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遗传与进化重难点与课后复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含解析

2021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遗传与进化含解析

遗传与进化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2.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D.(A+T)/(G+C)的比值3.下图中字母代表正常细胞中所含有的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以表示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西瓜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B.②可以表示果蝇体细胞的基因组成C.③可以表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的基因组成D.④可以表示雄性蜜蜂体细胞的基因组成4.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D. 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5.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 )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D. A;B都有可能6.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

若干这样的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A. 1B. 1/2C. 1/3D. 2/3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D.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8.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2024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训练—遗传与进化(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训练—遗传与进化(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训练—遗传与进化(含答案解析)易混易错归纳1.一个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分析:×。

鸟卵中的卵细胞指的是卵黄、卵黄膜、胚盘。

2.青蛙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分析:√。

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是变态发育,而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特有的。

3.土豆发芽了,属于出芽生殖。

()分析:×。

出芽生殖的芽体并不立即脱离母体,而与母体相连,继续接受母体提供的营养物质,直到芽体可独立生活才脱离母体,发育成新的个体,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土豆发芽”是块茎能发芽和生根,生长成新植株的生殖方式不属于出芽生殖,是一种营养繁殖方式。

4.有性生殖中,植物新生命的起点是胚。

()分析:×。

有性生殖的起点都是受精卵,而胚只新植物体的幼体。

5.试管婴儿属于无性生殖。

()分析:×。

试管婴儿中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结合,所以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6.由于现在存活的长颈鹿都是长颈的,所以变异是定向的。

()分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但是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7.米勒实验证明生命起源的全过程。

()分析:×。

米勒实验只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由无机小分子转变成有机小分子。

8.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分析:×。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但不是唯一的证据。

9.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相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分析:√。

挑战真题1.(2023•潍坊)在“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活动基础上,欲进一步“模拟杂合体果蝇子代3:1的性状比例”。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甲、乙两个小罐表示不同生殖器官,黑、白棋子表示不同生殖细胞,在甲、乙中分别放入10个、100个围棋子。

下列操作或评价正确的是()A.甲代表雄蝇生殖器官,乙代表雌蝇生殖器官B.甲罐中只放入黑棋子,乙罐中只放入白棋子C.模拟过程中每次抓出的围棋子都应放回原罐并混匀D.因两罐中围棋子数量不同,模拟的实验结果可能不准确【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细菌的遗传物质是()A.蛋白质B.DNA C.RNA D.糖类2.下列选项为基因载体的是()A.DNA B.mRNA C.tRNA D.rRNA3.下列关于隐性性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后代中不常出现的那个性状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C.F1中未出现的那个性状D.一对相对性状纯合子杂交F1中未出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4.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A.是RNA B.是DNA C.主要是RNA D.主要是DNA5.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A.B.C.D.6.下面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D.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7.p53基因是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的抑癌基因,编码393个氨基酸组成的核内蛋白(p53)。

p53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

下图是p53作用的流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DNA损伤,p53可诱导细胞凋亡B.当DNA受损时,Mdm2和p53发生磷酸化,p53被激活C.p53的磷酸化抑制了其与p300的相互结合D.p53基因突变可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8.农作物的育种方法有:①杂交育种、②诱变育种、③单倍体育种和、④多倍体育种。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获得的后代的优良性状不一定能稳定遗传B.②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C.③中使用花药离体培养能获得纯合二倍体植株D.④能获得茎秆粗壮,糖类等营养物质丰富的植株9.一个基因的转录产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化细胞和生理状态下,通过不同的拼接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mRNA和翻译产物,称为选择性拼接。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练16 生物的进化 含解析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练16 生物的进化 含解析

B.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C.基因a决定的性状是适应该环境的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6.(2017·福州一模)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

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

原因是()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7.(2017·开封二模)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8.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

下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9.(2017·潍坊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0.(2017·合肥三中月考)无花果具有隐头花序,其花托的顶端有一个很小的开孔,专有的、高度特化的榕小蜂雌蜂进入小孔后在花上产卵,雌蜂在花序上爬行时能进行传粉,无花果隐头花序是榕小蜂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生物学《遗传与进化》习题练习(含解析)

