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1.概论
机电一体化1.概论第一篇:机电一体化1.概论1序言及概论序言一、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初步了解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生产、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现代先进的技术。
那么哪些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呢?日本学者高森年在他的著作中说:“当今世上只要是使人感到比较灵活、灵巧便利的机械都是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制造的,这样的说法毫不过分。
”因此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想象。
实际上,机电一体化在家用电器、各种车辆、工厂设备、航天航空等各种领域、场所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家用照相机、全自动洗衣机、无人驾驶的汽车、全自动的玩具小车、工厂化流水线作业设备、航天器、火星探测器及机器人等。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械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互相结合的各种技术的统称。
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优越性列举出一系列实例后,这些机械都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这完全取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存在的优越性和潜在的应用性能。
这些机电一体化产品,它们有哪些优越性呢?它比一般机械产品及传统机电产品突出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1)精度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
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比一般手工操作的机床的加工精度大大提高。
(2)功能增强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
Get清风第一章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学课件
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 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 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 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 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 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 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 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 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 启发研制出来的。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涵义是“机电一 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 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 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将 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揉和〞到机械装置中去, 从而到达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的目的,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具 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1.1.3 机电一体化的开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 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开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开展和 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开展方向如下: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展的一个重要开展方向。人 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 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机电一体化的开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 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 们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 20世纪70至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开展阶段。这一 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开展,为机电一体 化的开展奠定了技术根底。
机电一体化概论
机电一体化概论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概述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系统化.3•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含义: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徽电子技术,并将机核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5•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6.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8•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于1971年出现在日本。
它是取机械学的前半部和电子学的后半部拼合而成,但是,机电一体化并非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L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传动部分、导向机构、执行机构、轴系、机座或机架。
2.机电一体化中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高精度、小惯量、大刚度、快速响应性、良好的稳定性。
9•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13•常见的接近开关及其应用:电涡式接近开关(金属)、电容式接近开关(导体和非导体)、霍尔接近开关(磁性物件)、光电开关:透射型,反射型(统计产量,检测包装,精确定位等)。
16.在控制系统中根据系统信号相对于时间的连续性,通常分为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18•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及计算机担当的角色: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助手)、宜接数字控制系统(DDC,决策者,操作者)、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CC, 操作指导系统与DDC系统的综合与发展,决策人)、分级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工厂自动化(FA)系统。
25•接口的分类(1)根据接口的变换和调整功能特征:零接口、被动接口、主动接口、智能接口。
(2)根据接口的输入\输出功能的性质:信息接口、机械接口、物理接口、环境接口。
(3)按照所联系的子系统不同:人机接口、机电接口。
机电一体化概论
1.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 [例1-1]机械手 组织教学 建议:①参观机械手及其动作,结合讲授。 ②重点介绍机电一体化共性的各关键技术及其含义。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 基本结构:机械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动力部分、传感检测部分、驱动部 分等五个部分(或系统)。
