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莫怀戚散步赏析
散步间感悟亲情的重量《散步》解读
散步间感悟亲情的重量《散步》解读《散步间感悟亲情的重量——<散步>解读》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寻常情景,却蕴含着深沉而厚重的亲情。
文章开篇就点明了散步的缘由,“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简单的一句,清晰地交代了人物,也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春天的田野上,万物复苏,充满生机,而这一家人的散步,仿佛也成为了大自然中一道温馨的风景。
母亲本是不愿意出来散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但在“我”的劝说下,还是出来了。
这一细节,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关心,也反映出母亲对子女的依赖。
而当“我”决定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母亲的这一转变,并非是她真的觉得小路更好走,而是她对孙子的疼爱,想满足孙子走小路的愿望。
这种在细微之处体现出的相互关爱和体谅,正是亲情的温暖所在。
文中对“我”和妻子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从“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一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夫妻之间的默契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的决心。
他们的行为,不仅是对长辈和晚辈的关爱,也是彼此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靠的体现。
在这个小小的家庭中,每个人都在为他人着想,都在努力付出自己的爱。
在散步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活动也刻画得十分细腻。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这看似夸张的比喻,实则深刻地反映出“我”在面对母亲和儿子的选择时,内心的纠结和抉择的艰难。
一边是养育自己的母亲,一边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如何平衡这种亲情的天平,让“我”倍感压力。
但最终,“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这种抉择,是“我”对母亲的孝顺,也是对生命规律的尊重。
儿子在文中虽然是个年幼的孩子,但他的天真无邪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不少欢乐。
他的那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莫怀威散步原文及赏析
莫怀威散步原文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莫怀威散步原文及赏析《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莫怀戚《散步》原文及赏析
莫怀戚《散步》原文及赏析莫怀戚《散步》原文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一)如夏雨舟所言: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读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一次道德的洗礼。
“母亲本不愿出来,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莫怀戚散文《散步》赏析(三篇)
莫怀戚散文《散步》赏析一、整体把握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
作者表达了关于家庭伦理的理想。
最突出的一点是,“我”的敬老。
试作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老婆孩子,那会怎么样呢?不少人往往是这样做的,在他们看来,没有老人的拖累,更自在,更开心。
殊不知,老人在家多么孤独、凄凉、寒心。
不劝母亲一起散步,似乎也没有良心的谴责。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既然如此,好像也有理由不去招呼了。
作此假设,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第二个假设,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儿子如愿,自然兴高采烈,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骄纵。
母亲呢,老年人有涵养,自然不至于老大的不高兴,但是,心里总不大畅快。
年纪大了,自己说话还不及小孙孙。
走小路也有理由,小路有意思,“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散步就是看景的,走小路实在也算不得错。
而“我”唯母命是从,没有把儿子当小太阳宠着,更可以感知“我”对母亲的孝敬。
孝敬,出于良心。
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的善良。
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二、问题研究1.这篇散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2.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探究这个问题,要学会一种思想方法,就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
“我”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
两头都顾到,当然没有矛盾。
有时,无法兼顾两头,就像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那么顾哪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顾老的一头。
莫怀戚《散步》解读
莫怀戚《散步》解读摘要:莫怀戚的《散步》在朴实淡雅的语言风格中蕴含了丰富深沉的情感,这些情感包括对母亲深情浓重的爱,也有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颂。
深入作品去品析文章中语言,然后填补作者的情感“留白”,对教学大有裨益。
基于此文章结合创作的背景,以一些关键的字词句为要点,以分析“情感”为切入口,通过赏析这些关键的字词,对蕴含在《散步》中儿子对母亲深沉凝重之情和对生命的赞颂进行深刻的解读。
关键词:情感;尊重;爱;生命《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散文,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对于此篇散文主旨的解读,有人云:尊老爱幼;亦有人云:责任;还有人云:孝道……凡此种种,都有说服人的理由,可见,只要言之有据,多角度解释这篇文章是可行的。
季羡林曾说过说:“散文的精髓在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某些小说那样生编乱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
即使是叙事文,也必须要有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为我所不取。
”莫怀戚先生所流露出的真情就是对母亲的孝顺。
那么,什么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孝”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见,物质上得赡养是容易的事情,而和颜悦色得侍奉老人着实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但是莫怀戚的《散步》以平淡质朴的语言和其真情实感的流露为我们描绘出孔子所践行的“悦色侍母”的故事。