生物学《遗传与进化》习题练习(含解析)

生物学《遗传与进化》习题练习(含解析)本文档旨在提供生物学《遗传与进化》题练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遗传与进化相关的知识。

1. 遗传基础知识问题1某种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和a、B和b是两对等位基因。

根据孟德尔定律,这种生物的配子组合可能的数量是多少?解析根据孟德尔定律,厘清这种生物的配子组合可能性需要考虑基因座的独立性。

由于A和a、B和b是两对等位基因,根据独立性原理,这两对基因座的分离是相互独立的。

对于Aa基因座的配子组合,可能的组合是AA和aa,共计2种。

对于Bb基因座的配子组合,可能的组合是BB、Bb和bb,共计3种。

根据乘积法则,两对基因座的配子组合数量相乘,即2 * 3 = 6种。

答案这种生物的配子组合可能的数量是6。

2. 进化理论问题2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中,物种的进化方向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解析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物种的进化方向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使得适应性特征在种群中逐渐积累。

2. 遗传变异: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引起的。

这种遗传变异在繁殖和后代中传递,从而影响物种的遗传组成和特征。

3. 随机漂变:由于种群数量的变化和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动,以及随机的环境因素,某些基因可能在种群中出现频率改变,从而影响进化的方向。

4. 基因流动: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如迁徙和交配,可以导致基因的流动,从而在不同种群中形成基因交换。

这种基因流动也可以影响物种的遗传组成和进化方向。

5. 环境因素:物种所处的环境因素也会对进化方向产生影响。

环境的变化可以导致个体在适应环境上的选择变化,从而促进或阻碍进化。

答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认为,物种的进化方向主要由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随机漂变、基因流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

以上是生物学《遗传与进化》习题练习及解析的部分内容。

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加深对遗传与进化知识的理解。

遗传与进化课后练习答案

遗传与进化课后练习答案

遗传与进化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第一节(一)问题探讨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 1.B。

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高中生物 遗传与进化全册总复习试题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遗传与进化全册总复习试题 新人教版

一、遗传因子的发现一.选择题1.高粱有红茎(R)和绿茎(r),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 000粒种子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植株和240株绿茎植株,则此高粱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Rr×RrB.Rr×rrC.Rr×RRD.RR×rr2.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

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

A.25%B.50%C.75%D.100%3.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ddB.DD×DdC.Dd×DdD.Dd×dd4.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办法是()。

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 紫花×紫花→紫花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 紫花×白花→紫花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6.豌豆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是显性,让杂合子绿色豆荚豌豆的雌蕊接受黄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所结出数十个豆荚的颜色及比例是()。

A.绿色∶黄色=1∶1B.绿色∶黄色=3∶1C.全部为黄色D.全部为绿色7.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

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A.1∶1B.1∶2C.2∶1D.3∶18.视神经萎缩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专题练习题及答案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100分;2、答题时间90分钟,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番茄的紫茎和绿茎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将纯合的紫茎与绿茎杂交,下列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的是()A.决定紫茎的基因相对于绿茎的基因为完全显性B.F1紫茎个体产生的相同种类的雌配子与雄配子C.统计时子二代为AA、Aa、aa的个体存活率不相等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2.图1为某基因型为Aa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图像,图2为该动物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时期Ⅰ细胞中,两个A基因移向细胞一极,原因可能是基因重组B.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先找到与图1时期Ⅱ相同时期的细胞C.图2中1时期的细胞中,中心体会发出放射状的星射线D.图2中2只能用来表示图1的时期Ⅱ3.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的果蝇眼色杂交实验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D.荧光标记的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基因在表达过程中,有多种RNA参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表达的不同阶段,碱基的配对类型是完全相同的B.参与该过程的各种RNA均为单链结构,且没有氢键C.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翻译过程中就有多少个氨基酸与之对应D.参与基因表达的mRNA的合成场所可能是细胞核5.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某动物在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有4%的精原细胞发生如图所示的交换,A/a和B/b表示相应基因。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A与a都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的C.由图可知,该种变异类型没有增加配子的种类D.产生的精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49:1:1:496.某种飞蛾的长翅对短翅为显性,短翅类型占该种群的10%,长翅杂合子占该种群的20%,现将该种群引入到某常年刮大风的小岛上,数年后发现短翅蛾的比例维持在81%左右。

