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合集下载

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实验

器材选择、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怎样提供并测量力F ?
FN
F
f
G
〖交流评估〗 误差分析 系统误差
FN
f G1
G
F
mgFs≠inG f G1平衡摩擦力f
G
〖实验结论〗 ——探究a与F的关系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m一定时,a与F成正比
aF
实验图像展示 ——探究a与M的关系
a m的关系
a m2的关系
〖实验结论〗
——探究a与m的关系
a 1 的关系 m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F一定时,a与m成反比
a 1 m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
——探究a与F、m的关系
〖实验结论〗
a 1 的关系 m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m一定时,a与F成正比
aF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F一定时,a与m成反比
a 1 m
【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起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结合生活经验:
你觉得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及物体自身 质量之间可能会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猜想
加速度与外力可能的定量关系持物体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2.保持外力相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并完成实验 请根据桌上实验器材小组讨论
——探究a与F、M的关系的实验方案
制定实验方案时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二是怎样提供并测量力F ?
请记录实验数据并思考怎样处理实验数据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设计
——探究a与F、M的关系
实验设计交流讨论及图象展示

实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实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课件

ga
i
记1 录在 表格中
2
3
4
5
实验探究 数据处理 a
2 数据分析
次数 小车质量m 加速度a
1 2
0问题1
m
3
a — m 为曲线能
4
否说明 a 与m 成
5
反比?
问题2
如何进步研究?
a
0
m m1
3
实验结论
a

—1 m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说明:在牵引力一定时, a 与m 成反比
? 你是否还有其他的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
3 实验过程
1 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盘的质量 M 和m,并把 数据记录下来(要求:M >> m)
2 按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但不要把 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
3 平衡摩擦力
4 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先接通 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注牵引力
5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在小盘内放入质量为m1 的小物体,重复上述实验
高中物理 必修 ①
实验探究
3 实验过程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盘的质量 M 和m,并把 数据记录下来(要求:M >> m) 说明:M 为小车以及小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 m 为小盘以及小盘上的砝码的总质量
注意:只有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
总质量时,小车所受拉力F才近似等于盘和砝
码的总重力. 即M >> m时,F=mg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在物体质量一定时, 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在物体所受外力一定时, 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5
实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牛顿第二定律一、实验目的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2.理解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

3.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数学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代表作用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小盘、轨道、金属片、砝码、滑轮、细绳、纸带等。

2.将小车放在轨道上,小盘通过细绳与小车连接,小盘上放置砝码,调整砝码质量。

3.接通电源,打开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小车在砝码的拉动下开始运动。

4.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包括小车的位移、时间以及加速度。

5.改变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3和4,至少进行5组实验。

6.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数据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作用力(砝码质量)增加时,小车的加速度也相应增加。

当作用力不变时,增加小车的质量会导致加速度减小。

这些数据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论相符。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控制变量法,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

此外,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六、实验讨论与改进尽管本次实验取得了成功,但仍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由于实验中使用的砝码质量有限,对于小车加速度的测量可能存在误差。

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设备来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其次,为了更好地控制实验条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摩擦力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研究不同形状、材料的小车在相同作用力下的加速度情况。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案,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和科学价值。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引言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描述了物体受力时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物体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测量加速度与施加力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器材1、平滑水平面2、测量刻度尺3、弹簧测力计4、单个滑块实验步骤1、将实验器材放置在平滑水平面上,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整洁。

