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说课稿.doc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

初中数学说课稿(最新10篇)初中数学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班级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班级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班级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班级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说学情1.班级学生已经学习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类比,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八年级的班级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自学能力较强,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把过去单纯的老师讲,班级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课稿.doc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课稿.doc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七年级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前面刚学完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包括角平分线的作法、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初步应用.作角的平分线是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同时也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延续,因此,本节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的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知识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1)会用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合理性。

(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测量、猜想、验证的过程,获得验证几何命题正确性的一般过程的活动经验。

(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几何发现的快乐,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几何的应用美,激发求知欲,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难点是:(1)对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中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的正确理解;(2)对于性质定理的运用(学生习惯找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注重利用刚学过的定理来解决,结果相当于对定理的重复证明)突破方法:1、通过操作,测量、猜想、验证,从而对性质定理的正确理解。

2、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多媒体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进行学习。

四、教法、学法分析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训练为主线的知道思想,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为主,多媒体发现为辅。

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适时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2023最新-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

2023最新-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精彩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篇一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3.1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初步的推理证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证明,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

它所倡导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是论证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过程方法: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及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目标,因此我将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由于对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要求严格且步骤繁琐,此时八年级学生还没有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因此我将把本节课的难点定为: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理证明。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说课稿引言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一下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中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个内容。

本课是对中位线定理的引入和探究,通过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探究中位线的几何特点; 3. 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2.1 教学重点 - 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 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2.2 教学难点 - 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分析3.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主要介绍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概念和性质。

3.2 知识点分析 - 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和讲解引入中位线的概念,解释中位线的性质,如互相平分的特点等。

- 中位线定理的应用:通过实例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理解中位线定理的具体应用,如求中位线的长度、利用中位线定理证明等。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4.1 教学方法 - 情境教学法: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中位线的性质和定理的应用。

-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整体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 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由具体例子逐步推广到一般情况,加深他们对中位线定理的理解。

4.2 学法 - 主动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通过实践和操作加深对中位线定理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思维碰撞,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5.1 导入部分在导入部分,我将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你是否发现画一个三角形ABC时,只要先任意取一点D,将D分别连接AB和AC的中点,连线段BD和CD,你会发现它一定会和AC和AB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E和F。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说课稿主要针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进行讲解。

本节课主要涉及到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将会掌握使用“角角边”判定法确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方法进行求解。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基础,包括角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等。

他们对于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也逐渐提高。

但是,在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容易混淆不同的判定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并巩固使用“角角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使用“角角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原理和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应用“角角边”判定法解决三角形全等的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角边”判定法的原理和应用方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角角边”判定法的逻辑思维和推导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两个形状相同的纸片,我们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全等?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提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 提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使用“角角边”判定法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原理和方法。

3. 呈现案例通过投影或黑板绘制两个已知全等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规律,并总结判定全等的条件。

4. 探究“角角边”判定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

每个小组将获得几个三角形,通过测量角度和边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定是否全等,并记录相应的推理过程。

5. 汇报和总结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和汇报,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判定过程和结果。

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角角边”判定法的应用方法,并对不同情况下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说课稿八年级(上)目录第11章三角形3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3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9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12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二)20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模版一)25“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模版二)2911.2.1《多边形的内角》说课稿35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一)39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二)41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4511.3.1 多边形说课稿45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一)49《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二)55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63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63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模版二)66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一)68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68《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二)71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模版二)77第13章轴对称(14)8613.1.1 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一)8613.1.1《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二)9213.2 画轴对称图形(2)说课稿(模版一)9613.3 等腰三角形(5)100《等腰三角形》说课稿100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107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11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16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120积的乘方--说课稿(模版一)123整式的乘法(3)说课稿127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一)129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二)132《积的乘方》说课稿(一)13514.1.3整式的乘法----积的乘方说课稿(二)140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144《14.2.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二)14914.2.2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一)156《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二)16414.3.1提公因式说课稿(一)169§14.3.1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二)17314.3.2公式法说课稿(一)177§14.3.2公式法说课稿(二)181第十五章:分式185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185改了的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188改了的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193 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一)199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二)202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一)204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二)206改了的整数指数幂说课稿(一)20915.3分式方程(3)说课稿(一)214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二)219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三)222第11章三角形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说课稿8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说课稿8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说课稿8篇八班级数学上册期中说课稿(篇1)一、教材不等式基本性质是八班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了不等关系基础上来学习的,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不等式及应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内容在不等关系这一章占有重要位置。

