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导则总则文本
城市设计导则范文

城市设计导则范文城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的布局、功能划分、建筑高度、交通网络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好的城市设计可以创造出宜居、可持续、美观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城市设计需要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
一个城市应该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功能分区,不同的区域应该有不同的功能,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比如,商业区应该集中在市中心,居住区应该远离工业区,公园和绿地应该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以提供休闲和活动的场所。
其次,城市设计需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平衡。
城市应该保留一定的绿地和自然环境,以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
这可以包括建设公园、花园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手段。
同时,城市设计还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比如,优化交通网络,鼓励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污染和交通拥堵;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提倡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等措施。
再次,城市设计需要注重城市的美观性和文化特色。
一个美丽的城市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因此,城市设计应该注重建筑的外观和风格,使建筑和街道布局相协调;注重街头艺术和文化设施的设置,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休闲娱乐场所;注重城市形象和宣传,吸引游客和外来人口。
最后,城市设计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集。
城市是居民共同生活的空间,因此他们应该有参与城市设计的权利。
城市设计过程中,政府和规划部门应该积极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公开听证会和座谈会,以便更好地反映居民的需求和意愿。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人与自然的平衡、城市的美观性和文化特色,以及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集。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良好的设计,我们才能创造出宜居、可持续、美观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导则

石家庄北部新区经开园金山片区城市设计导则附件一:报告书附件二:设计缩图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附件一:报告书附件二:设计缩图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第三章城市设计要素第四章控制规定第五章实施措施第六章附则附件一:城市设计报告书附件二:设计缩图附件三:城市设计图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搞好金山片区作为城市窗口的开发和城市形象的有序建设,各项设施的配套,特编制本导则。
第二条城市设计依据1.2.1 《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1.2.2 《石家庄北部城区分区规划》1.2.3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4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园区金山片区概念性规划及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文本》1.2.5 《石家庄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1998年)第三条设计目标1.3.1 金山片区是以高科技产生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区,应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区,体现生活环境高村准、城市建设高起点、工业企业高效益、生态环境高质量。
1.3.2 在形象上创造能够代表直辖市地位的窗口城市景观,满足人们对直辖市新形象的追求。
1.3.3 在管理上满足对该地区整体形象控制的要求,为土地开发利用和单体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1.3.4 在功能上保证配套设施的合理布置和用地规模,满足人们对环境品质的要求。
第四条设计原则1.4.1 整体性原则城市景观的连续性必须通过建筑单体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实现,保证城市的整体性是城市设计的第一原则。
1.4.2 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符合人的尺度的空间环境,以丰富、细致的设计和优美的环境体现人是空间活动的主角这一基本原则。
1.4.3 弹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能够为管理提供充分的余地来调整以适应规划范围内发生的新情况,从而使整体要求的实现成为可能,真正为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开发提供有效的指导。
1.4.4 先进性原则必须体现最先进的建设技术和开发经济,整体的发展模式应具有超前性,保证在设计的时效内不落后。
城市设计导则 (自动保存的)

一.总体设计指导1.1规划原则土地高效利用——在CBD模式下,土地需要高效率的开发,多样化的利用,尽可能的优化土地资源,立体化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
这体现在在住宅区和农产品办公商业区尽量避免中低层建筑,尤其是农产品办公商业区,在竖向上要将办公和商业和农产品结合交织。
绿地和广场要合理规划,确定发挥最大作用。
交通流畅便捷——交通流畅便捷,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道恰当合理的设置。
改变混乱、尺度不合宜的交通现状:结合原有道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按照功能地块分割为外环和内环,两环间有道路连接。
沿河设置自行车道和人行漫步道,使其与机动车不互相妨碍。
可持续发展建设——以“以人为本”和“与环境友善”为理念,以河道构筑开放空间网络和城市空间架构,建立绿色景观,设计一系列水的节点,探索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目标,彰显不同地区与空间场所的鲜明个性。
其中,结合人与环境的重点在于绿色生态技术,尤其以水利技术为核心,其他绿色技术为辅助,全方面引导城市向可持续发展建设。
深度的文化——以文化为背景,融合谁空间,塑造最具活力的公共生活地带,营造人温度是氛围,增强市民归属感。
郫县农耕文化、陵园红色文化和都江堰水文化三方面结合,大到从功能地块划分上,到绿地广场设计上,小到小品雕塑设计上,都要渗透进文化因素,使规划有理可依,有理可究。
1.2指导思想以沱江河滨河地区的城市更新为契机,综合考虑城市功能需求与生态景观需求,按照人性、多元、可实施的原则,对本片区进行综合城市更新,以达到充分利用景观生态效益、提升滨水区城市职能、优化城市形象、促进旧城更新的目的,塑造一个极具活力和鲜明个性的滨水新城。
1.3规划结构以沱江河为轴线,在基地中游部分打造人造浅滩,形成片区中心区,朝四周发散多个水节点,分割出水网脉络,组合成四大片区,形成“一轴一心四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均好的发展目标。
1.4经济技术指标设计指标规划区平均容积率为3~5,拆建总量由城镇区域综合平衡。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专家评审稿)1.总则1.1导则目的1.2适用范围1.3编制原则1.4编制类型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1.5编制要求2.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2.1主要任务在城市总体层面系统地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空间秩序,提出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确定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
2.2基础研究2.3主要内容2.3.1特色资源保护进行城市自然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城市自然资源现状,提出保护原则,并明确城市与其周边自然景观资源的协调发展要求。
进行城市历史人文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现状,提出和落实历史风貌、人文古迹保护、展示与合理利用的系统控制要求。
2.3.2风貌与特色定位2.3.3城市形态格局2.3.4景观风貌体系2.3.5公共空间体系2.3.6划定城市特色风貌区划定对于延续地方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风貌品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形成城市特色风貌区清单。
如中心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门户地段、重要景观路段、滨水地区、沿山地区,以及其它城乡特色景观区等,明确其范围、框架性管控原则和引导要求。
城市特色风貌区是各级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管控对象,其管控内容是区段城市设计编制的依据。
2.3.7实施措施与建议2.4成果形式成果由导控条文、图纸、说明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

