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统计学复习提纲
工程地质学总复习提纲
工程地质学总复习提纲第一讲绪论复习思考题1.说明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
(可见课本8、9页)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请参考绪论第一章1.6{P11})3.建筑物地基稳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请参考绪论第一章1.5{P10})第二讲地球概述复习思考题1.说明地球的内、外圈层构造。
地球内圈:地壳(crust):由固体岩石构成,平均厚度16km, 分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
地幔(mantle):上地幔是熔融状态物质, 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主要是由铁镁氧化物和硫化物组成。
地核(core):由比重较大的铁镍合金组成,平均密度大于10g/cm³。
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
地壳运动主要起因于地幔物质的对流。
地球外圈:大气圈(atmosphere):是地球以外的空间,它提供生物需要的CO2和O2 ,对地貌形态变化起着极大的影响。
水圈(hydrosphere):由大气圈的水蒸气凝结成降雨形成海洋和湖泊沼泽及地下水。
水与地表岩石相互作用,作为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促进各种地质现象的发育。
生物圈(biosphere):渗透在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表层的范围之中,对于改变地球的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2.说明地质作用的概念、类型。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动力来源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3.内力地质作用分为哪些类型?哪种作用占主导地位?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引起。
地壳运动:水平和升降运动;岩浆作用:岩浆形成、运动、演化、冷凝;变质作用: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地震作用:地内机械能突然释放,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到地表引起猛烈冲击。
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4.外力地质作用有哪些营力?按什么程序进行?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河流的侵蚀;地下水的潜蚀;湖泊海洋的冲蚀;风的吹蚀;冰川的刨蚀等。
地质学基础复习提纲
1.什么是地质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课本P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研究对象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也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研究内容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和演化。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1)野外调查——基本工作方法(2)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3)历史比较法——基本思维方法(重点)3.什么是均变论和灾变论及其代表人物,什么是以今证古(并举例说明)和历史比较法?(P4)均变论:各种缓慢的不为人知的地质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产生惊人的结果,称为均变论。
代表人物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
灾变论(或剧变论):灾难-毁灭-再创造,自然界按照这种过程,生物界不断形成新属种,如此反复,变化不已。
代表人物法国地质学家居维叶。
以今证古:根据目前的地质过程和方式来推断过去的地质过程和方式。
目前在海洋中沉积的泥沙中夹杂着螺蚌壳,假如在高山层中发现了海生螺蚌壳化石就可以判断这座高山所在曾经是一片海洋。
历史比较法:在采用以今证古原理的同时,也注意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以及在地球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自然条件的特殊性,用历史的、辩证的、综合的思想为指导来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
4.地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其中重力、温度、密度和压力如何随深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P16)密度、重力、磁场、温度、压力、弹塑性重力重力在地表的变化: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重力在地球内部的变化:从地表到地下 2900km 的核幔界面,重力大体上是随深度增加而略有增加,但有波动。
在核幔界面上,重力值达到极大(约1069伽),再往深处去,各个方向上的引力趋向平衡,重力值逐渐减少,直至变小为零。
