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语故事三篇
古代成语故事及启示四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成语故事及启⽰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成语故事篇⼀:【鞭长莫及】 鲁宣公⼗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出使齐国。
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强盛,要申⾈不向宋国借路。
申⾈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会杀我。
”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
”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
宋国君⾂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侮辱,就杀了申⾈。
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得暴跳如雷,⽴即发兵攻打宋国,⼀下⼦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相持了⼏个⽉,楚军还是没有取胜。
第⼆年春天,宋国派⼤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
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夫伯宗说:“⼤王,我们不能出兵,古⼈有话说:‘鞭⼦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
’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
晋国虽然强⼤,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低低,都在⼼⾥’,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林草丛中暗藏有毒⾍猛兽,洁⽩的美⽟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您还是忍⼀忍吧。
”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发兵,改派⼤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个⽉,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宋国⼤夫华元作为⼈质。
鞭长莫及的启⽰: 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奢求做⾃⼰能⼒范围之外的事情。
要做,就做⾃⼰能⼒所能涉及的范围内的才是最适合的。
只有适合的,才是的。
古代成语故事篇⼆:【墨守成规】 故事战国时期,⽊匠出⾝的墨翟主张兼爱与⾮攻,到处推⼴他的学说。
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
墨⼦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与鲁班⽐试⽐试攻防演习,墨⼦善于防守,鲁班败北。
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有⼀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种云梯,准备攻城之⽤。
那时墨⼦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起⾛了⼗天⼗夜,到了楚国的郢都⽴刻找到鲁班⼀同去见楚王。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篇】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全【6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破釜沉⾈ 秦朝末年,各地⼈民纷纷举⾏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的是陈胜、吴⼴,接着有项⽻和刘邦。
下⾯,讲⼀个项⽻破釜沉⾈的故事。
有⼀年,秦国的三⼗万⼈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强⼤,⾛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兵⽤蔬菜和杂⾖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举⾏宴会,⼤吃⼤喝的。
这⼀下可把项⽻的肺⽓炸啦。
他杀了宋义,⾃⼰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先派出⼀⽀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率领主⼒过漳河,解救巨⿅。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楚军⼠兵见主帅的决⼼这么⼤,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亲⾃指挥下,他们以⼀当⼗,以⼗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败。
秦军的⼏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仗不但解了巨⿅之围,⽽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篇2】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势如破⽵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全中国的愿望。
他召集⽂武⼤⾂们商量灭⼤计。
多数⼈认为,吴国还有⼀定实⼒,⼀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够的准备再说。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三篇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篇一:【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协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协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协助,就出来全力协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协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经典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篇二:【天下无双】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追究,避居赵国。
他听说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去邀请。
但两人不肯来见。
他打听到毛公藏在赌徒中,薛公藏在卖酒人家,便去寻访,终于结识了两人。
平原君知道后,说:“以前听说信陵君为人天下无双,今天看来他行为荒唐,徒有虚名!”信陵君说:“既然平原君耻笑我,那我该离开这儿了。
”平原君知道说错了话,向信陵君谢罪。
信陵君名望更大了。
这时秦国出兵攻魏。
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回国。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精选10篇)1.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熟能生巧宋朝时,有个人叫陈尧咨,他一箭射断了一根细树枝。
正在自鸣得意时,旁边一个卖油的老翁把一枚铜币放在油葫芦口上,舀了一勺油从高高的地方倒下来,油从铜币的小孔里穿过,流进油葫芦里去了。
陈尧咨非常惊奇,老翁说:“不过是熟能生巧而已。
”2.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3.四字成语故事篇三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4.四字成语故事篇四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5.四字成语故事篇五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6.四字成语故事篇六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中国成语故事【三篇】
中国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中国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趋炎附势】宋真宗时,聊城人李垂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著作郎、馆阁校理等官职。
李垂很有才学,为人正直,对当时官场中奉承拍马的作风非常反感,因此得不到重用。
当时的宰相丁谓,就是用阿谀奉承的卑劣手法获取真宗欢心的。
