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粮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促进杂粮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的方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杂粮在全省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杂粮是指种植生育期短,规模面积小,地域性强,生产技术简单,有多种食用方法和用途的杂粮杂豆等作物的简称。主要指糜子、谷子、荞麦、燕麦、豌豆、蚕豆、扁豆等,具有抗旱,耐瘠薄,产量也比较稳定的特性。我省杂粮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土壤瘠薄的生态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杂粮营养丰富,既是传统食品又是现代保健珍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保健食品需求越来越旺盛,杂粮以它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医食同源的特点,在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发展杂粮生产对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增加贫困地省农民收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气候特征决定了杂粮在我省的特殊地位。杂粮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省域性强,品种多,总量大,是我国具有极大

- 1 -

开发潜力的作物,也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杂粮常年种植面积1.5亿亩左右,占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9%,产量约1000万吨,占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左右。干旱半干旱地省包括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省边缘及六盘山地,生态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由于杂粮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播种期长,生长迅速,生育进程与降水季节吻合。从3月种植燕麦、豌豆、扁豆、鹰嘴豆开始,到4月种植谷子,5、6月种植糜子、荞麦,播种时间历时近4个月。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杂粮更成为我省抗灾补种的首选作物,面积大幅度增加。杂粮以自身不稳定的面积,保证了当地粮食生产的相对稳定。杂粮虽然长期以来被遗忘或不被重视,但却一直稳定种植生产,近年来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不仅仅是农民的种植习惯问题,对气候的特殊适应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粮食安全生产需要重视杂粮生产。随着科技支撑和投入的增加,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提升幅度很大。杂粮由于科技投入少,种植条件低下,品种、土肥、资源利用、轻简高效栽培、机械化等均有很多研究内容尚需完善,多年来一直在低产量水平徘徊。随着近年黄河配水量的减少,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空间已十分有限,稳定和扩大小麦面积的压力增大。但近年杂粮市场价格不断上涨,麦后复种谷子、糜子、豆类成为可能,为克服马铃薯连作障碍,利用杂粮耐冷凉、耐瘠薄的特性来进行轮作

- 2 -

倒茬、培肥地力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加大杂粮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不仅对提高杂粮产量有着重要意义,对保持全省粮食总量持续增长,进而保证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民增收需要扩大杂粮种植。近年来,随着杂粮新品种的应用和种植技术改进,加上国内外市场杂粮价格攀升,种植杂粮的效益有了很大提高,杂粮种植已由过去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化,具有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地域优势。我省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杂粮种植的省域之一。品质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我省杂粮所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不仅高于大宗农作物,而且属于无污染、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其优良的品质为打造国内外驰名地域品牌奠定了基础。外销优势。杂粮品种多、品质好、营养丰富,口感好,历来为国内外客商所青睐。例如,我省种植的糜子经加工成炒米远销内蒙古,荞麦在俄罗斯、日本等国际市场上均有很强的竞争力。比较效益。生产成本低,产品销售价格高,比较效益明显。如谷子糜子价格稳定在3元/公斤,最高年份达到5.6元/公斤;荞麦价格稳定在由4元/公斤,最高上升到6元/公斤。即便如此,由于品种混杂、栽培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销售价格与全国其他地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同时说明价格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 3 -

(四)营养健康为发展杂粮提供了巨大空间。杂粮营养价值丰富,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是人体摄入的最合理的比例,长期食用杂粮对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荞麦等杂粮食品定位也从地方风味食品原料,悄然转变为有机绿色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原料,成为珍贵的特色谷物资源,已从“粗糙、廉价”的风味地方小吃消费向“健康、高档”的现代健康生活、科学饮食消费转变。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和保健食品越来越青睐,膳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为杂粮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为杂粮生产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杂粮产业有大市场、大作为,其用途多元化,关系着人民的大健康,符合发展理念。

(五)杂粮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要替代作物。我省地处西北内陆,连接农业种植和草原生态的过渡地带,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但水资源匮乏,是典型的旱作农业省;生态环境脆弱,是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涵养建设重点省。为了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结构现状、生产发展水平,杂粮作为“玉米结构调整的替代作物,在生产效益及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可行性,是我省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发展现状

- 4 -

(一)生产现状。我省杂粮生产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生产向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为主转变的格局正在形成,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上升的势头,优质品种的面积提升较快。据统计,2022年,全省杂粮种植面积162.5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0%;总产量15万吨,占粮食总产的4%。糜子、豌豆、燕麦、荞麦面积稳中有升,鹰嘴豆、黎麦种植正在兴起,燕麦除传统的裸燕麦种植外,皮燕麦作为优质饲料面积在上升。。干旱仍然是制约杂粮产量的主要因素,多数杂粮常年在低产量水平徘徊。

(二)加工现状。全省杂粮加工企业不多,大部分企业以传统的初加工产品为主。糜子酒业以糜子为主要原料,糜子酒远销省内外;米业加工新开发的黄米炒米远销内蒙古;杂粮开发的荞面凉粉在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对当地及周边地省杂粮生产拉动作用较大。杂粮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集特色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企业。杂粮已初步形成了以品牌闯市场、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示范展示基地建设及成效。随着对杂粮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杂粮示范展示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借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科技扶贫项目、财政支持杂粮产业发展项目、杂粮科技推广项等项目支持,通过科技引领,企业主导,专业合作社及个体经营者参与共同发展。形成了“订单种植”“公司+基地+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企业在全省杂粮

-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