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掌握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3)理解孔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孔子及其儒家思想;(2)运用比较法,分析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不同之处;(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孔子的历史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孔子的生平事迹;(2)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3)孔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2)孔子思想的时代背景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孔子简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2)提问:“你们对孔子有什么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仁、义、礼、智、信等;(2)分析孔子思想的时代背景,探讨其现实意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的不同之处;(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精神品质,如谦虚、敬业、爱国等;(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践行儒家思想。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总结孔子的生平事迹;2. 阐述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3. 写一篇关于孔子的心得体会文章。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掌握程度;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 反思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六、教学内容1. 课堂讲解:(1)介绍孔子的思想体系,重点讲解仁、义、礼、智、信等观念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分析孔子教育思想的特点,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b. 培养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c.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评价。
3. 教学重点: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儒家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评价。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历史教科书《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孔子生平事迹的短片,引起学生对孔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新课导入:介绍孔子的时代背景,阐述儒家文化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3. 主体部分:a. 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包括出生、成长、教学、游历等。
b. 分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如仁、义、礼、智、信等。
c. 讲解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教育、伦理等。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对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进行总结,强调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考试成绩:检验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思想主张的掌握程度。
4. 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以“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儒家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促进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和谐。
2. 开展儒家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课时)[课程标准]1、了解孔子的生平:在鲁从政、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
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 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思路]通过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及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出孔子生平大事,孔子思想核心,教育思想和对后世影响的具体表现,从而形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正确的评价孔子及其思想。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谈话法、情景设计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文化古籍整理:编订整理《六经》[教学步骤]导入:投影1986年《美国人民年签》世界十大思想家,首榜——孔子 新课学习:一、追求礼乐的一生视频:《孔子的一生》、学生阅读教材、孔子自我一生评价 孔子生平:思想家和教育家民本思想:为政以德孔子思想: 仁(核心)、礼、中庸;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学生归纳:1、学习礼乐(15岁)2、讲学收徒(30岁)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广收学生3、从政生涯(51岁)官:鲁—中督宰——司寇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结果:从政失败4、周游列国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原因:诸侯争霸,崇尚武力,轻视礼仪5、献身文化整理文化典籍二、开创儒家思想阅读下列材料:(1)春秋时期,出现了“臣杀君、子杀父、少陵长、庶废嫡”等行为,孔子对此十分愤怒。
——《中国哲学史通览—秦哲学》(2)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64人跳的舞,天子专用)于庭”,孔子对此举动极为愤慨,叹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投影: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孔子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
高中历史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教案新选修4
历史: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新人教选修4)【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二)讲授新课一、孔子生平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青少年时代•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的生平背景、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掌握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
学会分析史料,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孔子作为文化名人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
儒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时代价值。
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孔子相关的视频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孔子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孔子的生平背景。
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主要思想。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孔子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强调儒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5. 课后作业: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加深对儒家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2.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深入理解孔子思想。
3. 史料实证:教师提供丰富的历史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3. 长期效果: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素养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反馈。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一、教学背景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
本教学案例以第一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为例,讲述如何通过儒家文化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并启发学生反思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文化的发展背景和社会背景,掌握儒家基本思想和修身、治国、齐家治国的理念;2.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教育和政治活动,掌握孔子对儒家文化的贡献以及孔子的历史地位;3.体会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反思儒家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孔子的形象图片或视频进入话题,让学生感受孔子的超然气质,激发学生对儒家文化的好奇心。
2.讲授1.儒家文化(1)儒家文化的发展背景和社会背景。
(2)儒家基本思想:仁爱、诚信、忠恕、礼善、正直、谦让。
(3)修身、治国、齐家治国的理念。
2.孔子(1)孔子的生平。
(2)孔子的思想:仁、礼、中庸。
(3)孔子的政治活动。
(4)孔子对儒家文化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3.案例分析以孔子的思想为切入点,结合典型例子进行案例分析。
