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记录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记录

一、引言

离异家庭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离异对于孩子的心理影

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将从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面进行

探讨和记录。

二、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 情感问题

父母离婚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他们可能会感到失落、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可能无法理解这

种变化,甚至会认为自己是导致父母分开的罪魁祸首。

2. 自我认同问题

父母离婚后,孩子可能会出现自我认同方面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失去

原有的家庭结构和身份认同,产生归属感缺失等问题。

3. 学习问题

由于情绪上受到了影响,孩子在学习上也往往表现不佳。他们可能无

法集中注意力,思维混乱或者过分焦虑等。

三、疏导方法

1. 倾听和支持

首先要做到倾听和支持。孩子需要有人听取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

感受,并给予安慰和支持。

2. 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

建立一个稳定和安全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尽力保持孩子生活上的稳定性,如保持孩子在原有学校和社交圈中等。

3. 积极引导

父母可以通过积极引导来帮助孩子逐渐适应离异后的新生活,如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等。

4.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表现出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儿童心理专家的帮助。他们能够提供更为专业和有效地帮助。

四、案例记录

小明(化名)是一名离异家庭孩子。在与他交流时,我们发现他对于自己父母离异后的生活感到无所适从,情绪低落、自卑,并且在学习上表现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疏导措施:

1. 倾听和支持:我们先与小明进行了沟通,听取他的心声,并尽力给予了安慰和支持。

2. 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我们建议小明保持在原有学校就读,继续参加原有的兴趣班等,以尽量保持他生活上的稳定性。

3. 积极引导:我们鼓励小明多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与同龄人多交流。

4. 寻求专业帮助:我们建议小明的家长寻求心理医生或儿童心理专家的帮助,以便更好地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小明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他开始逐渐适应离异后的新生活,并且重新树立起自信心和归属感。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追踪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追踪 典型案例一: 班中有一个女生宗芸芸,她性格孤僻,言行怪异,对谁都持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编座位,她要一个人独坐;答问题,她作壁上观;班上55个同学,能和她说上几句的极少;平时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从不和其他同学同行。但该同学学习天分很高,平时学习并不见怎样刻苦,可每次考试都能排在全班的前列。许多科任老师都说,这个学生如引导得好可能会成为一名才女,否则只会弄得神经兮兮。我曾多次对她进行劝导,无奈她一言不发,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典型案例二: 学生李某,常常自以为是,违反学校的纪律。有一次,他因与外校的学生发生矛盾而打架。事情发生后,学校坚决严肃处理,我给学校建议不急着处理,找到他,以平静的语气说道:“这件事情上,我看到了你的勇敢,为什么呢?你敢到别的学校去打架,没有勇气是不行的。”他听后一脸的诧异,盯着我,捉摸着我是在讽刺、挖苦,还是别有用心,可我的态度诚恳,一脸的平静,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不过,你勇敢没用到正确的地方,用打架来解决矛盾是不明智的选择。”他再次诧异的抬起了头,晶莹的眼泪夺匡而出。我还告诉了他学校暂不给他处分的结果。他离开时,主动喊了一声:“老师再见”。 案例产生的原因: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我们现阶段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上的良师益友。那么,怎样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呢?这是我们为师者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能否顺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关键。 人们常说:“健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确实如此,学生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通过家访,我终于找到了造成宗某孤僻偏执的根本原因: 宗同学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8岁那年,由于一点小小的过失,竟被其母关在房间里整整过了一天一夜不让她出来,她哭、她喊……但大人们为了达到惩戒的目的,竟没有一个怜她惜她。自此,她恨母亲,再也不和母亲打招呼、说话,她的这件事也被同学们作笑话相传。渐渐地,她变得不合群、性情怪僻,只有书,才真正成为她忠实的伙伴。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我知道关键的是消除她心灵上的阴影。 李某跟随父亲生活,父母离异已久,父亲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多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推荐5篇) 第一篇: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 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 一、单亲家庭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家庭里,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一个美满健康的家庭,容易造就幸福欢乐的人生。但事不由人,生活中往往出现一些因夫妻关系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又称为缺损家庭,原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单亲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单亲家庭的情况复杂,主要是由于夫妻离异或天灾人祸而造成的。无论怎样,它们的出现,必将使家庭教育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使这类家庭学生心灵受损,影响学习。而且相当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 二单亲家庭对儿童的人格造成哪些消极影响.智力发展迟缓。 智力是一种偏于认知方面的能力系统,它的基本成分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部分。离异家庭的各种环境都制约着儿童智力的发展。智力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朱智贤和林崇德教授指导下,由程跃博士于1989年9月至1999年4月智力表型表达等级及其条件的研究,该项研究表明:离异家庭儿童的智力发展明显落后于完整家庭儿童,学习成绩从总体上显著的差于完整家庭儿童。 2.情绪情感障碍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那种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积极的情绪、情感。反之,妨碍和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东西就会引起否定的消极的情绪、情感。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绪情感剥夺,都会造成情绪情感创伤。这种创伤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抑郁、暴躁、孤独、易怒、发呆、焦虑、冷漠、过分胆小等情绪障碍.有调查表明,离婚头6个月,子女的不良情绪发生率相当高。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记录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记录 一、引言 离异家庭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离异对于孩子的心理影 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将从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方面进行 探讨和记录。 二、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 情感问题 父母离婚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他们可能会感到失落、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可能无法理解这 种变化,甚至会认为自己是导致父母分开的罪魁祸首。 2. 自我认同问题 父母离婚后,孩子可能会出现自我认同方面的问题。他们可能会失去 原有的家庭结构和身份认同,产生归属感缺失等问题。 3. 学习问题 由于情绪上受到了影响,孩子在学习上也往往表现不佳。他们可能无 法集中注意力,思维混乱或者过分焦虑等。 三、疏导方法 1. 倾听和支持 首先要做到倾听和支持。孩子需要有人听取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

