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知识总结和梳理 全国自考 方便复习与记忆 备考必看
文学概论知识点2024
引言:文学作为人类智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于人类的文化和认知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概论这门学科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以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的方式,探讨文学概论中的关键知识点,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类型、文学的传承、文学的作用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鉴赏等。
正文:一、文学的定义1.文学的概念与范围2.文学与语言的关系3.文学的特点与表现形式4.文学的不同观点与理论二、文学的类型1.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2.文学的分类依据与方法3.诗歌、散文与小说的区别与特点4.青年文学、儿童文学与女性文学的发展与特色5.文学流派与文学风格的演变与代表作品三、文学的传承1.文学的历史与文学史2.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3.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4.文学作品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四、文学的作用1.文学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2.文学对个体的启迪与塑造3.文学与历史、政治、艺术的关系4.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欣赏方法五、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鉴赏1.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方法2.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形式3.文学作品的意象与象征4.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价的技巧与要点总结:通过对文学概论的知识点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且丰富。
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定义、类型、传承、作用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鉴赏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文学的本质和价值。
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类思想、情感和文化的结晶。
通过对文学概论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深化对人类文明的认知,同时也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史上最全的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与要求,掌握学习的具体方法。
二、课程内容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一)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二)《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二、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目的要求(一)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二)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三、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具体方法(一)掌握原理,注重理解(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三、考核知识点1.文艺学三个分支及其分工;2.《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3.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及其关系;4.《文学概论》作为文学理论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
四、考核要求(一)识记1.文艺学;2.文学史;3.文学批评。
(二)领会1.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相互关系;2.《文学概论》的性质。
(三)应用1.掌握学习文学理论的方法第一章文学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和第二章集中阐述文学观念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理解文学作为人类的文化活动是很复杂的事物。
重点在“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的文化意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等四个问题。
通过学习认识到文学观念是变化的发展的,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理解文学与体验的关系,掌握本书的文学观念。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一)文学四要素(二)文学活动二、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一)再现说(二)表现说(三)实用说(四)独立说(五)客观说(六)体验说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一)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二)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四、文学的界说(一)文学的定义(二)文学定义所包含的命题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概念(一)广义的文化概念(二)狭义的文化观念(三)符号义的文化观念二、文学的文化意义(一)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二)叩问人的生存意义(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四)憧憬人类的未来(五)学习语言文化三、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一)“品质阅读”(二)“价值阅读”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源于生活(二)文学改造生活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一)审美的含义及其实现的条件(二)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三、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审美意识形态历史生成与理论概括(二)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第四节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一、经验、体验与文学(一)经验与体验(二)体验与文学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一)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二)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三、考核知识点1.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2.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及其嬗变原因;3.文化概念;4.文学的文化意义及其发现;5.文学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关系;6.审美活动与文学;7.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8.经验与体验的联系区别;9.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要点(识记知识)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文学活动三过程:体验、创作和接受。
历史上五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
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样式,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化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概念分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有无等。
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活动:简称“审美”。
审美活动的基本精神是人的心理器官的全部畅通,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审美的瞬间,人们暂时摆脱了周围熙熙攘攘的现实,摆脱了功利欲念,使灵魂升腾到一个心醉神迷的自由境界。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是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作家的创作创造出文学语言组织,读者阅读则借助这种文学语言组织。
文学语言组织构成了文学文本的基本现实。
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
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个形态。
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
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
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
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
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通的和基本的特征。
它是文学语言的无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征。
即文学语言并不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而是返身指向内在的心灵世界。
陌生化: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性,也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奇异的语言,去破除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
完整版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 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与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 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 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 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根底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央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 以消解“套板反响〞, 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如曹雪芹与刘姥姥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泼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 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表达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表达者在表达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表达者所设定的隐含在表达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简答与论述: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文学消费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首先,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衡量标准.其次,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与其中寓含的作家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再次.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甚至价值增值性.