温度(地热)外热层(变温层):地球的表层,平均厚度约15米,随外界温度而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地温是向下降低的。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参考)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参考)(2009.9)一、绪论1、工程地质的研究对象2、工程地质条件的概念及其包含内容二、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的概念2、内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作用方式及结果3、风化作用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岩石性质的影响4、残积层及其特点5、剥蚀与风化的区别6、沉积、搬运、成岩作用及其作用方式7、变质作用,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8、土的形成原因三、矿物与岩石1、岩石的结构与构造2、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常见的岩浆岩;喷出岩与侵入岩的特征3、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常见的沉积岩4、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常见的变质岩5、变晶结构与重结晶结构6、影响岩石性质的主要因素7、造岩矿物的概念;常见的变质矿物四、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地质年代的概念;地层的新老顺序2、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3、根据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确定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4、岩层产状的概念、要素及其表示方法5、褶曲、褶皱构造的概念与特征6、背斜褶曲与向斜褶曲的区别、出露特征及表示方法7、节理、断层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岩石工程的影响(评价)五、第四纪地质与地貌1、地貌的概念2、形成地貌的主要原因,影响地貌的因素3、构造、剥蚀平原的特征4、中国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物分带分布规律5、人类化石的意义六、地下水1、地下水对岩石、土木工程的主要影响2、地下水的不良作用3、地下水的埋藏类型及其特征4、潜水、承压水的概念与特点5、承压水对工程的影响6、潜蚀的作用及其产生条件7、坡积层、洪积层与冲积层的特征八、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分析1、岩体、结构面、岩体结构、岩体稳定的概念2、岩体结构面的成因类型3、层状、散体岩体结构对土木工程稳定性的影响九、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1、崩塌的概念2、防治滑坡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措施3、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4、岩溶的概念、形成条件5、土木工程防震的基本原则。
地质统计学法资源储量估算部分编写提纲 (以勘探报告为例)
地质统计学法资源储量估算部分编写提纲(以勘探报告为例)1 估算范围、对象资源量和储量估算截至日期;估算矿种、矿体(矿层、矿化域)及其编号;估算最高标高和最低标高、最小埋深和最大井埋深、估算面积(平面最大投影面积)和拐点坐标;估算范围与矿业权范围的关系(插叠合图)。
矿业权范围内未估算资源量和储量的地段地质勘查工作开展情况及资源赋存情况。
2 工业指标叙述资源量和储量估算所采用的工业指标,说明工业指标的来源或确定的依据。
如采用矿块指标体系的边际品位圈定矿体,需说明边际品位的制订原则。
3 估算方法选择依据说明所选择的估算方法(克里格法或距离幂次反比法),从矿体的形态、产状、成矿期次、勘查工程间距的疏密程度、矿体或矿化域内样品的数量和品位的统计分布、变化系数等方面论述其合理性及依据。
说明所选三维估算软件的名称、版本号和认证部门批准文号。
4 估算数据、信息可靠性论述叙述地质数据库的建立,说明数据库的名称、数目及其结构内容。
详细列出本次资源量和储量估算利用的有效工程数、样品数等以及其他相关原始资料的具体来源,并进行质量和可靠性论述。
通过三维软件对工程数据进行位置对比,对数据进行纠错及完整性和逻辑性检查。
5 矿体(矿化域)圈定叙述圈矿采用的工业指标体系、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圈连矿体(矿化域)和外推的原则,以及估算需要做的实体模型(例如地形三维模型、矿体或矿化域模型、夹石模型、岩体模型和地质构造模型等,宜以插图方式说明)。
6 样品数据统计分析及特异值处理叙述以矿体(矿化域)为单位,对样品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列表统计样品数量、最小和最大值、平均值、方差、变化系数、西舍尔T 估值等,并附样品统计直方图、累计频率分布曲线或概率图等插图)。
说明特异值的判别和处理方法,宜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特异值所在的工程号、样品号、原始值和替代值等。
7 样品等长度组合结合对样品长度的统计分析(样品长度直方图、平均值等),论述样品组合长度的选取依据,并对比组合前后样品的统计结果,论证组合样长度的合理性(宜以插图和列表的方式说明)。
地质统计学讲义.doc
地质统计学讲义第1章地质统计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1地质统计学的发展历史地质统计学是根据英文单词Geostatistics的字面意思翻译过来的,从词源学上讲,按照韦氏(N .Webster)大词典对于“geo”(地球、土地)和“Statistics”(统计学)两词的释义,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的定义便是:“关于取自地球的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的一个数学分支”。
就矿山地质统计学的内容范围来说,这一定义是十分恰当的。
地质统计学包含经典统计学与空间统计学,其重点是地球状况,也就是说着重于地质特征的分析。
按其基本原理可定义为:地质统计学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早在上世纪10年代里,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就已用于分析地质数据。
在地质矿产方面最初也是利用传统的统计学作为分析数据的工具,直到上世纪40年代后期,当南非统计学家H.S西奇尔(Sichel)判明南非各金矿的样品品位呈对数正态分布以后,才真正确立了地质统计学的开端。
1951年,南非的矿山工程D.G.克立格(Daniel Krige)在H.S西奇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论点:“可以预计,一个矿山总体中的金品位的相对变化要大于该矿山某一部分中的金品位的相对变化”。
换句话说,以较近距离采集的样品很可能比以较远距离采集的样品具有更近似的品位。
这一论点是描述在多维空间内定义的数值特征的空间统计学据以建立的基础。
到上世纪60年代,才认识到需要把样品值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样品间距离的函数来加以模拟,并且得出了半变异函数。
法国概率统计学家马特隆(Matheron)创立了一个理论框架,为克立格作出的经验论点提供了精确而简明的数学阐释。
