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教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2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2张ppt)
一条鞭法:实物地租转向货币地租
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摊丁入亩
“额丁子孙多寡不同,或数十百丁承纳 一丁,其故绝者或一丁承二十丁,或无 其户,势难完纳。” ——吴振棫《养 吉斋丛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
①新的农作物引入中国: 甘薯、玉米、土豆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 经营日益兴盛
农场品商品化
消极
(1)内容: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 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 ,没有提出 新的社会制度; (2)地位: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3)影响: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
三、小说与戏曲
1、小说
(1)明末清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市场 政府扶持
重农抑商
【阻碍因素】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 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 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儒家重义轻利、科举入仕思想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4、局限
【拓展】14—18世纪中外对比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策

中国 封建专制制度
小农经济 文化专制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时空框架】
明至清中叶:1368—1840
➢ 明(1368—1644):1368年朱元璋建立,1644年明亡。 ➢ 清(1644—1912):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1912年清帝
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晚清:1840—1912)
【明清赋役制度的变化】
商品
①农产品商品化
3、商业
商人 商路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ppt课件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ppt课件
3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1.心学: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
材料一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 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 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 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9
材料二 熟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 谈谈孔孟。末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末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 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 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 之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愚不肖者,虽其蒙昧之极,良知又未尝不存也。苟能致之,即与圣 人无疑矣。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
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
(1)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 理在气中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
循;
材料二 “行先知后”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必矣!” ——王夫之《尚书引义》
(2) 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考察引起的。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 “一动一静,阖辟之谓也。 由阖而辟,由辟而阖,皆动也。废然之静,则是息矣。
③限制君权。 “法治”替代“人治”;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带有民主主义色彩。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共22张PPT

纲要上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共22张PPT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 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 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 ①部 分土地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② 所凿水池养鱼,③池上筑舍养猪, ④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 ⑤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 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 复三倍”。
明朝后期,江 南等地区农业 的多种经营日 益兴盛, 且收 入颇丰
简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市镇
主要 行业
景德 镇
汉口 镇
朱仙 镇
佛山 镇
盛泽 镇 (苏 州)
乌泥 泾镇 (上 海)
合溪 镇 (湖 州)
制瓷 交通 交通 冶铁 丝织 棉纺 木炭 织
明清市镇简表
——本表资料来源: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化”》、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何一民《兴 盛与衰落:明清四大名镇在近代的舛变》等
本课学习任务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 思想领域的变化 3 小说与戏曲 4 科技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现象。
明朝后期,新农作物 材83页导言,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现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各领域出现总结性著作
2.借鉴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几何原本》书影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 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本课小结
思想领域的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 小说与戏曲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 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构架……与同一时期西方 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 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迂缓。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课件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课件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问题1: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明清经济各领域发展中有何局限?
农业生产工具及耕作技术等并无实质性突破 手工业中采用新经营方式整体较少发展缓慢 商品经济未能对自然经济形成根本上的冲击
1/6/2024
小农经济 仍占主体
二、思想领域的萌新与承古
材料三: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始终;天理即是良知。……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 之教。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社会经济的局限 材料二:在农具、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 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不过就总体而言,这种出于市场需 求、以自由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在明清两朝仍然只是出 现于局部范围的局部行业,尚不足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导 向……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仍然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并未能对传 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问题1: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明清经济各领域发展中有何局限?
1/6/2024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社会经济的局限
材料二:在农具、耕作技术、灌溉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 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不过就总体而言,这种出于市场需 求、以自由雇佣关系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在明清两朝仍然只是出 现于局部范围的局部行业,尚不足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导 向……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仍然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并未能对传 统自然经济结构形成根本上的冲击。
——王阳明《传习录》 问题2:“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不盲目屈从于现实,根据材料三 王阳明如何从时代中实现超越的?
1/6/2024
二、思想领域的萌新与承古
材料四: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精品课件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精品课件





三、小说与戏曲
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
普及。
2.成就
(1)小说
作品
作者 成 就
《水浒传》 《三国志通 俗演义》
施耐庵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 罗贯中 了章回体写作体裁
《西游记》 吴承恩 是神话小说的杰作
《儒林外史》 吴敬梓 讽刺小说
《红楼梦》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 文化》PPT精品课件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目标
时空定位
1.了解明清时期 社会经济、思想
文化的重要变化
2.通过了解明清 时期封建专制的
发展、世界的变
化对中国的影响, 认识中国社会面
临的危机