首先我们从文章的写作背景说起,此文写于1985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刚去世,母亲由于失去丈夫,似乎失去了生活目标,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
作者的弟弟是个医生,他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生活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本文描写的初春的陪伴母亲外出散步本就是一件生活中的常事,但是从这件生活的小事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作者对母亲那深情而浓重的爱。
可以说这次散步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一家人能够说说话,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更是为了母亲,让她能有个好心情,能够乐观热情的面对生活。
《散步》解读
《散步》解读莫怀戚的《散步》是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
该散文表现了家庭成员间真挚的感情,文质兼美,篇幅极其精巧。
全文仅683个字,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寻常家事,却表现出亲情、生命、使命的深刻命题。
这样回味无穷,感动常在的作品选入教材,为初中语文增添的不只是美丽。
《散步》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却出奇、看似寻常无比实则感动无穷的故事。
故事极尽简约,简约到两个字就能概括无遗——“散步”。
一家四口,二代同行,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情节。
但是故事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平顺。
先是年迈身体又不好的“母亲”不愿意出来,在“我”的说服下“母亲”才答应和我们一起散步:“我和母亲走在前而,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而也是妈妈和儿子,后而也是妈妈和儿子”祖孙二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相携走在生命复苏的田野上。
不想行至半途却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而在我已经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时,“母亲”又“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于是,一家人“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角塘走去”至此和谐的一家定格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极尽唯美的镜头里。
《散步》这篇散文文字简朴可是字里行间却透出了浓浓的情。
这么一篇耐人寻味的极美之作,对本文的解读也成为了热点与焦点。
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表现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是表现中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三是在尊老爱幼的主旨下包含中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应该说,这三种解读都抓住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而我在读这篇文章时,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生命的力量贯穿了文章的全部内容。
生命的美才是最迷人,最令人感动的,因此我将从“生命”这一角度,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
阅读文章,有这样的一句:“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这句话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是作者所要歌颂的主题,是作者对生命的赞叹。
联系全篇来看,处处显示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一、生命的延续美对于母亲而言,有这样的一句话:“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散步莫怀戚文章解析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地母亲,我地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地.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母亲答应散步,是因为“她现在很听我地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地话一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几句把母子二人地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地老迈、顺从,儿子地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地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地人,话是不会这样说地.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地语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地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对生活地酷爱,对生命地珍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南方初春地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地铺着,有地浓,有地淡;树上地嫩芽也密了;田里地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显示了不可遏制地生机这是对生命地高歌,对生命力地礼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地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地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地幸福、温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地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地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地儿子;我地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地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地.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地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地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地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地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地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地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地菜花,两行整齐地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地鱼塘.“我走不过去地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如果说“我”地决定易于理解地话,那么母亲地改变则有悖常情了.