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纤毛虫—新种——对虾聚缩虫
我国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进展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我国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进展学院海洋学院专业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班级 10资环学号 106050019 姓名林燕指导教师陈相瑞我国海洋纤毛虫的研究进展摘要纤毛虫是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一类生物的总称,包括全毛目、缘毛目、旋唇目。
纤毛虫是海洋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链接者,在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中有重要意义。
纤毛虫是许多水产养殖的危害物种,有些种类爆发时会造成赤潮,而由于其周期短,对环境变化反应灵敏,又被用为生物指示种。
研究纤毛虫的方法由原始的简单的放大镜下的活体观察,逐渐发展到现代的蛋白银染色、分子生物技术手段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为纤毛虫的鉴定提供更确切的数据。
关键词:海洋纤毛虫,纤毛虫病,方法,意义,进展引言纤毛虫以纤毛作为运动的胞器,在其生命周期中至少在某一阶段生有纤毛,如果不具纤毛,则仍存在表膜下的纤毛系统。
具有大核和小核两种核型,具有两种生殖方式,即横二分裂的无性生殖和接合生殖的有性生殖。
纤毛虫的生活方式多样,种类较多,是鱼类等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
海洋纤毛虫是指生活在海洋中( 含河口低盐水体) 的纤毛虫种类。
在系统学上分属 4 纲( 动基片纲、寡膜纲、肾形纲、多膜纲) 的20余目。
目前已报道的已超过3 000 种。
纤毛虫作为最古老的真核生物的一支,历经了十分久远的进化和演化史,目前已发现的近万种纤毛虫中,无论是形态特征,生活方式及生境还是其他的生物学特征,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多样性。
纤毛虫处于食物链的枢纽位置,是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造成养殖病害,赤潮等问题,对纤毛虫的研究为预防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纤毛虫生命繁殖周期短,对环境响应速度快,能够及时有效的反应所处环境的变化,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补充水域环境指示生物种类数据库。
1.纤毛虫的研究意义海洋纤毛虫虽然个体微小,生活在海洋大环境中,但是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1)构成病害或危害:许多栖生或寄生种类造成海洋水产养殖病害;此外,某些海洋纤毛虫是“赤潮”种,大量繁殖时,会爆发形成赤潮;2)作为海水的清洁工:海洋纤毛虫以有机碎屑和细菌为食物,其适量存在对海水的清洁具有重要作用;3)作为生物指示种:纤毛虫生命周期短,其种类构成与群落结构可对水环境的改变( 如污染发生) 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在海洋环境的生物监测和环境保护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4)在生态学研究方面,作为超微型与小型浮游生物之间的连接环节,纤毛虫在海洋微食物网内的碳循环和加速有机磷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5)此外,纤毛虫具有独特的大小型双核型,个体较大,容易培养,繁殖周期短等优点,像海洋游仆虫等许多种类常被用作核-质关系探讨、遗传学及细胞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斑节对虾常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斑节对虾常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斑节对虾的常见病害有细菌、真菌和纤毛虫等类,养殖斑节对虾建议以预防为主,医治为辅的方案,做好病害防控工作。
下面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斑节对虾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尾棘萎缩病常产生在无节幼体期,患病时刚毛、尾棘曲折和短缩、以致污物缠身,幼体下沉,严重时造成幼体的大量死亡。
致病原因是由于水质污浊引发。
防治方法:换新鲜的海水,保持水质清新。
2、气泡病多产生在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阶段,一样显现在午后气温高的时候,发病时在幼体胸部或腹部的消化管道内,显现球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的气泡,少者1个,多则3-5个。
由于显现气泡,幼体比重相对变小,造成安稳失调而漂浮水面,久则死亡。
致病原因是水中微细气泡被幼体纳入胃肠所致。
防治方法:加入新鲜的海水或换水,并加大充气量。
3、肝脏白浊病是由病毒原发感染的消化系统疾病。
多见于糠虾期幼体尽早期仔虾,发病的幼体、仔虾常浮于水面打转,行动迟缓,肝脏显白浊色,不透亮,重者肠道也变白浊,沾染性强,发病率高,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使用二氟苯乙烯酸钠防治。
4、弧菌病是由弧菌侵入血液而引发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病。
多见于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及仔虾。
生病的幼体活动力明显降落,趋光性弱,腹部弓起,体色发白,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体内有大量的能活动的细菌。
受感染的幼体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发病早期投入制霉菌素、磺胺类药有效。
5、红鳃病鳃部长期缺氧或体弱、抗击力差时,若鳃部组织受损,容易受细菌的二次感染,使鳃变红,病症越重,色彩越变深,病虾活力较差,但仍能正常摄饵。
防治方法:用抗生素如土霉素等拌料投喂,可避免细菌的连续感染,禁止病势蔓延。
6、烂鳃症养殖池底部烂泥巴或残饵腐败大量堆积,使鳃部附着大量杂质,鳃组织受梗塞、伤害、变色,全面性或局部性显现变黑症状。
防治方法:注意水质管理,每天换水,连续一周;若池底老化,可使用池底改进剂如生石灰、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等。
7、黑斑病受环境因素的刺激、蜕壳时被残食所致的裂伤,或长期没法蜕壳,使得尾扇边沿酒囊饭袋及表壳显现黑色斑状。
对虾纤毛虫病的防治
养 殖
渔 药 馒 罔 投
河蟹精养已有 :十多年时问,从 一 二 丌始不用渔药,
后来用牛 灰清塘清毒 ,再发 到近儿年J 泛使用渔 一
药。如何用药要考虑养聃的密度、规模等许多因素 。笔 者长期从事基层水产技术服务 作,有数年渔药应用实 工 践经验 ,现将我地河蟹养嫡 中渔蓟使用技术和方法叙述
水,增强河蟹体质,然后用药 。常用药物有:一水硫酸 锌加:氯异氰脲酸、伊维菌素或苯扎溴铵 ,一般连续用 二 药2 次间隔1 天 ,有u显效果。 ~3 ~2 月 2 其他 春夏之际,池塘 中浮游及底栖动物大量 .