北京市城市设计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北京市城市空间的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功能、环境和社会效益,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评估等活动,对指导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形态、景观及公共空间、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章城市布局第三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群聚集的区域为核心,通过生态、景观、社交、工作、商业等综合布局,建立多样化、宜居、便捷的城市空间。
第四条市区内的功能区应合理划分,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医疗区等。
第五条市区内的城市中心应有明确的范围,其中应有高密度的混合用途项目,包括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等,以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六条城市必须发展有功能的交通网络,强调公共交通,减少私人汽车的依赖。
第七条城市边界应有明确的界限,外围应缓冲适度,并发展生态保护带。
第三章空间形态第八条城市建筑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地形、气候和文化特点,形成城市空间的特色和连续性。
第九条城市建筑的高度、体量、立面和材料等应具备环境适应性,不夺取公共空间的日照和视线。
第十条城市建筑应以节能、资源保护和环保为原则,提倡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第十一条城市建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应有效衔接,形成温馨、开放、多样化的城市环境。
第十二条城市的大型公共空间应有统一的视觉形象和功能布局,具备相应的照明、雨水排放、绿化等设施。
第十三条城市中的绿地和景观元素应保持连续性,形成自然和人工景观的良好结合,增加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四章可持续性第十四条城市规划应合理开发土地资源,降低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城市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
第十五条城市设计应考虑交通、用地、用能、用水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第十六条城市建筑应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第十七条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节能、防灾、防病等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城市的抵御能力。
福建省城市设计导则

总体规划城市 设计专篇
确定城市设计目标 设定自然资源保护范围及控制要求 设定历史人文资源保护范围及控制要求
设定景观功能分区及控制要求 设定建筑高度分区布局及控制要求
提出建筑风貌引导控制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 划城市设计专
篇
现状分析与目标设定 景观风貌控制 界面控制 开放空间组织 建筑控制与引导
图 2-1 城市设计专篇内容要求框图
括规划范围内的以及对规划范围有影响的; (7)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发
方式等; (8)典型案例:收集分析与规划地区发展条件、发展历程相似的相关案例,
总结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9)其它相关资料。 2.3.1.2 制定目标、思路 明确规划地区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和景观特色,制定城市设计目标、基本原
近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城市设计工作,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与管理过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许多设计单位和管理部门在城市设计编制、管理等方面 进行了多种探索、尝试,内容深度及成果构成多种多样。本导则在遵循国家、省 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基础上,针对福建省实际和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结合各 县市城市设计编制及管理实践,吸纳了各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同 时借鉴其它各省市相关成果编制而成。
福建省城市设计导则 (试行)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三年三月
1
编制说明
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我厅组织编制了《福 建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本导则力求在全省层面统一对城市设计编制和管理 的认识,规范城市设计编制的类型、内容、成果表达,指导各地城市设计的编制 工作。
2.2.2 其他要求 分单元和地块两个层次编制控规的,单元控规可参照以上基本要求内容执 行,也可根据规划对象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确定需要重点研究的内 容和深度要求,适当进行内容增减;地块控规除满足基本要求内容外,还应参照 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要求,细化地块交通组织、竖向、建筑退让、建筑形态等具
哈尔滨城市设计导则(新修订)

3)明确城市各类广场的位置、性质、规模、场所意义特征和界面控 制要求。
4)明确城市主要街道空间的景观特征及相关环境设施要求,确定城 市景观性道路的功能和布局,组织城市步行空间,合理布局社会停
车场地和专用停车空间。 2.2.5 划定城市形象塑造的特定意图区 根据塑造城市整体风貌特色的总体要求,划定城市设计特定意 图区,明确其景观特征和设计控制导则,为下一层次城市设计的开 展提供技术依据。对重要的特定意图区制定其重要特色与环境工程
1
设计的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2.2.2 研究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
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重要特色资源的分析,对城市基本 风貌和地域特色进行发掘和提炼,制定城市风貌特色延续和发展的 目标、策略和措施,进行城市风貌特色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
计指引。 2.2.3 确定城市空间景观结构框架 1)结合城市自然环境、历史脉络、文化习俗和城市功能发展需要, 确定城市的总体形态与空间景观结构,彰显城市格局的自然和人文
12)片区三维鸟瞰效果图和重要节点效果表现图 13)主要景观展开面设计图(1:2000-1:5000) 表现主要街景立面或沿江、沿山的景观展开面等的建筑体量、 高度及色彩等的组合关系,提出城市轮廓线高度控制的建议值和允
许浮动值。 14)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案或选型方案图 主要表达片区内的环境设施(街道小品、市政环卫设施、标识 系统、雕塑广告等)、景观灯饰、硬质景观(铺地、堡坎、护坡等) 和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求和视觉效果,可分别绘制。 15)要素城市设计图则(1:500-1:2000) 针对城市设计所提炼的各项景观要素,要求在现状地形图上编 制城市设计分图图则(彩图)。图则中必须表达的内容包括: a、表达同类景观要素的总体空间布局形态、空间组合关系及设计
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

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是一个关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青岛市城市设计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导则主要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功能区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等内容。
通过这些规划,青岛市力求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强调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包括城市的发展方向、布局结构、交通系统等内容。
青岛市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指导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划分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青岛市将城市划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交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的需求。
导则还强调了各个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和联通,以确保城市各项功能的良性运转。
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文化和特色的窗口。
青岛市在导则中提出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要求,包括环境美化、景观布置、交通便利等方面。
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青岛市将打造一个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还关注建筑设计的品质和风格。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设计风格和品质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和文化。
青岛市在导则中提出了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注重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和节能性,鼓励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打造具有环保意识的建筑。
