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交换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交换与路由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现代网络技术、网络产品与网络服务的核心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发展高素质交换与路由技术人才是网络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的第二版,主要是为了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行业中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更新和完善。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配置管理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2.具备高水平的网络设计、实现和排错能力;3.能够熟练操作多厂家设备的命令行及设备的配置管理工具课程大纲第一章交换技术1.1 交换技术基础1.1.1 交换机的功能1.1.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2 以太网交换技术1.2.1 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概念1.2.2 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参数1.2.3 以太网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1.3 VLAN技术1.3.1 VLAN技术概述1.3.2 VLAN的实现原理1.3.3 VLAN配置实验第二章路由技术2.1 路由技术基础2.1.1 路由器的功能2.1.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2.2 静态路由2.2.1 静态路由的定义和特点2.2.2 静态路由的配置实验2.3 动态路由2.3.1 动态路由的定义和特点2.3.2 路由协议的分类2.3.3 OSPF协议的实现和配置实验2.3.4 BGP协议的实现和配置实验第三章网络设计3.1 网络设计原则3.1.1 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3.1.2 网络设计的场景模拟3.2 网络构建和实验3.2.1 网络设备的选型和布局3.2.2 网络拓扑构建实验3.2.3 网络服务和安全配置实验教学方法本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2.实验教学:通过模拟和仿真实验,让学生具体操作相关网络设备,掌握交换与路由技术的配置和排错技能实验设备本课程的实验设备包括:1.交换机:华为 S5720 ,思科 Catalyst 29602.路由器:华为 AR1220 ,思科 ISR43213.服务器:华为 RH2288 V3 ,DELL PowerEdge R6404.PC:Windows 10 操作系统课程评估学生的综合成绩由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课程设计 (2)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了解交换与路由设备的原理和特点,能够在网络建设和维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网络交换和路由基础概念2.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3.交换和路由设备的配置和管理4.路由协议和交换协议的选用与配置5.路由表更新与路由切换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网络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2.路由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式;3.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4.路由协议和交换协议的选用和配置;5.路由表更新和路由切换。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交换和路由设备的操作感性理解;2.路由表更新与路由切换的流程和细节;3.路由协议和交换协议的适用场景;4.实际网络环境中的交换和路由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交换和路由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来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同时,配合网络模拟软件、仿真器、实物设备等复杂环境下的联网实验,增强学生对交换和路由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网络交换实用技术与应用(王鹏、李娟著)2. 参考书目1.《计算机网络》(谢希仁)2.《TCP/IP详解卷1:协议》(Richard Stevens)3.《路由协议原理与实践》(朱慧芳、张冲、魏永明)六、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计算机网络交换和路由基础概念 2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4教学内容课时数交换和路由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6路由协议和交换协议的选用与配置 4路由表更新与路由切换 4联合实验(模拟实验、仿真实验、实物设备实验等)10七、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课程采用百分制评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践操作及实验报告、作业、出勤等,考试形式为笔试或结合实际情况的上机操作考试,考试内容覆盖本课程全部内容。
交换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交换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包括交换机原理、交换机分类、交换机应用、交换技术的优化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技术的主要知识和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1.熟练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2.了解交换机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3.掌握交换技术的优化方法,提高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4.能够独立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使用交换技术实现网络的优化和管理。
课程大纲第一章交换技术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
2.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区别与联系。
3.交换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及作用。
第二章交换机原理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2.交换机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3.交换机的通信方式和传输速率。
第三章交换技术的优化1.交换技术的优化原则和方法。
2.交换机的管理和配置。
3.交换机的虚拟化技术及应用。
第四章交换机的应用1.交换机的局域网应用。
2.交换机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应用。
3.交换机在互联网接入中的应用。
第五章实验设计1.实验1:交换技术基本概念与原理实验。
2.实验2:交换技术性能测试实验。
3.实验3:交换机管理和配置实验。
4.实验4:交换机应用实验。
课程教学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完成相关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40%。
2.实验成绩:30%。
3.期末考试:30%。
作业要求除期末考试外,每个章节的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
参考资料1.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作者:James F.Kurose,Keith W.Ross,机械工业出版社。
2.计算机网络第7版,作者: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NA网络工程师教程,作者:张世勇,人民邮电出版社。
4.计算机网络(第7版),作者:Andrew S.Tanenbaum,人民邮电出版社。
总结本课程面向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交换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第2版)电子教案06局域网交换技术
/
