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江国际高大梁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转换层大截面梁模板型钢支撑体系施工工法(2)

转换层大截面梁模板型钢支撑体系施工工法(2)

转换层大截面梁模板型钢支撑体系施工工法转换层大截面梁模板型钢支撑体系施工工法一、前言转换层大截面梁模板型钢支撑体系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中大跨度建筑梁的施工工法。

其通过采用模板型钢支撑体系,结合转换层大截面梁模板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二、工法特点1. 快速施工:采用模板型钢支撑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快速搭建,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2. 稳定性好:模板型钢支撑体系具有优良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能够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3. 节约材料:采用模板型钢支撑体系,可以减少模板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4. 灵活性强:模板型钢支撑体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组合,适应不同的梁的尺寸和形状要求。

三、适应范围转换层大截面梁模板型钢支撑体系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大跨度梁,如高层建筑、桥梁等。

其适应范围广泛,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均可应用。

四、工艺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该工法通过采用模板型钢支撑体系,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2. 采取的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模板型钢支撑体系搭建梁的模板,通过固定和连接,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五、施工工艺1. 模板搭设:根据实际梁的尺寸和形状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型钢进行搭设。

将模板型钢固定在地面或梁底部的支撑上,形成稳定的梁模板支撑结构。

2. 模板调整:根据梁的设计图纸进行调整和组合,确保模板的尺寸和形状与设计要求一致。

3. 梁钢筋安装:根据梁的设计要求,在模板中安装梁的钢筋,确保满足承载能力和强度要求。

4. 混凝土浇筑:在梁模板搭设完毕并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充实性,避免出现孔洞和空隙。

5. 模板拆除:经过混凝土充分凝固后,可以进行梁模板的拆除。

拆除模板时需要注意施工安全,避免对梁本身产生不良影响。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安排专门的施工队伍,包括搭设模板、安装钢筋、浇筑混凝土和拆除模板等工种。

需要合理安排工人数量和工种,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1)

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1)

中迪国际社区高大模板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中迪国际社区项目部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二月十日目录模板及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2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33、架体搭设;44、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布置64.1 模板系统搭设要求64.2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125、模板施工方法136、模板质量要求及拆除条件177、安全注意事项198、高大模板安全及验收要求239、突发事件分险分析269.1紧急处理领导小组及职责279.2由项目经理任队长,技术、安全土建工程师任副队长289.3应急准备和响应通用要求2810模板计算书29 模板及转换层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1《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文1.2《进一步加强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安全管理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2)19#文1.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X(JGJ162-2008)1.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X(JGJ130-2011)1.7建质[2009]8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X》GB 50204-2015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X》GB 50666-20112.0《建筑结构荷载规X》GB 50009-20122.1《建筑安全生产检查标准》JGJ 59-20112.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X》JGJ 80—19912.3已经审核、审批通过《施工组织总设计》未罗列的国家、省市地方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X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等相关文件亦应参照执行。

2、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建设单位:XX东方恒达房地产开发XX2、设计单位:XX海迈建筑工程设计XX3、地勘单位:达州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XX4、质量监督单位:XX枣山物流商贸园区管委会5、安全监督单位:XX枣山物流商贸园区管委会6、监理单位:XX西华工程招标监理XX7、施工单位:XX金马建筑工程XX8、建设地点:XX市枣山物流商贸园区GC2015-3号9、建设面积:219000㎡。

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技术设计(新编版)

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技术设计(新编版)

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技术设计(新编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902高层建筑转换层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技术设计(新编版)(作者:吴家强)一、工程概况阳光棕榈园10#、11#楼是阳光棕榈园一期工程的组成部分,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前海路,地下一层,地上23层,工程转换层位于二层。

阳光棕榈园10#、11#楼转换层层高为5.65m,转换层框支架、托梁截面尺寸为600×1600、700×1600、7500×1600、8500×1600等。

这些梁体积大,重量大,其模板与支撑的设计是施工的关键。

本工程施工前经周密的技术设计,采用现有的普钢管及钢支撑、七夹板与木方,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现就其支撑设计进行叙述如下。

二、模板与满堂脚手架支撑的设计方案(一)模板工程设计方案:以较典型的转换层大梁850×1600进行计算(见图1)。

图1850×1600转换大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图(1)梁底采用50×100木方,梁宽800~850mm者,纵向设5排50×100木方,间距中对中200~250mm;梁宽600~750mm者纵向设4排50×100木方,间距中对中200~250mm横向木方间距取300,上铺梁底模。

(2)梁侧模不论梁高低,梁侧模均采用七合板,50×100作模档。

水平模挡间距为400mm,竖向模挡间距为400mm,整体梁采用M12螺杆对拉,螺杆从梁底开始设置,水平及竖向间距均按400mm设置。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第1篇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本项目为某高层建筑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工程,工程地点位于XX市XX区,建筑总面积约为XX平方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XX米。