马特隆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克立格法”(Kriging),藉以表彰克立格在矿床的地质统计学评价工作中所起到的先驱作用。
即1962年,马特隆在克立格和西奇尔研究的基础上,将他们的成果理论化、系统化,并首先提出了区域化变量(Regionalized variable)的概念,为了更好地研究具有随机性及结构性的自然现象,提出了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一词,发表了《应用地质统计学》,该著作的出版标志着地质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而诞生。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概述1、地质学是关于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学。
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变动、发展历史、演变规律和服务与生产实践的科学。
2、利用重力异常研究地质情况,必须对实测重力值进行校正,即必须清除各种因素对实测值的影响。
这种校正称为布格校正,布格校正后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差称为布格异常。
在年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而增加,此增温规律可以用地热增温级或地热梯度表示。
地热增温级——是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是m/℃。
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级的倒数,即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m。
3、地热流所带出的热能是很分散的,目前只有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富集起来的地热能,才能当作资源看待。
在这样的地方称为地热异常区。
4、地球内部结构第二章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1、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组成地球的物质不断在变化和重新组合,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也不断在改造和演变。
地球的这种不断的变化,是和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密切相关的。
我们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称为地质营力。
2、地质年代的建立:为了反映地球发展的历史和阶段及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需有一世界统一的时间系统——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分为两类:相对地质年代(先后顺序)和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测年)。
相对地质年代(relative age): 根据生物界的发展和演化,把整个地质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借以展示时间的先后关系。
相对地质年代只表示新老顺序, 不表示各个时代单位的长短,也不表示绝对的年龄。
同位素地质年代(isotopic age): 利用岩石中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以年为单位计算岩石形成的年龄。
同位素地质年代可以表示岩石的绝对的年龄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依据①地层层序律: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②生物演化规律:低等→高等;简单→复杂;不可逆;生物演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年代越老的地层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层所含生物越进步、越高级。
地质统计学基础知识
信息管理学院 王玉兰 E-mail:wyl@,wang_wyl@ Tel:84073385 (o)
概率论基础
• 随机事件:
–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不发生的事件; – 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
• 统计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N次 重复试验中,事件A出现了n次,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n/N • 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逆; • 概率的运算:
– – – – – 加法定理:P(A+B)=P(A)+P(B) 乘法定理:P(AB)=P(A|B)P(B)=P(B|A)P(A)--P(A|B)=P(AB)/P(B) 全概率公式:P(A)=∑P(Hi)P(A|Hi) Hi:独立事件完备群 Bayes公式:P(Hi|A)= P(Hi)P(A|Hi)/P(A)
随机函数、随机过程与随机场
• 随机函数:
– 具有n个参数的随机变量族Z(x1,x2,…,xn;w); – 或随机函数所有实现的集合
• 随机过程:
– 只有一个(时间)变量的随机函数Z(t;w) – 对每个固定t, Z(t;w)是随机变量; – 或Z(于多个变量的随机函数Z(x1,x2,…;w)
统计推断(总体估计)
• 总体与样本、个体及样本观测值:
– – – – –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总体的一部分; 个体:组成总体的基本单元; 样品:从总体中按某种方式随机抽取的个体; 样本观测值:对样本中所有样品的观测、测量或分析值 的集合。
• 理论分布与经验分布:
– 理论分布:总体的客观存在的分布特征; – 经验分布或实验分布:由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所对 应的分布;
统计推断(总体估计)
地质统计学复习资料
计算:PPT第二讲、另外一讲、还有试卷变差函数的概念:P12区域化变量Z(x)和Z(x+h)两点之差的方差之半定义为Z(x)的变差函数,它既能描述区域化变量的空间结构性变化,又能描述其随机性变化。
变差函数的作用与应用变差函数是区域化空间变异性的一种度量,反映了空间变异程度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特征。
