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的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黄闪闪;吴苏喜;聂楷峰【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4(030)003【摘要】通过对传统水代法提取茶籽油工艺的改进,得到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新工艺.运用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浸提温度、水相pH值、浸提时间等影响茶籽油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1(m∶m)、pH值4.6、在90℃条件下糊化25 min、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8h.该条件下,粒度20~100μm的茶籽仁粉的提油效率达到85.86%,所制备的茶籽毛油基本达到中国一级压榨茶籽油标准,而且毛油中VE和角鲨烯含量分别达到169.8 mg/kg和107.5 mg/kg、苯并(a)芘含量低于中国限量(10 μg/kg).【总页数】6页(P185-189,193)【作者】黄闪闪;吴苏喜;聂楷峰【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常德410114;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常德410114;湖南博邦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常德415700;湖南贵太太茶油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15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油茶籽油的水代法提取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J], 李依娜;钟海雁2.超声辅助水相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及蛋白的工艺优化 [J], 吴建宝;马齐兵;胡传荣;何东平3.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J], 刘瑞兴;张智敏;吴苏喜;黄闪闪4.油茶籽油的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J], 张世祺; 杨瑞金; 吴景; 张文斌; 赵伟; 华霄5.微波辅助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条件研究 [J], 纪鹏;周建平;刘向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优劣势与工艺研究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优劣势与工艺研究作者:王晓峰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04期[摘要]茶油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达到80%以上,营养价值高。
目前提取油茶籽油常用的技术中,压榨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并且残油率高;浸提法操作安全要求高,提取成本高,还有溶剂残留,对人体健康不利;水酶法出油率高,操作条件温和,安全无污染,能有效去除油料本身含有的有害物质或抗营养因子,但是成本较高,酶解时间过长,工艺实际操作难度大。
本研究在对比了各种提取油茶籽油技术的基础上,对水酶法工艺进行实验分析,得出四种实验酶制剂中,果胶酶的作用效果最显著,实验条件在酶的添加量为2%、时间为4h、温度为50℃,pH值为4.5时,出油率最高。
[关键词]水酶法;油茶籽油;工艺中图分类号:S56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431252ts.20180418油茶籽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为9.1%,油脂含量为21.9%。
油脂中含有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达到80%以上,是一种营养健康型油脂,茶油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高档食用油之一。
1常用油茶籽油提取技术目前油茶籽油提取技术常用的是压榨法和浸提法。
压榨法是利用压力造成油料细胞壁破裂而提取油脂的传统方法,该工艺操作简单,不会破坏原有油品的风味,国内食品用油的生产大都采用这种方法。
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艺粗糙,残油率高达11%以上,造成大量的浪费。
浸提法是采用相似相溶原理,利用油料中不同成分在溶剂中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油脂。
浸提法效率高而且可以使残油率降至1%以下,大大减少浪费。
但是浸提法一般使用的溶剂是正己烷,它易燃烧,操作安全要求较高,精炼时还要经过脱胶、碱炼脱酸、脱色等十分复杂的工艺,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提取成本也偏高。
同时产品中不可避免会有溶剂残留,使油茶籽油风味受损,对人体的健康也有害。
2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技术的优劣势水酶法是经过酶的分解作用破坏油茶籽的细胞结构,并将油茶籽细胞中的脂类、多糖类和脂蛋白类等大分子结构分解,将油茶籽油从油料中分离出来。
水浴法提取茶籽油的条件优化
‘ i 工 ! 业 :
水浴法提取茶籽油的条件优化
赵 丛 丛 黄 慧 福
( 由靖师范学院 云南由靖 6 5 5 0 1 1 )
摘要: 茶籽 油是 一种健 康并且具 有改善血 液循 环、 抗 衰老 、 保护 皮肤 等保 健功 能的食 用油。 本 文以油茶籽为原料 , 石 油醚 为浸提液 , 通过单 因素和正 交试验水浴法提取茶籽油的最优条件。 实验表 明, 提取茶油的最佳条件为: 茶籽 : 石油醚为: 1 : 1 2 。 提取温 度为: 6 0  ̄ C, 提取时间为 : 3 h , 提取率为: 9 1 . 4%。 关键词: 茶籽油 水浴法 提取率 中图分类号: T S 2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 5 3 3 6 ( 2 0 1 4) 1 0 — 0 0 0 4 — 0 2
取温度 定在6 0 ℃为 宜 。 2 , 1 . 3料液比对茶褥 油提取的影响
/ ℃A / ( g / m1 ) B
2 3 4 5
6
/ h C
l 0. 8 0 01
5 0 5 0 6 0 6 0
6 0
l : l 0 l : l 2 l : l 0 l : 1 2
1 . 1 . 2 仪 器
电子天平( C P 2 1 4 ) : 奥豪斯仪器 ( 上海 ) 有 限公司 ; 循环 水真空泵( S HZ - D M) : 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旋 转蒸发器( R E -5 2 AA) :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恒温烘箱
88
鼗8 4
率
% 7 6 7 2 8 O 6 0 8 0
1 0 0
温 度 ℃
图 1提取 工艺流程图
茶油水酶法提取工艺技术
茶油水酶法提取工艺技术
