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简介以及藏族舞蹈、藏族风俗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藏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藏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节日和独特的风俗。
本文将介绍藏族的一些主要节日和风俗。
一、藏族的传统节日1. 达藏节(大年节):达藏节被认为是藏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新年(每年的正月初一)举行,为期十五天。
达藏节包括祭神、祭祖、拜年、舞蹈、唱歌、摔跤等一系列庆祝活动。
节日期间,家人团聚,互相祝福,传统服饰和民族舞蹈也是达藏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藏历新年(洛桑节):这是根据藏族传统历法来决定的一个重要节日。
通常在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访亲友、赠送礼物等。
此外,藏族传统的舞蹈表演和藏戏演出也会让整个节日更加热闹欢乐。
3. 鲁山葬(天葬):尽管鲁山葬并不属于传统的节日,但它是藏族重要的一种丧葬仪式。
在传统观念中,人体死后应该回归自然,所以将尸体运送到高山上供给食肉飞鸟也是一种尊重死者的方式。
这种特殊的葬礼仪式带有浓厚的宗教信仰色彩,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的兴趣。
二、藏族的传统风俗1. 藏式婚礼:在藏族传统婚礼上,一般会有盛大的仪式,比如洗头、簇拥等。
新娘通常会穿着色彩鲜艳的传统婚纱,而新郎则会戴着帽子,穿着藏族传统服装。
婚礼期间,还会有传统舞蹈、唱歌和丰盛的宴席,使整个婚礼更加隆重而喜庆。
2. 家访:在藏族社区中,家访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
人们通常会去拜访亲朋好友,并互相交流问候。
在家访期间,主人会热情地款待客人,并提供茶水、糕点等。
这种传统的社交习惯是藏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3. 藏戏:藏戏是藏族民间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通常通过面具和服饰的变化来表达不同角色的性格和特征。
藏戏是受到当地居民热爱的艺术形式,每逢节假日,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观看藏戏演出,以此庆祝节日,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上介绍的只是藏族传统节日和风俗的一部分,藏族社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和特殊的风俗习惯。
这些节日和风俗不仅体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更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舞蹈简介

藏族舞蹈是西藏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其特点是自由、宽广、婉转、铿锵有力。
藏族舞蹈以“藏”、“胡”、“蔑”、“滇”、“川”和“雅”六大风格为主要流派,并兼收并蓄了汉族舞蹈、印度舞蹈等其他文化的元素。
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群舞、独舞、对舞等多种形式。
舞蹈动作以藏族传统生活、劳动和宗教文化为背景,多以手腕、肩胛、髋部等为主要动作部位,以律动的音乐和舞蹈音效为基础。
藏族舞蹈的服装与舞蹈风格的特点有密切关系。
藏族舞蹈服装上常见的是藏袍、绸布、彩带、银饰、珠宝等等作为装饰品,具有藏族文化独有的特色。
藏族舞蹈在表现藏族传统文化和自我表达方面拥有重要意义。
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和变化,无论从音乐、节奏到动作,都流露出了深深的文化底蕴。
同时,对外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藏族舞蹈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了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独特的文化和民俗活动而闻名。
藏族民间舞蹈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和地域特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著名的藏族民间舞蹈。
1. 阿旺旺久舞(A Wang Wang Jiu Dance)阿旺旺久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这种舞蹈是以庆贺丰收为主题,舞者们手持着五彩缤纷的锡杖,在欢快的乐曲中跳跃、旋转和挥舞。
身穿传统的藏族服装,舞者们融入了自然的动作和表情,向世人展示了富有活力和喜庆的藏族精神。
2. 高跷舞(Gaoqiao Dance)高跷舞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技巧性的藏族民间舞蹈。
在这个表演中,舞者们踩着高高的木质跷板,跳跃、翻转和进行各种艰巨的动作。
这种舞蹈要求舞者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给观众带来活力四溢的表演,展示了藏族人民勇敢拼搏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3. 木拉康舞(Mula Kang Dance)木拉康舞是藏族婚礼上经常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
在这个舞蹈中,男女舞者们手持漂亮的色拉(藏族特有的手巾)在舞台上跳舞。
舞者们的动作优雅、舞步轻盈,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幸福婚姻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木拉康舞不仅展示了美丽的动作和和谐的旋律,也是藏族文化中家庭、婚姻和社会联系的象征。
4. 边塞舞(Frontier Dance)边塞舞是藏族地区独特的民间舞蹈风格,表达了藏族人民的勇敢和顽强精神。
在这种舞蹈中,表演者穿着具有特殊装饰的藏族服饰,在激昂的音乐中高举双手、踏实的舞步和独特的手势,展现了西藏边境地区的豪迈和激情。
5. 密秘舞(Mi Mi Dance)密秘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具戏剧性的一种舞蹈形式,经常在藏族人民举办的庆典和传统节日活动中表演。
这种舞蹈通过表情、动作和色彩鲜艳的服装,讲述了藏族人民的传统故事和传说。
密秘舞具有强烈的表演性质,舞者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藏族文化的神秘和多样性。
总结: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形式的舞蹈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独特气质和生活方式。
中国民间民族舞藏族舞蹈