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是一份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文件,将对青岛市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遵循导则的规划要求,青岛市将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
希望青岛市未来的城市建设能够在导则的指导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二篇示例:青岛市城市设计导则青岛市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国际知名的滨海城市。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规划和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城市设计导则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则第一条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
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
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
第二条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
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
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
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
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
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
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
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
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
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
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
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
第三条交通空间设计导则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
城市设计导则精选文档

城市设计导则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城市设计导则系统设计导则是根据城市设计各个体系完整和有效运作的要求,提出城市土地使用,公共空间组织,交通组织,城市形态塑造,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必需遵循的总体原则和规定,对城市重点地段和近期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引导,对一些近期难以开发或不可预见的项目仅原则上控制其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的形态方案是引导性的,开发活动在贯彻控制意图的前提下,具有多种形态方案的可能.涉及每个地块的具体设计原则应参照分地块设计导则.空间使用体系(含土地使用体系)合理规划地块,确保本区域各地块进行建设实施时,整体的城市设计目标与构思依然可以被维持与执行.控制本区域各地块上的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并在各项指标上加以落实,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市活力的提升,构建亲水宜人的滨湖城市空间.1,地块划分原则上以道路中心线或河道湖泊蓝线为边界,区域内各地块的划分界线和编号如地块编号图所示.2,区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是城市整体功能的一部分,不宜随意更改.地块的功能在各地块的导则中阐明.每一地块体现的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地块内形态控制是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的反映,应严格遵守.3,为保证城市建设的完整性,各地块的详细实施计划应整体设计,送审.基于操作的现实性和市场因素,可允许进行分期建设,分期分区办法应专门研究实施.4,各地块控制图中确立的技术指标,反映城市空间容量的整体平衡,应予遵守,建设时如因具体情况变化,需经专门审议许可,但其变化不得超过10%.5,各地块开发应体现公共空间优先原则,在具体使用功能与公共空间矛盾时,以确保公共空间的实现为先.应鼓励地块开发使用者为公众提供公共空间,建议规划部门根据提供公共空间的数量给予适当的容积率奖励.应鼓励几个相关联系的地块组合进行整体实施建设,以促进城市功能的有机性和城市形态的完整性.交通空间设计导则综合考虑机动车道路及公共停车,步行交通,轨道交通,防洪抢险交通等,在原有规划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组织动态,静态及堤坝抢险交通,通过对道路系统,道路断面及标高,公交站点,社会停车场设置,地块车行出入口等的控制,确保滨湖广场区域以及核心商务区的交通可达性,确保区域内机动车交通顺畅通达,车辆停泊方便有序,步行系统安全便利,建立服务于滨湖新城核心区的,具有良好可达性的交通体系.1,交通性道路:参照车行尺度,速度进行空间组织,充分利用自然水体或人工标志提供方向指认,绿化种植应强调其个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标志.2,生活性道路:塑造以人为本的尺度空间,在维持必要车行交通量的基础上,拓宽人行面积,增加行人穿越道,增加行人活动的范围.在市民活动量密集并有特色的路段,设置休息区,增加行人滞留机会.公共空间设计导则公共空间设计风格必须要与周边环境,建物风格和街景相融合.街道空间提供主要干道和人行步道两旁的绿化带.标准的处理方式是植树.树的间距,大小和种类必须和邻近街道相同.在视觉焦点或地标性建筑物旁多设置广场,并于其上配合水体的运用.大面积的小区内可多设置公共的景观绿化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和人行步道系统相结合,可用以展示公共艺术品.小区内的开放空间应为居民提供休闲设施,包括花园,游泳池,建筑遮阳和儿童游戏区.若住宅楼有裙楼屋顶,其设计应当让居民得到最大的使用效益.自然生态设计导则自然环境具有生态丰富性和脆弱性并存的特征,是滨湖新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滨湖核心区的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问题,保护与利用自然环境,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推进生态和谐.1,在城市建设中应尽可能保留自然山地地貌和林木.2,应运用多种手段恢复被破坏的地形与地貌,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共生.3,在城市建设中应积极的进行防洪理水,促进防洪水利与景观活力相结合.夜景设计导则1,区域亮化结合建筑物和各节点的照明,道路照明和有关构景元素的照明,分高,中,低三个层次规划布光,高低错落,点,线,面兼顾,构成一幅庄重大方,亮丽壮观,简洁明快并富有生机活力和时代精神的组团夜间景观.2,线性亮化滨水带亮化:以绿色泛光灯为基础,沿河布置庭院灯,结合行道树亮化,渲染出良好的亲水氛围.道路亮化:以路灯亮化为基础,结合广告亮化和沿路装饰灯具的安装,以及沿街点缀亮化的建筑物,节点等完善道路亮化系统.重点路段可沿路安装泛光灯照明,道路上方拉软管灯,营造良好的道路夜间景观.3,点状亮化节点亮化:道路交汇点,街头绿地等夜景灯光雕塑,以取得良好效果.重要建筑物亮化:主要指中心地段的商业娱乐建筑物,利用多彩泛光灯进行外部照明,并结合建筑内部灯光照明.4,控制光污染强调城市夜景照明以"以人为本,节能照明"为原则,严格按照照明标准设计,要合理选择光源,灯具和布灯方案,尽量使用光束发散角小的灯具,并在灯具上采取加遮光罩或隔片的措施,严格限制光污染的产生.建筑高度间距控制1,建筑高度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和消防等方面的要求.2,建筑间距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3,同时,建筑高度和间距的控制应符合山东省和聊城市有关规定.建筑物退让规定沿建筑基地边界和道路,河道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景观,环保等方面的规定外,应同时符合以下规定. 1,建筑退道路红线根据规划区道路的不同等级,规定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主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40-50米,两侧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15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红线8米;次干道:道路规划红线为30米,两侧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10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红线6米;支路:道路红线12-24米,两侧高层建筑退道路红线8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红线4米.2,建筑退绿线道路设有绿化带的,两侧高层建筑后退主干道道路绿带8米,后退次干道,支路道路绿带5米;多层建筑及沿街商业后退道路绿带不小于3米;建筑后退鱼丘湖绿带10米,后退其他水系滨河绿带5米.3,建筑退用地边界多层建筑退用地红线不小于5米,小高层建筑退用地红线不小于8米.紧邻绿地广场一侧的小型商业建筑后退用地边界不小于3米.在满足以上规定时,同时满足高唐县有关建筑退让规定.道路交通要求1,出入口方位一般情况下,每个地块设置1—2个机动车出入口.2,禁止机动车开口规定322省道全线禁止设机动出入口.其他道路交叉口禁止开发地段规划见下表:注:均以自相交道路(中心线)直线段延长线的交点算起.3,停车位配建规定停车场(库)须与主体建筑工程同时施工,同时使用.配建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服务半径不得超过150米,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的方式.配建机动车停车位大于50个时,出入口应不少于2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当设两个出入口有困难时,可改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9米."四线控制"规定1,道路红线规划控制规划区的道路红线包括:主干道,次干路,支路和小区路的道路红线.