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膜)理论吸声公式及声强反射系数
初学者:声学计算公式大全
当声波碰到室内某一界面后(如天花、墙),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一部分穿透到另一空间。
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吸声系数:声压和声强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测点到声源的距离,就可计算出该测点之声强和声源的声功率。
1、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2、声功率级Lw取Wo为10-12W,基准声功率级任一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Lw为:3、声强级:3、声压级的叠加几个声源同时作用时,某点的声能是各个声源贡献的能量的代数和。
因此其声压是各声源贡献的声压平方和的开根号。
即:声压级为:声压级的叠加•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总声压级只比原来增加3dB,而不是增加一倍。
这个结论对于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同样适用。
•此外,两个声压级分别为不同的值时,其总的声压级为问题:10dB+10dB=? 0dB+0dB=? 0dB+10dB=?答案分别是:13dB,3dB,10dB.两个声强级获声功率级的叠加公式与上式相同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方式通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而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几何声学3.2.1 反射界面的平均吸声系数(1)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通常采用吸声系数,以α表示,定义式: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特性和声波入射角度有关。
声波垂直入射到材料和结构表面的吸声系数,成为“垂直入射(正入射)吸声系数”。
这种入射条件可在驻波管中实现。
其吸声系数的大小可通过驻波管法来测定。
当声波斜向入射时,入射角度为θ,这时的吸声系数称为斜入射吸声系数,。
建筑声环境中,出现垂直入射和斜入射的情况较少,而普遍情况是声波从各个方向同时入射到材料和结构表面,如果入射声波在半空间中均匀分布,,则称这种入射情况为“无规则入射”或“扩散入射”。
声学计算公式
声学计算公式当声波碰到室内某⼀界⾯后(如天花、墙),⼀部分声能被反射,⼀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部分穿透到另⼀空间。
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吸声系数:声压和声强有密切的关系,在⾃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测点到声源的距离,就可计算出该测点之声强和声源的声功率。
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2、声功率级Lw取Wo为10-12W,基准声功率级任⼀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Lw为:3、声强级:3、声压级的叠加10dB+10dB=? 0dB+0dB=? 0dB+10dB=? 答案分别是:13dB,3dB,10dB.⼏个声源同时作⽤时,某点的声能是各个声源贡献的能量的代数和。
因此其声压是各声源贡献的声压平⽅和的开根号。
即:声压级为:声压级的叠加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总声压级只⽐原来增加3dB,⽽不是增加⼀倍。
这个结论对于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同样适⽤。
此外,两个声压级分别为不同的值时,其总的声压级为两个声强级获声功率级的叠加公式与上式相同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式通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何声学3.2.1 反射界⾯的平均吸声系数(1)吸声系数:⽤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的基本参量通常采⽤吸声系数,以α表⽰,定义式: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特性和声波⼊射⾓度有关。
声波垂直⼊射到材料和结构表⾯的吸声系数,成为“垂直⼊射(正⼊射)吸声系数”。
这种⼊射条件可在驻波管中实现。
其吸声系数的⼤⼩可通过驻波管法来测定。
当声波斜向⼊射时,⼊射⾓度为θ,这是的吸声系数称为斜⼊射吸声系数,。
建筑声环境中,出现垂直⼊射和斜⼊射的情况较少,⽽普遍情况是声波从各个⽅向同时⼊射到材料和结构表⾯,如果⼊射声波在半空间中均匀分布,,则称这种⼊射情况为“⽆规则⼊射”或“扩散⼊射”。
微孔板吸声原理