茶油水酶法提取工艺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物技术,可以从茶籽中提取出高质量的茶油。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然而其工艺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油脂的产量和质量。
茶油水酶法提取工艺技术的主要流程为:将经过初步处理的茶籽在水中浸泡,将茶籽表面附着的杂质和油脂溶解到水中,再加入酶解剂,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酶解,使茶籽中的脂类成分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再用脱水剂去除水,得到茶油。
为了提高茶油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
首先是茶籽的处理,应采用洗净、晾晒等方法,确保茶籽的质量。
其次是水温和水量的控制,应根据茶籽的大小和数量,调整水的温度和水量,以充分提高茶籽中油脂的溶出率。
酶解剂的使用也是关键,应根据酶解剂浓度和酶解时间进行调整,以达到最大化的酶解效果。
同时应加入保鲜剂和抗氧化剂,以保证茶油的品质和保质期。
总之,茶油水酶法提取工艺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生物技术,能够实
现大规模生产茶油。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可以提高茶油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推动茶油产业的发展。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研究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工艺研究刘倩茹;赵光远;王瑛瑶;栾霞【摘要】In the present study,the effects of pretreatment methods,enzyme type and process conditions on the yield of Camellia oleifera oil extracted by enzyme - assisted aqueous technolog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pectinase after two - time grinding of the raw materials could effectively destroy the cell wall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s. The effect of incub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oil extracted was not significant for this mixture; the optimum conditions of single - factor experiments were the ratio of solid to liquid 1:4 .initial pH 4.5,temperature 40 t, 1% enzyme concentration and incubation time 3 h.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yield of free oil was up to 88.63%.%试验探索了油茶籽的水酶法提油工艺,研究了原料预处理方式、不同酶系、酶解条件对清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经过二次粉碎后,果胶酶的作用效果好;酶解温度对工艺结果影响不明显;在固液比1∶4,酶解pH4.5,酶解温度40℃、加酶量1%,酶解时间3h 条件下,清油得率可达到88.63%.【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1(026)008【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水酶法;油茶籽;清油得率;果胶酶【作者】刘倩茹;赵光远;王瑛瑶;栾霞【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郑州450002;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郑州450002;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优势木本油料作物,年产量约97.5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水酶法提取山茶油的工艺研究
S tudy o n e xtra c tio n o f o il from C am e llia o le ife ra by hyd ro lys is e nzym e s
W ANG Chao1 , FANG Rou1 , ZHO NG Shan- m in1 , ZHENG Xu- we i2
表 2 固液比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固液比 油脂提取率 固液比 油脂提取率
( g /mL )
(% )
( g /mL )
(%)
1∶3
62126
1∶6
76145
1∶4
67168
1∶7
72149
1∶5
75121
பைடு நூலகம்
1∶8
70145
21114 温度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 [10 ] 提取温度影响
酶解效果和提油率 ,并随油料不同而异 。控制体系
112 实验方法
11211 提取工艺流程 [4 ] 油茶籽 →破碎 →称量 →加入缓 冲液 →蒸汽处理 →冷却 →加入酶制剂 →酶解 →灭酶 →抽滤 →
取出残渣 →烘箱烘干 →石油醚萃取 →抽滤 →真空干燥 →烘干
至恒重 →山茶油 蒸汽预处理 : 蒸汽预处理是为了使油茶籽的脂
267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 ,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 ,考察不同因素对油茶籽
油脂提取的影响 。
油脂提取率 = (A /B ) ×100%
式中 : A 为样品中总清油质量 ( g) ; B 为原料中
油质量 ( g) 。
水代法从油茶籽中提取茶油的工艺_郭玉宝
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Vol.24 No.9 Sep. 2008 249
水代法从油茶籽中提取茶油的工艺
郭玉宝 1,汤 斌 1,裘爱泳 2,季长路 1,刘同山 1
(1.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芜湖 241000; 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122)
调节浆液 pH 值分别为 5.0、6.0、7.0、8.0、9.0、10.0, 其它按基本条件不变,考察浆液 pH 值对茶油提取的影 响,结果见图 4。
第9期
郭玉宝等:水代法从油茶籽中提取茶油的工艺
251
注:水料比 3︰1,温度 40℃,提取时间 90 min
图 4 浆液 pH 值对茶油提取的影响
Fig.4 Effects of slurry pH value on oil extraction rate
文章编号:1002-6819(2008)-9-0249-04
郭玉宝,汤 斌,裘爱泳,等.水代法从油茶籽中提取茶油的工艺[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9):249-252.