1.2 施工内容本次施工内容主要包括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拆除以及相关安全防护措施。

二、编制依据2.1 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2.2 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本项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相关技术资料。

2.3 现场实际情况现场施工条件、设备、材料等情况。

三、施工方案3.1 施工准备3.1.1 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法规、规范,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3.1.2 材料准备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提前采购合格的模板、架管、扣件等材料。

3.1.3 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及安全操作规程。

3.2 模板支撑系统搭设3.2.1 支撑系统布置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支撑系统,确保模板稳定、安全。

3.2.2 搭设顺序先搭设主架体,再搭设次架体,最后进行模板铺设。

3.2.3 搭设要求(1)架体搭设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确保稳定、安全。

(2)架管、扣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3)架体搭设过程中,应设置临时支撑,确保架体稳定。

3.3 模板铺设3.3.1 铺设顺序从下至上,先铺设底层模板,再铺设中层模板,最后铺设顶层模板。

3.3.2 铺设要求(1)模板应平整、无变形、无损坏。

(2)模板接缝应严密,防止漏浆。

(3)模板应与架体连接牢固,防止移位。

3.4 安全防护措施3.4.1 施工人员安全防护(1)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施工人员严禁酒后作业,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3.4.2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1)施工现场应设置围挡、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模板支撑方案

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模板支撑方案
20 0 8年 第 2期

阳 建

・ 3 1・
高层建筑转换层梁模板支撑方案
沈 阳山盟建设集 团有 限公 司 蒋书麒 刘培 玉 张庆浩
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发展 ,城市建设中高
层建筑越来越多 ,在高层建筑中当裙楼与主 楼结构形式发生变化时 ,必须在裙楼和主楼 之间设置转换层 , 转换层 自重 比较大 , 施工 时 有一定的难度 , 面以本溪丰华家 园l# 为 下 6楼 例就转换 层梁模 板 支撑方案 与大家进 行交
05x 9 . 2.5xl12x20= .4KN . . 330
设 计集 中荷 载 := . 1 = . N P 25 . 35 x4 K
g= . ( 58 + 9 . + 30 ) 1 x . I1 x 3 . 3 64 3 . + . 2 2 4 8 4 4 5
=5 KN 62 5 2KN/ / . m=1 . KN/ 6 3l 2 1 67 m n . 7 / 3 =05 =0 1 5 0.5 .
瑟爱

1 4・
沈 阳 建

=12 46 +14x 7 6 . ̄ 9 . 4 .

20 0 8年 第 2期
为4x 0 0 6木方 , 间距30 外楞为6 x0 0, 0 9木方 , 间 距40 对拉螺栓间距30 m, 0, 0m 支撑体系采用 满堂红钢管脚手架 , 横杆 、 立杆分三排布置 , 立杆步距为3 0 m, 5m 横杆步距为80 m。 5m 具体
详 见下 图 。 三、 计算 : A、 模板 的计 算 : 梁
5 32 + 66 6 .3 6 . 4 6 9 8 —6 0 2 .1 3 KN

( ) - 钢管支撑承载力验算 :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技术设计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技术设计

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技术设计[摘要]通过典型工程实例,阐述了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系统设计原理。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高支模设计;结构稳定高层建筑的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技术设计,对保证建筑施工结构稳定性十分重要。

本文结合实际,就高层建筑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技术设计介绍如下。

1、工程概况某某广场花园 C 栋是一幢23 层框剪结构商住楼,地下室两层,+0.000 以上23 层,1 层~4 层为商场;5 层为技术转换层;层高 5.5m ,单层建筑面积约3 000m 2。

总建筑面积为36 830.3m 2。

技术转换层以上共有19 层,该转换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δ=200 mm ;梁、板、柱、混凝土均C40;fy=300N/ mm 2,截面最大的梁KL7-3 梁截面:”BxD1000mm X2500mm ,最大跨度10 500mm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 5.3m ,梁底搭设高度为3m 。

2、设计内容2.1板支撑设计用料规格:面板夹板δ=20m m ,梁底支撑方木80m m X100 m m ,顶托梁支撑方木80m m X100m m ,侧面板方木。

2.2板支撑设计用料规格:面板夹板δ=20m m ,梁底支撑方木80m mX100 m m ,顶托梁支撑方木80m m X100m m ,侧面板方木规格60mmX80mm ,承重立杆采用扣件钢管φ48mmX3.5,穿梁螺栓直径为16mm 。

