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及天然气发展规划(P80-115)
第一章区域及资源概况
第一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区域地质特征及油气资源概况鄂尔多斯盆地(又名陕甘宁盆地)地处我国中部,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四周为大山所包围,北界阴山,南界秦岭,东部为吕梁山,西部为贺兰山、六盘山。
盆地面积为37×104km2,除去周边的地堑(黄河、渭河、银川地堑)鄂尔多斯本部面积为25×104km2,这是我国构造最稳定的地区,除盆地边缘地层有轻微褶皱,本部有超出20万km2地层近于水平,以不到半度的倾角微向西倾,地质上称为稳定的“克拉通盆地”。
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和早元古界,沉积盖层厚6000m,沉积岩总体积150×104km3。
这里发现的油气储量95%为地层岩性隐蔽油气藏,世界罕见。
图1-1 鄂尔多斯盆地概略图鄂尔多斯盆地也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最早的盆地,1907年陆上第一口油井(延1井),就诞生在陕北延长县,到目前为止已经勘探了90余年,勘探工作仍方兴未艾。
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历程漫长而艰难曲折,从1907~1970年60多年来几乎没有突破,大量、系统的石油地质调查工作是在全国解放以后开始的,50年代主要进行石油普查及少量钻探工作;60、70年代的油气普查与勘探工作的重点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先后于庆参井、华参2井(1970年)获得高产油流,发现并开发长庆油田,此后在吴旗,灵、盐、定地区多口井(吴1、吴8、盐16、定16等)获得工业油流,进一步发展了长庆油田会战的大好形势。
80~90年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接连不断的发现了大油田、大气田,增储上产处于我国领先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石油储量每年以亿吨数量上升,年产油量从长期徘徊在百万多吨,1995年超过200万吨,1997年超过400万吨,1999年原油年产超过500万吨。
进入21世纪的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和原油年产量仍然呈高速增长态势,探明储量已达13亿吨,原油年产量在2002年已突破1000万吨(包括长庆油田、延长油矿、地方钻采公司及私人采油)大关。
鄂尔多斯盆地概况
盆地名称:从地质学上讲鄂尔多斯盆地从行政区划讲陕甘宁盆地盆地范围: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自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行政区划:内蒙15万平方千米(中部)陕西11万平方千米(中北部)宁夏5万平方千米(全境)甘肃4万平方千米(东部)山西2万平方千米(西部)主体范围:面积25万平方千米(陕西10万平方千米、内蒙8万平方千米、甘肃3万平方千米、宁夏2万平方千米、山西2万平方千米)北起伊盟隆起南抵渭北隆起西自西缘断褶带东达晋西绕褶带地形地貌:北部沙漠草原南部黄土高原(黄土层100~500米)构造特征:从区域构造讲单一的西倾大单斜(坡降0.5°)西降东升(古生界4000~1000米)东高西低(侏罗系0~2000米)从局部构造讲发育小型鼻状隆起带聚集特征:总体讲:满盆气,半盆油;上油下气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侏罗系河流沉积砂岩油藏:一套含油层系,14个油层组三叠系三角洲沉积砂岩油藏:一套含油层系,10个油层组上古生界河流沉积砂岩气藏:一套含气层系,5个气层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气藏:一套含气层系,1个气层组储层特征(图:盆地01):三低低渗:侏罗系(最低2×10-3μm2,平均20×10-3μm2),三叠系(最低0.1×10-3μm2,平均1×10-3μm2)上古生界(最低0.05×10-3μm2,平均0.6×10-3μm2), 下古生界(最低0.01×10-3μm,平均0.6×10-3μm2)低产:油井平均日产3吨气井平均日产2~5万立方米低压:油藏压力系数0.6~0.9气藏压力系数0.8~0.9两高:局部高产:油生产(侏罗系7~20吨,三叠系5~10吨)气生产(上古生界40~50万立方米,下古生界15~20万立方米)局部高渗:侏罗系300×10-3μm2,三叠系3×10-3μm2;上古生界561×10-3μm2,下古生界1×10-3μm2沉积体物源多方向长庆油田演变史1970年,兰州军区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1970)81号文件,以玉门石油管理局石油队伍为主,先后从四川、胜利、青海、江汉等油田抽调职工组建成立“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一、本文概述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是中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的热演化史及其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
我们将首先概述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背景,包括其构造特征、地层序列和沉积环境。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盆地的热演化历史,包括古地温梯度、地热历史和热流体活动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热演化史对油气生成的影响,包括烃源岩的热成熟度、有机质转化和油气生成过程。
我们还将讨论热演化史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包括油气运移的驱动力、运移路径和聚集条件。