遗传与进化测试题带答案

遗传与进化测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30每个1分,31—40每个2分,共计50分)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授粉前的处理是()①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④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容易区分的性状;⑤开花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2. 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3. 小麦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现有甲、乙两种高秆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利用现有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鉴定并保留纯合子小麦;(2)育出矮秆小麦。

最佳措施分别是()①甲与乙杂交,得F1测交②甲、乙分别与隐性类型相交③甲与乙杂交得F1再自交④甲自交,乙自交A.①③B.①④C.④①D.④④4.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天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但遗传病大多都是先天的B.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C.要研究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D.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6.下列有关植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B.一个转运RNA只有三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C.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 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3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RNA7.下列不属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证据的是()A.基因有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染色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染色体转变成染色质B.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C.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都会发生自由组合8.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2024高考生物重点遗传与进化历年考题总结

2024高考生物重点遗传与进化历年考题总结

2024高考生物重点遗传与进化历年考题总结高考生物考试中,遗传与进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到基因的传递、突变、基因频率的变化等知识。

通过总结历年高考考题,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考点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思路,为备考提供指导。

本文将针对2024高考生物考试的遗传与进化考点,进行历年考题的总结。

1.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1)某校高考题:对于个体内部来说,遗传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提取题意:个体内部遗传的基本概念。

思路分析:个体内部的遗传主要涉及到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通过遗传物质DNA在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传递。

基因通过编码和操纵蛋白质的合成,决定着个体的形态和功能。

2. 遗传的规律与模式(1)某校高考题:湿鸟翅色有黑和白两种。

黑翅鸟配对后代全黑,白翅鸟配对后代全白,黑白翅鸟配对后代黑翅鸟和白翅鸟的比例为1:1,试说明白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提取题意:湿鸟翅色的遗传。

思路分析:通过观察黑翅鸟、白翅鸟、黑白翅鸟的配对后代,可以得出结论:黑翅鸟和黑翅鸟配对后代全黑,白翅鸟和白翅鸟配对后代全白,黑白翅鸟配对后代黑翅鸟和白翅鸟的比例为1:1。

根据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判断,白翅是显性性状,黑翅是隐性性状。

3. 进化与自然选择(1)某校高考题:人口过剩、资源有限、要使适应环境的种群的繁衍受到限制。

某种部分有较好亲子关系的动物通过繁殖的方法将较多的后代留存在后代中,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种现象为()。

A.适应B.自然选择C.变异D.进化提取题意:动物根据亲子关系进行繁殖,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现象。

思路分析:根据题目中所描述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动物通过选择繁殖的方式,将较多的后代留存下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种现象正是自然选择的表现,因此答案为B.自然选择。

4. 遗传与进化的应用(1)某校高考题:南方某种花卉,花型、花色多样,传统的育种方法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北方某种花卉中特定基因的颜色转移到南方花卉中,得到了新的优良品种。

遗传与进化 考点 讲义 练习 答案

遗传与进化 考点 讲义 练习 答案

遗传与进化习题精练(一)题一: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①和图②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B. 图①所示过程,两条链都必须作为模板C. 图②杂交区域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两种D. 图③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相对mRNA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往右题二: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的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的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b、c分别表示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B.某些病毒增殖时可发生d过程C.c过程需要tRNA和核糖体参与D.在所有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均可发生题三: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A≠G时,双链DNA分子中,下列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A.B.C.D.题四:下图是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体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丁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乙、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B. 若A 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a基因在4号和8号染色体上C. 乙细胞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D. 甲细胞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乙、丙均含两对同源染色体题五:下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点燃•陪伴•自生长(1)实验的第一步是获得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所选用的放射性标记物是________(32P/35S)。