感受,并给予安慰和支持。 2. 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 建立一个稳定和安全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尽力保持孩子生活上的稳定性,如保持孩子在原有学校和社交圈中等。 3. 积极引导 父母可以通过积极引导来帮助孩子逐渐适应离异后的新生活,如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等。 4.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表现出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儿童心理专家的帮助。他们能够提供更为专业和有效地帮助。 四、案例记录 小明(化名)是一名离异家庭孩子。在与他交流时,我们发现他对于自己父母离异后的生活感到无所适从,情绪低落、自卑,并且在学习上表现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疏导措施: 1. 倾听和支持:我们先与小明进行了沟通,听取他的心声,并尽力给予了安慰和支持。 2. 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我们建议小明保持在原有学校就读,继续参加原有的兴趣班等,以尽量保持他生活上的稳定性。 3. 积极引导:我们鼓励小明多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与同龄人多交流。 4. 寻求专业帮助:我们建议小明的家长寻求心理医生或儿童心理专家的帮助,以便更好地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

让孩子舒展心灵——离异家庭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让孩子舒展心灵
一、谈话者基本情况: 杨家豪,男孩,小学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很聪明,在班上成绩中等。因为上课经常无 视课堂纪律、随意讲话、影响同桌听讲,被班主任安排一个人坐。上课经常趴在桌上,手里玩 小东西,大部分时间没听讲,偶尔也举手发言。他故意不写课堂练习,老师说他一遍两遍不起 作用,如果告诉他做完才能回家,他才开始做,作业经常拖拉。下课后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 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一会与其他男孩追追打打,一会又挥拳欺负女同学,课间操经常与同学 打闹,他在班级同学中没有朋友。 其父母离异,现在是由父亲和奶奶照顾。与其父亲交谈,该生爱看电视,经常趁家长上倒 班的时间在家看电视,在家经常要家长守在旁边才写作业。其父管他的学习,父亲会耐心地给 他讲解老师当天所教内容,在家给他布置额外的作业如卷子让他做,但父亲上班忙顾不上他的 学习时,他就很不自觉,他成绩波动较大,有时数学能考 100 分,有时刚及格。家长较重视他 的学习成绩,用买好吃的奖励他学习。b5E2RGbCAP 二、主要问题概述: 根据杨家豪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他的主要问题是,孩子方面: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学业拖延,学习习惯不良,不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家长教育方面: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 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家长给孩子额外补课,使孩子轻视上课听讲;加大作业量,使孩子厌学。
p1EanqFDPw
三、背景资料: 厌学症: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 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的重要问题。厌学可表现为很多种形式,如: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 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 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 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DXDiTa9E3d 形成原因: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学外语、背诗词、弹 钢琴等等,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 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有的还发展到因丧失生活的信心而轻生。RTCrpUDGiT 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缺少正常关爱。有些学生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等原因,缺少父母的 关爱、教育,放任自流,没有正确方向的引导,有不良嗜好,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产 生厌学心理。5PCzVD7HxA 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同 学。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 合,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jLBHrnAILg

面对父母离婚后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面对父母离婚后的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1.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心事,平时多关心他、帮助他,逐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在与他的交谈过程中,发现这孩子非常依恋以前的家庭生活,他非常不喜欢现在这种孤单的生活,他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希望能和父母一起生活。 2.鼓励班上的同学与他多交往,在学习、生活上多关心、帮助他,鼓励他多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这学期,我让他参加了学校的跳绳比赛,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都为他高兴,我在班里大加表扬、奖励他。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里。 3.我们班开展的“感恩父母”中队会,我邀请了所有学生家长参加,并特地邀请这位学生的母亲作为家长代表来发言,中队会快结束时,孩子写了贺卡送给母亲,母子俩抱在一起,哭成一团,加深了母子之间的感情。以后,只要有机会,我都让孩