规划确定城市道路的中心线,红线位置,宽度及交叉口用地范围;确定城市道路两侧规划绿化带控制线.主干道红线控制:泉林路,人和路,时风路,滨湖路,管道路及东兴路道路红线宽均为50米,金城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米;次干路红线控制:红线宽度30米;支路红线控制:红线宽度12-24米;小区路道路红线宽度为6-9米.2,蓝线规划控制规划区鱼丘湖及其引排水渠道,蓝线宽度根据水利部门相关规划和上层次规划标定. 3,黄线规划控制规划区基础设施黄线包括规划确定的供应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4,绿线规划控制规划对规划区内的公园,街头绿地等绿地划定绿线控制范围;第十一章规划管理实施规划实施1,要将规划付诸实施,需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落实措施,健全法制,加强管理,保证其稳步的实施.2,本规划批准后,有关规划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规划,严格按本规划进行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3,在本规划指导下,加强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对规划公共绿地,广场等应进行城市设计.4,进一步编制和完善土地开发的各种政策规定,调整和引导规划区的建设.基础设施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产业化经营的途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5,大力宣传,普及,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依法进行本规划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保证本规划的落实.规划法制建设措施充分发挥发展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检查,监督作用,强化规划的法制职能,并根据规划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规范,依法进行规划管理.规划行政管理措施加强规划工作的行政领导以及组织实施规划工作是政府及相关机构重要的工作职责.建立规范化的规划管理审批程序,要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并提高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第十二章术语,条件标准用词及图则索引查询有关名词解释用地性质:规划用地按照所担负的不同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用途类型,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等,称为用地性质.本规划使用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中的用地分类.用地兼容性:即城镇用地与建筑的互适性,规划对每一具体地块规定某种用地性质.在某一用地性质下,一些性质的建筑允许建设,对用地及环境没有干扰和影响;而另一些性质的建筑在符合条件下才被允许建设,称为用地兼容性.地块面积:又称建筑基地面积,用地面积,由道路红线和地块界线围成多边形的水平投影面积.容积率(FAR):指某一地块地面以上的建筑面积总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可以直观地反映该地块的土地开发强度.计算公式为:FAR=Sa/SFAR——容积率Sa ——地块上的建筑面积总和S ——地块面积建筑退让:指用地中的建设项目必须后退建设项目的土地边界的最小垂直距离.分后退道路红线和后退用地边界.建筑后退用地边界:指建筑后退地块边界线的距离.它确定了建筑沿非道路面的建造界线,保证建筑间必须的正面和侧向间距,同时满足消防,通行,日照和通风采光要求.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指建筑沿道路部分的建筑外边界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在本规划中指建筑底层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建筑间距:指规划用地中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与建筑高度之比.建筑高度:指室外地坪起至建筑物最高层面部分的高度.绿地率:指规划地块中绿地面积与该建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之比.地块边界:指地块或某建设项目用地由道路红线,自然边界围合而成的封闭的边界线. 机动车出入口方位:指建议某个地块宜在此设置机动车出入口.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为保证安全行车地块内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必须退让道路交叉口一定距离而设置的封闭界面.建筑控制线:指限定地块内的建筑建造范围的界线.建筑控制线由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和建筑后退用地边界组成.当地块沿道路时,建筑控制线即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地块内的公共开放空间,公共通道以及各地块建筑之间的合理间距.用地红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批准的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界线.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市政黄线:是指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线.条件标准用词说明执行条例时,对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使用时区别对待.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4,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作者:————————————————————————————————日期:第一章总则 (1)1.1....................................................................................................................................... 目的11.2....................................................................................................................................... 作用11.3............................................................................................................................. 适用范围11.4....................................................................................................................................... 修改1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2.1............................................................................................................................. 总体目标22.2............................................................................................................................. 控制原则22.3.................................................................................................................... 重点控制地区22.4.................................................................................................................... 专项控制要求62.4.1 ...................................................................................................... 城市景观照明62.4.2 .............................................................................................................. 建筑色彩82.4.3 .............................................................................................................. 城市风貌10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3.1.................................................................................................. 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113.1.1 .............................................................................................................. 控制对象113.1.2 .............................................................................................................. 总体要求113.1.3 .............................................................................................................. 设计导则143.2......................................................................................... 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173.2.1 .............................................................................................................. 