但正是这不合情理地地方,人地真诚善良却得到了充分地光照,这一家三代人地温和、谦让与体贴都融进了这深深地爱之中.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地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地同她背上地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他们怕摔伤了自己所背地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他们地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地美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地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地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地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地新篇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孝敬,出于良心.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地善良.这一家人如此和美,敬老,是一个决定地因素..这篇散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这样地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地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道德:亲情.人性.生命《散步》一文地线条比较明晰:()“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地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地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地光辉”地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地家庭一次散步地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地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地优良传统在新地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妻子:贤惠任劳任怨、坚毅执著我:孝顺母亲:慈祥《散步》一文是一篇具有双重主题地哲理散文,它地显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地传统美德,而它地隐主题却是表现并歌颂中华民族地凝聚力、向心力,是一幅中华民族地脊梁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散步赏析
《散步》赏析莫怀戚散文《散步》的情节很简单,一家四口出门散步,原本只是作者经历的生活片段,却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
作者全家出来散步,感受春天的气息。
初春的南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面对这些,作者不禁发出感慨,慨叹春天来得太迟,慨叹年事已高的老母“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作者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写自己内心多么纠结,但一个“总算”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盼望春天及早到来的急迫心情,而“熬”字更能表现出儿子对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
之所以作者会有如此的恳切和忧虑都是源于他对母亲无限的爱。
这种爱绝不是肤浅的殷勤,正如母亲因为人老体弱不愿意出门走动时,作者耐心的劝导一样,他将所有的关切和爱意都隐藏在细节之中,真挚而又深沉。
整个散步过程一直弥漫细腻又动人心魄的情爱。
因为爱,作者在面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时义无反顾地选择委屈儿子,顺从母亲;因为爱,奶奶轻轻抚摸孙儿的脑袋,改变了主意,听从孙儿;同样是因为爱,妻子和他甘心俯身,身背老小。
浓浓的爱牵动着这一家三代,编织了一幅温馨感人的画卷,让我们见证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作为一家三代老小的顶梁柱,莫怀戚丝毫没有逃避赡养母亲的责任、抚养儿子的义务。
他爱他们胜过于爱自己,母亲拖着病痛熬过严冬后的酸楚与庆幸,儿子聪明伶俐表现下的得以与自豪都是最好的见证。
于是当家人因为意见不统一而产生分歧的时候,作者霎时间感到责任重大,犹豫不决,苦心思索,寻找两全其美的办法。
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无不透露着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
事实上,这种对生命的珍视一直贯穿着全文始终,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善待,作者不会责怪姗姗来迟的春意;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善待,作者也不会牵手全家聆听大自然的苏醒;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善待,作者不会愿意和妻子一同背起老小,走回家去,乃至走完人生。
在莫怀戚的《散步》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
他正是用生活中的点滴来践行着一个中年人对于家庭、对于社会的责任,昭示着一个生命对于生命的真诚。
莫怀戚笔下的亲情风景《散步》赏析
莫怀戚笔下的亲情风景《散步》赏析《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莫怀戚用简洁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温馨画面,展现了浓浓的亲情。
文章开篇便点明了散步的人物和地点,“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简单的一句话,将家庭成员一一列出,为下文的故事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散步的过程中,母亲本想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却想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面对这一小小的分歧,作者展现出了作为中年人的担当和智慧。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然而,母亲却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这种相互的体谅和关爱,让人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细腻,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比如,“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通过母亲的动作和“信服”这个词,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信任和依赖。
而“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的天真无邪跃然纸上。
景色描写在文中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亲情如同生命一般蓬勃而美好。
在整个散步的过程中,作者始终在传递着一种责任与担当的意识。
作为中年人,他既要照顾好年迈的母亲,又要关心年幼的儿子,而这种责任并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幸福。
正如文中所说,“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里的“整个世界”,既是对家庭责任的形象比喻,也体现了亲情的厚重。