六.藏族舞蹈的种类
• 2、踢踏
• 藏语称堆谐,起源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流传于拉萨、日喀则、汇孜及四川的江都等地。是藏族舞蹈 中最丰富、最有表现力和最能发挥特长的表演形式之一。
• 起初多为半职业的艺人表演,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鲜明节奏、舞姿热情奔放,富有群 众基础的新型民间舞蹈。
• 为符合藏族“多神崇拜”的信仰特点,人们在祭祀礼仪中,创编了使用各种神祇面具,并含有大量藏族土风舞成分的 程式舞蹈。这种祭祀舞蹈被后来盛行的藏传佛教黄教教派所采用,称其为《羌姆》,流行于西藏、内蒙、甘肃、青海、 四川等省区信仰黄教的广大地区。《羌姆》舞蹈多由《拟兽舞》、《法器舞》混杂而成。在表演时,很少歌唱,气氛 庄严、肃穆。
一.藏族舞蹈简介
• 藏族的居住地:
• 青藏高原,风景如画。藏族人民主要生 活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西部高原上。即 我国藏族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等 省,人口约400万。生活于此的藏族人 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一.藏族舞蹈简介
• 藏 :族舞蹈的分类:
• 藏族舞蹈大体分为三类: • 1.民间舞蹈,主要是群众自娱性广场舞蹈.这类舞蹈在西藏民族舞蹈中数量最多,覆盖地域最广,因此
• 3.“跳神”活动
• 每逢重大宗教节日,喇嘛寺都要举行“跳神”活动。在唢呐、蟒筒、长号、鼓钹齐鸣之中,表演者头戴面具、手持法 器或兵器,装扮成众神列队绕场一周,揭开序幕。然后陆续表演《凶神舞》、《骷髅舞》、《牛神舞》、《鹿神舞》、 《喜乐神舞》和《护法神舞》等,每段舞蹈都有一定的宗教内容。在各段舞蹈之间,还穿插喇嘛们表演的摔跤、角斗 等,以娱乐观众。有时还表演“舍身饲虎”之类的佛经故事和表现乐善好施、长命富贵的《寿星舞》、《仙鹤舞》等。 今天,黄教的祭祀舞蹈《羌姆》与清代、民国时期的《羌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大的改变。《羌姆》的最后一 场是驱鬼,众神兵天将把用酥油和糌粑制做成想象中的鬼首——“朵玛”押送到寺外旷地点火焚烧,以此逐一年之邪, 祈一年之福。
中国藏族民间舞蹈

中国藏族民间舞蹈藏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
其中,藏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中国藏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魅力,以及其在藏族社区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藏族民间舞蹈的特点藏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多样的舞蹈类型:藏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包括祭祀舞蹈、民间婚礼舞蹈、节日舞蹈等。
每个类型都有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表演风格,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琐碎、喜怒哀乐等情感。
2. 独特的舞蹈动作:藏族舞蹈动作独特而优雅,充满了灵性和舞蹈者的个人特色。
舞者们常常以柔和的手势、翩跹的步伐、轻盈的身姿展示着自己才艺。
同时,舞蹈中还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道具,如手持长巾的舞蹈,手舞足蹈的舞蹈等。
3. 融合宗教和民俗文化:藏族民间舞蹈深受宗教文化和民俗习俗的影响,许多舞蹈作品中融入了祝福、祭祀、感恩等宗教仪式的元素。
这种独特的融合让藏族民间舞蹈更加饱满和神圣。
二、藏族民间舞蹈的魅力藏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以下是它的主要魅力所在:1.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藏族民间舞蹈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舞蹈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对他们祖先的敬意和对自己文化传承的自豪感。
2. 真挚的情感表达:藏族民间舞蹈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舞蹈者们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出对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情感的真挚祝福和呈现。
3. 独特的艺术风格:藏族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充满了神秘和诱人的韵律。
它将舞者的身体与音乐、道具和服饰相结合,使观众能够享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4.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族人民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舞蹈的演绎传承,能够让年轻一代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三、藏族民间舞蹈在社区中的地位和影响藏族民间舞蹈在藏族社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藏族舞蹈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优秀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
藏族舞蹈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舞蹈形式、表演技巧、表演题材和服饰等方面对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的重要艺术表达方式之一,起源于数千年前的藏族民俗活动。
藏区地广人稀,山峦起伏,气候多样,民族宗教观念的影响等因素,都为藏族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经过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藏族舞蹈成为了藏族文化的瑰宝,也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舞蹈形式:藏族舞蹈形式多样,有线条柔美的女子舞蹈、雄伟壮观的男子舞蹈、狂热奔放的群舞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雅鲁藏布江畔的巴松舞和西藏墨脱的鲁班剑舞。
巴松舞是一种以手臂的舞动为主要特征的舞蹈形式,舞者身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手腕上系着银环饰品,舞动间银环闪动,给舞蹈增添了诱人的光彩。
鲁班剑舞是一种男子舞蹈形式,舞者手持剑,舞姿矫健有力,酷似刀枪战斗,往往伴随着豪迈激昂的声音,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
表演技巧:藏族舞蹈以舞姿的矫健刚健和手臂的舞动为突出特点,追求舞者舞姿的灵动、舞蹈动作的准确和舞者的身体协调性。
舞者通常采用踮足、跑步、转弯、踱步等动作和舞姿,力求表达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在表演中,舞者们通过迅疾的身体动作和整齐的队形编排,使整个舞蹈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表演题材:藏族舞蹈的表演题材广泛,既有讴歌和颂扬自然风光和丰收的田园舞,也有纪念历史事迹和英雄人物的英雄舞,还有描绘民间故事和生活场景的民俗舞蹈。
这些舞蹈不仅形式独特,而且内容丰富多样,时而欢快跳跃,时而悲切凄婉。
通过舞蹈的形式,藏族人民记录下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服饰:藏族舞蹈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
舞者们身穿传统的藏族服饰,包括宽袖袍、长袍、长裤等。
这些服饰通常采用鲜亮的彩色布料和精美的刺绣工艺,以展示藏族独特的纹样和色彩。
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