1生石灰 清塘每亩用10 5千克,全池遍洒 , . O ~10
生产的饲料 ,并且由于不同厂家的饲料配方存在一定的
二 、发病 原因 此病的发生与种质、放养密度 、
池底有机质含量、水体富营养化、饵料的种类及投喂量
等有密切关系 。 目前部分育苗单位选用的亲本多是近 亲,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饵料造成苗种种质下降;养 殖户为了提高单产 ,盲 目提高放养密度却没有切合其养 殖条件;在养殖 中使用过量的饵料 ( 目前仍然有养殖户 在对虾养殖中使用鲜活饵料,饵料本身就有可能携带病
一
定规格 ,并在饲料中适量添
时
—
■ 一
— 一 强 件 ●
加增强免疫因子 ,提高对虾相
图 2 按规格 的发病率分布图
图 1 按月份的发病率分布图
关的免疫水平。 许多学者对天然养殖水体
度,强制检疫和防疫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一旦发生疫
的多种生物、水体、底泥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发
维普资讯
臣 I 堡【 旦 塑旦 回 基
件的刺激下造成虾病大规模 的
暴发 。所 以,养殖前期对水质 的调控、及养殖中期对水质 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10 .水产上现常用六大类卤素渔药:漂白精、二氯代丙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制剂、氯化钠、碘三.问答题(36分)1. 详述水产动物疾病预防的意义以及预防的方法。
(10分)(一)意义:1.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一旦生病不易察觉。
2.病重的水产动物失去食欲,无法采用口服法给药。
3.全池遍洒、药浴给药方法在大水体(湖泊等)难以应用。
4.有些水产动物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二)预防措施:1. 改善生态环境a.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b.水源充足c.进、排水口独立d.建立蓄水池,进行消毒处理2. 增加机体抗病力改进饲养管理方法、提早开食、合理混养、放养鱼种要同一来源、做好“四定”、加强日常管理、培养抗病力强的新品种、人工免疫3.控制和消灭病原e.建立检疫制度f.彻底消塘g.鱼体消毒h.饵料消毒i.工具消毒j.食场消毒k.药物预防h.消灭中间寄主2.叙述寄生在肠道、鳃上引起的寄生虫性疾病(各举一例)病原、症状、流行情况和防治方法。
(12分)3.叙述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症状和病理变化、流行规律和防治方法。
假如在生产中碰到这样的疾病但不知其病原时,如何用细菌分离和人工感染的方法确定这种病的病原是否是细菌性病原。
(14分)以下是本问答题答题的要点,要求在这基础上需进一步叙述: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弧菌2.症状和病理体表充血、出血腹部膨大,内脏从细胞肿胀→颗粒变性→坏死3.流行季节:春、夏湿度:25℃以上患病鱼种类:鲢、鳊、异育银鲫4.防治方法口服:1)鱼泰8号药 2)其它抗菌素泼洒:消毒药确定细菌性病原:1.被检查水产动物患病严重但尚未死亡者2.无菌操作3.平板分离4.制备菌悬液5.人工感染6.再分离和人工感染确定病原。
我国对虾寄生虫病
墨 吉 对 虾 感 染 八 孢 虫后 头 胸 部 内卵 巢 呈 桔 红
色。
对 虾 感 染 匹里 虫 后 表 皮 呈 蓝黑 色 。
显 微 镜 检 查 发 现 变 黑 的 仅 是 虫 体 和 污物 。虫
体 和 污 物 阻 碍 了水 在 鳃 丝 间 的流 通 和 鳃 表 面 的 气
1 4 诊 断 方 法 必 须 取病 变 组 织 做 成 涂 片 或 水 .
