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下册编制了“我能为你做什么”、“我的家乡在变化”、“我与外界的联系”三个单元,共11课。

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

一般每课建议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的特色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

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生活。

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造、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人”,蕴藏着人的智慧与劳作、人的需要与情感等。

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

在《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中,选择了正在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者的形象,以及詹天佑的事迹。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生死不离》教学设计2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生死不离》教学设计2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生死不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生死不离》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的教材内容。

本课主题是“生命至上”,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在地震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牺牲的故事,展现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至上。

教材内容还包括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以及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面对生死议题时,仍可能存在恐惧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以生动的故事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认识到生死不离的情感纽带。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道德品质。

3.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故事感受生命的可贵,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2.难点:理解生死不离的情感,学会在面对生死问题时保持乐观、勇敢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以地震中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情感共鸣: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感受到生死不离的情感。

3.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死关头关爱他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地震救援场景,培养面对生死的勇气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震救援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角色扮演的道具。

3.准备教学PPT,包括故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可贵。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震救援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以及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

3.操练(10分钟)小组讨论:如何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关爱他人,保护自己?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5分钟)角色扮演:学生模拟地震救援场景,体验救援人员的艰辛和责任感。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材进行全面反思和评估。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反馈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供改进建议。

2. 教学内容评估教材内容包括品德和社会知识两个方面。

针对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如下:- 品德:教材涵盖了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劳奉献等品德素养的培养,但在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方面有待加强。

- 社会知识:教材涵盖了城市和乡村的特点、交通规则、节日俗等社会知识,但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思考较为简单,需要更具挑战性的内容。

3. 教学方法评估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针对四年级下册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估如下:- 课堂教学:教师注重讲解,并通过讨论和合作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但互动环节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 实践体验: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需要增加亲身体验的环节。

4. 学生反馈分析通过对学生反馈的分析,可以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和需求。

针对四年级下册的学生反馈进行分析如下:- 兴趣度:学生对品德和社会知识的研究有一定的兴趣,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有待改进,以激发更大的兴趣。

- 研究困难:部分学生在品德素养的培养和社会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困难,需要提供更多巩固和辅导的机会。

5. 改进建议基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反馈的评估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品德和社会知识的具体应用场景,提升研究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 增加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思考:引入更具挑战性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激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 增加互动环节和实践机会:增加课堂互动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研究;提供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品质;2. 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能力,学会正确的社会交往和合作;3. 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4.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学期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教育能力,内容涵盖以下五个方面的学习: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品质(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活动:通过听取爱国英雄事迹的讲述、看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动画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建设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学活动: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班级中的温暖和友爱,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关心。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能力(1) 学习与他人交流合作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鼓励学生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2) 学习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文化教学活动:通过观看多元文化的视频、阅读多元文化的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1) 学习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方法教学活动:教授学生正确的上网和使用社交媒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2) 学习社交礼仪和待人接物的规范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演示等方式,教授学生社交礼仪和待人接物的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1) 学习社会常识和法律法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例如交通规则、环保知识等。

(2) 学习关心社会和参与公益活动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如义卖等,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行动。

5. 教师和家长的配合(1) 发挥家长的作用教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在公共汽车上》 (2)第2课《想想他们的难处》 (7)第3课《生死不离》 (14)第4课《伸出我的手》 (19)第5课《绿色小卫士》 (24)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 (28)第7课《家乡的变化》 (34)第8课《怎样到达目的地》 (39)第9课《媒体连着我和你》 (47)第10课《办一张自己的报纸》 (53)第11课《怎样和他联系》 (58)第1课《在公共汽车上》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白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使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2学情分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人类社会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它对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的儿童在其早期的社会性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现的放纵,使得一部分儿童自认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规则意识比较模糊。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随着集体生活与合作活动的逐步拓展,以及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经初步能够意识到要遵守公共秩序,但还没有形成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还不能真正领悟和体会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民主和法制的世界。

但是生活的很多领域还需要人们用自己的道德意识去约束和规范。

要想真正建立起一个民主、平等、祥和的社会主义法制化国家,就必须从儿童开始,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开始。

3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公共场所中公共秩序的情况和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评价,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谜语导入,引出话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我们猜一猜好吗?(出示:小小一排房,停在路边上。

它有四只脚,带我四处跑。

)2、板书:公共汽车。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在公共场所,我们需要遵守公共规则,尊重他人,文明有礼。