最后,文学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且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②文学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性质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 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对于作者、出版者、发行者以及广阔读者有着重要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和影响.二、怎么理解“文学是一种人学〞的说法①文学的表现对象是人文学是人学对文学的一种界定.其根据在其再现和表现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是人.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文学反响社会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人.②文学的目的是人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必然会反映社会,反映社会,反作用于社会.社会的开展需要人的作用,这样,反映社会的文学必然会以人作为对象对社会进行再现,文学的产生来源于人的创造,文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③文学是人的自我意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文学是人学是周作人在其著名作品?人的文学?中提出.20世纪伊始,外国文学观念涌入国内. 在日本留过学的周氏兄弟受当时日本浪漫主义的影响, 当面对新文学的建设时, 提出“人的文学〞认为中国的文学是庙堂文的, 腐朽的,非人的文学, 所以要建设清新的“人的文学〞,此文章是继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之后又一重要的新文学建设文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巨大的意义.事实上,国外从卢梭,伏尔泰开始,就有着“文学是人学〞的概念,更早的是“文艺复兴〞中由神到人的转变就有着模糊的人学.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古希腊的原欲精神也可作为“人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大写的“人学〞,即关注现实,主要是有现实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倡导的“群体的人学〞,社会主义人学倡导一种是小写的“人学〞,强调描写个人的感悟,一时的心境,主要是社会主义者,现代主义者,以及自由主义者所倡导. 周作人早期倡导“平民的文学〞;2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就转向“小写的人的文学〞了.整个20 世纪文学,其实就可以看出文学的争夺.钱理群老先生在?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序中提出现代文学中“人的文学〞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的问题.三、你认为“文如其人〞吗为什么我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文如其人.①“文如其人〞顾名思义,即可通过文来展现人.比方李清照〔她早期的生活富裕,出嫁后与赵明诚生活更是美满快乐,所以前期多写悠闲生活;金兵入据中原时,丈夫离世,境遇孤苦,在后期便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如梦令?是李清照年轻时的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西亭畅游,这首诗表现清新淡雅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此时的李清照并没有任何压力.只管儿女情长,赏花弄月.后期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犹如在耳.这首?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②孔子曾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文如其人〞的观点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像贺铸,是一个词风和个性都非常特别的人.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能诗文,尤长于词.他既有?六州歌头?这样一首寓豪士、侠士、狂士于一体的自况生平之作,又有?鹅鹊天?这样于平静的笔端之下溢满对妻子的深情,真挚哀婉,感人深至的词,由此可见其文与人相悖.③对于文是否如其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讲文与人的立场放置于一个客观的环境看诗.对于文确如其人的现象,我们可以根据人来分析他的文学创作,也可以通过文学创作这样途径来了解人的性格特征等,这样可以易于我们的学习和掌握;对于人与文相悖的情况,那么应该适当的把握文与人这一关系,将文与人的联系剖开而论, 这样对于作家作品的理解也不至于进入一个误区. 四、电子文化如何瓦解了作者的地位电子文化是以各种电子媒介为载体来生产和传播信息的的文化,比方电脑,网络、等.由于技术的进步,一种新的电子文学应运而生,它彻底改变了印刷文本的物质性,形成了极为复杂的超文本.消解了印刷文化中的理性书写主体.①首先,电子文学创造了超文本的广泛链接,使那种固定和独立的印刷文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主文本与诸多副文本的网状结构.固定的独立文本地位消失,导致了独立自主的作者地位的动摇,也就是说超文本削弱了作者的自主性.②其次,如果说多重链接打破了印刷文本的独立自足性,构建起一个文本间的相互关联的网状结构的话,那么,一种全新的分叉选择创造了超文本.较之于印刷文本的作者, 在超文本的生产中,书写带有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分叉选择也就是作者可以在更多的资源和可能性中选择自己想要的方案.当然,问题往往呈现相反的方面,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作者在不断的选择和组合时,难免产生手足无措的无能感和挫败感,因此造成超文本的碎片化和平面化.这种情况下,印刷文化时代那种自我掌控和决定性的作者主体性消失了,作者的书写看起来更像是一架机器.③线性模式的瓦解,亦即非顺序性书写的出现,他终结了印刷文化书写和阅读的线性模式.超文本的非顺序性意味着思维形式的变革,不但写作过程不在依循某种惯常的顺序,表达情节也打破了从开端到结尾的顺序,甚至作者和文本的因果关系也变得不那么确定.总之,在电子文化的超文本环境中,作者与文本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印刷文体中那种固定独立的文本及其作为生产者的独立自足的主体被消解了,作者的身份、地位和功能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五、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有什么不同①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即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练,没有经过人的大脑主观意识过滤的生活.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②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区别:生活真实是自然形态的、纯客观的东西,艺术真实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主、客观的统一.比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就不是生活真实中的人,他是一个猴子,但又具备人的性格与特点,有人的思维和行为.因此,说孙悟空是一个艺术典型.六、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根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更应是作为话语的艺术1. (1)形象的间接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不直接作用于读者者的感官,却由于模糊性和多义性, 可以充分调动读者想象,使读者获得自由的审美感受.如小说的影视改编总是不尽人意.(2)表现社会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这是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做到的.(3)文学还可以借助种种艺术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绘画, 雕塑只能通过形体,电影通过动作,音乐能表现内心世界,但太抽象.2.由于话语是文学语言的存在方式,文学语言是话语:作品是作家站在某种立场进行的价值构建,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往往还会观察语言背后的价值立场.将文学语言看作是话语,认为文学语言是一种价值构建,正确揭示了文学语言的意识形态构建属性.文学话语的特点具有蕴藉性七、如何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①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即作家这种特殊的生产者.人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称为主体.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具有主体性时,人才是真正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首先必须存在于文学创造活动中,并创造文学产品.所以,我认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例如,巴尔扎克写出了伟大的作品一一?人间喜剧? ,那么巴尔扎克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②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和科学熟悉活动不同,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更具体的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虽然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熟悉不同,它主要通过对具体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 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根底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 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③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首先每一位作家、诗人,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自由创造,因此他们的作品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烙下了独创性的印记,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 .不同的文学创造主体就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的作品,如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早期经常生活在一起,但写起文章来,一个沉郁、辛辣,一个平和、冲淡;一个关心民间疾苦,一个崇尚亲适趣味,他们在政治上分手之前,情趣就不一样.八、小说的表达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讲述:有一个明显的故事讲述者,故事就是以她的口吻或声音来讲述优点:讲述是对作者隐含作者和表达者的主观介入不加限制和表达缺点:讲述具有明显的人为性,有一个表达者或隐或显地横在读者与故事之间而形成某种距离呈现:外表上看起来没有一个明显的表达者在讲述,事件、动作和场面好似都是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的优点:根据自然而然的呈现,比较容易拉近读者和故事的距离缺点:呈现那么是尽力限制和约束他们的声音在文本中出现九、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什么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审美意识形态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二者相互交织、渗透在一起,或相互融合,或相互冲突.它的性质可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加以理解.①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无功利是指不追求实际利益的满足. 审美是无功利的,无论是作家或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审美活动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 只有在无功利目的的前提下才能进入纯粹的审美世界.无功利的审美活动才会发现事物的美和诗情画意,才能写出文学作品.但文学内在地潜伏着功利性,由于文学是一种社会的、人性的、现实的活动和产品,文学或批判或歌颂或反映或展望社会意识形态,会产生社会的功利作用.文学的功利性是间接的,它的作用是通过无用来实现.②文学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从方式看,文学以形象感性的方式蕴含着理性.理性是指理性熟悉,抽象的思想,是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思维过程和它的结果.文学创作中感性审美活动和理性活动交互掺杂,不过这种理性分析和归纳是对形象材料的思考和设想. 文学欣赏中的理性是一种审美理解,交融着审美直觉、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领悟,获得一种审美熟悉;当进行审美批评时,便进入到感兴和妙悟之后的科学理性熟悉阶段了. 创作和欣赏的感性理性双重交融均为文学形象本身的双重性决定,文学形象的特点就是感性中蕴含着理性,这种理性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理性,一般外表看不见,但它是存在的.