《散步》这篇文章的语言平实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
它让我们明白,亲情往往就在平凡的生活中,在日常的点滴里。
莫怀戚《散步》解读
莫怀戚《散步》解读《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散文,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对于此篇散文主旨的解读,有人云:尊老爱幼;亦有人云:责任;还有人云:孝道……凡此种种,都有说服人的理由,在这里,笔者从“生命”的角度进行解读,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
从文章的写作背景而言,此文写于1985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刚去世,母亲由于失去丈夫,似乎失去了生活目标,身体状况很差,作者的弟弟是医生,他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微妙的生活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本文初春的外出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阅读文章,有这样的一句:“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这句话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是作者所要歌颂的主题,是作者对生命的赞叹。
联系全篇来看,处处显示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对于母亲而言,有这样的一句话:“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对呀!“又熬过了一个冬季”中“又”是再次的意思,“熬过了”是经过各种困难,经历了身体的种种磨难,克服了疾病的折磨才度过来的,“一个冬季”意味着寒冷的冬季度过,迎来了温暖的春季,让生命在春天里延续。
对于一位刚失去丈夫,经历了疾病折磨的高而瘦的老了的母亲来说,“又熬过了一个冬季”确实不易。
在生命的延续中,作者为了多陪伴母亲,让母亲生命延长,倡导母亲去散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种陪伴是对生命的一种责任。
另外,在生命的延续中,发生了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最终“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正体现了对小生命的关爱!对于作者自己及妻子而言,二人正处于生命中最旺盛的时期,身上对生命的责任很大,既要让老人生命延续,又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包括心理健康),这对于强壮、高大的作者和温柔、贤惠的妻子而言,肯定能够做得到,在散步的过程中,作者和妻子就是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莫怀戚《散步》赏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莫怀戚《散步》赏析引言:在新形势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烦恼和困惑,迫切需要生命教育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以形成健康的心灵。
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挖掘现有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散步》是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的课文。
一曲生命的颂歌——莫怀戚《散步》赏析作者:韩校长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自然的美景,享受着浓浓的亲情。
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漫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该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啊!莫怀戚的《散步》就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部精美的画卷。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
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
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
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一、认识生命第一处描写的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
”这里文章表露的是春的气息,但隐含的是对生命的感悟,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
第二处描写的是:“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两句天真稚嫩的话语,不仅表现了小家伙的聪颖、机灵,更表达了他在懵懵懂懂之中对生命的直观认识。
读来让人惊羡生命之美好,体会生命之传承,其代代相因,而生生不息。
二、珍爱生命“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这里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情,凸显的是对他人生命的关爱特别是对年老生命的关爱。
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莫怀戚《散步》赏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平凉九中秦金平一、美在“以小见大,意蕴丰富”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道德之美。
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实行这个原则,家庭就和美了。
奶奶疼孙孙,总是谦让,孙儿见爸爸为人孝敬,爸爸年老了,就会像当年爸爸孝奶奶一样孝敬父母,好的社会风气就会代代相传。
疼爱孩子是动物的天性;孝敬老人,才真正体现了人性之美。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二、美在“景物传神,蕴含诗意”文中的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却在轻描淡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深刻的哲理,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透露出春的气息,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它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惜。
三、美在“语言朴实,耐人寻味”纵观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除结尾有几分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
通俗而不庸俗,明了而不直露。
有的充满生活情趣:或表现小孩的天真、聪明,或表现家庭的幸福、温馨;有的含义丰富:或表现人物性格,或表现人物心情,或点示写作意义;有的意在言外,以景暗示,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显中见哲理。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莫怀戚《散步》赏析
课文范例:《散步》赏析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篇直接点题)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交代起因。
