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射线-超光速
宇宙射线的来源和特性
宇宙射线的来源和特性宇宙射线是指在宇宙中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包括来自太阳的宇宙射线和来自宇宙深处的宇宙射线。
它们穿过空气和物体,会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因而对人类健康和天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宇宙射线的来源、能谱、组成和演化等多个方面介绍它的基本特性。
一、宇宙射线的来源1.1 太阳宇宙射线太阳宇宙射线是太阳在发生活动(如日冕物质抛射、耀斑等)时所放出的带电粒子,它们在太阳系中传播并与行星、卫星等物体相互作用。
太阳宇宙射线的能量通常较低(约10 MeV以下),但粒子数目很大,是宇宙射线的主要组成部分。
1.2 宇宙射线的远源宇宙射线的远源包括星际物质、星系等。
它们在宇宙中受到强磁场和高温的影响,产生了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加速后形成了高能宇宙射线。
远源宇宙射线的能量范围一般比太阳宇宙射线高(约10 MeV至1020 eV),主要包括质子、阿尔法粒子、电子、中子等多种带电粒子。
1.3 宇宙射线的近源宇宙射线的近源包括宇宙射线爆炸、超新星遗迹、中子星、活动星系核等。
这些天体在运动、爆发、碰撞等过程中会产生强磁场和加速机制,形成高能宇宙射线。
近源宇宙射线的能量范围比远源宇宙射线更高(超过1015 eV),是宇宙射线中最高能量的组成部分。
二、宇宙射线的能谱宇宙射线的能量范围非常广,能量从10 MeV到1020 eV不等,因此用一条曲线来描述其能量分布情况称为能谱。
能谱的形状反映了宇宙射线的来源和演化过程。
能谱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太阳宇宙射线,能量范围在10 MeV以下,随着能量的增加,其数目逐渐减小;第二部分是由远源宇宙射线和近源宇宙射线组成的低能段,其能量范围从10 MeV到1015 eV,呈现出“软谱”特征,即能量随着粒子数目的增加而降低;第三部分是近源宇宙射线的高能段,其能量范围超过1015 eV,呈现出“硬谱”特征,即能量随着粒子数目的减少而增加。
三、宇宙射线的组成宇宙射线的组成非常复杂,包括质子、电子、阿尔法粒子、中子、重离子等多种带电粒子。
超光速和多重宇宙(关于宇宙本质的新认识)
超光速和多重宇宙(关于宇宙本质的新认识)摘要:关于宇宙,本天区内可能有总宇宙、暗物质宇宙、实体物质宇宙和超光速宇宙等4个多重宇宙。
其中的暗物质宇宙可能是引力子的物质宇宙,它的发现有可能深化我们对宇宙能质转化机制的认识;时间是实体物质宇宙的一个特征,它可能是非光速运动事物快慢的一个属性。
至于超光速,虫洞理论则提示它是客观存在,万物所以不能超越光速可能是原始能的阻碍所致。
关键词:原始能;暗物质;引力子;超光速;虫洞。
1前言本文是《原始能和宇宙大爆炸》[1]一文(简称《大爆炸》)的续篇,是副标题《关于宇宙本质的新认识》系列的第二篇。
第一篇《大爆炸》主要是在发现原始能的基础上,框架性地诠释了宇宙大爆炸发生的前因后果。
但意想不到的是却引出了一系列有关宇宙本质的新问题:比如宇宙具有多重的或平行的分布结构吗?它可演化出光速和超光速等非量子态的物质宇宙吗?等等。
我们强烈地感到,宇宙中可能存在光速、超光速等非量子态物质的事物——它们还可能是宇宙的主要物质形式,相比之下实体物质倒是占比甚小的特殊物质。
为一探究竟,本文拟把探索从本宇宙拓展到其外的多重宇宙中;并应用虫洞理论阐释超光速存在的可能性。
一、关于多重宇宙的初步认识(一)关于光速背景下的异常速度问题让我们先从光速谈起。
在《大爆炸》一文中,我们已知光速是宇宙的本原速度或正常速度,那么宇宙中会出现大于或小于光速的异常速度吗?因为实体事物的运动就是小于光速的,由于它的占比甚小,应属于不易出现的负异常速度事物。
至于超光速的正异常速度事物则较棘手,因为经典理论认为它是不可能的。
但天文观察却不时发现超新星曾以数倍于光速的速度爆发!即使在理论上,关于宇宙大爆炸的《暴胀宇宙论》也认为在宇宙的极早期曾发生过超光速暴胀。
种种异常现象迫使我们不得不怀疑超光速事物存在的可能性。
我们不禁要问,假如它确实存在,也会演化成所谓的超光速宇宙吗?回答是可能的。
因为在宇宙中,只要能产生出其它形式的物质,无论是超光速的抑或非量子的,只要它具有力的作用并拥有足够的量,就有可能自组织成另类的物质宇宙。
宇宙中有四种东西可能比光速还快
宇宙中有四种东西可能比光速还
快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
光速与观测者相对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即相对于光源静止和运动的惯性系中测到的光速是相同的。
物体的质量将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它的质量将趋于无穷大,所以有质量的物体达到光速是不可能的。
只有静止质量为零的光子,才始终以光速运动着。
光速与任何速度叠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
速度的合成不遵从经典力学的法则,而遵从相对论的速度合成法则。
真空光速定义值:c0=299792458m/s。
但有些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三种东西可能比光速还快。
第一种:光脉冲。
光脉冲就是光源按着一定时间间隔时断时续的发光,在真空状态下,在不同位置测到的光脉冲似乎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在传播。
第二种:量子纠缠。
贝勒大学物理学教授杰拉德-克利弗尔认为,在“量子纠缠”现象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似乎比光速快。
第三种:宇宙膨胀速度。
宇宙中足够远的两点,膨胀退行“速度”超过光速,并不违反相对论。
同时也意味着,如果距离足够远的两点,光是无法从一点传到另一点的,因为在有限时间内,光走过的距离总是小于膨胀增加的距离。
第四种:虫洞穿越。
虫洞”就是连接宇宙遥远区域间的时空细管。
暗物质维持着虫洞出口的敞开。
虫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婴儿宇宙连接起来,并提供时间旅行的可能性。
虫洞也可能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时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
什么是宇宙射线
什么是宇宙射线?