2、使用测量刻度尺测量滑块的质量,确认滑块的质量为1.0kg,记录质量值为m。

3、在实验过程中固定滑块,使用弹簧测力计对滑块施加固定的力F,记录所施加的力F值。

4、按照上述方式,除F外,使用不同的力值对滑块施加力,记录所施加的力值和加速度的值。

5、重复以上实验步骤2-4,分别进行3次实验,取平均数作为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测量的加速度数据如下表所示:F(N)加速度a(m/s²)1 1.052 2.053 2.964 4.165 4.916 6.187 6.99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力与加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图,如下图所示:通过对上述图像进行拟合,可以得到加速度a随所施加力F的变化关系为a = 0.836F + 0.1934,其相关系数R²为0.997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牛顿第二定律成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受到的力,比例常数为物体的质量;2、在实验中,所施加的力与加速度之间呈现出线性关系;3、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可以得到加速度a与所施加力F之间的变化关系为a = 0.836F + 0.1934,证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无致谢感谢实验室中所有老师和同学对本次实验的帮助和支持。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2.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时必须满足在小 车上所加砝码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小盘的总 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小盘 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
3.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 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或尽量远离定滑 轮的一端),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 且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应按住小车. 4.各纸带的加速度a,都应是该纸带的平均 加速度. 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 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 所作直线的两侧.
解析:(1)A 线在 F 轴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 F 达到一定的 值后小车才开始有加速度,这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 力不够引起的.
(2)B 线在a 轴上有一定的截距,表明F 为 0 即不加 F 时小
车已经有了一定的加速度,这是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θ太大, 即平衡摩擦力过度引起的. 答案:没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平衡摩擦力过度
3.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基本思路: 不同质量 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________ 的物体在该力作用 加速度 ,分析________ 加速度 与________ 质量 的关系.如果 a 与 m 下的________
1 1 正比 成反比,实际上就是 a 与m成________,则 a-m图象就是一条
3,F应为合外力,但本实验中绳的
拉力是否合外力?为什么?
不是,不可避免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
4要想使绳的拉力成为合外力.应怎么办?
平衡摩擦力
5,怎样平衡摩擦力?
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 块,移动合适位置。
6,怎样算平衡摩擦力? 轻轻推小车,让小车匀速运动 7,怎样判断小车匀速运动?
让小车拖纸带,纸带上的点均匀分布
总结: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摘要:本实验利用移动卡尺,弹簧推动器等实验仪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加速度,推力等物理量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力作用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例,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例。

引言: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之一,在科学研究和现代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有利于认识其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实际应用。

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内容:1.测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即挂上物体后引伸计读数的质量M。

2.测量弹簧推动器弹簧长度L0。

3.测量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的时间t。

4.运用公式a=F/M,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5.利用公式F=-kΔL,求出物体受到的推力F。

6.利用公式F=Ma,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取样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物品名称质量M(kg)弹簧长度L0(mm)弹簧长度L1(mm)时间t(s)A 0.1 100 150 2.36B 0.2 100 175 1.88C 0.3 100 200 1.54D 0.4 100 220 1.32E 0.5 100 245 1.10根据实验测量后的数据,我们可以确定如下表所示的结果:物品名称质量M(kg)弹簧长度L0(mm)弹簧长度L1(mm)时间t(s)加速度a(m/s^2)推力F(N)A 0.1 100 150 2.36 0.344 0.34B 0.2 100 175 1.88 0.832 0.17C 0.3 100 200 1.54 1.380 0.27D 0.4 100 220 1.32 2.041 0.41E 0.5 100 245 1.10 2.732 0.68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得到的加速度与推力如图示: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推力满足牛顿二定律。

表中的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致谢:本实验的成功完成得到了语文老师与物理老师的支持与指导,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5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垫技术和光电计时技术技术原理,掌握气垫导轨和计时计测速仪的使用方法。

2. 测量滑块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二、实验仪器汽垫导轨及附件、MUJ-5B 型计时计数测速仪、电子天平三、实验原理1、速度测量宽度为Δs 的挡光片(如图1)垂直装在滑块上,随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测速仪测出挡光时间Δt ,则瞬时速度:ts dt ds t s v t ∆∆≈=∆∆=→∆lim(1) 式中Δs 根据实际宽度设置好,速度由测速仪自动计算并显示。

2、加速度测量挡光片随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测出挡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1t ∆、1t ∆及从门1运动到门2的运动时间t ,测速仪自动按(2)式计算并显示加速度a 。

⎪⎪⎭⎫⎝⎛∆-∆∆=-=1212t 1t 1t s t v v a (2) 3、牛顿第二定律验证方法在右图由1m 、2m 构成的系统中,在阻力忽略不计时,有:a m m g m )(212+=。

令g m F 2=,21m m M +=,则有Ma F =。

保持M 不变,改变F ,测a ,可验证a 与F 的关系;F 不变,改变M ,测a ,可验证a与M 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气垫导轨的水平调节分静态调平法或动态调平法。

采用静态调平法:接通气源后,将滑块在气垫导轨中间静止释放,观察滑块运动,根据运动方向判断并调节导轨调平螺钉,反复进行,使滑块静止释放后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

2.练习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验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用电子天平称出滑块质量滑块m ,按上图所示装配,测速仪选“加速度” 功能,将4个砝码全部放在滑块上,将滑块移至远离滑轮一端释放,通过两光电门,记录加速度a 。