前面说的文学中的意识形态意义、文化意义就是这种“诗的思想〞,最准确的说法是文学的意味.③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熟悉的.从态度看,文学是通过一种审美情感表达一种审美熟悉的态度,这种审美情感是好恶、肯定、否认、欢乐与痛苦.黑格尔说,情致是艺术的中央,是文学个性形象的心情,是具体感人的,但在情致中蕴含着价值和理性熟悉,二者不可别离.文学家是充满感情的主体, 他通过情感评价来熟悉世界. 有些作品看似十分客观冷静, 是“零度写作〞,似乎作者是“ 客观主义〞,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学风格的形态,他通过极隐蔽的方式,或选择形象,或借文学形象表达的方式,或借符合冷漠的文学个性本身的方式暗示一种对生活、社会、人性、文化的评价.由上述三方面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一种从不同角度观照的双重性质: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融合,这种融合为文学的审美特征所决定.十、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举例说明〕景,是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体,我们所生活的客观世界都是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 绚丽多彩的景物构成的.例如,一年四季就有不同的景像春风温暖,百花盛开,翠柳依依;夏日炎热,阳光凶猛;秋风肃杀,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冬万里无垠,寒风袭人.情,是每个有思想有观念的人都会有的.每个人都会发出一些感慨:快乐,悲伤,郁闷,思念,思念,愤怒等等.我们生活在具有丰富感情的世界中.文学作品的语言可分为景语与情语.景语,即文学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写景、状物的语言.情语,即抒情作品中作家、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语言.从这可得出,景语与情语的联系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景语与情语的配合、交融更显得突出.一般说来,情与景的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触景生情:人不同,景也不同,时世不同,情也就不会相同,即使面对同一景,由于时世不同,所产生的情也就大不相同.同样是咏春,身任治世太守的白居易欣赏的是西湖早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派生机;而身逢乱世的诗人杜甫看到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凄凉,以至见花流泪,闻鸟心惊.他忧国忧民,苦念家人,痛人肝肠;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更是怕见春色,“触目愁肠断〞,每日“以泪洗面〞, 吟出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悲歌……这是触景生情,景因人异,自古如此.二是移情与景:作家、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接触外界景物,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 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情抒发出来,于是客观景物也就带上了作家、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由于“柳〞与“留〞谐音,作者便通过对柳树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三是托物寄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全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写,从那烟花三月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从那孤帆远影中表达作者情深意挚的情感.作者通过对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托物寄情的表现.综上所述,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作者的感情,无论是写景的实写还,写景的虚写,都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文学观念A、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一、文学概念1、文学的概念2、文学的种类3、文学与语言的关系4、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文学元素1、文学的题材2、文学的形式3、文学的风格4、文学的意义三、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2、现代文学流派3、当代文学流派四、文学发展1、中国文学的发展2、西方文学的发展3、世界文学的发展五、文学评价1、文学评价的标准2、文学评价的方法3、文学评价的理论六、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概念2、文学批评的方法3、文学批评的流派文学概念一、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它们以文字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和表现力来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探讨思想,从而传达文化价值。
二、文学的种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有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意义塑造。
三、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文学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它是文学创作的手段和媒介,通过语言表达作品的意义和情感。
文学作品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精细的运用下,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四、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观察和反思,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抒发,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文学作品具有生活的深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学元素一、文学的题材文学的题材是文学创作的核心,它涉及到文学作品所述的主题和内容。
文学的题材可以是生活、历史、自然、个人情感等各种形态。
题材的选择与创作者的情感、念头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二、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通过形式的运用,文学作品得以展现其艺术魅力。
三、文学的风格文学的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独特艺术表现,通过语言形式、叙述方式和意境表现等方面来展现作品的独特魅力。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自考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文学概论是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流派等内容。
本文将从文学的定义、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流派、作家及作品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主要包括文学的概念、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流派、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代表作品等内容。
一、文学的概念文学是以语言为载体,通过文学艺术的手法,表现社会生活、人物情感、思想境界等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学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见证。
文学可以通过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进行表现,是人们观察社会、人性、生活的重要方式。
二、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解释和评注的学科,主要包括形式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新批评等不同的理论流派。
其中,形式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如小说的情节、人物、风格等方面;结构主义批评则强调文学作品与文本本身之间的关系,重视文本的符号、符码、意义等方面;新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等方面。
通过学习文学批评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三、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学艺术风格和传统。
常见的文学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
其中,现实主义注重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浪漫主义强调对个人情感、幻想和理想的追求,注重对自然、人性的崇拜;象征主义注重对象征和意象的运用,强调对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的揭示;现代主义则强调创新和前卫,追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四、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代表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鲁迅、茅盾、巴金、沈从文等是代表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代表作品方面,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沈从文的《边城》等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自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第一大点: 文学理论1. 文学定义和特点a.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b. 文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2. 文学分类与流派a. 文学的分类方式和标准b. 主要文学流派的发展和特点3. 文学审美理论a. 审美的概念和特征b. 主要审美理论的介绍和比较4. 文学批评方法a. 文本批评和作品批评的关系b. 传统和现代文学批评方法的比较5. 文学与社会文化a. 文学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b.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第二大点: 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a. 古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和重要作品b. 古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的介绍2. 近代文学史a. 近代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背景b. 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现代文学史a. 现代文学的发展和主要特点b. 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4. 当代文学史a. 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作品特点b. 当代文学的反思和创新5. 文学与时代精神a. 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b. 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第三大点: 文学作品分析1. 文学作品与艺术形式a. 不同艺术形式对文学作品的影响b. 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分析2.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a. 文学作品的结构组成和层次分析b. 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分析3. 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a. 文学作品的主题提炼和分析b. 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评析4. 文学作品的情感与审美a. 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情绪传递b.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价值5. 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a. 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解读b. 文学作品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分析第四大点: 中国文学概览1. 