一、微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在板厚小于1.0mm的薄板上穿以孔径小于等于1.0mm的微孔,穿孔率为1~5%,后部留有一定的厚度(5-20cm)空气层,该层不填任何吸声材料 ,这样即构成了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它是一种低声质量,高声阻的共振吸声结构,其研究表明,表征微穿孔板吸声特性的吸声系数和频带宽度,主要由微穿孔板的声质量m和声阻r来决定,而这两个因素又与微孔直径d及穿孔率p有关。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相对声阻抗Z(以空气的特性阻抗ρC为单位)用式(1)计算:Z=r+jwm=jctg(WD/C)(1)式中:ρ--空气密度(kg/cm3);C--空气中声速(m/s);D--腔深(mm);m--相对声质量;r--相对声阻;w--角频率,W=2πf(f为频率);而r和m分别由式(2)(3)表达:r=atkr/dzp(2)m=(0.294)×10-3tkm/p(3)式中:t--板厚(毫米)d--孔径(毫米)p--穿孔率(%)kr--声阻系数kr=(1+x2/32)1/2+(2x)1/2/8×d/tkm--声质量系数km=1+{1+[1/(9+(x2/2))]}+0.85d/t其中x=abf,a和b为常数,对于绝热板a=0.147,b=0.32;对于导热板a=0.235,b=0.21。
声吸收的角频带宽度,近似地由r/m决定,此值越大,吸声的频带越宽。
r/m=(l/d2)×(kr/km)(4)式中l--常数,对于金属板l=1140,而隔热板l=500。
上式也可以用式(5)表达:r/m=50f((kr/km)/x2)(5)而kr/km的近似计算式为:kr/km=0.5+0.1x+0.005x2(6)利用以上各式就可以从要求的r、m、f求出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x、d、t、p等参量。
由于微穿孔板的孔径很小且稀,基声阻r值比普通穿孔板大得多,而声质量m又很小,故吸声频带比普通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大得多,一般性能较好的单层或双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频带宽度可以达到6~10个1/3信频程以上。
声学计算公式大全
声学计算公式大全1.声压级公式:声压级(Lp) = 20 * log10(p/p0)其中,p为声压,p0为参考声压(通常取20微帕)。
2.声强级公式:声强级(Lw)= 10 * log10(I/10^-12)其中,I为声强。
3.声强公式:声强(I)=p*v其中,p为声压,v为声速。
4.声能级公式:声能级(Le)= Lu - 10 * log10(S/S0)其中,Lu为声能,S为参考面积,S0为参考面积(1平方米)。
5.声能公式:声能(Lu)=P*T其中,P为声功率,T为时间。
6.声功率级公式:声功率级(Lw)= 10 * log10(W/10^-12)其中,W为声功率。
7.声功率公式:声功率(W)=p*S*v其中,p为声压,S为振动面积,v为振动速度。
8.声深度公式:声深度(Ld)= 20 * log10(d/d0)其中,d为距离,d0为参考距离。
9.声暴公式:声暴(SN)= 20 * log10(sqrt(L1/L0) * (R0/R1)^2)其中,L1和L0为两个声级的差值,R0和R1为两个距离的比值。
10.波长公式:波长(λ)=v/f其中,v为声速,f为频率。
11.反射系数公式:反射系数(R)=(Z2-Z1)/(Z2+Z1)其中,Z1和Z2为两个介质的声阻抗。
12.驻波公式:驻波(λ/2)=L/n其中,L为管道长度,n为节点数。
13.声阻抗公式:声阻抗(Z)=p/v其中,p为声压,v为声速。
14.声频公式:声频(ν)=f/N其中,f为频率,N为周期。
这些公式只是声学领域中的一部分,用于基本的声学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介质特性等,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同时,不同的声学计算问题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公式和方法,因此深入学习声学计算方法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VIP专享]声学计算公式大全[1]
噪声分析常用计算公式汇总(二)吸声降噪
噪声分析常用计算公式汇总(二)吸声降噪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噪声分析的一些常用计算公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一些吸声降噪方面的常用计算公式。
1.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计算公式(Sabine公式)Sabine公式是用来计算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的常用公式,其表达式为:α=1-(1/R)其中,α为吸声系数,R为反射系数。
2.单层吸声材料的声阻抗计算公式单层吸声材料的声阻抗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Z=ρc/α其中,Z为声阻抗,ρ为吸声材料的密度,c为声速,α为吸声系数。
3.多层吸声材料的等效吸声系数计算公式多层吸声材料的等效吸声系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αeq = 1 - (1 - α1)(1 - α2)/(1 - α1α2)其中,αeq为等效吸声系数,α1和α2分别为两层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
4.噪声源的声压级计算公式噪声源的声压级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Lp = Lw + 10log(Q)其中,Lp为噪声源的声压级,Lw为噪声源的声功率级,Q为噪声源的辐射效率。
