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药品)中药保健考试总结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药二总结中药药二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一道重要题型,考察考生对中药方剂的熟悉程度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中药药二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中药药二题的命题特点是要求考生根据病情描述或病人的临床表现,给出中药方剂的调剂。

通常会提供一个病例,并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进行详细的描述,考生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病人所属的中医诊断,并给出相应的中药方剂。

此外,还需要考生正确计算出方剂的每味药材的用量,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剂。

在应对中药药二题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常见的中药方剂:掌握常见的中药方剂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方剂的组成、适应症、用法用量等。

考生可以通过背诵方剂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方剂的了解。

2.熟悉常见的病症:熟悉常见的病症和其对应的中医诊断,可以帮助考生更准确地判断病人属于哪种中医诊断,进而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3.注意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对于提供的病情描述,考生要仔细分析,注意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信息,以确定病人所属的中医诊断。

4.确定方剂组成和用量:考生要根据病情确定方剂的组成和用量,注意各药之间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

5.注意调剂和适应症扩展:在确定了方剂的组成和用量之后,考生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剂,例如增减药物或调整用量。

同时,也要注意方剂的适应症的扩展,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相应的药物。

在备考中药药二题时,考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多做模拟题:通过多做模拟题,可以提高对中药方剂的理解和熟练运用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历年真题或模拟试题进行练习,熟悉考题的命题方式和答题要求。

2.学习方剂的组成和用法用量:加强对常见方剂的学习,了解方剂的组成、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中医药学教材或参考书籍来学习和记忆相关知识。

3.研究典型病例:通过研究典型病例,了解不同中医诊断所对应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相应的中药方剂。

可以自己整理一些典型病例,并与实际病例进行对比学习。

中医助理笔试中药总结

中医助理笔试中药总结

中医助理笔试中药总结《中医助理笔试中药总结》参加中医助理的笔试,中药这部分内容那可真不简单。

整体感受就是中药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各种药材琳琅满目,要想在笔试中答对相关题目,非得下一番功夫好好梳理不可。

在具体收获方面,首先是各个药材的功效得记牢。

像麻黄,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这就好比它是一个多功能的小助手,身体有不同的“麻烦事儿”,它能派上不同的用场。

比如说感冒风寒,表实无汗的时候,麻黄就能发挥发汗解表的能力,把毛孔打开,让邪气散出去;要是得了哮喘,肺气不宣了,它还能像管道疏通工一样,把肺气疏通好,起到平喘的作用;要是身体里有水湿停聚了,它又能把这个多余的水湿当成垃圾清理掉,通过利水消肿这个功效让身体恢复正常。

还有当归,养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生活中很多女性有月经不调的问题,当归就可以上场了。

这就好像一个巧手的工匠,能把月经周期这条“生产线”调整得有条不紊。

要是有瘀血阻滞带来的疼痛,它又能像化解交通堵塞的交警,让气血这个“交通”畅通起来,把疼痛消除。

同时它还有润肠通便的功能,就好比给肠道做个温和的清洁工。

重要发现呢,我觉得是很多药材的功效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比如既能解表又能祛湿的药材,往往适用于外感湿邪的病症。

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中医理论中的理法方药是环环相扣的。

现在想想,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不少教训。

一开始我只是机械地记忆中药材的功效,没有深入去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原理。

结果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

比如说我记得苍术能燥湿健脾,但是碰到具体题目说湿邪困脾的病症应该怎么配伍用药的时候,我就蒙了。

这就告诉我,不能光死记硬背,要真正理解每个药材功效背后的含义和机制。

反思一下,在准备笔试的时候我太依赖书本知识的字面记忆了。

有些药材我都没见过真实的样子,更别说了解它们的生长特性和采制过程了。

比如说人参,只知道它是大补元气的名贵药材,但是如果能进一步了解它的产地、不同炮制方法下的功效差异,可能会记得更深刻。

中药护考知识点总结

中药护考知识点总结

中药护考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基础知识1. 中药的定义和分类中药是指由天然植物、动物、矿物或者其混合物所制得的药品,包括中草药、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按来源分类,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药食同源类药物;按用途分类,可以分为治疗用药、保健用药和生活用药。

2. 中药的基本性味归经中药的基本性味分为五味:辛、甘、酸、苦、咸,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归经。

辛味喜散,归肺经;甘味喜缓,归脾经;酸味喜收,归心、肝经;苦味喜渗,归心、肝、胆经;咸味喜软,归肾、膀胱经。

3. 中药的药材基础知识中药的药材种类众多,包括植物药材、动物药材、矿物药材等。

药材的质量依据包括产地、外观、性状、理化性质、微生物、重金属等指标。

常见的中药材有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甘草等。

4. 中药炮制工艺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饮片或者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包括煎煮、研磨、整粉、制丸、制剂等。

不同的制剂工艺对中药的药效有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药材和方剂进行选择。

二、中药药理学1. 中药药效中药的药效包括化学药效、药理药效、生物学药效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对人体产生不同的作用,如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湿利水、润肺止咳等。

2. 中药药物代谢中药在人体内的代谢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受到药物本身的性质、用药途径、患者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药物代谢规律有助于指导用药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3. 中药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在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相加作用、相消作用等,有时会增强或减弱药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合用中药时需要谨慎选择,并遵医嘱用药。

