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新课标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1、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体性教育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担负起促进学生主

体性发展的责任,那么首先就要更新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要由“学科本位”、“知识

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关注人,关注每一位有着丰富个性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发展,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在政治课堂中,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学生”。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获得的经验;要围绕学生的

兴趣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来判断什么知识重要、什么知识不重要,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在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来选择教学方式。

2、教师要坚持“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泥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

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行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传统

的课堂教学,程式化的东西过多,“千人一面,千课一面”成了一种常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

景下,教师的教学选择应是开放的:可以对教学的策略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而不再是固定不

变的那几种模式;可以对教学的资源进行选择,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

3、教师角色观念要转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

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大胆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克服传统教学

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要善于扮演导演角色把学生推上“舞台”,由他们自己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只有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

地得以完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促使学生对自己在教学关系中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往学生总是处在被动的位置上,认为教学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行为,并没有看到自己在教学关系上其实处于相当重

要的地位。学生既是接受知识的一方,同时也是主动吸收知识的一方,而在当代社会中,更

应该体现为是主动学习的一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不过是引导者。

二、在新课标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建设性思考

1、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严肃而且抽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

将知识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包括讨论、辩论、演讲、表演、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等,设计丰富的参与形式,调动起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里得到启发。教师选择多样化的课

堂形式和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

潜能的发挥和提高他们相互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

施教,从学生的差异性这一实际出发,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展学生的优势

差异。教师不能一味只看分数的高低,而且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个性,捕捉其闪光点,尊

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利用多种渠道为其创造一

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毫无疑问,只有在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特长受到充分尊重的条件下,在宽松而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学生才会心情舒畅、

积极开发智力,使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培养。

3、在知识的传授上应重视社会热点问题。要使思想政治课让学生易懂,就要使教材贴近生活,增强可操作性和可信度;同时还要求政治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

学会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不

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喜欢时事,激发他们对

政治课的喜爱之情,唤起他们对政治学科的浓厚兴趣。学生总是乐于接受社会上广泛关注的

问题,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广泛收集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案例的设计让学生将生活中最基本的东西与教材中的理性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对所学的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又能达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明辨是非善恶、得到成长的目的。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政治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人格的关键。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充满温情的学习氛围,形成大胆探究、勇于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的任务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学习、勇于创新,自由地与教师展开讨论。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发挥到最大,学生学习的劲头将更足,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5、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既是加深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开展党团活动、班级活动,以拓展我们的教育空间。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 第一部分总则 一、本课程标准旨在全面贯彻国家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方针,结合职 业高中新形势发展,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培养适应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新时代高中生人格。 二、本课程标准的宗旨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深 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注重当代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 文化形势及历史发展,培养主动完成工作进步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实现合法权益的维权意志,以及独立判断、自主决策、坚定理想信念 等思想品德。 三、本课程标准认可学生基本思想观念,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同时重视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联合社會大眾在建设社会上的责任 和行动,通过帮助和关心他人,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文化历史学等理论,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深入理解和认 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民主和法制理念,全民国家安全保障理念,改革开放思想,包容文化理念,及他国文化熏陶等思想观念。

二、当代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通过考察和总结国内外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时代发展趋势和背景,促进学生正确认识政府政策及其实施,强调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目标,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时代发展的思考。 三、职业高中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习了解职业高中办学实践,建立学习学校历史发展的动态观念,引导学生建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学校社会细节,发展家庭浓厚的情感,学会合法权益的维权,更好地参与社会文体活动等重大事件,从而增强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责任感和开拓能力。