5.高分子材料(如聚酯纤维、蓝胶等)吸声材料的等效吸声系数计算公式高分子材料的等效吸声系数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αeq = αi/hi其中,αeq为等效吸声系数,αi为高分子材料的吸声系数,hi为高分子材料的厚度。
6.扩散法降噪效果计算公式扩散法是一种常用的降噪方法,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降噪效果:D = 10log(A/A0)其中,D为降噪效果,A为扩散以后的声能流密度,A0为扩散之前的声能流密度。
7.双壁屏蔽材料的声传递损失计算公式双壁屏蔽材料的声传递损失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L = 10log(1 + (M/R))其中,TL为声传递损失,M为主要隔声体积,R为面阻抗。
以上是一些吸声降噪方面常用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吸声材料的性能和降噪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对于噪声控制和降噪工程来说,准确地计算和评估吸声材料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吸声材料和设计有效的降噪方案。
声学计算公式大全
当声波碰到室内某一界面后(如天花、墙),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一部分穿透到另一空间。
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吸声系数:声压和声强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测点到声源的距离,就可计算出该测点之声强和声源的声功率。
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1、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2、声功率级Lw取Wo为10-12W,基准声功率级任一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Lw为:3、声强级:3、声压级的叠加10dB+10dB=? 0dB+0dB=? 0dB+10dB=? 答案分别是:13dB,3dB,10dB.几个声源同时作用时,某点的声能是各个声源贡献的能量的代数和。
因此其声压是各声源贡献的声压平方和的开根号。
即:声压级为:声压级的叠加•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总声压级只比原来增加3dB,而不是增加一倍。
这个结论对于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同样适用。
•此外,两个声压级分别为不同的值时,其总的声压级为两个声强级获声功率级的叠加公式与上式相同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方式通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而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几何声学3.2.1 反射界面的平均吸声系数(1)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通常采用吸声系数,以α表示,定义式:材料和结构的吸声特性和声波入射角度有关。
声波垂直入射到材料和结构表面的吸声系数,成为“垂直入射(正入射)吸声系数”。
穿孔板和薄板吸声系数和频谱经验公式
1. 序言
穿孔板和薄板及膜材料是常用的吸声材料。传统理论认为穿孔板的吸声来自于其穿孔对 于共振时声波空气粒子的粘滞消耗。而薄板和膜材料的吸声来自于材料自身的振动。本文的 两个实验证明,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吸声来也自于板材在声波作用下的振动。根据这个原理, 作者得出了穿孔板和薄板及膜材料共振吸声系数经验公式吸声频谱经验公式。
穿孔板和薄板吸声系数和频谱经验公式
张新安
西安工程大学,西安(710048)
E-mail:zxafafa.my265@
摘 要:作者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了穿孔板共振吸声系数公式和吸声频谱经验公 式,并推演出薄板(膜)共振吸声系数公式和吸声频谱经验公式。通过验证,这些公式可以 较好的反映实际测试情况。 关键词:穿孔板,薄板(膜),共振吸声系数经验公式,吸声频谱经验公式。
1000
0.61 0.63 0.320.7 1.2
1250
0.52 0.43
1600
0.37 0.35
2000
0.31 0.28
注:吸声系数1为穿孔铝板背后5cm空腔内填充4.8cm厚多孔材料时的情况;
吸声系数2为穿孔铝板背后5cm空腔内填充5.2cm厚多孔材料时的情况;
本次测试材料
m
=
m1
=
ρo D 3S
(10)
面积为 s = 7.85 ×10−3 ,根据式(10)可求得4.8cm厚多
孔材料层与穿孔板
Za
=
1 jωC
+
jωm =
j(ω(0.1 −
ρ
0
c
2 0
)
=
j(0.1 − 3.67 ×108
/ω)
ωV
之间的空气层质量
多孔吸声材料吸声机理及相关参数
3.3 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系数的因素
多孔吸声材料对声音中高频有较好的吸声性能。影响 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特性主要是材料的厚度、密度、孔 隙率、结构因子和空气流阻等。