如“仁爱”可以结合《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例子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儒家文化的实践活动。
4.课堂练习设置课堂小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文化在当代的实践价值。
例如,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推广儒家文化”,并列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5.总结通过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儒家文化和孔子思想,以及儒家文化对中华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
同时,让学生思考儒家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反思本教学以讲解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和孔子思想,但缺乏实践环节。
因此,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儒家文化的实践活动、制定实施方案等方式更好地体会儒家文化的实际应用。
历史人民版选修4专题二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
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习要求:知道孔子周游列国、创立儒家学说、兴办私学的简要情况;了解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及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流程】投影: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孔子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教学时间:4月29日主备人:宋之明授课人: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
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
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教学重点: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讲授新课):一、学生自学、发现问题:1.从孔子的生平看他的理想追究?2.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探讨孔子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二,生生交流,合作学习:(一)追求礼乐的一生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请结合上述材料及课本内容,简要概括孔子的人生轨迹。
十五岁时,孔子树立了怎样的志向?立志学习礼乐。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2. 学科领域:历史3. 适用年级:高中生4. 教学时长: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理解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主张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儒家文化在后世的影响2. 教学难点:孔子思想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儒家文化在历史上的演变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孔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4. 案例分析:分析儒家文化在后世的影响,如封建社会的礼教制度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儒家文化的积极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和儒家学说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儒家文化在后世影响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及对其理解和运用程度。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儒家文化的思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历史教材《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儒家学说的研究论文和书籍3.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4. 网络资源:有关孔子的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在线资料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3. 案例分析法:分析儒家文化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具体应用4. 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儒家文化的影响5.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孔子庙、孔林等地,感受儒家文化氛围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布置简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设备齐全3. 网络环境:校园网畅通,便于查找和分享教学资源4. 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向上、互相尊重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程度2. 课后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3.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检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2.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3. 反思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4. 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评估其对教学效果的贡献5. 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教学准备工作提供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主张;儒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儒家文化在后世的影响。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关键词】演儒家,孔子,社会责任,时代特征,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05-0056-06《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基于课标,人教版教材安排了“追求礼乐的一生”“开创儒家思想”“古代大教育家”“对后世的影响”等四目内容,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又突出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及其地位与影响。
笔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在高一年级通过必修教材《百家争鸣》(浙江省高一年级统一使用人民版必修教材,高二年级统一使用人教版选修教材)一课,已经初步了解了孔子的基本主张,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又考虑到选修课在设置旨趣、任务功能等方面所独有的特点,将本课的主题定位为“追梦的君子”:“梦”指孔子的理想(也是中华民族早期的一些价值理念)――重建遵从周礼、秩序井然、没有争斗的和谐社会;“追”着重呈现孔子人生最后二十多年的执著努力;“君子”一词则是对孔子一生之言与行的诠释――其言其行,已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标杆,影响各阶层,烛照数千年。
限于课时,笔者在本课中试图精选若干能较好体现孔子精神风貌的言和行,引导学生理解体现孔子理想的思想主张,了解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通过展示孔子逐梦、践梦的艰难历程,使学生感受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
为达成该教学主题,我将本课具体设计为“身逢乱世―君子筑梦”“身不逢时―君子追梦”和“身逢其时―君子守梦”这三个既层层递进、又前后呼应的教学环节。
在“身逢乱世――君子筑梦”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多种形式材料的呈现与解读,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使之得以体会孔子基本思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乱世”(更为准确的说法或许应当是“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的时代密切相关,进而理解孔子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体悟孔子试图通过恢复礼乐,改变天下大乱局面、重建社会秩序的“救世”理想。
历史选修4人教新课标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特别提示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课标解读]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仁”“礼”“中庸”“有教无类”是他的救世方案,要重点掌握。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如何看待孔子及其思想,也是教材侧重强调的。
对孔子的考查,一个考查重点是其思想主张,如“仁”“礼”“中庸”等;另一个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地位和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情境激趣诱思】康熙尊孔右图是康熙帝南为北京孔庙题写的“万世师表”扁额。
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戊寅,上(康熙帝)次曲阜。
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
至诗礼堂,讲易经。
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
至圣迹殿,览图书。
至杏坛,观植桧。
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
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
诣孔林墓前酹酒。
【诱思探究】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康熙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希望借助儒家文化加强专制统治,延揽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满汉矛盾。