6.1.4 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3. 无碎片(Fragment-Free)
这是改进后的直通转发,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解 决方法。由于在正常运行的网络中,冲突大多发生在 64B之前,所以无碎片方法在读取数据帧的前64B后, 就开始转发该帧。这种方式也不提供数据校验,它的 数据处理速度虽然比直接转发方式慢,但比存储转发 方式快许多。
/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
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 线上,源端口收到数据包以后,先查找内存中的 MAC 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 MAC 地址 ( 网卡的硬件 地址 )的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 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如果地址对照 表中暂没有目的 MAC 与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关系 , 则 广播到除本端口以外的所有其余端口,接收端口 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 入内部MAC地址表中。
/
6.1.2 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2.帧的转发和过滤(Forword/filter
decision): 当一个数据帧到达交换机后,交换机首先通过 查找MAC地址表来决定如何转发该数据帧。如 果目的地址在MAC地址表中有映射时,它被转 发到连接目的节点的端口,否则将数据帧向除 源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转发。
/
6.2.3 基于IOS的交换机的常用配置命令
1.配置交换机主机名: 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2960 !设置主机名为switch2960 switch2960(config)#
/
/
6.2.3 基于IOS的交换机的常用配置命令
4、远程登录口令设置
交换机支持多个虚拟终端,一般为16个(0~15)。设置了密码的虚拟 终端,就允许远程登录,没有设置密码的,则不能进行远程登录。例 如:如果对0~3条虚拟终端线路设置了登录密码,则交换机就允许同 时有4个telnet登录连接,其配置命令为: Switch(config)# line vty 0 3 !对0~3条虚拟终端线路进行设置 Switch(config-line)# password addsee2 !设置远程登录密码为:addsee2 Switch(config-line)# login !使密码生效 Switch(config-line)# end !返回特权模式 Switch#
《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第2版电子教案 swrouter2
(2)选择核心交换机
由于校园网络规模较大,选择使用华为的S8505交换
机,配置双引擎、双冗余电源、48个千兆电口、24个
千兆多模光口。 设备外观如下图所示:
2.4.3
规划设计某高校大型局域网络
Quidway S8505核心交换机:
2.4.3
规划设计某高校大型局域网络
(3)选择核心路由器
路由器使用华为的NE40-4高端路由器,并配置一块
2.交换机的性能指标
(2)背板带宽 背板带宽是交换机的重要性能指标。是指交换机各 端口同时以最高速度工作时,所需的总带宽。 3.交换机的功能指标 4.交换机的产品介绍 华三(H3C)。
交换机的主流厂商主要有 Cisco 、华为( Quidway )、
2.2
网络互联设备
4.交换机的产品介绍
(1)接入层交换机 接入层交换机一般采用二层交换机。 Cisco接入层交换机早期型号有1900系列、2900系 列、3500XL系列、2950系列。目前主流系列为2960系 列。 可访问其官方网站了解最新的型号。
2.3
网络安全设备 入侵检测系统
2.3.2
防火墙属于被动防御, 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属于主动防御系统,通常与防火墙联合 使用。 IDS可对网络的传输进行实时监控、实时收集和分析 网络事件,从中发现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 为或被攻击的迹象,从而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 措施。
4
交换机产品介绍
(2)汇聚层交换机
汇聚层交换机一般采用三层交换机。规模越大的网 络,汇聚层交换机的档次越高,以胜任高负荷的流量 转发。
Cisco低端三层交换机有早期的3500系列和3550系列, Cisco中端三层交换机有4500系列和4900系列。
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网络互联及路由器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网络通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深入了解网络互联和路由器技术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网络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
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互联的概念、网络协议的研究、路由器的组成原理和配置等。
二、教学目标1.理解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2.掌握常用的网络协议技术;3.学会路由器的组成原理和配置方法;4.具备网络管理和故障诊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1. 网络互联概述1.1 概述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1.2 学习网络互联的标准和协议;1.3 掌握网络交换和路由技术。
2. 网络协议技术2.1 深入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 2.2 学习网络协议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原理;2.3 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的使用和配置方法。
3. 路由器的组成原理和配置3.1 学习路由器的结构和原理; 3.2 掌握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3.3 实现LAN 和WAN网络互联。
4. 网络管理和故障诊断4.1 学习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2 掌握故障诊断的技术方法; 4.3 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练习相结合的形式;2.通过PPT和实验操作进行理论讲解和技术演示;3.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4.建立实验室环境,进行实践操作和模拟测试。
五、教学评估1.通过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来测评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2.通过项目实践和小组讨论综合测评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3.通过期中/末考试来测评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整体掌握情况和深入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等相关教材;2.Cisco Packet Tracer等网络模拟软件;3.实验室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4.教师个人网络资源或MOOC等开放式教育资源。
七、参考文献1.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2.陈希峻. 数字通信与信息传输[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3.刘超, 蔡奇, 闫文辉. 路由器技术与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4.李智康. 计算机科学基础教程: 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八、结语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化、全面的网络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和故障排除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2)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实现数据转发和路由选择的基础。