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
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藏族舞蹈的特征与风格,一起来看看吧。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天性豪放,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藏族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初,以松赞干布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并和中原建立了亲密关系。
藏族以畜牧和农业为主,具有悠远的文化传统。
藏语属汗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本民族文字――藏文,其历史久远,并有丰富的历史文学、藏医等著述。
尤其他们的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风格。
青海藏族的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与风格。
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通过它与神灵沟通企求得到神灵之佑护。
藏族民间舞蹈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因此,只要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那么民间舞蹈将会传延下去,并焕发生机。
(一)藏族民舞的分类及其特征青海藏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
从歌舞的形式进行划分,基本上可分为“民间歌舞”与“宗教舞蹈”两大类。
也可细分为“谐”、“卓” “热巴”和“羌姆”等类。
凡以歌舞为主的集体自娱性圆圈舞蹈,一般被泛称为“谐”;而在圆圈歌舞中,具有较强表演性的集体舞,则被人们一般泛称为“卓”。
此外,在具有表演性的“卓”中,经常可以看到以各种“鼓”作为舞具进行的舞蹈。
《谐》是为人们熟悉的藏族舞蹈《弦子》。
这种民间自娱性舞蹈,舞姿最富魅力和潇洒,还要数巴塘地区的《弦子》。
因此,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弦子》,便加入了地名为“巴塘”。
《巴塘弦子》的舞姿圆润、狂放而流畅。
在音量不大,但清晰、婉转的琴声下,舞队忽而聚拢忽而散开,忽而跟随着领舞绕行,好似游龙摆尾,忽而又成圆圈扬袖旋转,如同白莲初绽。
此外,由拖步、晃袖、点步转身及模拟孔雀等姿态动作的穿插、组合下,使整个舞蹈语汇丰富、姿态潇洒。
藏族民间舞蹈

藏族民间舞蹈藏族民间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藏族人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达方式。
藏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舞蹈技巧和文化内涵,深受世人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藏族民间舞蹈的起源、特点以及对藏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起源与发展藏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吐蕃王朝时期。
在那个时代,舞蹈作为一种传统形式,被广泛用于祭祀、庆贺丰收和庆祝胜利等活动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藏族民间舞蹈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音乐、舞蹈和服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藏族舞蹈艺术。
二、特点与表现形式藏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在于它独特的舞姿和舞蹈技巧,充满了浓厚的藏族文化氛围。
首先,藏族民间舞蹈注重舞者的身体表达和舞蹈技巧的呈现。
舞者通过身体的曲线、动作的连贯和灵活的舞姿,表现出惟妙惟肖的形象和动态美。
他们潇洒自如的舞蹈动作,以及整齐划一的队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藏族民间舞蹈的音乐和服饰是其独特之处。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藏族舞蹈的音乐多样且富有节奏感,常常使用传统乐器,如羊角、手鼓和弦乐等。
同时,舞者们所穿的传统服装也是藏族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它们绚丽多彩、充满装饰和细节,彰显了藏族人民的独特风采。
三、对藏族文化的重要意义藏族民间舞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保持和传承藏族文化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首先,藏族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舞蹈,藏族人民能够表达他们的感情、展示他们的智慧和展现他们的价值观念。
舞蹈作为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形式,能够将一代人的智慧和人生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人。
其次,藏族民间舞蹈也是社区和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在舞蹈表演中,舞者们一同动作协调,呈现出一种团结一心、紧密合作的精神风貌。
这种群体的团结意识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最后,藏族民间舞蹈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它不仅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也为人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契机。
藏族民间舞蹈