密度:每立方米材料的重量。 孔隙率:材料中孔隙体积和材料总体积之比。 结构因子:反映多孔材料内部纤维或颗粒排列的情况,
3.6 吸声在建筑声学中的应用举例
3.6.1 室内音质的控制
玻璃棉产品可以制成吊顶板、贴墙板、空间吸声 体等,在建筑室内起到吸声作用,降低混响时间。
一般地,房间体积越大,混响时间越长,语言清 晰度越差,为了保证语言清晰度,需要在室内做吸声, 控制混响时间。如礼堂、教室、体育场,电影院。
对音乐用建筑,为了保证一定丰满度,混响时间 要比长一些,但也不能过长,可以使用吸声控制。
3.1 吸声系数与吸声量
吸声系数定义:=(E总-E反)/ E总,即声波接触吸声介面后失去 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吸声系数小于1。
同一吸声材料,声音频率不同时,吸声系数不同。一般常用 100Hz-5000Hz的18个1/3倍频带的吸声系数表示。
有时使用平均吸声系数或降噪系数粗略衡量材料的吸声能力。 平均吸声系数:100Hz-5000Hz的1/3倍频带吸声系数的平均值 降噪系数(NRC):125Hz/250Hz/500Hz/1000Hz吸声系数的平均
第三章 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广泛地应用于音质设计和噪 声控制中。
吸声材料:材料本身具有吸声特性。如玻璃棉、岩 棉等纤维或多孔材料。
吸声结构:材料本身可以不具有吸声特性,但材料 制成某种结构而产生吸声。如穿孔石膏板吊顶。
在建筑声环境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使用, 包括吸声性能以及装饰性、强度、防火、吸湿、加 工等多方面。
声学相关计算公式
声学相关计算公式当声波碰到室内某一界面后(如天花、墙),一部分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主要是转化成热能),一部分穿透到另一空间。
透射系数:反射系数:吸声系数:声压和声强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由声场中,测得声压和已知测点到声源的距离,就可计算出该测点之声强和声源的声功率。
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1、声压级Lp取参考声压为Po=2*10-5N/m2为基准声压,任一声压P的Lp为:听觉下限: p=2*10-5N/m2 为0dB能量提高100倍的 P=2*10-3N/m2 为20dB听觉上限: P=20N/m2 为120dB2、声功率级Lw取Wo为10-12W,基准声功率级任一声功率W的声功率级Lw为:3、声强级:3、声压级的叠加10dB+10dB=? 0dB+0dB=? 0dB+10dB=? 答案分别是:13dB,3dB,10dB.几个声源同时作用时,某点的声能是各个声源贡献的能量的代数和。
因此其声压是各声源贡献的声压平方和的开根号。
即:声压级为:声压级的叠加•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后,总声压级只比原来增加3dB,而不是增加一倍。
这个结论对于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同样适用。
•此外,两个声压级分别为不同的值时,其总的声压级为(注:应为L P=L P2+………………………)两个声强级获声功率级的叠加公式与上式相同在建筑声学中,频带划分的方式通常不是在线性标度的频率轴上等距离的划分频带,而是以各频率的频程数n都相等来划分。
声波在室内的反射与几何声学3.2.1 反射界面的平均吸声系数(1)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通常采用吸声系数,以α表示,定义式:混响室界面全反射,声能在声音停止后,无限时间存在。
膜-板振动吸声系数公式研究
η = pa a 2 e jωt 8T
(1)
式中,η 为材料波动幅度, pa 是声压振幅,a是材料受试面积,T是材料最大张力,ω 是角频
率。
对(1)式微分可得材料波动速度为
v = jω pa a 2 e j(ωt+φ ) 8T
式中,φ 表示材料波动相对于声波的相位滞后角。则声阻抗
z= p= v
8T jωa 2e jφ
表 2 5 种材料最大张力值
频率
面密度
最大张力
(Hz) 材料
(kg / m2 ) (N/m)
纸质膜
0.095
2375
塑料膜
0.163
4075
复合膜
0.258
6450
纸制模型板 0.825
20625
木质三和板 2.16
54000
然而,我们将表 2 和表 1 中的数据带入(11) 计算出来的理论吸声频谱曲线和材料实测频谱 曲线相比较后发现,理论频谱和实测频谱相差较 大。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实际材料受声波作用产 生的张力并没有在材料拉伸强力仪上能受到的 那么大。所以 T 值应该取较小一些的值。
f0
=
1 2π
ρc 2 = MD
60 MD
这个公式也适合于膜材料 (6) 。
本文测量的5种材料的计算共振频率和实测吸声极大频率列在表1中,
(7)
-2-
频率
表1 5种材料的计算共振频率和实测吸声极大频率及其差值
面密度 空腔10cm
空腔20cm
空腔30cm
=
8T
ωa 2 ( j cosφ − sinφ)
= − 8T sinφ − ωa 2
8T j ωa 2
穿孔板和薄板吸声系数和频谱经验公式
种情况的吸声频谱测试情况。
表3 不同重量情况的穿孔板吸声频谱测试对比
f 125 160 20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000 1250 1600 2000 α1 0.06 0.12 0.16 0.34 0.28 0.63 0.91 0.86 0.56 0.37 0.25 0.18 0.2 α 2 0.12 0.11 0.12 0.21 0.44 0.78 1.00 0.81 0.48 0.37 0.28 0.13 0.12 表中, f 为频率Hz, α1 为增重前吸声系数,α 2 为增重前吸声系数。