子和家长一起参加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使家长和孩子都感受到彼此的关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需要理解,父母和孩子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4.多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 这孩子爱好劳动,于是我就抓住他这一优点,在班上经常表扬他,并让同学们向他学习,班级的事情多让他去做,知道老师和同学们都需要他。 5.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我多次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并明确地向他的父母指出,这孩子现在的逃学完全是由于家庭造成的,因为孩子爱他的父母,双方都不想失去,但又怕引起父母的误会,所以他就双方讨好,博得父母的欢心,造成孩子人情绪很不稳定,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多了解孩子心里的一些想法,多与孩子沟通。同时帮助家长分析他们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大人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做事一定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同时向他们表明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孩子需要父母的爱。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 标签:离异家庭;心理问题;因素;社会;引导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其家庭的特殊环境,较之正常家庭学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现偏差,重视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依据客观性心理原则,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去分析解决其心理问题,实施恰当的教育措施和积极的引导,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 1. 恐惧不安。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儿童在父母双亲的抚爱和教育下,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有利于童心的自然正常发展。但是由于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了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和不安,使孩子不信任他人,对外界环境感到害怕,处理不好同学间的关系,常陷入痛苦和极度烦恼之中,遇事胆小紧张,很难应付突发事件,不敢迎接挑战,无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的勇气。 2. 抑郁孤独。家庭的破裂,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在父母离婚后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更为敏感脆弱,他们无法自我调节心理,不能适应家庭破裂的残酷现实,因而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精神,对未来悲观失望,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接触,对外界常有戒备和厌烦心理,他们把苦恼、不满、怨恨都深藏在内心,不愿向别人诉说,久而久之造成心理上的抑郁,性格上的孤僻。 3. 消极自卑。因父母的离异孩子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处处不如他人,特别是看到同龄孩子与父母亲热玩耍时,孩子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导致自卑情结,进而在自我评价中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自卑懦弱,害羞忧伤。随着年龄的增长,消极情绪体验的次数增加,孩子经常沉浸在忧伤、悲伤中,导致孩子交往能力下降,自卑感更强。 4. 怯懦胆小。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怯懦性格。由于一直生活的完整家庭突然破碎,孩子无法适应没有父亲或母亲的环境,因此遇事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夫妻离异后,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使孩子望而生畏,总担心自己使家长失望,时时体验着恐惧的情绪。 5. 叛逆心理。父母离异过程中的恩怨、冲突、冷酷无情易造就孩子偏激的性格。他们得不到健全家庭中的温暖,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奚落和欺负。然而他们也渴望尊重,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谈举止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影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小S是我们班一个很例外的孩子,小脑袋聪明就是不爱学习。刚刚接手这个班级就对他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他的穿着实在让人头痛,早晨穿得干干净净,可不一会工夫就变成“小灰球”了,从转入我校起就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不爱学习,爱打架,个人卫生差,一个典型的“行规偏差生”。面对这样一份履历,我心里直打鼓:批评起作用吗?谈心有效果吗?我能改变他吗?用什么办法来转变? 一、背景分析 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比较复杂,父亲和他母亲在他牙牙学语时就离异了,他被判给了父亲。随后,父亲又结了三次婚,生育了一子一女。 但事实上父亲没有很好地负起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孩子的作业经常马马虎虎地,备忘录经常没人签名。多次跟他家长联络,均无回音。在备忘录上留言,也无法见到其家长的踪影。原来,父亲平时与他很少联系,他被长期寄养在别人家里,只满足他金钱上的需要,顾不得他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就更无暇督促及辅导。他缺少别的孩子都有的父爱、母爱,这让他有些自卑。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十分痛恨自己的父母。在班级里,他对成绩好、家境好的同学有点心存妒忌。他常常故意犯点错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一旦老师批评

他,就容易变本加厉,自暴自弃。从他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从家庭结构来看,这是不健全的家庭,孩子缺乏爱。他目睹了父亲多次离婚过程中的争吵打闹、欺骗虚伪、绝情负义。这种不和谐、不完整的生活,使他的生活失去美感。 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损,从未去关心孩子精神上还需要些什么。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找落,使孩子行为习惯极差,且难以管教。 其二:孩子在幼、少年时期的有些行为可以通过不断的教育、疏导得以矫治,然而,当孩子的在校表现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值时,作为家长,既不检讨自身的教育方法是否存在不当,又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一味地怨天尤人,打骂孩子成了家长唯一的教育手段。 其三:一方面以物质的满足来弥补打孩子后所产生的内疚心理,另一方面又因孩子的在校表现伤害了家长的自尊而使打骂更加变本加厉。 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教育,使他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我行我素,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争吵。离异的家庭使他心灵受到创伤,离异的家庭造成了他脾气急躁,情绪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个案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个案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小东性别:男年龄:9岁 小东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异,小东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工作忙,常常在外应酬,由爷爷、奶奶照料小东的日常生活。两位老人疼惜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他娇宠溺爱,千依百顺。平时小东学习拖拉,作业经常不做,爱说谎,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成绩处于班级下游。 相关情景一: 星期一的早晨,组长向语文老师汇报小东作业没交上来。语文老师忙把小东请到办公室,追问他作业有没有完成,小东一口咬定作业完成了,只是忘记带来学校了,可是语文老师在其书包内找到了只做了一题的家庭作业本。 相关情景二: 开学的一节班队课上,为了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我让学生举行了才艺表演,当大伙儿正为同学的一幅幅字画,精湛的琴艺啧啧赞叹时,他显出一幅不屑一顾的样子,低声嘀咕:有什么了不起。 相关情景三: 课间,同学们三五成群,或有说有笑,或开展正常的课间活动,惟独小东,常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很少见其与同学交谈、游戏。

