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学习过程】01 知识管理知识点1 官渡之战____年,____和____在_____进行决战。
_____采取____、____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烧掉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的主力,作用:____。
知识点2 赤壁之战____年,____同____在____对峙。
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____采纳部下_____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最终曹军大败。
作用:____。
知识点3 三国鼎立____年,曹操的儿子____废掉____帝,在____称帝,国号____。
____年,_____在_____称帝,国号____,史称____。
____年,___称吴王,后于____年在______称帝,国号____。
____年,____派将军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加强了____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____,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第二部分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找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及战争特点是什么?)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下层的人,它也注意提拔。
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材料三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
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
他决定推行屯田制。
(1)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优势;唯才是举;实行屯田(2)分析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骄傲轻敌,不习水战,孙刘联军使用火攻(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试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知识串讲)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提分秘籍(部编版)
史实梳理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
北方 游牧 民族 内迁
时间 民族
影响
东汉、魏、晋时期。 鲜卑、羌、氐、匈奴、羯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人 南迁
时间
原因 影响
西晋末年起,“八王之乱”, 形成我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永嘉南渡)
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 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 江下游南岸地区),庶有旋 返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
史实梳理 初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
原 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及生产技
江 因 术;(最主要原因) ;
南 地
③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等。
区
农业:耕地面积扩大(垦荒、湖田);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
的 表 广犁耕,粪肥);水稻产量提高(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等。
背景 439年,_北__魏___统一北方;_鲜___卑_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
北魏
孝文 帝改
措施
革
①从平城(今大同)迁都到洛阳。 ②推行汉化措施:如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汉礼等 (趣味记忆:人人都说姓服婚礼) 。
影响 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方 地区 的民 族交 融
方式 影响
①蜀、西晋、梁、 ②政治上:政权分立。 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民族关系:出现民族交融。 ③由分裂走向统一
核心素养
西晋禅代,承曹魏遗产,推动农业复兴, 然而不久政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 晋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为立国根本。 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栽培技术, 南方灌溉、贮水、分洪、运水等水利工程 不断修筑,终使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盛。
2025届高中历史高考复习学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答案在最后)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知识点二东晋与南朝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
陈朝时,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知识点三十六国与北朝1.思维拓展——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局面出现前,尽管东汉王朝名义上还存在,但其统治实际上已经瓦解,割据混战,国家分裂。
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
2.概念阐释——士族士族又称世族、高门等,指世代把持官位、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
3.学术情境——探析西晋速亡原因《资治通鉴》记载:“(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思考:上述措施的实施与西晋速亡有何关系?试答:4.知识延伸——五胡内迁(1)原因: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少数民族本身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
(2)影响: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北方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交融;但民族矛盾也被激化。
5.易误辨析——江南地区开发与南方经济地位东晋与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
南方的经济水平仍然落后于北方。
6.社会情境——民族交融过程的特点下图为考古发现的北朝壁画和砖画内容。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的砖画思考:该史料反映了北朝民族交融有何特点?试答:7.体系构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探究点区域开发,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色01 史料实证——江南的开发史料一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ōnɡ),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
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hù)、杜之间,不能比也。
复习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理解其历史作用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3.过程与方法: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师生共研训练提高4.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创新支点: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讲清民族融合的多种表现方式。
二、教学重点:1、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促进民族大融合。
三、教学难点: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正确认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因为是复习内容,大部分知识都已遗忘,但对个别重要知识点特别是重要人物还是印象深刻,例: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措施,而这些重点知识也是我们复习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在中考复习考纲中,要求相对较少,对学生复习应该有利。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法、讨论法、学案复习法等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知识梳理:【知识网络】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文化280年短暂统一:四世纪后期东晋以少胜多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匈奴、、羯、氐、羌北方的统一: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北方民族大融合内容:;一系列。
意义:促进。
数学:与圆周率。
农学:与《齐民要术》。
地理学:郦道元与《水经注》。
科技成就文学艺术最主要原因:影响:背景:东汉末年,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基本上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概况:魏、蜀、吴六、交流探究【基础知识清单】学生小组内部交流教师分层指导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东汉末年,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的战役是:官渡之战;3、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4、三国时期,今台湾地区被称为:夷洲,5、三国时期,台湾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吴国船队曾到达那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案姓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和。
一、政治:政权分立(一)、三国(鼎立)1、过程:(1)200年, 战役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意义。