业界对于交换机及其应用不断创新,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因此,在开设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不断关注最新技术和最新的发展趋势。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交换技术第二版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习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3.掌握交换机的运行原理和配置方法。
4.能够设计并实现基本的交换技术实验和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熟悉交换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4.能够运用交换技术解决网络通信问题。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交换技术课程是基础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教学法交换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课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设计和实现一系列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交换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交换运行原理和配置方法,以及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评估学生理论水平和基本能力的重要方式,主要测试学生对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课中完成实验后,要编写实验报告。
通过评估学生实验报告,检验学生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以及运用交换技术解决网络通信问题的能力。
课堂表现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态度、课堂提问和互动能力等方面,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参与度。
六、总结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交换技术第二版的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于交换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包括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配置和网络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适合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生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交换技术,提高其网络设计和维护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管理•能够进行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教学内容1.交换技术概述–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作用2.交换机配置和管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管理–VLAN的配置和管理–Spanning Tree协议的配置和管理3.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网络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讲授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在实际场景中应用交换技术,帮助学生理解交换技术的应用。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能,提高其网络设计和维护能力。
教学评估1.平时作业:作业以听课笔记、课堂练习和实验报告为主,占总成绩的30%。
2.期中考核:考试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对交换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5%。
3.期末考核:考试以开卷笔试的形式进行,综合考察学生对交换技术的应用和综合能力,占总成绩的35%。
教学资源•《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网络仿真软件教学进度安排时间内容第1周-第2周交换技术概述第3周-第4周交换机配置和管理第5周-第6周VLAN的配置和管理第7周-第8周Spanning Tree协议的配置和管理时间内容第9周-第10周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第11周-第12周综合实验和案例分析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巧,掌握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技巧以及网络设计和故障排除方法,为学生日后从事网络运维和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配置与管理方法;2. 学会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并能运用路由交换技术实现网络互联;3. 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应用场景,了解路由选择算法;4.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防护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实现网络设备的正常运作;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维护能力;3. 能够根据需求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并进行优化;4. 能够运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小组讨论与实践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4. 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素养,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及配置方法-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常见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命令- 网络设备的基本管理2. 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与实践- 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 路由交换技术在网络拓扑中的应用- 实际操作:设计并优化网络拓扑3.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应用- TCP/IP协议族- 路由选择算法(如RIP、OSPF等)- 常见网络协议的应用场景4. 网络安全与防护-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常见网络攻击类型及防护措施- 网络设备的防护策略配置5. 网络管理软件及应用- 网络管理软件的功能与作用- 常用网络管理软件的操作方法- 实际操作: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控本章节内容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与路由交换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和网络安全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2)
交换与路由技术实用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简介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讲述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实用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网络交换和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实践操作。
主要内容包括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础知识、交换技术的实验、路由技术的实验和交换与路由技术的综合实验。
2. 课程教学目标1.理解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2.掌握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的实践操作;3.学会使用交换与路由技术进行网络设计、优化和故障排除。