重复测量4次。

再将滑块上的4个砝码分四次从滑块上移至砝码盘上,重复上述步骤。

(2)验证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沙袋、细绳、钩码、毫米刻度尺、导线、50Hz 交流电源低压交流电源、天平、砝码.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沙袋的质量0m 和小车的质量0M .2.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3.平衡摩擦力:小车的尾部挂上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将木板无滑轮的一端稍微垫高一些,使小车在收重力的情况下,能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小车所受重力沿木板的分力与小车所受摩擦力平衡.在保证沙袋的质量大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近似认为沙袋的重力大小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4.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挂上沙袋,先开始大点,再放车走,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计算沙袋的重力,即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由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并把力和对应的加速度及小车质量,沙子质量填入表(一)中.5.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作用力,根据实验结果画点描线。

6.改变沙袋的质量,重复步骤4,并多做几次.7.保持沙袋的质量,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 ,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8.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沙袋质量,根据实验结果画点描线。

9.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7,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一)中. 五、数据处理1.打点计时器用50Hz 交流电源那么它的周期为0.02秒一点。

2.按纸条计算加速度时我们把六个点(五个间距)看成一个间距s,继续用邻差法计算出加速度a1X 2X 3X 4X 5X 6X邻差法:( 2X -1X )+(4X -3X )+(6X -5X )= 2a 3T25634123T a )()()(X X X X X X -+-+-=(表一)五、实验结论:1.所受外力一定时,质量和加速度成反比.2.质量一定是,加速度和所受外力成正比. 六、误差分析(1)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包括:1.斜木板的摩擦力是否抵消掉了.2.小车质量和沙袋质量时候是否合理.3.大点计时器纸条和计时器间是否有摩擦力.(2)减小误差的方法:1.每一次做实验调消除摩擦力,试车换换的匀速直线运动.2.小车质量必须大于沙袋质量,此时沙袋失重是对沙袋拉力的影响最小.3.实验开始必须把大点计时器固定在台阶上,与木板在一条直线上,放纸条是必须是水平与边缘无接触的放好,看纸条是否放在了复写纸的上面还是下面.。

探索物理应用高中物理实验案例分析教案分享

探索物理应用高中物理实验案例分析教案分享

探索物理应用高中物理实验案例分析教案分享实验一: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习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材料:- 平直的滑轨- 运动小车- 弹簧测力计- 不同质量的物块- 软垫- 可调节的斜坡实验步骤:1. 将滑轨放置于平坦的桌面上,并确保其水平稳固。

2. 将运动小车置于滑轨上,并确保它能够自由运动。

3. 使用弹簧测力计连接运动小车,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滑轨上方。

4. 调整斜坡的角度,使运动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5. 在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圈上记录下运动小车在不同质量物块下滑时所受的力。

6. 分析数据并绘制图表,探究质量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影响。

数据分析:1. 绘制运动小车受力与质量之间的折线图。

2. 观察折线图中的趋势,判断牛顿第二定律是否成立。

3. 计算不同质量下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并比较结果。

实验二:探索光的折射定律目的:通过实验探索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材料:- 透明的玻璃板- 白色橡皮筋- 笔- 可弯曲的竹杆- 水- 试管或小烧杯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板置于桌面上,并确保其表面干净透明。

2. 在玻璃板上方固定一只笔,使其成为一个垂直光源。

3. 将白色橡皮筋固定在竹杆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玻璃板上方的适当位置。

4. 将玻璃板浸入水中,留意白色橡皮筋与水面接触时的现象。

5. 观察折射的光线路径,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6. 分析数据并总结光的折射定律。

数据分析:1. 绘制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路径示意图。

2. 利用所得数据计算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3. 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在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实验三:测量重力加速度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并了解测量方法和仪器的原理及使用。

材料:- 镜面反射测量装置- 支架- 快门装置- 可调节的高度尺- 计时装置- 铅球实验步骤:1. 将镜面反射测量装置固定在支架上,并调整到适当的高度。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引言: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时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为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该定律的有效性。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弹簧秤:用于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2. 动力学实验装置:包括平滑的水平轨道、滑块等,用于模拟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3. 计时器:用于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时间。

实验步骤:1. 调整实验装置:将平滑的水平轨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确保其表面光滑无摩擦。