一、社会经济的开展与局限 1.经济开展 (1)农业 ①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 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 植广泛。 (2)手工业: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了新 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3)商业 ①白银货币化: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成为普遍 使用的货币,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开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 聚。 ②商人群体形成:以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为代表。 ③工商业市镇:在工商业兴旺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 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2.局限: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 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因绿色为最佳感受色, 可使睫状体放松,图案从里 到外大小不等,不断变化图 案可不断改变眼睛晶状体的 焦距,使调节他们的睫状体 放松而保护视力。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课件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课件

4、发展缓慢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
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政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
小农经济
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地位: 征服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物质支持
李贽 明末清初 三大家
熏陶
小说和戏曲
科技
陆王心学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三、文学艺术
四、科技
二、低头冥思久——承古萌新的思想
(一)背景
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后,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 工具,日益僵化;拜金主义思想盛行。
(二)陆王心学
陆 九 渊
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材料五: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 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业 关系的新经营手段。Leabharlann 封建专制制度束缚商业
变在手工业经营方式。
白银内流,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商帮形成;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专业化市镇兴起。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晚明 商品经经济济繁决荣定,文资化本主义萌芽
*小农经济占主导
*封建统治危机严重 *思想专制,理学僵化
社会 文化知 娱乐活 识进一 动丰富 步普及
—— (康熙)《常州县志》
开设工场和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一、抬头望神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3、商业
(1)货币: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
贸易发展。
明中期,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依赖于进口白银
材料四:海外白银的来源,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优质课件下载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优质课件下载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
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
经济作物繁多
耕地面积增加
产品商品化
一、明清经济新变化—手工业工场化
明清时期苏州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 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 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政府)出在现苏自州由复雇置佣官劳局动,力设及机雇8佣00关张系,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 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①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主张“众治”
成为近代进 步思想的先
声,
但未撼动儒 学的正统地
位。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 概括)
③“经世致用”(实学)
二、明清思想新变化—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
时 人物
代表成果
历史地位/意义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光启
明 朝
宋应星
徐弘祖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特征
① 经验总结性
著作多
② 以实用科技为主
③ 西方近代科技传

二、明清思想新变化—理学嬗变与启蒙新声
时间 作者
代表作品
历史地位/意义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小 说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3张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3张PPT)--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作者 简介
特点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吴敬梓 曹雪芹 汤显祖 孔尚任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宏祖
长篇章 长篇章 回体小 回体小 说,白 说,白 话小说。 话小说 讲述了 。讲述 北宋梁 了东汉 山起义, 末年的 叙述了 政治纷 北宋民 争。 情
神话小 说。讲 述了唐 朝玄奘 西行的 故事
讽刺小 说。反 映了科 举制僵 化
施复夫妇的纺织工场
思考3、结合教材概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
长途贩运发展;商业资本集聚, 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兴起
新因素、农业上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增强,高产
作物传入中国;手工业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 业上商业资本聚集。核心的变化是表现出了向近 代转型的特征。
应对、统治者没有顺势应变,而是继续加强君主
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体现在哪里
强调个性解放,带有平等和反色彩。体 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三、明清科技文艺的新发展
思考7 根据教材整理归纳明清科技文艺成就
成就
《水浒 《三国 《西游 《儒林 《红楼 《牡丹 《桃花 京剧
传》
演义》 记》
外史》 梦》
亭》
扇》
《本草 《农政 《天工 《徐霞 纲目》 全书》 开物》 客游记》
一、明清经济之变化
材料一 谈叁者,吴人也,家故起农。叁生有心算。居
湖乡,田多洼芜。乡之民逃农而渔,田之弃弗辟者以万计,
叁薄其直收之。
。凿其最洼者,池焉。周
为高塍(chénɡ),可备坊泄,辟而耕之。岁之入,视平
壤三倍。池以百汁,皆畜鱼。池之上,为梁,为舍,皆畜
豕(shǐ),谓豕凉处,而鱼食豕下,皆易肥也。……乃发
之。月发者数焉,视田之入复三倍”。——《戒庵老人漫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课件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课件

叁 · 小说与戏曲 【课堂探究】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得以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工商业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3)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二、文学科技:小说、戏曲、科技 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得以繁荣
类型 成就
地位 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过如另此外一精个致笔到贴式苛检细查的,按饮照食膳管谱的理配,方足,检见查皇一家遍,上然方后供准备馔传之膳仪。‘式传与膳排’一场声,令 下也,可由掌以勺看的出按照权上力菜是的次何序等,的听总敏提感调而的指紧挥张安,排,以做至成于一个不一得个不的菜将,吃顺饭序呈这递一上 去人。之这期所间需内都务府用的重人重,寿仪膳式房制的总度管牢、笼提调禁,锢眼起睛盯来着。每一个菜盛到碗里或碟里。碗
和碟都是银制的,据说如果菜里有毒,银就能变成黑色。然后交给太监,用黄云缎包好,
二、思想:明清进步思想家
明清之际……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时代,八股取 士陈腐不化;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 伏……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使得一 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 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性优势;
局限: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进步。
二、思想:明清进步思想家
明清之际……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时代,八股取
士陈腐不化;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
伏……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使得一
2.李贽
李贽的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第15课_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9张PPT)