在 鳃 丝 上 。它 们 营 固 着 性 生 活 , 体 构 造 分 为 虫 身
体 、 和基部三 部分 。 柄 22 传 播途径 . ① 池 内浒 苔 、 膜 等 绿 藻 附着 固 礁 着 类纤 毛 虫 , 生 大 量端 毛 轮 虫 。 卤虫 死 卵卵 膜 产 ② 上产生大量钟虫或聚缩虫 。 23 症状 与病理 变化 . 幼 体 最 常 出 现 在 尾 部 和 头 胸 甲 附肢 基 部 , 虾 最 常 出 现 在 鳃 和 头 胸 甲 附 成 肢 上 。感 染 严 重 的 虾 , 丝 布 满 虫 体 , 鳃 同时 有 丝 状 细 菌 或 其 他 原 生 动 物 , 虫 体 之 间 还 粘 附 一 些 单 在 细 胞 藻 类 、 机 碎 屑 和 污 物 等 , 眼 看 去 鳃 部 变 有 肉 黑 , 为 黑 鳃 。大 量 附 生 体 表 时 , 眼 可 见 一 层 灰 称 肉
几乎全部死 亡 ( 急性 ) 是 我 国 广 东 、 。 广西 常 见 且 危
害 较 大 的病 。 墨 吉 对虾 和 长 毛对 虾 , 长 6 体 mm 以 上 者 常 患八孢虫病 , 性病 , 病虾逐渐衰 弱消瘦 、 亡 。 慢 即 死
1无 治 疗 方 法 。 孢 子 均 是 寄 生 在 对 虾 的 组 . . 因
体 交 换 , 易 窒 息 死亡 。 虾 曾有 报 道 在 溶 氧 为 ( . ~ 26 3 mg L时 , 会 窒 息 死 亡 。 ) / 虾
如何防治日本对虾纤毛虫病
43第10月 下半月刊日本对虾,俗称花虾、车虾,喜欢栖息于底部沙泥中,白天潜伏少活动,夜间活动频繁并进行索饵。
日本对虾养殖过程中,易患纤毛虫病,频繁使用杀虫药物会诱发各种病害,成了养殖日本对虾的一个难题。
下面介绍如何做好日本对虾纤毛虫病的防治工作。
一、日本对虾纤毛虫病高发的原因。
1.清淤不彻底。
养殖南美白对虾后,池塘底部积累了大量有机质,特别是沙底塘,不易清淤,而日本对虾喜长期栖息沙泥中,虾身粘附大量有机质,极易滋生纤毛虫。
2.养殖前期不管理。
日本对虾主要集中在7月投苗,投苗后一个月内不管理、不投喂,池塘水浅、水清,青苔、泥皮暴发,池底污染严重。
一个月内不投喂,对虾长期摄食藻类、有机碎屑等,营养不良,生长速度慢,体质弱,蜕壳率低。
3.养殖池塘盐度低。
日本对虾高密度养殖盐度不低于7‰,盐度较低时易造成花虾应激大,活力差,纤毛虫易粘附虾身。
4.夜间投喂,增氧能力不足。
根据日本对虾夜间索饵的习性进行夜间驯化、投喂,但增氧机的使用率底,增氧能力不足,容易底臭。
二、如何做好纤毛虫的预防工作。
1.彻底清淤。
留足清塘时间,对池塘进行翻耕、暴晒、水枪冲洗等工作。
2.加强前期养殖管理。
放苗前,适当加深水位;放苗后,加强水质调控,避免水清澈见底,暴发青苔、泥皮。
3.保证营养需求,增强自身抗虫能力。
提前投喂,平时用“LY-生命素+营养快线+活力钙”拌料,补充营养,增强日本对虾自身抗虫能力。
4.定期改底。
养殖池塘底部沉淀有大量死藻、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经常性使用“底居安”或“福地安Ⅱ”等富含活菌类物质,分解、利用池中有机质。
文/ 谢树钱如何防治日本对虾纤毛虫病编辑:贺连民*****************5.加强养殖池塘盐度调控。
保持盐度不低于7‰,尤其遇上连续阴雨天,需特别注意。
6.加强纤毛虫的检测。
定期对日本对虾进行镜检,及时处理纤毛虫病,使用“氧速保”清洗虾身,促进蜕壳;纤毛虫较多时,使用“纤虫易克”控虫,再配合改底措施。
对虾幼体的聚缩虫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在我国的对虾人工育苗繁殖过程中,聚缩虫病是最常见的虾病之一。
在对虾育苗过程中,对虾蚤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及仔虾期都容易患上聚缩虫病,余以蚤状幼体期、糠虾幼体期的聚缩虫病危害性最大,它直接影响了对虾幼体的成活率,关系到对虾育苗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
对虾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在患聚缩虫病期间,其症状表现为:虾体表层覆盖一层絮状白毛,身体消瘦、活力大为减弱,或在池边不动,或在水中缓慢游动;趋光性很差,患病幼体极易沉入水底。
聚缩虫群体较大,常附着在对虾幼体的头胸甲及腹部,呈粘滑毛状的附着物。
用肉眼可见,在显微镜下检查,聚缩虫不仅覆盖在对虾幼体的表层,也附着在鳃上。
当大量的聚缩虫附在虾苗鳃丝上时,使鳃的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阻碍气体交换,严重影响了对虾幼体的呼吸、活动及摄食。
同时也延误了对虾幼体的发育变态,最终导致幼体大量死亡。
对虾幼体聚缩虫病的病原体,常见种是树状聚缩虫(Z.arbuscula),它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Peritricha),钟虫科(Vorticellidae)聚缩虫属(Zoothamnium)。
聚缩虫寄附在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的身体表面和鳃上。
聚缩虫同其它附着性纤毛虫的钟形虫、单缩虫、果枝虫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都比较相似,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聚缩虫形体与单缩虫相似,但其群体柄的机丝在分枝处是相连的,因此受到刺激时所有的个体都能同时收缩,每个个体长平均为40~60微米。
单缩虫的机丝在柄的公叉处断开,故整个群体不能同时收缩。
钟形虫不成群体,柄触呈螺旋弹簧状收缩。
果枝虫呈群体,但柄内无机丝,故不能收缩。
在这些附着性纤毛虫中以聚缩虫对对虾幼体的危害性最大。
聚缩虫喜欢生活在有机质较多、盐度较低的静止海水中。
在对虾育苗池内由于较多地投饵,尤其是投喂豆浆、蛋黄等大量的代用饵料,造成池水内泡沫增多,有机物上浮,水质极易变坏。
这些有机物不仅为聚缩虫提供了丰富的饵料而且也为聚缩虫提供了良好的附着基。
对虾生物学特性及常见病害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实用技术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率先由美国引进此虾,并在一九九二年突破了育苗关,从小试到中试直至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