1000
0.61 0.63 0.32 6.5 2.7 0.68 0.7 1.2 0.66 0.7 1.2
1250
0.52 0.43
1600
0.37 0.35
2000
0.31 0.28
注:吸声系数1为穿孔铝板背后5cm空腔内填充4.8cm厚多孔材料时的情况;
吸声系数2为穿孔铝板背后5cm空腔内填充5.2cm厚多孔材料时的情况;
1.6
1.4
声抗率4
1.2
声抗率5
1
0.8
0.6
0.4
0.2
0
20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频率
图3 4.8cm(声阻率4)和5.2cm(声阻率5) 厚多孔材料的声阻率对比
图4 4.8cm(声抗率4)和5.2cm(声抗率5) 厚多孔材料声抗率对比
根据声电类比原理 (3) ,多孔材料与穿孔板及穿孔板之间空气层的声阻抗率是一个串联 的关系。设穿孔板、4.8cm厚的多孔材料及穿孔板与多孔材料之间空气层的声阻率分别为
吸声系数公式
吸声系数公式吸声系数这个概念啊,在声学领域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咱先来说说啥是吸声系数。
简单来讲,吸声系数就是用来衡量某个材料或者结构吸收声音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比如说,咱们在教室里上课,教室里的墙壁、天花板、桌椅啥的,它们对声音的吸收能力就不一样。
有些材料能把声音“吃”进去不少,让教室里不那么吵闹;而有些材料呢,声音碰到就反弹回来,整个教室就嗡嗡响。
吸声系数的公式呢,通常是用被吸收的声能除以入射的声能。
这听起来有点抽象,咱举个例子哈。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个新建的剧院。
那剧院从外面看起来特别气派,走进里面,感觉更是不一样。
当时有工作人员正在测试剧院的声学效果。
他们用专门的设备发出声音,然后测量声音在不同位置被吸收和反射的情况。
我就好奇地凑过去看,只见他们拿着各种仪器,一脸认真地记录着数据。
我就问其中一个工作人员:“这吸声系数咋算出来的呀?”那工作人员特别耐心地跟我解释:“你看啊,咱发出的声音能量是固定的,比如说 100 单位。
然后呢,碰到这个墙面之后,被吸收了 30 单位,那这个墙面对于这种声音的吸声系数就是 30÷100=0.3 。
”我一听,好像有点明白了。
在实际应用中,吸声系数的值在 0 到 1 之间。
如果吸声系数是 0 ,那就意味着这个材料一点声音都不吸收,全给反射回来了;要是吸声系数是 1 呢,那就表示所有的声音都被吸收掉了,一点儿都不反射。
比如说,像那种厚厚的地毯,它的吸声系数就比较大,可能能达到0.5 左右;而像光滑的大理石地面,吸声系数就很小,可能只有 0.1 左右。
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吸声系数差别可大了去了。
像那种多孔的材料,比如海绵、岩棉,它们里面有很多小孔,声音进去就出不来了,吸声系数就比较高。
而像金属、玻璃这类表面光滑坚硬的材料,声音容易反弹,吸声系数就低。
再想想咱们家里的装修,如果客厅里铺上木地板,再挂上一些厚重的窗帘,那声音听起来就会比较柔和,不那么刺耳,这就是因为这些材料的吸声系数相对高一些,把声音给“消化”掉了一部分。
薄膜共振吸声结构和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皮革、人造革、塑料薄膜等材料具有不透气、柔软、受张拉时有弹性等特性。
这些薄膜材料可与其背后封闭的空气层形成共振系统。
共振频率与膜的单位的面积质量、膜后空气层厚度和膜的张德大小有关。
在工程实际中,很难控制膜的张力,而张力会随时间而松弛。
对于不受张力或张力很小的膜,其共振频率可按下式计算:(12-8)式中M0---膜的单位面积质量,kg/㎡;L---膜与刚性壁之间空气层的厚度,cm。
薄膜吸声结构的共振频率通常在200-1000Hz范围,最大吸声系数约为0.3-0.4,一般把它作为中频范围的吸声材料。
当薄膜作为多空材料的面层时,结构的吸声特性取决于膜和多空材料的种类以及安装方法。
一般来说,在整个频率范围内的吸声系数比没有多空材料只用薄膜时普遍提高。
把胶合板、硬质纤维板、石膏板、石棉水泥板、金属板等板材周边固定在框架上,连通板后的封闭空气层,也构成振动系统。
这种结构的共振频率f0可用下式计算:(12-9)式中p0—空气密度,kg/m³;c—空气中声速,m/s;M0—板的单位面积质量,kg/㎡;L—板与刚性壁之间空气层厚度,m;K—结构的刚性因素,kg/(㎡*S2)。
K与板的弹性、骨架结构、安装情况有关。
对于矩形简支薄板(变长为a和b,厚度为h)。
(12-10)E为板材料的动态弹性膜量(N/㎡),Ó为泊松比。
对于一般板材在一般构造条件下,K=(1~3)*106kg/(㎡*S2)。
当板的刚度因素K和空气层L都比较小时,则根号内第二项比第一项小得多,可以略去,结果节和式(12-8)相同了。
但是当L值较大,超过100cm,根号内第一项将比第二项小得多,共振频率就几乎与空气层厚度无关了。
空间吸声体可以根据使用场合的具体条件,把吸声特性的要求与外观艺术处理结合起来考虑,设计成各种形状(如平板型、锥形、球形或不规则形状,可收到良好的声学效果和建筑效果。
建筑中薄板结构共振频率多在80-300Hz之间,其吸声系数约在0.2-0.5,因而可以作为低频吸声结构。
声环境学院基础名词(一)
声环境学院基础名词(一)吸声有关名词:1、 吸收:(1)当声波通过媒质或射到媒质表面上时,声能减小的过程。
(2)当声波经过一种介质时,将声能转换为其它能量的一种现象。
2、 声反射系数:自界面反射到入射方面的声能强度与入射声能强度之比。
3、 吸声系数用以表征材料和结构吸声能力的基本参量是吸声系数,以α表示,定义为: 00E E E r -=α (2.4-1) 式中:E 0——入射到材料和结构表面的总声能;E r ——被材料反射回去的声能。