古代中国文学a. 古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和瑰宝b. 古代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文学a.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崛起和发展b. 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诗歌与韵文a. 中国诗歌的特点和形式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品4. 散文与小说a. 中国散文的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品5. 戏曲与戏剧a. 中国戏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b. 中国古代和近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第五大点: 国外文学概览1. 古代西方文学a.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发展和特点b. 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2. 欧洲文学a.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特点和作品b. 欧洲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3. 美国文学a. 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特点b. 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4. 亚非拉文学a.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发展轨迹b.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介绍5. 跨文化交流与文学互鉴a. 跨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b. 文学互鉴的案例分析和启示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创作基本概念1.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的统称。
2.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表现性、综合性、历史性等特征。
3.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内容包括人生、爱情、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4.文学艺术的分类文学艺术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5.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叙事、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包括诗、赋、曲、剧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2.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流派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3.文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文学流派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三、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的概念和分类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文学理论可分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等不同的理论。
2.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包括文本批评、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不同的方法。
3.文学批评流派文学批评流派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批评流派。
四、文学史1.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可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2.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3.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文学史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周期、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全面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理论和历史,有助于深入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对于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概念及定义
1. 文学概念的演变
2. 文学的定义及特点
3.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二、文学的分类
1. 文学体裁的分类
2. 文学流派的分类
3. 文学作品的分类
三、文学思潮
1. 文艺复兴
2. 古典主义
3. 浪漫主义
4. 现实主义
5. 自然主义
6. 象征主义
7. 超现实主义
8. 后现代主义
四、文学理论
1. 形式主义
2. 结构主义
3. 话语分析
4. 读者反应理论
5. 心理学批评
6. 后现代批评
7. 后殖民主义批评
8. 女性主义批评
五、文学批评方法
1. 传统批评方法
2. 新批评方法
3.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4. 话语分析批评方法
5.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
6. 心理学批评方法
7. 后现代批评方法
8. 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
六、文学史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2. 中国现代文学史
3. 世界古代文学史
4. 世界现代文学史
七、文学作品分析
1.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
2. 文学作品的风格分析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
4. 文学作品的意义分析
八、文学批评实践
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评析
2. 世界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3. 文学作品的文化批评
4. 文学作品的社会批评
以上是文学概论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文学概论下期末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下期末重点总结引言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也是人们用以理解和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
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本文将对文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第一章:文学的定义和特征文学的定义是多元的,既包括狭义上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也包括广义上的口头文学、传统文学和非虚构文学等。
文学的特征主要包括文字表达、审美价值和言说功能。
文字是文学的基础单位,文字的选择和运用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环节。
审美价值是文学的核心特征,包括情感共鸣、美的追求和艺术创造等。
言说功能是文学作品传递信息、思想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第二章: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代的口头传统,随着进化和历史的演变,文学发展成了书面传统和口头传统两个分支。
文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时期和阶段,如原始文学、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现代文学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特点,反映出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化。
第三章:文学的类型和体裁文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和体裁,如史诗、戏剧、小说、诗歌等。
每种类型和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审美标准。
史诗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来表达崇高、纯洁和伟大的价值观。
戏剧是通过舞台表演来传递情感、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形态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说是近现代最重要的文学类型之一,通过叙事方式刻画人物心理、揭示社会现实和反映个体命运的种种可能。
诗歌是对抽象思维、感情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与表达。
第四章:文学的主题和风格文学的主题是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可以分为人性、爱情、自然、社会等不同维度。
文学的风格是指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语言、叙事方式和形式结构。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个体作家具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第五章: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相互交织,文学既反映社会现象、思潮和价值观,又影响社会心态和行为。
2022年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最新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旳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详细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旳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乏旳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步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有关问题旳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乏旳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
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旳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旳对象性,体现人旳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
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旳关系理论旳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有关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旳论点。
诗人对于外物旳感受,所引起旳感想是无穷尽旳,描写事物旳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旳运用则要联络自己旳心情反复斟酌。
“与心徘徊,随物婉转”。
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旳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旳,作家对现实旳反应是能动旳。
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旳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旳摹仿或再现。