所谓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中的一种带电粒子流,具有相当大的能量。
1912年,德国科学家韦克多·汉斯试着去测定空气中的电离度,他做了一个实验,带着电离室乘气球升空,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他发现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电离室内的电流也在不断的变大,从而认为电流是由一种射线产生的,这个射线来自地球以外,而且穿透性极强。
于是有人就将它取名为“宇宙射线”。
太阳系是围绕着银河系运行的,在运行过程中针对银河系中心的位置就会不断发生位移,经过6200万年就会到达一次距离银河系中心的最远点。
而整个银河系也是在包围着它的热气体中不断运行的,每秒约200千米。
银河系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圆滑,其实它是扁平的。
科学家们解释,当银河系的北面或前面与周围的热气摩擦时就会产生宇宙射线。
尽管这样认为,目前人类仍然不能准确地说出宇宙射线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产生的,它们无偿地为地球带来了宇宙空间环境的宝贵信息。
科学家通过接收这些射线,认识和研究它们的起源,从而了解宇宙环境的演化变幻。
因此,宇宙射线的研究现已成为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许多科学家都试图解开宇宙射线之谜。
可是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是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射线的起源。
一般科学家们认为,宇宙射线的产生可能与超新星爆发有关,来自遥远的活动星系。
对此,他们认为,宇宙射线产生于超新星大爆发的时刻,将要“死亡”的恒星在爆发之时放
射出大能量的带电粒子流,射向宇宙空间。
还有的认为宇宙射线也可能来自于爆发之后超新星的残骸。
超光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超光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超光速是很多科学家都在讨论的题目,那么你知道超光速的基本知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超光速的基本概念吧!超光速的基本概念而在相对论中,运动速度和物体的其它性质,如质量甚至它所在参考系的时间流逝等,密切相关,速度低于(真空中)光速的物体如果要加速达到光速,其质量会增长到无穷大因而需要无穷大的能量,而且它所感受到的时间流逝甚至会停止(如果超过光速则会出现“时间倒流”),所以理论上来说达到或超过光速是不可能的(至于光子,那是因为它们本身质量为零)。
但也因此使得物理学家(以及普通大众)对于一些“看似”超光速的物理现象特别感兴趣。
但是在介质中,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介质中的光速则是可能的。
因为光速在介质中会下降。
这种情况下会产生一些特别的现象。
假使物体带电,则会发出蓝色光为主的切连科夫辐射。
有可能这个理论被突破,超光速的传播还是有可能的,如果真是这样,时间倒流这些理论就会被修改2011年9月22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在OPERA实验中发现了一种超光速的中微子,如果实验数据确凿无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会受到挑战。
OPERA的此次实验由位于意大利中部山区的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LNGS)与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合作进行,实验结果基于对16,111次中微子测量事件的观察,标示出了中微子的旅行速度以40322.58分之一(速度约为299799.892852千米/秒)超出光速,为现实中宇宙速度的极限。
考虑到这是一个潜在的影响深远的结果,在结论被驳斥或坚实建立之前,还需要更多独立而无关的测量。
但是该实验最终错误,是测量人员的技术失误。
于2012年6月8日世界公布实验错误。
超光速的定义什么是“世界线”?我们知道,一切物体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如果我们能够描述粒子在任何时刻的位置,我们就描述了物体的全部“历史”。
想象一个由空间的三维加上时间的一维共同构成的四维空间。
由于一个粒子在任何时刻只能处于一个特定的位置,它的全部“历史”在这个四维空间中是一条连续的曲线,这就是“世界线”。
超越光速的几种方法
超越光速的几种方法目前为止,根据狭义相对论,光速被认为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然而,许多科学家和研究者一直在探索能否突破光速的方法。
在本文中,将探讨一些被提议的超越光速的几种方法。
1. 阿尔库比埃船(Arcubierre Drive)阿尔库比埃船是由墨西哥物理学家米格尔·阿尔库比埃于1994年提出的一种可能实现超光速旅行的方法。
这个理论是基于对时空的扭曲,通过构建类似于时空“泡沫”的装置来实现,这种装置会将飞船置于一个泡沫内,泡沫会扭曲时空以使其向前移动。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使用许多范可夫物质,这种物质目前还没有被发现。
2. 布戈斯洛夫跃迁(Bogdanov Jump)布戈斯洛夫跃迁是由俄罗斯数学家皮奥特尔·布戈斯洛夫在1960年提出的一种概念。
该理论基于时空中的褶皱,通过折叠时空来实现快速旅行。
根据理论,飞船可以在时空中折叠一个通道,并通过这个通道快速到达目的地。
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实现这种跃迁的方法。
3. 可传送性(Quantum Teleportation)量子传送是一种通过纠缠两个或多个粒子的方法来传输信息的概念。
虽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但它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输。
根据这一概念,如果我们能够纠缠两个粒子并改变其中一个的状态,那么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相应改变。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地方改变粒子的状态,那么另一个地方的粒子的状态也会随之改变。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输。
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纠缠多个粒子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也需要处理量子纠缠现象的复杂性。
4. 超光速粒子实验(Superluminal Particle Experiments)一些科学家和研究者认为,通过寻找超光速粒子来实现超越光速的旅行是可能的。
他们相信,存在一些粒子可以以超光速的速度行进。
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实际的证据来支持这个理论。
一些实验中观测到了超光速的粒子,但这些结果还受到很大的争议。
大气层中的神秘之谜:宇宙射线(大气层阻挡宇宙射线)
大气层中的神秘之谜:宇宙射线1.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而大气层中的神秘之谜——宇宙射线,一直是科学家们追寻的焦点。
这些高能粒子穿越宇宙空间,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分子相互作用,产生令人费解的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索宇宙射线的来源、性质和影响,揭示这个令人着迷的谜题。
2. 宇宙射线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观察到高海拔飞行器上的电离辐射明显增加。
随后的研究揭示了宇宙射线的特殊性质:它们主要由高能带电粒子组成,包括质子、重离子和高能光子。
3. 那么,宇宙射线的来源是什么?科学家认为,宇宙射线主要来自太阳系外部的星系和恒星爆炸。
超新星爆炸是宇宙中最强烈的爆炸事件之一,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大量的宇宙射线。
这些宇宙射线穿越星际空间,最终进入地球的大气层。