第15课_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9张PPT)

史料实证:通过课文提供的图片和资料,实证明清社会经济的特点和影响, 从文化角度理解明清经济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提高探究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通过本课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 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明清科技文化具有承故萌新的特点,培养 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明清进步思想及科技文化反映经济繁荣的特点,从古 代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2.戏曲
(1)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 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舞台演出: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3)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 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并逐渐成为全 国最流行的剧种。
袁绍 《磐河战》
吕蒙 《贾家楼》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 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 久矣!
——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又称资本主义萌芽
——乾隆《吴县志》 材料三 明初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自后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大抵以十分百 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矣。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记》
1.陆王心学
陆 九 渊
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1)代表人物:王守仁


(2)思想主张:

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良知是隐藏
三 · 小说与戏曲
1.小说

(1)元末明初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完美版)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完美版)

程 朱 理 学
二程 朱熹
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
格物 致知
元明清时期的 统治思想, 影响海内外
陆 王 心 学
陆九渊 王阳明
宇宙便是 吾心, 吾心即是 宇宙
发明 本心
致良知
古代重要思 想,影响海 内外
《明至清 中叶的 经济与 文化》P P T
《明至清 中叶的 经济与 文化》P P T
程朱理学
朱熹
一生著书209卷, 编纂书籍210卷,注释 38卷,校勘 72卷。
《明至清 中叶的 经济与 文化》P P T
《明至清 中叶的 经济与 文化》P P T
陆王心学本原: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
上寻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 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
陆九渊
王守仁
本质: “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
” 穷理: “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
本质: “致良知”、本心是良知 良知就是理 穷理: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明至清 中叶的 经济与 文化》P P T
《明至清 中叶的 经济与 文化》P P T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 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 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 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 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 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 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 商帮集团。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 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 ,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 ,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 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 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优秀课件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优秀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 P T 优秀课件P P T 免费下载《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 P 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 P T 优秀课件P P T 免费下载《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 P 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 P T 优秀课件P P T 免费下载《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 P 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 P T 优秀课件P P T 免费下载《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 P T
新课导入:观电影述说历史的故事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T免费下载《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 P T 优秀课件P P T 免费下载《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 P 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 P T 优秀课件P P T 免费下载《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 P T
天朝上国的迷梦
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 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 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 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 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正 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 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 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 打的伏笔。
(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区域性 市场和全国性市场 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 展为工商业市镇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 P T 优秀课件P P T 免费下载《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 P T
前门街市图(局部)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 P T 优秀课件P P T 免费下载《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 P T
晋商
晋商俗称“山西帮”, 亦称“西商”“山贾”。在漫 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 的盐、铁、麦、棉、皮、毛、 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 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 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 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 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 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 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 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 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优秀课件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PPT优秀课件

史料解读:手工业经营方式的新变化
材料1: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
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中外历史纲要》(上)84页
材料2:(明代苏州纺织业)群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
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明清时期江 南地区手工 工场
问题:材料呈现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什么变化?
明清时期世界的变化与中国的联系 (思维导图)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一、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经济发展:
农业 新航路开辟高产作物引入中国(玉米、甘薯);
农业的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广发种植。
发 展
手工业 南方行业中出现开设工场的新经营手段(自由雇佣劳动)
商业
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发展; 商帮形成;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王 守
(2)思想主张:


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九 渊
②良知就是天理
(3)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 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二)社会批判思想兴起
材料二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李贽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陆王心学 致良知;强调主观能动性。

变 化
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黄顾王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 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批判高度 集权的政治体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
(三)文学艺术之变
小说兴起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繁荣,社会生活丰富, 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印刷术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教学课件PPT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认识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浙江省桐乡第二中学王炜强(明)仇英:《清明上河图》一个比六百年前北宋汴京更令人激动城市——苏州用“市民”视野看明清经济与文化“市民阶层成分极其复杂,除了中小工商业者、手工业工人外,还包括三教九流及百业游民。

”——颜长珂、周传家:《李玉评传》“以吾苏郡而论,洋货、皮货、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座,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