4. 中药药物毒性一些中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毒性,长期或者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

了解中药的毒性特点有助于预防和处理中毒事件,确保用药安全。

三、中药临床应用1. 中药的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通过辨证分型确定治疗原则和方剂选择,包括辨别病邪、辨别证候、辨别病机等。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专业二》中药功效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专业二》中药功效总结

《中药学》中药功效总结第一章解表药(发表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麻桂紫姜香荆防,羌白细藁苍辛柳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发表散风、祛风胜湿、止痉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止痒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第二节: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蝉桑菊,蔓升柴葛淡浮木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散肿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利咽开音、熄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淡豆豉解表除烦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石知竹叶芦栀天,淡夏决谷青密蒙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外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谷精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密蒙花清热养肝、明目退翳青葙子清泄肝火、明目退翳、扩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三黄芩连柏,龙胆苦。

(黄芩上、黄连中、黄柏下、龙胆、苦参)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除蒸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第三节: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大青叶连翘银翘穿大板青黛,蒲紫菊重秦黄土,鱼熊血败射马山,垂盆金木白马胆,半边半枝白花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第一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总结中药学第一单元、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2.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助阳化气。

3.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脾胃气滞4.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胃寒呕吐5.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水肿脚气6.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7.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风中之润剂,治风之通药8.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9.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煎服1-3g,反藜芦11.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2.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3.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辛凉解表药1.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2.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3.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小儿夜啼不安4.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5.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6.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7.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8.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阳气。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9.葛根: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10.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第二单元、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宜先煎2.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脾虚便溏者不宜用3.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4.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5.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6.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7.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8.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二、清热燥湿药:1.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中药保健考试总结

中药保健考试总结

中药保健考试总结中药保健考试总结中药保健作为中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药保健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中药保健考试是对于中药保健从业人员的考核,是中药保健领域的重要考试之一。

本文将从考试的内容、备考经验等方面对中药保健考试进行总结。

一、考试内容1. 中药养生基础知识对于中药的性味归经、药效以及几伦等基础的认识,是参加中药保健考试的必要知识,也是中药保健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

因此,考生应重点复习这些基础内容,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2. 中药制药与使用中药保健从业人员要了解和掌握药材采收、炮制和加工的过程,熟悉中药的制药工艺和用法,以及对于中药的药效和应用范围的认识。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照中药制药与使用方面的教材进行系统性、深度的学习。

3. 常用中药养生方剂中药保健考试还包括常用中药养生方剂。

考生要掌握自己擅长的常用中药养生方剂的药物组分及其功效,方剂的药性及其应用范围,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中药保健事业。

4. 中药保健理论与实践在中药保健领域,除了上述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其它理论和实践经验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

医学研究中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和营养学等,以及中医学的基础认识和经验之一,在考试中都会有所涉及和考核。

二、备考经验1. 制定计划,合理划分时间复习的第一步就是制定计划,合理地分配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复习进度较缓、时间较少的情况下,要合理安排,利用中药保健相关的考试学习资料。

2. 熟悉重点难点的学习资料对于考试的知识点应有所划分,协调重点难点、平常重于抓基础的学习资料。

对于技巧性资料,应多加重覆复习,掌握系统性方法,并思考不同情形的运用方法。

3. 经常性评估掌握程度学习的过程中一部分信仰掌握某个知识点的程度,其实也有部分是模糊的。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时地进行评估。

可以用问题题目,或者写分类提纲的方式,基于不同的情况评估自己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药考试几个知识点总结

中药考试几个知识点总结

中药考试几个知识点总结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习中药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涉及中药的基本理论、药材知识、药物学、药理学、制药学等多个方面。

下面就中药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系统地了解中药学的要点。

一、中药的基本理论1.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起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资源。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中药的起源、历史渊源、治病原理等。

2. 中药的药性归经中药的药性归经是中医药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考试中可能会考察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属性,包括中药的温热寒凉性质、味道等。

3. 中药的药用部位和功效中药来自于天然草木、矿物等,不同的药用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用部位和功效,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皮、根茎等部位的用途和作用。

4. 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的配伍禁忌是中医药配方的重要原则之一,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可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产生不良反应。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和注意事项,包括对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等方面的了解。

二、中药药材知识1. 中药材的分类和鉴别中药材根据来源、性味、功能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和鉴别。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材的分类标准,包括按来源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以及通过形态、色泽、气味等方面进行药材的鉴别。

2.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是保证中药质量的重要依据,了解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至关重要。

考生需要了解国家发布的有关中药材的标准,包括质量评价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等。

3. 中药材的储藏和加工中药材在储藏和加工过程中,可以影响其药理成分和药效。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材的储藏条件和加工方法,包括保存方法、加工工艺、贮藏期限等方面的知识。

4. 中药材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不同的中药材对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临床应用。