3.5全自动洗衣机
■ 简介: 全自动洗衣机是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中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 种类: 波轮式、滚筒式、搅拌式等。 洗衣基本原理 基本结构: 洗涤系统、给排水系统、脱水系统、电动机与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箱体与支撑机构 等。
3.5全自动洗衣机
■ 新型洗衣机----模糊洗衣机 几个概念:模糊逻辑、控制原理、模糊控制推理系统、推理规则等。 组织教学 建议:在教学中尽量多结合实际例子或实物进行讲授。
2.7接口技术(1)
■ 概念: 接口----指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各部分连接起来的连接电路。 设置接口电路的原因。 接口电路的主要作用、功能。 接口电路的类型:人机接口与机电接口两大类。
2.7接口技术(1)
■ 人机接口-----指人与计算机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交换、传输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 的控制电路。 两个任务:信息形式的转换和信息传输的控制。 机电接口---指计算机与机械装置或设备之间联系的控制电路。
■ 组织教学 建议:①结合[例1-2]平面关节型机械手,重点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 ②结合实物----机械手,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
1.3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的种类
■ 按功能来划分: 数控机械类;电子设备类;机电结合类;信息处理类;其它类。
■ 按用途来划分: 生产用类;运输、包装及工程用类;存储、销售用类;社会服务性用类;家庭用 类;科研及பைடு நூலகம்程控制用类;其它用类。 组织教学 建议:在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实际例子进行讲授。
第1章 机电一体化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机电一体化有两大分支,即生产过程
的机电一体化和机电产品的机电一体化。生产过程的机电一体 化意味着整个工业体系得机电一体化,如机械制造过程机电一
体化、冶金生产的机电一体化、化工生产的机电一体化、粮食
及食品加工过程的机电一体化、纺织工业的机电一体化、排版 与印刷的机电一体化等。
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将大量应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6、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核心单元,其
功能是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 储存、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发出 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往执行机构,控制整个系统 有目的地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性能。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一般 由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数控装置以及逻辑电路等组成。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四、机电一体化的组成
机械技术 电气技术 微电子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接口技术 信息技术 机电一体化 控制技术 其他技术 机电一体化装置 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系统
用 。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因此机械技术的出发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
利用其他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 以及功能上的变革。 2、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装置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感觉器官,它可从待测 对象那里获取能反映待测对象特征与状态的信息。它是实现自 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
第 一 章 机 电 一 体 化 概 述
7、接口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许多要素或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 要能顺利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必须在各要 素或各子系统的相接处具备一定的连接部件,这个连接部件称 为接口。 接口的作用是将各要素或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使各个功能环节有目的地协调一致运动,从而形成机电一体化 的系统工程。
机电一体化概论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是采用CAE技术以 及有限元分析发,可实现对质量、体积、
惯性力矩、强度等计算分析;对产品的运 动精度,动、静态特征等的性能分析;对 产品的应力、变形等的结构分析。
五、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 部件和相关各种过程的一种系统工作模式。
律、分析方法和自控系统的构造等。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
2、速度快、精度高 3、可靠性高 4、柔性好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上述特点,使其机 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节能、高质、高效、低 成本的共性,从而产生一系列过去不可想 象的新产品。
管理信息系统(MIS)、物料需求计划(MRP) 制造资源计划(MRP)等。
从狭义上来讲,先进制造是指各种计算机辅助制 造设备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生产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所包括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辅助设计
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支撑 下,通过对产品的描述、造型、系统分析、优化、 仿真和图形处理的研究,使计算机辅助完成产品 的全部设计过程,最后输出满意的设计结果和产 品图形。
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 (4)传感器(检测要素) 传感器是将被测对象的状态、性质等信息
转换为一定的物理量或者化学量。 (5)计算机控制装置(控制要素) 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实行的适当的操作成
为控制。
6、接口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许多要素或子系统构成, 各子系统之间必须能顺利进行物质、能量 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为此各要素或子系 统相接处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部件,这个 部件称为接口,其基本功能主要有三个:1、 交换,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之间,2、 放大,在两个信息强度相差悬殊的环节间, 经接口放大,达到能量的匹配;
机电概论第一章