我们将总结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对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意义,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部的陕西省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该盆地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盆地内地层发育齐全,构造相对稳定,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的基底主要由太古界和元古界的变质岩组成,其上覆盖着厚达数千米的中生界和新生界沉积岩。
盆地内主要发育了三套生油层系,包括三叠系延长组、侏罗系延安组和直罗组以及上古生界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组。
这些生油层系富含有机质,是盆地内油气生成的主要来源。
盆地内构造格局相对简单,以大型鼻状隆起和坳陷为主,缺乏大型断裂和褶皱。
这种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为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盆地内的沉积环境多样,包括河流、湖泊、三角洲等,形成了丰富的储集层和盖层组合,为油气的储集和保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鄂尔多斯盆地的热演化历史对油气的生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盆地内不同地区的热演化程度差异较大,这直接影响了有机质的成熟度和油气的生成量。
因此,深入研究鄂尔多斯盆地的热演化历史对于预测油气资源分布和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课件
盆地整体呈现近南北向的长 方形
3. 地貌
地形复杂, 以北 纬38º线为界分为南 北两部分,长城以 北属沙漠草原区, 地势平坦,气候干 旱;以南为黄土高 原区,侵蚀作用强 烈,沟壑纵横。
3 油气勘探:
1907年-我国大陆第一 口油井延1井-7081m或工业油流-长6 段(延长油田);50年 代 发现延长、永坪等 小规模的油田。
371 764Βιβλιοθήκη 0 1970 1974 1978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度
陕甘宁含油气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一、概况 二、地质发展史和地层 三、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分区 四、含油气层系及其特征 五、典型油气田 六、油气聚集与分布的地质因素 七、中部大气田的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一、概况
1 范围:横跨陕、甘、宁、 蒙、晋五个省,面积25 万km2.广义盆地面积达 37万km2。为我国第二 大盆地。
量 60
、 资
50
源 40
量 30 (10 8 t) 20
10
10.185
2.7833 3.7209
55.2353 6.2788
0 探明
控制
预测
潜在
推测 总资源量
天然气资源序列状况
截 止 2001 年 10 月 底 , 长 庆 油 田 公 司 探 明 气 田 7 个 , 探 明 天 然 气 地 质 储 量 1.1831×1012m3,可采储量8274.58×108m3,控制地质储量3363.57×108m3,可 升级控制储量3363.57×108m3,预测地质储量6042.62×108m3,可升级预测储量 6042.62×108m3 , 潜 在 资 源 量 8082.5×108m3 , 可 升 级 潜 在 资 源 量 5108.21×108m3 , 推 测 资 源 量 7.7705×1012m3 , 天 然 气 总 资 源 量 10.7025×1012m3。2002年计划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0×108m3,资源潜力比为 1∶33.6∶60.4∶51.1∶777。勘探潜力很大。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主讲:马振芳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一、盆地勘探概况(一)盆地概况: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范围北起阴山,南抵秦岭,西至六盘山,东达吕梁山。
盆地面积37万km2,本部面积25万km2。
行政区划分:内蒙15万km2, 陕西11万km2。
地形地貌:北部为沙漠、草原及丘陵区,地势相对平坦,平均海拔1200-1350m ;南部为黄土塬。
(二)地质概况1. 盆地演化:是典型的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盆地演化经历了五个阶段,天然气主要在晚古生代,石油主要在中生代。
2. 构造单元划分:主要依据白垩系划分六个二级构造单元。
主要特征为南油北气。
a. 伊盟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b. 天环坳陷:主要发育构造、地层油气藏。
c. 伊陕斜坡:主要发育古地貌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d. 渭北隆起:主要发育构造油气藏。
e. 晋西挠褶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f. 西缘掩冲带:发育构造油气藏。
3. 地层:除缺失上奥陶系(0)、志留系(S)、泥盆系(D)外,其余地层均发育存在。
沉积岩厚度平均约6000m,纵向上具有“上油下气”的特征,即中生界产油,古生界产气,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山西组、太原组和马家沟组。