Guo Yubao, Tang Bin, Qiu Aiyong, et al. Technology for aqueous extraction of camellia seed oil[J].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24(9):249-252.(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20
9.0
75
150
10.0
在从油籽中被置换出来后容易与体系中的较大油滴碰撞 结合而游离出来,而不是被水分子所包裹形成乳状液; 二是较高温度下蛋白质部分变性,丧失了在油滴表面形 成蛋白质水化层的能力,从而使形成的乳状液失稳,释 放出油脂,使清油收率提高。但提高温度不能使全部乳 化油脂释放,所以 60℃以上时清油收率提高又趋缓。综 合两个指标,而且清油收率可以通过提取后进一步破乳 来提高,从节能和操作方便考虑,需要找到的是指标值 发生转折时的温度,常温以上时越低越好,故选 60℃为 较优温度。
油茶籽油的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oil - tea camellia seed oil had good quality and it was rich in beneficial compounds such as polyphenols
and squalene. The multi - stage countercurrent aqueous extraction process was safe and environment -
摘要: 在茶皂素辅助水媒法提取油茶籽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 取油茶籽油的工艺条件。同时,对比了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土榨法、溶剂浸出法、乙醇水提 法、超临界萃取法所得油茶籽油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工 艺条件为: 纯水提取,提取温度 50 ℃ ,pH 10,料液比 1 ∶ 3,单次提取时间 3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 下,提油率为 88. 25% ,所得油茶籽油品质优良,富含多酚、角鲨烯等有益物质。水媒法罐组式逆流 提取工艺安全环保,提取剂用量少,提取温度低,能够在保证油品质量的同时提高油茶籽油提取效 率,在植物油提取工艺上具有应用和推广的潜力。 关键词: 油茶籽油; 罐组式逆流提取; 水媒法; 表面活性剂; 茶皂素 中图分类号: TS224. 4; TQ644. 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7969( 2019) 10 - 0004 - 05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Jiangsu,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ea saponin - assisted aqueous extraction processing,multi - stage coun-
水酶法提取茶树籽油的研究
水酶法提取茶树籽油的研究卢立洋【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年(卷),期】2015(000)026【总页数】2页(P70-71)【作者】卢立洋【作者单位】南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文语种】中文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系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油料作物。
油茶籽(山茶籽)是油茶的种籽,茶籽油是从油茶籽中提取出来的植物油,油茶籽油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软脂酸等脂肪酸,另外,还含有维生素E、角鲨烯等营养成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优良的保健植物油。
茶树籽油传统加工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压榨法成本较低,投资较省,但是出油率低,油品质差,外观颜色深,要想获得高品质茶油, 还得经过多步提炼。
溶剂浸提法生产效率高,一次性投资较大,油的提取率较高,但浸出法设备多、投资大,毛油成分复杂,需要严格的精炼处理,油品风味损失大,湿粕在高温脱溶过程中变性大。
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水相酶解法是一种环保提油工艺,水相酶解工艺是以水作为分散相,酶在水相中水解,油料在水相中进行酶解,以水为溶剂来提取油脂,从而释放油脂的过程。
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安全性好,无传统浸出方法中溶剂易燃易爆问题,也不会产生有毒的有机挥发气体,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茶籽为原料,探索影响水酶法提取茶籽油工艺的因素,水酶法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震荡温度,震荡时间,酶解pH值、料液比、酶的种类和用量、原料(茶籽仁)的破碎程度。
1试验原料。
黄旦茶籽仁,石油醚(30℃~60℃),柠檬酸,氨水,以上为AR试剂,蒸馏水;酸性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最优反应条件为温度50℃,pH值为5.0;植物蛋白水解专用酶,植物蛋白水解专用酶最优反应条件为温度38℃,pH值为8.0。
2主要试验仪器。
ST-02A型多功能粉碎机,DK-S2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DSHZ-300A型旋转式恒温振荡器,Anke GL-20G-Ⅱ型离心机,DELTA 320型pH计。