康熙帝为孔子亲书“万世师表”匾额,仅仅是从教育上对孔子进行的肯定和颂扬吗?【教材内容详解】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幼年学礼: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立志学习礼乐,后来成为儒士,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收徒办学:孔子30岁时,把后人尊为“六经”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融会贯通,开始收徒办学,闻名遐迩。
3.从政失败,周游列国:孔子50岁时出任中都宰,后来他官至司寇。
但从政生涯昙花一现,此后,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陈、宋、蔡、楚等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4.献身文教:孔子68岁,回到鲁国,开始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儒家文化的贡献;(2)掌握孔子的重要思想,如“仁爱”、“礼治”、“中庸”等;(3)能够分析孔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孔子思想;(2)运用比较法,分析孔子与其它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仁爱、礼仪、和谐等传统美德;(3)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儒家文化的贡献;(2)孔子的重要思想及其内涵;(3)孔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孔子思想的深入解读和理解;(2)孔子与其它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3)孔子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儒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2)提问:“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谁?”引导学生思考;(3)导入本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引导学生关注孔子的重要思想;(3)分组讨论,总结孔子思想的内涵。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比较孔子与其它诸子百家的思想差异;(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孔子思想的优点和不足;(3)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学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孔子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辩论,阐述自己对儒家文化的认识。
5. 总结评价:(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3)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儒家文化的贡献;2. 深入思考孔子的重要思想,如“仁爱”、“礼治”、“中庸”等;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孔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人教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人教版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影响;2.掌握论述中外历史人物时要注重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孔子的生平和思想;2.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理解孔子的思想;2.如何分析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3.如何运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音频课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教师精选的孔子论述材料;3.讲义和笔记文件。
教学过程1. 导入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或短文引入孔子,让学生预先了解孔子的基本情况,并引起他们对孔子主题的兴趣。
2.1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让学生听音频课件《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教师也可以选择精选的孔子论述材料,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
2.2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让学生从孔子的思想中,了解到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强调孔子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作用,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
3. 探究3.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方法和技巧从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中引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话题,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运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重视历史背景的影响;•突出人物的特点和功绩;•从人物的言行中体现其思想和价值观;•评价人物作为人类文化宝库的贡献。
3.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实例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进行评说,强化其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子供学生选择,例如:•春秋时期的公元后期,齐国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孙子;•西周时期的贵族,周天子,太公钓鱼之人,庖牺氏之后:周公;•一个全面发展的天才,身兼学者、政治家、诗人、友谊:托马斯·杰斐逊;•一个卓越的统帅,被人们称为“美国之父”:乔治·华盛顿。
要求学生在评说时,遵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方法和技巧,并注重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2教学教案选修4
第2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根本思想观点和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的地位和思想。
[教学目标]1、能准确说出孔子的思想主张并列举其教育方面的奉献;2、了解并能概述孔子的生平;能够结合材料分析孔子思想的影响;3、以分析孔子为例了解分析历史人物的根本原那么和程序。
[教学重点]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教学难点]孔子的“中庸〞思想分析历史人物的根本原那么和程序[教学方法]1、教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引导法多媒体展示重点讲述法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宣布上课,学生以“老师好〞打招呼以后,要求学生重复这句话,并指出“老师好〞这句话几乎是学生在学校说的最为频繁的一句,但估计很少有学生去了解一下老师这一名词的由来和开展。
事实上,老师在古代最早指的是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后指代过科举制度下的主考官,甚至还指代过僧侣,现在当然指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
说到老师大家肯定都知道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老师-----孔子。
本课就来学习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讲授新课〕:提问:如果要求你写一篇介绍孔子的文章,你打算涉及哪些方面?这些内容中,你又会选择从哪里说起?在学生答复根底上,提出本人的意见:从时代背景说起,包括时代背景、思想主张、生平命运及科学分析。
一、穿越时空走近历史要求第一组学生选派代表展示学案完成情况,以填表的形式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描述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西周 春秋经济:政治:文化:二、触摸伟人 把握思想1.儒家思想:要求第二组学生答复孔子三大思想核心各自的含义及实现途径,重点说明“中庸〞的内涵。
2.教育思想:第三组学生展示孔子教育思想。
三、了解生平 体会命运1.第四组学生归纳孔子一生的几个重要阶段:自学礼乐〔15岁〕 创办私学〔30岁〕 从政失败〔51岁〕周游列国〔55岁〕 献身文教〔68岁〕2.第五组学生思考孔子四处碰壁、壮志难酬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答复根底上总结: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割据混战的背景下,需要的是如何富国强兵,如何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打败对手,孔子的思想不能满足其需求;其次,孔子游说的对象正是原有体制的破坏者,所以,孔子四处碰壁,壮志难酬。
高中历史《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孔子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2)掌握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内涵;(3)能够分析孔子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论语》等经典文献;(2)运用比较法,分析儒家学说与其他学派的特点及其差异;(3)采用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体验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主张;(2)儒家学说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孔子思想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评价儒家文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孔子;(2)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引导学生学习《论语》等经典文献,感悟儒家文化。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孔子的思想主张,阐述其现实意义;(2)分析儒家学说与其他学派的差异,展示其独特魅力。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5. 角色扮演:(1)让学生分组扮演孔子及其弟子,进行情景再现;(2)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文化的价值;(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与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创新思维等方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着重讲解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过程,如“孔子主张仁、礼、孝、忠、恕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全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2.学生在分析孔子思想时,可能会出现理解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儒家文化存在误解或偏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提醒学生关注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孔子思想,如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等。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孔子相关的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3.倡导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学案7: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追求礼乐的一生1.自学礼乐少年时立志以传承为己任,30岁时精通“六经”,兴办私学。