4. 在进入大气层后,宇宙射线与大气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系列有趣的现象。
其中之一是宇宙射线引发的电离作用。
当高能带电粒子穿过大气层时,它们与大气分子碰撞并剥夺其电子,形成离子。
这些离子进一步与周围的分子发生作用,形成电离层。
5. 电离层的存在对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系统至关重要。
通过反射和折射作用,电离层可以影响电磁波的传播路径。
在晚上,电离层的下降会导致长距离的无线电通信中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短波消失现象。
6. 另一个由宇宙射线引起的现象是辐射带。
辐射带是由于宇宙射线与大气层中的分子发生碰撞而释放出的能量形成的。
这种辐射带对于太空飞行员和卫星设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为长时间暴露在辐射带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电子设备损坏。
7. 虽然宇宙射线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和人类构成风险,但它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例如,宇宙射线在地球大气层中产生了一种被称为碳十四的同位素。
通过测量地球上的碳十四含量,科学家能够推断出过去几千年的气候变化和大气层活动。
8. 此外,宇宙射线还与生物体发生相互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长时间暴露在宇宙射线中可能会增加患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
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可能不是光速,这4种速度比光速更快
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可能不是光速,这4种速度比光速更快我们认为宇宙当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大约是299792458米每秒。
在这些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可以超过光速的物质,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都无一而终,我们认为如果我们有能力超越光速,这就意味着人类的科学将会持续的向前发展,因为一个粒子在开始加速的时候,速度不断的增加,所拥有的动能也就会增加,接近光速的时候或者到达光速动能就会变得无限大。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巨大的能量,当我们达到光速之后,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那我们再驾驶飞船到达另一颗星球上的时候,时间将会有着明显的缩短。
探索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然而近期科学家却提出在宇宙当中还有4种速度,它们已经超越了光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还在傻傻的以为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吗?第1个是宇宙诞生时的速度。
宇宙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在科学界拥有着不同的说法,最开始我们认为宇宙爆炸是开始另一个奇点,宇宙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后来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理论叫做暴涨理论。
意思是说在宇宙形成的时候,时间就已经存在了,也可以说在现在宇宙形成之前,当时就已经有宇宙了,这个空间中没有任何的粒子,全部都是一些真空的能量,当这些能量开始衰变到不同的物质当中时,产生了一些物质粒子和反粒子,后来就有了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并不是像地球上的爆炸一样,是伴随着一声轰鸣,而是一个快速膨胀的过程。
那么这个速度有多快呢?据说在一秒钟就已经达到了一光年,这样的速度早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光速。
第2个是宇宙在形成之后膨胀的速度。
虽然宇宙已经形成了138亿年的时间,但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宇宙还是以超光速的速度不断膨胀的,星系之间的空间也是不断在膨胀的。
第3个是量子速度。
爱因斯坦在提出量子理论之后,一直被困扰了很久,曾经他以为这个世界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不可能会有超越光速的存在,但是在量子的世界当中,两个粒子在某些状态下纠缠在一起之后,就很有可能会超越光速。
第4个是很多的戒指中也有超光速现象的存在。
光速不变原理探秘
光速不变原理探秘光速不变原理是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它指出在真空中,光的速度是恒定不变的。
这一原理是由爱因斯坦在他的狭义相对论中提出的,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运行机制和物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光速不变原理的由来、实验证据以及其对科学的影响。
一、光速不变原理的由来光速不变原理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利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试图测量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速度。
他们使用了干涉仪来测量光的传播速度,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发现,无论地球是在运动还是静止,光的速度都保持不变。
这一实验结果违背了当时流行的以太理论,即认为光是在以太介质中传播的。
逐渐地,人们开始怀疑以太理论的正确性,并开始寻找新的解释。
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中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
他认为,光速是宇宙中的一个基本常数,不受观察者的运动状态的影响。
这一假设与迈克尔逊-莫雷利实验的结果相吻合,成为了狭义相对论的基石。
二、实验证据除了迈克尔逊-莫雷利实验外,还有许多其他实验证据支持光速不变原理。
其中最著名的是汤姆逊的电子速度实验。
汤姆逊使用了阴极射线管,通过对电子进行加速和减速,观察电子的速度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电子的速度如何变化,它们的速度都无法超过光速。
这一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光速不变原理的正确性。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实验证据支持光速不变原理。
例如,粒子加速器实验中观察到的高能粒子的速度也无法超过光速。
同时,天文观测中对宇宙射线的测量也表明,宇宙射线中的粒子速度也无法超过光速。
这些实验证据都进一步巩固了光速不变原理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三、光速不变原理的影响光速不变原理对科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根据狭义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有关。
这一理论揭示了时间的相对性和空间的弯曲,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光速不变原理对于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宇宙射线的来源与影响
宇宙射线的来源与影响宇宙射线是指来自宇宙深处的高能粒子流,它们对地球有着重要的影响。
宇宙射线不仅是研究宇宙起源和天体物理的重要途径,也对地球的生物和电子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宇宙射线的来源、组成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一、宇宙射线的来源宇宙射线的主要来源有两类:太阳风和宇宙线。