2.体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旳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旳自然流露、体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运用旳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认为某种社会目旳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旳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旳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旳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旳参照物中孤立出来,自身是一种“自足体”,出现了所谓旳“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旳意向性旳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发明。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13.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14.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15.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对已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视..16.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17.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一方面是个体的心情;是具体感性的;是会感动人的;另一方面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为认识..但这两个方面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因此对那些情致特别微妙深邃的作品;它的情致往往是无法简单地用语言传达出来的..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1、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或语句系统;有待于读者阅读..2、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文学文本是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文学作品是指已经被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3、文学文本的层面:中国古代:言象意三层面周易庄子王弼刘大櫆姚鼐;西方:但丁黑格尔;波兰英加登四层面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示化面貌、再现的客体现代: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文学意蕴世界..4、文学文本的语言性:文学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语言特性..5、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结构..它有三个基本特性:语言性、整体性和表现性及个性..6、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三个;分别是语音层面、文法层面和辞格层面..7、语音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音律两种形态..8、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奏有三种类型:长短型、高低型和轻重型..9、音律:也称声律、声韵或韵律;是文学的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由声调、语调和韵的变化和协调而形成的内部和谐状况..10、文法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文法通常有三类:词法、句法和篇法..11、词法:又称字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词的构成法则..12、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法则..13、篇法:又称章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体语言构成法则..14、辞格层面: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15、三对六种基本辞格:比喻明像暗是借没有和借代局部代替整体;对偶当邻隔句对和反复;倒装和反讽..16、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1、文学形象: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2、文化形象的系统性:其一是就艺术世界有机性而言;其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的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3、文学形象的概括性:文学形象能够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4、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5、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西方创立..6、西方典型论发展三阶段:17世纪前狄德罗类型说;18世纪后黑格尔个性典型观;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中国:五四后传入;陷入哲学视角..7、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8、文学典型的特征:特征性: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总特征及总特征制约下丰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效果:生命形式真实性新颖性.. 9、特征化:在写实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这是创造典型的基本方法..10、典型环境:指充分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11、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中国古代文学创立..12、意境论的形成:庄子、刘勰、王昌龄、刘禹锡、王国维..13、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韵味无穷..14、意境分类法:刘熙载分类法、王国维分类法有我无我..15、文学象征意象:哲理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16、意象的四种含义:心理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内心意象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泛化意象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17、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哲理性本质特征、象征性基本表现手段、荒诞性形象特征、求解性审美特征..18、象征意象化的方法:第一是努力捕捉客观物象与主观意念的对应关系;选择好最佳的象征物、第二是准确把握对应点、第三是运用拟人化的方法..19、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通过故事情节暗示一种哲理或观念;符号式意象;通过无情节的整个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观念与哲理..20、诗有三境:物境诗由物生、情境诗由情生、意境揭示思想与事理..21、意境: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22、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便形成了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象征意象三者构成的互补性形象系统..23、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第四章叙事作品1、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作者:梁启超、王国维..2、西方现代叙事理论的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虚构、情节—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人物形象—法国布瓦洛;类型化—黑格尔;性格中心—恩格斯;典型环境典型人物..3、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4、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包含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三分法5、文学叙事的意义:建立在两个方面上;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又是作者自己的认识和体验..6、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包括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7、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主要包含时距、次序、频率..8、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9、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顺叙倒叙插叙..10、频率:文本中的叙述语言和故事内容之间的重复关系..11、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12、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13、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对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14、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意义:有时用来提示写作意图或宗旨;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得以凸显出来..15、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包含人物、结构、行动..16、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17、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18、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18、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19、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20、扁平人物:具有单一或简单性格特征的人物..21、圆形人物:具有多种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22、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包含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23、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24、真实的作者:创作作品的人..25、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26、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27、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分为显在叙述者和隐在叙述者..28、显在叙述者:指读者在文本中明确地听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29、隐在叙述者:是指读者在叙事文本中难以发现叙述者声音的情形..“隐在叙述者”并不是不存在叙述者;“隐在”的叙述者实际上是隐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着人物;使他们说出叙述者需要叙述的东西..30、接受活动的参与者分为三个方面:接受者、隐含的读者和真实读者..31、真实读者: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阅读作品的人..32、接受者:与叙述者相对的概念..隐含的接受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着潜在的接受者..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第五章抒情作品1、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论述文学抒情的重要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美学、雨果<克伦威尔>序言..2、抒情作品的内涵:指的是简要地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以情感为本位..3、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把狭义情感转化为广义情感;把日常情感转化为艺术情感;把个人情感转化为公共情感..4、情感: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情感包括人类主体性的一切方面;狭义情感仅指人由于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5、抒情的本质:抒发情感即表现情感法国学者欧盖尼;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论;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托尔斯泰的传达伦;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罗斯金投射论..6、抒情的原则: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理性主义;凭借理性抑制感情的冲动..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直抒胸臆;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强调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一般性原则:诚挚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感染性原则..7.