二、诊断分析 1、离异家庭子女对自己的态度极为消极。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担心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因此与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一方面显得自卑,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又显得非常固执,即使做错了也不感到羞愧。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表现,实际上正是离异家庭子女在性格自我态度特征上的两极化体现。同时,离异家庭子女也容易自暴自弃,缺乏发愤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具体表现为分心、畏缩、懒散,甚至害怕上学,学习有困难,有始无终等。 2、单亲家庭孩子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显得突出一些。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对比,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3℅。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他们潜意识里怕被人瞧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 3、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健康和适应不良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健康的或不良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与子女的“垂直面上”的关系,离异家庭子女人际关系之所以不良,其主要根源也在于他们与离异父母关系的紧张,而形成了消极态度与放任情绪,并常常扩展到与他人交往的关系中。由此,小东产生了不愿与老师、同学沟通,造成交际心理障碍。

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

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 辅导对象 问题表现 原因分析 辅导对策及过程 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杨艳 七( 87)班年龄12 辅导时 刘承班级性别男2009.5.18 间 该生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 , 总感到前途渺茫 , 对一切都不顺心 , 老是不爱讲话 , 即使遇到喜事 , 也毫无喜悦的心情 , 过去很有兴趣去看篮球 , 但后来就索然无味 . 长期将自己关自己的世界里面 , 不敢和其他人接触 . 对家人的关心没有任何反映 , 尤其害怕老师 , 不相信任何人 . 在学校不喜欢和和老师和同学接触 , 喜欢独来独往 . (1)家庭因素 这是造成该生内向性行为问题的障碍的主要因素 . 其父亲参与赌博 , 欠下多笔债款 , 家庭负担非常重 , 使他们更缺少时间和心情去照顾孩子 ; 由此该生感到家庭冷落自己 , 她增加了自卑的感觉 , 感到自己是家庭当中的一个没有用的人. (2)学校因素 他在学校中找不到可信任的老师和同学, 心中的话无从倾吐, 老师不能找到帮助他的根本原因,反而对他的行为感到莫明其妙, 对她加以训斥和批评. 导致该生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发展到学校里, 这包括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 . 另外 , 与同学间的关系不良 , 班里没有人与他交朋友 , 这 也导致他缺乏温暖的主要原因 , 青少年阶段最需要的是同龄人的关心和帮助 , 但他正缺乏了这样的对 象 . 故此 , 他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 , 总感到前途渺茫 , 对一切都不顺心 , 由此对现有的生活 产生一种厌倦 . (3)社会因素 邻里邻居对他家庭的偏见,使得年幼的他过早的体会了人世间的冷漠,无论他做什么,和小孩一 起玩,犯事了别人总把责任推向他,家长也不问青红皂白的打他。没有人真正的关心他,长期以 来,他听到的都是别人的嘲笑,和鄙弃的眼光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 (1)家庭探访 , 与家人保持联系 , 更深入地了解家庭背景 . 结合家庭的教育 , 对他进行必要的帮 助 . (2)随时观察他的上课情况 , 有意及无意地让他知道他是被关心和被注意着的. (3)利用同伴的力量 , 结交益友 , 让他感受学校的温暖 . (4)鼓励他应该建立对社会 , 家庭的责任感 , 多体贴家人 , 不能把家的关心看成是对自己的不公平 , 要让他知道关心他的人是很多的 .