藏族民间舞蹈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藏族民间舞蹈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其中,锅庄舞是最为常见和受欢迎的一种。
锅庄舞通常在节日、庆典或聚会时表演,人们围成圆圈,手拉手,伴着悠扬的音乐节奏,迈着整齐而有力的步伐。
舞者的身体动作舒展大方,既有豪迈奔放的气势,又有细腻柔美的情感表达。
男子的动作刚健有力,展现出勇敢和坚韧;女子的动作则较为轻盈优美,体现出温柔和端庄。
弦子舞也是藏族民间舞蹈的重要代表之一。
弦子舞的特点在于优美的旋律和舒展的舞姿。
舞者手持弦胡,边拉边跳,动作流畅自然。
其舞蹈动作多以腰部的扭动和手臂的摆动为主,给人一种优雅、轻盈的感觉。
弦子舞的节奏较为缓慢,强调舞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和情感交流,常常能够传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此外,还有踢踏舞这种充满活力和节奏感的舞蹈形式。
踢踏舞以脚部的快速踩踏和清脆的声响为特色,舞者的脚步灵活多变,配合着身体的摆动和旋转,展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氛围。
这种舞蹈通常需要舞者具备较高的技巧和敏捷的反应能力,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极具观赏性的一种。
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其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和民族性格密切相关。
从生活环境来看,藏族人民生活在广袤的高原地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艰苦的生存条件塑造了他们坚韧、豪放的性格。
舞蹈中的豪迈奔放、刚健有力的动作,正是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所培养出的精神气质的体现。
宗教信仰在藏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藏族民间舞蹈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舞蹈动作和姿态都蕴含着宗教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例如,一些舞蹈中的旋转、俯身等动作,被认为是与神灵沟通的方式。
藏族人民热情好客、豪爽豁达的民族性格也在舞蹈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们通过舞蹈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分享喜悦,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藏族民间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藏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藏族被称为能歌善舞的民族,藏区的确称得上是歌舞的海洋。
下面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篇1一、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琳琅满目,繁华似锦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
这种动作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观念。
“颤、开、顺、左、饶”是各种类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构成是与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炼而成的审美标准。
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碾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在加上手势的动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十二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碾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纽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弧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1、体态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是坐胯,上身松弛并向前倾。
由于藏族人民生活在海拔比较高的高原、草原等地区,气压相对比较低,爬山、跳水等劳做时假如挺胸,会导致气息不通畅,因此根据自然环境,动作体态需要含胸,松弛。
它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而从舞蹈角度看,却另具一种美感。
藏族舞蹈概述

藏族舞蹈概述
一、藏族舞蹈简介
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藏族历史上的传统事件、典故、神话故事为舞词的原型,把藏族日常生活的点滴、节日庆典的活动等精彩的历史内容,唱尽晴花、兴奋密调,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概念,浓缩藏族辉煌映耀的文化艺术之美育。
二、藏族舞蹈特点
1. 动作丰富、生动活泼:藏族舞蹈的动作速度较快,具有侗族、非洲、古典舞蹈的特色,它的技巧精湛、动作和谐,类似动物般的活泼生动,充分表现出藏族舞蹈的特点。
2. 色彩多样、装饰丰富:藏族舞蹈的服装丰富多样,从领结、衣褶到裙襬、袖口,都能够体现出各族群的特色。
藏族舞蹈服装的色彩丰富多采,以橙、红、金三色为主,这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特色。
3.音乐密切紧密:藏族舞蹈的音乐是服装和舞蹈的辅佐,编曲的方式丰富多样,特别是以康熙以后的藏族乐器和服饰。
而且一般藏族舞蹈都有舞蹈歌曲,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奏响着藏族民族的灵魂之歌。
三、藏族舞蹈发展
藏族舞蹈在历史上曾一度受到清政府的蔑视,但在现今的藏族舞蹈中,可以看到大量古典舞蹈元素的影子,这说明藏族舞蹈的发展受到了古典舞蹈的影响。
而此外,藏族舞蹈也多次涉外,改革了传统的舞蹈,从而使藏族舞蹈面貌焕然一新,受到广泛赞誉。
藏族舞蹈的概念

藏族舞蹈的概念一、藏族舞蹈的定义藏族舞蹈,顾名思义,是指源于藏族地区,主要在藏族民间流传的舞蹈艺术形式。
藏族舞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发展脉络可追溯至远古时期,至今仍保持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藏族舞蹈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动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的方式,体现了藏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
二、藏族舞蹈的特点1.动作特点: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主要表现为沉稳、含蓄、连绵不断。
其动作多源自藏族人民的生活实践,如犁地、播种、收割等劳动场景,反映出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此外,藏族舞蹈中还常出现弯腰、转身、踏步等动作,传递出一种沉稳、内敛的气质。
2.节奏特点:藏族舞蹈的节奏多变,既有轻快的节奏,也有缓慢的节奏。
这种节奏的变化使得藏族舞蹈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在舞蹈中,舞者通过步伐的变化、手部的动作以及身体的摇摆等来表达音乐的节奏感,使得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
3.服饰特点:藏族舞蹈的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男子的服饰通常比较简单,以长裤、长袍为主;女子的服饰则较为华丽,常有精美的刺绣和丰富的配饰。
这种服饰不仅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工艺水平,也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4.音乐特点:藏族舞蹈的音乐通常以民间音乐为主,形式多样,有歌曲、歌舞曲等。
其旋律优美,富有激情,反映了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藏族舞蹈更具有感染力和观赏性。
三、藏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藏族舞蹈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创新。
一方面,传统的藏族舞蹈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一些新的藏族舞蹈形式也在不断涌现,如现代舞、街舞等与藏族舞蹈的结合,为传统藏族舞蹈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藏族舞蹈的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藏族舞蹈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通过研究藏族舞蹈的发展历程,可以深入了解藏族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藏族舞蹈知识点总结