(2)实验的第二步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侵染细菌。

(3)第三步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此现象说明噬菌体的______侵入到细菌体内;上清液出现少量放射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较多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实验中控制的_____不合适。

题六: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2019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练16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

2019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练16 生物的进化 Word版含解析

.基因库不同.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个体分裂过程的选项是________,请在下面的框内画出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

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个体数为6,SS个体数为26,Ss个体数为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A.50%和40% B.50%和62.5%C.50%和80% D.62.5%和50%11.(2018·辽宁大连20中月考)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12.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

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

押新高考卷 遗传与进化(含解析)-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押新高考卷 遗传与进化(含解析)-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押非选择题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遗传与进化考向01 遗传与进化1.(2023·河北·高考真题)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与Mm的效应相同),并与等位基因T/t 共同控制喙色,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

研究者利用纯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黄喙白羽)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并统计F1和F2的部分性状,一、基因型和表型的推断“先分开,后组合”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离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1.求配子种类及比例(以AaBbCCDd为例)结果见表。

实验亲本F1F21P1×P3黑喙9/16黑喙,3/16花喙(黑黄相间),4/16黄喙2P2×P3灰羽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1可判断该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定律,F2的花喙个体中纯合体占比为。

(2)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者对P1和P3的M/m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并对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和图2。

由此推测M 基因发生了碱基的而突变为m,导致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最终使黑色素无法合成。

(3)实验2中F1灰羽个体的基因型为,F2中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种。

若F2的黑羽个体间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占比为,黄喙黑羽个体占比为。

(4)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调查方案,判断基因T/t和R/r 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染色体交换)。

调查方案:。

结果分析:若(写出表型和比例),则T/t和R/r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否则,T/t 和R/r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2.(2023·重庆·高考真题)科学家在基因型为mm的普通玉米(2n=20)群体中发现了杂合雄性不育突变体,并从中(1)求产生配子种类数(2)求产生ABCD配子的概率基因型Aa Bb CC Dd结果产生配子A B C D配子比例1/21/211/2相乘得1/8 (3)求配子间结合方式AaBbCCDd自交,配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为(2×2)×(2×2)×(1×1)×(2×2)=64(种)。

十六遗传与进化重难点及课后复习题答案

十六遗传与进化重难点及课后复习题答案

⼗六遗传与进化重难点及课后复习题答案第⼗六章遗传与进化本章要求1.了解物种进化⽅式;2.掌握物种的概念及其形成⽅式;3.了解从分⼦⽔平研究⽣物进化的⽅法和原理;第⼀节遗传多态性⼀个群体中各种变异类型的⽐数可以长期保持不变,呈现所谓平衡型(或稳定)多态现象;也可以是⼀种类型在取代另⼀种类型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态现象,这⾥各种变异类型的⽐数逐渐发⽣变化,因此称为过渡型(不稳定)多态现象。

⼀、研究遗传多态性的途径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有亲缘关系的亲本进⾏交配,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物增加纯合性,从⽽提⾼基因的稳定性,但往往伴同出现后代减少、后代弱⼩或后代不育的现象。

等位基因酶(allozyme):如果某个座位的两个等位基因只使蛋⽩质的凝胶电泳特性发⽣轻微变化,且仍能执⾏相同功能,我们就把这两个等位基因编码的蛋⽩质称为等位基因酶。

染⾊体物质的排列往往因染⾊体结构变异如倒位,以为等表现出多态性:倒位:染⾊体结构变异的⼀种。

染⾊体上两个断裂点间的断⽚,倒转180o后⼜重新连接。

倒位降低了群体中遗传变异的频率,此外,倒位还降低了杂合体适合度,因为倒位杂合体产⽣的⼀部分不具活⼒的交换配⼦。

异位:染⾊体上部分基因⽚段断裂后错误链接;以为也降低群体中遗传变异的频率,因为异位杂合体是半不育的,产⽣的配⼦中有50%⽆⽣活⼒。

⼆、群体保持遗传多态性的⽅式等位基因酶的分析表明,在⼀个异交得动物或植物群体中存在⾼⽐例等位基因杂合性。

群体可能通过3种基本途径产⽣并保持这种多态性,既过度多态性(transient polymorphism),平衡多态性(balanced polymorphism)和中性突变随机漂变(neutral mutation random drift)。