当E 0=E r ,入射声能全部被反射,α=0;如果E r =0,入射声能完全被吸收,α=1。
理论上讲,α值是在0到1之间。
α越大,吸声能力越大。
4、吸声量吸声系数反映了吸收声能所占入射声能的百分比,它可以用来比较在相同尺寸下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的吸声能力,却不能反映不同尺寸的材料和构件的实际吸声效果。
用以表征某个具体吸声构件的实际吸声效果的量是吸声量,它和构件的尺寸大小有关。
对于某受声面积为S 的平面构件,其吸声量A 是:S A ⋅=α ,单位为m 2。
如果一面墙的面积是50m 2,某个频率(如500Hz)的吸声系数是0.2,则该墙的吸声量(在500Hz) 是10m 2。
如果一个房间有n 面墙(包括顶棚和地面),各自面积为11,,n S S S ,各自的吸声系数是11,,n ααα ,则此房间的总吸声量是:∑=+⋯++=n i i i S S S S A 1n n 2211αααα= (m 2) (2.4-2) 房间的平均吸声系数α是房间总吸声量A 与房间界面总面积S 的比值: ∑∑====n i in i i i SS S A 11αα (2.4-3)对于在声场中的人(如观众)和物(如座椅)、或空间吸声体,其表面积很难确定,表征他(它)们的吸声特性,有时不用吸声系数,而直接用单个人或物的吸声量。
当房间中有若干个人或物时,他(它)们的吸声量是用数量乘个体吸声量。
材料的吸声系数
材料的吸声系数吸声系数隔振vibration isolation材料吸收和透过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叫吸声系数(α)。
α=Eα/Ei =(Ei-Er)/Ei=1—r式中:Ei—-入射声能;Eα—-被材料或结构吸收的声能;Er——被材料或结构发射的声能; r——反射系数。
名词解释吸音系数是按照吸音材料进行分类的。
说明不同材料有不同吸音质量分贝(db),是声压级大小的单位(声音的大小).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
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20分贝以下,我们认为它是安静。
20—40分贝相当于情人耳边的轻轻细语.40-60分贝是我们正常谈话的声音。
60分贝以上属于吵闹范围.70分贝很吵,并开始损害听力神经。
90分贝会使听力受损.在100-120分贝的房间内呆1分钟,如无意外,人就会失聪(聋).吸声原理当入射声能被完全反射时,α=0,表示无吸声作用;当入射声波完全没有被反射时,α=1,表示完全被吸收。
一般材料或结构的吸声系数α=0~1,α值越大,表示吸声能越好,它是目前表征吸声性能最常用的参数。
吸声是声波撞击到材料表面后能量损失的现象,吸声可以降低室内声压级。
描述吸声的指标是吸声系数a,代表被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声能的比值。
理论上,如果某种材料完全反射声音,那么它的a=0;如果某种材料将入射声能全部吸收,那么它的a=1。
事实上,所有材料的a介于0和1之间,也就是不可能全部反射,也不可能全部吸收。
不同频率上会有不同的吸声系数。
人们使用吸声系数频率特性曲线描述材料在不同频率上的吸声性能。
按照ISO标准和国家标准,吸声测试报告中吸声系数的频率范围是100—5KHz。
将 100-5KHz的吸声系数取平均得到的数值是平均吸声系数,平均吸声系数反映了材料总体的吸声性能。
在工程中常使用降噪系数NRC粗略地评价在语言频率范围内的吸声性能,这一数值是材料在250、500、1K、2K四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取整到0.05.一般认为NRC小于0。
板(膜)理论吸声公式及声强反射系数
λ 2
,n
=
1,2,3,⋅ ⋅ ⋅ 此时,sin( 2πD ) λ
=
0 ,式(15)中的第
2
项达到极大。此时,
由于声波波幅为零,材料波幅也为零,它们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那么材料所受到的
综合力
pa2
也必然零。而同时
sin(
2πD λ
)
=
0
,其结果是吸声系数近似为零,而不会出现负
的吸声极大现象。吸声系数为极小值。
驻波管内半径,ρ0 , c0 分别为空气密度和声速)。而 ω
= 2πf
,同时,对空气来说 va
=
pa1 ρ0c0
,
通过对(11)式求解 (2) ,膜的振幅可表达为η a
=
r 2 pa2 8T
。设 k
=
pa2 ⋅ πr 2 ηa
将上述表达式带入(12)式可得
式中 式
a = 1− (2 pa2 )2
.(13)
句话说。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由声场中的中间媒质层可以看做是膜和弹簧组成的一个
简单模型,这个模型所得出的声强反射系数,与由小振幅声波的一维物态方程所得到的声强
反射系数的误差小于万分之一。若 sin 函数的角度值无限精确的取下去,则误差将趋于 0。 然而由膜-弹簧模型却能得到随入射声波的波动而变化的精细的声强反射系数公式。
即17在文献2中自由声场中中间媒质层的声强反射系数可以由平均声能量密度求得声强与平均声能量密度的关系为是平均声能量流s是声波穿过的垂直面18根据上述讨论式18表达的是声波传递中的平均声能变化情况
板(膜)理论吸声公式及声强反射系数1
张新安 1,2
1 西安工程大学,西安(710048) 2 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吸声量计算公式范文
吸声量计算公式范文吸声量(Sound Absorption Coefficient)指的是材料或结构对声波的吸收程度,通常用0到1之间的数值表示,0表示完全反射,1表示完全吸收。
吸声量计算公式一般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公式。