藏族舞蹈知识点总结一、藏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藏族舞蹈起源于藏区的古老宗教仪式和生活习俗,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
在藏族舞蹈的起源阶段,主要表现为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的舞蹈表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卡舞”。
唐卡舞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宗教仪式舞蹈,以舞者身穿唐卡、画唐卡的装束,以及模仿唐卡中的神像来表演。
这种舞蹈形式浓缩了藏传佛教的信仰、哲学和艺术,是藏族舞蹈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藏族舞蹈逐渐融入生活和民俗活动中,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
在农耕社会中,藏族舞蹈在一些民俗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丰收节、祈雨仪式等传统节日和活动中,藏族舞蹈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舞蹈作品往往以自然景观、农耕生活和宗教祭祀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宗教意义,是藏族文化传统的载体之一。
近现代以来,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藏族舞蹈开始与现代舞蹈和表演艺术相结合,形成了更加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舞蹈形式。
在这一阶段,藏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推动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藏族舞蹈的主要特点藏族舞蹈具有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高原风情:藏族舞蹈的舞蹈风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原始气息和自然风情。
在舞蹈中,舞者们常常模仿动物、植物和自然景观的形态和动作,通过身体的舞动来表现高原的壮丽景色和神秘魅力,展现出了藏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深情眷恋和敬畏之情。
2. 丰富多彩:藏族舞蹈以其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和题材内容成为了藏族文化的一大亮点。
在藏族舞蹈中,不仅有祭祀舞、宗教舞等宗教仪式舞蹈,还有以传统节日、农耕生活、爱情故事等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舞蹈作品。
这些舞蹈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性,而且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了极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 神秘宗教意义:藏族舞蹈在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成为了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现形式。
藏族的传统舞蹈介绍

藏族的传统舞蹈介绍藏族的传统舞蹈介绍藏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广阔的民族之一。
藏族的传统舞蹈是什么?通过下面的阅读你会有所了解。
藏族的分布区域以西藏自治区为主外,还遍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多个省份。
藏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也正是由于藏族具有以上的人文特点而出现了:因藏族生活地域的差异、各自与周边其他民族的交往,而在相同类别的文化现象与艺术品种、节日和祭祀活动中,形成了诸多形式不一、风格各异的礼仪和歌舞。
藏民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在藏族的民间节日中,希冀丰收与欢度“望果节”是辛劳了大半年后人们的最大期盼和喜悦。
在藏语中“望果节”的“望”字,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的整个意思便是:围绕丰收的田野歌舞。
“望果节”的由来和酬神仪式的舞蹈,在《笨教历算法》中有一定的记载。
传说在公元五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向笨教教主请教保佑作物丰收的办法时,教主指出:让耕作的'农民在即将收获的田地周围绕行并舞蹈娱神,上天将会赐予丰收。
从此,每年收获之前,笨教僧侣充当祭祀队伍的先导,高举幡旗、手拿缠绕哈达的木棒“达达”与羊右腿,率领着各个村落手持青稞麦穗的农民和盛装妇女,排成长长的队伍,围绕农田地界进行“收敛地气、祈求丰收”的法式活动。
在这浩荡的游行过程中,人们不停地高呼赞美神灵和祈求丰收的口号,直至回到村中,把麦穗和小旗插在谷仓或神龛上为止。
西藏的“望果”活动在八世纪中期前,只有十分简单的祭祀仪式。
至八世纪后半叶黄教创立,“望果”活动被加入了更多的宗教色彩,成为具有整套宗教祭祀仪式、包括“绕田游行”和“庆典”两部分活动,而列入藏族农区节日。
“望果节”的庆典仪式,在乡长简短的讲话后开始。
乡里的代表一一走到高台前,虔诚而认真地把带来的茶、酒、食品供奉在高台上的柳枝和青稞前,以此表达百姓对神灵赐予丰收的祈求与感激之情。
藏族舞蹈节目

藏族舞蹈节目
摘要:
一、藏族舞蹈的简介
1.藏族舞蹈的历史背景
2.藏族舞蹈的特点
二、藏族舞蹈的分类
1.民间舞
2.古典舞
3.宗教舞
三、藏族舞蹈的著名节目
1.锅庄舞
2.弦子舞
3.热巴舞
四、藏族舞蹈的价值与意义
1.文化传承
2.民族认同感
3.艺术价值
正文:
藏族舞蹈是我国西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的独特韵味和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一、藏族舞蹈的简介
藏族舞蹈起源于西藏高原,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舞蹈。
其舞蹈动作丰富多样,既有草原民族的豪放,又有高原民族的独特韵味。
藏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强烈的节奏感、丰富的表情和独特的舞姿上。
二、藏族舞蹈的分类
藏族舞蹈可以分为民间舞、古典舞和宗教舞三类。
民间舞主要是藏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舞蹈,如锅庄舞、弦子舞等;古典舞则是经过历史演变,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舞蹈,如朗玛舞、囊玛舞等;宗教舞主要源于藏传佛教,如金刚舞、骷髅舞等。
三、藏族舞蹈的著名节目
锅庄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著名的一种,舞者围成圈,双手叉腰,双腿跳跃,节奏鲜明,气氛热烈。
弦子舞则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舞蹈,舞者手持弦子,随着音乐旋律展现出藏族人民的美好生活。
热巴舞是藏族古典舞蹈中的代表,舞姿华丽,动作高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藏族舞蹈的价值与意义
藏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藏族人民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通过藏族舞蹈,人们可以了解藏族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增强民族认同感。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