章节名称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授课形式讲授课时1班级教学目的理解机电一体化的有关概念教学重点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机电一体化共性的关键技术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外作业课后体会一、机电一体化定义早期:日本学者Mechatronics=Mechanics(机械学)+Electronics(电子学)定义:是在机械主功能、功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成系统的总称。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1.机电一体化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2.机电一体化组成:机械技术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微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其它技术机电一体化装置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3、机电一体化共性的关键技术1、自动化控制技术2、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3、检测与传感器技术4、执行与驱动技术5、精密机械技术6、总体设计技术7、接口技术4、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它技术的区别●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电技术的区别(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机械部件与电器部件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整个装置在计算机控制下有一定的智能性。
核心是计算机(2)传统的机电是指一般的工业机械设备,机械结构(机)通过电机拖动、电气控制(电)●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区别●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区别●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并行工程的区别5、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特征●整体结构最佳化●系统控制智能化●操作性能柔性化章节名称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授课形式讲授课时1班级教学目的 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教学重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教学难点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外作业课后体会一、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二、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1、主功能:是指对物质、能量、信息及其相互结合进行变换、传递、存储的功能。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目的功能”。 构造功能 :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件维持所
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需的 功能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16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种内部功能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1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的 内部功能
主功能 动力功能 控制功能 构造功能 计测功能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6
第二节 优先发展机电一体化的 领域及其共性关键技术
优先发展的机电一体化领域必须同时具备下述几个 条件:
①短期或中期普遍需要; ②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 ③具备或经过短期努力能具备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 ④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领域 。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7
机电一体化技术内部联系与外 部影响
2)无源接口。只用无源要素进行变换、调整的接口,称为无源 接口。例如齿轮减速器、进给丝杠、变压器、可变电阻器以及透镜 等。
3)有源接口。含有有源要素、主动进行匹配的接口,称为有源 接口。例如电磁离合器、放大器、光电耦合器、D/A转换器、A/D转 换器以及力矩变换器等。
4)智能接口。含有微处理器,可进行程序编制或可适应性地改 变接口条件的接口,称为智能接口。 例如自动变速装置, 通用 输入/输出LSI(8255等通用I/O)、GP-IB总线、STD总线等。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概论
23
根据输入/输出功能可分 成以下四种广义接口: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时代与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第二节 优先发展机电一体化的领域及其共性关键技术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及功能构成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连接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 第六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及设计类型 第七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 第八节 机电一体化工程与系统工程 第九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程序、准则与规律 第十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工程与现代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张友旺):第1章 概论
1.1 基本概念
一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于系统的观点,将
体 机械 、微电子、信息与控制等技术有机地加
化 以综合,实现整个系统最佳化的一门新科学
第 技术。
一
章
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
电子学
与电子简单的叠加,而 概 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
机
械 机电一
学
体化
系统论的基础上有机结
合而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 论
信息与控 制科学
第 靠运行等方面的内容。 一 4、伺服驱动技术 章 研究对象:执行元件及其驱动装置
执行元件种类:电动、液压、气压
概 驱动装置:各种执行元件的驱动电源电路
5、机械技术
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功能和构造功能,影响
论 系统的结构、重量、体积、刚性、可靠性等。
机 1.4 共性关键技术
电
一 6、系统总体技术
体
机
电
一
体
机电一体化技术
化
第
一
章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概
张友旺
论
机
电
第一章 概论
一
体 化
1.1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
第
1.2 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
一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章
1.4 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概 1.6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工业的影响
1.7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
论
机 电
和手段,根据历史资料和现状,通过定性的经验分
概 析或定量的科学计算,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和
条件做出预计、测算和判断,为产品的方案设计提
论 供依据。
机 电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
要求:能快速、精确地获得信息并在相应的应 用环境中具有高可靠性。
1.4 共性关键技术
2、信息处理技术 主要完成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 和决策等.其主要工具是计算机。
传感 器 A/D 计算 机 D/A 执行
装置
3、控制技术
关于软件方面的技术,主要以控制理论为 指导,对控制系统设计、仿真、现场调试、可 靠运行等。
数 控 铣 床
数控车床
焊接机器人
1.3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之一!