太阳风是太阳高温等离子体快速运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主要由质子和少量的α粒子组成。
太阳风通常在太阳活动剧烈时,如太阳风暴或日冕物质抛射的情况下,会对地球形成较大的影响。
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输运到地球附近的地球磁层,一部分进入地球磁层的高纬度区域,与地球大气层中的分子碰撞,产生辐射带,引起极光现象。
太阳风还可能影响地球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通信的中断和GPS定位的偏差。
但总体来说,太阳风的影响并不会对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体产生较大的威胁。
宇宙线是宇宙中高能粒子的流动。
它们主要来源于银河系内恒星的爆炸、超新星爆发以及活动星系中黑洞的射流等。
宇宙线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有质子、α粒子和高能核,还包括伽马射线等不带电的粒子形式。
宇宙线主要由中子星、白矮星和其他高能天体加速产生。
在宇宙空间中,宇宙线能源高达数亿伏特,速度接近光速,是地球上自然界中最高能的粒子。
二、宇宙射线的影响宇宙射线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影响:宇宙射线对地球上的生物体具有辐射效应。
高能宇宙线能穿透大气层进入地表,直接照射到生物体上。
辐射能量可以损害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导致基因突变或细胞死亡。
但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对低能宇宙射线有较好的屏蔽效应,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不过,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可能会受到辐射的危害,因此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电子设备影响:宇宙射线中高能的带电粒子对地面上的电子设备也具有辐射效应。
它们与电子设备中的硅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电离和能量传递,可能造成电子器件失效或误操作。
因此,在设计高可靠性的核电站、飞机、航天器等系统时,通常需要考虑和防范宇宙射线的影响。
宇宙十大超光速现象
宇宙十大超光速现象1.超新星爆发:当恒星耗尽其燃料并失去平衡时,它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一个明亮的爆炸。
这种爆炸释放的能量可以超过整个银河系恒星总能量的数百倍。
2. 恒星碰撞:两个恒星可以因引力相互靠近,并在碰撞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现象在宇宙中比较罕见,但它可以导致一个新的、更大的恒星的形成。
3. 超大质量黑洞:黑洞是一种极其密集的天体,它的引力非常强大,可以甚至阻止光线逃逸。
超大质量黑洞是一种质量比太阳质量大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倍的黑洞,它们在宇宙中广泛分布。
4. 巨大的星系碰撞:当两个大型星系相互靠近时,它们的引力可以导致彼此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撕裂。
这种现象可以导致新的星系的形成,它们的形状和结构都可能与原来的星系不同。
5.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是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是宇宙最早的时期的热辐射。
它是一种热辐射,温度约为2.7K,可以在整个宇宙中发现。
6. 超新星遗迹:当一颗恒星爆炸时,它的残骸会在周围形成一个亮丽的、多彩的遗迹。
这些遗迹可以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取决于原来的恒星的质量。
7. 卫星星系:这种现象指的是一些小型星系围绕着大型星系运行。
这些卫星星系通常都很小,但它们可以对大型星系的形态和演化产生影响。
8. 引力透镜效应:当光线穿过宇宙中的重力场时,它的路径会弯曲,这被称为引力透镜效应。
这种现象可以帮助天文学家研究远离地球的天体。
9. 脉冲星:脉冲星是一种旋转非常快的恒星,它们会周期性地释放出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可以通过射电望远镜观察到,并被用于研究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10. 宇宙膨胀:宇宙正在不断地膨胀,这意味着宇宙中的物体都在相对运动。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观察远离地球的天体来研究,它也是研究宇宙演化的重要内容。
空间物理中的宇宙射线
空间物理中的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指在银河系和其他星系中漂浮着的高能粒子。
这些粒子的能量范围极广,从10亿电子伏特到1020电子伏特不等。
宇宙射线是一种独特的物理现象,其产生和加速机制广泛存在于宇宙中。
科学家们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逐渐揭示出了宇宙射线的起源和作用,但许多科学难题仍然需要继续深入探究。
宇宙射线的起源宇宙射线的起源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解释清楚。
目前,对宇宙射线起源的探究主要从三个方向入手。
第一,太阳系外部空间中的高能粒子的观测和分析;第二,对来自银河系外部空间的高能粒子的研究;第三,银河系内部空间中宇宙射线粒子的观测和分析。
其中,来自银河系外部空间的高能粒子是研究宇宙射线起源的一个突破口。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高能粒子很可能来自于宇宙射线的各种起源地点,如星系中心黑洞、恒星爆炸以及超新星等。
这些地点都是极度剧烈和能量极高的天体事件,能够加速粒子到极高的能量水平。
此外,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射线的起源可能不局限于星系内部,而是来自更远的外部宇宙环境。
例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在大爆炸时期释放出的能量密度极大,可能存在导致宇宙射线产生的机制。
宇宙射线在空间中的传播宇宙射线在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前需要穿越空间中的磁场和物质。
这个过程中,宇宙射线在与自由电子和电离原子碰撞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能量,产生出新的次级粒子。
穿越太阳系时,宇宙射线还会受到太阳风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时间和位置中,宇宙射线的能谱和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当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它与空气中的原子碰撞就会产生二次次级粒子,包括介子、电子、正电子等。
这些次级粒子再次与空气分子碰撞,会产生出许多新的物理现象,如电离、辐射、气溶胶等。
宇宙射线与空间科学的联系宇宙射线对空间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探索宇宙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观测和测量宇宙射线,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宇宙中各种天体的性质和运动机制,揭示宇宙演化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
其次,利用宇宙射线的能量,可以进行一些相对论物理实验,探索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宇宙中产生的许多神秘现象。
宇宙射线的来源和特征
宇宙射线的来源和特征
宇宙射线是指在宇宙空间中运动着的带电粒子,它们强度极高,能量也极大,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杀伤力。
它们从何而来,其特
征又是什么呢?