藏族民间舞蹈有哪些藏族民间舞蹈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这些舞蹈传承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著名的藏族民间舞蹈。
1. 藏戏舞蹈藏戏是西藏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也是藏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之一。
藏戏一般由歌舞、音乐、叙事和杂技等元素组成,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和传统神话故事的表达而闻名。
演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戏装,配以各种细致的舞蹈动作和高亢激昂的音乐,展现出藏族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2. 查瑞舞查瑞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起源于西藏高原,是一种表达祈福和庆祝的宗教和民间舞蹈。
查瑞舞通常由男女演员组成,他们身穿传统的藏族服装,在舞台上跳跃、旋转和踢腿,展示出强健而灵活的身姿。
舞蹈中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氛围,整个舞蹈过程中还伴随着悠扬的歌曲和乐器的伴奏。
3. 穿越舞穿越舞是一种表达世俗生活和庆祝丰收的藏族民间舞蹈。
它源于西藏林芝地区,通过舞蹈的形式向人们展示着田野劳作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演员们身着朴素的装束,模拟田地里播种、耕作和收割的动作,境内跳起欢快的舞蹈,以向神灵祈求丰收的喜悦和感恩之情。
4. 古尔德舞古尔德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舞蹈形式。
它起源于藏族的农耕文化,是一种简洁而优美的舞蹈形式。
舞者们手牵手,围成圆圈,跳跃、旋转、和谐地动作着。
这种舞蹈不仅展示了藏族人民的朴实情感和对自然的崇敬,还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5. 扎西舞扎西舞被认为是最典型的藏族民间舞蹈之一。
这种舞蹈以纯正的藏族音乐伴奏为特色,在舞台上展示了藏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
舞者们跳跃、转身、足尖轻轻触地,展示出舒展而优雅的舞姿。
扎西舞以其美丽的形态和流畅的动作征服了观众的心,也成为了西藏文化的重要象征。
藏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它们代表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这些舞蹈,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西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藏族舞简绍

藏族舞简绍
藏族舞是西藏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它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藏族舞蹈通常在庆祝活动、婚礼、节日和其他重要场合中表演。
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还展示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豪迈。
藏族舞蹈风格多样,有男舞和女舞之分。
男舞通常以勇猛的动作
和奔放的舞步为特点,展示出藏族男性的英勇和豪放。
他们会穿着传
统的藏服,配上帅气的头饰和胸饰,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威严和力量感。
女舞则更加优美和柔美,她们会穿着色彩斑斓的藏服,在空旷的
草原上翩翩起舞。
她们的舞姿翩若惊鸿,舞步轻盈婉转,展示出藏族
女性的柔情和韵味。
藏族舞蹈的音乐伴奏通常由传统乐器演奏,如手鼓、唢呐和腿筒等。
舞蹈的节奏热情洋溢,让观众们沉浸其中,感受到浓厚的藏族文
化氛围。
藏族舞蹈不仅在西藏地区广为流传,也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它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艺术,代表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精
神追求。
通过藏族舞蹈,人们能够更加了解和体验西藏的独特魅力。
藏族民间舞弦子舞

藏族民间舞弦子舞藏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而其中有一种舞蹈被称为藏族民间舞弦子舞,它是一种富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藏族舞蹈。
本文将介绍藏族民间舞弦子舞的概念、起源、特点以及文化意义。
藏族民间舞弦子舞是藏族传统婚俗礼仪中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通常在结婚庆典、藏历新年等重要场合中表演。
舞蹈的名字“弦子舞”来源于藏语,意为“丧钟”。
这个名字暗指舞蹈中独特又富有韵律感的动作,使得整个表演如同鸣钟般庄重而悠扬。
藏族民间舞弦子舞起源于藏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与信仰。
在藏族传统婚俗中,弦子舞是新娘家族向新郎家族献上最高礼仪的一种表达形式。
舞者通常是新娘一方的女性亲友,她们身穿藏族传统服饰,手持手鼓或细长的铜铃,配以轻盈的步伐和独特的舞姿,在舞台上展现出藏族女性的温柔与婉约。
藏族民间舞弦子舞有着独特的舞蹈特点。
首先,它以缓慢、轻柔的动作为主,展现出一种宁静和均衡的美感。
舞者的舞姿优雅柔和,舞步轻盈自如,给人以舒适的美感。
其次,舞蹈以手持铜铃为特色,铜铃的声音和舞者的动作相互呼应,增加了舞蹈的韵律感和层次感。
最后,舞蹈中的舞者们往往配合着歌唱,歌声悠扬动听,与舞蹈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效果,使人陶醉其中。
藏族民间舞弦子舞除了其美妙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首先,弦子舞是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该舞蹈代表着藏族人民对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忠诚和珍惜,从而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弦子舞还体现了藏族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在舞蹈中,每个舞者都需要紧密配合,形成一个默契的整体,这也反映了藏族社会的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最后,弦子舞还是藏族婚俗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美好祝愿,丰富了婚礼的仪式感和庆祝活动的气氛。
总而言之,藏族民间舞弦子舞是一种富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舞蹈形式。
它以缓慢、轻柔的动作和铜铃的音乐为特色,展现出藏族女性的温柔和婉约,同时也代表了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以及社会和谐与团结的精神。
藏族舞蹈节目