变差函数强调三维空间上的数据构型,从而可定量的描述区域变化量的空间相关性,即地质规律所造成的储层参数在空间上的相关性。
了解区域化变量(随机场)的相关性(噪声,相关程度,相关范围)、空间场的各向异性、空间场的尺度特征、空间场的周期性特征。
模型的参数意义变程(Range):指区域化变量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的范围。
在变程范围之内,数据具有相关性;而在变程之外,数据之间互不相关,即在变程以外的观测值不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
变程的大小反映了变量空间的相关性。
块金值(Nugget):变差函数如果在原点间断,在地质统计学中称为“块金效应”,表现为在很短的距离内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无论h多小,两个随机变量都不相关。
它可以由测量误差引起,也可以来自矿化现象的微观变异性。
在数学上,块金值c0相当于变量纯随机性的部分。
块金效应的尺度效应:如果品位完全是典型的随机变量,则不论观测尺度大小,所得到的实验变差函数曲线总是接近于纯块金效应模型。
当采样网格过大时,将掩盖小尺度的结构,而将采样尺度内的变化均视为块金常数。
这种现象即为块金效应的尺度效应。
基台值(Sill):代表变量在空间上的总变异性大小。
即为变差函数在h大于变程时的值,为块金值c和拱高cc之和。
拱高:在取得有效数据的尺度上,可观测得到的变异性幅度大小。
当块金值等于0时,基台值即为拱高。
模型:P15为何要拟合:P14实验变差公式:PPT第2讲假设克里金法概念:P36克里金插值与变差函数的关系变差函数是克里金方法研究的主要工具,在克里金估计方法中,加权系数的求取是通过变差函数来获得的。
地质统计学(1)
4. 地质统计学的定义
地质统计学是以变差函数作为基本工 具,在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分布结构特 征规律的基础上, 征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各种合适的克里格 方法,以达到更精确地估计( 方法,以达到更精确地估计(矿块品位 …….)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边缘学科。 )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边缘学科。
第二节
地质统计学的研究现状及优点
第三节
地质统计学在油气地质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应用当中,大致可归纳为 地质统计学在油气地质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应用当中, 四个方面: 四个方面: 1.参数估计 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应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对地质变量进行局部的最优化估计。 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应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对地质变量进行局部的最优化估计。 如与油气有关的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 如与油气有关的储层厚度 、孔隙度 、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大量的研究实践已经证明 了地质统计学的估计结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了地质统计学的估计结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层间、层内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层间、层内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描述层间及层内 非均质性是油藏描述的关键,地质统计学为此提供了各种随机建模技术, 非均质性是油藏描述的关键,地质统计学为此提供了各种随机建模技术, 可以较好地解 决这一问题。 决这一问题。 3.各种资料的综合应用 油藏描述资料复杂、信息量大、多解性十分明显。 油藏描述资料复杂、信息量大、多解性十分明显。只有靠多信息的综合才能获得可靠 的油藏地质模型。为此,地质统计学提供了许多信息联合的方法,如协克里格等, 的油藏地质模型。 为此, 地质统计学提供了许多信息联合的方法, 如协克里格等, 增加 了综合使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了综合使用各种资料的能力。 4.不确定性描述 过去人们所选用的模型,不管静态还是动态,基本上都是单一的确定性模型, 过去人们所选用的模型,不管静态还是动态,基本上都是单一的确定性模型,但实际 情况极为复杂,确定性的模型已不能精确的反映地下油藏的真实变化, 情况极为复杂,确定性的模型已不能精确的反映地下油藏的真实变化,只有通过不确定 性描述,从地质统计学的观点概括和综合地质模型,才能真实的反映复杂的油藏模式。 性描述,从地质统计学的观点概括和综合地质模型,才能真实的反映复杂的油藏模式。 因此,在考虑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油气地质问题时, 因此,在考虑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油气地质问题时,基本上可以从以上四个 方面来观察和研究。 方面来观察和研究。
普通地质学复习提纲(模版)
普通地质学复习提纲(模版)第一篇:普通地质学复习提纲(模版)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对象:地球(既固体地球最外层—岩石圈)研究内容: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分类、成因及其演化规律的分科;研究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其成因;研究地壳的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研究地质学的应用分科;地质学的边缘学科、综合及新兴学科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与产物。