目前我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河北等省或自治区已逐步推广养殖,天津市汉沽区杨家泊镇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世界闻名,有“中国鱼虾之乡”的美称,其中隶属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最为成熟。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
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
我国厦门、北海、南宁和广州等地均有虾苗、虾无节幼体或亲虾供货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
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
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生长速度快,60天即可达上市规格;适盐范围广(0-40‰),可以采取纯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从自然海区到淡水池塘均可生长,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温,抗病力强;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达生长所需。
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使其养殖地域范围扩大。
养殖南美白对虾,放养虾苗规格要在2厘米以上,经淡化到零度的种苗,池塘以3-5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放苗时间在5月底、6月初,水温在20℃以上,一般养殖条件下,亩放虾苗2万尾,并搭养500-100尾花、白鲢,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定期使用光合细菌和水质调节剂,调控水质,预防虾病。
水产诊所——南美自对虾育苗中常见疾病及防治
5 8
体活力 下降 ,尢法脱 皮或脱 皮不 尽而死
亡。
2 .病 因
由 聚 缩 虫 、单 缩 虫 、 累枝 虫 和 钟
形虫等 营 同着生活 的纤毛 虫寄生 在幼体 鳃部及 体表所 致 。此 病一 般在水 环境不 良时 易发生 ,水质 中有机 物含量 过高 , p H 值过 低 ,池 底 沉 积 物过 多 、发 黑 , 特别 容易使纤 毛虫 在量生 长繁殖 。
舞
_ 1I 1
赢 一
五 .尾棘 萎缩 病
1 .症状及 病 因
■
由 于 水 质 理 化 环 境 条 件 不适 而 引 起 ,多见 ] 二 无节幼 体 和蚤 状幼 体 ,患病 幼体 尾棘 弯曲 、短小 、畸形 ,附肢刚 毛
也 同时畸形 弯 曲 ,幼体游 动无 力 ,无 法
。
( 广东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 制中心协办 )
南美自对虾育苗中常见疾病及防治
麟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黄德 / 文
湛 江市 1 9 9 8 年 开始 引进 南美 白对 虾繁 育种 苗 ,目前全 市虾苗场超 过 4 0 0家,对虾 养殖 面积 达 4 4 . 8万亩 ,产 量 2 0万吨 。 随 着养殖规模 的扩 大,种苗 的需求量 大增 ,育 苗场发展迅速 ,但 育苗过程 中病 害也 日益增 多。笔者从 事对虾 育苗技 术 工作 已
及菌丝 。
2 .严格规 范亲虾 的检 测检疫 1 二 作, 用具等 的消毒处 理T作 。
3 .使 用 无 特 定 病 原 ( S P F)种虾 苯尼 考 l  ̄ 2 p p m全 池泼 洒,连续使 用 J 体 的消毒 ,防止无节 幼体带有 真菌孢 子
( 3 ) 发 病 池 子使 用 0 . 0 1 p p m氟 乐
海水养殖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描述
渔用药物的分类
中草药 指为防治水产动植物疾病或改善养殖对象安
康为目的而使用的经加工或未经加工的药用植物 ,又称天然药物。根据中草药的作用可分为抗细 菌中草药,如大黄、黄连、大青叶等;抗真菌中 草药,如马篼铃、白头翁、苦参等;抗病毒中草 药,如板蓝根、野菊等;驱〔杀〕虫中草药,如 苦楝皮、使君子等。
渔用药物的使用〔消毒剂类〕
本卷须知: 1、使用消毒剂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根据
不同的靶动物严格按产品的用法用量使用,特别 注意产品说明书中提及的各本卷须知。 2、全池泼洒消毒时,应先在容器中参加足够量的水 ,再投入消毒剂进展溶解,溶解完全后,再全池 均匀泼洒。洒药时,人应背对风向,由池塘的下 风处开场用药。用药时间宜选择在晴天9:00~ 15:00时段。
海水养殖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水、工具、饲料、浮游生物等。 3、宿主
养殖品种。
病原
传播途径
宿主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强力霉素敏感
海水养殖病害促发的原因
自然环境状况的改变 陆源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每年排放入海
的污水400亿吨,污染物近3000万吨;近海海域生 态脆弱,随着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的逐年减 少,70%的近海海域生态环境处于亚安康状态;水 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全国一半以上的增养殖区海水 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赤潮频发。
3、使用药物时要做到对症用药,防止药物使 用的盲目性,有条件的单位最好进展病原菌的初 步别离培养、敏感药物筛选后再使用。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及其防治
制定系统性的防治策略
未来需要加强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策略的研究,制定出更为 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跨学科合作