各种技术指标要求,计算抗弯、抗剪和抗压强度的标准值。

2.3底的支撑每隔200mm 1 根,共5 根拉杆,跨度方向400mm1 根,顶杆每隔1000mm 设一道拉杆,纵横共 4 套拉杆。

3、各项计算3.1 模板面板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静荷载标准值q1=62.850kN/m ,活荷载标准值q2=2.000kN/m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I=100.00X2.00X2.00X2.00/12=66.67cm 4W=100.00X2.00X2.00/6=66.67cm 33.1.1抗弯强度计算f= M/W <[f]式中,[f] 为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 2;M=0.100ql(q1为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M =0.100X(1.2X62.850+1.4X2.000)X0.300X0.300=0.704kN .m经计算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f = 0.704 X1000X1000/66667=10.560N/mm 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f<[f],满足要求。

转换层模板与支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转换层模板与支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转换层模板及支撑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 (7)2.工程结构概况 (8)3.施工准备 (9)3.1技术准备 (9)3.2材料选择 (9)3.3主要材料需用计划 (10)4.主要施工方法 (10)4.1施工流程 (10)4.2统一要求 (11)4.2.1模板的配置 (11)4.2.2模板组拼 (11)4.2.2满堂架搭设要求 (11)4.3模板定位 (12)4.3.1中心线和位置线的放线 (12)4.3.2找平工作 (12)4.3.3设置模板定位基准 (12)4.3.4模板的支设 (12)4.4地下室外墙施工缝模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基础与剪力墙处水平施工缝模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模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剪力墙模板 (13)4.6.1模板选择 (13)4.6.2设计方案 (13)4.7柱模板 (14)4.7.1墙柱模板 (14)4.7.2独立KZ模板 (15)4.8梁、板模板 (16)4.8.1施工流程 (20)4.8.2主要施工要点 (21)4.8.3模板安装注意事项 (22)4.8.4成品保护注意事项 (23)5模板工程的冬期施工 (23)6模板的拆除 (24)6.1模板拆除原则 (24)6.2墙模板拆除 (25)6.3楼板模板拆除 (26)7质量标准及技术控制措施 (26)7.1进场模板的质量标准 (26)7.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要求 (27)7.2.1一般规定 (27)7.2.2模板安装 (27)7.2.2.1主控项目 (27)7.2.2.2一般项目 (28)7.2.3模板拆除 (30)7.2.3.1主控项目 (31)7.2.3.2一般项目 (31)7.2.4模板垂直度控制 (32)7.2.5模板的变形控制 (32)7.2.6清扫口的设置 (32)7.2.7模板起拱 (32)7.2.8与安装的配合 (33)7.2.9模板按编号定位使用 (33)7.2.10脱模剂的使用及模板的堆放、维修 (33)7.2.11其它注意事项 (33)7.3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34)8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35)8.1模板加工 (35)8.2墙、柱模板 (35)8.3顶板模板 (36)9材料节约措施 (36)10成品保护 (37)11质量记录 (38)12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与职业健康措施 (38)附件:模板及支撑体系计算书 (41)1.板支撑体系验算 (41)1.1.楼板变形计算 (41)1.2.满堂脚手架稳定性验算 (42)2.梁模板支撑体系验算 (43)2.1截面为1100×2500的梁支撑体系验算 (43)(1)荷载计算 (43)(2)对中间次楞龙骨挠度进行验算: (43)(3)对次楞龙骨下的水平钢管挠度进行简化验算 (44)(4)立杆稳定性计算 (45)2.2截面为900×1500的梁支撑体系验算 (45)(1)荷载计算 (46)(2)对中间次楞龙骨挠度进行验算: (46)(3)对次楞龙骨下的水平钢管挠度进行简化验算 (47)(4)立杆稳定性计算 (48)2.3截面为350×1300的梁支撑体系验算 (48)(1)荷载计算 (48)(2)对中间次楞龙骨挠度进行验算: (48)(3)对次楞龙骨下的水平钢管挠度进行简化验算 (49)(4)立杆稳定性计算 (50)2.4截面为600×800的梁支撑体系验算 (50)(1)荷载计算 (51)(2)对中间次楞龙骨挠度进行验算: (51)(3)对次楞龙骨下的水平钢管挠度进行简化验算 (52)(4)立杆稳定性计算 (52)3.地下室剪力墙模板及支撑体系验算 (53)3.1墙模构造: (53)3.2荷载设计值 (53)3.3墙模板的计算 (54)(1)抗弯强度计算 (54)(2)挠度计算 (55)3.4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55)3.4.1内楞计算 (55)(1)内楞强度计算 (56)(2)内楞的挠度计算 (56)3.4.2外楞计算 (57)(1)外楞强度计算 (57)(2)外楞的挠度计算 (57)3.5对拉螺栓验算 (58)1.编制依据1.1**典当大厦工程施工合同1.2 中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施工图纸。

高层建筑大截面转换梁的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大截面转换梁的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大截面转换梁的模板及支撑体系的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2佛山市季华新景园,总建筑面积为83633.7m, 1 —3层为商场会所,4层—24为住宅,四层楼面为梁式转换层,最大梁截面为1500m/ 1600mm跨度为8.7m。