这是我们作为文明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次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在公共汽车上的公共规则,并且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首先,我们来谈谈在公共汽车上的公共规则。

在公共汽车上,我们应该尊老爱幼,让座给需要的人。

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

同时,我们也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随意挤占他人的空间。

这些规则的遵守,不仅能够让我们的公共生活更加有序,也能够让我们成为文明的小乘客、小观众、小游客。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让学生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该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则。

其次,我们需要让学生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这些规则。

最后,我们需要让学生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时,能够批评、劝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和搜集有关公共场所的规则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共规则的重要性和自觉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表演等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体验和理解公共规则的遵守。

总之,在公共场所,我们需要遵守公共规则,尊重他人,文明有礼。

这不仅是我们作为文明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次课程的研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成为文明的小乘客、小观众、小游客。

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研究上的困难和需要得到帮助的重要性。

2.体验和同情残疾人的不幸,愿意帮助他们。

3.研究如何帮助残疾人,积极参加助残活动,不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对话:你们知道什么是残疾人吗?他们有哪些困难?2.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或视频中的人有什么不同?他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困难?二、感性体验1.师生互动:师生分组,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残疾人,其他同学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让扮演残疾人的同学感受到困难和不便。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故事续编
• 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 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 事情节。(小组讨论)
• 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 事情节?为什么?
交流展示
• 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 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 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 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 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 的少先队员。
残疾人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的 一个成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告诉你: 残疾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他们 需要的不是可怜,不是施舍,而是 充满爱心的尊重和支持。 助人给人以心灵的温暖,但如 果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也可能伤害 他人,在他们的心中留下失去尊严 的创伤。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 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教育。
贝多芬
爱迪生
美国著名的发明家,1847年2 月11日出生,只读过3个月的书, 小时候在火车上被人打而失聪了。 一生中发明2000多项,申请专利 的有1328项。
史蒂芬.霍金,有着“继爱因斯坦
以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的美誉。患有“卢伽雷氏症”,提出 了著名的“黑洞理论”,撰写了《时 间简史》等名著。

• 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 重要的。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 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 表现。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 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 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希望我们每一个同 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 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 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2.小组交流:假如你在儿童游乐 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 插队,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看电 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 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

#苏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四下品德和社会教案:11、怎样和他联系一、教材分析《怎样和他联系》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品德和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内容。

教材安排了“怎样和姑妈联系”“我来试一试”“通信的发展”“小故事:传递快乐”这些丰富的内容。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让每一个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其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学会在具体情况下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和人进行联系,这一课的安排,对于达到《品德和社会》课程标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周围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分析通过课前的了解,发现通信方式和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而学生最普遍使用的通信方式是打电话,对于其他通信方式,有的有所了解,但并不常用,有的甚至不了解。

三、教案目标: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式,感受通信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学会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和自己的亲友进行通信联系。

过程和方法:在模拟的情境中了解、掌握各种现代通信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通信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的法律法规。

四、教案重点、难点:根据教案目标和学生特点,我们确定了本主题的教案重点是:知道什么是通信;了解常用通信方式和通信的分类和信息传递途径。

了解常用通信方式的各自特点,会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和他人联系。

五、教案方法:主要是老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案方法。

具体有:1、互动教案:品德和社会的教案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和、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

在教案设计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案活动,是品德和社会教案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案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间教和学的交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

2、创设情景教案: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和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知识点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班级姓名学号1、在公共汽车上1、在不同的公共场所都有我们需要遵守的公共规则。

2、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2、想想他们的难处1、我国现有残疾人8000多万,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或其他残疾的人。

2、物理天才史蒂芬·霍金,撰写了《时间简史》等名着,是一个在轮椅上被禁锢了40年却拥有一颗睿智头颅的大师。

3、残疾人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4、“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

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这段话出自《中华人们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教育。

6、中国助残日是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

国际盲人节是每年10月15日。

国际聋人节是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残疾人日是每年12月3日。

盲女(米莱)3、生死不离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级特大地震,此时还涌现出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

4、伸出我的手1、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调查发现,全国约有 2亿名中小学生。

其中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的儿童每年约有100万人。

2、如果我是孤儿,我的痛苦是没有人关心我,我最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怀。

如果我是失学儿童,我最需要重新回到学校,我希望能够学习文化知识。

如果我的父母就业困难,我最担心父母维持不了基本的生活,我希望爸爸妈妈有稳定的工作。

如果我是残疾儿童,我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的孩子一起游戏,我希望有人愿意做我的朋友。