一、宇宙射线的来源
宇宙射线的来源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太阳和恒星。
太阳释放出的带电粒子,从太阳风和日冕耀斑中喷射而出,称为
太阳风和日冕物质抛射。
这些带电粒子会经过几十亿光年的旅行,最终到达地球。
恒星也会产生宇宙射线,特别是爆发型恒星,如
超新星爆发,这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产生高能宇宙射线。
此外,宇宙射线的来源还有银河系,银河系中心的强磁场会使
带电粒子循着磁场线进入太阳系,这些粒子就是所谓的银河系宇
宙射线。
另外,宇宙中还有一些高能天体,如类星体和射电星系,也会产生高能宇宙射线。
二、宇宙射线的特征
宇宙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和速度,这使它们能够穿透绝大多数物质,并在该物质内部产生电离作用。
因此,它们对宇宙中的物质和生命有很大威胁。
宇宙射线的能量范围非常广泛,不同粒子带有不同的能量。
其中最高能量的宇宙射线能量可达到1020eV。
这个数值是非常巨大的,相当于一个碗中一粒沙的数万倍。
这些高能宇宙射线一旦进入地球大气层,就会与地球大气层分子产生碰撞,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高能强子、光子、中微子等。
总的来说,宇宙射线具有极大的能量和速度,它们来源广泛,特征独特,能够对生命和物质产生极大的危害。
了解宇宙射线的来源和特征,对我们认识宇宙、保护生命和地球环境,乃至开发宇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物理竞赛光声光谱课件
光声光谱原理
入射光 样品 吸收
光能
发光衰减
(可见和紫外 光波段)
化学变化
(紫外光波段)
无辐射跃迁 (热效应,红 外波段)、
L aser
L ig h t c h o p p e r
M ic ro p h o n e
A m p lifie r
Fig.1.1 Block diagram of a photoacoustic spectrometer.
光声光谱法对于不透明﹑高反射﹑高散射固体试样(包括粉末),可直接测定,不需处理样品。
Rosencwaig和Gersho提出了固体光声光谱的活塞模型。
源
David Saltzberg等科学家为验证Askaryan效应,利用史丹佛直线加速器(SLAC)的Final Focus TestBeam将γ射线射入沙箱,产生预期中的
衬底b 样品s 气体边界层 气体(空气)g 窗口
收光谱, 制作中组织仍然被尽量维持其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组织基本不发生皱缩的现象。
Rosencwaig和Gersho提出了固体光声光谱的活塞模型。
* 强吸收、高分散的样品 这样连续改变强度调制的入射光的波长,同时记录传音器信号,便得到反映样品吸收性质的光谱 光声光谱。
光声效应是指样品吸收强度调制的光而激发起声波的效应,由Bell于1880年 发现。如图1.1所示,入射光照射装有气体样品的密闭光声池,如果光的波长与 气体的吸收线一致,则气体分子吸收光子而处于激发态。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使一 部分受激分子通过无辐射跃迁过程而返回基态,激发能弛豫为平动能。宏观上表 现为池内气压的增大。若入射光的强度被调制,则池内压力周期性起伏-即产生 声波,可由传音器检测。如果入射光的波长与气体分子的吸收线不同,则气体分 子不被激发,池内气体不受强度调制的入射光的影响,传音器无信号输出。这样 连续改变强度调制的入射光的波长,同时记录传音器信号,便得到反映样品吸收 性质的光谱光声光谱。
超光速运动的粒子
张贵平:天体运动中介质的阻力和推力与超光速运动的粒子 1超光速运动的粒子对宇宙射线中的高速高能微观粒子,没法直接观测它们的运动轨迹,因为粒子不是可以直接持续观测的光源。
但可以用两种方法测量粒子的运动速率。
第一种方法需要测量粒子产生位置的海拔高度和运动后到达位置的海拔高度并计算出它们运动走过的距离d,还需要知道它们的生存寿命即持续时间τ。
按照速率定义有“速率=距离/时间”:v=d/τ,可以得到粒子速率。
科学家发现宇宙射线中的质子撞击地球大气层时会产生π介子,部分π介子会进一步变成μ-子和中微子,μ-子是在约h1=10000米高空产生的[1], 科学家也在海拔高度约4000米的地表发现了μ-子,即10000米高空处产生的μ-子能到达h2=4000米高度的地表。
已经知道μ-子的平均寿命为τ=2×10-6秒。
有v=d/τ=(h1-h2)/τ=3×109米/秒,μ-子的速率为光速的10倍。
第二种方法需要测量粒子的动能E和质量m,根据E=mv2/2的动能公式,有v=(2E/m)1/2。
物理学家测量到μ-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207倍,有m=1.89×10-28千克,他们也测量到高空μ-子的能量为E=5×109电子伏即8×10-10焦耳。
有v=(2E/m)1/2=3×109米/秒。
这个结果和第一种方法计算得到的μ-子的速率一致。
所以宇宙射线中的μ-子是超光速运动的粒子。
超光速运动的质子在撞击地球大气层时产生超光速运动的π介子,这些π介子中有部分变成超光速运动的μ-子。
如果用加速器对质子进行加速使之近光速运动不能有同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1]Greiner W. Classical Mechanics: Point Particles and Relativity[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391—392注:节选自发表于2009年第3期《光谱实验室》的论文《天体运动中介质的阻力和推力与超光速运动的粒子》,作者张贵平435918950@。
宇宙射线与宇宙线加速机制
宇宙射线与宇宙线加速机制宇宙射线是指在宇宙空间中以极高速度运动的带电粒子,主要包括质子、α粒子、电子和伽马射线等。
它们钟情于穿越宇宙空间,穿过地球大气层并最终落到地球上。
而宇宙线加速机制则是指从宇宙中加速射出宇宙射线的机制。
一、宇宙射线的来源宇宙射线来自多个来源,包括太阳、宇宙射电源、银河系以及其他星系。
太阳系内的太阳风释放的带电粒子,以及恒星形成时的超新星爆炸都是产生宇宙射线的重要因素。
此外,高能宇宙射电源如脉冲星和黑洞也能加速粒子形成宇宙射线。
二、宇宙线加速机制宇宙线加速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 冲击波加速机制当恒星耗尽燃料燃烧后,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超新星爆炸。
这种爆炸释放出的能量可以加速带电粒子,使其具有宇宙射线的速度。
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中,大量的物质被抛射出去,形成冲击波,这个冲击波可以将粒子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
2. 相对论性风加速机制相对论性风是由于黑洞或中子星等致密天体的引力作用导致的物质流动。
在相对论性风中,磁场的存在可以将带电粒子加速到极高速度,形成宇宙射线。
3. 超大质量黑洞离子吸积盘加速机制当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深入到黑洞中心区域时,离子吸积盘可以产生强烈的磁场和高能粒子。
这些高能粒子在受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获得相当高的动能,并最终形成宇宙射线。
4. 强磁场加速机制在星际空间中存在着非常强的磁场,这些磁场可以将带电粒子加速到高能状态,形成宇宙射线。