部分地区本溪组也有。
4. 含气层系:主要有两套层系十八个地层组。
下古生界:以奥陶系(O)马家沟组顶部马五1~马五4白云岩气田为主。
上古生界:以二叠系(P)、石炭系(C)砂岩气田为主。
二叠系又以石盒子组盒8底部砂岩、山西组山2、太原组太1 砂岩为主要产气层;石炭系以本溪组底部砂岩为主要产气层。
(三)勘探历史阶段:1907 年第一口油井到现在近百年历史。
分六个阶段:1.1907 年~1949 年:延1 井发现油苗经历了清末官办期(1907年~1911 年)和中美合办期(1911 年~1919 年)。
2.1949 年~1969年:构造指导期,发现断层。
3.1970 年~1979 年:长庆油田会战阶段,第一个储量增长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一、概况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二、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
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
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
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综上所述,早古生代构造格局的发育特点是:继承和新生构造的复合,在两期隆起复合部位仍保持险起状态(乌兰格尔隆起、坏县一庆阳隆起),在隆起与凹陷的复合部位形成鞍部(抉池凹陷与米脂凹陷间的鞍部),在两期凹陷复合部位仍保持为凹陷状态(昂苏庙一接池凹陷、米脂凹陷)。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图文稿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
“”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
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
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
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
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
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
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
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
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
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特征
钟幔
【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
【年(卷),期】2003(008)001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广阔,油气分布格局具有"南油北气、浅油深气、中油古气"等特点,即盆地南半部是主油区,北半部是主气区,盆地浅部发
育含油带,深部发育含气带,盆地中生界主产油,古生界主产气。
该盆地是我国实现油气协调发展的理想地区。
【总页数】1页(P102-102)
【作者】钟幔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上古生界储集层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勘探前景 [J], 武富礼;赵靖舟;闫世可;郭德运;杨县超;严云奎;曹金舟;孟祥振;王永东;王变阳
2.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J], 孟军田;贾会冲
3.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的发现与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 [J], 杨华;刘新社;闫小雄;
张辉
4.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永和地区石炭-二叠系天然气地质特征 [J], 王春仲;杨莉;张倩;
刘治;王敏;田福春
5.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地质特征 [J], 杨仁超;樊爱萍;韩作振;田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概况一、概况鄂尔多斯盆地的广义地理界线:北起阴山,南到秦岭,东自吕梁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一线。
盆地含油气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的延安组合三叠系富含延长植物群的一套地层。
盆地内出露的地层包括:太古界至奥陶系,石炭系至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以陆相中生代地层和第四系黄土最为发育且广泛分布,缺失志留系和泥盆系。
二、区域地质构造,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地质)独立成盆时间应为中侏罗纪末。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基底岩系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太古界和下元古界下部的结晶岩系,上部为下元古界上部的褶皱岩系,这使得基底具备结晶—褶皱的双重构造。