(2)208年, 战役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意义。
1、西晋:(1)266年, 建立晋朝,定都,史称西晋。
(2)年,西晋先后取代、灭掉、、三国,完成统一。
(3)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统治,皇位之争混战几十年,史称。
(4)316年,西晋被内迁的人灭亡。
2、东晋:(1)东晋建立:317年,皇族重建晋朝,定都(今),史称东晋。
(2)4世纪后期, 人建立了政权,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迅速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3)383年,苻坚发动了对的战役,前秦大败,这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其意义是。
(三)、南北朝:1、420年,东晋大将建宋,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从此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
2、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此时, 已成趋势。
后来,分裂,北方先后出现4个王朝,和4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3、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背景:黄河流域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已成趋势。
(2)改革措施:(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迁到了。
迁都原因(目的):。
(3)作用:。
二、经济:生产的发展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三国经济的发展:1、魏国修建,北方的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2、蜀国的兴旺, 行销三国。
3、吴国的发达,曾派船队到达,其意义是。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
2、表现:兴修水利工程,开垦荒地。
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
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
3、影响:。
三、文化:承上启下的文化1、数学成就:南朝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他利用并发展前人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导学案-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导学案--三国两晋南北朝授课时间:授课人:【中考考点】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书法4、石窟艺术【重点难点】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2、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春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方,东汉末年,北方,南方,大量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和,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2、江南经济发展表现:(1)农业:江南实行,五岭则种;(2)手工业:技术进步,锦全国有名;(3)冶铸业:的发明;(4)制瓷业:成为日常生活用具;(5)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6)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建康城人口达到。
3、北魏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的控制。
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迁都。
实行汉化:改穿、学习、采用,提倡。
推动了,同时促进了各民族的了解。
4、王羲之被称为“”。
他的字被誉为“”。
行书代表作《》。
5、石窟艺术:综合了和的特点,体现了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山西大同石窟、河南洛阳石窟。
体现了教艺术。
二、课堂研讨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江南经济发展图一:图二:⑴、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⑵、图二是什么发展的表现?除了图二外,这种发展还有哪些表现?*(3)图一与图二有何内在联系?*(4)、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移民国家(如美国)或移民城市(如深圳),请说说移民对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积极作用。
2、北魏孝文帝改革.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⑴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⑵“魏主”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延伸拓展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当是时,商君佐之,内外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过秦论》材料二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2024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建立 316年、司马睿、都城建康
东晋的 政治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兴亡 北代情况 曾收复黄河以南部分地区,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对江南的影响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社会稳定 灭亡时间 420年
一方面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它导致了其 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进步, 因为它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实现了魏、蜀、吴三地的局统一,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因此,我们说这 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要点:淝水之战;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也 说明了这些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他们也是炎黄子孙,我们同出华夏文明, 我们血脉相连,我们是一家人。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共三个子目: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 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将本课前两个子目整合在一起为 东晋南朝等政权的更迭,以历史时间先后为序,更能帮助学生增强时空 概念,本课讲授建议分为两大子目:即东晋南朝更迭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在东晋南朝更迭的时空背景下,与学生一起探究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 表现和影响。
金之家。 秦汉时期的江南 ——《史记·货值列传》 方 原因
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表现
经济发达
国家统一、 政策保证、 科技进步。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要点提升】▶要点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更迭政权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启示三国魏曹丕220年洛阳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蜀刘备221年成都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吴孙权229年建业西晋司马炎266年洛阳东晋十六国东晋司马睿 317年建康十六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年建康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439—581年▶要点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役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启示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和袁绍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战略战术及人心向背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和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383年前秦和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要点三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 加强对北方地区的统治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5世纪后期内容 (1)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
(2)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功(1)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等影响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共同点 都属于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华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善于学习先进文化,敢于创新,与时俱进▶ 要点四 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实例实质战争 秦汉时期北击匈奴;内迁各族反抗西晋统治 从形式上看,是汉化的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是农业化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历史的进步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和亲 西汉昭君出塞民族迁移 和杂居东汉、魏、晋时期,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内迁 启示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民族关系的发展以民族交融为主流,民族冲突为少数支流【练习应用】1.[2020·济南]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学案】