通过对其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及规律,而野外地质调查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前提和基础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方法:历史比较法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4、何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什么特点?地质作用有几类?何为: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特点: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种类: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5、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外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内动力: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球内热为能源)外动力:(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河流、冰川、地下水、海水、湖泊、风沙)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6、稳定同位素:原子核稳定;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放出射线而具有放射性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非晶体:内部质点排列不具备格子构造的矿物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不同晶体结构的现象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钟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显晶质:较粗的用眼睛或放大镜可看出的晶粒7、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矿物分成几大类,代表性的矿物你知道吗?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磁性、电性等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8、矿物的定义:有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单元9、分类:自然元素矿物(自然金、自然铜、自然硫、金刚石、石墨)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黄铁矿FeS2、毒砂FeAsS卤化物矿物(萤石CaF2、食盐NaCl)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石英、刚玉Al2O3、水镁石Mg(OH)2)含氧盐矿物(碳酸盐类的方解石CaCO3、硬石膏、钠硝石、硼镁石)10、岩浆和熔岩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的一种含有挥发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高温熔融物质,具有较大黏性的流体(温度越低、气泡越多、SiO2含量越多,黏性越大)熔岩:喷出地表失去大部分挥发分的岩浆(火山液体喷发物)11、喷出作用、火山喷发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过程喷出作用产物:喷出岩(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喷出岩类型:超基性岩(科马提岩)、基性岩(玄武岩)、中性岩(安山岩)、酸性岩(流纹岩)火山喷发产物:气体喷发物(以水为主,还有CO2、硫化物)、液体喷发物(熔岩)、固体喷发物(火山碎屑物等)12、火山有哪些机构?火山通道、火山口、火山锥13、火山有几种喷发方式?方式: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14、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不仅形成久远,而且被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再喷发的火山活火山:现在仍在喷发或有历史记载喷发过的火山(各国划定活火山的时限长短不一,比较普遍的界限是将一万年以来有过喷发活动的火山都称为活火山)休眠火山:火山在一次喷发之后处于静止,但仍可能喷发,或在两次喷发之间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仍属于活火山的范畴)15、世界火山的分布有何规律性?其原因是什么?规律:环太平洋火山带(安山岩线)、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洋脊火山带、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原因:火山主要分布在地壳厚度薄、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16、侵入作用、同化作用、混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鲍温反应系列。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
(完整版)统计学总复习提纲统计学复习提纲第⼀章:绪论1、1)统计的含义:统计⼀词有统计⼯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种含义,但最基本的还是统计⼯作。
没有统计⼯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统计科学。
2)统计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作的规律,即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法,是⼀门⽅法论科学。
3)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总体有三⽅⾯特征:同质性、⼤量性、差异性总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限总体2)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的来确定的。
3)标志: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数字回答问题)和品质标志(⽤⽂字回答问题)。
标志还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
它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和确定总体范围的标准。