这⾥主要阐述中性突变—遗传漂变:这⼀理论,基于两种假设既①规定编码蛋⽩质的基因能够产⽣所谓选择中性突变(selectively neutral mutation);②中性基因在基因库中随机漂变。

高考生物总复习——《遗传、变异与进化》(附答案)

高考生物总复习——《遗传、变异与进化》(附答案)

高考生物总复习——《遗传、变异与进化》(附答案)1.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研究程序(必修二7页)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必修二45页)先用含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得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就能得到含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3.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必修二46页思考与讨论)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4.tRNA与其携带的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必修二65~66页)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被多种tRNA识别并转运。

5.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必修二69页)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6.白化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酪氨酸酶不能合成;根本原因: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注意:老年白发只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7.系谱法分析遗传病类型的缺陷和对策系谱家系世代少,后代个体少;应调查多个系谱合并分析。

8.多倍体植株的优点(必修二87页)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9.诱变育种的两个特点(必修二100页)(1)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2)盲目性大,优良变异少。

10.通常选择植物萌发种子进行人工诱变的原因萌发种子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稳定性降低,更易发生基因突变,人工诱变成功率高。

11.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不是由自然选择引起的同一种群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由变异引起的,尤其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为进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

一、孟德尔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产生隐性纯合子的原因是基因分离。

2.高茎(Dd)豌豆产生的雄配子与雌配子的比例远大于1,不管是雄配子还是雌配子中D与d配子之比均为1∶1。

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计算题分类复习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计算题分类复习题附答案

生物必修二计算题归类复习一、关于细胞分裂的计算1、一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分别是()A.4、8、8 B.2、4、8 C.8、16、16 D.8、8、82、已知豌豆卵细胞内有染色体7条,那么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A.14、28、42 B.28、14、42 C.28、42、14 D.28、14、143、(2006北京)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4、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精子所占比例为()A.0 B.25% C.50% D.100%5、果蝇有8条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为()A.2 B.8 C.16 D.326、粗糙脉孢菌的单倍体细胞中具有7条染色体。

两个不同类型的粗糙脉孢菌融合后成为二倍体,随即发生典型的减数分裂,紧接着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

此过程最终形成的子细胞数及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为()A.8个、7条B.8个、14条C.4个、7条D.4个、14条二、遗传规律的计算7、将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比例应为()A.1/8 B.1/16 C.1/32 D.1/648、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显性,圆果对长果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A.1∶0 B.1∶2∶1 C.1∶1 D.1∶1∶1∶19、右图是某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请推测Ⅱ—2与Ⅱ—3这对夫妇生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A.1/9 B.1/4C.1/36 D.1/1810、现有一粒绿色(yy)圆形(Rr)豌豆,它们的相对性状是黄色、皱缩形。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解析.doc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练题辑: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解析.doc
课练 16 生物的进化 夯实——基础练
一、选择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
1? (2018-江苏徐州测评)关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拉马克提出的进化理论核心思想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 遗传”
B.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推动了生物的进化,但其无法解释遗传 和变界
的本质
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是自然选择学说,它认为隔离导致 了物种
4. ( 2018-111 东荷泽模拟) 华南沿海发现了电口牡蛎, 与分布在辽 宁
的长牡蛎相比,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长牡蛎的闭壳肌痕很大。 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与环境作用 无关
B. 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存 在生殖
隔离
的形成
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 定进化
的方向
答案: D
解析: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
法则,
A 正确;达尔文没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B 正确;现代生 物进化理论的
基础是自然选择学说,它认为隔离导致了物种的形成, C 正确;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 错误。
女的儿子患色盲,这 18 名正常妇女的基因型是
其基因型是 X bY), 所以红绿色盲的基因 72 频率为 T200X 100% = 6%。
X BX b'22 个男性是红绿色盲,
6. (2018-河南南阳检测 ) 下列关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
是 ()
A. 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确的
断进化
答案: A