1. Sabine公式:Sabine公式是最常用的吸声量计算公式,适用于均匀吸声材料和吸声体的计算。
公式为:α = 1 - (V*T/S),其中α为吸声量,V为空间体积,T为声波衰减时间,S为表面积。
2. Norrkyn公式:Norrkyn公式适用于不均匀吸声材料的计算,该公式考虑了材料吸声层的表面反射和声波在材料内部的传播。
公式为:α = 1 - (1 - α1) * (1 - α2),其中α为吸声量,α1和α2分别为吸声层1和吸声层2的吸声量。
3. Johnson-Champoux-Allard公式:该公式适用于非均匀吸声材料,能更准确地预测吸声量,并且可以根据材料厚度及频率的不同进行修正。
公式为:α = ρc / (2Z),其中α为吸声量,ρ为材料的密度,c为材料的声速,Z为材料的声阻抗。
4. Delany-Bazley模型:Delany-Bazley模型是用于计算多孔材料吸声量的经验公式,适用于颗粒状和纤维状材料的吸声性能预测。
该模型基于材料的孔隙度、孔隙形状和孔隙分布等参数进行计算。
5. Koopmann公式:Koopmann公式是用于计算板材吸声量的公式,考虑了空气层和板材之间的界面效应,适用于低频范围的计算。
该公式基于板材的厚度、密度和频率等参数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实际吸声量的计算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声波入射角度、材料的加工工艺和环境条件等。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吸声量数据,建议进行实验测试或借助专业的吸声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建筑吸声和噪声控制领域,板材料和膜材料是常用的吸声材料之一。关于板材料和膜 材料的吸声性能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 (1−10) 。本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牛顿力学分析、膜振动 理论推导出板(膜)材料的吸声理论公式。通过分析,该公式与板(膜)材料的吸声规律吻 合较好。
作者曾在相关文献中证明,纤维材料的吸声也是来自于材料的振动 (11−14) 。以此概念为 前提,板(膜)材料吸声理论公式也被应用于纤维材料当中。通过分析证明,板(膜)材料 吸声理论公式也适合于表达纤维材料吸声性能。
2
=
∂2 ∂x 2
+
∂2 ∂y 2
从而有,
∇ r 2η
−
1 c2
∂ 2η ∂t 2
=
−p c 2σ
……………………….(7)
-2-
其中
∇r
=
∂2 ∂r 2
+
1 r
∂ ∂r
令解为
η(t, r) = R(r)e jωt
带入(7)式可得
……………………….(8)
弹簧位移也就是材料波动的振幅。由此,我们令
s=η (t, r) = η a e j(ωt+π / 2) , v = va e jωt ,
将此带入(6)式可解得
a = 1 − ( kη a )2 ωmva
………………………………….(12)
根据前面的定义。驻波管内作用于材料的 1/4 波长的质量可表示为, m = πr 2 ρ0c0 ,( r 为 4f
设材料表面受到声压为
p = pa2e jωt
的声压作用,其中 pa2 为声压振幅
(N/m 2 ), ω 为声波的圆频率,那么在 dxdy 单元上就受到如下的外力作用。
FF = p2dxdy
将上式带入膜波动方程
∇ 2η = 1 ∂ 2η , c 2 ∂t 2
式中
c=
T σ
,T 为膜的张力,σ
为膜的面密度。∇
句话说。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自由声场中的中间媒质层可以看做是膜和弹簧组成的一个
简单模型,这个模型所得出的声强反射系数,与由小振幅声波的一维物态方程所得到的声强
反射系数的误差小于万分之一。若 sin 函数的角度值无限精确的取下去,则误差将趋于 0。 然而由膜-弹簧模型却能得到随入射声波的波动而变化的精细的声强反射系数公式。
得 (2) ε =
p
2 a
。则声强 I ' =
p
2 a
。由此,对于自由声场中的中间媒质层,声强反射系
2 ρ 0 c02
2ρ0c0
数为
I ' = pa22 / 2ρ0c0
p
2 a1
/
2ρ
0c0
(18)
根据上述讨论,式(18)表达的是声波传递中的平均声能变化情况。对比式(17)和
式(18),当式(17)中的 sin 函数取平均值时(角度值取一位小数), I = 1.0000735I ' 。换
-4-
吸声系数 吸声系数
10cm空腔
塑料膜 纤维板
1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25 200 315 500 800 1250 2000 3150
频率/Hz
图 4 10cm 空腔时两种材料的吸声频谱
20cm空腔
碰撞后空气速度为 v 1 ,材料速度为 v 2 根据动 量守恒定律。
mv = Mv2 + mv1
(1)
根据吸声系数的定义
a = 1 − ( par )2 pai
式中 pai , par 分别为
入射声压和反射声压。
1本课题得到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项目(05JS07)的资助。 -1-
图 1 声波与材料相互作用示意图 图 2 动量守恒分析图
层的吸声情况。作者曾在文献(15,16)中证明,纤维层在声波作用下随声波波动做同频率
的振动。此时材料所受声波压力 pa2 及其变化都较小。那么,式(15)中吸声系数的变化就
主 要 来 自 于 公 式 右 侧 第 2 项 的 分 母 的 变 化 , 即 , D = (2n − 1) λ , n = 1,2,3,⋅ ⋅ ⋅ 时 , 4
sin(
2πD λ
)
=
1 ,式(15)中的第
2
项达到极小,吸声系数为极大值。而
D
=
n
λ 2
,n
=
1,2,3,⋅ ⋅ ⋅
时,sin( 2πD ) = 0 ,式(15)中的第 2 项达到极大,吸声系数为极小值。另外,在 D = n λ