第四单元复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线索。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3.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和重要作用。
4.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
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民族大交融。
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自主探究】1.简述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改革措施。
(前秦、北魏)2.简述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及影响。
【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之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倾,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郡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材料一、二反映的分别是什么时候什么地区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与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这一变化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学后反思】答案【自主探究】1.北魏: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
前秦:整顿吏治,厉行法制,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2.原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意义: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1)西汉和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情况。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文化成就。
这一时期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的重要阶段,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是这一段显著的社会特点。
此外,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内容包括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西晋的短暂统一,东晋、南北朝的相关史实等。
复习过程(基础自查)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_官渡之战_,发生于__200___年,交战双方是__曹操____和__袁绍___,结果是_曹操大败袁绍___,特点是__以少胜多_____。
2、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朝代是_ 西晋________。
3、乘北方曹操和袁绍混战之机,__孙权___占据了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在荆州一带的刘备得到__诸葛亮___的辅助,实力不断增强。
4、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_ 赤壁之战_ _,发生于__ 208____年,交战双方曹操______和__孙刘联军____。
5、三国时,台湾名称叫___夷洲______,三国时的___吴___国船队曾到达那里,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6、取代魏国建立西晋的皇帝是_司马炎___,时间是__266年_,定都在_洛阳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人口流动比较突出的时期。
从_东汉末年_以来,匈奴_ _、鲜卑_、__羯__、_氐__、_羌__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黄河流域一带,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
而_中原人口__则迁到了江南地区。
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_匈奴__族,建立前秦政权的苻坚是_氐__族人,最终结束北方十六国纷争局面的北魏是_鲜卑__族建立的政权。
8、4世纪后期,__氐_ _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王_苻坚_重用汉人_王猛__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但是,这个政权在南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在__淝水____之战中被_晋军__大败,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_割据混战_的状态。
魏晋南北朝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复习课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金婷【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线索。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2、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并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3、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具体表现、原因和重要的作用。
4、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和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本史实。
5、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并理解其内在的联系,认识到这一阶段在历史进程中的进步性。
【教学重点】1、北魏孝文帝改革2、江南地区开发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难点】1、北方民族交融的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归纳法,图示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新课:㈠政权分立1、回顾这一历史时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政权?并回忆这些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㈡战争频繁1、出示表格,回顾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2、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争?通过学习这些战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㈢民族迁徙1、战争频繁加速了人口的流动,民族的迁徙,当时民族迁徙主要有两个方向,你知道吗?2、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迁入的五胡是指哪些民族?结合87页《西晋内迁少数民族民族分布图》,了解他们迁入后的情况,特别是氐族和鲜卑族。
3、结合知识,了解民族交融的四种途径和方式。
4、出示图片,《扬场图》、《耕耙图》、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图片)、洛阳的汉族官僚,争相使用胡床、方凳(图片)等,请你仔细观察图片,谈谈什么是民族交融?它的作用是什么?5、中原汉族大量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复习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表现、作用以及启示。
限时记忆,个别提问。
㈣文化繁荣出示表格,归纳这一时期科技和艺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 (教案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复习教学设计3、通过对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复习,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三次重要战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江南地区开发和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的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铠甲生虮(jǐ)虱,百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hāo]里行》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讲授新课考点一:东汉末年的主要战役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官渡之战时间200年地点官渡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结果曹操大败袁绍影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问题,背诵后默写)贴近中考,培养史料意识,拓展思维。
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发展经济魏国220年曹丕洛阳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蜀国221年刘备成都开发西南吴国222年孙权建业造船业发达,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启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们因地制宜。
(过渡语,结合图片理解)后来魏国势力增强,蜀国最弱。
263年魏灭蜀国。
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统一全国。
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统一时间短暂,为什么?(思考)明确答案:西晋统治腐朽,八王之乱使西晋衰弱,内迁的匈奴趁机反晋。
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十六国统治,第二年南方建立东晋。
4世纪后期,十六国中的前秦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苻坚在位时,前秦进攻南方的东晋,发生淝水之战。
