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感知现象描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感知现象描述

摘要:

色彩是我们视觉感知的首选,它随处可见,只要是有光的地方就有色彩。在生活中,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力总是直接而快速的。色彩总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中发挥着诱人的神奇魅力。源于生活的色彩丰富而灿烂,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为创造,它既满足了我们的视觉享受,又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

关键字:

视觉感知色彩对比色彩心理

正文:

1.概述

色彩是我们视觉感知的首选,它随处可见,只要是有光的地方就有色彩。在生活中,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力总是直接而快速的。色彩总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中发挥着诱人的神奇魅力。源于生活的色彩丰富而灿烂,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为创造,它既满足了我们的视觉享受,又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

色彩是艺术设计者传情达意的最佳表述方式,而色彩的传达方式是视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感觉经验80%以上取自视觉。

“所谓视觉,实际上就是通过创造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视觉是人的眼睛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构成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认识,是在视感觉的基础上依赖于神经中枢的调节和思维产生的。

色彩随视觉与光影的不同,可产生出无穷无尽的色彩视觉效果,同时色彩又由于所表现的物体与环境的不同,所呈现的视觉效果都不相同。

2.色彩感知

色彩感觉是由人的眼睛在观察物体时产生的。人视觉感知过程中生理上的几个器官,由眼球、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液、视网膜、成像元等组成。

在观察自然色彩时经常强调抓“第一印象色”,其原因是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色彩就不会像刚看到时那么强烈了,因为视觉本身有个自动适应的过程。这种视觉适应分为明暗适应,远近适应和颜色适应。

从黑暗的屋子突然走到强光下,眼前会是一片白茫茫,但很快就会回复正常,这就是明适应,大约需要0.2秒左右。从明亮的室外进入暗室,起初什么也看不见,这个恢复过程相对长一些,约5~10分钟,这是暗适应。人眼相当于一架精密度很高的照相机,能自动调节焦距。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可以自由改变厚度来调节焦距,使物象在视网膜上适中保持正确的投像。因此在一定的视觉范围内,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看得比较清楚。

一块鲜艳的颜色刚被看到时会很夺目、很刺眼,但是过一会儿就觉得暗淡了,

这种眼睛对色的习惯过程称为色适应。你戴上有色眼镜观察外界景物时,一开始景物好像都带有镜片的颜色。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颜色镜片的颜色在视觉上会慢慢消失,外界的景物又恢复成近似原来的颜色。当你摘下有色眼镜,景物的颜色感觉失真。

色彩具有恒常性,主要来自于人们头脑中旧经验对各事物所形成的印象。比如白色的衣服,无论是在红色光线下,还是绿色光线下,都会被知觉为白色。可见一旦某物的色彩被认可,即使客观条件有变化,而相应的知觉却恒常不变。这还由于我们的眼睛对某件物体并不是只感觉绝对光量的多少,而是感觉那个东西本身和周围相比光的反射程度,即反射率。

在一些色彩组合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色与色之间不但不使对比加强,反而会在某色的诱导下向着统一方向靠拢。这种现象称为色彩的同化效果。例如:橘红与橘黄并置,其中黄色成分被同化,而各自较弱的红也被同化,两个色就显色比原来灰暗些。如果一块蓝色的底子上布满了白色的小点,整体的视觉效果是蓝色的明度要比原来高许多。需要注意的是,色的同化一定要具有产生出这种现象的客观条件,如色彩间必须有共同因素,色彩要有一定大小的面积,形也要相对集中或分散等,不然我们的大脑是很难知觉出同化现象的。

视觉的色彩错觉,是人们感知外部世界时经常体验到的不正确的知觉状态,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人视觉器官内部产生的某种效应,引起思维推理之间的种种错误产生的。具体表现在眼睛感知的色彩效果(心理上的真实)和客观存在的色彩实体(物理上的真实)之间存在的差距,比如在灰色底上配置黄橙色,无彩色的灰看上去会有偏蓝灰色的感觉。这是因为视觉受到黄橙色的刺激诱发出刺激色的补色现象。色彩错视主要有四种:色感错视、同时对比、连续对比和视觉残像。

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在我们的视觉中,可以说任何色彩都是在对比状态下存在的。因为任何物态或者是一块颜色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它都是从整体中显示出来的,而我们的知觉也不可能单独的去感受某一种色,总是在大的整体中去感觉各个部分。

色的错视和色的对比是同时存在的。当对比着的两种色同时刺激人的眼睛时,常常会产生一种互相排斥的现象,使视觉感受到双方色彩差别更加显著。由于这种错觉现象,会产生:⑴当任何两种色相不同的色彩并置时,二者都带有对方的补色。⑵当任何色彩和中性灰色并置时,都会立即将灰色从中性的、无彩色

的状态改变为一种与该色相适应的补色状态。⑶当明色与暗色同等大小同时并置时,明色膨胀感更强。⑷当两种大小相等的互补色同时放置于一起时,暖色与明色比相同的冷色和暗色大而强。

色彩的同时对比是指人眼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所观察与感受色彩的对比现象,连续对比是指人眼在不同时间段内观察、感受色彩的对比现象。

残像是因为时间因素所形成的视觉中的颜色残留,也称色幻觉。视觉残像又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正残像是指在休止视觉刺激后,视觉仍旧保留原有形色影像的状态。负残像是指在休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比如当长时间地凝视一种色光后,如果将视线迅速移开,转向白色墙壁,墙面上会出现于原来色彩形状相似、色彩呈原来色彩的补色的影像。客观上这种形与色是不存在的,只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

3.色彩与心理

“色彩就是力量,就是对我们起正面或反面影响的辐射能量,而无论我们对它察觉与否。”

色彩感觉通过眼睛的作用实现的同时也伴随着心理感觉。这种作用常常是无意识的,但却是无时不在的,左右着人的情绪和情感。

对于色彩,人类经历了从视觉的直观面对,逐渐到精神的满足。色彩在很久以前就自觉不自觉的起到了满足或慰藉人们精神需求的作用。

“第二纪冰川期的后期,在亚洲、非洲、欧洲的相当范围内,居住着堪称现代人祖先的尼安德特人。若问这些尼安德特人和他们同时代、称为现代人祖先的人类相比有哪些不同,一般认为是他们的殡葬习惯。他们最早认识到用象征生命之血的红色涂在墓碑和遗体上,希望生命再生之时。”人类的祖先以红色象征生命和希望,可见色彩在当时已经起到了安抚心灵的精神作用。

色彩的心理功能是由生理反应后才形成的,主要是通过联想或想象,产生胀缩感、冷暖感、进退感、轻重感、动静感、知觉感等一些通感。这种色彩心理是多渠道感觉信息的交叉、联想,它因人而异,受到各人自身的年龄、经历、民族风俗、地区环境、性格、情绪、修养和审美等复杂因素左右。视觉与心理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它随时代的发展而生息,是以色觉的心理因素为依据的。

主动的色彩能够产生出一种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和努力进取的态度,被动的色彩则适合表现不安的、温柔的和向往的情绪。曾有一位足球教练利用色彩来调节队员的思想情绪,他总是让人把足球队员中间休息时间使用的更衣室刷成蓝色,一边创造出一种放松的气息;但当他对队员们作最后鼓动性讲话时,则让队员们走进涂成红色的接待室,一边创造出一种振奋人心的背景。

色彩因人而异,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愉悦心情,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