普通遗传学第十六章遗传与进化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

普通遗传学第十六章遗传与进化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第一套

遗传与进化一、名词解释1.孟德尔群体:2.基因库:3.基因型频率:4.等位基因频率:5.遗传漂变:6.生殖隔离:7.地理隔离:8.进化树:9.进化速率:10.分子进化钟: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 D.不含等位基因2.让杂合体Aa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A.1/4 B.1/8 C.1/16 D.1/323.有一种家鼠,当用黄色鼠和灰色鼠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比例是1︰1。

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

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家鼠皮毛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规律B.该种家鼠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体C.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已死亡D.家鼠的这对性状中黄色对灰色显性4.豌豆黄色(Y)对绿色(y)呈显性,圆粒(R)对皱粒(r)呈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其后代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A. YyRrB. YyRRC. yyRRD. yyRr5.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依次是A.5和3 B.6和4 C.8和6 D.9和46.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有两个着丝点B.有四个DNA分子C.有四个染色体D.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7.右图是从一种生物体内中获得的某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糖元B.此时细胞中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中的DNA分子不能进行转录和复制D.这种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8.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等位基因进入卵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9. 下面柱状图表示的是某生物细胞在分裂期中各项统计数据,其中甲、乙、丙、丁依次代表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中心体数,其中正确的是10.下列叙述中哪项不能表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行为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组成之一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遗传与进化本章要求1.了解物种进化方式;2.掌握物种的概念及其形成方式;3.了解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和原理;第一节遗传多态性一个群体中各种变异类型的比数可以长期保持不变,呈现所谓平衡型(或稳定)多态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类型在取代另一种类型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态现象,这里各种变异类型的比数逐渐发生变化,因此称为过渡型(不稳定)多态现象。

一、研究遗传多态性的途径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有亲缘关系的亲本进行交配,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从而提高基因的稳定性,但往往伴同出现后代减少、后代弱小或后代不育的现象。

等位基因酶(allozyme):如果某个座位的两个等位基因只使蛋白质的凝胶电泳特性发生轻微变化,且仍能执行相同功能,我们就把这两个等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等位基因酶。

染色体物质的排列往往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如倒位,以为等表现出多态性: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种。

染色体上两个断裂点间的断片,倒转180o后又重新连接。

倒位降低了群体中遗传变异的频率,此外,倒位还降低了杂合体适合度,因为倒位杂合体产生的一部分不具活力的交换配子。

异位: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片段断裂后错误;以为也降低群体中遗传变异的频率,因为异位杂合体是半不育的,产生的配子中有50%无生活力。

二、群体保持遗传多态性的方式等位基因酶的分析表明,在一个异交得动物或植物群体中存在高比例等位基因杂合性。

群体可能通过3种基本途径产生并保持这种多态性,既过度多态性(transient polymorphism),平衡多态性(balanced polymorphism)和中性突变随机漂变(neutral mutation random drift)。

这里主要阐述中性突变—遗传漂变:这一理论,基于两种假设既①规定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能够产生所谓选择中性突变(selectively neutral mutation);②中性基因在基因库中随机漂变。

这一理论追早由S.Wright 提出,后来又得到日本群体遗传学家M.Kimura的发展。

三、适应规(adaptive norm)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对齐所处的自然环境是有一定的适应性的,而这类均有适应性的表型都是由各种个体的基因型所决定的。

所以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各种基因型就是该物种进化史的体现。

群体中这一系列基因型就称为适应规。

第二节物种的形成一、物种的概念1、物种(Species)的概念:物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生物繁殖和进化中的基本环节。

⑴.达尔文:认为物种就是比较显著的变种。

物种之间一般有明显的界限,但这个界限不是绝对的,所以物种和变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⑵.现代科学:认为物种是比较显著的变种。