由此本节重点内容是不等式三条基本性质,难点是不等式第三条基本性质,在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转变学生在这一点应用上很难把握。

另外,本节课在教材安排上意在通过等式基本性质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用不等式实例进行操作,进而推出不等式基本性质,学生通过观察、质疑、发问易于接受新知,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如下:(一)学问与技能目标把握不等式基本性质,能熟练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简洁的不等式问题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探究的方法2.通过观察、试验、猜想、推理等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和初步论证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胜利、建立自信2.体验在研究过程中制造的欢乐,并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二、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不等式基本性质及熟练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第三条性质的应用三、教法以引导发觉、活动参与、交流讨论为主,学生自己举出实际不等式例子,老师依据认识规律引导学生由等式性质向不等式学问的迁移,安排学生用一组数在不等式两端参与四则运算,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讨论,总结规律得出不等式基本性质在这一环节老师一方面不断引导学生乐观参与教学过程,为适应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有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由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老师依据练习情况设疑引导,重在理解不等式性质应用,展开学生思维。

四、学情一般说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比较剧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对于与自己直观相冲突的现象和“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探究问题这样的做数学机会,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及其中的乐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2.多媒体资源:PPT课件、教学视频、网络资源等。
3.技术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
1.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3.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互动方式
我将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3.能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例题的讲解与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如果有两个相同的小方块,每个小方块的面积是2,那么这两个小方块合并后的面积是多少?”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2.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已学的幂的定义和运算法则,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高合作能力。
3.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增强知识的应用性。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1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等前置知识。然而,他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可能遇到以下障碍:1.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2.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难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限,导致解题困难。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中的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其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问题和例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相交流、探讨中共同进步,提高合作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几何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导

八年级数学上册6.1平均数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6.1平均数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6.1平均数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6.1平均数》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其他统计量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实数运算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于新的概念和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平均数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其简单地看作是一个数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平均数的概念,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生动形象地展示平均数的含义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

3.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巩固对平均数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6.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平均数的掌握程度。

7.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8.拓展延伸:给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全集

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全集

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

本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苏科版教材将“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五个基本事实之一,说明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边角边”这一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掌握“边角边”这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材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故我确立了以“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的个数及探究边角边这一识别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发现过程以及边边角的辨析作为教学的难点。

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相关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作业纸。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是“边角边”这一基本事实的发现,故我在课堂教学中将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遵循“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让学生自得知识、自寻方法、自觅规律、自悟原理。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反思。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五)作业布置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引入外角概念:通过动态PPT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三角形的外角,并解释外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探索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动手操作,验证外角与相邻内角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讲解外角定理: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给出外角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理解定理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小结:邀请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课后作业:布置富有挑战性的几何问题,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外角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操作实践: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拼、测量等方法,直观感受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3.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4.竞赛活动:设计几何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1)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一直认为: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更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今天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我的说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形的内角》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边、角等有关知识,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后面研究三角形的外角,多边形的内角的预备知识,同时也是今后学习特殊三角形和其他平面图形的重要依据。

因此,三角形内角的学习,是平行线的延续和三角形外角、多边形内角的基础,在初中平面几何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的要求,结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分析,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2)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结论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等活动经历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多和同伴交流看法。

(2)在动手拼图的过程中体会“做中学”的乐趣,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善于交流的意识和习惯3.重难点分析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验证过程4.教学准备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并制作了能动态演示三角形的内角的多媒体课件,同时让学生准备了三角形的纸,以便亲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已基本掌握,但对于命题的证明和辅助线的添加,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三角形的内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5页例5——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也可能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所以本课的重点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和应用,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概括: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则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要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力图通过学生的多次动手操作活动——用量角器实际测量三角形内角和;用剪拼和折叠的方法得到平角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