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

”——顾公燮《消夏闲记摘钞》卷上1.民之发展一、从“市民”视角看明清经济思考:请阅读课本,归纳明清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因素为市民阶层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能性。

明清经济发展概况:农业商品化手工业新式化商业群体化1.民之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商品经济发展明清经济中的“发展”与“不发展”材料: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 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 1742年)。

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

材料:明朝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从这段时间起,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节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6页“量”而无“质”材料:国家太平日久,人口户口百倍于前。

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

为商为贾,奔走四方;又百工技术,吴人为众,而常若不足。

——乾隆《吴县志》材料:明初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

……自后赋税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迁业。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矣。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记》材料:有明一代,时值“明清小冰期”,气候趋于寒冷干燥。

是时,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灾荒严重。

……江南表面看似活跃的商业活动及手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为目的、重复简单再生产而已。

——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人民面临的困境。

人地危机经济危机环境危机“盛”而实“危”盛世之下的“民变”——《明清时期城市集体行动图》2.民之诉求一、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局限局限经济:男耕女织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优势政治: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转型(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萌芽长途贩运贸易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工商业市镇兴起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

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麻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

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

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綴结构发生新变化。

一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

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添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

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商几乎遍布金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

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

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撒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材料三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材料四《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化。

(4)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1)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2)国内因素;中国手工业品精美畅销;明朝政府开放海禁。

表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资本雄厚;长途贩运发展较快;商业资本转向生产领域。

(3)变化:手工工场和包买商(4)现象:苏州丝织业发达;工匠和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

图表数据源自巫仁恕:《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思考:根据表格,分析市民阶层的诉求。

明清城市群众之集体行动类型表“今日之事,为朝廷为民除害也,若因以为利,则天下孰能说之。

” ——“苏州织佣之变”领导者葛贤“大”而不“壮”2.民之诉求——市民“大”而不“壮” 二、从“市民”视角看明清文化——以汤显祖《牡丹亭》赏析为例“(汤显祖)《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

”——沈德符:《顾曲杂言》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牡丹亭·游园惊梦》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杜丽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春香: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杜丽娘: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春香:成对儿莺燕呵。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53、54页。

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杜丽娘:“(长叹介)吾今年已二八……生于宦族,长在名门。

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

光阴如过隙耳。

(泪介)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第54页。

程朱理学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新版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汤显祖:“天地之性人为贵。

”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明朝中后期:16世纪,苏州文艺复兴:14-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探究一:明朝中后期《牡丹亭》中出现提倡人性、批判旧礼教思想的原因?“汤显祖对儒、释、道多有研习……而且与泰州学派的重要代表罗汝芳及名噪一时的李贽多有师生或结交、仰慕之意。

”——邹元江:《汤显祖新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2页。

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1、市民文化——情起情缘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杜宝:“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儿点点年纪,知道个什么呢?”凯普莱特:“不孝的畜生!……家门不幸,出了这一个冤孽!”主题:“这突然的钟情真叫人担心。

” 主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结局:杜丽娘还魂重生,柳梦梅高中状元,双方奉旨成婚。

结局:罗密欧朱丽叶双双殉情而死,两大家族握手言和。

2、市民文化——情死情生“中国婚姻方法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说作家早就感到了……‘私定终身’实际是不容于天下的……明末作家便闭上眼睛,说是‘才子及第,奉旨成婚。

’……(中国婚姻问题的解决)只在才子能否中状元,而绝不在婚姻制度的良否。

”——鲁迅:《坟·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38页。

“如果个人追求自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他就会在法律和上帝名义下以死抗争。

在剧中,朱丽叶的反抗是义无反顾的,并且最终以死表明她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家族间的封建世仇观念的不可调和性。

”——赵彦杰:《震撼心灵的爱情——与的艰难爱情之比较》,《安徽文学》,2009年第7期。

2、市民文化——情死情生2、市民文化——情死情生二、思想领域的变化阳明心学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1)代表人物:王守仁(2)思想主张: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②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3)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二程、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

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 -- 《传习录》“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无愧于心,胸怀坦荡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之背景:社会动荡不安,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和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探究二:为什么中西方文化在同一个时期出现了相同的主题和批判精神,最终却有着不同的结局?2、市民文化——情死情生尾声:市民社会?中国近代以前只有民间社会,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

它极其微弱,备受压抑,始终处于萌芽状态,遭到严重阻力而难以发育成长。

——萧功秦:《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的三重障碍》,《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第4卷明清市民阶层初步形成并在反专制、反封建的斗争中崭露头角。

作为一种新生力量,能打破中国传统社会的桎梏,走向新的变革时代。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63页。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