中药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药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药学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中药学考试重点总结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第一部官修本草为《新修本草》。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炮制的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如石膏挑出沙石,茯苓去净泥土,防风去掉芦头,黄柏刮净粗皮,鳖甲除去残肉,枳壳去瓤,远志抽心等;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一些矿物介壳类药物如灵磁石、代赭石、石决明、牡蛎等,经烧、醋淬等炮制处理,使之酥脆;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如种子药材白扁豆、赤小豆等,必需加热干燥,再如桑螵蛸、露蜂房、刺猬皮等动物药,不经炮制就更难保存了;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如酒制乌梢蛇、醋炒五灵脂、麸炒白僵蚕、滑石烫刺猬皮、水漂海藻、麸炒斑蝥等;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如巴豆压油取霜,醋煮甘遂、大戟,酒炒常山,甘草银花水煮川乌、草乌,姜矾水制南星、半夏,胆巴水制附子等;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麻黄、紫菀、款冬花蜜制增强润肺止咳作用,红花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强,淫羊藿用羊脂炒后能增强补肾助阳作用;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生地黄功专清热凉血、滋阴生津,而酒制成熟地黄后则成滋阴补血、生精填髓之品了;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如知母、黄柏、杜仲经盐炒后,可增强入肾经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经醋炒后,增强入肝经的作用。

火制包括炒、炙、烫、煅、煨炒:炒黄;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苏子;炒焦;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蛋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焦麦芽;炒炭;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如艾叶炭、地榆炭、姜炭。

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常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如蜜炙百部、款冬花、枇杷叶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当归、牛膝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香附、柴胡可增强疏肝止痛功效;醋制芫花、甘遂、大戟可降低毒性;盐炙杜仲、黄柏可引药入肾和增强补肾作用;酒炙常山可减低催吐作用;姜炙半夏、竹沥可增强止呕作用。

中药考试知识点小结

中药考试知识点小结

中药考试知识点小结功效小结安胎:行气安胎:紫蘇,砂仁清热安胎:黃芩补肝腎安胎:桑寄生, 莬絲子, 杜仲, 續斷清热止血安胎:苎麻根温經止血安胎:艾叶透疹:荊芥蟬蛻(透疹止痒)牛蒡子(宣肺透疹)葛根升麻(發表透疹)紫草(透發紫黑斑疹)潤腸通便:決明子(清热潤腸通便)火麻仁(潤腸通便)郁李仁柏子仁, 桃仁, 瓜萎仁, 蘇子, 杏仁厚补(消积)用量小结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硫黄——入丸散,1-3g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细辛——煎服2-5g;入丸散剂0.5-1g人参——挽救虚脱15-30g槟榔——单用杀虫60-120g用法小结1.后下(芳香类)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番泻叶、沉香、钩藤、鱼腥草、青蒿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生牡蛎、生石膏、生磁石、生珍珠母、生龙骨、生石决明、生龟板、生鳖甲、水牛角、代赭石、附子、川乌、生自然铜3.包煎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飞滑石、蒲黄(花粉)、五灵脂、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4.不入煎剂血竭、苏合香、琥珀、冰片、麝香、蟾酥、青黛、芦荟、芒硝、巴豆、馬錢1、南瓜子、鶴草芽、雷丸、鹿茸、朱砂、牛黄特殊疗效的药物药名特殊疗效目珠疼痛夏枯草威灵诸骨鲠喉仙木瓜吐泻转筋麦芽回乳益智摄唾山楂消肉食积滞佩兰脾癉,或脾经湿热乌梅蛔厥主治证主治药名各种头痛川芎阳明头痛白芷太阳头痛羌活厥阴头痛吴茱萸治少阳寒热往来柴胡治胸痹瓜蒌、薤白治气虚欲脱人参治亡阳居厥逆附子功效的归纳功效(安胎)药名行气安胎紫苏、砂仁清热安胎黄芩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清热止血安胎苎麻根温经止血安胎艾叶清虚热、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荞、胡黄连、秦艽纳气平喘沉香、磁石、补骨脂平补阴阳山茱萸、菟丝子、沙菀子通乳穿山甲、关木通补脾肺肾山药、黄精來源(注意來源,即指原植物名)相同不同葯用部位葯物的功效區別植物名不同药用部位功效桑叶(叶)发散风热、润肺止咳、平肝明目桑桑白皮(根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瓜蒌(果实)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消痈、润燥滑肠栝楼天花粉(根)清热生津、消肿排脓枸杞子(果实)补肝肾、明目、润肺枸杞地骨皮(根皮)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桂枝(嫩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肉桂肉桂(树皮)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络椒目(种子)利水消肿、降气平喘花椒花椒(果皮)温中止痛、杀虫止痒仙鹤草(地上)收敛止血、补虚、止痢、杀虫龙芽草鹤草芽(冬在虫芽)侧柏叶(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侧柏柏子仁(果养心安神、润肠通便实)重视功效相同的药物药名相同功效紫苏、生姜发汗解表、解鱼蟹毒荆芥、防风祛风解表升麻、葛根、柴升举阳气胡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生地黄、玄参清热凉血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独活、羌活发散风寒、祛风湿、止痹痛茯苓、薏苡仁利水、健脾关木通、通草清热利水通淋、通经下乳牛膝、益母草活血调经半夏、南星燥湿化痰、外用消肿止痛杏仁、苏子、桃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仁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菟丝子、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龟甲、鳖甲滋阴潜阳熟地黄、阿胶补血滋阴当归、鸡血藤活血补血肉豆蔻、白豆蔻温中行气药名相近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高良姜的根茎)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13.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党参——益气、生津、养血太子参——补气养阴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16.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1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根——敛肺止汗18.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雄黄——解毒、杀虫硫黄——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19.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野菊花——清热解毒2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猪苓——利水渗湿注意事項1.朱砂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2.使君子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3.关木通 60g水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别名药名别名茜草芦茹、茹芦仙灵脾淫羊藿辛夷木笔花,春花补骨破故纸脂蒺藜白蒺藜、刺蒺藜辛夷——木笔花、春花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茜草——茹虑、虑茹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僵蚕——天虫、姜虫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射干——乌扇(原名)淫羊霍——仙灵脾补骨脂——破故纸山茱萸——枣皮、山萸肉海螵蛸——乌贼骨蒲公英——黄花地丁火麻仁——麻子仁、大麻仁薏苡仁——米仁、苡仁牛黄——丑宝、西黄、犀黄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麝香——元寸香、当门子槟榔——大腹子、花槟榔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诃子——诃黎勒、煨诃子庶虫——地鳖虫、土鳖虫川楝子——金铃子砂菀子潼蒺藜、沙菀蒺藜玉竹葳蕤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黄药子——黄药脂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苦胆草玉竹——葳蕤(原名)大黄——川军、锦纹、大黄炭古称今称通草木通通脱木通草药用部位五倍子——虫瘿桑寄生——卵鞘海螵蛸——乌贼内壳五灵脂——粪便海金沙——孢子鹤草芽——冬芽蒲黄——花粉辛夷——花蕾(丁香)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熊胆——干燥胆汁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14.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庶虫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断续。