这里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情,凸显的是对他人生命的关爱特别是对年老生命的关爱。
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相互理解、家庭和睦,为下文解决分歧作铺垫)(起因)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环境描写。
作用:表面上是写作者对春天来迟的抱怨,但实际上更是作者对母亲生命的渴求与酷爱。
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特别是一个“熬”字,用得让人动容——好歌当哭。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环境描写。
作用:表露出田野春的气息,但隐含的是对生命的感悟,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
为下文写母亲对生活的憧憬作伏笔。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里描写作者在面对一边是老,一边是幼的矛盾冲突中,所体现出的爱幼更尊老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它折射出作者尊重并善待衰老生命的光辉,读后敬仰之意油然而生。
雏鸟知反哺,羔羊亦跪乳,人类当更甚!)(尊重生命)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这里作者向人们袒露的,是一个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生命的责任)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散步》赏析
《散步》赏析《散步》的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莫怀戚领我们《散步》,就像走在林间的蜿蜒的小径上,心情愉悦,欣赏着无限风光。
一、对称美在文中多处出现了对称的语句,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例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儿子与母亲对比我选择了尊重母亲,体现的是我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体现了文章的主题,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此种对举在文中比比皆是:“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给读者以美感,它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二、大词小用、以小见大一家人散步本是很平常的小事,可作者在遣词造句时把某些词语加重了分量。
正所谓的“大词小用、以小见大”。
例如:一处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在家庭中中年人,既要爱护小的,又要尊敬老的,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我们在语文的田野散步——《散步》赏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我们在语⽂的⽥野散步——《散步》赏析(部编⼈教版七年级语⽂上册第6课)我们在语⽂的⽥野散步——《散步》赏析肖培东喜欢散步,不疾不徐地,保持着⼀份平和与闲适,没有了奔跑时的那种急躁和功利,⽽眼光,总可以很思想地和平时易被忽略的瘦草野花近距离地接触。
喜欢《散步》,清新动⼈,秀美隽永,每⼀次阅读,都觉得是⼈的⼼灵在亲情、⼈性、责任、⽣命等多点构成的轨迹上的⼀次愉悦⽽⾼尚的旅⾏。
“我们在⽥野散步”,在这充斥着物欲浮躁的年代,⽂章的第⼀句话就很有⼀种温暖和恬淡。
那么,让我们在语⽂的⽥野散步。
是散步,所以你就不会匆匆⽽过,加上你的⼼,你会嚼出每⼀个精彩,如同⽥野上⼀枚叶⼦会引发你⼀段⽣命的思索。
《散步》⼀⽂在语⾔、构思与⽴意等⽅⾯都很有嚼头,尤其语⾔,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寻味。
褚亚婷⽼师和夏⽟桥⽼师都把教学的⽬光投向很细⼩的⼀个字,让学⽣深⼊到⽂章质朴的语⾔中去感受浓浓的情意。
品析语⾔,两位⽼师都不是快马加鞭地匆匆掠过,⽽是做⾜功夫盘活这棋,层层挖掘,带领学⽣⾛在语⾔的蜿蜒的⼩径上,尽情地欣赏着《散步》的⽆限风光。
“我的母亲⽼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我的⼉⼦还⼩,他还习惯听从他⾼⼤的⽗亲;妻⼦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句三“听”,写出了处在⽣命之链的关节上的所有美好的感情与坚实的责任,也让我们看到了学⽣因品味语⾔⽽构建出的⾃由的审美经验世界。
最为精彩的是,教师引导学⽣从⽆听处求“听”,在“摸摸”“信服”等动作神态中找到隐含的深层意义的“听”,如此咬⽂嚼字、推敲词语,都是为了帮助学⽣找到破解⽂意的钥匙。
同样是课堂热词,夏⽟桥⽼师则从“背”字出发,品⽂意品⽂趣品⽂理,让学⽣主动发现《散步》的妙处。
“课⽂中有两个“背”字,名词的“背”和动词的“背”,你会选哪⼀个呢?”这整个镜头⾥教师最有灵感的⼀问,加上最后⼀句的读法⽐较等,都为学⽣于精微之处辨字句析义理打开了⼀扇思考的窗⼝。
当然,《散步》⼀⽂还有很多韵味⼗⾜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值得我们品味咀嚼。
散步这篇课文的佳句赏析
散步这篇课文的佳句赏析1. 散步这篇文章的词句赏析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2、“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4、“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5、“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
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2. 散步佳句赏析多一点一画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一丘一壑也风流辛弃疾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魏子安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一生依样画葫芦陶彀一代红妆照汗青吴伟业一去紫台连朔,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宋之问一自西施采莲后,越中生女尽如花.朱彝尊一年好景群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拭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若何!韩愈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欧阳修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韦庄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刘嗣绾一身能擘两雕弧,虎骑行千里只似无.王维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一事无成两鬓丝佚名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听秋声.吴藻一枝秋艳露凝香,云雨巫山在断肠.李白一波才动万波随船子和尚一面东风百万这,当年此处定三分.袁枚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韩愈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一个西湖一才子赵翼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范仲庵一鸟不啼山更幽王安石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一登一涉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杨万里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王建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曹雪芹一诗千改始心安,头未梳成不许看.袁枚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遗山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依有几人?李煜一语为重百金经王安石)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罗贯中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一萧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已.袁枚一骑红尘纪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甫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一掷赌乾坤韩愈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冯延已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