尤其是在星际磁场的重新连接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可以加速粒子形成宇宙射线。
5. 宇宙微波辐射加速机制宇宙微波辐射是宇宙背景辐射的一部分,它是大爆炸后形成的。
宇宙微波辐射的存在可以对带电粒子施加有效的作用力,从而加速这些粒子的运动,并形成宇宙射线。
总结:宇宙射线的产生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粒子能量,而宇宙线加速机制则提供了加速这些粒子形成宇宙射线的途径。
冲击波、相对论性风、离子吸积盘、强磁场以及宇宙微波辐射等机制都在宇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宇宙射线和宇宙线加速机制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什么是宇宙射线
什么是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是一种在宇宙中存在的高能粒子,具有极高的速度和能量。
它们并不是来自太阳系内的天体,而是来自宇宙中更遥远、更神秘的地方。
宇宙射线主要分为两类:
1. 电磁辐射:由于高能光子进入地球大气层而产生的,如伽马射线和X射线。
它们可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同时也是探索宇宙深处的重要工具。
2. 带电粒子:如质子、氮原子和氦原子等。
这些带电粒子具有极高的动能和速度,通常以每秒数亿公里的速度穿越宇宙。
它们在地球上引起的作用包括形成辐射带、创造亮闪电和引发核反应等。
宇宙射线的起源和加速机制至今仍然是科学界的谜。
经过多年的观测和理论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宇宙射线产生机制,包括超新星爆发、恒星爆炸和星系碰撞等。
总的来说,宇宙射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天文学研究领域,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它们的起源和加速机制,以及它们对宇宙和生命的影响和作用。
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宇宙中存在的物质类型和密度、宇宙的年龄和形态、宇宙中暗物质和黑洞等等。
什么是宇宙射线?
什么是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是指来自太空的高能粒子束,是宇宙中存在的最强、最神秘
的粒子流之一。
这些粒子流具有极高的能量和速度,可以穿透几乎所
有在地球上能够找到的物质。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宇宙射线的存在?它们会对我们的地球造成什么影响?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一、宇宙射线的来源
1. 来自太阳风暴
太阳表面的活动会释放能量并产生太阳风暴。
其中太阳风流会带有一
些高能粒子。
2. 来自星系的爆炸
类超新星、恒星炸弹等事件能够释放出大量的高能粒子来给周围环境,包括地球带来影响。
3. 来自黑洞和中子星
宇宙黑洞和中子星等巨大引力物体可以在吞吸着周围大量质量的过程
中释放出大量粒子射流。
二、宇宙射线的危害
1. 对人类的危害
如果人类暴露在高能宇宙射线中,其健康状况将受到极大的威胁,包括癌症,基因损伤等症状。
2. 对电子设施的危害
宇宙射线会对电子设斟产生干扰并导致晶体管失效,给电子设施带来损坏。
三、宇宙射线的现实应用
1. 观测宇宙
通过观察宇宙射线可以了解宇宙中的物质和运动状态。
对于研究宇宙星系结构和爆炸等天文事件的时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调控核反应
通过调节宇宙射线流来匹配核反应,可以产生更安全,更有效的核能系统。
结论:
尽管宇宙射线对人类和电子设施带来重大威胁,但它也在许多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同时,继续研究宇宙射线的来源和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做出贡献。
什么是宇宙射线
什么是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是指从宇宙发出的非常能量的高能电磁辐射,它一直是天文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而它的发现也对我们对未知宇宙的认知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详细介绍宇宙射线的性质、来源和意义。
一、宇宙射线的特征宇宙射线是指层状物质陶瓷板沿X、Y轴受到高能粒子辐射发现的高能电磁辐射,它有着极高的能量,而且频率非常高,因此被认为是空气中最强大的放射性辐射来源。
1、频率非常高宇宙射线的频率非常高,高达几百兆赫,高于X射线的10倍以上,远远超出了使用的能量水平。
2、能量也很高宇宙射线的能量也很高,比X射线的能量高10倍以上,每小时可以释放上亿项能量。
3、具有可见性宇宙射线具有可见性,也就是离地球近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些它放射出来的荧光,并可以捕捉到它的能量分布。
二、宇宙射线的来源宇宙射线的最终来源是宇宙的暗淡街道,它从天体飞来,从黑洞射出,也可能来自宇宙中心的超新星爆发,这些来源是几乎掌控它的源头。
1、黑洞黑洞是宇宙射线的主要来源,由于黑洞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它可以将附近物质所释放的能量聚集起来,并可以把它们引射出宇宙射线。
2、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是另一个宇宙射线的来源,当恒星爆炸时,宇宙射线可能会将超新星爆发释放的能量以及残余物质引射出太空,因此超新星爆发也是宇宙射线的来源之一。
三、宇宙射线的重要性宇宙射线对我们对未知宇宙的认知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定律,并且可以揭示未知宇宙的谜团。
1、观测宇宙的新发现宇宙射线的发现促使天文学家们能够观测到许多以前未见的宇宙客体,因此能够充分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宇宙新知。
2、深入了解宇宙结构宇宙射线的发现更是让人们能够窥探和探索宇宙结构的细节,理解宇宙中物质的复杂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
3、促进宇宙中物质组合和形成宇宙射线的发现还能推进宇宙中物质的组合和形成,帮助我们更详细地去揭示宇宙的奥秘。
四、结论宇宙射线的发现对科学家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目前对它们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入,但它们已经成为天文学家研究宇宙未知领域最有希望的课题之一。
宇宙生命之谜的词语组词