2. 测量滑块的质量:使用弹簧秤测量滑块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施加不同的力:在滑块上施加不同大小的力,并记录下施加的力的数值。

4. 测量加速度:用计时器测量滑块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时间,并记录下来。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图,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F = ma,我们可以预期得到的关系图应该是一条直线,斜率为物体的质量。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关系图,我们发现力与加速度之间确实存在线性关系。

这一结果与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期一致,即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物体的质量。

这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有效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验证,我们得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结论:物体所受的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物体的质量。

这一定律对于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尽管本实验成功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有效性,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中的滑块可能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其次,实验中的力的大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改进实验,可以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并使用更精确的力测量仪器,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方法05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要点归纳与数据处理的方法(方法总结练习巩固)原卷版

方法05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要点归纳与数据处理的方法(方法总结练习巩固)原卷版

方法05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要点归纳总结与数据处理的方法1.实验要点归纳通过在木板右侧垫木块使木板有一定的倾角,则小车所受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与其所受摩擦力平衡。

平衡摩擦力后,在不受拉力作用时用手轻拨小车,小车2.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图像数据处理的技巧若 a F 图线是实验 装 置 放 在 光 滑 水平面得到的 ,设小车 质量为 M .根据牛顿第在二定律,有Ma =F 变形得M F a =, 则a F 图像的斜率M k 1=, 根 据斜率可求小车质量若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图像的斜率因数 若定律有所受的合外力1.(2022·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在天宫课堂中、我国航天员演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

受此启发。

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轻弹簧和待测物体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主要步骤如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支架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接通气源。

放上滑块。

调平气垫导轨;≫将弹簧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滑块。

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O 点。

A 点到O 点的距离为5.00cm ,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得到滑块所受弹力F 、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

(2)该同学从图乙中提取某些时刻F 与a 的数据,画出a —F 图像如图丙中I 所示,由此可得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 kg 。

(3)该同学在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图丙中画出新的a —F 图像≫,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 kg 。

2.(2021·湖南·高考真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图(a )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用游标卡尺测量垫块厚度h ,示数如图(b )所示,h = cm ;(2)接通气泵,将滑块轻放在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至水平;(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之前,需要思考如何测“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一、实验目的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3.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加速度、力等物理量。

二、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a与作用力F成正比,与物体质量m 成反比,数学表达式为:F=ma。

三、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准备: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固定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盘、砝码、导线、电源等。

2.安装实验装置: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和小车,使小车可以靠近打点计时器。

3.调节平衡摩擦力:调节小车支架高度,使小车在无外力作用下滑动,观察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不是,则通过调节滑轮高度来改变斜面倾角,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4.挂上砝码盘,放入砝码,开始实验。

5.打开电源,释放小车,小车在砝码和盘的重力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6.重复实验多次,每次改变砝码的质量或力的大小,记录数据。

7.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数据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1)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作用力(砝码重力)与加速度成正比,即F=ma成立。

(2)在保持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小车质量成反比,即F=ma 成立。

(3)当小车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加速度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当小车质量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时,加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这也验证了F=ma的正确性。

图线绘制:以砝码质量m为横轴,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散点图并添加趋势线,得到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进一步证明了F=ma的正确性。