小学生父母离异心理辅导记录

小J,女,11岁,独生子女,离异型家庭。个子瘦小,行为迟钝,智力反应也很一般。上课不敢发言,作业质量低,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较差的。忧郁、胆小、孤僻,看不到她脸上的笑容,看不到她与同学交往,在班级中她没有要好的朋友。做任何事都显得信心不足。 在对她进行家访以后,了解到小J在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居住。母亲有一男友同住,周末有父亲接去住,孩子的学习,生活主要有母亲来管。但事实上母亲没有很好地负起教育照顾孩子的任务。孩子的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备忘录经常没人签名。多次跟她家长联络,均无回音。在备忘录上留言,也无法见到小J家长的踪影。后经多次催促小J,母亲才来了一张回条,声称工作忙,连孩子的晚饭也常常无暇顾及,更不用说关心她的学业了,没空到学校来联系。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造成小J性格和学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家庭。父母离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家庭生活不稳定,学业上无人督促帮助,造成学业方面的问题成堆,学习成绩差,以至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奚落,导致小J不敢与同学交往,变得更加自卑,更加孤僻胆小。生活使她过早地尝到了艰辛,在生活中,她无意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自我无能的信念。 了解了小J的情况以后,我深深地震动了。难以想象,一个失去家庭,没有母亲关爱的女孩会怎样成长,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个失去自信的孩子将怎样面对她今后的人生。我对自己说,我一定得帮助她。我初步制定了辅导的方案:帮助小J建立自信,培养她自强自立的能力,教她适应自己生存环境的方法,学着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享受生活的权利和乐趣。 让小J建立自信,是辅导的第一步。但是,自卑使小J对我存有戒心,每一次我们的谈话她都显得非常紧张。看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改变了自己习惯的工作方法,当着同学的面不去批评她,利用一切机会跟她接近,谈话时改变自己比较习惯的严肃表情,谈话的内容不涉及学习,还有意识地引导她和同学一起玩耍。一段时间以后,小J在我面前不再显得那么紧张,开始跟我讲述家里的一些事情,讲述自己失去家庭以后的苦恼。我趁机开导她,教她体谅妈妈的艰苦,并教她一些生活的技巧,学着自己照顾自己。 为了帮助她建立自信,我有意识地给她创造了一些锻炼能力,培养她自信的机会。我让她做小卫生员,负责检查班级同学的个人卫生,有时让她帮着收发本子等。在这样的工作中,给她创造了展示自己,跟同学交往的机会。小J在这些工作中逐步变得开朗起来,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在班级里建立“班干部轮换制”,给好多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潜能的机会,但是居然有好多学生不敢自荐。在自荐人数不足的情况下,我在班级里做了工作,意想不到的是小J居然也鼓起勇气,参与了自荐,她自荐担任小队长。面对她的自荐,我非常犹豫。我知道,写自荐对小J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真的让她担任队干部,我自己会面对很多压力,她能不能开展工作?队员能否配合她进行工作?如果她的工作失败,有可能就意味着我以前的努力都白费,小J很可能比以前更加自卑。但是,如果不给她这个机会,对她同样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真的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思考再三,我还是决定给她这个机会。我觉得,无论对她还是对我,或许都是一个重大的契机。这件事做好了,她会找到自信,那么,或许可以影响她的人生态度,对她以后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让她担任小队长之前,我跟她进行了一次谈话,肯定了她自荐行为的勇敢,向她表示祝贺,相信她能够做好小队长工作,告诉她无论在工作中碰到什么困难,老师始终是她坚强的后盾,一定会全力支持帮助她。同时还让她领悟到,做队干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标签:语文教学;单亲学生;情感;性格;方法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倾注在单亲学生身上的精力不少,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值得老师关心和帮助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向两方面发展,要么自立、自强,要么极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显性和隐性特征,显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喜欢捣乱、暴力、不合作、情感饥渴等方面,隐性的特征表现为不说话、自闭、遇到问题容易退缩、多疑,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与人沟通等现象。 一、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 情感残缺。单亲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和睦家庭中,他们亲眼看到父母之间争吵,缺乏家庭应有温馨和关爱,使学生极易出现消极情绪和不良情感反应,如情感脆弱,易激动,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等。 2. 孤独感。孤独感是单亲学生要面临的最大折磨和困惑。看到同伴们在父母面前撒娇,或者是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们心灵的痛楚是正常家庭学生所难以体会的。有些单亲孩子,性格特别孤僻,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沉默寡言,有些甚至会仇恨父母,这种病态的人格是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的。 3. 性格缺陷。如果男学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生活里缺少阳刚之气,如果女孩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生活里又可能缺少阴柔之美,性格缺陷对学生成年以后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无疑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培养单亲家庭学生健康身心的对策 “现在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好教”。这是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语文老师,面对班上的部分孩子先后走入单亲家庭子女的行列,不得不使我对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问题倍加关注,并且尽自己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面对生活中降临在他们身上的不如意,也要自信自立,茁壮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 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灵。心灵的快乐才能让一个鲜活的生命真正地滋润起来。有个同学,他的父亲是一个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母亲因家里的一点不如意就歇斯底里,她一气之下扔下孩子离家出走。当得知这一消息时,我的心犹如浸在冰窖里一样难受。由于爷爷、奶奶常用物质激励孩子,孩子手里的零花钱一多,吃喝玩乐没了个度,花钱越来越大方。如果没有了钱,就向爷爷奶奶等亲人索要,甚至偷偷从爷爷奶奶兜里抽取。当我得知这一信息后,及时制止,并和家长及时沟通,教育引导这个单亲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从那以后,我时刻注意观察他的言行,多次家访,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我用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孤单无助的孩子。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记录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记录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记录 作为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专家,我希望通过本文来深入探讨离异带给 孩子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疏导方法。离异对孩子来说是一 种心理创伤,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各种困扰和负面情绪。然而,我相信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他们仍然可以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在开始具体探讨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离异的定义和背景。离异是指原本结合在一起的夫妻在法律程序中正 式分居,结束他们的婚姻关系。离异对孩子来说通常是一种突然的变化,他们可能会面临家庭的破裂、亲密关系的改变以及情感上的困惑。 无论孩子的年龄,离异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我将分别就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离异家庭孩子心理问题 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的疏导方法。 1. 幼儿期(0-6岁) 在幼儿期,离异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感情不稳定:离异可能会造成孩子对亲密关系和爱的概念产生困惑,