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_苏教版第08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_苏教版第08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_苏教版第08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家庭第一课我们的家庭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情况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且知道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人都有家,都在家庭里生活,那么,你了解自己的家庭吗?二、各自说说自己的家庭情况。

指名说说自己的家庭情况,看看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情况了解多少。

三、读课文,弄懂下面的问题:1、组成家庭的基础是什么?2、我们的家庭是怎样组成的?3、我们的家庭靠什么维持全家在衣、食、住、行、教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边读课文边讨论上面的问题)四、读读赵小兵填写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了解家庭成员与赵小兵的关系。

五、依照赵小兵填写的家庭情况调查表来填写自己的家庭情况调查表。

六、说说近几年来,你家的生活有哪些变化?七、活动了解你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同学生活在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里。

八、作业“做一做”的第二题第二课我与家庭教学要求: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因此应该主动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父母呢?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读课文第一节,提问:父母是怎样养育我的?2、说说:看图,说说自己有什么想法?3、说一说: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三、学习课文第二节1、看第七页的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内容?2、读课文第二节,思考: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在家庭和在社会应该怎么做?3、讨论交流:⑴在家里,你应该做哪些事?你常做家务吗?⑵你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四、总结第三课我家的亲戚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自己家的亲戚及“我”与亲戚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称呼。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个家庭都有亲戚,亲戚之间的交往,可以加深彼此间的感情。

那么,我们与亲戚之间是哪些关系?二、同桌说说自己家的亲戚及对他们的称谓。

三、读课文,思考:亲戚来了,我们怎样招待他们?到亲戚家做客,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读后交流,指名读。

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班级姓名学号1、在公共汽车上1、在不同的公共场所都有我们需要遵守的公共规则。

2、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2、想想他们的难处1、我国现有残疾人8000多万,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或其他残疾的人。

2、物理天才史蒂芬·霍金,撰写了《时间简史》等名著,是一个在轮椅上被禁锢了40年却拥有一颗睿智头颅的大师。

3、残疾人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4、“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

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这段话出自《中华人们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教育。

6、中国助残日是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

国际盲人节是每年10月15日。

国际聋人节是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国际残疾人日是每年12月3日。

盲女(米莱)3、生死不离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此时还涌现出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

4、伸出我的手1、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调查发现,全国约有 2亿名中小学生。

其中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的儿童每年约有100万人。

2、如果我是孤儿,我的痛苦是没有人关心我,我最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怀。

如果我是失学儿童,我最需要重新回到学校,我希望能够学习文化知识。

如果我的父母就业困难,我最担心父母维持不了基本的生活,我希望爸爸妈妈有稳定的工作。

如果我是残疾儿童,我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的孩子一起游戏,我希望有人愿意做我的朋友。

3、希望工程:198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了希望工程,全国各级政府成立了希望工程机构,集资帮助失学儿童。

4、春蕾计划:1989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

XX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苏教版)

XX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苏教版)

XX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价值和含义,增强道德素养;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进行品德行为;3.能够发掘身边的事物,发展自己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价值和含义。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品德行为。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发掘身边的事物,发展自己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以故事讲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使其能够理解和掌握道德价值;3.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故事1.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关系;2.讲解故事中涉及到的道德问题;3.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含义。

第二步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探讨故事中的道德问题;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交流,扩展学生的视野。

第三步展示成果1.现场请学生自愿上台,分享讨论的成果;2.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步进行情境模拟1.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2.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在实践中掌握道德知识。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价值和含义;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品德行为;3.学生能够发掘身边的事物,发展自己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不够生动,需要在讲解方式上做出改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义。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需要鼓励学生多进行互动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教版四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复习1、在公共汽车上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2、想想他们的难处我国现有残疾人8000多万,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或其他残疾的人。

2、物理天才史蒂芬•霍金,撰写了《时间简史》等名着,是一个在轮椅上被禁锢了 40年却拥有一颗睿智头颅的大师。

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教育。

6、中国助残日是每年 5月的第3个星期日。

国际盲人节是每年 10月15日聋人节是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

国际残疾人日是每年 12月3日。

盲女(米莱)班级 姓名 学号1、 在不同的公共场所都有我们需要遵守的公共规则。

2、 1、3、残疾人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我们尊重他们。

4、“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残疾的歧视。

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

全社会应当发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这段《中华人们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应该 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 和其他 。