可变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之间必然存在差异的标志。
4)变量:可变标志中既有品质标志也有数量标志。
可变的数量标志就叫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叫变量值。
凡变量值只能以整数出现的变量,叫离散变量。
凡变量值可作⽆限分割的变量,叫连续变量。
5)指标与指标体系: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体系:以共同的研究⽬的为纽带⽽相互联系的⼀系列统计指标。
6)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有⼆:第⼀,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第⼆,指标只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数字来回答;标志则既有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数字回答),也有反映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字回答)。
⼆者联系:主要表现:许多标志的数值都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得来的。
品质标志虽然本⾝不具有数值,但有些指标是按品质标志分组分组计算得出。
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的⽬的⽽易位,故指标和数量标志在⼀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换。
矿井地质学复习提纲
矿井地质学复习绪论1、矿井地质工作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查明地质条件、提供地质数据、指导采掘生产、组织矿井勘探、进行储量管理、调查半生矿产第一章 采前地质评价1、煤层可采性指数和煤层厚度变异系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煤层可采性指标:反映煤层可采性的一项指标 nn`Km =n :参与评定的见煤点的总数(要求:分布均一、有代表性);n`:其中大于或等于最低可采煤层厚度的见煤点树。
煤厚变异系数:反映煤层厚度相对变化大小的指标。
M s r = s :煤厚标准差 ∑=--=n1i 2)M Mi 1n 1s ( Mi :每个煤厚点的实测厚度 M :煤厚平均值 n :参与煤厚评定的点数 2、煤层稳定性的评定原则和煤层稳定性分类薄煤层以Km 为主要指标、r 为辅助指标。
中厚及中厚以上煤层以r 为主要指标、Km 为辅助指标。
可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 3、三种断层破坏指数及其计算公式。
1)断层条数指数:n\s n :统计单元内的断层条数;s :统计单元的面积。
2)断层长度指数:slK n1i i1∑==l i 统计单元内某断层的长度;n :统计单元内的断层条数;s :统计单元的面积。
3)断层强度指数:sHl P n1i ii ∑==H i :该断层的断距;l i 统计单元内某断层的长度;n :统计单元内的断层条数;s :统计单元的面积。
4、根据走向巷道和倾向巷道的长度及揭露的断层条数,求回采工作面断层长度指数的近似计算公式。
slK n1i i1∑==试中∑=n1i il:统计单元内断层长度之和 (m ) ;s :统计单元的 面积 km 2 (106m ) 定义:巷道断层条数指数K 2=n/l n :巷道揭露的断层条数;l :巷道长度 km (103m )K 2走:走向巷道断层条数指数 条/kmK 2倾:倾向巷道断层条数指数 条/km2K :巷道平均断层条数指数 条/km2K =2K K 22+ 例:某工作面走向巷道长度1000m ,揭露2条断层;倾向巷道长度500m ,揭露断层5条。
地统计学复习知识点
1.地统计学概念:地统计学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2. 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的区别:①经典统计学:研究纯随机变量、变量可无限次重复观测或大量重复观测、样本相互独立、研究样本的数字特征②地统计学:研究区域化变量、变量不能重复试验、样本具有空间相关性、研究样本的数字特征和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3.地统计学的起源和发展-:4.总体:指根据统计分析或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全体。
有时也把具有共同性质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
5.样本:从总体中抽取若干元素而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也称子样。
6.频数:将变量按大小顺序排序,并按一定间距分组,称变量在各组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7.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①集中性度量:⑴算数平均值⑵中数⑶众数⑷数学期望;②离散型度量⑴极差⑵离差⑶方差⑷协方差⑸矩⑹变异系数;③形态度量(偏度(对称程度)和峰度(高低程度)是描述随机变量频率分布形态的两个定量指标)8.相关关系:指事物之间的关系数值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即某一现象在其发展变化中,当数量上为一确定值时,与之有联系的其他现象可以有若干个数值与之对应,但这些值按某种规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波动。
9.相关关系的特点: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定,也不能用函数形式给予描述,但并不是无规律可行的。
10.相关关系的种类:①按所涉及的变量的多少:单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
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之间的相关。
②按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直线相关: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变化近似为一条直线,则称为直线相关。
曲线相关:变量之间的相互变化近似为一条曲线。
③简单相关关系下按变量变动的方向:正相关:两个变量同方向变化。
负相关:两个变量反方向变化。
无相关(或零相关):两个量的变化互不影响。
11.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作图法,假设检验法。