油茶籽油的水代法提取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_李依娜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9JJ3042);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编号:08A86);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09BADB1B10)作者简介:李依娜(1982-),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E -mail :lyl0807@ 通信作者:钟海雁收稿日期:2009-11-01第26卷第2期2010年3月Vo l .26,No .2M ar .2010油茶籽油的水代法提取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Aqueous extrac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 oil an d it s quality analysis李依娜L I Y i -na钟海雁ZH ONG Hai -y an(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Department o f Food S 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Forestry &T echnology ,Changsha ,H unan 410004,China )摘要:对油茶籽的千粒重、出仁率、含水量和含油率等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出油率为指标,对水代法制取油茶籽油的工艺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茶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5∶1(v ∶m )、焙烤温度190℃、焙烤时间20min 、提取时间120min 。
该工艺制备的茶油除水分与挥发物含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级压榨茶油的标准。
关键词:普通油茶籽;水代法;品质分析;出油率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our economic traits of camellia oleifera seeds ,including grain w eig ht ,shelling percentage ,w ater content and oil conten t w ere inves tigated .On this basis ,aqueou s extraction process of camellia seed oil w as carried ou t w ith the oil extraction rate as indicato rs .T he resu lts sh owed tha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dure of aqueou s extraction w as :camellia seed paste w as mixed fivefold w ater (v ∶m ),then roasted at 190℃for 20min ,at last in -cubated in con stan t water bath for 120min .The oil indicators ex -tracted u 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 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qire -ment in GB 11765except water and volatile con tent .Keywords :camellia oleifera seed ;aqu eous extraction ;qu ality analy -sis ;oil ex traction rate油茶籽(camellia o leife ra seed ),也称山茶籽,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南、江西、安徽、广西4省,以湖南最多[1]。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工艺条件优化研究作者:向娇郭华肖丽飞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5年第02期摘要:以油茶籽为原料,油脂提取率、残油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别考查了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及料水比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油茶籽油提油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加酶量0.10%、酶解温度85℃、酶解时间3 h、酶解pH 值6、料水比1︰4,在此优化条件下,油茶籽油的提油率可达92.2%以上。
关键词:水酶法;提油率;淀粉酶;工艺参数;优化中图分类号:TS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02-0082-04油茶作为我国特有的油料作物之一,主要生长于湖南、江西等南方地区,其种子可制作油脂,长期食用后有明显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因而有东方橄榄油之称[1-3]。
水酶法是一种新兴的植物油脂提取技术,在水剂法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将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酶制剂引入到提取工艺中[4-6],利用酶的专一性作用于底物,使细胞壁进一步破碎,将包裹在淀粉颗粒、蛋白质中的油脂释放出来。