国际 止基于 扬人道 话出自 吧卜3、生死不离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此时还涌现出林浩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马小凤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

4、伸出我的手1、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调查发现,全国约有2亿名中小学生。

其中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的儿童每年约有100万人。

?2、如果我是孤儿,我的痛苦是没有人关心我,我最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怀。

如果我是失学儿童,我最需要重新回到学校,我希望能够学习文化知识。

如果我的父母就业困难,我最担心父母维持不了基本的生活,我希望爸爸妈妈有稳定的工作。

如果我是残疾儿童,我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的孩子一起游戏,我希望有人愿意做我的朋友?。

3、希望工程:198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了希望工程,全国各级政府成立了希望工程机构,集资帮助失学儿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育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育计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育计划简介本文档介绍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

目标-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如诚实、守时、尊重他人等。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问题。

-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 强调诚实、守时、友善等基本道德观念。

- 培养孩子们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 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

2. 社会教育:- 研究国家、社区和家庭的关系。

- 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制度与职责。

- 研究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3. 活动安排:- 组织校内外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进行小组合作和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了解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寓言故事、实例等让学生理解正确的道德观念。

- 游戏互动: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工活动或参观社会机构,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问题。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品德和社会教育水平。

- 组织小组活动,并观察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度。

-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后,让学生撰写心得和反思,评估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教育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的公民。

通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将在实践中提升道德观念、发展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适当的评估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教育效果,并进一步完善教育计划。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

苏教版凤凰国标本《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整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苏教版凤凰国标本《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所编写的整册教案。

该教案旨在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发展道德和社会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道德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3. 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促进其个人成长和发展。

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章节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

每个章节都包括以下内容:1. 知识讲解:介绍与该章节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应用所学知识。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互动与合作。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友善、公平等情感素质。

5. 思考拓展: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拓展。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1. 观察与感知:通过观察和感知身边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2. 互动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体验、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道德情感。

4. 创设情境: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反馈教学效果。

评估方法包括:1. 课堂讨论: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评估: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情景模拟: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对能力和道德选择。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课在公共汽车上【教学目标】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总第_________ 课时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3.写一写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4.实话实说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2)仔细观察p2上的幅图画,小组讨论(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苏教版道德与会四年级下

苏教版道德与会四年级下

苏教版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8、如何抵达目的地【教材简析】《如何抵达目的地》是苏教版《道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与外界的联系》中的第一课,是按照《道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咱们的国家”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相关的内容标准是:了解我邦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城乡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材用意通过“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发展”“怎能忘记他”“交通带来的问题”等几个板块的学习来完成上述目标。

本课内容丰硕,可以用两课时完成。

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古往今来我邦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的庞大转变。

(3)知道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能够按照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2、情义目标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酷爱之情。

3、行为目标学会按如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交通工具,自觉遵守交通管理法规,顺利抵达目的地。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能按照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教学难点】按如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教学进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同窗们,今天是礼拜一,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来到学校上学的呢?(生答:步行、坐摩托车、坐汽车-------)看来,多数同窗都是乘坐各类车辆来到学校的,这些车辆咱们叫做----------(生答后板书:交通工具)轮船:虽然速度比较慢,只有20千米每小时,但运量大,能运好多好多东西。

而且运费低,很划算,只要有口岸、河海就可以找我。

最好用我输送不急需的大量货物。

飞机:速度是交通工具里最快的,能达到750 千米每小时。

可是运量比较小,而且运费也是最高的。

所以最好用我来进行国内远途旅行,或国际旅行,或是输送急需、不能长久保留的货物。

二、师生交流,让学生明白:选择交通工具要按照具体的情况,从距离远近、运量大小、速度快慢、运费多少、货物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怎样到达目的地执教: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徐艳【教材解读】《怎样到达目的地》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学期第三个主题——“我与外界的联系”中的第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相关的内容标准是:“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教材意图通过“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发展”“怎能忘记他们”“交通带来的问题”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内容丰富,建议用时两课时,我今天上的是第一课时,对应的教材内容是“交通连着你我他”和“惊人的发展”。