单梁单跨最大配筋量达20吨,混凝土量达21朋。

转换梁作为上部结构的传力层通过自身强度及刚度,将上部剪力墙结构传来的荷截重新分配后通过底层劲性柱传至地下室底板及桩基。

2、施工特点及难点2.1转换大梁自重加施工荷载达75KN/M,因此保证模板及支撑体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非常必要。

2.2 通过验算第三层楼板自身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由转换梁排架支撑系统传递过来的荷载时,必须将荷载逐层传递下去,直到该层楼板自身强度和刚度能够满足由排架传递过来的荷载为至,必要时可提高楼板混凝土强度。

3、模板计算计算包括:模板底板、侧模板和底板下的顶撑计算,为模板材料和支撑体系的选择提供依据。

必须复核下面层段的楼板强度,在满足支撑体系传递来的荷载条件下使用,如果层段不多,最好保留这些层段的支撑体系,转换层施工完毕有一定强度后才拆除。

3.1 梁底板计算可按结构力学方法或附录—附表有关表求得它的最大弯矩剪力和挠度,再按以下方式分别进行强度和刚度验算。

截面抵抗矩:剪应力:挠度:式中M计算最大弯距:fm --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施工荷载的调整系数m=1.3;V――计算最大剪力,V=Kvql,Kv为剪力系数;b――底板的高度;h――底板的厚度;fv ――木材顺纹抗剪强度设计值;Kw挠度系数;q ---- 作用于底板上的均布荷载;l――计算跨度,等于顶撑间距;E——木材的弹性模量,E= (9〜12)X 103N/mmI ――底板截面惯性矩。

3.2 梁侧模板计算采用内部振捣器时,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二式中的较小值。

F ----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丫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t0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T――混凝土的温度(°);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B 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 ;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B 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寸,取0.85 ;50〜90mrr时,取1.0 ;110〜150mrfl寸,取1.15。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模板的支撑体系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模板的支撑体系

架搭设 跨 度 B 为 8 . 1 m< 1 8 m。 ( 1 ) 施 工 总荷 载 : 活 载 控 制 时荷 载 组 合 S 一 9 k N/ m , 恒 载 控 制 时荷 载组 合 S := = =8 . 7 9 k N/m , 两者 取 大值 , 即 施 工 总 荷 载 S= ma x [ - S , S 。 ]一 9
k N/m <1 5 k N/m 。
螺栓 , 拉螺杆穿 D N 2 0 P V C塑 料 管 , 使 对 拉 螺 栓 能够 重 复使 用 ; 对拉 螺 栓 直径 不 得低 于 M1 4 mm, 质 量 符 合规 范要求 , 对拉螺栓 的端头采 用双蝶 扣 。对 于截 面
尺寸 5 0 0 ur t n X 5 0 0 mm及 以下 的方 柱 , 对拉螺栓 竖向 问距 随钢管箍 , 横 向每 一截 面设 两 根对 拉 螺栓 ; 截 面 尺寸 5 0 0 mmX 5 0 0 mm及 以上 的方 柱 , 竖 向布置 随柱 箍, 横 向每一截 面设 3 根对拉 螺栓 。如 图 1 所示 。 柱 模板 背后 小梁 背枋 为 5 0 mm X 1 0 0 mm 矩 形 木方 , 在柱 子模板 竖 向接缝 处要 设置 一个 木方 , 使模 板接缝 处 连接 牢 固。柱子 截 面边长 5 0 0 mm 及 以下 的背枋 间距 不 得 超 过 2 5 0 mm, 柱子 截面边 长 5 0 0 mm 以上 的背 枋 间 距不 超 过 2 0 0 mm。木方 与 模 板
( 2 ) 集 中线 荷 载 : 活载控制时荷载组合 S 。 一
7 2 . 3 4 k N/ m, 恒载 控制 时荷 载组 合 S 。 一 8 0 . 3 k N/
m, 两者 取大值 , 即集 中线荷 载 S— ma x E S 。 , s ]一

高大梁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方案

高大梁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方案

高大梁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方案摘要:新长江·国际工程,B栋第五层21.55m处设计为转换层,结构较为特殊,该层层高为5.95m,整层皆为高大梁。

选用满堂脚手架进行该层结构施工支撑,支模体系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我们对方案进行了多次的论证和优化,施工效果反映较好。

关键字:高大梁满堂脚手架新长江·国际工程,根据其功能用途,设计者在第五层处设置了转换层,层高5.95m,全为高大梁,这对我们施工方来讲是一个较大的技术问题,支模体系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1、工程概况新长江·国际工程位于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和麟趾路交界处,南临京汉大道,是武汉市市中心的繁华地带,总建筑面积97442㎡。