①.可杂交性是区别物种的主要标准:* 能够相互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种群或个体属于同一物种;* 不能相互杂交、或者能够杂交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种群或个体属于不同的物种。

遗传学:遗传差异、染色体变异。

分子生物学:DNA序列的变异、物种指纹图谱。

②.应同时考虑形态结构上和生物地理上的差异:目前分类学上仍以形态上的区别为分类的标准,但应注意生物地理的分布区域。

∵每一物种在空间上有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围,超过这一围就不能存在,或是产生新的特性和特征而转变为另一个物种。

2.引起物种间差异的原因:(1)不同的物种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一般涉及一系列差异基因;* 涉及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上的差别。

(2)它们之间不能相互杂交或其杂种不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产生不育性和生殖隔离,不能产生后代。

例如:两个果蝇物种(Drosophila pseudoobscura和D.miranda)在一些染色体的结构上有许多部分是相似的,但有一些则产生倒位或易位它们之间就出现不育性、彼此不能杂交成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在不同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遗传差异逐渐增大生殖隔离(reproductive isolation)。

生殖隔离机制是防止不同物种的个体相互杂交的环境、行为、机械和生理的障碍。

生殖隔离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之目的。

生殖隔离分为两大类:①. 合子前生殖隔离:阻止不同群体成员间交配或产生合子;②. 合子后生殖隔离:降低杂种生活力或生殖力的一种隔离。

生殖隔离机制的分类:《1》合子前生殖隔离:①.生态隔离:群体占据同一地区,但生活在不同的栖息地;②.时间隔离:群体占据同一地区,但交配期或开花期不同;③.行为隔离:动物群体雌雄间不存在性吸引力;④.机械隔离:生殖结构的不同阻止了交配或受精。

《2》合子后生殖隔离①.杂种无生活力:F1杂种不能存活或不能达到性成熟;②.杂种不育:杂种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配子;③.杂种衰败:F1杂种有活力并可育,但F2世代表现活力减弱或不育。

二、物种形成的方式物种的形成:量变质变。

主要有两种不同方式:1.渐变式:在一个长时间旧的物种逐渐演变成为新的物种,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形式。

渐变式的形成方式:亚种逐渐累积变异成为新种。

渐变式又可分为二种方式:继承式和分化式。

⑴. 继承式:指一个物种可通过逐渐累积变异的方式,经历悠久的地质年代,由一系列的中间类型过渡到新种。

例如马等动物的进化历史。

⑵.分化式:指同一物种不同群体,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态隔离逐渐分化成不同新种。

由少数种变为多数种。

特点:地理隔离(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许多生物不能自由迁移、相互之间不能自由交配、不同基因间不能彼此交流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变种或亚种进一步分化生殖隔离新种。

渐变式的物种形成方式,在地球历史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可通过突变、选择和隔离等过程形成若干地理族或亚族然后因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

2.爆发式:不一定需要悠久的演变历史,在较短时间即可形成新种。

一般不经过亚种阶段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加倍、染色体变异或突变等方法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

远缘杂交结合多倍化主要见于显花植物。

栽培植物中多倍体比例 > 野生植物。

生物进化的概述:生命在地球上起源于35亿年前。

(上图下载于网络)∴原始地球首先合成氨基酸等有机分子整合成蛋白质、核苷酸和脂肪酸等生命分子产生古细菌等生物有机体蓝藻等原核生物(25~34亿年前, 可进行光合作用)原始真核生物(22亿年前)植物、动物。

进化论认为形成一个新种需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隔离等因素作用下,从一个旧物种逐渐形成。

物种在自然界进化的途径认识有机界在系统发育中的遗传和变异的规律人工创造和综合新物种和新品种。

尽管地理物种形成的理论很精辟,但根据这种理论难以直接观察物种形成的过程,因为隔离群体的多样化是经过数十万年乃至上百万年慢长的历史过程而逐步形成的。

此外,与遗传趋异性平行的地理变迁又相当复杂,完全难以预测。

因此,物种形成是严重历史事件,所以研究中的形成过程必须依据现在的种族(race),亚种(subspecies)和同胞种(sibling species)的分布来推算进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因此,研究物种形成过程必须首先探明种族形成的各个阶段。