教材中安排了小调查“你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在你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外地生产的,是怎样来到你身边的?”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回忆时、讨论中,真正体会交通工具的用途:交通工具可以载人和运货,人们依靠交通工具使交往更便利了。

“交通工具擂台赛”以故事的形式出现,一下子吸引住学生,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总结典型交通工具的特点,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创设假期中从苏州去北京的情景,指导学生选择,从课堂生活指向现实生活。

并通过小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在交通运输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感受祖国交通事业的惊人发展。

【学情分析】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交通枢纽城市,有热闹的汽车站和火车站。

而城市内部,经过拆迁、改造,道路变得宽敞,各种各样的车辆在道路上来来往往。

这就是孩子身边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也日益频繁,独立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从父母用自行车、电动车、私家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到有的孩子还独立乘坐公交车上下学;再到节假日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的出行……其实交通工具早已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只是有时熟悉的容易被忽略,或者说孩子只有车来车往,生活方便的感性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交通运输业其实是一种社会沟通方式的理性认识。

所以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这一认知盲点进行设计,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发展,思维走向深度,情感得以升华。

【设计理念】一、立足生活1.变生活情境为教学情境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的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家住苏州的翁楚航是这个班孩子们童年时的好伙伴,她筹备了一次以北京为目的地的旅行。

在筹备过程中因为要用到交通工具,所以去了解、研究交通工具,首先认识了交通工具的重要作用,这是第一板块;在运输公司采访时,听到交通工具擂台赛,从而了解典型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以及为翁楚航一家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等让学生通过议一议、选一选、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这是第二板块;整理上飞机的物品引出遵守交通管理条例,这是第三板块;在火车上阅读关于交通的画册,感受交通业的发展,这是第四板块。

整个情境的设置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将生活逻辑变成教学逻辑。

2.变典型事件为教学内容小调查“你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在你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外地生产的,是怎样来到你身边的?”这是回忆生活;为运输公司的王经理合理分配交通工具,为翁楚航选择交通工具,这是指导生活;讨论祖国、家乡交通业的发展现状,这是回归生活。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片段,源于生活、激起儿童兴趣,高于生活、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回归生活、引领儿童成长。

我将这些生活的点进行整合,合理编排,把生活的点变成认知发展的线。

二、引领发展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曾经很纠结于无法对教材进行整合,总觉得平铺直叙的教学设计不够精巧。

但是转念一想,我们的教材编写遵循了生活的逻辑,本身也蕴含着教学方式,教学设计的主旨是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以彰显教学实效为目的的。

我们的教学应该达到什么效果,归根结底,应该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基于此,我遵循了教材本身的逻辑,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将教材逻辑变为教学逻辑。

通过小调查的反馈,学生都知道交通工具很重要,能载人和运货,可不知道载人也好运货也罢,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沟通方式。

这是学生的认知盲点。

所以,我设计了说说哪些外地产品通过交通工具云集本地,又有哪些本地产品借助交通工具远销各地的环节,通过实例,学生明白,有来有往就是一种沟通了。

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思维也有了一定的深度。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教材资源1.将翁楚航假期出游的事例设计成统领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境。

2.小调查“你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在你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外地生产的,是怎样来到你身边的?”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交通工具的重要。

3.故事“交通工具擂台赛”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总结典型交通工具的特点,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4.利用教材中的“告诉你”体会乘坐交通工具要安全文明。

5.通过讨论家乡交通的变化,了解家乡交通事业的惊人发展。

二、学生资源:1、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交通工具的认识与了解,全面感知交通的发展。

2、利用学生解决典型问题的经验,更好地指导社会生活。

三、社会资源:1、利用交通工具,外地的产品进来了,本地的产品出去了,引导学生感受交通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社会成员在使用交通工具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交通工具,安全文明使用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交通工具对我们生产与生活的重要性。

2.了解交通运输业是一种社会沟通方式。

3.认识到祖国及家乡交通运输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二、能力目标懂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安全文明使用交通工具的意识。

2.感受家乡交通的惊人发展,并为之自豪。

【教学结构】【实施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常见的交通工具。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看,这是谁?(课件出示:翁楚航)翁楚航去年转学去了星湾学校,但是她很想念大家,她说暑假里,要进行一次以北京为目的地的旅行,想请我们这些老朋友给她出出主意,你们愿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到达目的地的。

(板书揭题)2、经过观察,通过研究,翁楚航发现,想要到达目的地,有些朋友可不能少,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各种交通工具)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着共同的名字,——交通工具(板书:交通工具)。