五、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和力的大小来改变加速度的大小,从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加速度、力等物理量的方法。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1.实验目的、原理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实验原理:利用砂及砂桶通过细线牵引小车做加速运动的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上述两组关系.如图3-14-1所示,通过适当的调节,使小车所受的阻力忽略,当M 和m 做加速运动时,可以得到 g m M m a += m M m mg T +⋅= 当M>>m 时,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T 等于mg .本实验第一部分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m 的大小,测出相应的a ,验证a 与F 的关系;第二部分保持m 不变,改变M 的大小,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验证a 与M 的关系.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桶,细绳,砂,低压交流电源,两根导线,天平,刻度尺,砝码.3.实验步骤及器材调整(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 和m ,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图3-14-2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至不挂砂桶的小车刚好在斜面上保持匀速运动为止.(4)将砂桶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使小车运动,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中的砂量重复步骤(4),每次记录必须在相应的纸带上做上标记,列表格将记录的数据填写在表内.(6)建立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在坐标系上描点,画出相应的图线以验证a 与F 的关系.(7)保持砂及小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小车上增减砝码),重复上述步骤(5)、(6)验证a 与M 的关系.4.注意事项(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角.(2)改变m 和M 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3)每次利用纸带确定a 时,应求解其平均加速度.5.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1)该实验原理中T=mM M mg +⋅,可见要在每次实验中均要求M>>m ,只有这样,才能使牵引小车的牵引力近似等于砂及砂桶的重力.(2)在平衡摩擦力时,垫起的物体的位置要适当,长木板形成的倾角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时每次改变M 时,不再重复平衡摩擦力.(3)在验证a 与M 的关系时,作图时应将横轴用l /M 表示,这样才能使图象更直观.图3-14-1图3-14-2[例1](2008·广州一模)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如何进行?答: .(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他得到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a—F图线是下图中的(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50Hz. 下图是某同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s1、s2、s3、s4以及f来表示小车加速度的计算式:a= . 根据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热点牛顿第二定律[真题1](2007·广东)如图3-14-7 (a)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开始时,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图3-14-7(b)中a、b、c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1)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计算打c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打a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m/s 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 段纸带中的 .(3) 如果重力加速度取2m/s 10,由纸带数据可推算出重物与小车的质量比为 .【真题2】(2008年宁夏卷).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A.木板的长度lB.木板的质量m 1C.滑块的质量m 2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3E.滑块运动的时间t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2.72 2.82 2.92 2.98 2.82 2.62 2.08 1.90 1.73 1.48 1.32 1.12单位:cma bc图3-14-7 (b) 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装置:1. 物体:一块质量较小的木块2. 弹簧秤:用于测量物体受到的力3. 平滑水平面:用于减少摩擦力的影响4. 弹簧:用于施加恒定的力5. 计时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6.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步骤:1. 将平滑水平面放在实验桌上,确保其表面光滑无摩擦。

2. 将木块放在平滑水平面上,并用弹簧秤测量其质量,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将弹簧固定在木块一侧,并用弹簧秤施加一个恒定的力,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4. 启动计时器,并同时移开手,使木块受到弹簧的作用力开始运动。

5. 记录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到达一定距离所经历的时间,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6.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根据实验步骤所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1. 木块质量:m kg2. 弹簧施加的力:F N3. 木块运动的时间:t s4. 木块运动的距离:d 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我们可以得到公式:F = m * a,其中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由于木块在平滑水平面上运动,忽略了摩擦力的影响,因此木块受到的力仅包括弹簧施加的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将公式改写为:F = k * a,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木块的加速度:a = F / m,其中F为弹簧施加的力,m为木块的质量。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多次实验并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木块的加速度。

将实验数据代入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木块的加速度与施加的力和木块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的关系。

2. 加速度与施加的力成正比: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加速度与施加的力成正比关系,即当施加的力增加时,加速度也随之增加。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作用力,保持物体质量不变,以分别研究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步骤
02
准备实验器材
光滑长木板
提供无摩擦力的表面,确 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小车
用于放置砝码并沿木板滑 动,需保证质量均匀分布。
砝码
提供小车所需的额外质量, 以便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 关系。
准备实验器材
细绳
连接小车与滑轮,传递拉力。
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 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测量、数 据记录、误差分析等,对于提高 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
重要意义。
拓展科学思维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 和定律,拓展科学思维,培养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提高实验精度
为了更准确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可以采用更精确的测量 仪器和方法,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表格行数
根据实验次数确定,一般至少进行3次实验以减 小误差
数据处理方法
计算平均值
线性拟合
对多次实验的数据求平均值,以减小 随机误差
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物体 质量、施加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式
绘制图表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体质量-加速度、 施加力-加速度等图表,直观展示实验 结果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
线性关系确认
实验数据表明,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作用力与加速度之间、质量与加速度 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 证实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线性特征。
实验意义与价值
验证物理定律
该实验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基 础实验,通过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巩固了经典力学理论的基础,为 后续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三个问题
问题1.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小车包括砝码的质量为什么要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分析:在做
关系实验时,用砂和砂桶重力mg 代替了小车所受的拉力F ,如图1所
示:
而砂和砂桶的重力mg 与小车所受的拉力F 是并不相等.这是产生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为此,必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mg 和F 在产生加速度问题上存在的差别.
实验时可得到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像经过原点知,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已被平衡.设小车实际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M m a =+ 即 ()
mg
a M m =+
若视 F ma =,设这种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为 a ',则 mg a M
'=.在本实验中,M 保持不变,与()mg F 成正比,而实际加速度a 与mg 成非线性关系,且m 越大,图像斜率越小。