(一)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分析,本年级组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方面: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等探究活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的特征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二)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并能运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过程,并能正确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1命题定理与证明1命题说课稿华东师大版.doc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13.1命题定理与证明1命题说课稿华东师大版.doc

13.1 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命题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依据,经过推理证实的命题如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所以认识命题的定义、结构、真假是数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正确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基础,特别是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和难以判断真假的命题,是学习的重点。

本节课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了解基本概念,不必深究,不钻难题。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的含义能识别真假命题。

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命题的真假,培养分类思想。

通过命题的构成,培养学生分析法。

通过命题的构成,培养语言推理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命题、定理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性。

通过学习命题真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学习命题的构成,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定义、命题、公理、定理的概念;四、教学难点:判定什么定义、命题、定理、公理,及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五、说教法学法通过“目标定向,自主合作”,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初步认识真、假命题。

因此就内容看来,可能会较为枯燥、单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

在命题的概念教学中,与以往直接的告知学生概念不同,采用了让学生对两组语句进行比较、区别,然后再学生充分讨论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在提出命题的概念,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命题概念的理解,然后再通过学生举例来加强巩固概念。

在命题的构成这一环节中,通过一个问题的思考与探讨,让学生了解到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同时感受到命题的常用表述形式,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分析,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透彻。

人教版数学八上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上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上说课稿一、说课概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本次说课将围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展开。

二、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共分为五个章节,涵盖了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图形以及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代数式的运算规则、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平面图形的性质及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简化与变形、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技巧、平面图形的证明方法、统计与概率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实数的完备性,掌握代数式中的因式分解,以及解决复杂的方程与不等式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4. 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前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知:清晰讲解新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新知,提高解题技能。

4. 小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5.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七、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优秀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优秀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0分钟(优秀3篇)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1、课本内容:我以为可以明白为探索规则——明白规则——应用规则,进一步表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表明、拓展与应用的模式”。

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雷同,以是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规则的历程,会举行简朴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效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便是分式的约分,要修业生能办理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朴的现实题目。

2、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

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

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

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

(约3分钟)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猜一猜:;(a、b、c、d表示整数且在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a、b、c、d表示整式且在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活动目的:让学生观察、计算、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从引入到研究。

从学生的认知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平滑过渡到矩形新知识上来,过渡自然,知识衔接很紧密,而且从中体现了矩形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联系和关系。

展现给学生清晰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然后紧扣矩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特例,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研究矩形的性质,引人入胜,提高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强烈愿望,达到了激趣导学的目的。

此时秦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进一步深入,顺便提出学习目标,给学生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和任务,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探究。

不足的是引入和矩形定义的给定这两个过程学生没有充分的体验。

引入时应该给每个学生一个与老师展示的模型一样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去探求平行四边形在各种情况下的情形,这正好给学生开放思维的机会,其实学生根据已有的小学的经验完全能知道某一特殊位置的矩形。

这样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至学精神,体验到了生活中有无穷的科学奥妙。

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

二、学生思维、操作与老师的引导容为一体。

秦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先画一个矩形,然后让学生由自己的感知来认识矩形的特点。

这一点设计巧妙。

学生前面有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方向,而现在又有了研究的方法了,并且还指导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所以学生从此就切入到探究的活动之中。

这整个过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层层深入,步步为营。

学生有热情、有兴趣、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
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其中了。

三、小组的评价,激励性很强。

小组的探研,组内的合作和组间的交流开展得有色有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例如给小组打分,把小组的共同的结果贴在黑板上等等。

学生激情高涨,探索劲头十足,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提高了学生的交际交流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而老师也没有闲着,一直参与其中,并指导和引导他们,及时地评价学生。

秦老师的导演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很准,完全没有主观的垄断和主导学生。

而是时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让他们充分地表演和展示。

总之,秦老师设计此课下了功夫。

引导到位,组织严密,激情导趣,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教学方法先进灵活,语言干练,姿态亲和。

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不畏困难的毅力和信心。

课堂线条明朗,首尾呼应,效果明显,是一堂成功的好课,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