控制对象173.2.2 .............................................................................................................. 总体要求173.2.3 .............................................................................................................. 设计导则193.3.................................................................................................. 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213.3.1 .............................................................................................................. 控制对象213.3.2 .............................................................................................................. 总体要求223.3.3 .............................................................................................................. 设计导则243.4....................................................................................................... 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273.4.1 .............................................................................................................. 控制对象273.4.2 .............................................................................................................. 总体要求273.4.3 .............................................................................................................. 设计导则313.5....................................................................................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333.5.1 .............................................................................................................. 控制对象333.5.2 .............................................................................................................. 总体要求343.5.3 ..............................................................................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353.5.4 ..........................................................................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383.5.5 ......................................................................................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393.5.6 ..................................................................................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403.5.7 ..................................................................................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413.6......................................................................................................... “198”地区设计导则423.6.1 .............................................................................................................. 控制对象423.6.2 .............................................................................................................. 总体要求423.6.3 .............................................................................................................. 设计导则45第四章附则 (47)4.1.................................................................................................................................. 解释权474.2............................................................................................................................. 生效时间47附表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48)附表二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览表 (50)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按照“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原则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城市设设设设容内一、设城市设设体1.设城市设设原设~体2.土地利用设~划3.设平面设设~4.土地设设强度分~区5.地下空设设~划6.城市建筑高度控制~7.城市天设设控制~8.路设点控制~径与9.设敞空设系设设~划10.建筑色彩设设及指引~11.城市交通系设;交通设设方式、步行系设、道路面形式、道路设化指引,~断12.城市公共交通系设;公交设路设设、公交港站设置、有设设设系设、地设接设站点设设,湾。
二、建设地设设设1、地设设设强制性容建筑布局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退设、沿街界面、设设率、底设通透内——率、出入口位置、设敞空设、设设控制、街道设化引设性容建筑量、建筑设格、高设建筑位置、主立面、裙房形设、第五立内——体体面、公共景设~街道设施、停设设、建筑布局形式2、特色地城市设设引设区设水地设强设建筑设境的融合~突出设湖域和河域特点不同的城市空设~区与区内区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布局~活多设的设水界面~富有律的天设设~控制设设廊道~聚灵韵焦景设设点~设多通往设水设敞空设的路~步行廊道设敞空设相设合~建设设的步划条径将与构行设~控制公共建筑水的空设设系~加强水岸面形式的设设~打造魅力设水休憩网与体断空设~有效设理地设防洪堤设的设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与1商设设设地设强设商设设~打造宜人的街道尺度~突出中央商设设设的空设特点。
沿设两区氛设依据功能分多设貌~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设~合理设设路串设各景设设点~划个区径个形成设设的步行系设~注重街道空设设奏的设化和建筑界面的设设~强设地设部功能的设合利内用~有效提高土地使用价设。
形成具有设志性的建筑设点~设水地设强设城市自然、建筑设境的融合~突出设湖和设河不同特点的城市区与与内空设。
考设设水界面、天设设、设设廊道、景设设点等容~内2设步行系设设敞空设相设合~设设设设的休设游设~依据使用功能~控制建筑水的划与与体空设设系~加强水岸面形式的设设~打造魅力设水休憩空设~有效设理地设防洪堤设的设断与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设计导则

第二章 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
主要任务 在城市总体层面系统地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
脉,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明确城市风貌特色 ,提出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确定城市形态格局,并提出控制 引导框架及其要求。 基础资料
第三章 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 ............................................... 主要任务 ................................................................................ 基础资料 ................................................................................ 内容及深度要求 ................................................................... 编制成果构成 ....................................................................... 成果内容 ................................................................................