本项目包括A、B、C三栋建筑(A栋27层、B栋30层、C栋8层),设计有两层地下室,地下二层为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设有停车场和设备用房,地下一层设有停车场、设备用房和商业用房,1-3层为商业裙楼,总高度99.6m,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其中B栋第五层21.55m处设计为转换层,结构较为特殊,该层层高为5.95m,整层皆为高大梁,有600×1700、600×2000、800×2100、1000×2100、1000×2400、1000×2600、1200×2400、1700×2400、1850×2000、2050×2100、2250×2400的大梁作为主要的结构构件。

2、方案初步设计我们起初选用的方案有2个:方案1、采用模板+木方(内龙骨)+多根型钢并排(外龙骨)组合的方案,其荷载的竖向传递采用型钢斜撑传递至柱根。

方案2、普通的满堂脚手架,脚手架搭设通过验算间距较小。

经过多因素的考虑,方案1成本较高,且其自身荷载较大,故决定选用方案2:满堂脚手架进行该层结构施工支撑。

结构转换层钢骨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

结构转换层钢骨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

结构转换层钢骨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摘要] 针对钢骨混凝土大梁结构特点,采用以梁内H型钢梁为主承力构件吊挂大梁模板并承担新浇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的模板支撑体系,消除了类似梁下支撑架遂层向下连续支撑来传递分配荷载的传统做法易造成支承楼板裂缝的隐患,简化了模板支撑体系的构造,节约了成本;大梁混凝土浇筑后的技术间歇缩短,加快了施工进度。

[关键词]钢骨混凝土梁 H型钢梁梁下支撑体系模板吊挂螺栓1.工程概况金融中心大厦工程,地下2层,地上为29层的两个分体建筑,建筑面积计27万m2,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169.8m。

该工程位于12.50m标高的结构转换层大梁设计为钢骨混凝土结构梁。

其中跨度和截面最大的梁为KZL–1梁:净跨7.1m,梁截面1000mm×2500mm;KZL–2梁净跨4.8m,梁截面1200mm×2500mm。

转换层顶板厚220mm,下层楼板厚130-170mm。

梁内H型钢梁截面均为400mm×2000mm,上下翼缘板400mm×40mm,腹板厚30mm。

结构转换层层高6.8m,转换层大梁梁高2.5m,梁下支撑架实际高度为4.3m,楼板下支撑架搭设高度为6.3m,梁板下支撑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配可调节顶托的模板支撑体系。

2.钢骨混凝土大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指导思想2.1本工程结构转换层构造复杂,钢骨混凝土主梁自重大,其中KZL–1梁线荷载62.5 kN/m,KZL–2梁线荷载达75 kN/m;而转换层下的首层梁板截面尺寸小,设计承载力低,远远满足不了大梁下模板支承设计荷载的要求。

因此,如果采用梁下支撑架逐层向下连续支撑来传递分配荷载的传统做法尚需通过设计对下层支承楼板的结构进行加固,这不仅费时费工费料,而且尚不能彻底消除由于受力不均匀造成支承楼板裂缝的隐患。

2.2 根据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构造特点,柱、梁内型钢必须先按设计图安装到位,转换层首先形成整体钢结构,即在大梁钢筋、模板安装前,型钢梁本身已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足以承受构件自重和施工荷载。

高支撑模板及转换大梁施工方法

高支撑模板及转换大梁施工方法

高支撑模板及转换大梁施工方法一、高支模工程施工重点、特点与难点本工程地下室及转换层均需按高支模工程验算模板支承的稳定性,高支模的设计、材料的供应是工程安全顺利施工的重点和关键点。

转换层框支梁,结构自重较大,为保证构件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拟一次浇注成形。

为此,大梁支撑系统的安全可靠成为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二、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楼面板为100~200厚的板支撑系统:50×100mm木方,板底中-中350mm,梁底中-中250mm;ф48×3.5钢管,立杆间距900mm×900mm,梁底间距为450mm 或400mm,单杆承载力不足时采用双杆立柱;可锻铸铁铸造扣件。

楼面板为250mm厚的板支撑系统:50×100mm木方,板底中-中350mm,梁底中-中250mm;ф48×3.5钢管,立杆间距为800mm×800mm;梁底间距为450mm 或400mm,单杆承载力不足时采用双杆立柱;可锻铸铁铸造扣件。

三、高支模工程施工顺序高支模水平施工顺序同主体混凝土施工顺序,竖向施工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施工。

四、高支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高支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五、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法1.高支撑模板系统的构造高支撑模板系统满堂架采用ф48×3.5钢管搭设。

立杆间距的布置为:板厚为250mm时,立杆间距为800×800;板厚为200及200以内时,立杆间距为900×900;梁底立杆间距加密为相应板立杆的一半,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其偏心距不应大于25mm。