与传统压榨法及有机溶剂浸提法[7]相比,水酶法提取工艺条件温和,无化学试剂残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油脂中的有利成分;同时,有助于提高后期副产物的加工利用率,做到真正的绿色环保。
在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过程中,通常会进行粉碎研磨,以破坏油茶籽的细胞结构,使油脂从细胞结构中游离出来;再通过定量的酶制剂反应,来提高出油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茶籽油的提油率,加大其副产物的利用,笔者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和主要仪器1.1.1 试验材料油茶籽仁浆液:将油茶籽脱壳后,采用风选法将皮与仁分开,先采用粉碎机粉碎,再用液压辊式研磨机研磨两次后,备用。
酶制剂:高温淀粉酶(20 000 U/g,苏柯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茶油的提取工艺优选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茶油的提取工艺优选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曹冰;吴妹杰;贺义昌;孙颖;付宇新;刘易鑫;雷小林【摘要】为了建立木本油料脂肪酸的指纹图谱,更好地控制木本油的品质和质量。
本文以油茶果为研究对象,优化了其提取工艺,并分析了其脂肪酸组成。
采用石油醚(60~90℃)为溶剂动态逆流提取茶油,得到最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m原料︰V石油醚)1︰6(g︰m L)、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70℃和提取次数3次下的茶油含油率为57.28%,发现石油醚动态逆流提取技术适用于茶油的提取,具有茶油含油率高、提取时间短、溶剂易于回收利用等优点。
进一步运用气相色谱技术确定茶油的脂肪酸组成,共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5种,占总脂肪酸的8.70%,不饱和脂肪酸7种,占总脂肪酸的90.57%,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达到81.81%,此研究可为后续脂肪酸指纹图谱的采集提供基础。
【期刊名称】《南方林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6【总页数】4页(P26-28)【关键词】油茶;动态逆流提取;脂肪酸组成;气相色谱技术【作者】曹冰;吴妹杰;贺义昌;孙颖;付宇新;刘易鑫;雷小林【作者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4油茶(6n=90)(Camellia oleifera)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1],是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2]。
油茶与油桐、核桃、乌桕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3],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4-10]领域,其所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橄榄油还要多,油脂特征及理化性质与橄榄油尤为相似,是我国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之一。
油茶籽油论文:油茶籽油水酶法制取工艺研究
油茶籽油论文:油茶籽油水酶法制取工艺研究【中文摘要】本文采用水酶法提油技术从油茶籽中提取油茶籽油,通过多级筛选对油茶籽油水酶法制取的最适酶及酶组合进行了筛选、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油茶籽油水酶法制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水酶法制油过程中油茶籽仁细胞形态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对油茶籽油水酶法制取工艺中的重要步骤—破乳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油茶籽油的综合开发和精深加工提供新的途径。
研究了酶的种类及不同的酶组合对提油率的影响,并筛选了油茶籽油水酶法提取的最佳水解酶。
结果显示,单一酶中Alcalase 2.4L蛋白酶具有较好的提油效果,提油率达到90.48%,而通过多级筛选试验获得的最佳多酶组合方案为依序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和Alcalase 2.4L蛋白酶对料液进行酶解,提油率可达91.40%。
综合分析,在油茶籽油的水酶法提取中选用Alcalase 2.4L蛋白酶作为水解酶是适宜的。
选定Alcalase 2.4 L蛋白酶作为水解酶,研究了不同酶解工艺条件对提油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最优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20ml/ kg),酶解温度61.5℃,酶解时间4h,酶解pH9.4,固液比1:7,粉碎度80目,经验证,在该条件下油茶籽油的水酶法提油率可达到91.24%。
使用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经水酶法提油前后的油茶籽仁细胞内部及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证实油茶籽仁细胞内油脂体呈离散状分布,并从形态学的角度证实:Alcalase 2.4L碱性蛋白酶能有效降解油茶籽仁细胞的细胞壁并释放包括油脂在内的细胞内容物,其作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降解过程。