物种形成相关理论(一)快速物种形成在进化过程中,某些进化因子可能会突然出现,促使新物种形成。

这种物种形成方式称为随机物种形成(stochastic speciation)活灾变物种形成(catastrophic speciation),也称为量子物种形成(quantum speciation)。

(二)点段平衡与快速物种形成根据对化石记载的研究,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有时不是渐变的和连续变化的,物种喜欢吃有可能是一种突然出现的事件,这种物种形成的机制称为点段平衡说(punctuated equilibrium)。

(三)建立者物种形成卡尔逊(H.Carson)根据对夏威夷果蝇进化的研究,认为一个个体可以形成若干个群体,甚至一个物种,这种理论称为建立者物种形成(founder speciation)。

根据这一理论,遗传变异来自两方面:第一,通过个别或少数个体建立的最初群体的基因频率有别于其祖先群体的基因频率;第二,在群体迅速扩展期间,选择具有明显作用,如果建立者的后代能够侵入某种生态的小环境中,群体就可能迅速扩展。

其支持证据:①夏威夷群岛上果蝇种群分布研究;②实验室模拟实验(四)染色体畸变与快速物种形成由怀特(M.White,1978)提出的、由于染色体畸变而快速形成新物种。

(五)植物多倍体形成通过多倍体途径形成新物种在动物中是少见的,但在植物中则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因子。

第三节分子水平的进化进化(evolution)是一种变异发生的过程,他是从地球上原已存在的生命形式产生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类型的过程。

子分子水平上,这一过程涉及DNA复制中发生插入、缺失、核苷酸替换等变异。

进化分子钟:利用古生物学资料在研究现存各种生物的祖先发生进化分歧的时间,就会发现这些生物在整个进化期间均以一种有规律的速率对某种蛋白质就行代换。

当这种有规律的蛋白质代换发生是源于某个共同祖先的两个物种之间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就可以用作一种进化的分子钟(molecular clock),确定两个物种发生进化分歧的时间。

因此,我们就克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活其DNA序列,推测分子变异的代换速度,确定物种分歧的大致时间。

氨基酸序列与系统发育:通过比较各种生物都共有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也可以测量不同生物间的进化关系或进化分歧。

两个种之间决定所有氨基酸差异的所代换的核苷酸总数称为最小突变距离(minimal mytational distance),所有最小突变距离值大于相应的氨基酸数。

最小突变距离除了用来估算不同生物进化的分歧外,还可以用来推算不同物种起源于共同祖先的顺序。

一次根据不同生物的同一种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就可以绘制出系统树。

通过测定各种物种之间最小突变距离和利用计算机程序就看确定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可以确定各种亲缘关系中某种现已灭绝的祖先序列在进化分歧点上的年代。

核苷酸序列与系统发育:在研究不同物种间DNA序列的多样性是,必对其中一个物种的DNA就行放射性标记,使其具放射性,并且还须将拷贝部分既在多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的序列分离出来。

在将这些具放射性的单拷贝序列加热,是其解离成当链,接着,一方面是祺与本中的单链DNA杂交既所谓的同源反应(homologous reaction),另一方面也使其与其他的单拷贝单链DNA杂交既所谓异源反应(heterologous reaction)。

最后,测定同源和异源双链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二者的热稳定性差异就是两个物种的核苷酸序列的分歧。

基因组的进化:在自由生活的生物中,细胞DNA含量也与进化过程存在密切关系。

不同生物按细胞DNA含量不同,可归为四大重叠类群:第一类:0.003~0.01pg之间,如细菌第二类:不足0.1pg,如真菌第三类:0.1~10pg,包括大多数动物和某些植物第四类:大于10pg,包括蝾螈、某些鱼和许多植物从细菌到真菌、到动物、到植物依次有大量增加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