他玩弄权术,独揽朝政。
许多想升官的人都不住地吹捧他。
有人对李垂不走丁谓的门道不理解,问他为什么从未去拜谒过丁谓。
李垂说:“丁谓身为宰相,不但不公正处理事务,而且仗势欺人,有负于朝廷对他的重托和百姓对他的期望。
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去拜谒他?”这话后来传到了丁谓那里,丁谓非常恼火,借故把李垂贬到外地去当官。
宋仁宗即位后,丁谓倒了台,李垂却被召回京都。
一些关心他的朋友对他说:“朝廷里有些大臣知道你才学过人,想推举你当如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等官员)。
不过,当今宰相还不认识你,你何不去拜见一下他呢?”李垂冷静地回答说:“如果我30年前就去拜谒当时的宰相丁谓,可能早就当上翰林学士了。
我年纪大了,见到有的大臣处事不公正,就常常当面指责他。
我怎么能趋炎附势,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借以来换取他们的荐引和提携呢?”他的这番话又传到了宰相耳里。
结果他再次被挤出京都,到外地当州官。
后来,“趋炎附势”这一成语用来形容走权门,或奉承和依附有权势的。
【背道而驰】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说他准备到楚国去。
”魏王说:“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季梁回答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可是,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而且车夫经验丰富,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因此,他不听我的劝告,就继续往北走了。
”魏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个疯子。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经典四字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
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
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
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古代成语故事大全【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古代成语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忧考的后续更新吧!1.古代成语故事:忠⾔逆⽿ 魏征出⾝卑微,少年时孤苦贫困,曾经出家做过道⼠。
他喜欢读书,⽤⼼钻研古籍,学识⾮常丰富。
隋朝末年,魏征参加了反对隋朝暴政的起义。
后来,他投靠唐⾼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李建成做事。
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的器重。
后来,唐⾼祖的⼆⼉⼦李世民发动“⽞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
年轻⽽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才,便亲⾃召见他。
李世民⼀见魏征,就⾮常⽣⽓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若,以⾮常⾃信的⼝⽓回答说:“如果皇太⼦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
” 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从⼼⾥钦佩他的⼈格。
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重⽤了他。
不久,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委任魏征为谏议⼤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提拔他当宰相。
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
魏征胸怀⼤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胆进谏。
在他任职的⼏⼗年间,为了使⼤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百多次。
每⼀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有⼀次,唐太宗违犯他制定的18岁成年男⼦才须服兵役的规定,决定征召16岁以上,18岁以下,⾝材⾼⼤的男⼦从军。
命令发出以后,魏征极⼒反对,唐太宗⼗分⽣⽓,派⼈把他叫来,⼤加训斥。
魏征毫不畏惧,他⼗分严肃地进谏说:“您现在把强壮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么,⽥由谁来种?⼯由谁来做?您常常讲,我当国君,⾸先要讲信⽤,可是国家的法律明明规定,男丁中的强壮者才需要服兵役,您为什么不遵守呢?您这样做,在⽼百姓⾯前不是失去信⽤了吗?” 魏征的这⼀番话,把唐太宗⼀肚⼦的⽕⽓浇灭了。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三篇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篇一:【弄巧成拙】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
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
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
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仅仅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
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
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
”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中国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老生常谈】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
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逐步有了小名气。
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耳里。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
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精选10篇)1.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一无价之宝战国中期,魏国有一个农民在地里耕作时,得到一块一尺见方的玉。
他把玉献给魏王。
魏王叫老玉工鉴定,老玉工说:“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块罕见的宝玉。
”魏王问:“这块玉值多少钱?”老玉工说:“有钱也买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价,也只能看一下而已。
”魏王大喜,重赏了献玉的人。
[提示]指极其稀有的珍贵物品。
2.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二画龙点睛南北朝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传说他在一所佛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都没画眼睛。
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有了眼睛,龙会飞走的。
”人们以为他说大话。
他只好为两条龙画上眼睛。
立时雷电破壁,两条龙腾空而去,墙上只剩下没有眼睛的两条龙。
[提示]比喻作文或讲话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会使内容更精辟有力。
3.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三百发百中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
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
”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释]发: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非常高明。