立杆的接长:立杆的接长均采用对接扣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不宜小于500 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严禁采用搭接。

水平杆布置为:扫地杆距根部为300mm,其它步距为1500,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不大于600mm。

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doc

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doc

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

其中,转换层的模板支撑体系应该怎样设计?转换层的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情况是怎样的?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布置模板支撑体系的选择一次性支模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需要从转换层底一直支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这种方案需要准备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

免费论文。

免费论文。

荷载传递法支撑将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由若干层楼板共同承担,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计算来确定。

叠合浇筑法支撑利用叠合原理将转换层分2次或3次浇筑叠合成型,这种方案利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强度支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以此类推,支撑系统只考虑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可减小下部钢管支撑的负荷、减少,大量周转材料,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以保证转换层的整体承载力不降低。

结合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经严格计算决定采用结合一次性支模和荷载传递法支撑的优点,一次性支模,从地下室底板开始对转换层大梁对应位置的支撑薄弱环节进行验算与加固的施工方案。

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支撑体系的布置连处均采用双扣件,以保证扣件的抗滑承载力。

②为避免立杆对支撑楼面表面造成损伤,同时也便于对立杆传至楼面的集中荷载更好地分散传递,应在立杆下垫200X200X50mm垫木。

在搭设转换层钢管支撑架前,应在下一层楼板面上,划出支撑架立杆的立杆定位点,作为控制搭设质量的依据。

在搭设支撑架时,必须用钢管将支撑架体牢固相连,并按要求设置纵横拉杆、剪刀撑,以确保支撑架的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应派专人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

荷栽的传递转换层施工时,其下面两层的模板支撑架不拆除,这有利于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的传递,同时,为保证后支设的立杆能够顶紧,在所有后加固立杆的底部设置可调支托。

高层建筑箱式转换层大粱模板支撑方案设计及施工过程控制

高层建筑箱式转换层大粱模板支撑方案设计及施工过程控制

荷载 。 这样 梁 、 下模 板 支撑 可仅 考 板
工程 的施.4 借 鉴。 T . E供 -
2 .转换 层大 梁模 板支 撑 方案
设计
2 1 施工 方案 比较及 选择 . 可供选 择 的施 工方 案 有 以下 两
种:
方案一 : 次支模 、 次 浇筑混 一 一 凝 土 成 形 的 方 案
维普资讯
槭 辐建设
、 、
表 l 转 换 大 梁模 板 支 撑 系统 技 术 要 求 一 览表
构件 名称
梁底小楞 梁底大楞 中距 ≤2 5 m 2m
技术 要求的简要 内容
梁底设置 4道, 沿梁通长布置
梁底支撑立杆 纵向间距 5 0 m 横 向间距 4 7m 0m , 6m 梁侧 内楞 梁侧外楞 中距 ≤2 5m 2m 中距 ≤2 5m 2m
题, 但对 水平 施工缝 要处理 好 。
采 用此 方案 不 需 留设 水 平施 工
缝 ,对 转换 层大 梁 的结 构整 体性 较 有 利, 由于转 换 层为 箱式 转换 层 , 但
因此 , 采用 方案 二 的优 势最 大 , 笔者 以此 方 案进行 细 化设 计 ,并 作
承载力 验算 。
对 拉螺杆
纵 、 向间距均为 4 0m 每侧必须设 2个 3型扣件 横 5m,
纵 、 向水 平杆 步距 ≤1 0m 横 50m
纵向剪刀撑 沿梁底 连续设置
横向剪刀撑
每 隔 4 立杆 设置一道 排
1 。 (4 1 5 ×2 4× 2 + 。 )
= 12 N m: 6 。k /
虑第 一 次浇筑 混 凝土 的 自重及 施 工 荷载 , 支撑 负荷 大大 减 小 , 而大量 从

转换层高大模板专项方案

转换层高大模板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转换层位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标高为0.00m~6.6m,层高6.6m。

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体系。

转换层结构配置主要特点如下:1. 节点处钢筋较密,柱、框支梁及其它梁钢筋同时穿插,大截面钢筋汇于一处。

2. 转换梁受力主筋均为二级钢。

二、施工方案1. 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包括模板、支撑材料准备、施工人员培训等。

(2)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板安装,确保模板平整、牢固。

(3)支撑体系搭建:根据设计要求,搭建支撑体系,确保支撑稳定、可靠。

(4)钢筋绑扎:进行钢筋绑扎,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间距合理。

(5)混凝土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密实、无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6)模板拆除: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进行模板拆除。

2. 施工方法(1)模板安装:采用木模板体系,钢管及顶撑支承;木方小楞横向布置,间距为150mm;钢管沿梁纵向布置@500,横向视转换梁梁宽和梁高而定,节省钢管,避免短钢管浪费。