(结合图示)考点三:淝水之战(以问题为线索复习重点)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此图反应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战役?淝水之战2、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分别是?383年,前秦和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与此图相关的成语是什么?再写出两个相关成语?草木皆兵。
还有抽鞭断流,风声鹤唳。
4、这次战役的结局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混战的局面;而南方东晋的统治暂时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案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和西晋的短暂统一.2.掌握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4.知道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成就.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二.自主复习板块一:群雄逐鹿政权分立1.2.经典战役3. 年灭 ,4.晋惠帝在位时期,发生了 ,西晋从此走向衰落,也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高潮.5.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 .西晋灭亡后,内迁各族建立了许多政权,总有十五国,连同西南的 ,总称为“”.4世纪后期, 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黄河流域.板块二:衣冠南渡江南开发1.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定都 ,史称东晋.东晋灭亡后,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政权,这些朝代定都建康,统称为 .2.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和 .另外,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等.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奠定了基础.板块三:民族交融和同一家1.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族建立北魏,并于439年统一北方.2.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494年迁都;为进一步汉化,推行的措施有、、、、等.2. 北方民族交融丰富了 ,并为隋唐时期 奠定了基础. 板块四:科技文化 泽被后世1.北朝时,贾思勰撰写 ;南北朝时期,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并与其子合著《 》.2. 曹魏时期,钟繇独创 ;东晋的 将书法提高到新阶段,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誉为 “ ” ;东晋的 擅长画人物画,代表作是《 》和 《 》.3. 南北朝时期,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著名的是大同 和洛阳 . 三.成果展示:同桌之间互对答案,并展示复习成果. 四.合作探究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交融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材料二: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方向(如下图).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1)依据四则材料,你认为民族交融的形式有哪些?(2)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民族关系?五.本节小结六.当堂训练1.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政治篇:三国两晋南北朝 经济篇:江南地区的开发 民族篇:北魏孝文帝改革A B C D2.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产生的意义有()①使东汉末年的割据状态产生了局部统一②为西晋建立并完成统一奠定基础③三国为壮大本国实力而努力发展经济④从东汉的政权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A.西晋建立 B.魏灭蜀 C.西晋灭吴 D.曹操病故4.东汉《风俗演义》说“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椅子)";晋人《搜神记》中也说“胡床,戎狄之器也”.南北朝时期,胡床已经普及到民间.对这些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内迁各族的习俗影响了汉族 B.灵帝的生活太奢华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晋朝人不喜欢胡床5.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6.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③人民群众的作用④科技文化的进步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7.魏晋南北朝时期,擅长人物画的是()A.顾恺之 B.曹不兴 C.钟繇 D.吴道子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③统治者的高度重视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读史明理】材料一:从西晋帝国崩解以后,北方流亡南下的农民与江南的土著农民,在江南的生产战线上会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选自《东晋南朝时代江南的经济发展》(1)结合材料,说说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摘自《魏书》(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变革?他对我国当时社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10.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1)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2)图二是哪个领域的著作?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材料二如图.(3)图三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汉字书写在东汉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图四是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请写出作品的名字及作者.(4)图五代表了我国的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石窟?。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一
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和民族关系 (总33课时)设计人:孔东升【学习目标】1、通过做预习学案,梳理第18~22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有关政治和民族关系的基础知识。
2、通过指导学生构建系统,整体上把握复习内容。
3、通过巩固练习,对知识进行归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习重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一、课前预习,知识梳理: Ⅰ、政治上——政权分立: (一)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思考: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思考:这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获胜方取胜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国鼎立:名称 时间 地点 胜方 败方 影响___________ 200年官渡______ 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___________ 208年 赤壁 孙刘 联军曹操奠定了___________形成的基础___________383年_______东晋 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国家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发展生产措施魏 220年 _________ _______ 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兴修水利工程蜀 221年 _________ _______ 丝织业兴旺,______行销三国 吴 222年________________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过_________)(三)西晋的短暂统一:1、西晋:蜀国被魏国所灭;266年,______废曹魏皇帝,定都______,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三国局面结束,西晋统一全国。
2、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3、316年,西晋被_______族灭亡。
(四)南北政权的并立:1、东晋与北方政权:①南方:317年,_______建立东晋,定都_______;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统治结束。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
胜多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洛阳 曹丕 蜀 221年 成今都南京刘备 吴 229年 建业 孙权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于 229 年。
2.六朝古都是南京,建业建康是古名。孙吴东 晋定都城,宋齐梁陈都在此。你能说说是哪六 朝吗?
吴(建业) 东晋、宋、齐、梁、陈(建康)
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
史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
宋书》
1、说一说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穷变富 2、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原因:(1)、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 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经验。
12、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数学、农业书法方面的 成就分别是什么?