鼓励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加强合作,共同开展虾、蟹固着类纤毛虫 病的研究,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05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1 2 Nhomakorabea强化饲养管理
提高虾、蟹的免疫力,定期监测水质,保持良好 环境。
消除病源
及时清理池塘,消除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播。
3
避免从染病区域引入水生动物
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染病的水生动物进入池塘。
治疗措施
使用抗寄生虫药
在明确诊断后,可以使用抗寄生虫药如硫酸 铜、硫酸亚铁等进行治疗。
增强营养
THANKS
感谢观看
缺乏系统性的防治策略
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病原学、诊断技术等方面,缺乏系统性 的防治策略,导致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 和传播。
跨学科合作不足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研究涉及到病理学、生物学、环 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目前各领域间的合作尚不够充分,亟 待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发展前景与应用前景
加强疫苗研发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 及其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概述 • 病原特征 •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诊断方法 • 防治方法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概述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定义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虾和蟹等水生 动物中。
该病害通常由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引起,如聚缩虫、钟虫等,这些纤毛虫会在虾、 蟹的体表、附肢和鳃上大量繁殖,影响其正常生活和生长。
水产动物疾病学925习题上海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
⽔产动物疾病学925习题上海海洋⼤学黄海⽔产研究所⼀、名词解释:1. 第⼆中间寄主:在寄⽣⾍幼⾍时期或者⽆性⽣殖时期所寄⽣的中间寄主中,有时需多个寄主,最先⼀个称为第⼀中间寄主,其次寄⽣的寄主称为第⼆中间寄主2. 第⼀中间寄主:同上3. 隐性感染:同⼀种病原在第⼀次感染病后痊愈,但处于病原携带状态4. 终末寄主:寄⽣⾍的成⾍时期或者有性⽣殖时期所寄⽣的寄主5. 原发性感染:疾病发⽣在病原侵袭的健康者。
6. 继发性感染:已遭受病原感染的个体再次遭受到不同病原的侵袭。
7. 单纯感染:8. 混合感染9. 潜伏期:病原体侵⼊⽣物机体⾄出现最初临床症状的⼀段时间。
10.脂肪变性:指细胞包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11. 淤⾎:⾎液淤积在⼩静脉和⽑细⾎管内,引起器官和组织含⾎量增多,称静脉性充⾎,简称淤⾎12. ⽔肿:等渗性体液在细胞间隙积聚过多。
13. 颗粒变性:细胞内⽔分增多,胞体增⼤,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不等的⽔泡。
14. 积⽔:组织间液在组织浆膜腔内蓄积过多15. 坏死:局部组织或细胞死亡称为坏死。
16. 渗出液:密度⾼于1.018kg/L的⽔肿液称为渗出液,见于炎性⽔肿17. 漏出液:密度低于1.015kg/L的⽔肿液称为漏出液,出现在⾮炎性⽔肿。
18. 出⾎:⾎液流出⼼脏或⾎管之外。
19. 贫⾎:组织或器官⾎量少于正常,称贫⾎。
20. 钙化:陈旧的坏死组织可继发有钙盐沉积,称为钙化。
21. 梗死:组织或器官的⾎液供应减少或停⽌。
22. 溢⾎:组织内出⾎称为溢⾎23. 肿胀:肌⾁﹑⽪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或淤⾎充⾎⽽体积增⼤。
24. ⾁芽组织:由新⽣薄壁的⽑细⾎管和增⽣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25. 机化: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凝块和⾎栓等病理性产物被⾁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26.⾎栓:在⼼脏活⾎管的某⼀部分由于⾎液成分凝集和凝固⽽形成固体,物质的形成的过程叫⾎栓形成。
该固体称为⾎栓。
对虾固着类纤毛虫和吸管虫病的防治
对虾固着类纤毛虫和吸管虫病的防治(1)病原常见的有聚缩虫(Zoothamnuium)、单缩虫(Carchesium)、钟形虫(Vorticella)、累枝虫(Epistylis)、壳吸管虫(Acineta)、莲蓬虫(Ephelota)等。
虫体多呈倒钟罩形,前端为口盘,其上有纤毛(固着亚目)或吸管(吸管虫类);后端有柄,借以固着在对虾体表或鳃上。
有的为群体,有的为单个体;有的虫体能作伸缩运动,有的不能。
(2)症状这些附着性生物,常附着在对虾的体表、鳃和附肢上,也可在虾卵和幼体上附着,与其营养共栖生活。
在附着数量少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和病变,也没有危害;但附着数量多时,虾体表面常可看到一层灰黑色、淡绿色,铁锈色等(随不同种类)绒毛状物,或头胸甲鳃区变黑,称为黑鳃。
病虾幼体游动缓慢,活力差,摄食能力下降,生长发育停止,不能变态和蜕皮。
疾病防治期的虾体瘦弱,肌肉失去弹性。
柔软,甲壳表面污损严重。
导致病虾蜕壳难而死亡。
(3)诊断从外观症状基本上可以诊断,但必须从体表、鳃上取少许附着物做成水封片,在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虫体方可确诊。
(4)流行情况此病的流行盛季为:①对虾人工育苗期的4~5月。
②疾病防治期间的7~9月。
传播方式是其端毛轮幼虫(生活史中的一种幼虫阶段)随水流带入,或附着有虫体的基质随水源及投喂的鲜活饵料而带入。