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大全总结

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大全总结

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大全总结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药师考试,特总结了一些考试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中药学基础知识1. 中药学基础理论:包括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 中药的来源及分类:中药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其中又可以分为中药材、中成药、中药制剂等不同分类。

3. 中药化学成分:中药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生物碱、萜类化合物、多糖等。

4. 中药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

5. 中药的制备方法: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药材的收获、加工、炮制、提取、制剂加工等。

二、中药学深入知识1.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如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利湿利尿、活血化瘀等。

2. 中药的药效评价方法:中药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药理学实验、临床试验、现代分析方法等。

3.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与不良反应,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其处理方法。

4. 中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中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斟酌其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 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在使用中有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考生需要了解各种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

三、中药药用植物1. 中药常用药用植物:常用的中药植物包括黄芪、甘草、当归、石斛等,考生需要了解其产地、性味、功能主治等知识。

2. 中药植物的药材鉴别:中药植物的鉴别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指标、显微鉴定等方法。

3. 中药植物的提取与分离:中药植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包括常规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凝胶色谱分离等。

四、中药饮片1. 中药饮片的制备:中药饮片的制备包括药材的选择、加工、炮制、干燥等过程。

2. 中药饮片的鉴别:中药饮片的鉴别需要掌握显微鉴定、理化分析等方法。

五、中药制剂1. 中药制剂的种类:中药制剂包括颗粒剂、丸剂、散剂、煎剂、粉剂等。

2. 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选药、炮制、加工、包装等过程。

中药学考试小结

中药学考试小结

一、解表药①发散风寒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辛夷散风寒,通鼻窍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1、发汗解表:麻、香、葱白发汗解肌:桂枝解表散寒:生姜、羌、白芷、细、藁、苍、辛、柴2、利水:麻、香3、和胃(温中):紫、香4、温肺化痰止咳:细、生姜5、透疹:荆芥、胡荽、西河柳6、祛风湿止痛:细、白、羌、防、藁、西河柳7、通鼻窍:细、白、苍、辛②发散风热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菊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明目退翳,透疹,解痉葛根解肌退热,升阳止泻,生津止渴,透疹,痛经活络,解酒毒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菊花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1、疏散风热:薄、牛、蝉、桑、菊、柴、蔓荆子解肌退热:葛根2、宣肺透疹:薄、牛、蝉、升、葛根3、疏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利咽):薄荷、蔓荆子、蝉蜕4、(清热)解毒:菊花、牛蒡子、升麻5、升阳:葛根、柴胡、升麻6、疏肝行气(解郁):薄、柴胡7、解痉:蝉蜕8、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桑叶、菊花二、清热药①清热泻火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夏枯草清肝泻火,明目,消肿散结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1、生津:芦根、天花粉、竹叶2、止渴:石膏、芦根、天花粉、淡竹叶3、除烦:石膏、芦根、竹叶、淡竹叶、栀子4、清肝火明目:夏枯草、决明子5、消肿:天花粉、栀子、夏枯草6、利尿:芦根、淡竹叶、竹叶②清热燥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1、泻火:黄芩、连、柏、龙胆2、解毒:黄芩、连、柏、白鲜皮③清热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野菊花清热解毒,泻火平肝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拳参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漏芦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经活络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贯众清热解毒,止血,杀虫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熊胆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1、消肿:连翘、穿心莲、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楼、拳参、山豆根2、消痈(排脓):漏芦、鱼腥草3、疏散风热:金银花、连翘4、泻火平肝定惊:青黛、野菊花、重楼5、利湿通淋:蒲公英、鱼腥草6、消斑:大青叶、青黛7、利咽:板蓝根、射干、山豆根8、凉血: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紫花地丁、白头翁9、止痛:重楼、拳参④清热凉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消斑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1、活血:牡丹皮、紫草2、解毒:玄参、紫草、水牛角⑤清虚热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1、除疳热:银柴胡、胡黄连2、凉血:地骨皮、白薇三、泻下药①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番泻叶泻热行滞,通便,利水芒硝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②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松子仁润肠通便,润肺止咳郁李仁润肠通便,下气利水③峻下逐水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商陆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牵牛子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芫花泻下逐饮;外用:杀虫疗疮巴豆霜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1、散结:甘遂、京大戟、商陆2、杀虫:芫花、牵牛子3、通便:商陆、牵牛子四、祛风除湿药①祛风寒湿药独活祛风除湿,痛痹止痛,解表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骨骾蕲蛇、乌梢蛇祛风,通络,止痉徐长卿祛风除湿,止痛,止痒木瓜舒经活络,和胃化湿1、祛风除湿:独活、威灵仙、徐长卿、川乌2、止痛:独活、威灵仙、徐长卿、川乌3、通经络:威灵仙、蕲蛇、乌梢蛇、木瓜②祛风湿热药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解毒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雷公藤去除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桑枝祛风湿,利关节丝瓜络祛风,通络,活血,下乳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1、止痛:秦艽、防己、雷公藤2、利关节:桑枝、豨莶草3、解毒:豨莶草、络石藤、雷公藤4、活血:雷公藤、丝瓜络③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千年健祛风湿,壮筋骨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雪莲花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冲任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1、补肝肾:五加皮、桑寄生、狗脊2、强筋骨:五加皮、桑寄生、千年健、雪莲花④化湿药广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草果燥湿温中,截疟除满1、温中止呕:广藿香、豆蔻、草豆蔻2、开胃:佩兰、砂仁、豆蔻3、除满:厚朴、草果五、利水渗湿①利水消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玉米须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葫芦利水消肿猪苓利水渗湿五加皮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枳椇子利水消肿,解酒毒冬瓜皮利尿消肿,清热解暑1、健脾:茯苓、薏苡仁②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通草清热利尿,通气下乳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海金沙清热利湿,通淋止痛木通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③利湿退黄药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虎杖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六、温里药