散步课文赏析
散步课文赏析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了散步课文赏析,希望能帮助到您。
“五月的阳光,似金色的瀑布,倾泻在我家小院。
阳台上的花静静地绽放,浅浅地笑着,如纯朴的少女。
阳光送给她一条金黄色的薄纱披风,她霎时羞红了脸,低眸含羞地披在了肩上。
”暖暖的春阳洒在心花上,点点都是跳动的诗句,飞入微醉的眼眸,花儿在阳光的爱恋中含羞答答,形象生动而诗意洋溢。
“踩着五月阳光照耀的金色小路,我信步来到了户外。
天空湛蓝湛蓝的,如水洗过的蓝色丝绒,一点杂质也没有。
太阳高高的斜挂在西边,温柔地笑着。
远处如黛的青山绵延起伏,将我极目的视线切割收拢。
田野里的麦苗早已抽出了麦穗,在微风中拥挤推搡着。
灿烂的油菜花也结了厚厚的花籽。
田间地头闪烁的花儿随风摇曳,卖弄着她们的风情。
淡紫色的梧桐花、雪白的洋槐花、还有葱翠笔直的白杨和恬静的村庄相互辉映,一切是那么朴实和怡然。
天空飞来几只快乐的燕子,给这片宁静增添了几分灵气和生动。
这样的散步实在是一种享受。
”这段细腻动人的描绘,栩栩如生,出尘脱俗,诗情画意,令人引用时不忍删掉一个字,任心灵在自然的美感中沉酣。
“漫步于这幽幽小径,繁忙的头绪清醒活跃了许多。
一种莫名的快感和喜悦涌上心头,一丝暖暖的笑意爬上了我紧锁的眉梢。
我悠悠然地徜徉在金色的晚霞里,心里是一种说不出的愉悦。
是啊,面对这样纯真质朴的画卷,你有什么理由不宁静、不安分、不悠闲呢?”田间漫步,把自身置于自然的美景之中,景中有人,人成景中风景,心境愉悦而宁静如湖水。
“散步是一种情趣,是一种心灵上的释然和净化。
在春雨中散步,你会嗅到春的气息,你会感知到春的温暖,你会欣喜着春的萌动和新生。
在夏风中散步,那习习的`清风迎面吹来,你不觉凉爽阵阵,心头的闷热和烦躁顿时一扫而光,是多么的惬意和舒畅。
在秋夜里散步,月光柔美,繁星闪烁,倾听着秋虫的呢喃和花落的声音,你会感慨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转,倘若举头邀明月,和你牵手散步,那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了。
散步句子赏析
篇一:《散步》赏析一个“听”字满含爱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褚亚婷读着莫怀戚的《散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被深深打动,一家人的尊老爱幼温馨氛围浓浓地弥漫在课堂里。
此时,我问:“同学们,我们都被文章中爱的美好情感打动了,你能发现文中最能体现这些美好情感的一个词吗?”短暂的沉静后,一个同学问:“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的‘摸摸’吗?”另一个声音已迫不及待:“这只是母亲单方面的对孙儿的一种喜爱之情,不是最有代表性的。
”“那是母亲信服地点点头的‘信服’吗?”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哦,这是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也只是她单方面的的一种情感。
”??一只手坚定地举起:“我觉得最能体现文中这种美好情感的词应该是‘爱’。
”可是文章中没有一个‘爱’字出现啊?“如果非要我找出这个‘爱’的情感的根源,我觉得是‘听’字。
”他继续说。
“哦,你能说说理由吗?”“我先来看看文中出现‘听’字最多的那句吧。
”在他的提示下,我们都把注意力都投向了这一句: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我觉得这三个‘听’字,很好地解释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其乐融融、幸福美满的根源。
”“能说得更详细吗?”“第一个‘听’字,是母亲的‘听’,母亲的年纪大了,她的孩子渐渐成熟强壮起来了,她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这‘听’里,有一种放心和信任,还有一种母亲的骄傲。
”更多的同学被带进了思考中。
“我来说说儿子的‘听’吧,他还是一个孩子,所以高大的父亲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接受,这‘听’,是孩子对父亲的天性依赖和爱的崇拜。
”一个女生抢着说。
“第三个‘听’字,我还没有想好。
‘听’字前还有一个‘总’字,读起来感觉有些怪怪的。
”“老师我想来说说,这里的‘怪’,其实恰恰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的反映,这里妻子的‘听’似乎是有特定场合,就是在“外面’。
我想起了自己家,在家里我爸爸都听我妈的,可是在外人面前,我爸爸特要面子,这就是男人的自尊心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莫怀戚《散步》赏析莫怀戚《散步》赏析引言:在新形势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烦恼和困惑,迫切需要生命教育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以形成健康的心灵。
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挖掘现有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散步》是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的课文。
一曲生命的颂歌——莫怀戚《散步》赏析作者:韩校长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自然的美景,享受着浓浓的亲情。
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漫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该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啊!莫怀戚的《散步》就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部精美的画卷。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
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
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
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一、认识生命第一处描写的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
”这里文章表露的是春的气息,但隐含的是对生命的感悟,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
第二处描写的是:“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两句天真稚嫩的话语,不仅表现了小家伙的聪颖、机灵,更表达了他在懵懵懂懂之中对生命的直观认识。
读来让人惊羡生命之美好,体会生命之传承,其代代相因,而生生不息。
二、珍爱生命“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这里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情,凸显的是对他人生命的关爱特别是对年老生命的关爱。