λ
2
时,声波波幅为零,材料波幅也为零,它们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那么材料所受到的
由于
par
=
Fr s
, pai
=
Fi s
,
所以,
a
=
1−
⎜⎜⎝⎛
Fr Fi
⎟⎟⎠⎞
2
…………………………(2)
Fi 为声波对材料的作用力, Fr 为材料对空气的反作用力。
将 Fr = m dv dt
带入(2)并推导可得
Fi = m dv1 dt
v1 = v 1 − a
参考文献
[1] Kuttruff,H. H.,Room Acoustics (Fourth edition)[M],London:published by Spon Press 11 New Fetter Lane,2000,163-173,39-44 [2] 杜功焕,朱哲民,龚秀芬.声学基础.第二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71-278,98-102.168-193。 [3] Hansen, Colin H.,Solutions to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noise control, South Australia: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Adelaide,1996,178-181. [4] Sound Research Laboratories, Noise control in industry Sound Research Laboratories(3rd ed), London E. & FN. Spon,1991,245-247. [5] Rettinger, M.,Handbook of architectural acoustics and noise control a manual for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Blue Ridge Summit TAB Professional and Reference Books, 1988,184-186. [6] Barber,A., Handbook of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6th ed.),Oxford, UK : Elsevier Advanced Technology,1992,315-323 [7] Barron, Randall F. Industrial noise control and acoustics, New York : Marcel Dekker,2003,269-273. [8] cavanaugh h,W.J,Wikes,W.J. 建筑声学-理论与实践,赵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6-57 [9] 赵松龄.噪声的降低与隔.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133-137. [10] 马大猷.现代声学理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10-237 [11] 张新安.振动吸声理论及声学设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31-170 [12] 张新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薄纤维层吸声原理分析 200609-13 [13] ZHANG xian an,The fiber Viberation Sound absorptin theory, SAE Technical Papers,2007-01-2188 [14] 张新安,纤维层材料振动吸声理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09-22 [15] Xin an Zhang,The Formula of Sound Absorption Spectrum For Fibrous Material,12th,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Low Frequency Noise and Vibration and its Control,Bristol, UK 18 – 20 September 2006,371-380 [16] 张新安,纤维性材料经验吸声公式,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08-350
驻波管内半径,ρ0 , c0 分别为空气密度和声速)。而 ω
= 2πf
,同时,对空气来说 va
=
pa1 ρ0c0
,
通过对(11)式求解 (2) ,膜的振幅可表达为η a
=
r 2 pa2 8T
。设 k
=
pa2 ⋅ πr 2 ηa
将上述表达式带入(12)式可得
式中 式
a = 1− (2 pa2 )2
.(13)
4f
λ
则式(14)变为
a
=
1
−
0.41(
pa2 sin( 2πD
)
)
2
λ
(15)
下面对式(15)进行讨论。
(1)材料在不同声波作用力下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当板(膜)已经波动而表面变成凸字形时,再加反方向的力使其往回振动
时,由于板(膜)材料自身的应力,材料会对施力者产生一种“顶”的力量,这就使材料上所
1.板(膜)材料吸声理论公式的建立
在最大吸声系数对应频率处,材料背后空腔距离为 1/4 波长。如图 1,取频率为 400Hz,则背后空腔为 2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