以人为本。满足使用者基本要求及认知、审美需求,促 进公共资源的公平使用,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规划地段及周边的基本状况,尊重 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
经济可行。考虑经济可行性,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 应,并有利于落实节能减排和集约发展的基本原则。
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设计导则

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设计导则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设计导则1 总则1.1 为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文化品味,特制订本规划。
1.2规划范围是烟台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芝罘区、莱山区、开发区、福山区、牟平区,总面积240平方公里。
1.3 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总体风貌进行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深化和完善。
通过本次规划,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景观体系,塑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并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1.4烟台市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活动,均应严格按照本规划执行。
因某种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经审批后,方可修改。
本导则的解释权属于烟台市规划局。
2 规划依据、目标、期限2.1 规划依据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2.1.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333号文发布)2.1.4《山东省城市设计指引(试行》)鲁建发[2002]46号2.1.5《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烟台市规划局—1——.烟台市整体城市设计设计导则2.1.6《烟台市城市规划管理若干规定》烟台市规划局2.1.7《烟台市总体城市设计规划设计要求》2.1.8其他有关技术标准、规范。
2.2 主要参考依据2.2.1烟台市城市与建筑特色研讨会文集2.2.2烟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2.3烟台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2.4烟台市中心街区城市更新规划设计2.2.5烟台市滨海景区及中心商务区规划设计2.2.6莱山区总体规划修编2.2.7烟台市黄务分区规划2.2.8福山区总体规划修编2.2.9牟平区总体规划修编2.2.10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2.2.11莱山区滨海新城概念性控规及城市设计2.3 规划目标塑造鲜明的城市特色,建设魅力名城,促进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家具的设计与布置应与周边的建筑相和谐,成 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点缀。
电话亭按标准进行设计,布置于设施带和休息带内, 公共性强和使用集的地区宜设隔音式电话亭。
书报亭等服务亭类设施应进行统一设计,其布置不 应占用公共通道,宜布置于休息带内。
坐椅可与树木、花坛、亭廊和喷泉相结合,其布置 时应避免对视,尽量形成相对的阴角空间。此外,坐 椅设置应配置垃圾箱等设施。
岸线的处理应结合周边环境,因地制宜 地设置沿堤亲水步道,同时在步道上设置 相应的停驻休憩区;在中央轴线上可设置 悬挑的观水平台,成为中央景观序列的一 个高潮点;观水步道应结合滨江绿带统一 设计。
堤岸沿线设置步行阶梯及亲水平台,可 拾级而下,最大限度地接近水面,或采用 通透护栏,避免使用封闭式栏杆;步道应 设置防滑路面,使用耐腐蚀材料;沿江设 置灯光照明系统,在增加安全性的同时构 成沿江夜间景观带。
11
H
人文要素
1. 宗教类物质载体 2. 历史保护类物质载体 3. 民俗类物质载体
12
H
1.宗教类物质载体
13
H
2.历史保护类物质载体
14
H
3.民俗类物质载体
15
H
自然要素
• 气候:光照环境、风环境 • 地貌:山岳、水体 • 植被 • 生态保护
16
H
17
H
城市功能要素
1. 公共空间系统 2.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3. 景观系统
56
H
商业办公区内的水景通常位于建筑入口 广场及其庭院休闲广场,以其声音、动感 及扑面而来的清凉气息为建筑物增色,为 市民提供贴近自然的都市环境。
建筑入口广场的水景应充分体现建筑物 的个性;庭院休闲广场宜设置以静为主的 水景,水景可结合建筑统一设计,形成独 特的庭院景观。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城市设计导则内容一、总体城市设计1.总体城市设计原则;2.土地利用规划;3.总平面设计;4.土地开发强度分区;5.地下空间规划;6.城市建筑高度控制;7.城市天际线控制;8.路径与节点控制;9.开敞空间系统规划;10.建筑色彩设计及指引;11.城市交通系统(交通组织方式、步行系统、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绿化指引;12.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交线路组织、公交港湾站设置、有轨电车系统、地铁接驳站点设计。
二、建设地块图则1、地块图则强制性内容——建筑布局形式、建筑高度、建筑退线、沿街界面、贴线率、底层通透率、出入口位置、开敞空间、视线控制、街道绿化引导性内容——建筑体量、建筑风格、高层建筑位置、主体立面、裙房形态、第五立面、公共景观,街道设施、停车场、建筑布局形式2、特色地区城市设计引导滨水地区应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区域和内河区域特点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的滨水界面,富有韵律的天际线;控制视线廊道,聚焦景观节点;规划多条通往滨水开敞空间的路径,将步行廊道与开敞空间相结合,构建顺畅的步行网络;控制公共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商务轴两侧地区应强调商务氛围,打造宜人的街道尺度,突出中央商务轴线的空间特点。