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干姜温中散寒,温通经脉,温肺化饮丁香温中降逆,补肾助阳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1、散寒止痛:附子、肉桂、吴茱萸2、温中止痛:干姜、花椒3、降逆止呕:吴茱萸、丁香4、助阳: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5、温通经脉:干姜、肉桂七、理气药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乌药行气止痛,温肾化寒柿蒂降气止呃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香附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佛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致大腹皮行气宽中,行水消肿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川楝子疏肝泄气,行气止痛,杀虫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1、理气:陈皮、佛手、香附2、行气止痛:香附、乌药、薤白、川楝子、沉香3、疏肝:青皮、佛手、香附、川楝子4、化痰:陈皮、佛手、枳实5、消积化滞:青皮、枳实八、消食药山楂健胃消食,行气散瘀,化浊降脂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六神曲消食和胃鸡内金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九、驱虫药使君子、雷瓦、鹤虱杀虫消积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南瓜子杀虫十、止血药①凉血止血小蓟、大蓟凉血止血,化瘀解毒消痈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苎麻根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1、、清热:白茅根、苎麻根2、解毒:小蓟、大蓟、苎麻根②化瘀止血三七化瘀止血,消肿定痛蒲黄止血,化瘀,通淋茜草凉血,祛瘀,止血,通径③收敛止血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④温经止血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祛湿止痒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十一、活血化瘀药①活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姜黄破血行气,通络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乳香活血定痛,消肿生肌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1、行气: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2、消肿生肌:乳香、没药②活血调经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鸡血藤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经活络1、祛瘀:丹参、红花、桃仁、牛膝2、止痛:丹参、红花、鸡血藤3、利尿:益母草、牛膝③活血疗伤药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马钱子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破血消癥莪术、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药①温化寒痰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旋覆花降气,消痰,行水,止呕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白前降气,消痰,止咳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1、散结:半夏、天南星、芥子2、降气止呕:半夏、旋覆花3、降气止咳:白前②清化寒痰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痈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1、散结:川贝母、浙贝母、瓜蒌③止咳平喘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痣紫苏子降气平喘,止咳化痰,润肠通便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百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紫菀润肺化气,化痰止咳葶苈子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白果敛肺定喘,止带缩尿1、润肺:百部、紫菀、款冬花2、清肺利水消肿:马兜铃、枇杷叶3、泻肺:桑白皮、葶苈子十三、安神药①重镇安神朱砂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龙骨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磁石镇静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②养(宁)心安神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灵芝补气安神,止咳平喘首乌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瘀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远志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十四、平肝息风药①平抑肝阳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退翳刺蒺藜平肝解郁,活血祛瘀,明目,止痒牡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1、明目:石决明、珍珠母、刺蒺藜②息风止痉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牛黄凉肝息风,清心豁痰,开窍醒生,清热解毒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钩藤息风定惊,清热平肝全蝎、蜈蚣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1、清热平肝:羚羊角、钩藤、天麻、牛黄、地龙2、清热解毒:羚羊角、牛黄十四、开窍药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合欢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1、止痛:麝香、冰片、合欢香十五、补虚药①补气药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山药补脾养胃,生津润肺,补肾涩精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白扁豆健脾化湿,和中消暑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黄芪补气助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1、生津: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2、燥湿:白术、白扁豆3、补肾:山药、刺五加4、润肺:太子参、山药②补阳药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补骨脂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益智仁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菟丝子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仙茅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沙苑子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核桃仁补肾,温肺,助阳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冬虫夏草补肾益肺,化痰止咳锁阳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紫河车温肾补精,益气养血海马温肾壮阳,散结消肿1、强筋骨:鹿茸、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2、益精血:鹿茸、肉苁蓉、锁阳、蛤蚧、紫河车3、纳气:补骨脂、蛤蚧4、温脾止泻: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5、养肝明目:菟丝子、沙苑子6、益肺: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③补血药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熟地黄白芍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何首乌制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生何首乌: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1、调经:当归、白芍④补阴药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燥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黑芝麻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精止崩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1、清肺:北沙参、南沙参、天冬2、润肺:百合、麦冬、黄精3、益胃:北沙参、南沙参、麦冬、石斛4、滋补肝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十五、收涩药①固表止汗麻黄根固表止汗浮小麦固表止汗,益气,除热糯稻根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②敛肺涩肠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石榴皮涩肠止泻,止血,驱虫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固精止遗,止血,收湿敛疮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罂粟壳敛肺,涩肠,止痛③固精缩尿止带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莲子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刺猬皮固精缩尿,收敛止血,化瘀止痛金樱子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椿皮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海螵蛸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鸡冠花收敛止带,止血,止痢。