2.从政失败五十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试图加强、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结果失败。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4.整理典籍68岁回到鲁国后,整理典籍,删修《》,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二、开创儒家思想1.背景(1)社会转型: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社会转变的时期。
(2)礼崩乐坏: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紧张。
2.目的孔子决心通过恢复,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内容(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是孔子思想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三、古代大教育家1.开创私学(1)背景:春秋以前,文化一向被垄断。
(2)概况:“有教无类”,扩大受教育的范围。
2.教学目标(1)“成人”:通过教育,使学生们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
(2)“君子”:把学生培养成“君子”,将礼与仁、完美地统一起来,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3.教学方法:,言传身教。
4.整编古籍(1)孔子整编“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2)弟子把其思想整理成《》,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四、对后世的影响[史料一]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中国文化史》[史料解读] 第一句指出了孔子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第二句指出了孔子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1)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
[史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孔子生平的主要史实“六经”,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礼和中庸。
孔子主要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政治、教育以及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深远影响。
理解孔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在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运用孔子儒家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探讨学习方法。
结合孔子对后世影响的史实,在现实中寻找实例。
2、过程与方法
阅读归纳;分析材料;问题探究;古今结合;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儒家思想在很多方面应该成为我们的道德规范。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值得学习和借鉴。
理解“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对社会产生进步作用的人。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难点]:
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及评价。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孔子的雕像、孔子的言论、山东曲阜的“三孔”图片,引领学生知道孔子两千多年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尊崇;在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节课我们系统的看看孔子的成长历程和孔子思想的形成。
(讲授新课):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出生: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
氏 ----《史记》
2、立志学习礼乐: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3、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
(1)(1)从政失败:
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2)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
由于齐人离间,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
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3)献身文教:整理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
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开创儒家思想
(问题探究):
1、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2、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背景: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
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2、目的: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主要内容:
(1)礼的思想:礼在孔子思想中占重要地位。
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仁德和礼来治理国家,反对苛政。
(3)中庸思想:协调“礼”与“仁”关系,对立因素统一与和谐旧能形成完美的事物。
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倒好处。
(4)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仁、礼、
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
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论语.八佾》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论语.为政》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论语.子路》
请回答
(1)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2)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
[答案] (1)重视礼,强调仁,主张以德和礼治理国家,以中庸思想协调
礼和仁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完美。
(2)原因: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礼崩乐
坏”,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
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三、古代大教育家
(问题探究):
1、孔子在办学形式、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有哪些成就?
2、孔子在整理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方面有哪些重大成就?
(学生分组回答,教师总结)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四、对后世的影响
A对中国:
(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3)“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儒学在日本
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
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
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
韩国尊儒最甚
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
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
韩国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
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
亚
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
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三教同源在越南
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
儒学发展到陈朝取得主导地位,到后黎朝形成独尊之势。
在阮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
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厚得多。
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
C 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课堂小结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
请你收集一下孔子言论:
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板书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