沿轴线依据功能划分多个风貌区,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合理组织路径串联各个景观节点,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注重街道空间节奏的变化和建筑界面的设计;强调地块内部功能的复合利用,有效提高土地使用价值。
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节点;滨水地区应强调城市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突出滨湖和滨内河不同特点的城市空间。
考虑滨水界面、天际线、视线廊道、景观节点等内容;规划步行系统与开敞空间相结合,组织顺畅的休闲游线;依据使用功能,控制建筑与水体的空间关系;加强水岸断面形式的设计,打造魅力滨水休憩空间;有效处理地块与防洪堤间的竖向高差,弱化防洪堤的阻隔效果。
城市设计导则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1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0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2资2配料,置试而时卷且,调可需控保要试障在验各最;类大对管限设路度备习内进题来行到确调位保整。机使在组其管高在路中正敷资常设料工过试况程卷下中安与,全过要,度加并工强且作看尽下护可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5术写卷、交重保电底要护气。设装设管备置备4线高动调、敷中作试电设资,高气技料并中课术3试且资件中、卷拒料中包管试绝试调含路验动卷试线敷方作技槽设案,术、技以来管术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导则(一)景观风貌区控制城市风貌区划分为老城商业风貌区、新城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综合景观风貌区、居住景观风貌区等几类进行控制。
◆老城商业风貌区主要指南山路与青山路交叉口及其周边地区。
导则1:以商业服务为主要导功能的区域,控制开发建设密度,鼓励用地的复合利用,要创造好的步行环境和宜人的商业活动空间。
导则2:建筑风格可有对比变化,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对明快的色系,不必强调统一,但在色调上应有一定的协调或对比关系,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
建议在建设前对整个建筑群深入细致的空间环境设计,以保证空间环境品质。
导则3:应结合龙河与其两侧绿化形成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空间的设置要将绿地和活动广场相结合,成为购物、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开放空间。
导则4:倡导立体开发,混合利用。
可利用绿化、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购物中心。
◆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导则1:行政办公和商务办公建筑应形成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
导则2:文化建筑以广场为依托,建筑采用规则式布局,在统一中有变化,彰显个性,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主要指沿龙河北路两侧、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周边地区。
导则1:要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建筑的特色,强调技术美,现代感,建筑尺度不宜出现过高和超大体量。
导则2:建筑应后退道路相应的距离,以保证形成围合的开放或半开放的公共空间,作为人群休息、交通的场所。
◆综合景观风貌区导则1:公共建筑成组成群设置,建议建筑采用较为一致的体量,突出标志性建筑的高度,建筑造型以水平线条为主,开窗简洁,细部处理精致。
导则2: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
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居住景观风貌区主要指老城片区、新城片区、寻山片区内的各个居住区。
导则1:鼓励沿人流量大的道路两侧用地复合利用,增添地区的活力,保持街道宜人的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导则总则文本
1.整体风格
1.1单元类型
本单元包括两种类型。
第一是以地铁站为中心辐射的区级商业中心区,属于以商业、商务用地为主的重点地区类型。
第二是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成林庄居住区,属于以居住用地为主的一般建成区。
1.2整体风格
在保留现有城市肌理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水绿交融的开放空间和尺度环境宜人的步行绿带,美化了单元的居住环境。
地铁站周边的商业区高层林立,通过高密度开发、公共空间的塑造和架空步行廊道的设置,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商业气氛。
两者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2.空间意向
2.1区域
本单元包括居住环境温馨的成林庄居住区和商业气氛浓厚的成林庄地铁站商业区。
2.2地标节点
津基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地标建筑,是区域天际线控制的最高点。
成林庄体育公园位于居住区的核心位置,是单元内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
2.3视线通廊
3.街道类型
3.1街道类型
本单元街道分为景观型、生活型两种街道类型进行引导控制。
3.2交通型道路
卫国道、靖江路、津滨大道、兴泰路。
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进行退让。