执业草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

执业草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

执业草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
执业草药师考试是一项内容繁杂、考点较多的考试,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结合中药一的题目类型和重点知识点做以下总结:
一、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基本知识作为考试的重点,覆盖面广,考生需要熟记相关的知识点,例如中药的分类、属性、气味、药效等。

二、中药制剂和药材
中药制剂和药材也是考试重点,包括中药饮片的制作、中药提取物的制备、中药制剂的制作等专业知识。

三、常见病证的中药治疗
考试中经常涉及中药治疗各类疾病的题目,考生需要熟记各类常见病证的中药治疗方法以及剂量等相关知识点。

四、方剂的配制和运用
中药方剂的配制和运用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考生需要了解
不同方剂的配方、功效以及应用场景等知识点。

以上几个知识点是中药一考试中的重点部分,考生需要在备考
过程中重点关注,掌握相关知识点,做好充分的题目练,并在考试
中做好时间分配,按照题型的不同分配合理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中药保健知识点总结

中药保健知识点总结

中药保健知识点总结中药保健是指利用中草药及其制剂或提取物对人体进行保养和调理的一种健康方式。

中药保健历史悠久,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药理论、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等。

中药保健的核心思想是以中草药为主要工具,通过中医理论指导,运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调理功效来维护人体的健康。

一、中药保健的基本理念1.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是由经络、脏腑、气血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强调治疗要因人而异。

在中医保健中,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调节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强体质、调理气血,提高免疫力等。

2.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指的是中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也称为中药的药效学。

中药药理学理论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理论学科。

在中药保健中,了解中药药理学可以采用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帮助人体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3. 中草药的保健功效中草药在中药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草药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如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调节内分泌等。

对于不同的健康问题,可以选用不同功效的中药进行保健。

二、中药保健的适用人群1. 亚健康人群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人群主要包括工作繁重、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上班族,老人和体弱多病的人群。

中药保健可以通过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方面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全面保健和改善。

2. 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

中药保健可以辅助现代医学治疗,通过调理气血、降血压、降血糖、改善心血管病变等方面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健康状态。

3. 久病体虚者有些人因久病体虚,造成了免疫力下降、气血不足、功能减退等问题,这类人群可以通过中药保健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比如,选用补气血、益气生津、固表止汗的中药进行保健。

4. 孕产妇和儿童孕产妇和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中药保健可以通过调理孕妇的情绪、增强孕妇和儿童的抵抗力等方面对其进行保健。

2023年中药师个人年终总结5篇

2023年中药师个人年终总结5篇

2023年中药师个人年终总结5篇第1篇示例:我想总结一下在2023年所取得的成绩。

今年,我参与了多个中药制剂的配方设计与调剂工作,包括颗粒剂、丸剂和丹剂等不同类型的中药。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中药配方的知识和技巧,提升了自己的调剂水平。

与此我也参与了一些中药研究项目,为中药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通过这些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中药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巨大潜力。

除了工作上的成绩,2023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在这一年里,我积极参加了各种与中医药相关的培训和会议,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

我还结识了很多同行和学者,与他们交流分享了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通过这些学习和交流,我不仅扩大了对中医药的理解,还不断完善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一年。

在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包括中药制剂的调剂错误、中药药材的质量问题等。

在这些困难面前,我并没有退缩,而是努力克服困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总结经验和反思不足,我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了中药品质和安全。

在2023年的年终总结中,我深深感到自己在中药行业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相信,在共同的努力下,中医药将会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广,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是我成长的一年,2024年,将是我踏上更高起点的新一年。

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的发展,共同为中医药的繁荣而努力奋斗!第2篇示例:除了学习和实践,我在2023年也积极地参与了中药行业的交流和合作。