3. 课程教学内容3.1 交换与路由技术基础知识1.交换技术的分类和特点;2.路由技术的分类和特点;3.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区别和联系;4.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发展趋势。
3.2 交换技术实验1.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2.VLAN的配置与管理;3.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的配置与管理;4.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RSTP)的配置与管理;5.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LACP)的配置与管理。
3.3 路由技术实验1.静态路由的配置和管理;2.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的配置和管理;3.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
3.4 交换与路由技术综合实验1.设计和搭建网络拓扑;2.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实现网络互通;3.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排除;4.优化网络拓扑和性能。
4. 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2.实验演示和操作实践;3.课程作业和项目设计;4.学生在线学习和互动交流。
5. 课程教学评估1.考试成绩: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2.实验操作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和操作记录;3.课程作业和项目设计成绩;4.学生在线学习和互动交流成绩。
6. 参考教材1.林正捷,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叶荣悌,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3.冯世杰,TCP/IP 协议族详解,机械工业出版社。
路由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路由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介绍路由交换技术是网络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之一。
本次教学设计将详细介绍路由交换技术的第二版内容。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路由器的基本原理。
2.手动配置路由器并了解常见的配置项。
3.理解路由器的路由转发机制。
4.掌握常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5.熟练使用路由器的调试工具,如抓包、跟踪路由等。
6.了解现代网络中的路由选择技术。
教学内容1.路由器的基本原理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2.路由器的硬件组成3.路由器的软件组成2.手动配置路由器1.路由器登录与基本设置2.接口配置3.静态路由配置3.路由转发机制1.路由表的组成和作用2.路由表的查找和更新3.下一跳选择算法4.路由协议1.RIP协议2.OSPF协议3.BGP协议5.路由器调试工具1.抓包工具2.跟踪路由工具3.路由调试命令6.路由选择技术1.策略路由2.默认路由3.动态路由选择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 讲解理论知识和演示手动配置路由器。
2.实验教学法: 指导学生在实验环境中手动配置路由器。
3.情景教学法: 模拟网络情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1.路由器的基本原理: 通过幻灯片讲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2.手动配置路由器: 指导学生登录路由器并手动配置接口和静态路由。
3.路由转发机制: 用图示讲解路由表的组成和查找更新过程。
4.路由协议: 讲解RIP、OSPF和BG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5.路由器调试工具: 指导学生使用抓包和跟踪路由工具,强调故障排查的重要性。
6.路由选择技术: 通过实际例子介绍策略路由、默认路由和动态路由选择的具体实现。
注意事项1.实验环境的搭建需要提前准备。
2.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避免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
4.强调实际案例分析的重要性。
结论本次教学设计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从路由器的基本原理、手动配置路由器、路由转发机制、路由协议、路由器调试工具和路由选择技术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路由交换技术第二版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由交换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路由交换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技术之一,已经成为了大规模互联网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路由技术也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的需求,我们推出了路由交换技术第二版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路由交换技术,并掌握它的原理与应用。
二、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路由交换技术
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能,以及网络协议的实现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
•熟悉常见的路由交换技术;
•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技能;
•了解并能够实现网络协议;
•具备路由交换技术实战经验。
三、课程内容
1.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
本章介绍路由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路由、交换、路由表、路由器等基本
概念。
同时,介绍常见的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RIP协议、OSPF协议、BGP协议等。
2.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
本章介绍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方法,包括路由器接口配置、路由器路由表配置、管理路由器、访问控制等内容。
3. 网络协议实现
本章介绍如何实现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ARP协议、ICMP协议、IP协议等。
同时,介绍常见的协议分析工具,如Wireshark,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实
现网络协议的分析和调试。
4. 路由交换技术实战
本章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路由交换技术的实战应用场景,包括网络拓
扑设计、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路由协议的实现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路由交换技术的实现方法,从而提高实战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教师授课、
课堂讨论等方式实现。
实践操作则通过模拟实验、实验室实践、上机实践等方式实现。
同时,我们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资料、视频课程、代码案例等。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内容。
其中,实验报告占据较大的比例,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操作的评估,评估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
同时,我们也将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六、备注
本课程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讲,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学习。
在本
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应该掌握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