律制度 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律制度 基金会的法律制度 公共事业伦理和公共事业道德 公共事业伦理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 公共事业道德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 目标管理 人力资源测评技术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公共事业绩效评估 社区管理 社区概述 社区管理的意义、内容和特征 社区管理体制与社区管理组织 社区管理模式 社区服务 社区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沟通、激励、控制与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领导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 公共事业管理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和监督机制 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
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和创新 中国公共事业改革历程 现代事业制度设计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模式选择 实现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 部门公共事业管理 科技管理 教育管理 文化管理 体育事业管理 卫生管理 社团管理
40公共事业管理(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本大纲也适用于公共事业管理(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课程)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了解公共管理学这一学科研究主要对象、内容以及公共管理与相关学科之间关系、公共产品理论。
第一节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了解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概念。
《牛津英语词典》对行政的解释是:一种行政的活动,这种活动又被理解为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管理一词则被定义为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
2、理解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公共行政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管理;公共管理关注的不是过程与程序,而关注取得的结果以及对结果获得负个人责任。
3、理解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效率意识不强;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强调责任;公共部门比私人部门人事管理复杂得多;公共管理包括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在政治环境中运行。
4、了解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对公共物品的定义。
理解公共物品的分类方法,公共物品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也可以分为有形貌的公共物品与无形的公共物品。
第二节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发展1、了解公共管理学发展的三大范式转变。
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其学术框架建立始于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与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原理》。
到现在,公共管理发展经历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
2、理解公共行政学范式建立及其批评。
公共管理学始于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提出行政——政治二分理论,以行政效率作为最高目标。
古利克、厄威克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集》将行政学基本原则概括为“POSDCO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七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考核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考核课程代码:09880
毕业论文(设计)是考核应考者的科研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考试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应考者所学知识及能力的综合测试,应考者取得本科毕业文凭必须通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毕业考核,未参加专业毕业考核和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取得本科毕业文凭。
二、选题依据和范围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自学考试毕业考核,应考者应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范围内进行选题。
1、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现实意义。
论文选题必须注意其理论价值,反映公共事业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注重公共管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并能结合实际问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建议,体现选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2、问题导向。
论文一般以问题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新出现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对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或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结合工作经历选题。
应考者可以结合自己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教育、卫生、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的工作经历选题,也可以从其它视角探讨公共事业管理和发展选题。
4、选题和写作大纲的确认。
应考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和写作大纲的修改、确定工作,未经导师同意或确认而形成的论文,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三、考核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要求
(一)考核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毕业考核的目标是在学习期间内全面了解、检查应考者综合运用所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提升分析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检查应考者掌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检验应考者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综合运用能力,突出分析和解决当前公共事业管理实
际问题的能力和所达到的水平。
3、启发和提高应考者在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4、训练和提升应考者抽象、概括、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核方法和内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专升本)毕业考核采取撰写论文并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
1、毕业论文撰写
毕业论文撰写要求应考者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实际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建议。
包括选题、拟定写作大纲、撰写论文、修改论文以及论文定稿等,原则上时间不少于三个月,由主考学校选派指导教师,全程负责论文指导并参与论文答辩。
(1)论文选题:应考者在规定期限内,向指导教师提出选题意向,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能确定论文题目,选题一旦确认,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擅自更改论文选题。
(2)拟定写作大纲:选题确认后,即开始查阅文献资料并拟定写作大纲,写作大纲不得抄袭任何现成论文框架结构,写作大纲要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指导教师审阅,并听取修改意见。
(3)论文撰写:写作大纲确经指导教师同意后,进入论文撰写过程,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4)论文修改:听取指导教师修改意见后,对论文进行修改,直至指导教师认为可以进入下一环节。
(5)论文定稿:论文经指导教师确认合格后方可定稿。
合格论文的标准是:选题可行、观点明确、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逻辑合理,研究方法科学,资料比较翔实,论述比较充分,语言文字规范、流畅,字数不少于5000,附有参考文献。
(6)全程指导与沟通:应考者应该保持与指导教师的联系,保证毕业论文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
凡未与指导教师联系或未经指导教师指导的论文,指导教师可拒绝指导或直接判定论文为不合格。
(7)不允许舞弊:毕业论文不允许有剽窃抄袭或请人代笔等舞弊行为,一旦发现舞弊行为立即取消考核资格。
2、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撰写完成后,主考学校负责组织答辩小组进行现场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小组由三至五名教师组成,组长由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学术职称的教师担任。
答辩时采取面试的方式,应考者必须亲临答辩现场,并向答辩小组教师简要报告论文的选题理由、写作过程、创新之处以及论文主要观点等内容,然后现场回答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要求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针对性。
(三)考核时间安排与流程
1、报名:每年两次
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毕业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二次,上下半年各一次,具体报名时间见应考者服务平台,或在湖北省考试院官网上查询。
2、论文指导与写作:报名后开始至答辩前,约三个月
应考者在应考者服务平台上完成报名程序(平台上也显示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上缴费手续后,按专业所对应的学院规定的时间节点来学院确认并提交考生个人信息表并领取考核大纲、应考须知、评审意见表等材料;同时学院将为应考者分配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由具有讲师以上学术职称的教师担任,其任务是指导应考者确定论文题目、构思论文大纲、撰写论文初稿并修正、完成论文定稿。
从报名开始到参加答辩止,整个论文写作周期约为三个月左右,具体见学院公布的时间流程。
特别要求:应考者报名并被分配指导教师后,必须第一时间认真学习报名时所发的应考者须知和考核大纲,观看学院录制的考核写作指导视频(网址:/4cLFBI),并按学院公布的时间流程和联系方式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
应考者每次与老师联系时,都必须注明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和联系方式;没有注明的,指导老师有权不给予指导意见。
3、论文答辩:每年两次
论文撰写完成后由主考学校组织论文答辩小组进行论文答辩。
下半年报名的应考者答辩时间一般为下一年的3月,夏季报名的考生答辩时间一般为同一年9月,具体见每次报名时提供的应考者须知。
答辩时,应考者需要携带以下材料:(1)应考者本人的身份证和准考证;(2)按规范排版、激光打印的纸质论文5份(其中2份需要胶装,3份订书针简装);(3)事先填写好封面信息和论文摘要的评审意见表。
其中身份证和准考证用以核验身份,论文和评审意见表提交指导教师。
4、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完成并定稿后,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提出评分的初步意见。
在完成答辩的基础上,由毕业论文答辩小组确定毕业论文的成绩,报答辩委员会评定。
按百分制,60分以上(含60分)者为合格论文,再按分数高低划分为不同等级。
四、参考文献与资料
毕业论文的撰写必须在阅读一定专业文献、深入调研和收集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论文写作时可以参阅的文献包括但不限于:相关的专业书籍、来源于实体刊物或电子数据库的相关专业学术论文、公开发布的政府文件和数据信息、内部刊物和报告、新闻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