(5)防治①保持水质的清新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放苗前必须彻底清池消毒。
放养后适时换用新水;投喂优质高效饲料,避免过多的残剩饵料沉积于池底。
②育苗用水要沉淀过滤,投喂丰年虫幼体时先要检视,如发现有未孵化的虫卵及卵壳上附有较多固着纤毛虫时,应用50-60℃的热水处理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
③全池泼洒茶饼使用浓度为10×0.000001~15×0.000001,或皂角苷1×0.000001,同时投优质饲料,促进蜕壳。
④全池泼洒高锰酸钾3×0.000001一5×0.000001或0.8×0.000001一1.0×0.000001的纤虫敌具有明显防治效果。
对虾红体病和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第5月 上半月刊虾红体病1.病因:主要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
2.症状: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往往触须等变红,病情加重后,虾体呈暗红色,肝胰腺和心脏变浅黄色或深褐色,轮廓不清,甚至溃烂或萎缩。
病虾在池边漫游,重者伏于池边,最后死亡。
⒊诊断:根据“虾体暗红”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
将虾池中尚未死亡的虾,取血淋巴于玻片,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到短杆细菌可进一步确诊。
⒋流行及危害:多种虾均易感染此病,流行于夏季,病程较长,碘溶液”按200克/亩·米全池泼洒,并用“愈雪停”250克/亩·米全池泼洒,隔日后再用1次。
(2)10%大蒜素按1‰混入饲料中投喂,每100公斤饲料用“渔经板蓝根大黄散”1000克,每100公斤饲料用苯尼考粉”250克,连用5天。
用“底净宝”按每亩1袋改良底质。
纤毛虫病⒈病原:常见的纤毛虫如钟形虫、单缩虫、聚缩虫、累枝虫和鞘居虫等。
⒉症状:患病对虾鳃区变为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的绒毛状,病虾浮游于水面,文/ 青岛市黄岛区农业农村局 马洪君对虾红体病和纤毛虫病的 诊断与防治编辑:白林红*****************科技创新菌糠循环利用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曹德宾⒊流行及危害:该病在对虾养成中后期较易常见;当虾池底层含有大量有机碎屑、腐殖质时易发生。
如果虾池因换水困难或因虾体受细菌、病毒等病原感染,则可促使纤毛虫大量繁殖并附着于虾体上而发病。
⒋诊断:取鳃丝或体表附着物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纤毛虫类则为此病。
洁,注意使用“水质保护解毒剂”去除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每亩用200~300克“活力菌素”全池泼洒,10~15天1次。
(3)用200克/亩·米“渔经水本”全池泼洒。
(4)病池可先用180克/亩·米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第二天再用“戊二醛溶液”全池泼洒。
(5)用纤虫净20~25毫升/亩·米食用菌生产,无论企业还是散户,有一个现象就是“开始好干,第二年以后污染率就高,三年后就没法干了”。
对虾纤毛虫如何处理,附病症和原因
对虾纤毛虫如何处理,附病症和原因1、方法一:使用2-3次福底康,同时配合使用2-3次钙维康+维多C。
2、方法二:定期使用药物分解代谢池塘中的有机质,当有大量纤毛虫寄生时,每亩池塘使用0.5瓶解毒活水源或0.33瓶底健康进行杀虫,同时在饵料中添加虾乐福,增强虾的体质。
3、方法三:用淡水浸泡茶麸1天,取其滤液泼洒,然后换水,解毒。
一、对虾纤毛虫如何处理1、方法一:连续使用2-3次福底康,破坏纤毛虫寄生环境,同时配合使用2-3次钙维康+维多C,补充营养,提高对虾的活力,防止纤毛虫寄生。
2、方法二:平时定期使用相应药物分解代谢池塘中的有机质,如果对虾身上有大量纤毛虫寄生时,每亩池塘使用0.5瓶解毒活水源或0.33瓶底健康进行杀虫,或者是使用0.5瓶解毒活水源以及0.33包三黄散进行驱虫。
同时每75kg饵料中添加1瓶虾乐福,增强虾的体质。
3、方法三:如果感染比较严重,用淡水浸泡茶麸1天,取其滤液泼洒,每亩池塘每米水深泼洒5kg,然后换水,并在第二天的时候,使用碧水源进行解毒。
二、对虾纤毛虫病症和原因1、病症(1)发病初期,对虾鳃部、体表、附肢等呈黑色,体表呈灰黑色,如绒毛状,体表滑腻。
发病中晚期,对虾甲壳上有较厚的附着物,鳃部有污泥,粘液较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体质下降。
(2)当纤毛虫达到中高密度的时候,对虾摄食量下降。
当达到高密度的时候,对虾脱壳困难,停止生长。
部分成功脱壳的对虾,由于纤毛虫寄生部位壳质钙化,新壳、旧壳粘连,从而容易受伤,后续通常会继发细菌感染而死亡。
2、原因(1)池塘底部以及水体富营养化,容易导致池塘纤毛虫泛滥。
(2)池塘中习惯使用糖浆以及微生物制剂,会加剧纤毛虫的增殖速度。
(3)养殖过程中,饵料投喂过多,饵料残余过于严重,从而影响水质。
(4)养殖密度过大,对虾体质较弱。
(5)使用絮凝剂改底,导致池底积累过多的有机质。
中国土壤纤毛虫一新种和五新纪录种(原生动物,纤毛门)
中国土壤纤毛虫一新种和五新纪录种(原生动物,纤毛门)宁应之;刘汉成;刘娜;孙宏飞;张超;杜海峰;王红军;马正学【期刊名称】《动物分类学报》【年(卷),期】2009(034)004【摘要】记述了采自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和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中的纤毛虫,包括1新种和中国5新纪录种:拟迪氏角毛虫Keronopsis paradieckmanni sp.nov.,多泡伪拟斜管虫Pseudochilodonopsis polyvacuolata,梨形四膜虫 Tetrahymena pyriformis,穴居斯道克虫 Sterkiella cavicola,四棘毛管膜虫Cyrtohymenta tetracirrata和优雅游仆虫 Euplotes elegans.【总页数】10页(P699-708)【作者】宁应之;刘汉成;刘娜;孙宏飞;张超;杜海峰;王红军;马正学【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齐齐哈尔市福拉尔基区第五中学齐齐哈尔 161041;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9.116【相关文献】1.