使用水酶法提油技术提取油茶籽油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破乳非常关键。
本文研究了乳化液的化学组成以及适宜的破乳条件,研究发现,使用浓度为30%的乙醇,在离心转速为12000rpm、离心时间为20min 的条件下能有效实现破乳,经验证,在该条件下清油得率可达到88%。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李志晓;金青哲;叶小飞;黄健花;刘睿杰;王兴国【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 KOH )最低(0.51 mg/g ),过氧化值最高(5.89 mmol/kg),氧化稳定指数最低(0.77 h);130℃热榨油茶籽油中多酚、角鲨烯和总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25.5、151.89、3297.26 mg/kg;浸出油茶籽油中β-胡萝卜素和生育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0.33、524.90 mg/kg;水酶法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低,抗氧化性最差。
【总页数】5页(P47-51)【作者】李志晓;金青哲;叶小飞;黄健花;刘睿杰;王兴国【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江西上饶334700;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TS207【相关文献】1.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营养品质的影响 [J], 张智敏;吴苏喜;刘瑞兴2.油茶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品质研究 [J], 吴雪辉;刘肖丽;刘智锋;杨公明3.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J], 方学智;姚小华;王开良;王亚萍4.油茶籽油的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J], 张世祺; 杨瑞金; 吴景; 张文斌; 赵伟; 华霄5.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主要微量成分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J], 孟橘;魏冰;邱立明;赖琼玮;谭传波;周魁香;王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响应面分析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优化研究
茶( C a m e l l i a s i n e n s i s 0 . K t z e ) 是 山茶 属 ( C a me l l i —
醚、 硫酸 : 国际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香兰素 、 香草
醛: 阿拉 丁公 司 。
a ) 植物 , 其 同属 近 缘 种 油 茶 、 山茶 花 均 为 油 料 作 物 。
铁观 音茶 叶籽 : 安溪茶 叶科 学研 究所 。 中性 蛋 白酶 : 北 京 索莱 宝 科 技有 限公 司 ; 无 水 乙
液比 1 : 5 . 1 9 、 酶解时间3 . 3 0 h , 验 证试 验 油得 率为 2 6 . 0 5 3 %, 为茶 叶籽 资 源开发提 供 了理论 指导 。
关键词 茶叶籽 油 中性蛋 白酶 响应 面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 T S 2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0 1 7 4 【 2 0 1 3 ) 0 5— 0 0 4 00 %, 另含 有 约 1 0 % 的茶 皂 素 、
D F— I集 热 式 磁力 搅 拌 器 : 江 苏 省 荣华 仪器 制
丰富的淀粉、 蛋 白质 和 可 溶性 糖 , 同时 含 有 茶 多 酚 、 生 育酚 ( V E ) 等 成分 J , 我 国卫生 部 2 0 0 9年 发布 第 1 8号公 告批 准 茶 叶籽 油 等 7种 物 品为 新 资 源 食 品 。
茶 叶籽一 干燥 一 去壳 一 脱衣 粉 碎 称 量 一 灭
酶一 冷却一 酶解一 二次 灭酶一 离 心一分 液
菜籽 、 橄榄 、 葡 萄籽 、 玉 米胚 芽 、 油 茶 等 油料 作 物 上 均 见 开展研 究 I 9 J , 尤其在花生 、 核 桃油 脂 及 蛋 白综 合 提取 表 现 出独 特 的技 术 优 势 ¨ … 。在 油 脂 提 取 过 程 中 中性 蛋 白酶 具 有 减 轻 乳 化 程 度 及 避 免 调 节 p H 影 响油 脂 品质 等 优 势 , 本试 验 采 用 中性 蛋 白酶 对 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茶籽油的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张世祺; 杨瑞金; 吴景; 张文斌; 赵伟; 华霄【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9(044)010【总页数】5页(P4-8)【关键词】油茶籽油; 罐组式逆流提取; 水媒法; 表面活性剂; 茶皂素【作者】张世祺; 杨瑞金; 吴景; 张文斌; 赵伟; 华霄【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江西绿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瑞金342500;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4; TQ644.15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国家级特色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多省[1]。
油茶籽油油酸含量极高,且色清质纯,营养丰富,是一种高级食用油[2]。