藏族舞蹈节目
摘要:
1.藏族舞蹈的起源和特点
2.藏族舞蹈的种类
3.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
4.藏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5.藏族舞蹈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正文:
藏族舞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7 世纪,至今已有1300 多年的历史。
藏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既有独特的舞蹈动作,也有丰富的音乐伴奏,同时还融入了藏族的历史、宗教、文化和生活。
藏族舞蹈种类繁多,包括锅庄舞、弦子舞、堆谐舞等。
其中,锅庄舞是最具代表性的藏族舞蹈,被誉为藏族舞蹈的"活化石"。
锅庄舞的动作刚劲有力,舞蹈者需在音乐节奏的变换中不断变换舞姿,展示出藏族人民的豪放和热情。
弦子舞则是一种更加生活化的舞蹈,舞蹈者随着琴弦的拨动而舞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堆谐舞则是一种极具宗教色彩的舞蹈,通常在寺庙中表演,以表达对神的敬仰。
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独舞,也有群舞。
无论是独舞还是群舞,藏族舞蹈都强调舞蹈者之间的和谐与默契。
在舞蹈中,舞蹈者们会通过手势、步伐和身体的摆动来传递情感和信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藏族舞蹈也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
一方面,藏族舞蹈通过各种表演和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藏族舞蹈;另一方面,藏族舞
蹈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元素,如现代舞蹈和流行音乐,使自身更加富有活力和生命力。
在我国的文化中,藏族舞蹈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代表了藏族的文化和历史,也体现了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族简介以及藏族舞蹈、藏族风俗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22:50:57藏族简介以及藏族舞蹈藏族风俗时间:2011-05-17作者:天峻县管理员录入人员:天峻县管理员藏族概况藏族人口超过480万,主要聚居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于青海省的玉树、海南、黄南、海北、果洛藏族自治州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甘孜、阿坝藏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等。
藏族自称有"博巴""兑巴""藏巴""卫巴""康巴""安多哇"等。
藏族有语言文字。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卫藏和康方言有声调,安多没有声调。
藏文属拼音文字,公元7世纪前期参照梵文创制而成。
藏文共有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字母,从左向右横行书写,字体分楷体和草体,通行于整个藏族地区。
藏族早期信仰苯教,现大都信仰藏传佛教。
西藏为举世闻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甘珠尔》和《丹珠尔》是大藏经典籍。
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
《格萨尔王传》是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藏族文学经典《仓央嘉措情歌》也已享誉世界。
另外,藏族传统医学和天文学也很发达。
藏族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一般都要请活佛打卦求签,选定结婚吉日。
而藏族的丧葬习俗则比较特别,以天葬(鸟葬)为主,还有塔葬和水葬等。
藏族节日丰富多彩。
既有生产性、纪念性节日,也有社交、游乐性节日,另外还有很多宗教性节日。
其中,藏历年、林卡节与雪顿节三大节日最为著名。
其次为望果节、燃灯节、驱鬼节、仙女节、朝山节、传昭大会、传昭小会等。
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歌舞种类很多。
同时,舞蹈的宗教特性尤为丰富。
还有藏戏、唐卡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也十分发达。
历代优秀的民间画师和工匠创造了无数精湛的艺术作品。
壁画上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栩栩如生;寺院里雕塑惟妙惟肖,神态各异;布达拉宫等藏式建筑气势宏伟,神圣庄严。
喇嘛僧人用酥油制成的酥油花,色泽绚丽,造型精巧。
藏族服饰以右开襟长袍为主,宽松肥大,袍、帽、靴等均多用皮毛或毛织的氆氇制成;藏族女子的头饰更为讲究。
过去,牧民住用帆布或牦牛毛织成的大帐篷,农民住用石块或夯土筑墙盖成的平顶房。
藏族经济以高原畜牧业和高原农业为主,牲畜与农作物主要有绵羊、山羊、牦牛和青稞、小麦等。
藏族的传统主食与饮料是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牧区还包括肉食和奶制品。
西藏过去的陆路交通主要依靠牦牛和马匹,水上的交通工具是牛皮船、羊皮船和木船。
桥梁有铁索桥、溜索桥和简易的木桥。
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族的先民们最早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
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领袖,号称"赞普"(王)。
7世纪初,雅隆部落首领兼并了达布、工布、娘布、苏毗等诸部,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完成了统一吐蕃全境大业,定都逻娑(今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
641年和710年松赞干布和第三十六代赞普分别迎娶了汉宗室女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由此揭开藏、汉文化交流史上的新篇章。
但从9世纪末开始,吐蕃内部矛盾逐步加深,西藏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并形成"阿里王系"及(后藏)"亚泽"王系、(山南)"雅隆觉阿"王系和(前藏)"拉萨王系"等。
它们各自为政,不相统属,有时还常常为各自利益互相侵袭劫掠,大小战争频繁。
这一时期,藏传佛教(也称喇嘛教)为西藏各阶层所接受,并逐步深入到藏族社会的各个领域,佛教上层人物往往和当地首领紧密结合,互为利用,在藏族历史上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封建体制。
在宋代,藏族各地方政权又加强与内陆的联系,有些地方首领受到中央政权的策封。
"茶马互市"等藏、汉贸易有了较大发展。
元朝时期,藏族地区正式纳入了祖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元初,设立总制院(后更名为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
在西藏分设三个宣慰史司都元帅府,分别管辖西北、西南各省内的西藏以及西藏地区,还设立了十三万户府统一管理地方军民政教事务。
元朝中央多次派员到卫藏统计土地、清查人口、建立驿站、厘定赋税、重新拟定差役制度。
由中央颁发封地文书以确定各地封建领主对所属庄园的占有,封赐印信以确立各级官吏的职权。
同时,元朝中央将刑法颁行西藏,并派军队驻扎在各战略要地,由此拉开了中央政权对西藏全面施政的序幕。
明朝继承了元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制度,除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外,对西藏地区佛教各派的首领先后分封三大法王和五个王爵。