他们可能对感情不够稳定,缺乏安全感。 - 分离焦虑:因与父母分开居住,幼儿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症状,表现为担心父母离开自己,害怕被遗弃。 - 行为问题:离异可能导致幼儿出现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问题。 为了帮助幼儿应对离异带来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疏导方法: - 提供稳定的环境和亲密关系:为孩子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保证他们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等。- 建立社交支持网络:鼓励孩子参与适龄的儿童活动,与其他孩子建立友谊,增加社交支持。 - 细心倾听和表达情感: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表达情感。 - 避免冲突:尽量避免家庭冲突,给孩子一个和平、安全的环境。 2. 儿童期(7-12岁) 在儿童期,离异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自责和自卑: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是导致父母分开的原因,出现自责和自卑情绪。 - 家庭价值观的混乱:离异可能导致孩子对家庭价值观产生困惑,不知道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辅导个案

是单亲家庭的独生女儿,个子高挑,五官秀丽,漂亮的外表深得人喜爱。 问题行为表现:该生在学校自觉遵守纪律,没有迟到、旷课等现象。 但上学、放学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在教室里也是一个人独自在座位上发呆,很少与同学交谈,上课经常开小差,心不在焉。 平时遇到老师同学也不打招呼,总是回避别人的目光。 总之,那副可怜楚楚的样子与她漂亮的外表极不相称。 【背景调查】小李的童年是幸福的。 父亲是市电机厂的职工,母亲是幼儿园的老师,虽然经济上并不很富裕,但那种小康生活也让一家人其乐融融。 那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小李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然而在小李读五年级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她的妈妈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 这一打击犹如晴天霹雳,给年幼的小李带来重大的创伤。 从那以后,小李变得郁郁寡欢,不愿与他人交往,越来越不合群。 学习上也因自卑孤独而使成绩一落千丈。 随着后母的出现,小李这种情况更加变本加厉。 【问题诊断】小李患有轻度自卑封闭症。 这种心理症状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孤僻,拒绝与外界交往,做事缺乏自信。 【原因分析】导致小李患有此症状的直接原因是家庭的变故。

根本原因是缺少关心和爱护。 处在花季时期的小李,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关心、爱护和理解,而此时的父亲由于继母的出现而忽视冷落了小李,终日闷闷不乐的她在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后,渐渐地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 【矫治措施】1.谈话、谈心。 为了让小李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关心她、爱护她,我经常找她交谈,古今中外,大事小事,无所不谈,而且尽量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她觉得亲切温暖。 我还找一些同学主动接触小李,与她交朋友,消除小李的自卑孤独的心理。 2.用古今一些出生贫寒而意志坚定,不怕困难,刻苦努力,最终成就事业的成功例子去激励小李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如我跟她讲“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故事。 3.让她多参与班级活动,多担当社会工作,如鼓励她参加学校合唱队、参加班级文艺表演,主持班会课等,使她觉得自己对班集体、对学校有贡献,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4.与小李的父亲电话交流并定期家访,争取得到她父亲及继母的的配合。 【干预效果】由于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得当,结果使小李从一个封闭内向、自卑孤独的女孩,变成一个活泼可爱、热情开朗的中学生。 现在的小李待人热情大方,工作细致热心,学习也十分刻苦拼搏,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单亲儿童心理健康突变)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及疏导(单亲儿童心理健康突变) 最近几年,随着全国离婚率不断攀升,单亲儿童群体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尽管有些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亲或母亲可能会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组建了新家庭,但是却发现孩子并没有因为有了一个完整的家而获得快乐感,相反问题却不断出现。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虽然孩子监护人离异后很长时间内并没有组建新的家庭,但是也同样发现孩子性格和原来有很大的变化,并且在学习方面也不断出状况,亲子关系也大不如从前。甚至还有些孩子尽管和父亲或母亲每日生活在一起,逆反心理却不断增强,不易于管教。 由于单亲儿童年龄跨度较大,今天寒石冷月特别选择了儿童第二反抗期(7-9周岁)作为样本,给单亲家庭的家长一些建议,目的旨在让你读懂离异带给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尽可能保证孩子心理健康,从而减少孩子出现成长问题的机率。单亲家庭儿童在第二反抗期阶段,父母离异极容易让孩子出现心理亚 健康现象。 单亲儿童因为不能和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使情绪变得焦虑不安。 对于孩子们来说,从小就有一种对爸爸和妈妈的心理依赖,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可是突然有一天,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在这个家里只留下了爸爸或妈妈与自己一起共同生活,孩子会内心特别不安。尤其是当孩子因为做错事被批评或责罚时,会让孩子更加变得焦虑不安,因为他(她)会误以为当监护人的妈妈(爸爸)不爱自己了,才会对自己这么“不好”。也有很多时候,孩子会惯性潜意识在家里寻找已经离开的爸爸或妈妈,可是当确认已经不在时,会让孩子内心产生痛苦或迷茫感,只是孩子不愿意说出来。 2、因为想念离开原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但又不能随时见到而内心特别失落。 在幼儿期里,单亲家庭的孩子情感发展还没有特别丰满,虽然会经常思念已经离开这个家的父亲或母亲,但是只要有人陪伴自己玩耍,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精品教育文档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尔特认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有死了亲人才能比父母离婚更痛苦,更损害身心。”当然,伤害的程度和伤害持续的时间和孩子的个性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关系。但是,不管怎样,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受损相对普通家庭严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特征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造成恶性循环,阻碍他们的进步,因此,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父母和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据调查,73.5%的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特殊性,心理不够健康,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自卑。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觉得自己没有别的孩子幸福,因此,害怕与同学谈起自己的家庭,害怕与同学接触,自卑感很强。 2.敏感。因为心灵受过创伤,所以离异家庭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敏感,更脆弱,防御心理更强,他们就像小刺猬一样,浑身长满刺儿,别人稍有“冒犯”,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使他们不顾一切地用刺狠狠地扎人。 3.抑郁。很多孩子因父母离异而伤心痛苦,长时间闷闷不乐。 4.憎恨。有的学生对离异的父母充满憎恨,憎恨父母不顾及他们。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就会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的不满。 总之,离异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也为孩子的教育形成了很多障碍,怎样绕开不利因素,在现有家庭模式中找到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方呢?这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来寻求答案。 二、应采取的教育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