对基地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构造事件是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和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中条运动。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形成了向北收敛向南敞开的贺兰坳拉槽和向北东方向收敛,南西方向敞开的彬县临县坳拉槽,二者时间夹峙着向南倾伏的乌审旗庆阳槽间台地。
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寒武纪的构造面貌是:初始继承中、晚元古代构造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中隆(乌审旗一庆阳巾央古隆起带)东、西凹;晚期(晚寒武世)变为南北高、中间低,中凹(盐池、米脂凹陷)南北隆(坏县一庆阳隆起、乌兰格尔隆起)的形态。
后者是新的构造体制控制下的构造变形。
奥防纪初始,克拉通整体台升成陆,海水进一步退缩,冶里—亮甲山组仅分布在古陆四周,为厚度数十米至200m的含隧石结核或条带的深灰色白云岩夹灰岩。
早奥陶世的古构造面貌,基本继承晚寒武世的构造轮廓。
由于内蒙海槽活动性增强的影响,克拉通北部的乌兰格尔古隆起带仍保持古陆形式,而南部环县一庆阳古隆起则表现为相对校低的水下隆起。
综上所述,早古生代构造格局的发育特点是:继承和新生构造的复合,在两期隆起复合部位仍保持险起状态(乌兰格尔隆起、坏县一庆阳隆起),在隆起与凹陷的复合部位形成鞍部(抉池凹陷与米脂凹陷间的鞍部),在两期凹陷复合部位仍保持为凹陷状态(昂苏庙一接池凹陷、米脂凹陷)。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盆地基本概况,油气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类型、烃源岩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由于其具有与我国东、西部明显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因而有着独特的油气聚集规律和分布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古生界以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烃源岩分布面积较广,且较稳定;②古生界以生气为主,而中生界以生油为主,油、气生成高峰时期趋于一致;③盆地主体部分地层平缓(地层倾角< 1°),构造简单,并少见断裂,储集岩物性较差,因此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而油藏以自生自储岩性----地层圈闭为主。
根据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该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定源(烃源岩评价)→定时(生烃高峰或关键时刻)→定灶(生烃中心或生油洼陷)→定向(油气运移方向)→定位(油气运聚单元),下面根据这一原则,对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予以初步分析。
烃源岩基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存在J2,T3,C-P,O2四套烃源岩,其中几湖相泥岩和C一P系煤系泥岩是两套主要的烃源岩。
1.下古生界气源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一般在0.12 %-0.33 %之间,平均为0.21% -0.22 % 。
泥岩、泥灰岩烃源岩主要产于中奥陶统平凉组和上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及乌拉力克组,分布于中央古隆起西缘或南缘。
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4%-0.5 % ;泥灰岩残余有机碳含量大多在0.2%-0.5 % ,最高达1.11 %。
干酪根镜检、干酪根碳同位素及轻烃组成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为海相腐泥型生烃母质,即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
有机质成熟度大多已进人高成熟阶段,故以生气为主。
2.上古生界烃源岩石炭一二叠系气源岩主要是一套海陆过渡相及陆相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下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总体上分布较广。
煤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报告
一、油田地理概况吴起油沟油田位于陕西省吴旗起县白豹乡境内,属黄土源地貌。
地表为100~250米厚的第四系黄土覆盖,因长期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沟谷纵横、梁峁相间的地貌景观,地面海拨1360~1670米,地表高差较大,约140~270m。
当地气温变化大,四季分明,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属内陆干旱型气候。
目前油区矿山公路沿山梁而行,区内交通较为方便。
二、勘探开发现状油沟地区经过几年的滚动勘探开发,截止2006年7月,已钻井170多口。
主要目的层为延长组长4+51油层,该层具有连片性好,油层分布范围广、产量较稳定等特点;侏罗系富县组、侏罗系延安组的延10、延9油层,虽然分布范围较小,仅在油田南部分布,而且油藏控制因素复杂,但产量高,投资回报明显,也是该油田重要的开发层系之一;长2、长3油层呈零星分布;长6、长7、长8以及长9油层,目前评价程度较低,从区域上看都有进一步勘探的潜力。
目前,试采主力层长4+51的井为82口,其中试采1年以上的井有12口,9个月以上的为38口,6个月以上的井40口,3个月以上的井66口,试采在3个月以下的井为17口;开采延8层、延9层、延10层、富县层和长61层的井分别为1口、6口、6口、9口和5口;开采长2、长3、长62~长64、长7、长8、长9的井共有22口井;还有一批井未投产。