我和不少同行合作开展了一些有关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项目,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我不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在这些合作中,我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中药师,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中药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药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药考试重点总结鉴别用药白芍与赤芍:在功效方面,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

在应用方面,白芍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

又白芍、赤芍皆能止痛,均可用治疼痛的病证。

但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主治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而赤芍则长于活血祛瘀止痛,主治血滞诸痛证,因能清热凉血,故血热瘀滞者尤为适宜。

川贝母与浙贝母:川、浙二贝之功,基本相同,但前者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后者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

至于清热散结之功,川、浙二贝共有,但以浙贝为胜。

龙骨与牡蛎:龙骨与牡蛎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

然龙骨长于镇惊安神,且收敛固涩力优于牡蛎;牡蛎平肝潜阳功效显着,又有软坚散结之功。

黄连、黄芩与黄柏: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为苦寒之最。

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

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者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者多用;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桑叶与菊花: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

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

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鳖甲与龟甲:龟甲与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

均宜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

但龟甲长于滋肾,鳖甲长于退虚热。

此外,龟甲还兼有健骨、补血、养心等功效,还常用肝肾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证。

2024年中药师年底总结

2024年中药师年底总结

2024年中药师年底总结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2024年全国中药师考试的学员,我很荣幸能够在此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我今年的年底总结。

2024年对我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参加了中药师的培训课程,并积极备考。

经过努力,我成功通过了国家中药师资格考试,获得了中药师资格证书。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不仅证明了我在中药领域的专业能力,也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培训课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中药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功效、用法用量、毒副作用等。

我还学习了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知识,加深了我对中药治疗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我还通过实践掌握了一些药物制剂的制作技术和中药炮制的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中药疗法,并能更好地参与到中药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在备考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踏实努力的重要性。

我制定了详细的备考计划,并按照计划一步步推进。

我每天都会坚持学习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模拟考试,不断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同时,我也加强了团队合作,和同学们一起互相鼓励和帮助。

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我成功通过了考试,获得了中药师资格证书。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我希望能在中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为中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要感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是您们的指导和鼓励让我能够顺利完成了今年的目标。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有您们的支持,我才能够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事业有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药)保健食品相关概念1、中国“保健食品”定义2005年《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们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2、中国保健食品概念保健食品概念及特点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食品(营养素补充剂);——食品属性、功能属性、非药品属性保健食品包括:特定功能的食品;营养素补充剂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定义包含了以下3个要素:1、它不能脱离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2、必须具有一般食品无法比拟的功效、作用,能调节人体的某种功能;3、它不是药品,不是为治疗疾病而生产的产品。

保健食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一种特殊的食品。

保健食品法规定义的两个基本特征:安全性: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保健食品首先是一种食品,他必须无毒无害。

功能性:对特定人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取代药品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保健食品、食品、药品三者比较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保健食品属于食品的范畴,与一般食品又有区别。

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功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

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

保健食品的标签除与普通食品一样,应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还应注明适宜人群、使用量及食用方法。

而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化制药、血清、疫苗等。

保健食品不同于药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制调节剂、营养补充剂。

中药保健食品概念用传统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和/或现代医学理论(营养卫生学),采用中药原理,可配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研制的保健食品。

中药保健食品应用理论中医养生理论、中医药基本理论、现代营养学理论、现代医药学理论中医养生理论养生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中医药膳与食疗理论“中医养生”——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中医养生理论——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热、社会的关系。

中医养生学特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邪正虚实等中医理论和谐适度为宗旨——营养平衡;无太过、无不及预防为核心(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综合调摄为原则养生的概念及养生基本理论养生方法:形神共养、饮食调养、修炼形体、顺应自热、谨慎起居、协调阴阳、和谐五脏、疏通经络、动静适宜养生基本原则法天顺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形神共养(调养精气神);动静结合;协调平衡;保精养气;药膳的概念:是以药物(中药)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调加工制成的食品具体而言,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之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药膳与食疗食疗是指以食品膳食为手段治疗疾病,药膳发挥防病治病作用即是食疗。

《神农本草经》中收载药物365种,其中药用食物就达50种左右,列入目前保健食品原料名单:上品14种;中品6种;下品5种现代营养学理论1、营养及营养学营养定义:原义为“谋求养生”;指人体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合理营养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进智力;促进优生;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营养学:研究人体营养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食品和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

2、营养素及营养素摄入量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等6大类。

目前已知有40-45种存在于食品中人体必须的营养素。

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参考值。

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推荐摄入量(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营养素补充剂与食品营养强化剂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

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额危险性。

作为“营养素补充剂”纳入保健食品管理。

维生素:V-A、D、E、K;水溶性维生素:V-b、c矿物质:(人体所必须的无机元素,也称无机盐,占人体重量0.01%以上)常量元素:(人体每天的膳食摄入量100mg以上元素)钙、磷、镁、KNaCl微量元素:(含量占人体重量0.01%以下的元素)IZnSeCu钼铬铁等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营养素强化剂:是为增强和补充食品的营养为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

其主要有氨基酸嘞,维生素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等。

参加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自由基:带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离子、分子、基团和化合物。