南中国海五种新纪录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原生动物,纤毛门) [J], 范鑫鹏;林晓凤;李继秋;陈相瑞;胡晓钟2.青岛沿岸吸管虫(原生动物,纤毛门)一新属、新种及九新纪录种记述 [J], 陈相瑞;宋微波;胡晓钟3.海洋固着缘毛类纤毛虫--聚缩虫两新种(原生动物,纤毛门) [J], 季道德;宋微波;Alan WARREN4.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纤毛虫门:寡膜纲) [J], 宁应之;沈韫芬5.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纤毛虫门:多膜纲;异毛目) [J], 宁应之;沈韫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种缘毛目纤毛虫的超微结构观察
四种缘毛目纤毛虫的超微结构观察季道德,宋微波(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摘 要: 为对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4种缘毛目纤毛虫(双缘聚缩虫、羽状聚缩虫、共栖聚缩虫类似种和拟杯状伪钟虫)迄今不甚明了的部分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1)在光镜下不同外观的表膜显示了基本相似的超微结构:均由3层单位膜(细胞膜和表膜泡内、外膜)构成,差别仅在于表膜泡的厚度有所不同。
(2)大核均为致密性核,核内染色质呈团块状密集排布,核仁数目较少,为椭球状或球状;小核也为致密性结构,染色质呈不规则的凝聚态。
(3)帚胚由双层的原生质膜和穿越双层膜并排列紧密的毛基体以及位于中心的肌丝组成。
(4)柄内具众多均匀分布、平行于柄肌的微管;柄肌由双层膜包被,其内一侧为高度凝聚的肌丝,另一侧则分布有众多的线粒体。
关键词: 缘毛目;纤毛虫;超微结构中图法分类号: Q 95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5174(2005) 02 199 07超微结构较之细胞水平的特征常常更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因此常被用作纤毛虫分类尤其是高阶元间关系探讨的重要佐证[1]。
缘毛目纤毛虫是一大类高度特化的原生动物,作为富营养化水体内的优势类群广泛存在于海、淡水的各种生境中[2 3]。
该类群由于种类众多且形态变异性较大而在种类鉴定和种间区别上一直存在各种分歧与争议[4 5]。
国际间迄今有关该类纤毛虫亚细胞水平的研究依然较少,在大部分类群中许多基本结构目前仍不甚明了[6 7]。
本文通过对4个具有柄的海洋种类的电镜观察,对其皮层、核器、帚胚、柄以及胞质内其他细胞器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1 材料和方法研究选用了采自青岛近海的3种聚缩虫和1种伪钟虫:双缘聚缩虫(Zoothamnium dup licatum Kahl,1933)、羽状聚缩虫(Zoothamnium p lumula Kahl,1933)、共栖聚缩虫类似种(Zoothamnium mune Kahl,1933)以及拟杯状伪钟虫(Pseudovorticella p ar acratera Ji et al .,2004)。
对虾固着类纤毛虫和吸管虫病的防治
养殖密度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01
合理放苗
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经验,合理 确定放苗数量,避免密度过大导 致疾病发生。
疾病传播
02
03
养殖效益
高密度养殖有利于疾病的传播, 应采取措施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
过高的养殖密度可能导致经济效 益下降,应合理规划养殖密度以 获得最佳效益。
饲料管理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饲料选择
技术发展对疾病防治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虾固着 类纤毛虫和吸管虫病的诊断将更加准确 和快速。通过基因检测技术,能够早期 发现病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VS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将为对虾固着类 纤毛虫和吸管虫病的防治提供更多支持。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可以及时 发现疫情,跟踪病原动态,为防控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免疫增强剂
使用免疫增强剂如多糖、活性肽等, 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CHAPTER 05
养殖管理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养殖环境管理
01
02
03
池塘清理
对虾养殖前应清除池塘中 的淤泥和残饵,保持水质 清洁。
水质监控
定期检测水质,包括pH值 、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确保水质稳定。
池塘消毒
养殖期间定期对池塘进行 消毒,可采用生石灰、漂 白粉等消毒剂。
生物安全措施
03
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体进入养殖环境,如对进
入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处理。
治疗措施
化学治疗
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硫酸铜、碘制剂 等,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杀灭病原体
。
中药治疗
使用中药材如黄连、黄芩、黄柏等煎 煮后泼洒到养殖水体中,具有抗菌消
南美白对虾仔淡化降温过程中“聚缩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堕 f 旦 塑旦 蕉垒 墓