1开采主力层长4+51的井基本全部连片,形成了井距一般在220~350米左右的基本规则的开发井网,控制了14.8km2的含油面积,探明地质储量563.13×104t,溶解气储量7.04×108m3。
所有油井都进行了压裂改造,并且都采用自然能量开采。
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5.1t,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2.75t(附图2—1),综合含水18.2%。
从产量变化情况看,采用自然能量开采产量下降快,一般井在一年内产量下降40%左右。
截至2006年7月底,油沟油田开采长4+51的井总计产液7.2 万m3,其中油6.23万m3,水0.97万m3,采出程度为0.94%,地下亏空体积约为9.3万m3。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分布及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分布及利用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37×104km2。
自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在陕北钻探成功以来,已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油气勘探,可谓勘探历史悠久,然而对于天然气勘探来说,仍可看作是一个新的地区,因为盆地天然气大规模的研究、勘探和开发仍比较滞后,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等4个上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才发现。
因此,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储量发现率低,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大。
鄂尔多斯盆地截至2004年底共探明8个气田,探明地质储量11955.56×108m3,可采储量7082.56×108m3。
天然气藏主要以地层—岩性气藏为主,具有低孔、低渗、低压、低丰度等特征。
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古生界,有C-P和O两套主力产层,勘探面积25×104km2。
其中上古生界预测资源量8.59×1012m3,有利勘探区带资源量为3.92×1012m3;下古生界预测资源量为2.36×1012m3,有利勘探区资源量为1.16×1012m3。
煤层甲烷资源主要分布在C-P 和J,预测煤层气资源11.2×1012m3,有利勘探区资源量为4.4×1012m3;另外盆地中生界还包括油田伴生气资源3416.94×108m3。
因此,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雄厚,资源配置合理,后备资源充足,预计到2010年,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可达15000×108~20000×108m3,可成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资源战略接替基地。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分布鄂尔多斯盆地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煤成气及碳酸盐岩气)为10.95×1012m3,占全国二次资源评价天然气总资源量38×1012m3的三分之一,占最新资源评价结果50.6×1012m3的21%。
煤层气占全国煤层甲烷总量32.6×1012m3的34%。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形势与发展前景Ga x o a i n a e e o ng pr s e t i d s Ba i se pl r to nd d v l pi o p c n Or o snFu J n u W e n h n Re u f n Z o a s u ih a i Xi s a nJ ne g h u Hu n h n( to iaC a g ig Oif ed Co a y,Xia 1 0 1 Per Chn h n q n l il mp n’ n 7 0 2,Ch n ia)Ab ta t src:Ga x lrt nh sag e ti r v me ti d sB sn i e e ty a s Afe h ic v r fJn ba sFil t se po ai a ra mp o e n n Or o a i n rc n e r. o trt edso e y o ig in Ga ed wihp ov d r s r e e li u cm e e si h r e e ev sov r1 00 bil on c bi t r n t e LowerPae z c,he Yul Su i nd W us en sfedsw ih t a e r s r s lo oi t i n, lgea h qi ga i l t he s m e e ve i he U pp rPae z i r osBasn w e e a s ic e e nd p o d up nt e lo o cofO d i r lo d s ov r d a r ve .The Zih s e rc d r gi he U pp rPalo o ci z ou ga― n ihe e on oft e e z i n t a t p r d he e s a tofOr osBasn w a ic ve e e e ty i s ds o r d r c n l.A tt e s m e tm e, w ic e i sha e a s e n g i e n ot rr gi h h a i ne d s ov re v lo b e a n d i he e onsoft eb sn. a i The pr e s i a e e c ed .3× 1 ov d ga n plc r a h 1 。
鄂尔多斯盆地北西部下白垩统华池-最新年精选文档