熟悉吗?跟交通工具打过交道的请举手。

◆交通工具可载人3、你曾经使乘坐过哪种交通工具?做过什么事?(交流)骑自行车:表扬你!因为你选择了最最环保的交通工具。

知道徐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吗?(交通工具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

)所以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大力倡导这种最环保并且利于健康的交通方式。

(板书:环保)乘飞机:你真幸福!小小年纪就能乘着飞机去旅行了,徐老师像你们这么小的时候交通可没这么发达,乘飞机可没那么容易。

4、是啊,交通工具载着人们驶向不同的目的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快捷、方便。

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交通工具,请看,(课件出示人们乘坐交通工具的录象)◆交通工具能运货5、其实,交通工具不仅能载人,还能运货。

看,昨天老师就骑着自行车去了欧尚超市,买了(出示课件:哈密瓜)认识它吗?知道它是哪里出产的吗?(课件:地图)新疆距离我们苏州4000多公里,那哈密瓜是怎样来到我们苏州的?对,不仅是哈密瓜,其实还有许多物品,都是通过交通工具来到我们身边。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进行了调查,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你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外地生产的?(学生回答)他们又都是怎样来到我们苏州的?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看(课件出示图片)吃的、穿的、用的,这些外地产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可多亏了——交通工具。

6、当然,我们本地产的很多东西,也依靠交通工具运到了外地,你有了解的吗?(课件出示图片)7、(课件出示图片)因为有了交通工具,外地的产品云集苏州,本地的产品远销各地。

交通工具加快了物品的流通,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世界的空间距离因为交通工具而缩短,成为真正的地球村。

二、合理使用交通工具1、感受交通工具各有特点(1)翁楚航跟大家一样,对交通工具很有兴趣,上网研究,还去运输公司采点。

无意中,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快听!交通工具在进行擂台赛了!(课件播放“交通工具擂台赛”)(2)同学们,听了这些话,你觉得谁最棒?(3)说一说:好吧,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交流)汽车:灵活机动,较快,价格低,但不太适合长途大运量的运输。

火车:快速、费用低,特别适合运量大、较长路程的陆上运输。

飞机:快速省时、舒适、但费用高。

轮船:价格低、适合运量大的水上运输,但速度较慢。

2、指导合理选择交通工具情境一给王经理建议(1)选一选:交通工具各有特点,当任务不同时,就有不同的选择。

运输公司的王经理一下子收到四张运单,可急坏了,到底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最适合呢?他想请翁楚航帮忙。

我们也来参与,好不好?(课件出示:运输任务)马上,咱们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后,填写表格,集体交流。

①我们调度汽车从园区贝纳斯克食品厂运送食品到欧尚超市。

为什么呢?(因为超市不是很远,食品又不是很重,用汽车完全可以了。

)②我们调度轮船把煤从秦皇岛煤运码头运到上海。

原因。

(因为秦皇岛是码头,可以通过水路直接去上海,另外轮船的运量很大,运费也便宜。

)③我们调度飞机从上海把急需的救灾药品运到最近发生水灾的湖南。

给个理由。

(要运送的是急需的救灾药品,要保证不在路上出事,并且速度一定要快,价格不是问题。

)救灾药品是帮助那的人度过灾难,必须很快得运到那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

④我们调度火车到林区去运输木材。

你的理由呢?(木材也很多,需要火车来帮忙,火车运送速度也不慢,价格又不贵。

)3、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是优秀的货物调度员,相信你们的选择一定能顺利把货物送达目的地。

合理的选择交通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板书:合理选择),使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呢!(3)通过刚才的讨论,你们知道了在选择交通工具时,要考虑些什么因素吗?(目的地远近、运载数量多少、运费多少、紧急程度,还考虑到实际的地理位置。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学生读)这样才会使任务完成得更顺利、更快捷。

(4)知道了这个诀窍,翁楚航可得为自己的北京之行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了。

(课件出示地图)苏州距离北京1200多公里,提供这四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给你们。

2、如果你是翁楚航,你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为什么?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记住:集体的智慧多。

3、全班交流。

①火车:北京比较远,坐汽车不知道要坐多少天才能到达,北京又不是港口城市,所以轮船也不方便,而且用的时间也太长,做火车比较快,我们计算过了,只需要10个多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