自由基含有未配对电子,表现出高度的反应活泼性。

特点:不稳定,寿命短;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强;能持续进行链式反应。

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自、羟自由基、脂氧自由基、单线态氧和臭氧,通称活性氧。

自由基产生的原因: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紫外线;放射线;化学物质;压力;吸烟;脂质过氧化自由基清除与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系统包括酶促反应、非酶促反应,清除体内自由基有两种方式“生物抗氧化酶”—SOD、GSH-PX、POP“抗氧化剂”—VC,VE,B-胡萝卜素,硒化物、银杏提取物、茶多酚中国保健食品现状27个项目——16种:疾病预防、减轻病症、辅助治疗(12项:与生活习惯相关、病因复杂;4项:外源性有害因子引起)11种: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动物实验+人体实验——15;仅动物实验——7;仅人体试食实验——5保健食品主要保健配方类型中药配方、中药+普通食品、中药+营养物质、中药+藻菌类、中药+普通食品+营养物质、普通食品+营养物质、普通食品、菌类、营养物质初步统计,由中药材参与配伍的产品占功能类产品的70-80%,占全部保健食品总量的65%。

功效成分涉及功效/标志性成分共268种,包括9大类的活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磷脂、含氮化合物(生物碱除外)、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维生素、矿物质、益生菌类、其他80%集中在总皂苷、总黄酮和粗多糖保健食品的剂型分布涉及11大类29种: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粉剂、丸剂、膏剂、液体剂型、茶剂、酒剂、油剂、普通食品形态药物剂型:准确定量更符合保健食品定量食用、质量稳定的要长时间保质求普通食品形式——使其更接近食品:味道、亲和度更胜一筹理想的剂型:即满足食品属性又准确控制食量、保证质量稳定儿茶素的种类及结构ECEGC称为非酯型儿茶素或简单儿茶素;EGCGECG称为酯型儿茶素或复杂儿茶素其中抗氧化活性依次为EG<ECG<EGC<EGCG茶多酚的主要功能1、强抗氧化剂——清除体内各种自由基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抑制和阻断人体内源性亚消化反应,促进致癌物的解读,具有抗突变,抗癌作用抗辐射损伤,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抗脂质过氧化,预防衰老2、降脂、降压、降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3、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4、其他作用:改变肠道微生物,整肠作用;抗变态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妨龋、清除口臭、减肥茶多酚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儿茶素(黄烷醇类);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等(二)皂苷类成分——人参皂苷、绞股蓝皂苷、大豆皂苷、三七皂苷、甘草酸(三)萜类活性成分——单萜类:挥发油主要成分;薄荷油、柠檬烯;二萜类:树脂主要成分:甜叶菊苷;三萜类:柠檬苦素(四)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多为药用成分)(五)有机酸类活性成分:果酸、绿原酸(六)有机硫化物活性成分:大蒜素七、乳酸菌与益生菌乳酸菌: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菌的细菌益生菌:获得微生物,摄入足够的量,对宿主健康有益益生菌分类——乳杆菌类、双歧杆菌类、革兰氏阳性球菌益生菌定义:91年——益生菌是含生理活性物质,能通过胃肠或定植于结肠或在肠道增殖,调整肠道菌群,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活的微生物。

96年——益生菌剂是含生理活性菌或死细胞(包含代谢产物与细胞组成),摄取后可改善粘膜表面菌群酶的平衡,或刺激机体的特异性或分特异性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

益生菌功能1、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治疗肠道功能紊乱——抑制有害菌生长,保持菌群平衡、避免细菌性腹泻;产生乳酸或醋酸等有机物,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2、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3、抗癌、预防肿瘤作用4、抑制体内毒素产生,延续人体衰老5、营养作用6、降低胆固醇、降血压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分类——活性蛋白质、活性多态;活性糖类;功能性脂类;维生素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活性菌类、植物活性蛋白保健食品研制基本思路与要求保健食品选题基本思路一、根据保健食品的规定功能范围(27种功能)二、根据市场需求同时协调功能间的作用三、传承传统中医药养生方药四、结合现代新技术与新理论(现代药理学、现代制剂学、食品科学)五、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优势(中药资源、昆虫资源、海洋资源、真菌资源、益生菌资料)保健食品原辅料使用要求保健食品原料与辅料原料:是指与保健食品功能先关的初始物料辅料:是指生产保健食品时所用的赋形剂及其他附加物料。

保健食品原料和辅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如无国家标准,应当提供行业标准或自行制定的企业质量标准,并提供与该原料和辅料相关的资料。

(一)保健食品原料种类规定1、普通食品原料《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2类;1506条食物相关数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21类;757条食物,5万条数据2、中药原料(《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2002】51号文件)所规定的中药原料及其提取物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87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114)3、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素补充剂)4、真菌、益生菌类原料5、新资源食品原料核酸类原料;氨基酸螯合物;微生物发酵原料;大豆卵磷脂;芦荟、蚂蚁、不饱和脂肪酸、甲壳素、SOD;动物性原料、红景天、花粉、螺旋藻、石斛6、保健食品禁用原料保健食品配方设计要求常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增稠剂和稳定剂、营养强化剂保健食品安全性及功能性评价对受试物及受试物处理的要求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第二阶段:遗传毒性试验,30天喂养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不同保健食品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要求普通食品、药食两用食品;允许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3.1普通食品和药食同源物质为原料的保健食品(1)以传统工艺生产且食用方式与传统食用方式相同的保健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