新课标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新课标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1、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体性教育的过程,要求教师要担负起促进学生主 体性发展的责任,那么首先就要更新观念。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要由“学科本位”、“知识 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关注人,关注每一位有着丰富个性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发展,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在政治课堂中,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学生”。 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获得的经验;要围绕学生的 兴趣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来判断什么知识重要、什么知识不重要,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在 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来选择教学方式。 2、教师要坚持“开放性”的教学理念。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泥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 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行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传统 的课堂教学,程式化的东西过多,“千人一面,千课一面”成了一种常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 景下,教师的教学选择应是开放的:可以对教学的策略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而不再是固定不 变的那几种模式;可以对教学的资源进行选择,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 3、教师角色观念要转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的思想。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 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大胆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克服传统教学 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要善于扮演导演角色把学生推上“舞台”,由他们自己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同时老师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一堂课只有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秩序井然 地得以完成,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促使学生对自己在教学关系中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往学生总是处在被动的位置上,认为教学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行为,并没有看到自己在教学关系上其实处于相当重 要的地位。学生既是接受知识的一方,同时也是主动吸收知识的一方,而在当代社会中,更 应该体现为是主动学习的一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不过是引导者。 二、在新课标指导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建设性思考 1、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严肃而且抽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 将知识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包括讨论、辩论、演讲、表演、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等,设计丰富的参与形式,调动起学 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里得到启发。教师选择多样化的课 堂形式和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生 潜能的发挥和提高他们相互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 施教,从学生的差异性这一实际出发,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展学生的优势 差异。教师不能一味只看分数的高低,而且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个性,捕捉其闪光点,尊 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利用多种渠道为其创造一 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毫无疑问,只有在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特长受到充分尊重的条件下,在宽松而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学生才会心情舒畅、 积极开发智力,使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培养。 3、在知识的传授上应重视社会热点问题。要使思想政治课让学生易懂,就要使教材贴近生活,增强可操作性和可信度;同时还要求政治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 学会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不 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喜欢时事,激发他们对 政治课的喜爱之情,唤起他们对政治学科的浓厚兴趣。学生总是乐于接受社会上广泛关注的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分类目标知识O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常识。O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O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O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自主规划人生的相关知识。能力O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O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O立足于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O着眼于未来的创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能力,学习、生活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O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做事、依法律己的能力。O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理解个人的生命及人生价值,在个人关切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政 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的课程标准不仅仅是一纸文件,更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规范,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 首先,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在新的 课程标准中,不再只是强调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政治作为一门学科,涉 及到的知识面广泛,而且与时事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现代化,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和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和生活化。政治课程不仅仅 是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更加注重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能力培养产生深 远的影响,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政治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希望政治教育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的重要载体,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政治课程标准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 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doc心得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王丛霞 在学校领导的号召下,我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学习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这一次的认真学习让我收获很多。《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从四个部分向教育工作者指明新时期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方向,正如前言部分所述,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制定新课标是必然的,学习新课标并领会其中的新理念更是每位教师必须落实的。 通过政治新课标的学习,我了解到新课改后政治教材的新特点和对政治老师的新要求。新课改下的政治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 (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另外,课标中提出的宝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教学资源开发建议,都给我以极大的教学启示,这些建议其实就是新课改坚持“以生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等新理念的生动体现。 例如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 (一)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结果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目标一策略一评价”与“活动一体验一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生活关切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四)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务实态度和创新精神。 对学生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 旨在研究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探讨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 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下,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加强对基本政治常识的教育。学生需要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政策法规等 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思政课的内容可以更加多元化,涵盖政治理论、国际关系、政治历史、公民道德、社会心理等方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 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政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和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思政课程的内容 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实践教学。思政课程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模拟演练等方式将理论知识 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 推进个性化教育。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个 性特长和发展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提倡跨学科、综合性、重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 学手段,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集体讨论和辩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 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