南美 白对虾仔虾淡化过程中出现的两大病分别是 由 病毒引起 的红体病和由聚缩虫引起的聚缩虫病,其中红
体病危害最为严重,会造成大量 的死亡 以至于绝产。而 聚缩虫病也是常见的、危害较大的病 ,它感染速度快 ,
部仔虾都有聚缩虫,但只要是附着聚缩虫的仔虾在淡化 好了之后进入淡水养殖时,前期一般都会发生严重的聚
动的阻力,消耗了仔虾的体力 ,影响仔虾的正常活动及
毒 ,再彻底洗净后投喂,以防聚缩虫随饵料带入池 内。 3南美 白对虾仔虾淡化过程中由于既要适应盐度的 . 降低、又要适应温度的下降,对淡化中的南美白对虾仔 虾体质影响很大,这个时候必须保证仔虾的营养供应充
足 ,体质强壮 ,这样即使育苗池中有大量的聚缩虫,也
2 定期注换新水 :每7 0 . ~l天注换一次新水,每次
注 换新 水2 厘米 左右 ,要求 注换 的新水 一 定要 是清 洁 、 0 无污 染 的外 源 水 。
3 用化学方法调节水质 :每隔1  ̄2天 ,每亩水面 . 5 0 1 米水深用 1 ̄2 千克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或者使 5 0
虫赖 以生存 的条 件 ,降低 聚 缩 虫类 繁殖 速 度 。
堡 旦 旦塑 基
五、聚缩虫病 的治疗措施
1换水和提高水温 。培育池中,发现仔虾 附着聚缩 . 虫时,采用2 目筛绢网箱进行大换水, 日换水量为全池 0 水量 。通过大换水 ,不仅能刺激对虾幼体快速蜕壳,使
寄 附在 体表 的聚缩 虫脱 落 下来 随 换水 排 出池 外 ,寄 附在
卤虫卵壳的聚缩虫也随换水排 出池外 ,从而使池水中聚 缩虫数量迅速减少,病情即可减轻 。同时加强投喂适 口 饲料 ,增强对虾幼体体质,加速蜕壳并提高培育池水温
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
2023-11-08contents •疾病概述•病原学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养殖管理与生物安全•药物选择与使用•案例分析与应用目录01疾病概述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引起的虾类疾病。
定义患病虾体表粗糙,活力减弱,有时出现局部或全身性固着类纤毛虫寄生,严重时导致虾体死亡。
症状定义与症状传播途径该病可通过水体中的生物媒介和虾体间的接触传播。
危害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严重影响虾的生长发育和生存,降低虾的产量,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传播途径与危害流行病学特点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季节。
流行季节对虾各个生长阶段均易感此病。
易感群体患病虾和带虫的生物媒介是该病的传染源。
传染源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加强疾病监测和及时治疗患病虾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预防措施02病原学研究种类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主要由固着类纤毛虫引起,如钟形虫、聚缩虫等。
特点这些纤毛虫具有坚韧的细胞壁和发达的纤毛,以对虾的鳃和体表为寄主,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或灰色薄膜。
纤毛虫的种类与特点纤毛虫的生活史与传播途径生活史固着类纤毛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等阶段,其中幼虫阶段是进行扩散和传播的关键时期。
传播途径纤毛虫主要通过水流、养殖工具、生物媒介等途径进行传播,其中养殖工具的携带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纤毛虫的致病机制与影响因素致病机制固着类纤毛虫寄生于对虾的鳃和体表,会堵塞鳃丝,影响对虾的呼吸功能,同时还会破坏体表保护层,使对虾容易受到其他病原菌的感染。
影响因素水温、盐度、pH值等环境因素以及养殖密度、饲料质量等养殖因素都会影响纤毛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其对虾的致病作用。
03临床诊断与治疗收集患病对虾的病灶组织样本,制作临时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纤毛虫虫体。
显微镜观察症状识别确诊标准观察对虾体表是否出现溃疡、糜烂等病变症状,以及伴随的行为变化,如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等。
结合以上两种方法,显微镜下观察到虫体或发现典型病变症状,即可确诊为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纤毛虫—新种——对虾聚缩虫
宋微波
【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
【年(卷),期】1992(023)001
【摘要】于1989年对采自江苏赣榆青浦养殖场对虾体表的纤毛虫研究中,发现
一大型共栖种,经鉴定系一新种,定名为对虾聚缩虫Zoothamnium penaei nov.sp.。
本种特征为:虫体呈Tan状,具有双层的田围缘,表膜无明显环纹而常为细菌及碎屑物所覆盖,群体中个员大小相差显著,柄为不规则对称式双叉形分枝。
模式标本存放于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动物室。
【总页数】5页(P90-94)
【作者】宋微波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2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117
【相关文献】
1.对虾体表共栖纤毛虫一新种——拟恩茨聚缩虫(纤毛动物门:缘毛目) [J], 宋微波
2.南美白对虾仔虾淡化降温过程中"聚缩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J], 赵春民;高晓东;张武媚
3.孔雀绿除杀对虾幼体聚缩虫的研究 [J], 刘德模;周时强;
4.青岛沿海的自由生聚缩虫属纤毛虫(原生动物,纤毛门,缘毛目) [J], 季道德;宋微波
5.海洋固着缘毛类纤毛虫--聚缩虫两新种(原生动物,纤毛门) [J], 季道德;宋微波;Alan WARREN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