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哪是对春天来迟的抱怨,分明更是作者对母亲生命的渴求与酷爱。
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特别是一个“熬”字,用得让人动容——好歌当哭。
另一处描写母亲改变了主意,眼中所看到的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不仅是母亲疼爱孙儿,满足孙儿的心愿,更是一位羸弱的老人——对美景、对生活的向往,对自我生命的眷念与珍爱。
三、尊重生命“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这里描写作者在面对一边是老,一边是幼的矛盾冲突中,所体现出的爱幼更尊老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它折射出作者尊重并善待衰老生命的光辉,读后敬仰之意油然而生。
雏鸟知反哺,羔羊亦跪乳,人类当更甚!四、生命的责任“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这里作者向人们袒露的,是一个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文章最后写的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段话寓意深刻。
它以轻衬重,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此处三句话中用了四个“我”字,仅580字的全文“我”字就出现24次之多)——一个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的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
最后一句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升华之所在,与文章的第四段中“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前后呼应,在整篇当中起着点明题旨、深化内涵的作用,是点睛之笔。
掩卷思之,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
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欢乐、关爱、和谐,贮藏着憧憬、呼唤、眷念,饱含着贤良、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抒发着感悟。
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附课文:莫怀戚《散步》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赏析引言:在新形势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烦恼和困惑,迫切需要生命教育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以形成健康的心灵。
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挖掘现有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内涵,激活原本就蕴藏在学科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内容,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散步》是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中的课文。
一曲生命的颂歌——莫怀戚《散步》赏析作者:韩校长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欣赏着自然的美景,享受着浓浓的亲情。
一个三代同堂的四口之家漫步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该是一幅多么令人陶醉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啊!莫怀戚的《散步》就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部精美的画卷。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
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
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
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
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一、认识生命第一处描写的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
”这里文章表露的是春的气息,但隐含的是对生命的感悟,更是对生命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放歌。
第二处描写的是:“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两句天真稚嫩的话语,不仅表现了小家伙的聪颖、机灵,更表达了他在懵懵懂懂之中对生命的直观认识。
读来让人惊羡生命之美好,体会生命之传承,其代代相因,而生生不息。
二、珍爱生命“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这里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情,凸显的是对他人生命的关爱特别是对年老生命的关爱。
温馨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哪是对春天来迟的抱怨,分明更是作者对母亲生命的渴求与酷爱。
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特别是一个“熬”字,用得让人动容——好歌当哭。
另一处描写母亲改变了主意,眼中所看到的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不仅是母亲疼爱孙儿,满足孙儿的心愿,更是一位羸弱的老人——对美景、对生活的向往,对自我生命的眷念与珍爱。
三、尊重生命“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这里描写作者在面对一边是老,一边是幼的矛盾冲突中,所体现出的爱幼更尊老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它折射出作者尊重并善待衰老生命的光辉,读后敬仰之意油然而生。
雏鸟知反哺,羔羊亦跪乳,人类当更甚!四、生命的责任“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这里作者向人们袒露的,是一个强壮的生命在家庭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文章最后写的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段话寓意深刻。
它以轻衬重,不仅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含蓄地写出了“我”(此处三句话中用了四个“我”字,仅580字的全文“我”字就出现24次之多)——一个站在生命之链连接点上的中年人——对生命和社会的责任。
最后一句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升华之所在,与文章的第四段中“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前后呼应,在整篇当中起着点明题旨、深化内涵的作用,是点睛之笔。
掩卷思之,文章的意境如同橄榄的回甘在心中漫涌。
在朴素的文字里,充满着欢乐、关爱、和谐,贮藏着憧憬、呼唤、眷念,饱含着贤良、孝敬、责任;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闪烁着理性,抒发着感悟。
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附课文:莫怀戚《散步》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