抒情的途径: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以景结情;情景交融..8.抒情的策略:创作时;在语法或修辞上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有两种:语法策略和修辞策略..9.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10.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意象、隐喻、典故、悖论..11.意象:心理画面..12.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文化行为..13.典故:是一种历史化的隐喻;是在神话或历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14.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所谓“似是而非”的语句..15.抒情的传统:中国:以抒情文学为主导的传统;西方:以戏剧文学、叙事文学为主导的传统..16.抒情作品的特征:①题材与结构特征:选择特定的题材、特定的原型意象表达特定的主题;表现为跳跃性..②意象与主题特征:表现为原型意象的运用;表现为抒情母题生成..伤春与悲秋、离情与别绪、思想与怀远..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统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③文体特征:抒情诗:指任何旨在表达情感的短诗分为颂诗、情诗、哀诗;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内容上高度自由;在形式上灵活多样..17、传达与表现的区别:艺术家在表现时不知道这种情感是什么;而在传达时知道这种情感是什么..表现的目的是使我们明白自己的情感;传达的目的则是使别人明白我们的情感.. 第六章文学的风格1.论述风格问题的重要理论家:东方:印度伐摩那、毗首那他;西方: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威克纳格、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瑞士语言学家巴依、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2.风格的诸种理论: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着眼作品外在形式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着眼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风格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从结合和统一方面看;强调有机性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从读者鉴赏的角度理解3.文学风格定义: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4.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是作家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5.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6.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关系: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7.文体:文学风格的载体;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分为三层面:作品的体裁、体制;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8.文学语体: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分为抒情语体;叙事语体;对话语体..9.抒情语体: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式..多用于诗歌10.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11.对话语体:富于动作性;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多用于戏剧文学..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12.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13.风格是言语结构显示出特色和稳定性的表现;是某种语体发展到极致的结果..14.语言的编码和超码: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15.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16.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17.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18.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19.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20.文学风格的特征:独创性;稳定性;多样性..21.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风格在审美的形式中凝聚了生命的内质;体现了人的各种生命状态、丰富的个性和创造力量;表达了对人生和艺术的价值取向..22.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中的表现..23.民族风格:指反映出各种民族文化特点的文学风格..24.地域风格:指反映出各种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学风格..25.流派风格:是指一些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等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26.婉约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婉约派的风格特色是情思绵密;语气吞吐;格调温雅..代表作有柳永的雨霖铃、秦观的踏莎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27.豪放派:宋代形成的词学流派..有人认为是范仲淹开其风;有人则认为是苏轼发其端..就其成就和影响来说;当推苏轼和辛弃疾;故有“苏辛词派”之称..风格特色是气象恢弘;境界雄奇;文势奔放..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第七章文学创作1、关于文学创作的几个重要理论养气说:认为气道德精神是文学创作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只重“气”;不全面..感物说: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287胸有成竹说:这也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认为作家、艺术家在动手创作之前要先使描写对象的特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距离说:布洛观点;主张审美主体不能有过多的功利考虑;在一定的距离外欣赏审美对象的美..285表现说:文艺归结为作家心灵或本能的表现;主张创作从主观自我出发..忽视客观社会生活;不全面..内指性深层心理说:文学创作不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而是个人或集体的深层心理无意识决定..镜子说:强调文学创作必须反映客观生活..对主观能动认识不够;不全面..2.作家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一方面是文化修养:生活积累、文化知识、人格修养、特殊爱好..另一方面是独特素质:常处于创作激情中、敏锐的观察力、对语言有着超常的敏感和驾驭能力..3.文学创作主体:指已经处于创作活动过程之中的作家个体..有哪些特点:1、暂时放弃现实功利性关注..2、想像力被充分调动起来..3、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感情..4.文学创作客体: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加工改造的对象;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5.艺术直觉: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内在蕴意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由感性直观因素、理解因素和与二者相伴随的情感体验三方面交织而成..6.艺术灵感: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三大特征:突发性、迷狂性、创造性..7.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8.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主体对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9.艺术想象: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三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10.再现性想象:主体对他所要描写的事物形象的复现..11.创造性想象:在再现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对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熔铸;从而创造不同原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12.相似性想象:由一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13.艺术理解:指作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的理性思维活动..14.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构成分为个体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15.创作冲动:是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时的心理驱动力..16.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本质..17.艺术构思: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并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整个思维过程..基本阶段:作品整体架构的形成;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情节的演变发展..18.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概括和艺术变形..19.艺术概括: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包括艺术综合、艺术简化..20.艺术综合: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21.艺术简化: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22.艺术变形: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艺术传达: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一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
自考00529文学概论(一)知识点总结
客观说 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
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读者“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
体验说 造。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
2.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由于受社会生活变动、斗争和不同社会心理作用,其发展的路线和形态往往是极其复杂的;
是与文学自身的矛盾发展运动过程密切相关的;文学观念的变化,还与人的观点的不同与变化有关。
四、文学的界说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是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包含着人的个体体验,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1.美不是无条件的。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
透的情况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审美的实现需要三个层面的协调合作:主体心理层(我们要专注于《江雪》所
提供的画面与诗意我们才能进入这首诗所吟咏的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却又孤寂的诗的世界。)、客观对象层、中介层:①特定的
些方式所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所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它被分为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是精神文化。狭义文化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
涵养的高低等。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学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文学