数学: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 点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100年,祖冲之是我国 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农业:(1)、北方旱作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成熟,产生 于汉代的代田法与区田法得到推广。 (2)、三国时,魏国马钧改进了翻车,为农田灌溉提 供了一种便捷实用的工具。 (3)、北朝农学家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它是我 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书名著。
(3)、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4)、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5)、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民族流动示意图
B
A
B处历史现象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民族融合 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典型事例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改革
复习指导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图示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 ④ ,该图示反映 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是怎样的关系?
第四单元【复习学案】【统编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知识网络著名战役 _官渡之战_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_ 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三国鼎立代表政权:_ _(曹丕)、_ _(刘备)、_ _(孙权)从三国时期开始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当时的台湾被称为夷洲。
西晋东晋 建立:皇族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著名战役: (东晋VS 前秦,以少胜多)南朝:东晋之后,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为“ ”。
①自然条件优越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生产技术。
(主要原因)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中国古代 奠定了基础。
书法:王羲之被称为“ ”,科技与文化 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绘画: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数学: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期,后来北魏统一北方十六国北朝时期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迁都洛阳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特点:汉化)意义:促进了_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科技与文化 农学:贾思勰的《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雕塑艺术:山西大同 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石窟二、达标训练1.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2.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此举( )A. 促进了民族交融B. 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C. 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D. 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 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 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 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5.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人教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
第四单元复习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2、掌握孝文帝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3、认识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重难点重点:江南经济开发、孝文帝改革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影响二.自主复习板块一:政治篇——分立1、公元200年,曹操在__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以后____________ 打下基础。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__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打败曹军,为__________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0年_______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都城洛阳。
221年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都城成都。
229年_______称帝,国号“吴”,都城建业。
2、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_______年,魏灭蜀。
266年________称帝,改国号为晋,以________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晋惠帝在位时昏庸无能,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___”。
_______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3、公元_______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为都城,史称东晋。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______年,东晋灭亡。
板块二:经济篇——南移1、“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同时,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高潮。
内迁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胡”)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_,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_________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相对比较_________;④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⑤南下移民和当地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期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名师导学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目标】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文化成就。
(史料实证)②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③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
学习难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
【课前预习】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作者:2、年代:北朝3、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种植农作物要、不误农时;提倡改进;提出了和等思想。
4、地位:是我国现存。
5、影响:反映出当时。
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1、年代:南朝2、成就:①数学:把,领先世界近千年;著有一书。
②天文历法:其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测算结果相差不到50秒;创制。
③机械制造:有、水碓磨、千里船等。
三、灿烂的文化1、书法艺术发展①原因:的发明和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②表现①曹魏:、胡昭都擅长行、草、隶书,钟繇尤擅。
②西晋:设置;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③东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的是东晋。
代表作是,被称为“”。
王羲之被后人誉为:“”④北魏:书体,苍劲厚重,粗狂雄浑2、绘画东晋是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有和。
3、石窟统治者大力宣扬,人们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
这些造像,继承了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4、文学曹操父子的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朴实恬淡。
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
【课中探究】探究一:问题:【史料实证】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探究二:问题:【家国情怀】材料体现了贾思勰的什么精神?探究三:问题:【家国情怀】从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哪些优秀品质?探究四: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对比两个石窟造型,分析各自有什么特色,这反映了什么?探究五:问题:【唯物史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繁荣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可从经济、民族、中外关系、历史、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探究六:问题:【家国情怀】结合材料思考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绵延与传承?参考答案与解析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学习目标】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雕塑与文学等文化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复习学案
教师: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教学目标:
1、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政权并立和民族大融合;
2、了解政权建立的情况和民族融合的史实;识记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措施和影响;
3、总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重点地区和影响;
4、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学习科学家、艺术家重实践、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魏孝文帝改革、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历史时期。
(目标1)
(二)知识梳理
任务一列表比较政权建立情况
政权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灭亡时间
三国魏
蜀
吴
两晋西晋
东晋
南北朝南朝 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民族融合的表现
1、东汉末年,五胡内迁:____、____、____、____、____,和汉
族杂居相处。
2、西晋后期,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3、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民族融合。
魏孝文帝改革: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4、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列表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类别时期人物成就
科学数学
农学
地理
艺术书法
绘画
石窟
(三)典型示例
例1、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赤壁之战曹操败北 b、曹丕定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