过程自动化 自动化 机械自动化 办公室自动化
主要目标
机电一体化
1.3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1 2 3 4 5 6
检测传感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伺服驱动技术 机械技术 系统总体技术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3、检测传感装置 检测产品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实现计测 功能。 要求: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 4、电子控制单元
处理、运算、决策,实现控制功能。 要求:高可靠性、柔性、智能化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5、执行机构
包括机械传动与操作机构,接收控制信息,完 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主功能。
1.2 发展概况
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① 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 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 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② 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 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③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 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 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概述
5、伺服驱动技术
伺服驱动技术就是在 控制指令的指挥下, 控制驱动元件,使机 械的运动部件按照指 令的要求进行运动, 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 能。
伺服油缸
常见的伺服驱动系统主要有液压和电气伺服系
统。
系统 优缺点
优点
工作稳定、 响应速度快、输 出力矩大,在低 速运行时其性能 更突出。
控制灵活、 费用小、可靠性 高等。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构成要素 2、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各构成要素的功能
3、了解YL-235的组成
1.3.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要素
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 基本要素:
机械本体 动力单元 传感检测单元 执行单元
驱动单元
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
a
b
c
图1-1
a)人的五大要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c)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
b)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
1、机械本体
机械本体包括机械传动装置和机械结构装置。
机械传动装置
机械结构装置
2、动力单元
动力单元的功能是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 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动力单元----用尽可能小的动力输入获得尽可能大的功能输出
Electronics 电子学
基本概念:
定义: 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 能与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并将机械 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 而构成的系统。 区别: 传统的电气机械是不同的 并行工程不同(机械、微电子、计算机、 控制和电工)
技术特点: 1、体积小、重量轻 2、速度快、精度高 3、可靠性高 4、柔性好 (扩展性好 多样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论部分
3、1971年,日刊工业新闻社发行《机电一体化入门》 和《机电一体化》月刊,专门刊载机电一体化新产品。
4、1976年,机电一体化正式命名 “メカトロニケス” (Mechatronics、机电一体化)。
5、1971到1978年日本政府颁发“机电法”和“机信 法”,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内涵:信息的变换、存取、运算、判断和决 策;计算机的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网络与 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此外,人工智能 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等也属 于该范畴。 2.作用:是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和变革的 最活跃的因素。
三、检测与传感器技术
1.内涵:研究如何将各种物理量转换成与之成比 例的电量;研究对转换的电信号的加工处理。 2.作用:传感与检测装置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 感觉器官,它与信息系统的输入端相连,并将 检测到的信号输送到信息处理部分,是实现自 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 ——“智能化阶段”
1、六十年代,日本通产省为扩大机械功能,在机械 上采用电气和电子技术,曾结合数控机床做过不少 实验,但末能获得成功。 2、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成熟,微机商品化,大规模 集成电路问世,构成微机的基本单元CPU、ROM、RAM和 接口电路已经模块化,自己"制造"计算机成为可能。 机电一体化得以现实。
输出 控制
CNC程序
人(操作)
结论:有五种内部功能。
主 功 能:实现系统目的功能直接必需的功能,主要是对物质、 能量、信息或其相互结合进行变换、传递和存储。 动力功能:向系统提供动力、让系统得以运转的功能。 检测功能:获取系统内、外部信息的功能。 控制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使系统正常运转,实施目的 功能。 构造功能:使构成系统的子系统及元、部件维持所定的时间和 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所必须的功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第01章 概论
自动控制技术的难点在于自动控制理论的工程化与实用化,这 是由于现实世界中的被控对象往往与理论上的控制模型之间存在较大差 距,使得从控制设计到控制实施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调试与修改,才能 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产品的各功能单元通过接口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接口包括电气接 口、机械接口、人—机接口。电气接口实现系统间电信号连接;机械 接口则完成机械与机械部分、机械与电气装置部分的连接;人—机接 口提供了人与系统间的交互界面。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Mechatronics System Design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从简单的机械产品发展而 来,其设计方法、程序与传统的机械产品类似, 一般要经过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样 机试制、小批量生产和正常生产几个阶段。
机电一体化产品:
(product of Mechatronics)
是由机械系统(或部件)与电子系统(或部件)及信息处理单元(硬 件和软件)有机结合、而赋予了新功能和新性能的高科技产品。
CNC
位置,速 度反馈
位置,速度 检测单元
电机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组成