《文学概论》知识点
(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第一,文学总有所表现。表现,是 在语言蕴藉中表达和呈现特定意义的过程。表现意味着借助语言蕴藉而 使潜藏的意义得以彰显,从而可与他人相沟通。第二,文学以个体为视 角。个体在这里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个别主体,而视角是指人观察事物的 角度,以个体为视角,是指文学从个体角度去透视世间万物。第三,文 学指向生存体验。文学的个体性具体地体现在生存体验上。生存体验是 个体对具体生活世界的深层直觉。它是对于生活中某些过程的瞬间性深 层透视、领悟或洞察,有可能在人的记忆中刻下深深的印记,令人激动、 愉快或回味再三。
第四,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以“兴”为核心的中国体验论体现了如下独具特色:
10.语言论 11.文化论
第一,文学是对“志”、“情”或“兴”的表达,即是对个人的独特 的生命体验的表达;
第二,文学创作依赖于“感兴”和“伫兴”,即要求作者不仅善于 寻求个体体验,而且善于把这种体验储存在心中以便期待某种瞬间的艺 术领悟和发动;
第三,文学作品是“兴象”的结晶,即要通过语言创造出充满体验 的活生生的形象;
第四,读者阅读要以“兴会”去感悟作者寄寓其中的独特体验; 第五,文学理论或批评不应是逻辑式或推论式的,而应是体验式的。 文学语言论是把文学视为一种语言符号,并强调运用语言学模式去 第二节 加以研究。这诚然有助于认识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这一更本特点,但是, 一、历史上的文学 同样应看到,语言不是文学唯一因素,而只是文学的各自具有不可缺少 观念 作用的众多因素之一。如果把语言的重要性无限加以夸大,那必然会导 5.语言论 致对于文学片面理解。 文学文化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以来出现懂得十分关注文学的文 第二节 化属性的诸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包括解构主义、符号学、后期心理 一、历史上的文学 分析、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英国“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 观念 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文学文化论是一种以语言论为基础但更注 6.文化论 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文化倾向。在文学文化论看来,文学是作为直 接的语言现象存在的,但它是更广泛而又根本的文化现象的显示。 文化论的特点: 第一,在文学是什么的问题上,文学文化论主张文学是一种文化形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言语性、创造性、审美性、社会性、情感性、历史性、综合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形式分类:散文、诗歌、戏剧等。
2. 根据内容分类: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阶段1. 原始文学: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等。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等。
3. 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宗教文学等。
4. 文艺复兴文学: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
5. 近代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四、文学流派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精神、规范和形式为准则。
2.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想象和自然。
3. 现实主义:注重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
4. 自然主义:研究人的本性、环境对人的影响。
5. 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寓意。
6. 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形式和主题进行颠覆和创新。
7.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社会、文学和文化的种种问题。
五、文学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2. 形式主义: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3. 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学批评:根据文学作品的要素和价值进行评判。
6. 话语分析: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和符号的构成和意义。
六、文学批评方法1. 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3. 修辞学批评: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批评: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化批评:从文化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6. 心理批评:研究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
七、文学作品分析1. 作品内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情感等。
文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自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概念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通过文字表现思想、情感、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语言、意义、形式等方面的特点。
其主要特征包括文字性、审美性、想象性、表现性等。
2. 文学的功能文学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审美功能、思想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等。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美的享受,思考人生哲理,学习道德规范,获得心灵慰藉,增进人际交往等。
3.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文学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表现方式。
文学是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而其他艺术形式则通过图画、音乐、身体语言等方式表现。
二、文学分类1.按照表现形式: 散文、诗歌、戏剧。
2.按照内容和形式分析: 抒情、叙事、议论。
3.按照传统分类: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近代文学。
三、文学流派1. 文言文与白话文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具有古朴、简练、朴实的特点,适合于叙事、议论等文学体裁。
白话文则更加贴近口语,能够更好地表达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和思想。
2. 老、中、新三派文学老派文学以沈复、曹雪芹为代表,注重古典诗文的规范,追求优美、典雅的表达形式。
中派文学则是延续老派文学的传统,但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的表现。
新派文学则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股新的文学思潮,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3.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思潮,试图打破传统文学的形式,注重探索意识流、碎片化的叙述手法,追求表现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混沌感。
莫迪安诺、福克纳等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四、文学现象1. 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是作家通过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的过程。
文学创作具有灵感、构思、落笔、修改等多个阶段。
2. 文学接受过程文学作品通过出版、传播等方式,被读者接受、评论、评价,产生阅读效果,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自考)一、文学观念文化1 .文学活动四要素提出者:艾布拉姆斯(1)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2 .历史上六种文学观念(1)再现说VS表现说(2)实用说VS独立说(3)客观说VS体验说3 .文学观念嬉变的原因(1)时代原因(外因)(2)文学自身的演变(内因)4 .文学定义包含命题(1)文学是一种文化形态①文学的文化意义1)提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案例:鲁迅《祝福》2)叩问人的生存的意义案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案例:舒婷《致橡树》4)憧憬人类的未来案例:苏轼《水调歌头》5)丰富人类的语言案例:李密《陈情表》②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1)品质阅读2)价值阅读(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①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1)文学源于社会生活2)文学改造社会生活②审美实现的三个层面1)主体心理层,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2)客观对象层,现实事物或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事物3)中介层a.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b.历史文化的积累③文学审美的活动特点1)广阔的包容性2)思想的深刻性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1)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的共通性2)是认识又是情感3)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3)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聚①经验和体验②体验的特性1)情感的诗意化2)意义的深刻化3)体验的个性化③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1)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2)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a.第一层: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b.第二层:获得童心(4)文学是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一种独特渠道(5)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①文学文本层面1)文学语言组织2)文学形象系统3)文学意蕴世界②文学语言组织的特性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③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1)语音层面:节奏和音律2)文法层面:词法、句法、篇法3)辞格层面:比喻和借代、对偶和反复、倒装和反讽④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1)内指性: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2)音乐性:富于音乐效果3)陌生化: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二、文学作品存在方式论1 .文学的形象系统(1)文学的三种审美类型①知:写实性形象1)文学典型(高级形态)a.典型论的发展a)17世纪,西方典型观:类型说b)18世纪,个性典型观c)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b.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a)典型特征性b)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C)典型的艺术魅力C.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a)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相互依存的关系b)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互动性关系②情:抒情性形象1)文学意境(高级形态)的艺术特征a.情景交融a)景中藏情式b)情中见景式C)情景并茂式b.虚实相生,虚境是实境的升华C.生命律动a)表诚挚之情b)状飞动之趣c)传万物之灵趣d.韵味无穷2)意境的分类:王国维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③意:表意性形象1)文学象征意象(高级形态)的艺术特征a.哲理性b.象征性c.荒诞性d.求解性2)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a.