常见的油茶籽油提取工艺有压榨法、溶剂浸出法、水代法等[3]。
近年来,水媒法提取植物油以其温和的反应条件,较好的油脂品质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高等优点逐渐受到关注,且乙醇水提法提取油茶籽油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4]。
然而,乙醇水提法同样存在生产成本较高,高浓度的乙醇导致精炼难度增加和溶剂残留等问题[5]。
有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有利于油脂从原料中溶出,且具有替代传统植物油提取方法的潜力[6-7]。
而油茶籽中富含且特有的物质——茶皂素(一种天然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8],大量存在于水媒法提取油茶籽油后的水相中[9]。
如何充分利用水相中的茶皂素,将表面活性剂辅助植物油提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动态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是一种将动态提取和逆流提取相结合的提取技术,与单次连续式提取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提取更充分、能够节省提取剂等优点,在中药提取中应用广泛[10-12]。
而此技术重复使用提取剂进行多次提取的特点,能够充分富集水媒法提取油茶籽油过程中的茶皂素,使茶皂素辅助水媒法提取油茶籽油成为可能。
为在保证油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提油率,本研究采用茶皂素辅助水媒法单级提取验证茶皂素在水媒法提取中的作用,并采用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提取油茶籽油,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多种工艺所得的油茶籽油进行品质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油茶籽油的提取效率,为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植物油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原料与试剂小果油茶籽,产自江西,江西绿野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乙醇水提法油茶籽油(商品油A),厂家A生产;超临界萃取法油茶籽油(商品油B),厂家B生产;土榨法油茶籽油(商品油C),厂家C生产;溶剂浸出法油茶籽油(商品油D),厂家D生产;茶皂素,纯度98%,陕西瑞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其他常规试剂,AR级。
1.1.2 仪器与设备DFY-500型摇摆式高速中药粉碎机;SZC-101型自动脂肪测定仪;LXJ-IIB低速大容量多管离心机;SHA-B振荡水浴;DCAT21表面张力测定仪;GC-2010PPLUS型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1.2 试验方法1.2.1 油茶籽油的单级提取工艺参考工厂现有提取工艺,称取脱壳后充分粉碎的油茶籽原料,加入料液比为1∶5的纯水,使用0.4 g/mL的NaOH水溶液调节pH为9.0,在70℃下振荡水浴提取30 min。
反应结束后于5 000 r/min离心15 min得到油相、乳状液相、水相和渣相。
乳状液于-20℃冷冻破乳后收集清油合并至油相,其余合并至水相,计算脂肪在三相中的分布。
为了验证茶皂素对油茶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配制不同含量的茶皂素水溶液作为提取剂,在上述提取条件下对粉碎后的油茶籽原料进行提取,计算并对比不同含量的茶皂素水溶液提取的提油率、水相残油率和渣相残油率,并使用表面张力测定仪测定不同含量的茶皂素水溶液与油茶籽油间的界面张力。
原料及烘干后的渣相脂肪含量均按照GB/T 5512—2008测定,水相的脂肪含量采用GB/T 32782—2016 Rose-Gottlieb法测定,提油率、水相残油率、渣相残油率按式(1)~式(3)计算。
试验数据均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n=3)。
采用Origin 8.6软件作图,通过SPSS17.0进行ANOVA分析评估显著性差异。
(1)式中:Y为提油率;m为清油质量,g;w为原料质量,g;F为原料的脂肪含量,%。
(2)式中:S1为水相残油率;m1为水相质量,g;c1为水相的脂肪含量,%。
(3)式中:S2为渣相残油率;m2为渣相质量,g;c2为渣相的脂肪含量,%。
1.2.2 油茶籽油的模拟罐组式多级逆流提取工艺罐组式逆流提取技术,是多个提取单元之间,通过保证溶剂和物料之间有效的浓度差,结合合理的流程配置和相应的提取条件,对物料进行循环组合的提取方法[13],提取过程的浓度差越大,则浸出传质的推动力越大[14],其过程可分为“梯度形成阶段P1”和“逆流提取阶段P2” [15]。
如图1所示,以4级逆流提取过程为例,1、2、3和4分别代表4个提取级数,A、B、C、D…代表不同批次的新鲜油茶籽原料,A-1表示对A原料进行第1次提取,以此类推;空心六边形代表新鲜提取剂,实心六边形代表提取后的提取剂,箭头表示提取剂的转移方向,使用提取剂对油茶籽原料进行单级动态提取共4次。
在P1阶段,A、B、C和D原料分别经过4、3、2次和1次提取,使得当原料进入P2提取阶段后,B、C、D和E原料形成浓度梯度,进入稳定的逆流提取过程。
当某一批物料完成4次提取后,排出反应罐中的渣相,更换为新物料,使用3级提取剂开始其第1次提取。
提取结束后按照1.2.1条件离心,为提高提取效率,合并每一次提取所得的乳状液和清油,提取结束后对合并的乳状液按照1.2.1条件进行破乳处理,收集清油合并至油相,其余合并至水相。
为便于优化提取工艺,选取A-1、A-2、A-3、A-4、B-1…F-4 共24个提取单元作为一次完整的逆流提取过程,对此过程中油茶籽提油率进行计算。
图1 罐组式逆流提取过程示意图1.2.3 油茶籽油质量指标测定酸价测定参考GB 5009.229—2016;过氧化值测定参考GB 5009.227—2016;溶剂残留测定参考GB/T 5009.37—2003;相对密度测定参考GB 5526—1985;不溶性杂质测定参考GB/T 15688—2008。