理想情况下,加速度a 与实际加速度差值为
图1
图2
221()()m g mg mg g a M M M m M M m M m m
∆=-==+++ 上式可见,m 取不同值, a ∆不同,m 越大,a ∆越大,当m M 时,a a '≈, 0a ∆→,这就是要求该实验必须满足m M 的原因所在.
由图2还可以可以看出,随着()F mg 的增大,加速度的实验值与理想值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
本实验是因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误差,实验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mg 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这个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误差越大,反之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由此引起的误差就越小.即此误差可因为 m M 而减小,但不可能消去此误差.
问题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实验前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应当如何平衡摩擦力?
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 F ma =中的F ,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在本实验中,如果不采用一定的办法平衡小车及纸带所受的摩擦力,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就不只是细绳的拉力,而应是细绳的拉力和系统所受的摩擦力的合力.因此,在研究加速度a 和外力F 的关系时,若不计摩擦力,误差较大,若计摩擦力,其大小的测量又很困难;在研究加速度a 和质量m 的关系时,由于随着小车上的砝码增加,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会增大,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就会变化(此时长板是水平放置的),不满足合外力恒定的实验条件,因此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应如何平衡摩擦力?怎样检查平衡的效果?有人是这样操作的;把如图3所示装置中的长木板的右端垫高一些,使之形成一图3
个斜面,然后把实验用小车放在长木板上,轻推小车,给小车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看其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基本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就认为平衡效果较好.这样操作有两个问题,一是在实验开始以后,阻碍小车运动的阻力不只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还有打点计时器限位孔对纸带的摩擦力及打点时振针对纸带的阻力.在上面的做法中没有考虑后两个阻力,二是检验平衡效果的方法不当,靠眼睛的直接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很不可靠的.正确的做法是。

将长木板的末端(如图中的右端)垫高一些,把小车放在斜面上,轻推小车,给小车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观察小车的运动,当用眼睛直接观察可认为小车做加速度很小的直线运动以后,保持长木板和水平桌面的夹角不动,并装上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在小车后拖纸带,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的情况下,给小车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使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取下纸带后,如果在纸带上打出的点子的间隔基本上均匀,就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
打点计时器工作时,振针对纸带的阻力是周期性变化的,所以,难以做到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阻力始终完全平衡,小车的运动也不是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纸带上的点子间隔也不可能完全均匀,所以上面提到要求基本均匀.
在实验前对摩擦力进行了平衡以后,实验中需在小车上增加或减少砝码,因此为改变小车对木板的压力,摩擦力会发生变化,有没有必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其实由此引起的摩擦力变化是极其微小的,从理论上讲,在小车及其砝码质量变化时,由力的分解可知,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1G 和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 2G (大小等于对斜面的压力),在斜面倾角不变的情况下是成比例增大或减小的,进而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1G 和摩擦力f 成比例变化,仍能平衡.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纸带也受到阻力 f ',另外小车的轴与轮的摩擦力也会略有变化,这些对实验的误差都会有影响,不过由此产生的误差很小可忽略不计.
问题3.a -F 图线出现截距的原因和调整方法是什么?
利用图4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甲同学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小车的加速度和小车所受拉力a -F 的图像
为右图中的直线I ,乙同学画出a -F 图像为右图中的直线
II .直线I 、II 在纵轴和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
出现截距的原因和调整方法是什么?
分析:图像I 在纵轴上有较大的截距,说明在绳对小车的拉力F
=0时(还没有挂砂桶)时,小车就有了沿长木板向下的加速度0a 。

设长木板与水平桌面间的夹角为θ,小车所受的重力为mg ,沿长木板向下的分力应为sin mg θ,长木板对小车的摩擦阻力应为cos mg μθ,又设运动系统所受其他阻力为f (可视为定值),则应有0sin (cos )mg mg f ma θθ-+=,在此式中m g f μ、、、 为定值,如果适当减少θ值,可使sin θ减小而cos θ增大,实现0a =0,图像起点回到坐标系原点。

图像II 在横轴上有较大的截距,说明在绳对小车有了较大的拉力F 后,小车的加速度仍F 图4
然为零,因此合外力一定为零,此时应有sin cos F mg mg f θμθ+=+(cos mg μθ为静摩擦力,随θ变化,且有最大值),当θ较小或等于零时该式成立。

表明长木板倾角太小,调整的方法是增大木板的倾角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