新时代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原则与策略

新时代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 进原则与策略 摘要: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与策略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 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基于此,本文将从循序渐进的意义、原则与策略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原则;策略;高中教育 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 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在高 中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循序渐进的教育目标,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 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时代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原则 首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合理 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深度。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广泛而深入,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多个领域,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理论,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高中思 想政治教育中,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因此,教师需要 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让学生清楚地了 解知识的结构和内在逻辑,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比较、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教育部于2004年3月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给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 态度的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强调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了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的思想。新的课程标准在其每一细节中都渗透出对学生的生命的关怀。 (一)确立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和谐,倡导新的教育、学习、评价模式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一种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强调了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索,使得以往的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生命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好得和学生的成长融合在了一起。 新的课程标准在讲到教学观时,认为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并将这种过程升华,认为通过这种互动和交往,可以达到师 生之间的共同发展,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共同列为对人的生命发展的一种关怀,而这种关怀更全面,更富有人性化。 在知识获取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教师和学生作为获取同样“新鲜”知识的“受众”,学生渴望获得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而教师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和学生分享新的发现,达到一种共进、共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对“新鲜”知识的挖掘、发现。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就淡化了知识的简单传授与预设,学生通过研究,慢慢掌握知识生成过程的理念,而教师在其中既充当了学生这种理念形成的引导者,也可以成为这种理念形成的受益者。 在教育价值观上,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只片面强调学生学习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而新的课程理念确立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偏向于对学生 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的关注。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方式是多样的,渗透在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教育评价,教师要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智能发展、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的形成性评价,起到教育评价应有的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按照新课标要求,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概括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觉悟为目的。 一、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所以选择的材料要典型,要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而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时,学生例举了社会上已曝光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肯得鸡快餐苏丹红、敌敌胃火腿等一系列假冒伪劣产品的事件,在学生例举了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安排学生收看课前从网上下载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法庭审判一案,当画面上出现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许多婴儿患病甚至死亡,而当地工商部门的有关领导却徇私舞弊,向上级部门隐瞒事情真相,同学们都震惊万分,义愤填膺,也真正认识到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多媒体教学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真正树立起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状况,深入研究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再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到“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预先布置学生课外自学,查找资料,设想方案:2008年以前,国家为什么提高了银行存贷款的利息率?银行利息率为什么会变化?2008年以来,我国银行的利息率先后下调过几次?为什么利息率下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货币的流通量?假设你有一笔闲钱,在利息率教高的情况下,你会多存还是少存?在利息率较低的情况下,你又会怎样安排?比较一下,哪种情况下人们留在身边可以直接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量多一些?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交流调查,整理出基本论点,并通过生动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说明自己的论点,对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有了充分地认识。当然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知识基础是对教材的理解和问题的发现,这一切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四、以知识为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

【思想】政治新课标解读

【关键字】思想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课程标准解读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吴少荣 一、学习本模块的意义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首要特征。本模块是学习有关政治生活的知识,涉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域,其核心概念是民主政治。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性,决定了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重要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本模块的重要性主要是: 第一,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观点,如政治观、国家观、民主观、政府观、政党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国家利益观等观点,明确掌握这些观点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合理合法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第二,促进学生了解并体验有序政治参与、行使公民政治权利的方式和途径,认识公民履行政治义务的必要性,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有序政治参与的技能。 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合格公民应具备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二、本模块结构设计的特点 本模块的设计思路是:以公民政治文化素养的培养为根底,以正确政治观点的形成为目标,更多地着眼于学生身边的政治生活,促使他们体验有序政治参与、行使政治权利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其中突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观点,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贯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思想教育主线。 课程设计的逻辑顺序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路线,由此本模块设计了四个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立足于公民个体的政治生活,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主题,就提升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应有的文化素养,包括理性的思考、操作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等设置内容目标。“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着眼于现实生活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阐明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责任以及政府依法行使权利,接受人民监督,进一步说明人民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则是以前两个主题的实施为根底并对它的内容作拓展和深化,阐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并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即树立“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观点。不了解当今世界,就难以全面认识中国。因此,最后讲述“当代国际社会”,引导学生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概况及发展趋势,明确我国的国际责任以及我国在当代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一)以“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构建课程内容 着眼于学生的参与,以学生的政治生活为主线,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展开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加强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准确把握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成长三者的关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 课程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因此,在处理上述三者的关系中应突出学生的发展需求。而这同社会的需要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既可以减少学科体系的痕迹,又可以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1.深入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学实践的先导。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要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研读新课标是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必要环节。 (1)要通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全面了解其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贯穿于《课标》各部分的主线和灵魂,其它各部分内容是基本理念的具体化。 (2)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课标》结合起来研读。 (3)要把新课标与旧课标进行分析比较。 (4)要把新课标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比较。 在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各地级市、县或区、学校可定期组织多形式的新课标学习报告会和研讨会及其他有关活动,使新课标的内容及其理念逐步地深入广大教师心中,使广大的政治教师确立新的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生本意识、学生个性意识。 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文化的共建者。 2.明确课程性质,准确把握目标定位 课程性质决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反映课程性质的要求。课程目标决定着学生努力的方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 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 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 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 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高中政治新课标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