以荒诞的幻象表达真实的意念卡夫卡:变形记b.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杜甫:病柏3)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a.寓百式b.符号式(2)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①具体可感性②艺术概括性③审美理想性④审美属性1)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2)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美享受3)描绘弱者屈辱丑陋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向善之心的回归4)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2 .叙事作品(1)叙事三个层面①故事②文本③讲述(2)叙述语言①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1)时距a.省略:故事时间长,文本时间为零b.概略:文本时间小于故事时间c.场景:文本时间约等于故事时间d.减缓:文本时间大于故事时间e.停顿:故事时间为零2)次序3)频率②叙述视角1)第一人称2)第二人称3)第三人称4)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③叙述标记1)表明写作意图a.标题b.醒目句段c.结尾议论2)人物性格塑造(3)叙述内容①故事1)事件a.推动故事情节发展b.塑造生动的形象2)情节3)情景②人物1)扁平人物:单一简单性格人物,阿庆嫂2)表意性人物:白雪公主3)圆形人物:《金瓶梅》西门庆4)典型人物5)性格人物:《水浒传》③行动(4)叙述动作①真实的作者和隐含的作者②叙述者和接受者③真实的读者和隐含的读者3 .抒情作品(1)抒情作品的内涵①以情感为本位②抒情作品的情感特质1)广义情感与狭义情感(情绪)a.区别a)情绪源于人的生理性需要,情感主要源于人的社会性需要b)情绪产生较早,情感产生较晚c)情绪有一定的情境性,情感既有情境性又有稳定性b.联系a)情绪信赖于情感,情绪的变化受情感及其特点的每日心情,情感也信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b)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同一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各不相同的。
2)日常情感和艺术情感(2)抒情作品与抒情①抒情的本质1)表现情感2)传达情感3)投射情感②抒情的一般原则1)诚挚性原则2)独特性原则3)感染性原则③抒情的途径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④抒情的策略1)语法策略a.从语言的结构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2)修辞策略a.意象海子家园、土地b.隐喻曹植释愁文c.典故宋词d.悖论臧克家有的人(3)抒情作品的特征①题材特征,原始形态和典型形态是抒情诗②结构特征,跳跃性,抒情的飞跃4 .文学风格(1)文学风格的内涵①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②有机整体性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③言语结构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1)文体三层面a.作品的体裁、体制b.文学的语体a)规范语体5 .抒情语体,诗歌11 .叙述语体,小说111 .对话语体,戏剧文学b)自由语体C.文学的风格④引发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是风格的审美效应1)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a.文采,作品中的语言色彩,是文学风格的外表b.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C.气势,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d.氛围,弥漫于作品中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e.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往往含而不露(2)文学风格的特征①独创性,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1)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2)人格结构--艺术品格--艺术独创性②稳定性,当作家的某种风格形成之后,在较长的时间里会保持其基本的风貌不变③多样性,作家的创作个性个个有别(3)文学风格与文化①时代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抗议还风格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②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③地域文化,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④流派文化三、文学创作论112 学创作的主观条件(1)文化修养①作家应该有丰富的生活积累②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娴熟的技能③较高的人格修养(2)独特素质①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②对外界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③对语言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113 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1)文学创作的主体①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注②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③向创作对象投注强感情感(2)客体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①文学是人学,离不开人的喜怒哀乐与生活情景②文学的客体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③文学的客体是具有特征性的社会生活(3)文学创作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①情景交融,心目相取②主客体交互,主体是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114 作心理要素(1)艺术直觉①和认知直觉的相同性1)直接性2)无逻辑性3)创造性②和认知直觉的区别1)二者的对象不同,认知直觉把握内在的特质或规律,艺术重事物的审美价值2)艺术直觉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认知直觉排斥任何主观色彩3)艺术直觉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认知直觉没有或较少情感色彩③艺术灵感的特征1)突发性2)迷狂性3)创造性④艺术直觉和艺术灵感1)艺术灵感是思维状态,艺术直觉是思维能力2)艺术直觉具有对象性,艺术灵感则没有3)艺术灵感是随机性的、偶然性的,艺术直觉则有一定的稳定性⑤艺术情感的重要作用1)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2)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3)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4.文学创作过程(1)创作动机的构成①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②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2)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影响①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②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③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3)创作冲动的特性①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②不是一般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绪,经过净化或升华的情绪③内指性特征(4)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①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②艺术构思1)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2)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3)情节的演变发展③艺术传达1)语言的运用a.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恰如其分b.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要有透明性C.文学创作的语言表达又要有独创性④修改与润色115 学消费(1)文学消费与文学消费的区别①文学消费既指物质消费行为,又包括阅读、欣赏作品的精神消费活动,文学接受专指审美文化范围风阅读,与物质的消费行为无关②各自的角度与侧重点不同,文学消费关注文学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文学接受则是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突出审美反应与再创造性(2)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①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实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以审美性、娱乐性为目的②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文学消费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的价值,而文化审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③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化实现,而文学消费既有消费,又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116 学接受(1)文学接受者的素质①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②接受者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③接受者的审美能力(2)接受心境①接受者的兴趣②接受者的审美心态③接受者的对话愿望(3)客体条件①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②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③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117 学接受过程(1)期待视野①定义: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忆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告估计与期盼,是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在上体阅读中的体现提出者:姚斯1)文学的期待2)生活的期待3)价值的期待(2)预备情绪①审美性②朦胧性③期望性(3)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①同化②顺应(4)文学接受的审美效果①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②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③认识空间的拓展④人格境界的提高⑤审美能力的提高(5)文学批评①文学批评的意义1)对作家的影响,具有规范、引导的作用2)对接受者的影响,帮助接受者了解作品,对接受者的文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3)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评价表达出某种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②文学批评的方式1)审美体验2)理性分析3)价值判断③文学批评的方法1)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a.印象式批评:欧阳修六一词话b.诠释式批评:毛注解《诗经》c.评点式批评:脂砚斋评点《红楼梦》2)西方当代的批评方法a.英美新批评派批评b.精神分析批评C.神话原型批评d.结构主义批评e.接受美学批评f.女性主义批评g.后结构主义批评五、文学源流论1.文艺起源的观点(1)模仿说(2)巫术说(3)游戏说(4)劳动说①劳动是原始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②原始艺术与劳动生活的关系密切③人类早期的精神活动是艺术起源的直接原因2.文学自身发展状况(1)从不自觉到自觉,无意创作过渡到有意创作(2)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3)文学发展中的革新与创造(4)文学发展中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借鉴和吸收3.文学思潮(1)定义:文学思潮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潮流,它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相关联,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段内文学的主要趋向,同时它又会影响、规范同一时代中相当一部分作家的创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