(1)“夫妻离异,孩子无罪”。为了孩子心灵的健康发展,尽量避免“夫妻大战”,既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更不要拿孩子撒气。力求做到和平分手。 (2)为了孩子,双方应通力合作,共同负责。父母应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社会上的表现,不但要按排好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进步。要经常和老师主动保持联系,配合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3)离异家长不要有内疚感。不要带着“赎罪”心理教育孩子,这种心理很容易无条件地迁就孩子,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贴别人的冷血动物,或者让懂事的孩子造成很重的“还债”心理负担,让孩子生活得沉重压抑。 (4)离异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多鼓励他们,培养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2.加强学校教育 离异家庭的子女面对家庭的不完整,更多感到的是孤独、不信任。当他们处于集体中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这些不良情绪体验就会减弱。其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这类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给予更多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教师的爱可以孕育出爱的种子,点燃爱的圣火。有许多离异家庭,父或母一个人支撑家庭,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精力、体力有限,有时候无法照顾周全,也无暇和孩子交流沟通,所以,离异家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 老师不仅要当他们的老师,还要当他们的家长、朋友,应做到生活上有困难及时帮助,学习上有困难及时辅导,思想上有障碍及时沟通。教师对离异家庭的孩子的关爱要真诚、适度。

单亲家庭儿童团体辅导记录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单亲家庭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一、状况分析: 期初逐班调查摸底得知全校共有32名单亲家庭学生,通过班主任老师反馈,这些单亲家庭学生都有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6个方面特质。有关研究也表明单亲家长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和偏执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母亲恐怖、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得分也高于父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情感温暖与单亲学生的身体症状呈负相关(P0.01),父亲惩罚压力与单亲学生对人焦虑呈正相关(P0.01);母亲情感温暖与单亲学生过敏倾向、自卑总分呈负相关(P值均0.01),母亲惩罚严厉与单亲学生的身体症状呈正相关(P0.01)。结论天4种不同家庭类型的单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家长的教养方式及单亲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差异. 二、评估诊断 签于以上情况,单亲家庭学生、家庭、学校有关人员都应当接受心理辅导,特别是作为学校更要引导重视对该类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纠正偏差行为。

三、活动目标 1、说出探索自己对单亲的看法和感受。 2、了解自己不是孤单的、不是特例的。 3、探索但亲对自己、生活所造成的感想。 4、思考如何让自己更好,肯定自己、珍爱自己。 四、活动形式 封闭式自我成长团体 五、辅导过程 第一次认识你我他认识自我彩绘家 1、热身活动:“刮大风”游戏(打破僵局,活跃气氛,缓解成员紧张、焦虑、害怕等情绪,增进互动) 2、破冰游戏:滚雪球(增进彼此了解,记住组内成员基本信息) 每个人介绍自己年龄、班级、兴趣爱好等 3、认识自我彩绘家