12.偏相关:当研究某一个要素对另一个要素的影响或相关程度时,暂不考虑其它要素的影响,而单独研究那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时,则称为偏相关。
《统计学》复习提纲
《统计学》复习提纲第⼀章导论⼀、统计研究的是来⾃各领域的数据,提供⼀套通⽤于所有学科领域的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原则和⽅法。
⼆、数据1.数据的类型①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②cross-sectional data、time series data、panel data2. 如何获得数据?①调查:“观测,但别⼲扰”概率抽样VS⾮概率抽样⼀些概念:抽样框、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便抽样、重点抽样、典型抽样、⾃愿样本等②实验:实验组与对照组3. 统计分析⽅法: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第⼆章描述性统计⼀、⽤图表展⽰数据1. 频数分布表(新书P15例2-3)2. 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直⽅图、箱线图(五数概括)、散点图3. 统计表的格式(三线表,⽼书P76表3-20)⼆、⽤统计量描述数据1. 集中趋势的度量①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算术平均数、⼏何平均数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较(⽼书P95)2. 离散程度的度量①极差、平均差、⽅差、标准差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标准分数)③离散系数 3. 分布形状的度量①偏态系数SK ,注意SK 取不同值的含义②峰态系数K ,K 取不同值的含义第三章概率统计基础知识1. 常见的离散型分布如⼆项分布、泊松分布2. 正态分布①正态性检验(新书P56 Q-Q 图、P-P 图)②正态总体样本均值、样本⽅差的分布3. 由正态分布导出的三⼤分布:2χ分布、t 分布、F 分布4.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新书6.1节)第四章回归分析⼀、⼀元线性回归1. 描述相关关系:散点图、Pearson 相关系数2. ⼀元线性回归有n 对数据),(i i y x ,从散点图看近似⼀条直线,如何拟合?(1)理论上可认为y 和x 的关系是εββ++=x y 10,其中误差项ε代表y 和x 关系中不确定(或随机性)的部分,假设ε满⾜正态性、⽅差齐性和独⽴性,则我们的任务是利⽤样本数据估计出x 10ββ+这⼀直线部分,即估计0?β和1β (2)想估计⼀条最好的直线,什么才是“最好”?最⼩⼆乘思想:210,)(min1i i x y ββββ-- 解出∑∑---=21)())((?x x y y x x ii i β x y 10??ββ-= 3. ⼀元回归的拟合优度①平⽅和分解式:总平⽅和=回归平⽅和+残差平⽅和②判定系数 SSTSSESST SSR R -==12③估计标准误差SE :22)?(2-=--=∑n SSEn yyS i ie4. 显著性检验①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0:10=βH t 检验②回归⽅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0:10=βHF 检验 )2,1(~)2/(1/--=n F n SSE SSR F5. 残差分析(新书8.4节)如何判断对误差项ε的假定是否成⽴?⽤回归后的残差项e 判断练习:新书P169例8-4、P185习题8-4 ⼆、多元线性回归1. εβββ++++=k k x x y 110 注意其中偏回归系数的含义2. 多元回归的拟合优度②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 )1/()1/(12----=n SST k n SSE R a(2a R 的值始终⼩于2R ,且不会由于模型中⾃变量个数的增加⽽越来越接近1)③估计标准误差SE :11)?(2--=---=∑k n SSEk n yyS i ie3. 显著性检验①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0:0=i H β t 检验②回归⽅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0:210====k H βββF 检验 )1,(~)1/(/----=k n k F k n SSE kSSR F4. 多元线性回归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定义、如何识别(新书P197)、逐步回归5. 虚拟⾃变量:理解例9-7、例9-8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的构成1.四种成分:trend, seasonal fluctuation, cyclical fluctuation, irregular variations2. 时间序列的构造:I C S T Y = or I C S T Y +++= ⼆、时间序列的分解 1. 趋势项的分离常⽤⽅法:趋势拟合法、平滑法(1)趋势拟合法:把时间作为⾃变量,建⽴Y 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模型①线性趋势拟合 P223例10-5②⾮线性趋势拟合:了解指数曲线、修正指数曲线、Gompertz 曲线的特点 (2)平滑法:利⽤修匀技术,通过适当阶的移动平均,消除循环、季节和不规则因素对序列的影响,使序列平滑化,从⽽显⽰出长期趋势变化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掌握变差函数的概念,变差函数理论模型的数学公式及含义,变差函数各参
数的意义。
1.变差函数的概念
假设空间点x只在一维的x轴上变化,我们把区域化变量Z(x)在x,x+h
两点处的值之差的方差之半定义为Z(x)在x 轴方向上的变差函数,记为r (x,h)。
r (x,h)=1/2V ar[Z(x)-Z(x+h)]
=1/2E[Z(x)-Z(x+h)]2-1/2{E[Z(x)]-E[Z(x+h)]}2
在二阶平稳假设,或作本征假设,此时:
E[Z(x+h)]= E[Z(x)]
则:r (x,h) =1/2Var[Z(x)-Z(x+h)]
=1/2E[Z(x)-Z(x+h)]2-1/2{E[Z(x)]-E[Z(x+h)]}2
=1/2E[Z(x)-Z(x+h)]2
2.变差函数参数:
1)a变程(Range) :指区域化变量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的范围。
在变程范围之内,即h≤a时,数据具有相关性,且相关性随h变大而减小;而在变程之外,即h>a时,数据之间互不相关,即在变程以外的观测值不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