(2)支撑体系搭建:梁侧模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沿梁高共设3~5道对拉螺栓(梁高大于1.6米时,五道;1.2~1.6米,四道),从梁底150mm起布置1道,底下3道间距为300mm,上面2道间距为400mm。

(3)钢筋绑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间距合理。

(4)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密实、无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三、质量控制1. 模板安装:确保模板平整、牢固,无裂缝、变形等现象。

2. 支撑体系搭建:确保支撑稳定、可靠,无倾斜、变形等现象。

3. 钢筋绑扎:确保钢筋位置准确、间距合理,无遗漏、错位等现象。

4. 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密实、无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四、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3. 防火措施:施工现场配备消防器材,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与砼浇筑

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与砼浇筑

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与砼浇筑在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层在工程中的应用很普遍,但其特殊的使用功能决定了转换层梁截面尺寸大,结构层楼面自重大,施工难度大,竖向荷载大等,这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丛而造成转换层模板支撑设计及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优化势在必行。

只有合理可行的模板支撑设计及混凝土浇筑才能确保工程在工期、成本、安全及质量方面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

1、工程概况及转换层结构的特点本工程建筑面积:17033.09㎡,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为29+1层,建筑最大高度为99.3米。

转换层位于地上第三层,其层高为 5.3m,梁截面最大为900×1800㎜,板厚为180㎜,柱最大截面为2200×800㎜,最大跨度为8100㎜,梁自重达35吨。

以梁为例梁侧模板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达34.69KN/m、梁底板荷载达15.293KN/㎡。

所以转换层模板支撑方案的选择及混凝土的浇筑方案的选择就更为重要。

2、转换层模板支撑方案的选择与比较转换层模板支撑常用的方法有三种方案:一次性支模法、荷载传递支模法、叠合梁浇筑支模法。

2.1 一次性支模法一次性支模法的优点是节约工期,速度快,缺点是荷载一次性施加,下面楼层承受荷载大,难保其质量安全而需要而需要的料具多。

如在工程中采用时对工程的下部结构的已完工程的结构楼板的承载力要求很高,在现在的高层建筑中很难有单层楼层荷载能达到满足转换层大梁施工荷载的要求故可行性较差。

2.2 荷载传递法的优点是利用转换层以下各楼层结构已形成的强度来分担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减轻了各楼层的荷载,对下部已完工程的结构荷载要求比一次性支模法要求相对要底。

同时能确保安全、质量。

其支架的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

缺点是支撑系统材料的用量相对较多,其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比一次性支模要求高,工期相对要长,成本相对较高。

2.3 叠合梁法的优点是根据叠合梁原理,利用先期浇筑的混凝土已形成的强度来承担后续浇筑的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载,可减少支撑用量,降低施工费用,同时能很好的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长江国际高大梁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方案摘要:新长江国际工程,b栋第五层21.55处设计为转换层,结构较为特殊,该层层高为5.95m,整层皆为高大梁。

选用满堂脚手架进行该层结构施工支撑,支模体系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我们对方案进行了多次的论证和优化,施工效果反映较好。

关键字:高大梁满堂脚手架
新长江国际工程,根据其功能用途,设计者在第五层处设置了转换层,层高5.95m,全为高大梁,这对我们施工方来讲是一个较大的技术问题,支模体系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1、工程概况
新长江国际工程位于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和麟趾路交界处,南临京汉大道,是武汉市市中心的繁华地带,总建筑面积97442㎡。

本项目包括a、b、c三栋建筑(a栋27层、b栋30层、c栋8层),设计有两层地下室,地下二层为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设有停车场和设备用房,地下一层设有停车场、设备用房和商业用房,1-3层为商业裙楼,总高度99.6m,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其中b栋第五层21.55处设计为转换层,结构较为特殊,该层层高为5.95m,整层皆为高大梁,有6001700、6002000、8002100、10002100、10002400、10002600、12002400、17002400、18502000、20502100、22502400的大梁作为主要的结构构件。

2、方案初步设计
我们起初选用的方案有2个:
1、采用模板+木方(内龙骨)+多根型钢并排(外龙骨)组合的方案,其荷载的竖向传递采用型钢斜撑传递至柱根。

2、普通的满堂脚手架,脚手架搭设经验算间距较小。

经过多因素的考虑,方案1成本较高,且其自身荷载较大,故决定选用方案2:满堂脚手架进行该层结构施工支撑。

根据结构布置,梁板结构模板支撑分二种情况:
1、大部分模板支撑立杆可以直接落座于下层结构(15.60m)梁板上;
2、局部梁板模板支撑下部无相邻结构,其支模架立杆直接落于地下室顶结构梁板上(±0.00m),故其支撑高度达到20m;
根据以上的二种支模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本工程的施工重难点在于:
1、该转换层结构荷载较大,最大梁截面尺寸达到2250×2400mm,大部分转换梁截面尺寸为1000×2600mm,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撑立杆对下部结构荷载为50.618 kn/㎡,其荷载的竖向传递对下部第4、3层楼板的受剪都有较大的影响,需要会同设计院着重考虑;
2、支模架最大搭设高度为20m;
3、大截面梁之间空间较小,无工作面,影响施工;
4、整体结构施工归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较为重要。