有绿线的,退让绿线不得小于5米;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米。
商业用地建筑贴线率应不小于70%,居住建筑商业裙房部分贴线率应不小于50%。
建筑主立面及入口门厅不宜面向上述道路设置,机动车不宜出入口应面向上述道路设置。
3.3生活型道路
红星路、成林道、十一经路、津塘路三条道路承担对外交通的主要作用,以保证机动车的通行能力为主。
长征路、韶山道、晨曦道、杨林路、落樱道、博汇道、晨光道、彩阳路、天药路、慕华路、建新
路、杰君道、十四经路等十三条街道重点维护尺度宜人的空间尺度和绿树成荫的街道环境,通过线性连续的街道系统串联城市公园和街旁绿地。
新建建筑不得占压红线、绿线,并进行退让。
有绿线的,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5米;无绿线的,退让红线距离不得小于8米。
新建有较大人流、车流集散的商贸、娱乐、体育、展览、办公、学校和大型商场等建筑主要出入口一侧,有绿线的,退绿线距离不得小于10米;无绿线的,退红线距离不得小于15米。
商业用地建筑贴线率应不小于70%,居住建筑商业裙房部分贴线率应不小于50%。
建筑主立面及入口门厅宜面向上述道路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应面向上述道路设置。
4.开放空间
4.1开放空间类型
本单元包括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两种开放空间类型。
4.2公园绿地
成林庄体育公园是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区级综合公园,为居住区居民提供聚集娱乐和休憩健身的活动空间。
唐口公园是社区级公园,在现有基础上适度扩展,增加一定量的开敞空间和休憩设置,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聚集锻炼场所。
街旁绿地有六处,分别位于卫国道和红星路交口,红星路和晨阳道交口,晨曦道和靖江道交口,成林道和津滨大道交口,成林道和靖江道交口,津滨大道和泰兴南路交口。
沿街绿带主要沿成林庄、红星路、靖江道、杨林道、长征路分布。
4.3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主要分布在昀山路和靖江路两侧。
5.建筑
5.1建筑群体控制
本单元以津基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地标与天际线控制最高点,红星路沿线和成林道与靖江路交口为高层建筑区,自内向外逐渐递减,以突出津基金融中心作为城市地标的恢弘气势和地铁站商业区的浓厚氛围。
成林庄体育公园周围建筑尽量控制在50米以下,形成尺度宜人的休憩空间。
其余居住区以多层居住建筑为主体,辅以少量高层居住建筑,形成尺度适中的都市宜居社区。
5.2建筑高度分区控制
主要分为四个梯度
第一梯度为现状和新建多层居住区,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米
第二梯度为新建多层商业区,建筑高度在24-50米之间。
第三梯度为新建高层办公塔楼和新建高层居住建筑,建筑高度在50-100米之间。
第四梯度为新建高层商务办公塔楼,建筑高度在100-150米之间。
第五梯度为津基金融中心,建筑高度在200米以上。
5.3建筑高度
建筑体量不宜过大且应与周边建筑相协调,禁止在成林庄体育公园周边用地新建遮挡视线的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顶部建议以平屋顶形式为主,可采用少量坡屋顶以增加空间的变化;高层建筑顶部建议采用平屋顶,建议采取适当收分处理,以减弱对居住区的压迫感;多层商业建筑表面可通过适当凹凸变化削弱单调感。
5.4建筑风格
本单元是以居住建筑为主的城市建成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居住建筑多为简介朴素的现代风格,少量较新居住小区为新古典或新中式风格。
新建商业办公建筑与公共服务设施宜采用现代风格和新古典风格,以形成本区协调统一的城市风貌。
5.5建筑外檐材料
多层居住建筑外延材料以涂料和饰面砖为主,高层居住建筑外檐材料以涂料为主,多层商业办公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外檐材料以饰面砖、石材为主,高层商业办公建筑外檐材料以金属板材和涂料为主。
5.6建筑色彩
多层居住建筑外檐以砖红色调和暖黄色调为主,高层居住建筑外檐以暖黄色调为主,商业办公建筑与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外檐以亮灰色调和暖黄色调为主,可采用一定象牙白或驼色增加视觉上的变化。
6.1其他
6.1建筑首层通透度
一般类商业建筑底层通透部分占首层或裙房立面的比例不小于60%。
由历史建筑改造的商业建筑底层通透部分占首层或裙房立面比例不小于40%。
不得使用高反射镜面玻璃。
通透部分的造型与建筑整体风格相统一。
6.2建筑墙体广告与店招牌匾
西洋古典风格、中国传统风格、新古典风格与新中式风格的建筑:建筑墙体广告应避免对体现建筑特色的立面要素(如建筑门窗、檐口、
线脚、柱廊等)的遮挡,鼓励透空设置。
现代风格的建筑:建筑墙体广告面积占高层建筑裙房或多层建筑立面比例不得超过40%。
建筑墙体广告的风格与材质要与建筑本身相协调。
店招牌匾的设置可附于或突出建筑物表面,但要相对整齐划一。
实行一点一牌、一单位一牌,不得多层设置。
字体简洁明快。
宜采用耐久、便于维护的新材料,不应采用大面积单一且艳丽的色彩。
店招牌匾的详细控制要求执行《天津市规划建筑导则编汇》。
6.3建筑裙房
沿红星路应形成连续的街墙空间,整体控制裙房高度12-20米,顶部塔楼应作后退处理。
6.4建筑骑楼
沿博汇道西侧路段设置骑楼空间,并保持骑楼空间的连续性,通过连续路步与室外空间相连,形成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
骑楼的跨度控制在2-4米,净高控制在4-6米。
与建筑首层的餐饮、零售商店等商业设施相联系。
6.5围墙
围墙应与建筑统一做整体考虑,并与主题建筑及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围墙的沿街部分必须与现有相邻建筑围墙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围墙造型尺度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材料以砖、石材结合铁艺为主,色彩与历史建筑主色调相协调。
沿长征路、落樱道、杨林路的建筑围墙应采用透空的样式,以便适应街道的开放性,而其他街道的围墙则无此限制。
透空式围墙高度不应大于1.6米,实墙高度不超过1.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