4.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四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知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5.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篇五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5篇)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
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
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1削足适履【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灵王灭掉蔡国,派其弟弃疾管理蔡国。
楚灵王又发兵攻打徐国,大臣朝吴怂恿弃疾乘机夺取王位。
弃疾杀死太子禄。
弃疾让哥哥子比及子哲做国君和令尹,得知楚灵王上吊自杀,弃疾杀死子比和子哲,自立为王。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2田父之获【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是韩子卢,而跑得最快而且狡猾的兔子是东郭逡。
一天一只韩子卢追逐东郭逡,围绕三座山跑了五圈,韩子卢还是没有追上东郭逡,结果两者都累死了。
一个农夫刚好路过,轻易地捉住韩子卢和东郭逡。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3天下汹汹【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派人对刘邦说:“天下汹汹是因我们而起,为了结束这种战争局面,我们两人决一死战分胜负。
”刘邦表示愿意斗智而不是斗力。
项羽命一壮士前去挑战,汉营的神箭手楼烦出来迎战,壮士失败,项羽亲自上阵击败楼烦。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4头撞南墙【成语故事】从前山东淄川县的王生从小相信道术,跑到崂山学道术。
道士见他娇生惯养认为不是学道的料,让他先砍柴锻炼。
他一心想学道,道士教他穿墙术。
他学成立即回家给妻儿表演穿墙术,结果头撞南墙碰了一个大包。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5以德报怨【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用恩德去酬报怨恨自己的人是否可行?孔子说:“如果怨恨我的人,我用恩德去酬报他,那么对我有恩德的人该如何酬报呢?因此,怨恨我的人,不如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才能用思想去报答他。
”中国历史传统成语故事6惟命是从【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大军讨伐郑国,攻破郑国都城。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惊弓之鸟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
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
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
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
”魏王很怀疑。
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
鸣声凄惨。
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
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
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
身伤心碎,使它心跳加速,两翼无力,体重失去平衡,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鸟尽弓藏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
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精选十篇)1.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
人多酒少,不够喝。
有人提议,谁先画完一条蛇,这壶酒就归谁。
大家赞同,画了起来。
一人先画好了,看别人还在画,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那人说:“没有脚,你画的不是蛇。
”说完就把酒喝了。
[注释]足:脚。
[提示]比喻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坏。
2.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二自相矛盾从前,楚国有个人在街上卖兵器。
他拿着矛说:“这支矛,是天下第一锋利的,它能击穿坚固的盾牌。
”他又拿起盾说:“这个盾牌,是天下第一坚固的,世界上没有一支长矛能够刺得穿它。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回答不出来了。
[注释]矛:长矛。
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三买椟还珠据说,楚国有位珠宝商人,为了把一颗贵重的珍珠卖个好价钱,请人做了一只非常精致的珠宝盒来盛放这颗珍珠。
一位郑国人出高价把它买了回去。
谁知,过了没几天,这位买主竟然拿着珍珠来找商人,对他说:“你把这珍珠遗留在盒子里了,我买的是盒子,这珍珠还给你吧。
”[注释]椟:盒子。
[提示]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4.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四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
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
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注释]滥:蒙混。
充:冒充,凑。
竽:古乐器名。
[提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里面充数,也用来表示自谦。
5.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篇五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0篇)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1蛇影杯弓【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个人叫杜宣,一次在人家中饮酒,见杯中好像有一条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始终不见好。
朋友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把那天的情形说了一遍。
朋友笑着告诉他那是墙上的箭影而已,他也大笑一声,病不治而愈。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2束手就擒【成语故事】公元945年,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内外隔绝,生活十分困难,军心不稳。
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向主将张彦泽、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3声色俱厉【成语故事】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
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
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4上下其手【成语故事】公元前547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穿封戍和公子合围郑国大夫皇颉,穿封戍俘获了他。
在战后,公子围争功,穿封戍不服,请太宰伯州犁裁决。
伯州犁有意把手抬高对皇颉介绍公子围,把手降低介绍穿封戍。
皇颉会意说是公子围俘获他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5三纲五常【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
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古代成语小故事【五篇】
古代成语小故事【五篇】1.古代成语小故事一鼓作气春秋时期,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准备抵抗。
鲁国有一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人叫曹刿(ɡuì),他自告奋勇,请求跟鲁庄公一同参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
双方刚摆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时机未到,不能进攻。