鄂尔多斯盆地北西部下白垩统华池1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属华北地台的一部分,为中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内陆拗陷盆地,面积达25km2。
盆地基底由太古界和中下元古界、古生界变质岩系组成,出露在盆地蚀源区周边地带。
下白垩统是盆地的主要沉积盖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宜君组(K1Y,在盆地北西部缺失)、洛河组(K1L)、华池―环河组(K1HC+H)、罗汉洞组(K1LH)和泾川组(K1J),其中华池―环河组具备了潜水或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条件。
2铀矿形成条件分析2.1构造条件鄂尔多斯盆地属稳定的地台型盆地,是在鄂尔多斯地块整体均匀下沉,构造活动相对稳定阶段形成的大型内陆拗陷式盆地。
其处于大地构造中相对稳定的构造单元,盆地稳定性好,构造不强烈,早白垩世盆地西缘天环向斜继承性发育,伊陕斜坡具有继承性掀斜构造运动的特点,天环向斜的西翼和伊陕斜坡利于连续稳定的粗碎屑岩相带的发育和展布及潜水或层间氧化带的形成。
2.2岩性、岩相条件在盆地北西部受天环向斜西翼和伊陕斜坡单斜构造的影响,物源主要来自北西部蚀源区,受上述构造和物源的控制作用,在盆地北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华池―环河组(K1HC+H)由北西向南东为山麓相―河流洪积交替相―河流相―河湖交替相,在盆地北西缘主要以稳定的河流相沉积为主。
上述沉积特点说明,在鄂尔多斯盆地北西部伊陕斜坡和西缘天环向斜西翼,华池―环河组(K1HC+H)河流相和河湖交替相形成稳定连续展布的砂体,有稳定的区域性泥岩和粉砂岩发育,为华池―环河组(K1HC+H)潜水或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3后生蚀变特征在早白垩世华池―环河组(K1HC+H)沉积过程中,主要为温湿古气候,华池―环河组主要为灰色、灰绿色和浅灰色等暗色调为主,有机炭含量基本在0.04~0.50%之间,最高为0.54%。
中亚地区乌奇库杜克铀矿床含矿砂岩有机炭含量仅为0.05%,而矿层长度20~25km,宽50~100km,个别宽达1700m,总储量达12.70万吨。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天然气运聚条件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天然气运聚条件研究奥陶系天然气是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一个重要的能源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研究奥陶系天然气的运聚条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天然气的形成条件、运聚特征以及主要控制因素。
首先,奥陶系天然气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丰富的有机质源岩、良好的保存条件和适宜的成藏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其中以黑色泥岩为主要的有机质源岩。
这些有机质源岩在适宜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和变质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天然气。
同时,该地区的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地下构造相对稳定,不易发生破碎和溶蚀,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此外,适宜的成藏条件也是奥陶系天然气形成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力和顺序构造发育。
其次,奥陶系天然气的运聚特征主要表现为储层类型多样、油气富集程度高以及成藏规模大。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地层具有丰富的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碳酸盐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和页岩储层等。
这些储层具有不同的渗透率和孔容量,可供天然气存储和流通。
此外,奥陶系天然气在该地区的富集程度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分布在构造带和构造陷落区,形成了丰富的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目标。
最后,奥陶系天然气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的成藏规模庞大,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
最后,奥陶系天然气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构造、地层、成岩作用和流体运移等。
构造是奥陶系天然气分布和聚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构造复杂度和断裂的发育程度对天然气的分布和运聚起着重要的影响。
地层也是奥陶系天然气运聚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储层的渗透性和孔隙度,进而控制着天然气的储存和流动。
同时,成岩作用对奥陶系天然气的形成和保存具有重要影响,成岩作用会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岩石力学性质,直接影响天然气的运聚。
最后,流体运移是奥陶系天然气聚集的必要条件,流体运移的路径和速度直接决定了天然气的聚集和储集形式。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系天然气的运聚条件主要包括丰富的有机质源岩、良好的保存条件和适宜的成藏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2000源自200120022003