VE含量测定参考GB/T 5009.82—2003;多酚含量测定参考LS/T 6119—2017;总甾醇含量测定参考GB/T 25223—2010;角鲨烯含量测定参考LS/T 6120—2017。
苯并(a)芘含量测定参考GB 5009.27—2016;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测定参考GB 5009.257—2016。
2 结果与分析2.1 茶皂素辅助水媒法提取效果分别配制0%、0.5%、1%、2%、4%的茶皂素水溶液作为提取剂,在料液比为1∶5,pH 9和温度70℃的条件下振荡水浴提取30 min,反应结束后计算提油率、水相残油率和渣相残油率,并测定油水两相间的界面张力,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使用茶皂素作为提取剂进行单级提取过程中,随着提取剂中茶皂素含量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不断降低,当使用4%的茶皂素水溶液进行提取时,界面张力可从使用0%的茶皂素提取时的8.53 mN/m降低至5.67 mN/m,同时提油率从78.07%显著提升至83.19%,而渣相残油率从9.19%显著降低至3.85%。
结果表明,使用一定浓度的茶皂素水溶液进行油茶籽油的提取,有利于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及原料中油脂的释放。
由于单级提取过程中产生的水相富含茶皂素,因此可进行重复使用水相提取油茶籽油的预试验。
结果表明,随着水相的重复使用,其与油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同样存在不断降低的情况,能够有效促进油脂的释放。
因此,进一步尝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从而充分利用水相中的茶皂素。
图2 茶皂素含量对单级提取效果的影响2.2 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正交试验以纯水为提取剂,采用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油茶籽油,单次提取时间均为30 min,参考工业生产上采用的乙醇水提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提取条件(提取温度70℃,pH 9.0,料液比1∶5)[16],设计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以油茶籽提油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水平A提取温度/℃B pHC料液比150071∶3270091∶4390101∶5表2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试验号ABC空白提油率/%1111183.412122286.733133389.904212386.455223189.336231287.5173 13286.308321386.249332189.60k186.68085.38785.72087.447k287.76387.4 3387.59386.847k387.38089.00388.51087.530R1.0833.6162.7900.683表3 方差分析因素偏差平方和自由度F比F临界值显著性提取温度1.81122.17119.000pH19.734223.66219.000∗料液比12.134214.54919.000误差0.8302由表2和表3可知,提取温度、pH和料液比对油茶籽提油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料液比>提取温度,其中pH对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油茶籽提油率具有显著性影响。
从降低成本和提油率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选择A1B3C1作为最佳提取条件,即提取温度50℃、pH 10、料液比1∶3,此工艺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油茶籽提油率分别为88.31%、88.60%和87.85%,平均提油率为88.25%,RSD 为0.43%,证明本方法可行且具有一定重复性。
2.3 不同提取工艺油茶籽油的质量表4对比了几种工艺提取的油茶籽油的质量指标,并与GB/T 11765—2018压榨一级油茶籽油标准进行比较。
由表4可知:本试验油样的酸价处于较低水平,这是因为相对于商品油B、C、D,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及乙醇水提法始终保持碱性反应条件,使得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油茶籽油和商品油A均具有较低的酸价[17],利于油脂的保藏;而由于一些厂家在提油过程中可能使用乙醇、正己烷等有机试剂,造成商品油A、B、D溶剂残留量较高,而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由于完全省去了有机试剂的加入,避免了这一情况的产生。
从营养成分含量来看,水媒法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所得油茶籽油的多酚、总甾醇和角鲨烯含量相对于其他商品油均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可能与提取条件温和、毛油质量较好有关[18]。
而对比反式脂肪酸和苯并(a)芘含量发现,溶剂浸出法及土榨法均存在总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情况,其中土榨法苯并(a)芘含量相对较高,可能与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处理或脱臭有关[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