3、方案细部设计
为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使用pkpm软件对该高支模系统进行了设计和验算,具体选用方案如下:
1、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φ48*3.5mm钢管)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布置;
2、梁底模立杆按间距为500×500mm进行搭设,沿梁长方向500mm,步距按1100mm搭设,梁底模中间立杠采用可调节顶托,梁底模板外立杆相连采用双扣件,以保证扣件的抗滑移承载力;
3、2250×2400㎜截面尺寸的梁底小横杆(梁底外龙骨)采用7.5#槽钢,其他尺寸梁采用钢管和木方间隔支撑。

4、现浇板底立杆间距双向1000×1000mm,横杆步距为1100mm。

5、为避免梁底立杆对支承楼面表面造成损伤,同时也便于对立杆传至楼面的集中荷载更好地分散传递,20502100、22502400梁立杆下垫的16#槽钢,其他梁立杆底部垫方木,并设扫地杆;
6、系统的稳定性:整个支撑系统必须全部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整个支撑系统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秆应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梁底支撑必须设有剪刀撑。

7、高支模架
2-12/2-14与2-k/2-m结构在转换层以下至地下室顶板皆无,经设计此处结构支模架采用落地满堂脚手架,搭设高度为20m,此处梁最大截面为1000×2600mm,梁两侧立杆间距为1400mm,沿梁跨度方向间距为500mm,梁底增加2道立杆,采用可调节顶托进行支撑。

步距为1100mm,剪刀撑、扫地杆严格按规范搭设。

板支撑立杆
间距为1000×1000㎜,同时在搭设此处支模架时注意与周边支模架形成整体连接,并进行抱柱加固。

8、20502100、22502400尺寸的2条梁由于相邻,其自重较大,会同设计院的验算,对于下层相对应部位,设计增加一条300×800mm的梁来进行承重。

9、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会同商混站商定混凝土的配合,同时使用冰水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输送泵覆盖麻袋并浇水;减缓白天温度高时的浇筑速度;养护浇水间隔时间缩短;混凝土初期进行模板浇水。

同时使用tm-902c便携式电子测温仪进行监测,该层结构根据面积范围共布置了6各测温点,每个测温点埋植上中下3个探头,测温频率为前72小时为每2小时一次。

温差须控制在23℃以内(规范为25℃)。

4、技术关键点
4.1 满堂脚手架的整体性。

该脚手架施工时将两部分的脚手架要紧密相连,以加强整体稳定性;
4.2 立杆布置纵横排距设计为500mm是可行的,但现场施工时因立杆之间空间较小,需先搭设大面积的扫地杆,再进行立杆的搭设,进行循环施工从而完成整体支模架的搭设。

4.4 材料问题:根据目前材料市场状况,钢管、扣件等材料普遍在某些参数上已达不到规范要求,故在计算时对参数需进行必要的调整。

本方案计算中钢管参数调整成φ47×2.7考虑。

对于扣件,在关键部位如梁底的支撑,我们直接使用可调节顶托进行替换,以
增强其竖向承载力。

4.5 荷载取值: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
(kn/m3):3.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3.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35.0;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2.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
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σ= 169.093 n/mm2 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4.6 混凝土的浇捣:本工程按范围对柱先行浇捣,待一定范围内柱浇捣完成后再进行范围内的梁、板混凝土的浇捣。

一般取一跨板为一范围。

4.7 过程监控:浇筑过程中,派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固。

4.8 方案管理:支架搭设前应进行详细技术交底,立杆间距、水平杆、剪刀撑严格按方案要求进行搭设,同时按搭设部位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搭设后经公司总工程师、工程处相关人员验收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设计院、质监站,进行专项质量检查,经签字同意后方可使用。

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巡察,确保安全生产。

5、实施效果
在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过程当中,最高温度达到了87℃,因为温度监测及时,采取毛毯覆盖厚度的控制来调节温差,使这个养护过程中无警报产生。

该转换层结构现模板已全部拆除完毕,其感观质量较好,因管理的严格控制,便面可达到清水效果。

同时经仪器检查,结构表面无裂缝,下部结构无裂缝。

6、结束语
该分项工程的技术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今的建筑造型越来越具有技术性,对于施工单位来讲,其施工难度也相应的增加,因此应该不断的去优化施工方案,去探索更安全、更经济的技术方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