机械 部件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分为萌芽阶段、快 速发展阶段和智能化阶段三个阶段。
系统总体技术 System overall technology 是一种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工程的
观点和方法,将系统总体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 的若干功能单元,并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继续 分解,直至找到可实现的技术方案,然后再把 功能和技术方案组合成方案组进行分析、评价 和优选的综合应用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一章概论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图1-5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评价内容
18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图1-6工业三大要素与机电一体化三大效果
19
第一章 概 论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到目前为止,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在不断地发展,很难进行正确地分类。下 面按其用途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粗略地分类,就可看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概 貌。
其主要参数有:系统误差、外扰、废弃输出、变换效率。
7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能构成、原理
二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
1、主功能
以物料搬运、加工为主,输入物质(原料、毛坯等)、能量(电能、液能、 气能等)和信息(操作及控制指令等),经过加工处理,主要输出改变了位 置和形态的物质的系统(或产品),称为加工机。例如:各种机床(切削、 锻压、铸造、电加工、焊接设备、高频淬火等)、交通运输机械、食品加工 机械、起重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轻工机械等。
20
第一章 概 论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3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含义
*重点介绍机电一体化概念
三、德国的精密工程技术的定义
图1-1 精密工程技术的含义
精密工程技术定义为光、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技术,并用图1-1 来说明其含义。它包括
机械(含液压、气动及微机械)、电工与电子、光学,二者相互 组合电工与电子机械、光电子技术与光学机械,其核心技术为精 密工程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要素
控制器(计算机等) 检测传感器 执行元件 动力源 机构
功能
控制(信息存储 处理 传送) 计测(信息收集与变换) 驱动(操作) 提供动力(能量) 构造
机电一体化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5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 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研究、开发、生产
及销售的过程各有其自身特点,归纳其基本规 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如图1-6所示。
目录
第1章概论 1.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1.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 1. 3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 1.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5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下一页
第2章机械技术 2.1概述 2.2机械传动 2.3支承部件 2.4导轨副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目录
第3章自动化控制技术 3. 1自动控制技术概述 3. 2 PID控制技术 3 .3模糊控制理沦 3 .4计算机控制系统 3. 5先进控制方法简介
取代法就是用电气控制取代原系统中机械 控制机构。这种方法就是改造旧产品开发新产 品或对原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常用的方法。如用 电气调速控制系统取代机械式变速机构,用可 编程序控制器取代机械凸轮控制机构、中间继 电器等。这不但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和电气控 制,而且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质量。这种方法 是改造传统机械产品的常用方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 2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的类型 1.开发性设计 开发性设计是一种独创性的设计方式,在 没有参考样板的情况下,通过抽象思维和理沦 分析,依据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设计出系统原 理和制造工艺。开发性设计属于产品发明专利 范畴。最初的电视机和录像机、中国的“神舟 一七号”航天飞机都属于开发性设计。 2.适应性设计 适应性设计是在参考同类产品上一的页基下础一上页 ,返回 主要原理和设计方案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
1. 4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1 .4. 4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所谓的系统设计,就是用系统思维综合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开发性设计 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是在没有
任何样板可供参考的情况下,根据功能和性能要求所进 行的设计。
要求:设计者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丰富的想象 力和广泛而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二、检测传感技术
研究对象: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装置(即变送器)
作用:感受器官、反馈环节。 要求:能快速、精确地获得信息并在相应的应 用环境中具有高可靠性。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 主要完成信息的交换、存取、运算、判断和
决策等.其主要工具是计算机。
其中,机电一体化产品五大要素及功能如图1-2所示。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机电一体化产品可划分为功能附加型、功能替 代型和机电融合型三类。
1.功能附加型产品:主要特征是在原有机械产 品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使产品功能增加和增 强,性能得到适当的提高。经济型数控机床、电子 秤、数显量具、全自动洗衣机等都属于这一类机电 一体化产品。
系统总体技术是一种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工 程的观点和方法,将系统各个功能模块有机的结合 起来,以实现整体最优。其重要内容为接口技术。 接口包括电气接口、机械接口、人机接口。
第六节 机电一体化设计及其工程路线
机电一体化设计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 产品的某一功能单靠某一种技术无法 实现时,必须进 行机械与电子及其它多种技术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设计; 另一方面,当产品某一功能的实现有多种可行的技术方 案时,也必须应用机电了体化技术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 分析和评价,选择最优的技术方案。因此,机电一体化 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技术方案的等效性、互补性及可 比性。