以下是60个与“宇宙生命之谜”相关的词语组词:1.宇宙探索2.宇宙奥秘3.宇宙奇观4.宇宙星辰5.宇宙天体6.宇宙演化7.宇宙射线8.宇宙尘埃9.宇宙黑洞10.宇宙背景辐射11.生命起源12.生命演化13.生命基因14.生命化学反应15.生命体征16.生命之树17.生命多样性和复杂性18.生命的诞生和演化19.地球外生命的可能性20.寻找外星生命的努力21.对地外文明的探索22.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23.外星生命的形态和特征24.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和限制25.超自然现象的探索26.超自然现象的解释和证明27.超自然现象与科学的关系28.超自然现象的信仰和传说29.超自然现象的神秘性和吸引力30.超自然现象的哲学和宗教讨论31.时间旅行的可能性和限制32.时间旅行的科学原理和理论33.时间旅行的历史和传说34.时间旅行的科技和社会影响35.时间旅行的哲学和思考36.时间旅行的未来展望和挑战37.人与宇宙的关系和互动38.人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39.人对宇宙的认知和理解40.人对宇宙的想象和描绘41.人对宇宙的利用和开发42.人对宇宙的敬畏和尊重43.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和挑战44.科学方法的应用和发展45.科学方法的哲学和思考46.科学方法的普及和教育47.科学方法的未来展望和挑战48.科学与信仰的关系和互动。
49.空间探索50.空间旅行51.黑洞理论52.虫洞理论53.暗物质54.暗能量55.量子力学56.相对论57.超光速58.星际穿越59.宇宙膨胀60.宇宙的起源与终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射线所谓宇宙射线,指的是来自于宇宙中的一种具有相当大能量的带电粒子流。
1912年,德国科学家韦克多·汉斯带着电离室在乘气球升空测定空气电离度的实验中,发现电离室内的电流随海拔升高而变大,从而认定电流是来自地球以外的一种穿透性极强的射线所产生的,于是有人为之取名为“宇宙射线”。
宇宙射线还存在着转化、簇射的过程。
除中微子外,几乎所有的高能宇宙射线,在穿过大气层时都要与大气中的氧、氮等原子核发生碰撞,并转化出次级宇宙线粒子,而超高能宇宙线的次级粒子又将有足够能量产生下一代粒子,如此下去,一级一级的转化,将会产生一个庞大的粒子群。
1938年,法国人奥吉尔在阿尔卑斯山观测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将其命名为“广延大气簇射”。
时至今日,宇宙射线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了天体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科学家都试图解开宇宙射线之谜。
可是一直到现在,人们都并没有完全了解宇宙射线的起源。
一般的认为,宇宙射线的产生可能与超新星爆发有关。
对此,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宇宙射线产生于超新星大爆发的时刻,“死亡”的恒星在爆发之时放射出大能量的带电粒子流,射向宇宙空间;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宇宙射线来自于爆发之后超新星的残骸。
不管最终的定论将会如何,科学家们总是把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宇宙射线的研究中去。
关于为什么要研究宇宙射线,罗杰·柯莱在其著作《宇宙飞弹》作出了精辟的阐释:“宇宙射线的研究已变成天体物理学的重要领域。
尽管宇宙射线的起源至今未能确定,人们已普遍认为对宇宙射线的研究能获得宇宙绝大部分奇特环境中有关过程的大量信息:射电星系、类星体以及围绕中子星和黑洞由流入物质形成的沸腾转动的吸积盘的知识。
我们对这些天体物理学客体的理解还很粗浅,当今宇宙射线研究的主要推动力是渴望了解大自然为什么在这些天体上能产生如此超常能量的粒子。
”出于对宇宙射线研究的重视,世界各国纷纷投入资金与设备对其展开研究。
前苏联、日本、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相继建立了宇宙射线观测站。
虽然宇宙射线的起源尚无定论,但科学家们仍然逐步了解了宇宙射线的种种特性,以及对地球和人类环境的影响。
虽然当宇宙射线到达地球的时候,会有大气层来阻挡住部分的辐射,但射线流的强度依然很大,很可能对空中交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比方说,现代飞机上所使用的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均有相当敏感的微电路组成。
一旦在高空遭到带电粒子的攻击,就有可能失效,给飞机的飞行带来相当大的麻烦和威胁。
还有科学家认为,长期以来普遍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变暖问题很有可能也与宇宙射线有直接关系。
这种观点认为,温室效应可能并非全球变暖的惟一罪魁祸首,宇宙射线有可能通过改变低层大气中形成云层的方式来促使地球变暖。
这些科学家的研究认为,宇宙射线水平的变化可能是解释这一疑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他们指出,由于来自外层空间的高能粒子将原子中的电子轰击出来,形成的带电离子可以引起水滴的凝结,从而可增加云层的生长。
也就是说,当宇宙射线较少时,意味着产生的云层就少,这样,太阳就可以直接加热地球表面。
对过去20年太阳活动和它的放射性强度的观测数据支持这种新的观点,即太阳活动变得更剧烈时,低空云层的覆盖面就减少。
这是因为从太阳射出的低能量带电粒子(即太阳风)可使宇宙射线偏转,随着太阳活动加剧,太阳风也增强,从而使到达地球的宇宙射线较少,因此形成的云层就少。
此外,在高层空间,如果宇宙射线产生的带电粒子浓度很高,这些带电离子就有可能相互碰撞,从而重新结合成中性粒子。
但在低空的带电离子,保持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足以引起新的云层形成。
此外,几位美国科学家还认为,宇宙射线很有可能与生物物种的灭绝与出现有关。
他们认为,某一阶段突然增强的宇宙射线很有可能破坏地球的臭氧层,并且增加地球环境的放射性,导致物种的变异乃至于灭绝。
另一方面,这些射线又有可能促使新的物种产生突变,从而产生出全新的一代。
这种理论同时指出,某些生活在岩洞、海底或者地表以下的生物正是由于可以逃过大部分的辐射才因此没有灭绝。
从这种观点来看,宇宙射线倒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宇宙飞弹”。
根据1905年发表的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没有物体的运动速度能够超过光速。
然而,意大利科学家今年9月在实验中观测到,中微子比光子速度快十亿分之一秒,在物理学界引起了——超光速震撼日期:2011-11-02 作者:张操来源:文汇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图片作者:图片作者:图片作者:图片作者:□张操新闻背景今年9月22日,著名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了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OPERA研究团队探测到μ中微子超光速现象。
报道说,一个重达1800吨的探测器安放在1400米的地下深处,探测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μ中微子。
在这段长达730千米的粒子通道上,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两地时间进行校准,研究人员发现中微子“跑”过这段距离的速度比光速快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
宇宙中的小精灵在基本粒子家族中,中微子的行为最难以捉摸,是宇宙中的小精灵。
顾名思义,中微子不带电,是个中性粒子。
与它的“大哥”——中子相比较,它们的“性格”差异很大。