彩绘自己的家(让学生把心中的家用图画形式表达出来,美丑并不重要,想怎么表达就表达);倾听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的解释(学生可以尽情讲述和哭诉);分析学生心理特点 第二次探索父母表达感受 1、游戏“过家家”(角色体验) 2、我心目中的爸爸或妈妈(认知重构) 3、沙盘辅导 六、辅导成效 孩子们通过沟通与交流,充分体会到了尊重、关爱、理解、包容!以往腼腆害羞的孩子们打开了心灵之窗,愿说心里话,在爱的接力中引导每一位家长和孩子大声说出“我爱你!”家长和孩子紧紧拥抱在一起,体验了家的幸福和温情。活动引起了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强烈反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接下来,将跟踪心理辅导。 五、辅导小结 “单亲家庭儿童”亲情依恋缺乏,孤僻、自卑、叛逆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非特例,也非偶然。由此引发的离家出走、自残、自杀,甚至伤害他人的案例不少。关爱留守儿童任重道远,是全社会的责任,家长、学校、社会等都应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关爱措施,为

离异家庭的孩子学习与心理分析以及辅导

离异家庭的孩子学习与心理分析以及辅导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很多家庭的夫妻关系破裂而最终导致了家庭解体, 从而出现了许多父母离异的子女。在这些离异家庭子女中,有相当一部分还处于低龄阶段。而对父母的离异,他们心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自卑、失落、缺乏安全感、愤怒、具有攻击性等心理问题。作为小学老师,应该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给予这些离异家庭子女关爱,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问题:社会问题:心理辅导 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很多家庭原因会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发生扭曲,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这一问题。他们缺少父母其中一方的关爱,导致其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出现很大的偏差。本文就多年来工作经验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学习与心理进行分析及建议。 一、离异家庭子女常见的学习问题 由于离异家庭子女所受到的爱只有一半,会使学生经常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势必会影响他们学习。而离异家庭后续的重组又会对孩子造成二次精神伤害,让孩子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此外,由于父母离异,大部分家庭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或长时间形成单亲家庭状态,而父母一方为了保证孩子的学费、日常花销会变得更加忙碌,使得孩子在家中无人看管,也会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而父母单方而会认为孩子是不好好学习,没有深究自身及家庭原因也会让孩子在精神上进一步受挫。 二、离异家庭子女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离异家庭子女中,内心产生自卑感、怨恨是最常见的现象。离异家庭子女在家庭中得不到完整的父母的关爱,在对比同龄人的过程中,内心便会感到不平。有时在学校中,会受到同学的嘲弄和讥笑,加上枕会上有一些既成的偏见和舆论压力,这有可能使他们在他人而前感到羞耻,因父母的离异而抬不起头,觉得低人一等,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使他们不敢融入人群,不敢在各种场合中表现突岀,害怕受到别人的关注和评价。他们会在与人交流时避免说岀自己的家庭情况,从而可能导致无法交到朋友。更有一些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反目而产生被抛弃的心理,这种强烈的自卑和被抛弃感会导致他们怨恨自己的父母, 从而也延伸出对其他人的冷漠和怨恨,可能衍生出反社会人格。 期一方而,自责也是离异家庭子女中常常岀现的心理现象。这表现为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引起了父母的矛盾,最终离异,这可能导致这些孩子对于自己的人品和能力都做出极低的评价,从而常常会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认为自己所有事情都做不好,对于任何尝试都具有恐惧心理,害怕做出选择,对于人生悲观失望。 最后一种常见问题就是逆反心理。与自卑心理同源但是表现相反,这些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异而感到自己被抛弃,得不到父母完整的关爱,因而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所以他们会在各种场合搞破坏,与老师对着干,在言语和行为上表现岀与众不同,得到别人的关注。这样的行为苴根本目的是想确认自身的存在感,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在价值观尚未完整形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爱与沟通”共建心灵花园 案例中的孩子出生于一个特殊家庭,在独体个性上又存在着本身多动这一特点,班主任在前期已经关注并且多次处理其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矛盾,这次的矛盾突发点源于该生在与两个学生打闹时,被其他家长发现并恐吓,使得矛盾升级,引发了家长之间的矛盾,甚至会产生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不利于孩子们心灵的成长与发展。于是我们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梳理,与双方家长多角度沟通与协调,以期构建一个和谐的平台,促进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 一、建立该学生的个例心理研究档案 (一)主要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行为特点: 许多事实说明,父母离婚后要重新创造一个适合于孩子成长的环境确实有相当困难。由于消极因素的存在,从性格发展的角度来看,离异家庭子女容易形成以下性格倾向: 1. 自卑:离异家庭子女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等消极悲观的自我概念,如果再加上其它方面受到挫折,很容易导致自卑的性格缺陷。

2. 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离婚不光彩,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等想法使孩子不愿意和人多来往,很容易形成独来独往、不合群的孤僻性格. 3. 怯懦: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盼望孩子成材,显示自己教子有方,因而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 4. 粗暴:离异家庭子女往往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或者是将离婚理解为父母的冷酷无情和极端自私,如果加上离婚前父母经常吵架打闹,孩子感觉不到亲情和家庭温暖,容易产生悲戚、冷酷的心情,会形成粗暴的性格倾向。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性格成长不会仅仅是家庭环境一个因素所决定,还涉及到学校、社会等多方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是,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自己本身 教师根据该特殊学生的表现,总结出其多动症的特点: 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2、经常离开座位。 3、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4、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5、经常显得忙忙碌碌。 6、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7、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