3.机电融合型产品:主要特征是根据产品的功能 和性能要求及技术规范,采用专门设计的或具有特定 用途的集成电路来实现产品中的控制和信息处理等功 能,因而使产品结构更加紧凑、设计更灵活、成本进 一步降低。传真机、复印机、摄象机、磁盘驱动器、 CNC数控机床等都是这一类机电一体产品。
其中,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类概况表1-1
适应性设计 在原有产品总的方案基本不变的情况 下,对产品的某些局部加以变动或改进,以增加功能、 提高性能和质量或降低成本为目的生所进行的设计。
要求:设计者对原有产品及相关的市场需求变化和 技术进步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变异性设计 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 下,通过改变改变尺寸、速度、力或功率等参数,以满 足市场对产吕规格方面的需求进行的系列化设计。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
机电一体化也经历了较长期的自然产生和发展过 程。直到70年代初,日本人对机电一体化的长期实践 和最新应用成果加以系统地概括和总结,才形成一个 比较完整的机电一体化概念。目前,机电一体化产品 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国对机电一体化的研究虽起步较晚,80年代以 来,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法规, 确定了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控制仪表、工业机器人、 汽车电子化等15个优先发展领域及6项共性关键技术 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3.检测与传感装置 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 路,用于对产品运行时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进行 检测,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实现计测功 能。
4.控制与信息处理装置 主要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 应硬、软件所构成的控制系统。
5.执行机构 包括机械传动与操作机构,在控制信 息作用下完成要求的动作,实现产品的主功能。 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
变异性设计比较容易,但设计中必须注意采取措施 防止因参数变化可能对产品性能产生的影响。
2.功能替代型产品:主要特征是采用电子技术 及装置取代原产品中的机械控制功能、信息处理功 能或主功能,使产品结构简化,性能提高。柔性增 加,如电子缝纫机、自动照相机等用微电于装置取 代了原来复杂的机械控制机构;线切割加工机床、 激光手术器等则用因微电子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新 功能,取代了原来机械的主功能。
机电一体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成 为21世纪的主流技术之一。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
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下述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1.机械本体 包括机身、框架机械联接等在内的产 品支持结构属于基础部分,实现产品的构造功能。
2.动力源 向系统提供能量,并将输入的能量转换 成需要的形式,实现动力功能。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含了技术 和产品两方面内容。
产品技术附加值与技术构成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它在机械产 品中注入了过去所没有的新技术,把电子器件的 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等功能“揉和”到机械装置 中去,从而获得了过去单靠某一种技术而无法实 现的功能和效果。其技术附加值随机电结合程度 的加深而提高。其中产品技术附加值与技术构成 比例的发展情况如图1-1。
第一章 概论
❖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 ❖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 ❖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 ❖ 第四节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 第六节 机电一体化设计及其工程路线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
❖ “机电一体化”一词的英文是“Mechatronics”, 是 20 世 纪 70 年 代 初 由 日 本 首 先 提 出 的 , 它 是 取 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电 子学)的后半部分拼合而成的。 ❖ 国内也称为“机械电子学”。
传
计
感 A/D 算
器
机
D/A
执行 装置
四、控制技术
关于软件方面的技术,主要以控制理论为 指导,对控制系统设计、仿真、现场调试、可 靠运行等。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五、伺服驱动技术 研究对象:执行元件及其驱动装置
执行元件种类:电动、液压、气压
驱动装置:各种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
六、系统总体技术
机械技术(机械 学、机LSI)
Mechanics
技术 Electronics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
❖ 迄今为止,“机电一体化”一词尚无统一的定 义。一般认为,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是:
❖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 技术 、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 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集成,以实现多种技术 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或者称 为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学科。 ❖ 它不是机械与电子的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信息 论(利用传感技术)、控制论(利用控制理论)和 系统论(“系统”整体筹划,机械和电子分别只是 “环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一、机械技术 二、 检测传感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 四、自动控制技术 五、伺服驱动技术 六、系统总体技术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一、机械技术
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功能和构造功能, 影响系统的结构、重量、体积、刚性、可靠 性等。
机电一体化产品要求:机械结构更简单、机 械功能更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精度更 高、刚度更大、动态性能更好。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在以 机械、电子技术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 相互结合过程中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 缘技术学科。
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崭新的学术思想,它除了 强调机与电的有机结合,还具有更深刻、更广泛 的涵义。按照机电一体化思想,凡是由各种现代 高新技术与机械和电子技术相互结合而成的各种 技术,产品(或系统)都属于机电一体化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