”齐国击了三次鼓,发了三次进攻的命令,曹刿才对鲁庄公说:“好了,现在可以进攻了。
”于是,鲁军鼓声震天,士兵们像潮水一样冲向齐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逃命。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观察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鼓三次以后,你才让我下令出兵呢?”曹刿答道:“打仗时主要是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斗志最旺盛;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大家的士气就会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兵的勇气就全消失了。
等齐军的三通鼓击完,我们才击鼓冲锋,这时齐兵的勇气已经衰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是最旺盛的时候。
因此,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
”成语“一鼓作气”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绪高涨时,一下子做完。
含有鼓励的意思。
鼓,敲战鼓;作,振作。
2.古代成语小故事刻舟求剑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
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30篇)
经典成语故事(通用30篇)经典成语故事篇1chì shéng jì zú古代杜陵少年韦固,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个靠着红布囊席地而坐的老人,觉得奇怪,就去问老人。
老人说他是主管天下婚姻的,囊中的红绳是用来将夫妻的脚系在一起的,不管他们两人相隔多远,终究会走到一起的,如果断裂就夫妻离散。
典源《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九《定数十四婚姻·定婚店》"……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
"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
"固喜曰:"固少孤,尝愿早娶,以广后嗣。
尔来十年,多方求之,竞不遂意。
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之妇适三岁矣。
年十七,当入君门。
"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及其坐则潜用相系。
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
"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家妪女耳。
"固曰:"可见乎?"曰:"陈尝抱之来,卖菜于是。
能随我行,当示君。
"《续玄怪录·定婚店》:"韦固少未娶,旅次宋城,遇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
因问之。
答曰:此幽明之书。
固曰:然则君何主?曰:主天下之婚姻耳。
因问囊中赤绳子,曰:此以系夫妇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之,终不可易。
"释义古代杜陵少年韦固,一天在路上遇到一个靠着红布囊席地而坐的老人,觉得奇怪,就去问老人。
老人说他是主管天下婚姻的,囊中的红绳是用来将夫妻的.脚系在一起的,不管他们两人相隔多远,终究会走到一起的,如果断裂就夫妻离散。
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利令智昏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白起出兵攻打韩国。
秦军进攻上党(现山西省东南部)的时侯。
上党的守将冯亭负隅顽抗但仍然守不住,便想把上党献给赵国以谋求保护。
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觉得无缘无故得到的好处是祸患的根源,因此他劝赵孝成王深思熟虑。
而平原君赵胜却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他极力主张接受上党。
赵孝成王派平原君接收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于是,秦王派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赵国。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三年、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全军覆没、被秦军消灭,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赵长平之战。
后来,秦国的军队几乎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
司马迁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开诚布公地指出:“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这段话的大意是:俗话说:“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
”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使赵国在长平损失了四十万兵马、甚至连国都邯郸都危如累卵几乎丢掉。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2开门见山晓亮《十大元帅之谜.徐向前元帅之谜》奇特的性格之谜:1967年1月24日晚饭后,徐向前实在憋不住了,决定要“闯宫”——坐车直趋林彪住地毛家湾。
当时,林彪、陈伯达正在交谈。
徐向前不宣而至,林彪很不高兴。
徐向前开门见山,向林彪讲了目前军队的混乱状况,说:军队要稳定,这样乱下去不行,要搞几条规定,如不能成立战斗组织、不能随意揪斗领导干部、不准夺权等等。
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
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必看的成语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一】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产丰富的蜀国,有人献计造能下金粪的石牛送给蜀侯。
蜀侯中计,下令民工开山填谷,铺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让大军跟在运送石牛的队伍后灭了蜀国。
蜀国国君生性贪婪,秦惠王听说后想讨伐他,但是通往蜀地的山路深涧十分险峻,军队没有路可以通往蜀国。
于是秦军雕凿石牛,把许多贵重的东西放在牛的后面,号称为“牛粪”。
用来送给蜀国。
蜀国国君贪图宝物,就劈开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个大力士用来迎接石牛。
秦惠王率领军队紧随其后,从而导致蜀国毁灭蜀国国君死了,因小利失去国家而被天下的人耻笑。
附肤落毛的成语故事【篇二】
晋朝时期,贾坚,善于射箭。
烈祖听说他的箭术高超想亲自试验他,就牵一头牛放在百步的地方,让贾坚射它。
贾坚说:年轻时可能射不中,现年老正好可中,就射一箭,刚好擦背而过,再一箭贴肚皮而过,附肤落毛。
第三箭正中牛心。
大煞风景的成语故事【篇三】
唐朝诗人李商隐很有才华,他的诗揭露和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及官场腐败。
他在《杂纂》中列出大煞风景的事情,如“清泉濯足,花
上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这些都是当时让人扫兴的事情。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6篇】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6篇】【篇1】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明察秋毫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
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
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
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
”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
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
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
’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
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