对西北、西南藏族地区,仍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进行管理。
清朝统一中国后,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中央设理藩院,负责西藏和蒙古地方事务。
并正式策封了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此后,历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都须经中央政府策封方可承认。
1717年,蒙古的准噶尔军占领西藏,清政府两次派大军入藏,驱除准噶尔军队,收复拉萨,彻底结束蒙古的诸部汗王长期统治西藏的局面,扶持了以达赖喇嘛为代表的黄教势力,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直接管理。
1725年,清朝在西宁设置办事大臣,两年后又在拉萨设置驻藏办事大臣。
1751年,清朝中央又在西藏设立了噶厦政府,政府中设四名噶伦,正式授权达赖喇嘛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政教合一的制度从此正式确立。
1792年,清朝击退了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
次年,清政府在西藏颁行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区的官制、军制、边防、财政、司法、户口、差役和涉外事宜等,都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确立了驻藏大臣监督办理西藏政务的职权。
西北和西南的藏族地区历来与西藏关系密切,这些地方各民族杂居,清朝政府分别命西宁办事大臣和四川总督直接统辖,管理方法仍沿用元、明土司制度,以后又在西南藏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
鸦片战争以后,西藏地区成了英、俄、法、日等国角逐的场所,1888年,英国侵略军发动对西藏隆吐山的武装进攻,西藏地方政府派遣藏军和英军展开激战;1904年,英国军队又侵占了西藏的江孜,西藏人民奋起反抗,由于敌强我弱,江孜保卫战失利,英军长驱直入,一度占领了拉萨。
进入19世纪,清朝政府开始腐朽没落,面对帝国主义对我西藏的武装入侵已无力抵抗,取而代之的是同入侵者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如《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英会议藏印续约》、《拉萨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
英帝国主义本着殖民扩张的目的,妄图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
关于西藏主权问题的"西姆拉会议"就是一例。
英方提出内藏(甘、青、川、滇西藏)和外藏(前、后藏)的划分草案。
在此期间,英方代表还和西藏地方当局的代表秘密炮制出一条所谓划定中英东段边界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国的90000平方千米领土划归英属印度。
中方代表拒绝在"西姆拉会议"的文件上签字,致使英方的分裂阴谋破产,中国历届政府也从未承认过"麦克马洪线"。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藏族人民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奋起抗英,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北京设有管理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事务的专门行政机构。
192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蒙藏委员会,是年,建青海省。
1939年,建西康省。
至此,西北、西南的藏族地区分属青、甘、川、康、滇五省管辖。
1940年,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在拉萨成立,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
1954年,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联袂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分别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委员。
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达赖喇嘛就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多数噶伦和上层反动集团全面发动了旨在分裂祖国、维护封建农奴制、反对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
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平息了叛乱。
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于同年3月28日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
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顺应西藏人民的意愿,在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不再被作为农奴主的个人财产加以买卖、转让、交换、抵债,不再被农奴主强迫劳动,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新社会的主人。
又经过几年的稳定发展,于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
此外,西南、西北藏族聚居区也相继成立了自治州、自治县和自治乡。
西藏自治区位于"世界屋脊"--地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
远古时期,这片高原却是浅海低陆,据今200万到300万年前一场强烈的地壳运动,即"喜马拉雅运动",使地表大幅度隆起,海水退出这一区域,形成今天的青藏高原。
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上,山脉绵延,雪峰高耸,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积石山、祁连山由西向东横穿西藏和青海;横断山脉自北而南纵贯西藏东部和川、滇西部。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耸立在中国、尼泊尔两国的交界处。
青藏高原水源丰富,世界上一些著名河流的源头就在这里。
西藏西部有狮泉河、噶尔河、象泉河,东部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横贯西藏南部。
在青藏高原上分布着上千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著名的湖泊有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在西藏境内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的咸水湖有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羊卓雍错、昂拉仁错、塔若错等。
藏族舞蹈的特点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它们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
这种精髓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概念。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成的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