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教学课件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教学课件PPT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认识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浙江省桐乡第二中学
王炜强(明)仇英:《清明上河图》一个比六百年前北宋汴京更令人激动城市——苏州用“市民”视野看明清经济与文化“市民阶层成分极其复杂,除了中小工商业者、手工业工人外,还包括三教九流及百业游民。”——颜长珂、周传家:《李玉评传》“以吾苏郡而论,洋
货、皮货、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座,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钞》卷上1.民之发展一、从“市民”视角看明清经济思考:请
阅读课本,归纳明清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因素为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能性。明清经济发展概况:农业商品化手工业新式化商业群体化1.
民之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商品经济发展明清经济中的“发展”与“不发展”材料: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
王祯的《农书》( 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 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材料: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
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从这段时间起,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
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节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6页“量”而无“质”材料:国家太平日久,人口
户口百倍于前。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为商为贾,奔走四方;又百工技术,吴人为众,而常若不足
。——乾隆《吴县志》材料:明初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自后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
遂皆迁业。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矣。——(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
记》材料:有明一代,时值“明清小冰期”,气候趋于寒冷干燥。是时,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灾荒严重。……江南表面看似活
跃的商业活动及手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为目的、重复简单再生产而已。——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
代灾区社会研究》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人民面临的困境。人地危机经济危机环境危机“盛”而实“危”盛世之下的“民变”——《明
清时期城市集体行动图》2.民之诉求一、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局限局限经济:男耕女织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优势政治: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转
型(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萌芽长途贩运贸易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工商业市镇兴起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
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
。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麻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
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
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綴结构发生新变化。
一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
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添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
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商几乎遍布金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
种历史潮流推动下撒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材料三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
,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材料四《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
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
化。(4)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家庭手工业日益市
场化;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2)国内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朝政府开放海禁。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
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3)变化:手工工场和包买商(4)现象:苏州丝织业发达;工匠和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本质:资本主
义萌芽。图表数据源自巫仁恕:《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思考:根据表格,分析市民阶层的诉求。明清城
市群众之集体行
动类型表“今日之事,为朝廷为民除害也,若因以为利,则天下孰能说之。” ——“苏州织佣之变”领导者葛贤“大”而不“壮”2.
民之诉求——市民“大”而不“壮” 二、从“市民”视角看明清文化——以汤显祖《牡丹亭》赏析为例“(汤显祖)《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沈德符:《顾曲杂言》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牡丹亭·游园惊梦》1、市民文化——情起
情缘杜丽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春香: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杜丽娘: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
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春香:成对儿莺燕呵。——(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53
、54页。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杜丽娘:“(长叹介)吾今年已二八……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
。光阴如过隙耳。(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
第54页。程朱理学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
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新版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汤显祖:“天地之性人为贵。”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明朝中后期:16
世纪,苏州文艺复兴:14-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探究一: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