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
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
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篇2】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千虑一得春秋时,晏婴在齐国历任三朝的宰相。
他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在齐国很有威望。
有一天,齐景公派使者来看他。
他正在吃饭,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
使者很感动,回去就把晏婴分食的事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想不到晏婴那么贫苦,就派使者送去一千两金子。
可是连送了三次都被晏婴退回来了。
齐景公特地召见他,说:“管仲对齐恒公的封赏不推辞,而你……”景公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说:“为什么要拒绝呢?”晏婴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遇人千虑,必有一得。
”他自谦地说:“无论君臣,清廉为上,我这人愚钝,再三考虑也许有点道理。
”成语“千虑一得”意思说,遇笨人的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后来多理解为考虑周到。
【篇3】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一言为重古时候秦国有个相国叫商鞅,秦王非常器重他。
古代精彩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古代精彩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导读:本文古代精彩四字成语故事三篇,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车水马龙】光武帝刘秀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
他为了纪念那些帮助光武帝中兴汉朝的功臣,命画师在南宫云台中画上他们的像。
在这些功臣像中,却没有大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像。
这是为什么?原来,皇后马氏是马援的女儿。
明帝为了避免亲宠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画的。
马皇后牢记父亲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训,处处虚心待人。
马皇后那时没有亲生儿子,明帝立贾氏的儿子为太子,委托马皇后教养。
马皇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精心培养,母子十分亲热。
明帝去世后,18岁的太子继皇位,就是汉章帝。
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汉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把马太后的兄弟封爵。
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规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坚决反对。
她说:“从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如此招摇,实在不好啊!”后人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简略为成语“车水马龙”,形容车马不绝的热闹景象。
【曲突徙薪】西汉时期,有人盖了一座新房子,客人们都前来观赏。
可是有一个客人,看到烟囱笔直地竖在厨房顶上,灶门口又堆着柴禾,就劝主人把烟囱重新砌得弯曲一些,柴禾要搬得远些,以免发生火灾。
可是主人认为这客人不会说吉利话,很不高兴,便没有听他的。
过了不久,这家果然失火了,幸亏左邻右舍赶来相救,才把火扑灭。
主人为了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杀牛买酒,请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坐在旁边,就是没有请那位劝他改砌烟囱,搬走柴禾的人。
席间有个客人说:“如果你当初听从那位朋友的意见,根本不会失火,也就用不着像今天这样杀牛打酒请客了。
现在你请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坐在上席,却把那位朋友忘了。
这岂不是: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吗?”主人听了这话,猛然醒悟过来,他马上派人把那位朋友请来,并让他坐了首席的位置。
【初出茅庐】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
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10篇
10 篇古代成语故事一、守株待兔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的田里有一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这个人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二、刻舟求剑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三、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四、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动静不就等于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成语故事三篇
不自量力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
那时,郑国和息国睦邻相处。
一年,息国
为了一件小事,和郑国闹翻。
息国国王要讨伐郑国,就召集大臣来商议。
有的说:“陛下和郑国国王同姓,不要轻易动武。
”有的说:
“我们的威望是不是比郑国高?”还有的说:“我们的力量是不是比郑
国强?”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也听不进。
他下令要全体兵向郑国发
起袭击。
郑国立刻出兵迎战。
最后,息国兵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不自量力”就是不衡量自己的实力而轻举妄动。
息国正是犯了
这个错误而遭失败。
引狼入室
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
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
防着。
几个月过去了,狼仅仅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
伤害一只羊。
牧羊人逐步地对狼放松了戒心。
后来,牧羊人觉得狼跟
在羊群后面有好处,不用再提防别的野兽了。
再后来,他索性把狼当
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群。
牧羊人见狼把羊管得很好,心里想,人
们都说狼最坏,我看不见得……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进城去,就把
羊群托狼看管,狼答应了。
狼估计牧羊人已经进城了,就冲着山林中
大声嚎叫了几声。
它的嚎叫声引来了许很多多、大大小小的狼。
那群
羊全被狼吃掉了。
牧羊人不了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伪善欺骗了。
成
语“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进内部。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
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
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
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
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
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
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
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
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
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
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
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
争或主动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