2004
2005
2006
年度
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产能建设,截止2006年底累计动用地质储量 5970.95×108m3,累计建井1377口,形成了89.8×108m3的年生产能 力。
长庆气区2006年底天然气探明储量动用情况表
气田(区块)
靖边 榆林气田南区
平均压力系数0.945 气藏温度:平均105.1℃。
温度梯度为2.927 ℃/100m 流体性质:甲烷93.89%,CO25.14%,H2S1494928mg/m3,平均691mg/m3
靖边气田属于岩性圈闭、弹性气驱、无边底 水、常压、低渗、低丰度、低产的深层气藏。
靖边气田含气面积分布图
靖边气田产能建设始于1996年,至1998年底,利用探井累计建产能12亿方; 1999年进入开发建设阶段,通过开展排水采气、定压定产生产、区块关井测压 等开发试验和各种综合研究工作,不断地调整挖潜和实施有效的工艺措施,实 现了气田的高效开发。截止2006年底,累计动用地质储量3763.65×108m3,形成 了50×108m3年生产能力。
鄂尔多斯盆地 地质概况及天然气发展规划
目录
一、盆地地质概况 二、天然气勘探历程及资源现状 三、天然气开发历程及现状 四、天然气发展规划
三、天然气开发历程及现状
天然气开发历程及现状
(一)气田开发历程 (二)气田开发现状
(一)气田开发历程
1994年:靖边气田陕81井组的先导性开发试验拉开了长庆气田开发 的序幕;
陕200井区
低产低渗区 陕100井区
地方油区
陕227井区西
陕230井区
② 榆林气田
圈闭类型:地层-岩性 地 层:山西组山2段 岩 性:中粗粒是因石英砂岩 储集空间:残余粒间孔、溶孔、晶间孔 裂缝类型:不发育,少数微细裂缝 砂岩厚度:10~35m,平均16m 有效厚度:1.6~32.5m,平均8.5m 孔 隙 度:平均6.2% 渗 透 率:0.1~10md,平均4.521md 气藏压力:平均26.80Mpa,
气田配套建成10亿方的生产能力,标志着苏里格气田进入规模开 发阶段。 2007年:苏里格气田东区开始评价建产,预计到2008年6月正式投产。
(二)气田开发现状
1、产能建设
100
80
75.1
79.0 72.0
89.8
生产能力
60
48.1
40
35.0 37.0
22.0
20
8.4
12.0
0
1997
1998
平均压力系数0.94 气藏温度:平均86℃。温度梯度为3.02 ℃/100m 流体性质:甲烷94.1%,CO21.676%,
H2S为0~12.37mg/m3,平均5.3mg/m3 榆林气田山2气藏属岩性圈闭、弹性气驱、 无明显边底水、常压、不含硫化氢、低渗、低 丰度、低产的中-深层气藏。
榆林气田含气面积分布图
榆林气田南区产能建设始于2001年,至2002年底完成3亿方初步开发方案的 建设。2003年~2005年开始向探明区两侧滚动开发,建产能17.1亿方;至2005 年 底 , 榆 林 气 田 南 区 累 计 动 用 地 质 储 量 857.39×108m3 , 动 用 可 采 储 量 596.83×108m3,建成20.1×108m3/a生产能力。
1997年:靖边气田开始实施探井试采方案,利用探井79口,建产能12 亿立方米。
1999年:靖边气田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标志着长庆气田进入规模 开发阶段,榆林气田北部进行了开发试验建产;
2001年:榆林气田南部投入开发,拉开了长庆上古气藏规模开发的序幕; 2002年:乌审旗和苏里格盒8气藏开始了开发建产; 2006年:子洲气田正式投入开发,米脂气田开展先导性开发试验;苏里格
5970.65
2006年底产能 (108m3) 50 20 4.2
0.6
10 5
89.8
未动用储量 (108m3)
902.70
712.58 547.87
5374.02 877.39 11.25
8425.81
① 靖边气田
圈闭类型:岩性-地层 地 层: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1+2段 岩 性:碳酸盐岩 储集空间:溶蚀孔洞、晶间孔、裂隙 裂缝类型:以网状缝、斜交缝为主 地层厚度:15-35m,平均25m 有效厚度:1.4-13.7m,平均5.4m 孔 隙 度:平均6.6% 渗透率:2~10md,平均6.7md 气藏压力:平均31.425 Mpa,
矿区、低产低渗区、沟槽边缘。 ◆ 潜态东侧未动用储量
靖边古潜台东侧储层物性较好的陕227、 陕245井区探明地质储量已基本全部动用,剩
余储量主要分布在统5、陕200、陕227西、
陕230以及陕100等井区。
靖边潜台东侧动用储量位置图
原气田本部 潜台东侧面积 已开发面积 长北合同区
统5井区
马五4
军事区
子洲山2 子洲盒8
米脂 乌审旗 苏里格 长北合作区 其它
合计
探明储量 (108m3)
4666.26 857.39 922.58 229.39 358.48 868.5 5336.52 1127.39 29.95
14396.48
已动储量 (108m3)
3763.56 857.39
210
40 62 769 250 18.7
产能(108m3)
25
当年建产
累计建产
20
20.1
15
12.1
10
8.1
5.1
5
1.0 1.0
3.0 2.0
4.0
8.0
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
榆林气田南区历年产建柱状图
2005
③ 苏里格气田
圈闭类型:地层-岩性 地 层:下石盒子组盒8段 岩 性:中粗粒砂岩 储集空间:溶孔为主,残余粒间孔、晶间孔次之 裂缝类型:少数微细裂缝 砂岩厚度:12~35m 有效厚度:平均10.0m 孔 隙 度:平均8.95% 渗 透 率:0.02~2md,平均0.73md 气藏压力:27.3~29.73Mpa,
新建建产(亿方)
25
20
15
13
10 8.4
7
5
3.6
0
20.7
6.8 1
6.6 4.8
1.8
年度
靖边气田历年产能建设柱状图
探明地质储量:4666.26×108m3 动用地质储量:3763.56×108m3 建成生产能力:50×108m3/a 未动用地质储量:902.7×108m3
◆ 下古未动用储量 军事区(靶场、军用飞机场)、地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