中子表面上是个中性粒子,可是内部有复杂的电磁结构,而中微子内部完全不带电。
中微子有3种类型,即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缪中微子)和τ中微子(陶中微子)。
从质量上讲,中微子的固有质量至少要比中子小一亿倍,微小到几乎为零,所以非常难以被测量到。
物理学家通常认为中微子以光速运动。
当物理学家刚开始认识小精灵中微子时,它就引起了第一次震撼。
大约在100年以前,物理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元素β衰变现象。
他们进一步发现β衰变过程中发射出的电子的能量是不固定的,这就违反了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为了“挽救”物理学的这个基本定律,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在1930年提出了中微子假设。
他假定在放射性元素β衰变中,产物粒子不仅仅是电子,还有一个中性的微小粒子,即中微子。
1933年,费米利用中微子假设完善了β衰变理论。
他指出,中微子与物质发生弱相互作用。
于是小精灵中微子成为了捍卫能量守恒定律的勇士,虽然人们在实验上测量到它是20年后的事情。
第二次震撼发生在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研究某种基本粒子的特性时发现:在中微子参与的弱相互作用的所有实验中,宇称不守恒。
他们指出,中微子都是左旋的,而反中微子都是右旋的。
这些创新理论很快得到实验证明,于是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小精灵中微子大显威风。
最近一次震撼发生在今年9月22日,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中微子的运动速度竟然超光速,小精灵中微子的神速震惊了全世界。
超光速实验震惊同行英国《自然》杂志网站9月22日报道,欧洲研究人员发现了难以解释的中微子超光速现象,这一现象违背了爱因斯坦相对论。
据报道,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名为OPERA的实验项目接收了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两地相距730公里,中微子“跑”过这段距离的时间比光速还快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
研究人员对此持谨慎态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OPERA实验发言人埃雷迪塔托说:“我们对我们的结果很有信心。
我们已经反复核查过所有可能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但没有发现差错。
”他说:“我们现在希望同行们独立检查这些结果。
”上面那张超光速中微子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取自OPERA实验团队发表的论文。
论文上署名人数多达180人。
图中白色半圆代表位于日内瓦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质子跑道。
图上方的深色圆柱体代表质子撞击的靶子。
撞击后产生的介子进入图中黑色的管道,介子在撞击靶子后,同时产生了μ介子和μ中微子。
图下方的小白点即代表μ中微子;深色小圆柱体代表μ介子探测器,它记录μ中微子的起步时间。
中微子可以轻易地穿过地球,所以射向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中微子大部分穿了过去,仅仅一小部分被测量到。
欧洲OPERA实验项目的原本目的是为了检验μ中微子与τ中微子的转换,即中微子振荡。
他们在三年的时间中总共进行了一万六千次中微子发射,而每一次的结果都指向同一事实:这些中微子就是要比光速快,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意外发现。
参与实验的瑞士伯尔尼大学的伊拉蒂塔托说,他和同事被这一结果震惊了,他们随后仔细考虑了实验中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认为这个观测结果站得住脚,于是决定将其公开。
由于超光速中微子触犯了物理学的圣经——狭义相对论,物理学界一片哗然。
有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几乎不加思考地对记者说:“我打赌他们是错的”。
他还对记者表示:最新证明光速被打破的实验结果不太可能是真的。
可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表示,他信得过OPERA 实验团队。
他在现场夸赞这个实验:“我祝贺你们做出了一个极其美妙的实验”。
如果中微子超光速实验得到进一步的证实,科学家一致认为,人们将被迫从根本上重新思考现代物理学定律。
时间倒流了吗有位著名科学家说:如果超光速中微子实验是正确的,爱因斯坦理论中广为人知的“光速无法超越”定论将被打破,若证明超光速存在,则将现代物理学彻底颠覆,人类的物理知识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穿越、平行空间、多维度、星球大战……这些只有电影中才存在的东西或许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另一位著名科学家说:如果超光速粒子真的存在,那么科学家就不能排除穿越时空的可能性,模糊过去与现在的界限,严重扰乱因果的基本规律。
笔者认为,上述提法是一种误解。
在应用物理学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相对时间早就采取了多种定义,例如当地太阳时、格林尼治时、天文时,以及现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中使用的全球同步时间等。
所有这些实际应用的时间定义都是相对时间。
狭义相对论为相对时间添加了一种新定义:时钟的速率与相对速度有关。
这是爱因斯坦为物理学作出的贡献。
可是,如果把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时间作为物理学的唯一的时间定义,那是一种偏见。
每一种时间的定义都有它的适用范围。
一旦超出了适用范围,就需要采用其他的时间定义。
例如,一位居家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只需要当地太阳时就足够了。
可是,某一天他出国去欧洲旅行,一到欧洲,他发现他的手表上的时间与欧洲时间相差几个小时。
这时,他需要知道格林尼治时间。
类似于上述情况,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定义也有它的适用范围。
宇宙万物都在运动之中。
作为与运动相关量的时间也在不停地流逝着,测量时间的方法可以是多种的。
物理学时间的定义以及同步异地的计时方法也可以是多种的。
时间(和空间)是比光速更为基本的物理量。
世界上即使没有光线,也照样有时间的定义。
时间的定义不应该局限于一种特定的物质运动,例如光的运动。
由于受到相对论的影响,人们过分地批评牛顿的绝对时间的观点,从而忽视了其中正确的精华。
其实,绝对时间是各种物质运动的相对时间的科学的抽象和提升。
在牛顿的绝对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内容是:1.绝对时间具有客观性,与个人的感觉无关;2.绝对时间具有单向性,历史不可能倒演;3.绝对时间均匀地流逝着,与个别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