意义:通过“变程”反映变量的影响范围。
变程越大,影响范围越大。
2)C0块金值(Nugget) :变差函数如果在原点间断,在地质统计学中称为“块金效应”,表现为在很短的距离内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无论h多小,两个随机变量都不相关。
它可以由测量误差引起,也可以来自矿化现象的微观变异性。
在数学上,块金值C0相当于变量纯随机性的部分。
意义:通过块金值反映颗粒分布的均匀性。
块金值越小,说明砂体颗粒越均匀,连通性越好。
块金常数Co的大小可反映区域化变量的随机性的大小。
3)基台值(Sill):代表变量在空间上的总变异性大小。
反映区域化变量在研究范围内变异的强度,为先验方差。
即为变差函数在h大于变程时的值,为块金值C0和拱高cc之和。
意义:变差函数如果是跃迁型的,其基台值的大小可反映变量在该方向上变化幅度的大小。
4)拱高为在取得有效数据的尺度上,可观测得到的变异性幅度大小。
当块金值等于0时,基台值即为拱高。
拱高为先验方差与块金效应之差。
3. 变差函数的理论模型
二掌握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方法
一维实验变差函数的计算公式:
对不同的滞后h,进行计算,得出各个h的变差函数值。
例1:设Z(x)为一维区域化变量,满足本征假设,又已知Z(1)=2,Z(2)=4,Z(3)=3,
Z(4)=1,Z(5)=5,Z(6)=3,Z(7)=6,Z(8)=4,试求
答案:3.00 1.67 2.80
例2:2D情况
α3 方向
三掌握普通克里金方法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计算过程,特别是普通克里金方程组的形式(参阅线性地质统计学P126-136)
1. 普通克里金方法的概念
普通克里金是一种对空间分布数据求最优、线性、无偏内插估计量(一种特定的滑动加权平均法)。
2.计算
例设有一个层状矿床,在平面上S1,S2,S3,S4处取了4个样品,其品位分别为Z1,Z2,Z3,Z4。
据此估计S0点处的品位Z0
设品位Z(x)是二阶平稳的。
其在平面上的二维变差函数是个各向同性的球状模型,其参数为:块金值C0=2,变程a=200,拱高C=20,即
及不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
所谓指示变换,即将数据按照不同的门槛值编码为1或0的过程。
对于模
拟目标区内的每一类相,当它出现于某一位置时,指示变量为1,否则为0。
建模原理:在类型变量的模拟过程中,对于三维空间的每一网格(象元),首先通过指示克里金估计各变量的条件概率,并归一化,使所有类型变量的条件概率之和为1,以确定该处的条件概率分布函数);
然后随机提取一个0至1之间随机数,该随机数在条件概率分布函数中所对应的变量即为该象元的相类型。
这一过程在其它各个象元进行运行,便可得到研究区内相分布的一个随机图象。
步骤:1)数据准备与处理(指示变换)
2)求取变差函数
3)产生一条随机路径,顺序模拟每一个未知点。
4)利用各种克里金方法建立累积概率分布
5)蒙特卡罗抽样获得待估点值
6)转入下一个节点,直到所有节点模拟完成
指示变换的最大优点是可将软数据(如试井解释、地质推理和解释)进行编码,因而可使其参与随机模拟。
2.序贯高斯:高斯随机域是最经典的随机函数模型。
最大特征是随机变量符合
高斯分布(正态分布)。
建模原理:①随机地选择一个还没有被模拟的网格点。
②在该处估计局部条件概率分布(LCPD)。
③从LCPD中随机地抽取一个值。
④把新模拟的值包括到条件数据集中。
⑤重复步骤①—④,直到所有的网格点都被模拟。
步骤:1数据准备与处理(分相处理,利用各种转换方法使得条件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2求取变差函数
3产生一条随机路径,顺序模拟每一个未知点。
4利用各种克里金方法建立累积概率分布
5蒙特卡罗抽样获得待估点值
6转入下一个节点,直到所有节点模拟完成
3.示性点过程
建模原理:标点过程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点过程的概率定律按照空间中几何物体的分布规律,产生这些物体的中心点的空间分布,然后将物体性质(即marks,如物体几何形状、大小、方向等)标注于各点之上。
从地质统计学角度来讲,标点过程模拟即是要模拟物体点(points)及其性质(marks)在三维空间的联合分布。
步骤:1设计一个目标函数,并确定一个目标函数阈值;2根据先验地质认识随机产生目标体,计算目标函数值并检验;3用各种参数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多种组合进行迭代,直至最终得到一个满意的随机模拟结果,即达到目标函数阈值为止。
基于目标的方法
优点:能再现目标的特定几何形状
不足:
•对每类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目标要有自己特定的一套参数,不能通用。
复杂形态的参数化较为困难.
•对于一个目标体内的多个数据较难拟合,有时不能拟合(算法不收敛)。
•算法要求大量机时。
基于象元的方法(两点变差函数)
优点:能很容易忠实于条件数据
不足:只能保持两点统计一致性,不能同时反映多于两个点间的空间相关性或连续性。
不能显示出目标的几何形状
五、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的概念与区别及随机建模的优势
确定性建模:以确定性资料为基础,以储层地震地质学、储层沉积学为指导,运用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给出井间确定的、唯一的储层参数而产生的储层模型。
随机建模:以已知的信息为基础,以随机函数为理论,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可选的、等可能的储层模型。
区别:①确定性建模为局部估计方法,力图对待估点的未知值作出最优的、无偏的估计,而不专门考虑所有估计值的空间相关性,而随机建模模拟方法首先考虑的是模拟值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其次才是局部估计值的精确程度;②确定性
建模给出观测值间的光滑估值,对真实观测数据的离散性进行了平滑处理,从而忽略了井间的细微变化;而条件随机模拟结果在在光滑趋势上加上系统的“随机噪音”,这一“随机噪音”正是井间的细微变化,虽然对于每一个局部的点,模拟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估计方差甚至比插值法更大,但模拟曲线能更好地表现真实曲线的波动情况;③确定性建模只产生一个储层模型,因而不能了解和评价模型中的不确定性,而随机模拟则产生许多可选的模型,各种模型之间的差别正是空间不确定性的反映。
随机建模的优势:评价由于资料限制和储层复杂性而导致的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以满足油田开发决策在一定风险范围的正确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